完整版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修订稿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241098482fb4daa48d4b3c.png)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咏物诗鉴赏练习题练习一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
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
(4分)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心情。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及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b5017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e.png)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11课咏物诗四首单元检测一、基础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新(jīnɡ)(茎) (2)芙(qú)(蕖)(3)蓬hāo(蒿) (4)línɡ(凌)云2.下列各项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顾况的《子规》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亡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B.韩愈的《葡萄》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思想感情。
C.《赏牡丹》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鲜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的直接对比的写法。
D.杜荀鹤的《小松》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
答案 C解析“褒贬鲜明”、“直接对比”错。
3.诗句翻译。
(1)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仙山著子规?译文:倘若所有冤魂都能像杜宇那样化为啼鸟,那么人间受冤而死的冤魂将无处安息。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只有牡丹是一国中姿容最美的,花朵怒放时轰动京城。
(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目光短浅的人不会认为小松是栋梁之材,直到长到高耸入云时才称道它的高大挺拔。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两首《蝉》,完成4~5题。
蝉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国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4.虞诗中的“蝉”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虞诗中的“蝉”,诗人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5.李诗中的“蝉”代表的是什么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李诗中的“蝉”代表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被诬陷而失去自由的伤感。
高考咏物诗鉴赏练习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高三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高考咏物诗鉴赏练习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高三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3ea4a6e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2.png)
⾼考咏物诗鉴赏练习诗词鉴赏专题训练⾼三总复习⼈教版语⽂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考咏物诗鉴赏练习⼀、⾼考回眸1、(2008年⼴东)阅读下⾯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芙蓉 吕本中 ⼩池南畔⽊芙蓉,⾬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旧桃李,⼀⽣开落任东风。
窗前⽊芙蓉 范成⼤ ⾟苦孤花破⼩寒,花⼼应似客⼼酸。
更凭青⼥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传说中掌管霜雪的⼥神。
⑴这两⾸诗都描述了⽊芙蓉的什么⾃然属性?都运⽤了哪种修辞⼿法?(2分)⑵两⾸诗中⽊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2、(2007年重庆)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雾空蒙⽉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句抒写情感时使⽤了什么⼿法?(4分)(2)苏轼的《海棠》与⽩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赏花,⼆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3、2006年湖南薛宝钗咏⽩海棠林黛⽟咏⽩海棠珍熏芳姿昼掩门,⾃携⼿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为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借得梅花⼀缕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痕。
⽉窟仙⼈缝缟袂,秋闺怨⼥拭啼痕.欲偿⽩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民⽂学出版杜1996年12⽉第2版《红楼梦》第三⼗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海棠之“⽩”,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其⾃然本⾊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显得新颖别致:“洗”“招’⼆字,运⽤拟⼈⼿法,⽣动地传达出⽩海棠的情韵神态;⽽“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含蓄地表现了⽩海棠朴素淡雅、清洁⾃励的品性。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da67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6.png)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2)诗中“凌寒独自开”中的“凌寒”是什么意思?答:凌寒指的是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独自开放。
(3)“为有暗香来”中的“暗香”指的是什么?答: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
2.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贺知章。
(2)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比喻的是什么?答:碧玉比喻的是柳树。
(3)“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剪刀”比喻的是什么?答:剪刀比喻的是春风,形容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剪出柳树的细叶。
3.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郑燮。
(2)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青山”指的是什么?答:青山指的是竹子生长的山岩。
(3)“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任尔”是什么意思?答:任尔表示竹子无论遇到哪个方向的风,都能坚韧不拔。
4.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元稹。
(2)诗中“秋丛绕舍似陶家”中的“陶家”指的是什么?答:陶家指的是陶渊明的家,这里用来形容菊花盛开的景象。
(3)“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菊花坚韧、高洁品质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咏物诗的鉴赏
![咏物诗的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59bc2360c22590103029d95.png)
第一讲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鉴赏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题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f987f16f1aff00bfd51e10.png)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咏物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5分)蝉(唐)虞世南①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
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3分)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1、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2、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的意境。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6674ab19e8b8f67d1cb924.png)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一、概念理解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高唱、难飞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练习)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9ad1a1c482fb4daa48d4b33.png)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 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同学答案:
写出海棠花香气环绕、光彩美艳的特点。
【颔联】在书房处,看到天色昏暗,阴寒之 气迫使酒杯发凉。
【颈联】一场涓涓细雨洗净空气中的尘埃, 微风吹来,闻到淡淡清香。
【总结】描写了竹子坚贞、有气节、生命力 旺盛的形象。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手 法 ——托物言志
【感受高考】 (2007年重庆卷)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 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 【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
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同学答案1: 如果不砍伐,竹子一定会冲破云霄,不断生 长。突出竹子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者 借竹子自比,写出自己的坚强不屈,努力进 取。
同学答案2: 竹子不被砍伐,就能生长,表达作者希望像 竹子一样,不被压迫,得到重用。
【参考答案】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ab4d7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6.png)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解析】C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
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
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追求自由的情感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
咏物诗答案
![咏物诗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d72301bed5b9f3f90f1ccb.png)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素练”二字可以看出所咏之鹰是画中之物。 “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 势。 B.颔联“身”、“侧目”两词描写了鹰的神情动 态,“思狡兔”是设想画鹰时时准备着攫取狡免,表 现了画鹰的栩栩如生。 C.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 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紧扣“画”字之题。 D.尾联描写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 野,画面上场面激烈,间接流露了诗人的英豪之气。 D(句中“何当”表明是假设想象,不是画面的情 景。)
六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 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 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
比喻 拟人 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 2. 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 喜悦、赞赏 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
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 _ 长成后的松树 未长成的小松 ________,后者指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足
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 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 兆。
三洞中蝙蝠 自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 的意思。 远离祸害,保全自身(注意使动用法)
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 _ 藏 避
咏物诗鉴赏及其答案日常专题训练高二必修五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咏物诗鉴赏及其答案日常专题训练高二必修五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f926ba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d.png)
咏物诗鉴赏及其答案日常专题训练高二必修五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古诗词分类集锦集思广益寻规律高二文四小组合作的结晶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指导及训练(高二文四史钰琨小组推荐)醉落魄咏鹰 [ 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思考题】1.这首词上片主要是用什么手法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陈维崧被誉为清初词坛第一人,生于明天启五年(西元1625)十二月初六,字其年,号迦陵。
“维崧”一名出自《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是国运长存,子孙贤惠之意。
因家学渊源,他自幼聪慧,才思敏捷,10岁时即能代父援笔作序,倚马千言,瑰玮奇丽,令同行与长辈折腰。
少年时拜当时文坛巨擘吴伟业、陈子龙为师。
其诗流丽风化,语多涉六朝初唐之习俗;其词风格雄壮,因身处明清易代之际,故词多家国之忧,波澜壮阔。
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
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
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
“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
“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
“低”字写秋风之劲。
“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
凝望鹰的刚毅奔放的身姿,词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这自由翱翔的鹰一样拥有广袤的天空吗?”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
“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
高二语文下册 咏物诗四首同步达标测试题 人教版
![高二语文下册 咏物诗四首同步达标测试题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0011e77fd5360cbb1adb3d.png)
11、咏物诗四首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诗句填空:(1)_________________,何树何山著子规?(2)若欲满盘堆马乳,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
(4)_________________,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析:此题考查诗文默写,需注意文字书写正确,如“魄”“凌”等字。
答案:(1)若教恨魄皆能化(2)莫辞添竹引龙须(3)唯有牡丹真国色(4)时人不识凌云木2.词语解释:(1)杜宇:_________________(2)龙须:_________________(3)国色:_________________(4)时人: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杜宇”一词的解释要注意说出其典故的内容。
“龙须”要指出其比喻义。
答案:(1)即子规,就是杜鹃鸟,因啼声悲切,又称怨鸟。
杜宇是周时蜀国国王,号望帝,后来被迫逊位,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啼声悲哀。
蜀人称这种鸟为杜宇,以表示对他的纪念。
(2)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3)一国中姿容中最美的女子。
(4)指时俗的人。
3.填空:(1)《子规》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除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外,还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3)《小松》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需注意诗中借物言志的特点,说明借什么物,言什么志。
答案:(1)借吟咏子规,表达对历代蒙受冤屈,含冤而死的人深深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2)丰收的果实是必须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这首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借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讽喻时人目光短浅,暗含诗人身世之慨。
4.从整体构思看,《小松》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苏教版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训练课件
![苏教版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训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197726fc4ffe473368aba9.png)
•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 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 出一丝无奈。
•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 泛起的红晕。
• 1.C
•
红梅 苏轼
•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 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 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蝉 虞世南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 像下垂的 冠缨。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 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 的形象中。
•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 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 答案:2.A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
孤雁 杜甫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
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鸡无意绪,鸣噪 自纷纷。
•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
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
•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来自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____为 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 要分析。(4分)
•
咏物言志诗(教师版,含答案)
![咏物言志诗(教师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0fd82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1.png)
咏物⾔志诗(教师版,含答案)诗歌赏析专题——咏物诗咏物⾔志诗(⼜称托物⾔志,表明志向)【学习⽬标】1、了解咏物诗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法,学会鉴赏咏物诗。
【学习的重点、难点】1、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及情感作正确分析并把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法,提⾼感悟诗歌情感的能⼒。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第⼀学时)⼀、概念咏物诗,通常以某⼀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世、品格和志向。
⼆、特点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形态、⾊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志,从局部分析常⽤⽐喻、拟⼈、对⽐、象征等⼿法。
(象征: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事物中)5、从描写的⽅法看,除了正⾯描写之外,还常⽤侧⾯烘托的⼿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幅整体的画⾯,意象与意象之间⼀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理想;⽽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幅幅画⾯,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氛,从侧⾯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喻,反映⾃⼰不幸的遭遇,表达⾃⼰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2、托物⾔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态度、⽣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3、直写物事(⽆寄托,单纯赞美事物)(⼆)、常见的思想内容:1、表达诗⼈清⾼孤傲的⼈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屈服的坚定意志。
咏物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咏物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c72629360cba1aa911dab6.png)
咏物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面一首诗选自罗广斌、杨益言著作的小说《红岩》,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囚歌A.诗中“狗”的本体是指出卖革命的可耻叛徒,诗人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投降者苟且偷生的蔑视B.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囚禁革命者的人间炼狱看作是“活棺材”,反衬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志士的暴行,同时暗示反动统治者必将灭亡的结局C.诗人将暗地里进行的革命斗争比作“地下的烈火”,意味着革命者的斗争终将像烈火一般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炼狱D.结尾一句中的“热血”一词借代指革命者的牺牲。
革命者真诚地愿为国家、为民族的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会选择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彰显生命的真正价值2.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给友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选出下面对《卜算子咏梅》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咏物诗练习
![咏物诗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5501d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9.png)
诗歌鉴赏一——咏物诗练习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
(6分)答:14. 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的能力。
D 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
“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听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所以 D 项手法分析有误。
15.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汝”“君”称之,以“来”字呼之,词人好似抚摸着白鹭说着悄悄话,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显得自然而亲切。
③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虾跳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与“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
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融合,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此题不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这首词表现出来的整体语言风格。
辛弃疾的词风,既有沉雄豪迈,又不乏清丽明快。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完整版)咏物诗专项练习
![(完整版)咏物诗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ec94e8176c66137ee0619cd.png)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1、“昨夜一枝开”初稿为“昨夜数枝开”。“数”改为“一”,其主要的原因在哪一点?
2、首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何种秉性?
3、“递”与“窥”字用得精当传神,试写出各自所传达的诗意。
4、通篇围绕“早”字来写,请结合具体诗句,略要说明之。
答:1、主要原因在于:“数”表示已有众梅绽放,不能突出诗题中的一个“早”字,“一枝”即“第一枝”,正与诗题相宜,正可表示早梅遗世独立,傲然斗雪的个性。
答:2、首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傲然独立,不惧严寒的秉性。
3、“递”字精当地传达梅花的暗香浮动,随风轻轻四溢的意境;“窥”字形象地传达出飞鸟被梅花的素洁艳丽的风采所吸引的场景。
4、首联“孤根暖独园”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窥素艳来”是“早”,尾平“先发”是“早”。
题二答案:
解:第一句与得似不合情理,然而这样“逆向思维”,才让读者品味一种特别的诗言句:第二句俨然是垂柳情点而骄神情的再现。三四句用典,含蓄地传达了愤世嫉俗之情。
答:1、客观事物上,应是春风拂柳枝,春风是主动者,是施者。但在诗人看来,却是柳枝主动地逗弄春风。化被动为主动,转受者而为施者,突出垂柳的主体性,也刻画了柳地直率、热情、可爱的性格。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喑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曾缴①,孤飞自可疑。
[注]:(zeng):短箭。缴(zhuo):系箭的丝绳。
问:1、此诗的“诗眼”应是哪个字?试结合全篇析之。
2、“孤雁”这一意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fa400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7.png)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9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开篇,引出歌咏对象,凤凰是吉祥的象征,也是高洁的代表。
B.“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通过凤凰的生活细节,表现了凤凰的高洁与超然。
C.“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通过凤凰的鸣叫与远望,表现了凤凰的孤独与无奈。
D.“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通过凤凰的内心感受,表现了凤凰的愤懑与悲伤。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9分)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鼐彝①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①鼐(nài)彝:指古代的鼎彝,用以盛物祭器。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混沌”“乌金”“阳和”“浩浩”“沉沉”等词语,语言古朴典雅,意蕴丰富。
B.“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煤炭燃烧带来的光明与温暖。
C.“鼐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通过鼎彝、铁石的比喻,表现煤炭的重要作用。
D.“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奉献精神。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9分)咏白海棠曹雪芹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①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月窟:月宫。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半卷湘帘半掩门”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庭院景象,为下文咏白海棠作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答:郑诗描绘了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形
象。黄诗描绘了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的菊花形象。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 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 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尾联用衬托 (或陪衬) 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 ,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 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
练习一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4分) 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 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 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 以及不坠 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练习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
(4分) 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 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 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
心情。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 “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答:郑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 清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黄
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练习五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4分)
答: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
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诗中的蝉却是作者困窘凄凉形象的写照。
练习四
画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
练习二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蝉
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 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 虽处显赫 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六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 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 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练习七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春难再。(刘禹锡) :烘托、对比。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
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此处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 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所以答反衬是不对的,应扣1分) 练习八
郡庭惜牡丹
徐夤ym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喜悦赞赏的态度,后者表现了贬斥嘲讽的态
度。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 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 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 定联想到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婉转,鸟儿在山花绚丽、树阴 浓密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答: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诗从字着意,抒发了;刘诗从
字入情,表达了的心情。(2分)
(1)(徐夤):惜。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禹锡):赏。表达了当时人们对
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2)(徐夤):寓情于花,借花写人。(写拟人亦对)惜牡丹祥瑞难留,即惜人韶华易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