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讲解学习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修订稿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咏物诗鉴赏练习题练习一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
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
(4分)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心情。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及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11课咏物诗四首单元检测一、基础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新(jīnɡ)(茎) (2)芙(qú)(蕖)(3)蓬hāo(蒿) (4)línɡ(凌)云2.下列各项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顾况的《子规》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亡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B.韩愈的《葡萄》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思想感情。
C.《赏牡丹》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鲜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的直接对比的写法。
D.杜荀鹤的《小松》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
答案 C解析“褒贬鲜明”、“直接对比”错。
3.诗句翻译。
(1)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仙山著子规?译文:倘若所有冤魂都能像杜宇那样化为啼鸟,那么人间受冤而死的冤魂将无处安息。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只有牡丹是一国中姿容最美的,花朵怒放时轰动京城。
(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目光短浅的人不会认为小松是栋梁之材,直到长到高耸入云时才称道它的高大挺拔。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两首《蝉》,完成4~5题。
蝉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国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4.虞诗中的“蝉”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虞诗中的“蝉”,诗人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5.李诗中的“蝉”代表的是什么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李诗中的“蝉”代表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被诬陷而失去自由的伤感。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2)诗中“凌寒独自开”中的“凌寒”是什么意思?答:凌寒指的是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独自开放。
(3)“为有暗香来”中的“暗香”指的是什么?答: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
2.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贺知章。
(2)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比喻的是什么?答:碧玉比喻的是柳树。
(3)“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剪刀”比喻的是什么?答:剪刀比喻的是春风,形容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剪出柳树的细叶。
3.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郑燮。
(2)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青山”指的是什么?答:青山指的是竹子生长的山岩。
(3)“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任尔”是什么意思?答:任尔表示竹子无论遇到哪个方向的风,都能坚韧不拔。
4.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元稹。
(2)诗中“秋丛绕舍似陶家”中的“陶家”指的是什么?答:陶家指的是陶渊明的家,这里用来形容菊花盛开的景象。
(3)“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菊花坚韧、高洁品质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咏物诗的鉴赏
第一讲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鉴赏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题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一、概念理解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高唱、难飞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练习)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 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同学答案:
写出海棠花香气环绕、光彩美艳的特点。
【颔联】在书房处,看到天色昏暗,阴寒之 气迫使酒杯发凉。
【颈联】一场涓涓细雨洗净空气中的尘埃, 微风吹来,闻到淡淡清香。
【总结】描写了竹子坚贞、有气节、生命力 旺盛的形象。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手 法 ——托物言志
【感受高考】 (2007年重庆卷)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 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 【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
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同学答案1: 如果不砍伐,竹子一定会冲破云霄,不断生 长。突出竹子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者 借竹子自比,写出自己的坚强不屈,努力进 取。
同学答案2: 竹子不被砍伐,就能生长,表达作者希望像 竹子一样,不被压迫,得到重用。
【参考答案】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学案7:古诗鉴赏专题之咏物诗讲与练
古诗鉴赏专题之咏物诗讲与练【一】咏物诗略说1.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好的咏物诗,要使所咏之物与所抒之情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具有和谐自然之美;要即物生情,“情”附“物”上;要虚实得当,点化自然;要由小类大,由此及彼;要取“物”贴切,寄寓新颖。
力求做到四个统一:“不即”与“不离”的统一,“入物之内”与“出物之外”的统一,“不是此物”与“恰是此物”的统一,客观形象与主观感受的统一。
2.咏物诗的特点: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二】咏物诗的分类从咏物的不同方式来区分,咏物诗则可分为赋体咏物诗和比体咏物诗两大类。
前者以描摹物态为主,后者以托物言志为主。
“赋体咏物诗”“赋体”咏物诗强调图形写貌,诗人对事物的形貌、声色等细微特征特别关注,重视事物给自己的感官印象,并且对它精雕细琢。
例如:骆宾王七岁写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在诗人的笔下,鹅的形态、动作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四种颜色搭配起来,画面鲜艳明丽,浮和拨的动作生动准确。
又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把柳树的特点、形态以及柳树与时令的关系都写的很好,诗的技巧很高超,把柳树说得很好,很准确,说到家了。
因此,也不愧为名篇。
上面举例的两首诗都是对物的描摹写生,其中自然也蕴涵着诗人的情感,但是并没有寄托诗人的美刺讽喻。
——这就是“赋体咏物诗”。
“比体咏物诗”特点是托物寓志,借物抒情。
这类诗歌的本意不在物本身,只是借物来说事,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大致有四种形式。
咏物诗鉴赏(教师版)
一、教学内容:咏物诗鉴赏二、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一般特点和主要表达技巧。
2、咏物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一)咏物诗示例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析】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据《唐溪诗话》记载,此诗的前两句为黄檗禅师所出,后两句为唐宣宗李忱所对。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赏析】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铺平的艺术形象。
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第三句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瀑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
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题竹石画(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训练课件
•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 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 出一丝无奈。
•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 泛起的红晕。
• 1.C
•
红梅 苏轼
•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 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 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蝉 虞世南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 像下垂的 冠缨。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 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 的形象中。
•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 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 答案:2.A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
孤雁 杜甫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
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鸡无意绪,鸣噪 自纷纷。
•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
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
•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来自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____为 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 要分析。(4分)
•
咏物言志诗教师版,含答案
诗歌赏析专题——咏物诗咏物言志诗(又称托物言志,表明志向)【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鉴赏咏物诗。
【学习的重点、难点】1、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及情感作正确分析并把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提高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第一学时)一、概念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二、特点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象征: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事物中)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理想;而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二)、常见的思想内容: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高考真题感知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咏物诗)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参考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小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咏物诗特点: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力描摹。
思想: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思想感情。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衬托、对比、拟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物:动植物、物品景:自然风景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一情:热爱、憎恨、赞美、快乐、悲伤等三、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特点、品行)(2)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哪些特征?【例】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2)孤芳自赏、率性自然、超凡脱俗(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咏物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咏物诗(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面一首诗选自罗广斌、杨益言著作的小说《红岩》,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囚歌A.诗中“狗”的本体是指出卖革命的可耻叛徒,诗人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投降者苟且偷生的蔑视B.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囚禁革命者的人间炼狱看作是“活棺材”,反衬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志士的暴行,同时暗示反动统治者必将灭亡的结局C.诗人将暗地里进行的革命斗争比作“地下的烈火”,意味着革命者的斗争终将像烈火一般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炼狱D.结尾一句中的“热血”一词借代指革命者的牺牲。
革命者真诚地愿为国家、为民族的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会选择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彰显生命的真正价值2.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给友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选出下面对《卜算子咏梅》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古诗词鉴赏】 08 咏物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赏析】 08 咏物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就是其中之一。
1.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
2.把握作者所咏之物的特点。
常见题型考点阐述 方法点拨 技巧2:通过所咏之“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3:咏物诗常用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
技巧1:了解作者所咏何“物”?了解诗歌的景象。
3.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答案】: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5.这首诗中的“裁”字,用词有什么特点?对表现诗的意境有什么作用?▲技巧3【答案】:用拟人手法,使诗中的意象变被动为主动,形象生动可爱,充分表现了春光的美丽,垂柳蓬勃生机、优美姿态。
6.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技巧2【答案】:贺知章生活在盛唐,仕途顺利,思想积极乐观,《咏柳》表达了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阅读训练】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技巧1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技巧1 ▲技巧2【答案】: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3.诗中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志趣?(二)石灰吟①[明]于谦千锤万凿②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咏物诗练习
诗歌鉴赏一——咏物诗练习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
(6分)答:14. 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的能力。
D 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
“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听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所以 D 项手法分析有误。
15.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汝”“君”称之,以“来”字呼之,词人好似抚摸着白鹭说着悄悄话,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显得自然而亲切。
③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虾跳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与“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
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融合,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此题不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这首词表现出来的整体语言风格。
辛弃疾的词风,既有沉雄豪迈,又不乏清丽明快。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完整版)咏物诗专项练习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1、“昨夜一枝开”初稿为“昨夜数枝开”。“数”改为“一”,其主要的原因在哪一点?
2、首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何种秉性?
3、“递”与“窥”字用得精当传神,试写出各自所传达的诗意。
4、通篇围绕“早”字来写,请结合具体诗句,略要说明之。
答:1、主要原因在于:“数”表示已有众梅绽放,不能突出诗题中的一个“早”字,“一枝”即“第一枝”,正与诗题相宜,正可表示早梅遗世独立,傲然斗雪的个性。
答:2、首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傲然独立,不惧严寒的秉性。
3、“递”字精当地传达梅花的暗香浮动,随风轻轻四溢的意境;“窥”字形象地传达出飞鸟被梅花的素洁艳丽的风采所吸引的场景。
4、首联“孤根暖独园”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窥素艳来”是“早”,尾平“先发”是“早”。
题二答案:
解:第一句与得似不合情理,然而这样“逆向思维”,才让读者品味一种特别的诗言句:第二句俨然是垂柳情点而骄神情的再现。三四句用典,含蓄地传达了愤世嫉俗之情。
答:1、客观事物上,应是春风拂柳枝,春风是主动者,是施者。但在诗人看来,却是柳枝主动地逗弄春风。化被动为主动,转受者而为施者,突出垂柳的主体性,也刻画了柳地直率、热情、可爱的性格。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喑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曾缴①,孤飞自可疑。
[注]:(zeng):短箭。缴(zhuo):系箭的丝绳。
问:1、此诗的“诗眼”应是哪个字?试结合全篇析之。
2、“孤雁”这一意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鉴赏及滚动练习
咏物诗鉴赏及滚动练习代洁寒花鸟草虫皆有品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与人情或相近,或相似,或相通,这就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启迪和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
要做到领会咏物诗词的精髓,却非易事,因为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必须仔细体贴诗人用意,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
一、相关知识1.含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3.思想内容:①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②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③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咏物与写景的区别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5咏物诗艺术手法(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
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
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咏物诗鉴赏练题练一孤雁XXX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XXX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XXX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二蝉(唐)XXX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画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
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三蝉XXX本以高难饱,白费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XXX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故园芜已平”化用XXX的“田园将XXX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
(4分)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曾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流露出诗人的得志与悲凉1心情。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依靠了诗人怎样的头脑情绪。
(4分)答: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XXX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
练习一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4 分)
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诗歌通过孤雁
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
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
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
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
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
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
(4分)
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
心情。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答: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
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诗中的蝉却是作者困窘凄凉形象的写照。
练习四
画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答:郑诗描绘了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形
象。
黄诗描绘了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的菊花形象。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答:郑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
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黄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练习五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喜悦赞赏的态度,
后者表现了贬斥嘲讽的态
度。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
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
练习六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练习七
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
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
徐诗从_____________ 字着意,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刘诗从
____ 字入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2分)
(1)(徐夤):惜。
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
(刘禹锡):赏。
表达了当时人们对
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2)(徐夤):寓情于花,借花写人。
(写拟人亦对)惜牡丹祥瑞难留,即惜人韶华易逝,青
春难再。
(刘禹锡):烘托、对比。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此处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所以答反衬是不对的,应扣1分)练习八
郡庭惜牡丹
徐夤y m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婉转,鸟儿在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答: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