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探讨

关于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探讨

系 到患 者 的健 康 和 生命 安 全 , 见 微 生 物 质 量 控 制 的 重 要 性 。 可
【 键 词 】 微 生物 学 ; 临 床 实 验 室 技 术 ; 质 量 控 制 关 中图分类号 :465 R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6 34 3 ( 0 8 1 —9 9 O 1 7 — 1 0 2 0 ) O O 5 2
检 验 人 员 在
文 件 化 并严 格 遵 守 原 始 记 录 保 存 时 间 的 规 定 。如 在 每 天 的 常 规 工作 中 , 验 人 员 要 监 测 仪 器 性 能 和 试 剂 质 量 以确 保 结 果 的 检 稳 定 性 。最 后 , 于 新 增 的 检 测 仪 器 和 检 测 项 目 , 验 人 员 必 对 检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0 0 8年 1 0月第 2 9卷第 1 0期
It ab M e Ocobe 0 8, 129, .1 n JL d, t r 2 0 Vo. No 0
— —

9 ・ 59
・Hale Waihona Puke 基 层 园 地・
关 于 微 生 物 检 验 质 量 控 制 的探 讨
工 作 中 , 须 加 强 计 量 认 证 工作 , 格 执 行 实 验 室 管 理 制 度 l 。 必 严 J 】
对 纳 入 计 量 管 理 的 检 验 项 目 , 验人 员 必 须 切 实 加 强 计 量 认 证 检
工 作 , 照 国家 、 按 行业 或地 方 标 准 进 行 检 测 并 做 好 压 力 表 、 度 温
本 外 观 质 量 及 其 他 情 况 是 否 达 到 要 求 , 根 据 不 同 的 检 验 目的 并 对 其 进 行 正 确 处 理 。2 分 析 中 的质 量 控 制 : 于 l 检 验 以 实 ) 由 临床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具体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80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不合格的生物标本,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根据原因制定针对性控制方案,标本类型包括痰液、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

结果:全部微生物标本中,标本不合格率为150份,标本不合格率为1.88%(150/8000);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46份,不合格率为30.67%;血液标本不合格29份,不合格率为19.33%;尿液标本不合格30份,不合格率为20.00%;粪便标本不合格20份,不合格率为13.33%;分泌物标本不合格25份,不合格率为16.67%。

经过分析,造成上述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等。

结论:在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中,容易出现标本不合格问题,建议检验科与各科室之间保持密切沟通,对标本进行全程管理,并制定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相关人员责任感,由此避免标本污染。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对策微生物检验是目前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检验结果能够有效识别致病菌与病理情况,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在微生物检验中,需要对各种类型标本进行送检,并规范处理标本,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性。

然而,在实际检验中,也会出现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问题,使得检验结果失去参考性。

为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有必要对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质量控制方案,为临床检验工作做出贡献[1]。

本文选取我院检验科收治的病患各类型标本,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讨论,并制定控制方案。

相关内容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检验科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统计对象,其中标本具体包括痰液、血液、尿液、粪便与分泌物,回顾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格标本150份,其中痰液标本46份、血液标本29份、尿液标本30份、粪便标本20份、分泌物标本25份。

浅谈临床细菌学检验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浅谈临床细菌学检验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浅谈临床细菌学检验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摘要】目的:对临床细菌学检验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临床细菌检验的患者资料1000份,采用K-B法实施药敏实验,对检验合格数进行记录,并统计合格率。

结果:检验合格率最高的是创伤组织标本细菌,其合格率为98.5%;检验合格率最低的是粪便标本细菌,其合格率为82.0%。

结论: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以及处理等都必须要严格遵循标本,保证标本质量采集的质量,且送检过程和检验过程都要求操作无菌,从而提高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

【关键词】临床细菌学检验;注意事项;质量控制目前,细菌学检验已经开始成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临床细菌检测效果的提高,本文特选择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临床细菌检验的患者资料1000份,分别检验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检验合格数进行记录,并统计合格率,下面为本次研究的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例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临床细菌检验的患者资料1000份展开研究,其中创伤组织标本细菌65份,占总标本数的6.5%,痰液标本细菌160份,占总标本数的16.0%,粪便类标本细菌133份,占总标本数的13.3%,血液标本细菌215份,占总标本数的21.5%,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细菌163份,占总标本数的16.3%,尿液标本细菌264份,占总标本数的26.4%。

1.2方法首先使用直径大约为100 mm的培养皿收集细菌标本并对其进行培养,在培养皿里面放上培养基(主要成分为肉汤、奶酪、血脂、营养琼脂等),通过这些培养基为细菌的培养提供正常的繁殖和生长条件。

培养过程中为了保证细菌检验效果,一定要使用专业药剂。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分析及控制措施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分析及控制措施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并探讨控制措施。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9650份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所占比例,分析其不合格发生原因,并据原因探讨相关控制措施。

结果:不合格标本总数196份,标本不合格率2.03%,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率为37.24%,所占比例最高;尿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4.49%,所占比例次之;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6.33%;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为10.71%;粪便标本不合格率为7.65%;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为3.57%。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采集时间不正确、取样操作不规范、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

结论:通过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师沟通的沟通、协调,规范标本采集与运检流程,加强对相关检验人员及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生物;标本;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369-02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及时、有效且准确的检验信息,从而协助医师对患者致病菌及病理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并为其临床治疗措施提供依据[1]。

但微生物标本检验中出现的不合格情况,对检验结果具有直接影响,从而降低临床检验准确率。

相关研究表明[2],质量控制可提高实验室检验准确性。

现代医学管理把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分析前由于涉及微生物采集、储存、运输等相关环节,极易发生误差,因此控制微生物检验质量,需要对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量[3]。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探究其质量控制措施,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6年7月9650份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无菌液体(胸腹水、穿刺液等),其中有301份标本是不合格的。

浅谈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浅谈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浅谈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充分考虑到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并加以控制,可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

我们就如何为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样品采集和交接质量管理样品由业务科室或业务科室会同检验人员采取。

采样时必须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盛装检样的容器避免倒置或破碎,确保安全。

盛装检样的容器必须有标签,注明采样时间、采样来源及编号。

采取的样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不超过3~4h)送到试验室,有的样品如病毒标本等要使用运送培养基或在特殊环境(冰瓶或其它冷藏器具)中运送。

运送血液应当避免剧烈震荡,防止溶血。

需要血清的检样,采血后使其在试管中凝固运送,并及时分离血清。

送往实验室的样品,必须附有样品检验单和样品交接单。

接受样品时,检验者必须核对无误。

由接收者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同时进行检样登记。

瓶装启开或固体形状不完全、数量不足者都必须拒收[3]。

2 实验操作人员的作用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可以通过正确的操作来体现,例如,革兰氏染色,可以通过对标准质控菌株的染色来反映操作和试剂的质量,这是有形的、看得见的,然而,质量保证更依赖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

一个受过充分培训的、能够严谨地分析实验结果的工作人员,不是只能忠实地记录实验数据,而是可以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

在微生物检验中会遇到一些不常见结果或一些散在地发生的错误,例如,试验中发现的少见菌、从未见过的药敏表型、污染率的增加等,往往通过一些质控方法难以检查出来,但具有质量意识的微生物技术人员能对这些现象质疑,及时纠正,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3 实验室内消毒灭菌质量控制无菌室应保证洁净、防潮、按时消毒,所用紫外线灯管应检验其性能,使用前必须开紫外线灯消毒45min以上。

消毒后2h内应无菌,每季度应进行一次“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效果测定”。

如灯管发黑,超过使用期限,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科应该将 “ 标本采集要求 ” 一类的书面文件送达各个 科室, 与各个科 室经 常沟通 , 向医护人员讲明标本采集 的重要
验 的根本 , 没有检验结果 的高质量 , 发不 出准确的报告 , 检验
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l l l 。
性 。在标本采集 的过程中应该 注意 以下几点 : ①严格执行“ 三
过 度震荡 , 防止容器破损 , 防止标识 丢失 , 防止标本 对环境的 污染 。 标本储存 时 , 血细胞 的代谢活动 , 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 ,
保证分析前标本 的质量 呢?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做起 。
1 规范填 写申请单 医生填写 申请单时 , 书写 的字迹应该清晰可认 , 患者的资 料, 包括姓 名 、 年龄 、 性别 、 院号 、 断 、 殊情况 等要 正确 住 诊 特 完整 , 医生姓名 、 申请 日期 、 标本类 型 、 测定项 目应 填写清楚 ,
实用医技杂志 2 1 年 1 02 月第 l 卷第 1 9 期
Ju a 0 Pat a M d a T cn u s Jn a 0 2 v 1 1 , o 1 o m l f r i l e i l eh i e , a ur 2 1 , o 9 N . cc c q y .
・7 ・ 5
增 高。一顿标 准餐后 , 可以使甘油三酯增加 5%, 0 天冬氨酸转
氨酶增 加 2 %, 0 胆红素 、 、 、 磷 钙 钠和胆固醇增加 5 %左右 。饮 食 结构 的不 同 , 对上述指标 的影 响也是不 同 的 , 高脂 肪饮食 会使甘 油三酯大幅上升 , 高蛋 白饮食会使氨 、 尿酸 、 尿素 的值 升 高较 多。药物的影响 、 熬夜 、 劳 、 疲 饮酒 等都 会影响测定结 果 的可靠性 。所以 , 患者在采集标本前 , 医护人员应该做好解 释工作 , 量争取患者 的配合 , 可能地避免 以上情况。一般 尽 尽

有关临床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

有关临床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
添加剂的采血管 , 这样就 可以得到 不同种类 的标本 。根 据 检验项 目需要来检测全血 、 血清和血 浆 , 这一点检验科 已印 制了有关 资料发往各 科 , 根据不 同要求采 集标本 。如错 请 误使用采血管 , 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使血 氧分N(C ) 高 、 Ph 升 二氧化 碳分 压 (C 2降 低。Kz P 0) ,
肌肉注射一些药物 如苯二氮 堇类 、 派替 啶、 喷他左辛 、 氯丙嗪 、 利多卡因 、 苯巴 比妥 、 异丙 嗪可引起肌 酸激酶 和肌 红蛋 白升高。尿中含有青霉 素时 , 使尿蛋 白检测 出现假 会
止的步骤 , 包括检验 申请 、 患者准备 、 原始样 品的采集 、 标本
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 室内进行传输这一 阶段称为分析前
7 标本放置时间
2 正确选择 真空采血 管
真空采血管 帽的颜 色不 同代 表所 含 的添加 剂成 分 不
血液长时间放置会使葡萄糖降低 , 分酶 活性下降 , 部 包
括天冬氨酸转 氨酶 、 酸脱 氢酶 , 乳 钾离子 升高 , 气标 本会 血
同, 有的加入了抗凝 剂 , 的加入 了促凝剂 , 有 还有 不含任 何
取标本 。婴幼儿 留取粪 便切忌 留在尿 布或湿 巾上送 检 , 因
素水平升高两倍 以上 , 肾上腺素水 平 的升高较低 。由体位 改变导致 的影 响比分析不精 确的影 响还要大 , 这种改 变在 有水肿的患者 中比健康人更 明显 。 4 采血时 间要适 当 进餐后可 引起血 中葡 萄糖 、 胆红素的增加 , 丙氨酸转氨 酶和钾离子明显增 高 , 尿酸 、 白质 、 蛋 钙离子 、 固醇 中到轻 胆 度升高。低脂肪 的简单早餐对多项血液成分的浓度无 明显 影响 , 但是评估脂肪代谢需禁 食 1 。高蛋 白饮食 可使血 2h 中尿素氮 、 尿酸 、 和血 氨升高 。饮酒后可使乳酸 、 磷 尿酸 、 甘

浅谈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

浅谈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

浅谈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分析前质量控制常被忽视。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应严格管理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转运处理等部分。

现就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浅谈如下。

1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医护人员应了解标本采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因素,提出采集前及采集时间的具体要求,要求有以下几方面:1.1运动的影响强烈肌肉运动会引起血中某些成分浓度的改变,如:乳酸、AST、ALP、LDH等升高,故应在抽血前24h不做剧烈运动。

1.2饮食的影响1.2.1 采血前应禁食12h,因蛋白饮食可使尿素氮、血氨、尿酸升高;高脂肪饮食可使甘油三酯大幅度升高;3h后才能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

而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增加。

饮酒可使乳酸及尿酸升高;检查血脂、粪便隐血,需要患者素食3d后采集标本。

1.2.2空腹时间(超过16h)影响血液化学成分,饥饿时血糖、血清白蛋白、补体C3、转铁蛋白质含量下降,而血清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升高。

1.2.3 特殊试验的饮食要求,测定葡萄糖耐量时,应详细告诉病人何时服用葡萄糖和服用的量,何时开始记录时间,何时抽血,服用糖后应注意休息,减少运动,避免影响测定结果1.3 采集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有些检验结果可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如WBC早晨较低而下午较高,促肾上腺素(ACTH)及皮质醇的分泌,高峰在早晨,以后逐渐下降。

入睡后,生长激素短时间内达到高峰,而此时皮质醇浓度最低。

血清铁及胆红素在清晨最高,血钙中午最低。

性激素的日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血胆固醇在经前最高,排卵期最低。

采集静脉血做细菌培养时应在使用抗菌素之前采血。

1.4 药物的影响很多药物可使检验结果增高或降低。

如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维生素C可使乳酸脱氢酶降低;左旋多巴可使肌酐、AST结果升高,排泄在尿中可使葡萄糖测定结果偏低等。

因此,在采血前应尽可能停服对实验有干扰的药物。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接种液: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
(用于β-内酰胺类药/β- 液
内酰胺酶抑制剂)
孵育:35℃;空气;16-18h
铜绿假单胞 铜绿假单胞ATCC27853
及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用
孵育条件 需氧或CO2, 24小时
需氧或CO2, 48小时
已知菌株(ATCC)
化脓链球菌19615 肺炎链球菌6035 大肠埃希菌25922 淋病奈瑟菌43069 流感嗜血杆菌10211
SS琼脂
需氧,24小时
鼠伤寒沙门菌14028 福氏志贺菌12022 粪肠球菌29212 大肠埃希菌25922
预期结果
10.08.2024
8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说明(sop)
• 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方法 • 采集最佳时间、次数 • 标本采集量正确时间、部位、方法等
对收集和运送标本的容器控制 无菌、无防腐剂、足够大、安全严密、不易破碎、 选择合适的运送培养基
10.08.2024
9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结果报告
3
人员资质
人员
人员能力
人员培训
具备相关教育背景, 每年接受专业技术及知
识培训,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 规程、消毒灭菌及生物
安全知识。
.
10.08.2024
包括其对诸如分 析前、中、后特 定阶段的专业经 验和熟练试验技 术 。并直接参与
质控工作
.包括新员工培训、老员 工的再培训以及员工工作
能力评估
加入后培养基由无色
质控要求: 每批试剂使用前应使用变为相红应色

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探讨相应对策

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探讨相应对策

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探讨相应对策基层医院是乡镇和社区中最基本的医疗机构,承担着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职责。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质量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基层医院内部的临床微生物标本质量不合格的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也给患者带来了健康风险。

有必要对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基层医院微生物标本的质量,确保患者的健康权益。

我们需要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这些原因可能涉及到人员、设备、流程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人员方面:基层医院的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可能与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不足有关。

在一些基层医院中,由于医疗卫生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于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和传递等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导致标本质量不合格。

二、设备方面:基层医院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可能存在老化、损坏或者不维护等问题,这也会影响临床微生物标本的质量。

实验室设备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不足,导致标本检测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三、流程方面:基层医院在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标本管的标识、传递和保存等方面的流程不完善,也会影响标本的质量。

一些基层医院在微生物标本采集时,未能做到无菌操作,或者在标本传递过程中发生了混淆等问题。

四、管理方面:基层医院管理不善,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质量的把控不够严格,也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基层医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微生物标本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流于形式,导致标本质量下降。

一、加强人员培训:基层医院需要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才能保障微生物标本的质量。

二、更新设备设施:基层医院需要更新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确保其精确度和准确度。

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3个重要因素

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3个重要因素

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3个重要因素微生物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检验方式。

微生物检验涉及的要素、环节等包括显微镜、染色技术、接种、培养技术等。

微生物检验在一些感染类疾病的检验中效果更好。

为保障临床微生物检验效果,提升检验质量,需要关注与微生物检验相关的影响要素,并围绕这些影响因素做好必要的预防与管理工作。

切实提升检验与分析质量,方能充分发挥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价值,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必要依据。

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包括标本质量、操作人员检验水平以及操作规范。

一、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1.标本质量标本若在采集、运输、储存以及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对标本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微生物的实际检验效果。

例如在标本采集环节,临床医务人员未对患者病情进行深入了解,未提前告知患者在采集标本前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导致患者吃了某些食物或者药物,进而对标本的采集以及后续的微生物检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部分采集人员未严格按照标本采集规范作业,采集过程使标本受到环境污染,或者在储存过程中使标本受到菌群污染等,导致标本质量下降,使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不仅如此,采集量超标或者不达标,以及采集时间是否合规等,均会对标本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标本采集完毕后,通常需要在2小时内送检,还需要关注标本储存与运输的环境温度,若因不规范运输或者储存标本,影响标本质量,使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会直接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延误治疗乃至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1.操作人员负责微生物检验的操作人员工作是否规范、职业水平是否过硬,均与微生物检验结果是否达标有直接关系,而长期以来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成为引发微生物检验结果产生偏差的主要因素。

若操作人员能够秉承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各检验环节依据规定规范作业,其实很多失误可以避免。

部分操作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未深刻认识到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操作人员设立的工作规范形同虚设,不乏有一些操作人员盲从自己的工作经验违规操作,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

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对策探讨

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对策探讨

内蒙古 中医药
的 途径 。预 测 病 人可 能 发 生 的 任 何 情 况 , 潜 在 的 危 险 消灭 在 将 萌 芽 中 。必 要 时 给予 暗示 , 适 时 请 效 果 好 的 病 人 给 予 现 场 说 并 教 。总 之解 除病 人 的 恐 惧 、 虑 等 负 性 心 理 反 应 , 增 强 病 人 焦 能 战胜 疾 病 的 信 心 , 促进 早 日康 复 。 参考 文 献 [j 珊 , 1扬 白芳 . 理 干预 对减 轻伽 马 刀 治 疗 中 恐惧 与 头 痛 的 影 心 响【 ] 解放 军 护 理 杂 志 ,0 2,9 3 .8. J. 20 1 ()6 [] 2 刁利 华 , 燕 红 . 牛 老年 癌症 病 人 抑 郁 与 社 会 支持 的 相 关 调 查 及 心 理 护理 [] 中华护 理 杂 志 ,0 2 3 ( ) 3 7 J. 20 ,7 5 : . 3
据患者体征和 能够影 响结果 的许多 因素( 年龄、 性别、 族、 种 患 者活动情况 、 神状 态、 药情况 、 精 用 采血 时间 、 位变化 是否 吸 体 烟 等 ) 从 而 合 理 选 择 检 验 项 目。例 如 选 择 敏 感 度 较 高 的 实 验 ,
用 于 对 人 群 进 行 筛 查 和 排 除 某 些 疾 病 , 而 防 止 假 阴性 。要 对 从 某些疾病进行确诊 , 就要 选 择 特 异 性 较 高 的 实验 。 2 采 血 前 患 者 的 准 备 工 作 至 关重 要 在 分 析 前 质 量 控 制 中 , 血 之 前 患 者 的 情 绪 、 食 、 息 时 采 饮 作 间 、 理 状 态 、 理 变化 以及 治 疗 措 施 、 药 情 况 等 郡 能影 响检 生 病 用 验结 果 。 如情 绪 激 动 , 夜 后 采 血 , 腹 血 糖 和 转 氨 酶 会 有 明 熬 空 显 改 变 。采 集 O T 标本 前 , 须 停 用 升 降 血 糖 的药 物 。v—c Gr 必 对血 糖 、 糖 、 隐 血 、 酸 、 酐 等 测 定 均 有 干 扰 , 霉 索 和先 尿 尿 尿 肌 青 锋类 等可 使 尿 蛋 白 出现 假 阴 性 。 为 减 少 出现 误 差 , 避 免 剧 烈 应 运动 、 禁食 1 小 时 、 免刺 激 性 物 品 ( 、 、 ) 成 瘾 性 药 物 2 避 烟 酒 茶 和 以 及保 持 心 情 愉 悦 。 3 规 范 采 血 是 保 证 样 本 质 量 的 关键 环 节 影 响样 本 质 量 的 因 素 包 括 采 血 时 间 、 否 正 确 使 用 止 血 能 带 、 血 针 与 采 血 管 的质 量 、 血 量 和 抗 凝 剂 的 比例 等 。 采 采 3 1 合 理 把 握采 血 时 间 与 检 验 结 果 的 阳 性 率 密 切 相 关 。许 多 . 激 素 在全 天 2 4小 时 内 的 分 泌 量 是 不 同 的 , 充 分 把 握 在 激 素 要

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措施

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措施

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措施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措施是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以下是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措施:1、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制定统一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规范,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制定标本处理、培养、鉴定、药敏测试等各项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完善检验设备和仪器的管理体系:确保设备和仪器的良好状态和正常运行。

建立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及时修理和更换老化损坏的设备和仪器。

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质控,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

内部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每天检验一定数量的质控标本,检测方法和流程与临床标本相同,及时纠正和改进。

参加外部质量评价,参与国家和地方的质量评价项目,对外部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处理。

4、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检验人员的工作技术和知识水平满足要求。

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及时更新和提升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落实员工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5、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制。

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质量管理文件,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指标的达标和改进。

随时关注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6、加强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实验数据的安全和准确性。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及时把握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整体情况和趋势,为质量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完善检验设备和仪器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加强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才能确保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提高临床工作的效果和治疗的准确性。

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

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

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和检验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到的3000例住院与门诊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临床数据。

记录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例数,分析其不合格原因。

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结果30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80例,总不合格率为2.67%,其中痰(36)、尿(17)、血(11)、粪(7)、分泌物(6)、无菌体液(3)占比分别为45%,21.25%,13.75%,8.75%,7.5%,3.75%。

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被污染、未在正确时间采集、未及时送检。

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应增加检验科与临床沟通频率,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发挥作用,重视岗前培训与业务教育工作,完善检验室标本接受制度,加强患者健康知识教育等,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提升。

关键词: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Analysi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unqualified microbiological specimens in hospital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unqualified microbial specimens, and to put forward specific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and inspection accuracy of microbial specimen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00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from June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cord the number of unqualified microbial specimen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unqualified specimens.Improve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work.Results Among the 3000 microbiological specimens, 80 were unqualified, and the total unqualified rate was 2.67%. Among them,sputum (36), urine (17), blood (11), feces (7), secretions (6) and sterile body fluids (3) accounted for 45%, 21.25%, 13.75%, 8.75%, 7.5% and 3.75%, respectively.The main reasons for disqualification are contamination of specimens, not being collected at the correct time and not being sent for inspection in time.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unqualified microbial test specimens, so the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laboratory and clinic should be increased,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should play an active role, attach importance to pre-job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specimen acceptance system of laboratory, strengthen the health knowledge education of patients, etc., to promote the qualified rate of microbial test specimens.Key words: hospital;Microbiological testing;The specimen;Unqualified;why引言微生物检测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手段,对于早期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意义重大,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标本在进行检测前出现差错,对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降低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检验要求 本 ; 原 因分 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O . 2 O l 3 . 2 0 . 0 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2 0 — 2 7 3 8 — 0 2
王淑 媛 , 柯 培锋 , 庄 浩林 , 张 晓媚 , 何 卓雄 ( 1 . 广 州市海珠 区妇 幼保健 院检 验科 , 广州 5 1 0 2 2 0 ; 2 . 广 东省 中 医院检 验科 , 广州 5 1 0 2 2 0 )
摘 要 : 目的 分 析 广 州 市海 珠 区 第一 人 民 医 院检 验 科 微 生 物 检 验 不 合 格 标 本 的 原 因及 其 分 布 情 况 。方 法 对 2 0 1 2年 该 院
近年来 , 随着 微 生 物 检 验 技 术 的快 速 发展 , 先 进 检 验 仪 器
续表 1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常见原因及其构成比( )
的 开 发 使 用 以及 检 验 人 员 素 质 的 提 高 , 使 得 实 验 室 内部 的质 量
控 制 得 到 不 断 完 善 。然 而 要 获 得 可 靠 的 检验 结果 , 必 须 加 强 对 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 而 分 析前 质量 控制 是最 易 出 现 问 题 、 最 难 控 制 的环 节 _ 3 ] 。而 这 一 环 节 包 括 标 本 的 正 确 采 集 、 留取 、 储存 、 运输 等 , 其 中标 本 采 集 是 分 析 前 质 量 控 制 的 主 要 内 容 。
照 采 集 类 型 和 不 合 格 原 因进 行 统 计 和 分 析 。
2 结 果

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探讨相应对策

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探讨相应对策

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探讨相应对策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微生物标本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基层医院中,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医疗质量,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就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缺乏标本采集规范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往往对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规范了解不深,常常存在标本采集不彻底、采集时无创伤消毒不到位等情况。

这些不规范的标本采集行为直接导致了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

2. 设备和环境条件不足基层医院的设备和环境条件通常相对落后,这使得标本的保存和运输过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

3. 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水平良莠不齐,有些人员缺乏系统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导致了在微生物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等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

4. 资金投入不足基层医院的资金投入相对有限,导致了微生物检测设备和耗材的更新不及时,往往使用老化设备进行微生物检测,影响了微生物标本的质量。

二、对策探讨1.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基层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微生物学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微生物学的了解和技能,规范标本采集和保存的操作流程,确保微生物标本的质量。

2. 完善管理体系基层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检测管理体系,对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微生物标本的质量和安全。

4. 完善标本采集规范基层医院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对标本采集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医护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标本采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污染。

5. 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基层医院应加强信息技术支持,推行电子化标本管理系统,实现对微生物标本的全程跟踪管理,减少人为的因素对微生物标本质量的影响。

6. 加强科研和学术交流基层医院应积极加强与高水平医疗机构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微生物标本的质量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
发表时间:2016-02-25T15:58:15.67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邱菊许风波
[导读] 东莞广济医院广东东莞在采集、留取、储存、运输和处理标本等各个环节均做到准确无误,从而有效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
邱菊许风波东莞广济医院广东东莞523690
【摘要】目的分析本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操作规范.方法回顾2014年我院检验科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资料;统计不合格标本的分类及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本院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环节,提出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策略.结果微生物检验标本总不合格率为1.59%;各类标本中,痰、尿、血、分泌物、粪便、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5.1%、20.5%、15.7%、9.8%、5.8%、2.9%;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包括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错误和送检不及时.结论正确、规范的采集、留取、储存、运输和处理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前提;检验与临床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和规范操作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 【关键词】微生物; 检验; 标本; 质量【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45-01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 而分析前阶段由于涉及临床科医护人员、患者和标本运送人员等多个部门和标本的正确采集、留取、储存、运输等环节,是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难点和薄弱点.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探讨了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操作规范,为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东莞金美济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收到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微生物检查标本资料,包括痰、尿、血液、粪、分泌物及无菌体液(脑脊液、胸腹水、穿刺液等)等标本共6380例,其中102例标本不合格. 1.2方法检验人员按规定检查核对培养标本,通过标本的外观、采集时间、检测分析、复查等途径发现和确定不合格标本,并对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详细记录. 将不合格检验标本按照采集类型和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合格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微生物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及所占比例6380例临床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102例,总不合格率为1.59%.102例不合格标本中,其中痰标本不合格46例(45.1%);尿标本不合格21例(20.5%);血标本不合格16例(15.7%);分泌物标本10例(9.8%);粪便标本不合格6例(5.8%);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3例(2.9%).以上各种类标本不合格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2.2.1痰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46例不合格痰标本中,非标准痰38例(82.6%);标本污染3例(6.5%);采集时间错误5例(10.8%).比较三种不合格原因的比率,非标准痰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原因(p<0.05).2.2.2尿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21例不合格尿标本中,标本污染21例(100%).2.2.3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16例不合格血标本中,采血量不足2例(12.5%);标本污染9例(56.3%);采集时间错误5例(31.2%).比较三种不合格原因的比率,标本污染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原因((p<0.05).2.2.4粪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6例不合格粪标本中,送检不及时6例(100%).2.2.5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10例不合格分泌物标本中,标本污染7例(70.0%);送检不及时3例(30.0%).比较二种不合格原因的比率,标本污染显著高于送检不及时(p<0.05).2.2.6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3例不合格无菌体液标本中, 标本污染2例(65.0%);送检不及时1例(35.0%).比较二种不合格原因的比率,标本污染显著高于送检不及时(p<0.05). 3讨论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概念近年来已在检验界备受关注,但这一概念在医院管理层、临床医护人员中还比较模糊,总认为实验误差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临床无关[1,2].分析前阶段(Pre-examinationprocess)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关键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由于检验科分析前阶段涉及临床医生、护士、患者、运输人员、检验人员,很多分析前错误是很难轻易在进行标本检测之前被发现,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尤为关键[3-5].
本文回顾性分析发现,痰、尿、血液、粪、分泌物及无菌体液等标本中,痰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痰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非标准痰最多;尿标本不合格原因中,均为标本污染所致;血标本不合格原因中, 标本污染发生率最高;粪标本不合格原因中均为送检不及时;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污染最多;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亦以标本污染为多.以上结果可见,除痰标本外,其他微生物标本分析前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痰标本不合格的主要问题出现在标本的留取质量不合格上,痰培养注意事项较多要求高且多由患者自行留取,有时因医护人员交代不清,患者没有正确理解留取方法,分不清唾液和痰,容易造成取材不合格;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送检或留取不正确而造成尿标本污染;粪标本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标本运送不及时,标本由护士采集后,由护工运送至实验室,但常常由于护工要兼顾多个科室的工作,有时只能任标本搁置多时后再将其送往实验室,也有的采样者不了解此类标本须及时送检,导致很多送检大便标本已经干燥,以致培养结果造成假阴性.血标本、分泌物和无菌体液主要问题是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导致标本污染以上种种原因会造成做出的病原学诊断与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不符.本文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的回顾分析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6-8]. 关于检验标本质量的控制对策,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和指导工作非常关键,需要主动收集临床科室意见,检验人员经常听取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和对检验科工作的意见、建议[9].对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的,要认真核查检验过程各个环节有否人为误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内容包括各种检验项目的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要求(采集容器、采集量、抗凝管、抗凝要求)、检测时限和采集注意事项等.还要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检验标本采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分配到医院的医护人员和进修实习生,要进行检验标本采集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岗前培训,对送检人员也需加强运送规范的知识与操作培训,从而把标本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协同采取严格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制定严格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操作规范,在采集、留取、储存、运输和处理标本等各个环节均做到准确无误,从而有效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
参考文献[1] 毛炜,李焱生,赖永才.微生物检验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华西医学,[ 2015,30(9):1770-1772.2] 丛玉隆,邓新立.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建立[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5):305-309. [3] 秦晓光.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91[ -84.4] LippiG,ChanceJJ,ChurchS,eta1.
Preanalyticalqualityimprovement:[ fromdreamtoreality[J].ChinChemLabMed,2011,48(7):1113-1126.5] SheshadriNarayanan.Thepreanalyticphace:animportantcomponentof[ laboratorymedicine[J].AmJClinPathol,2000,113(3):429-431.6] 宿振国,周玉明,彭新国,等.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l5(4):710-711.[7] 周惠平,王金良,周贵民,等.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5):312-314.[8] 童明庆.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若干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27(2):65-66.9] 王洁,吕元.临床沟通与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J].检验医学,2011,26(7):489-4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