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消化内科临床常用数据
临床中常见数值一览表,医学生必知哦!
![临床中常见数值一览表,医学生必知哦!](https://img.taocdn.com/s3/m/b94839d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9.png)
临床中常见数值一览表,医学生必知哦!1、三查七对的内容?答: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对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
2、吸氧时设有“四防”的标志是什么?答:防热,防油,防火,防震。
3、测血压时应保持什么在同一水平?答:心脏。
5、一般患者测量呼吸需要多长时间?呼吸不规律的患者测量需要多长时间?答:一般患者测量呼吸需要30秒。
呼吸不规律的患者测量需要1分钟。
6、测血压时袖带松紧以什么能放入为宜?下缘距肘窝的距离是多少?答:测血压时袖带松紧以放入一指为宜。
下缘距肘窝的距离是2—3厘米。
7、脉搏短绌的患者按要求应该一名护士测什么?答:一名护士测心率。
另一名护士测脉率。
测量一分钟。
8、静脉输液患者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多少滴,儿童多少滴?答: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
9、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穿刺静脉的选择应粗直,弹性好,相对固定,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对长期输液患者,应当注意保护盒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交替使用。
3).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尽快达到治疗效果。
4).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
5).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方可输入药液,以免造成组织损害,增加患者痛苦。
6).一般情况下,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7).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主动与患者沟通,满足其需要。
8).连续输液24小时以上者,须每日更换输液器或输液瓶。
9).保证安全输液。
10).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不超过7天。
10、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是什么?答:1)“十”字定位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下角为注射部位。
2)联线定位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临床常用数值:口温 36.3-37.2肛温 36.5-37.3腋温 36-37成人脉率 60-100/min呼吸频率 16-20/min成人尿比重 1.015-1.025肺下移动度 6-8cm肠鸣音的频率 4-5/min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4.0-5.5)*1012/L成人女性红细胞计数(3.5-5.0)*1012/L新生儿红细胞计数(5.0-7.0)成人男性血红蛋白计数 120-160G/L成人女性血红蛋白计数 110-150新生儿血红蛋白 170-200白细胞计数(4.0-10.0)*109/L网织细胞计数(24-84)血小板计数(100-300)内生肌酐清除率 80-120ML/min血清尿素氮 3.2-7.1血清蛋白总量 60-80g/l血清白蛋白 40-55血清球蛋白 20-30血清总胆红素 1.7-17.1血清直接胆红素 0-4血钾 3.5-5.1mmol/L血钠 135-147血氯化物 95-105血钙 2.25-2.75血嶙 0.80-1.60血清总甲状腺素 74-146nmol/L空腹血糖 3.9-6.0mmol/L成人颅内压 70-200mmH2O(0.69-1.96KPa)儿童颅内压 50-100 (0.49-0.98)基础代谢率±10%骨盆入口钱前后径 11cm骨盆入口横径 13cm骨盆入口斜径 12.75cm中骨盆前后径 11.5cm坐骨棘间径 8.5-9.5cm骨盆入口前矢状径 6cm骨盆入口后矢状径 8.5cm枕下前线径 9.5cm枕额径 11.3cm双顶径 9.3cm胎儿头皮血PH 7.25-7.35新生儿呼吸频率 40-45/min新生儿心率 100-150/min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05.2早产儿血清胆红素 <257新生儿血小板(150-250)*109/L新生儿收缩压 60-70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2、3度烧伤面积*1.5 氧浓度=21 4*氧流量输液时间=液体总量*系数/每分钟低数*60min预产期=末次月经第一天起,月份-3( 9),日期 7。
胃肠指标对照表,人手一份
![胃肠指标对照表,人手一份](https://img.taocdn.com/s3/m/d963ffc17fd5360cbb1adb76.png)
7、血沉检查
用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卵巢囊肿等的鉴别,也用于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等。
8、幽门螺旋杆菌
主要用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的早期筛查。
9、癌抗原(CA-125)
主要用于卵巢、子宫内膜、结直肠、胃肠等肿瘤的早期筛查等。
10、糖类抗原(CA-50)
建议检查人群
1、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
2、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慢性胃病的人群,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应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3、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
3、淀粉酶
数值偏高常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阻、胃溃疡穿孔等;偏低常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4、便常规
检查大便性状、颜色等是否正常,有异常细菌、细胞等。
5、便潜血
检查大便是否含有血细胞,用于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痔疮等的筛查及辅助诊断等。
6、胃部彩超
1、检查前一天晚餐不宜过饱,不能进食刺激性食物。晚9点以后禁食,禁水,不服药,不吸烟。检查当日禁食,禁水。如果没有按此执行,最好把检查推迟到另一日期。
2、注意饮食,三餐规律,冷热适度,少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和咖啡;少碰煎炸油焖等人为加工过的食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
3、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每年一次体检,同时每2至3年做一次胃镜和肠镜。
项目简介
1、胃蛋白酶原
通过其血清测量值的不同,在各胃部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价值。
50种临床检查常用数据总结,临床常用
![50种临床检查常用数据总结,临床常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97bdeb81c758f5f61f6741.png)
5.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的9次方)个/升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的9次方)个/升以下时,特别是低至30*(10的9次方)个/升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皮肤上可出现瘀点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肤上也常出现“乌青块”者不必过分紧张,因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会导致“乌青块”的发生,可去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
当空腹血糖超过该标准时,糖尿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时间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空腹血糖>5.6毫摩/升者应尽快去医院查一次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定是否有餐后血糖升高因为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损阶段,空腹血糖可完全正常。
21.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6.5%
14.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为腹型肥胖
腰围是判断腹部脂肪蓄积,几腹型肥胖(也称为“苹果型肥胖”)的指标。腹型肥胖目前被认为是冠心病、代谢综合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体重指数尚未达到肥胖程度,但腰围已超标,说明你属于腹型肥胖。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的人更危险,更容易受冠心病、糖尿病的“青睐”。
29.丙氨酰转氨酶(GPT或ALT)正常值<40单位/升
谷丙转氨酶升高多提示存在肝脏损害,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0.甲胎蛋白(AFP)<25微克/升(也可参照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
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当肝细胞发生恶变时,血中AFP含量明显增高。
8. 尿红细胞数(RBC)正常值:0-3个/高倍视野
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血尿。
消化系统及消化内科临床常用数据
![消化系统及消化内科临床常用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8e61a42fe4733687f21aa02.png)
消化系统一.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施工粘膜炎症。
其发病主要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和食管对反流食物清除能力下降所致。
诊断标准1.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着样疼痛,或向肩胛区、胸骨两侧放射。
2.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过敏或吐苦水,常有间歇性缓解。
3.食管镜检查和(或)食管吞钡检查有炎症特征者。
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入院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
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
1日内完成。
2.ESR ,ECG。
3日内完成。
3.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食管滴酸试验,胸部透视,B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1周内完成。
4.出院前食管镜复查。
治疗治疗原则:减少胃食管反流,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及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状态。
1.减少胃食管反流:包括少食多餐,少进高脂食物,避免餐后平卧,避免睡前2-3小时内进食,睡觉时枕头抬高等。
2.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①考来烯胺:4g,口服,3/日,减少胆酸对食管粘膜的破坏。
②制酸剂:如氧化镁0.2-1 g,口服,3/日;氢氧化铝凝胶10-15mL,饭前1小时或睡前服,3/日。
③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片0.2g,口服,3/日;雷尼替丁胶囊150mg,口服,2/日;法莫替丁胶囊每次40mg,睡前口服。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状态:①多潘立酮:每次40mg,饭前15-30min及睡前口服。
②西沙必利:饭前5-10mg,睡前5-10mg,口服。
4.重症病人进内科治疗3月无效时进行外科治疗,一般采用胃底折叠术。
对胃食管狭窄者须行食管扩张术。
住院天数14-21天。
疗效标准1.治愈:①症状消失。
②X线和(或)食管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2.好转:①症状减轻。
②X线和(或)食管镜检查病变有改善。
出院标准1.症状减轻或消失者。
2.X线和(或)食管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或病变有改善者。
3.治疗的有效药物及剂量已确定,可出院继续用药者。
临床上最常见必背的检验指标(精品)
![临床上最常见必背的检验指标(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52d0b72cf84b9d528ea7a6a.png)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上最常见必背的检验指标(精品) 临床上最常见必背的检验指标 1. 血细胞计数红细胞:4. 0~5. 5 101 / 7(男) 3. 5~5. 0 10---------------------------------------------------------------最新资料推荐------------------------------------------------------ (女)白细胞:4. 0~10. 0 10 血小板:100~300 10 中性粒比例:50~70 % 【粒细胞减少:<1. 510 ;粒细胞缺乏:<0. 510 】淋巴比例:20~40 % 单核比例:3~8 % 嗜酸性比例:0. 5~5 % 嗜碱性比例:0~1% 2. 贫血指标血红蛋白:120~160 g/L(男) 110~150 g/L(女)血细胞比容 Hct:0. 40~0. 50 L/L(男)(温氏法) 0. 37~0.48 L/L(女)网织红细胞 Ret:0. 5~1. 5 % 血沉 ESR:0~15 mm/h(男) 0~20 mm/h(女)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80~10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MCH:27~34 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32~36 % 血清铁:11~30 mol/L(男) 9~27 mol/L(女)血3 / 7清总铁结合力 TIBC:50~77 mol/L(男)54~77 mol/L(女)血清铁蛋白 SF:15~200 g/L(男) 12~150 g/L(女)运铁蛋白饱和度 Ts(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33~55 %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FEP:<2. 34 mol/L 3. 出凝血出血时间 BT:4. 8~9 min 凝血时间 CT:4~12 min(试管法) APTT(内源):31~43 s(超过对照 10s 为延长) PT(外源):11~13 s(超过对照 3s 为延长) TT(抗凝):16~18 s(超过对照 3s 为延长) D-二聚体 D-D:<0. 256 mg/L 4. 肝功能血清总蛋白:60~80 g/L 血清白蛋白:40~55 g/L 血清球蛋白:20~30 g/L 白/球比:1. 5~2. 5 血清前白蛋白:280~360 mg/L(肝炎早期诊断)血氨:11~35 mol/L 谷丙转氨酶 ALT:10~40 U/L(非线粒体,更易释放入血浆,比例增加)谷草转氨酶 AST:10~40 U/L(线粒体,严重肝损比例增加) ALT/AST:---------------------------------------------------------------最新资料推荐------------------------------------------------------ 1 碱性磷酸酶 ALP:<40~100 U/L(肝内外胆管阻塞时合成增多,骨骼疾病、生长、妊娠增高) -谷氨酰胺转移酶 -GT:11~50 U/L(男)(胆道阻塞、肝炎肝硬化) 7~32 U/L (女) 5. 血糖空腹血糖:3. 9~6. 1 mmol/L 糖尿病指标:空腹>7. 0 mmol/L 餐后 2h:>11. 1 mmol/L 血清胰岛素(空腹):10~20 U/L 血清 C 肽(空腹):0. 3~1. 3 mmol/L 6. 肾功能尿素氮:3. 2~7. 1 mmol/L 血清肌酐:53~106 mol/L(男) 44~97 mol/L (女) 7. 电解质血清钠:135~145 mmol/L 血清钾:3. 5~4. 5 mmol/L 血清钙:2. 25~2. 58 mmol/L 血清氯:95~105 mmol/L 血清无机磷:0. 97~1. 61 mmol/L 8. 尿尿量:1000~2019 ml/24h (多尿>2500,少尿<400,无尿<100)比重:1. 015~1. 025 尿钠:5 / 7130~260 mmol/L/24h 尿钾:51~102 mmol/L/24h 尿钙:2. 5~7. 5 mmol/L/24h 尿沉渣红细胞:<3 个/HP 尿沉渣白细胞:<5 个/HP 9. 脑脊液压力:0. 78~1. 76 kPa 蛋白:0. 20~0. 45 g/L 葡萄糖:2. 5~4. 5 mmol/L 氯化物:120~130 mmol/L 10. 甲状腺血甲状腺素 T4: 65~155 nmol/L 血游离甲状腺素 FT4:10~30 pmol/L 血三碘甲状原氨酸 T3:1. 6~3. 0 nmol/L 促甲状腺激素 TSH:2~10 mU/L 11. 血气动脉血氧分压 PaO2:95~100 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35~45 mmHg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 PvO2: 35~45 mmHg 动脉血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差:60mmHg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5~98 % 血液 pH:7. 35~7. 45 血液氢离子浓度:35~45 mmol/L 碳酸氢盐:22~27 mmol/L 缓冲碱 BB:45~55 mmol/L 碱剩余 BE:02. 3 mmol/L 阴离子间隙 AG:---------------------------------------------------------------最新资料推荐------------------------------------------------------ 8~16 mmol/L 12.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AFP:<25 g/L 癌胚抗原 CEA:<5 g/L 13. 其他体重指数:18. 5~23. 9 腰围:<90 cm(男)<80 cm(女)血压:<140/90mmHg 合并心衰、糖尿病、慢性肾脏病,<130/80mmHg 老年收缩压 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 但>65~707 / 7。
消化系统常见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评估(一)
![消化系统常见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评估(一)](https://img.taocdn.com/s3/m/7a269fa8453610661ed9f48e.png)
血小板
肿瘤五项
肿瘤五项
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 AFP含量增高,睾丸癌,卵 巢肿瘤,畸胎瘤,胆道肿瘤
等患者AFP含量也增高
肿瘤五项
CEA升高常见于胃癌、结直肠癌 等消化道肿瘤。但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直肠息肉、肝硬化等, 15%~53%的患者血清CEA也会 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 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 价值。
谢谢
嗜碱性粒细胞 升高:血液病、脾切后
白细胞升高并不都是感染,例如剧烈运动、剧痛、 高温、严寒、女性经期、妊娠期都有可能升高;有些 药物也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
炎症导致白细胞总数增多的程度与病原体的总类、 感染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 绝大多数细菌感染的白细胞为10~30×10^9/L
甲功七项
如果一个患者的T3、T4、 FT3、FT4升高,同时伴 TSH下降,即甲状腺功能
亢进。
甲功七项
甲亢:FT3↑、FT4↑、 TSH↓(Graves病) aTPO ↑:常见于甲状腺炎 甲低:TSH↑、FT4↓
胃功能三项
胃功能三项:目前早期胃癌 筛查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黏膜萎缩进展相 关;低于3.89时,胃癌的发生风险 显著升高
肿瘤五项
多见于卵巢癌,其他非卵巢 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如乳腺癌、宫颈癌、胰腺癌 等
肿瘤五项
乳腺癌初期的敏感性60%, 特异性不高,影响因素也多,临 床上主要用于肿瘤的初步筛 查
肿瘤五项
阳性阳性率以胰腺癌为最高
肿瘤五项
铁蛋白
升高原因:肝癌、肺癌、胰 腺癌、白血病等,甲亢、急 慢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急 性心肌梗死早期
消化系统常见实验室检查 及其临床评估(一)
临床常见数值及意义
![临床常见数值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430032ebcd126fff7050bce.png)
血液检查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血红蛋白(Hb) 男性:120-160 减少:各种原因所致贫血g/L 女性: 110-150 增多:①血液浓缩;②组织缺氧;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RBC) 男性:(4.O-5.5)xl012诊断各种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女性: (3.5-5.O)xl012白细胞(WBC) (4-10) xl09 增多:炎症、肿瘤、溶血、组织损伤减少:病毒感染、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结缔组织病、粒细胞缺乏症等PS:白细胞分类计数(DC)嗜中性粒细胞(N) 0.5-0.7 基本上同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L) 0.2-0.4 增多:某些病毒及杆菌感染。
减少:接触放射线后单核细胞(M) 0.03-0.08 增多:某些杆菌感染或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增多:过敏性疾病与寄生虫病。
减少:伤寒及应激状态等嗜碱性粒细胞(B) 0-0.01 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C) (0.05-O.3) xl09增多: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时网织红细胞计数(RC) 成人:0.5%-1.5%增多:骨髓造血功能亢进,如溶血时儿童:2%-6%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不良,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计数(PC) (100-300) xl09 增多:急性失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脾亢手术后减少:造血功能障碍、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过度凝血酶原时间(PT) 12-14s(>正常对照3S为宜) 延长:肝损害严重、维生素K吸收不良及服用抗凝药物等凝血酶原消耗时间(PCT) >20s 缩短: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7±10 s,延长:血友病、抗凝物质增多、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正常对照10s为异常纤维蛋白原测定(FA) g/L 2-4 增多: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减少:慢性肝炎、肝硬化及DIC时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 阴性红细胞沉降串(ESR) 男:0-15mm/h 增快:结核、风湿病、恶性肿瘤及血浆蛋白成分女:O-20mm/h 发生改变时尿常规1、尿糖(U—Glu) 阴性阳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临床常用数据
![临床常用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9914c8fe6edb6f1afe001f16.png)
临床常用数据肺功能检查实测受检者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
并计算通气储量和气速指数,以及参考深吸气量,静息通气量和补呼气量。
正常值主要指标计算:实测肺活量/预计肺活量〔常数:2310×受检者体外表积〕大于80%实测最大通气量/预计最大通气量大于80%实测最大通气量与预计最大通气量的百分比/实测肺活量与预计肺活量的百分比=气速指数,应大于0.8,小于1.2时间肺活量:第一秒呼出量大于75%;第二秒呼出量大于85%;第三秒呼出量大于95%肺功能检测结果判定一.检测数据均在规定指标内为肺功能正常。
二.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小于正常值,气速指数小于0.8,排空时间延长,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三.肺活量小于正常值,气速指数大于1.2,排空时间小于3秒,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一.左室〔LV〕:1.舒张末期:男45—55mm;女35—50mm。
2.收缩末期:男25—37mm;女20—35mm。
二.左室流出道宽度〔LVOT〕:男21—28mm;女21—32mm。
三.右室〔RV〕:20mm以下,>25mm 那么有意义。
四.右室流出道宽度〔RVOT〕:男21—23mm;女23—26mm。
五.左房〔LA〕:舒张末期:男22—30mm;女22—31mm;>30mm那么为增大。
六.LA/AO0.87—1.11;>1.17那么为左室增大。
七.右房〔RA〕:均值为15.3±7.5mm。
八.主动脉根部〔AOS〕:男23—36mm;女21—29mm;一般超过30mm者考虑增宽。
九.主肺动脉〔PA〕:均值22.7±3.8mm。
十.其他:1.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期8—11mm;收缩期11—16mm; 2.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8—12mm,均值10mm;收缩期11—19mm,均值14mm;3.主动脉瓣口开放幅度〔AOV〕:16—26mm,均值20mm;4.EF斜率70—160mm/SEC;5.EPSS:5—7mm心脏B超切面正常值一、左室〔LV〕:舒张期45—55mm;收缩期25—30mm;平均50mm.二、右室〔RV〕:舒张期21—23mm;平均20mm。
消化内科需熟记内容
![消化内科需熟记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cffb1b8b0717fd5360cdc1e.png)
诊断要点:①排除病毒性、遗传性、代谢性、胆汁淤积性及药物性肝炎;②转氨酶显著升高;③免疫球蛋白G(>1.5)或γ球蛋白升高;④血清自身抗体阳性,ANA.SMA或LMKI 抗体滴度成人≥1:80;⑤肝组织学为界面性肝炎或汇管区坏死;⑥女性患者。
免疫抑制剂用药指征:①转氨酶>10ULN;②转氨酶>5ULN或γ-球蛋白>2倍;③组织学见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
3.考虑消化道活动性出血:①反复呕血、黑便,肠鸣音亢进;②补液、输血后循环状态为明显改善;③血色素、红细胞计数下降,网织红升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酸素氮持续升高。
A级5-6分;B级7~9分;C级10~15分。
临床常用数据简单介绍
![临床常用数据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1a45d273169a4517623a30d.png)
刘威制作
凝血数据
PT四项: PT延长:可用于判断肝硬化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延长3秒以下为 1分,4到6秒为2分,6秒以上为3分。 PT延长可静滴维生素K1.生理盐水250毫升加两支K1. INR,延长2~2.5为宜,主要用于服华法林后监测,INR保持在3.5以下 就不容易引起出血。下肢栓塞的病人,用华法林抗凝后,下肢水肿可逐 渐消失。要2.5至3为达标。
刘威制作
肝功数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LT 10~40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ST 10~40U/L 急性心梗后6小时AST 开始升高。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 ALT>300,AST>200,ALT/AST>1.慢性病毒性肝炎:(100~200) ALT/AST<1.酒精性肝炎:轻度增高,ALT/AST<1. 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正常或降低。 转氨酶轻度升高(50~200):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胰梗 死、休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乙肝病毒的检查:HBV-DNA 乙肝五项(135是大三阳,145是小三阳,3哥大于4哥,所以3是大三阳)
刘威制作
刘威制作Βιβλιοθήκη 肝功数据总胆红素(STB):3.4~17.1微摩尔每升,结合胆红素(CB):0~6.8 。 CB/STB 比值小于20%为溶血性黄疸,20%~50%为肝细胞性黄疸, 大于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记忆方法: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在血管破坏——肝脏——由胆排出。在血管的,就溶血,小 于20%,到了肝脏,就是肝细胞性,20%~50%,出了肝,到肝管那儿,堵住了,就是 梗阻性了,大于50%。 总蛋白:60~80克每升,60克以下称为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albumin,A) :40~55克每升。25克以下为低蛋白血症,常出现严重水肿及胸、 腹水。 球蛋白:(globulin,G):20~30克每升。 A/G为(1.5:1)~(2:1)就是说白蛋白是球蛋白的1.5倍到两倍。 当白蛋白减少,或球蛋白增高时,称为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慢性中度以上持 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前白蛋白(前清蛋白,prealbumin,PAB):反映肝脏合成蛋白的功能。 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性黄疸, 对早期肝炎、急重肝炎有特殊诊断价值。 升高见于:Hodgkin病。
消化内科专科监测指标汇总分析
![消化内科专科监测指标汇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634b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8.png)
2023年消化内科专科监测指标汇总分析一、消化内科护理专科质量监测指标1、《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对应条款457.4要求完善预约制度、院内会诊、术前准备等内容,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2、胃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伴发出血及癌变等严重后果,息肉的癌变率在10%-30%左右3、统计2019年我科息肉患者因术前准备缺失导致手术延时或取消者达到5人次三、具体监测内容:1、患者按时到院2、患者无感冒等影响手术因素3、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4、有服药史的患者按要求服药5、医生开具医嘱规范6、护士30分钟内执行7、患者按时完成检查8、护士指导规范9、患者知晓术前一日禁食要求10、知晓服泻药会发生低血糖及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11、知晓预防跌倒/坠床相关注意事项12、患者知晓服用肠道清洁药物的方法及清洁要求13、内镜室护士17点前完成访视14、内镜室护士与病区护士书面口头交接班15、为患者行留置针穿刺患者知晓注意事项16、患者肠道准备清洁,无不合格17、患者知晓手术方法、注意事项18、患者知晓穿宽松合适衣物,未佩戴首饰19、病区护士与内镜室护士完成转运患者的交接四、监测方法及措施:每一例息肉患者均纳入监测。
1、患者按时到院:患者按照预约单时间到院;2、患者无感冒等影响手术因素:无影响息肉治疗的因素;3、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女性患者你在月经期入院;4、有服药史的患者按要求服药:服用抗凝、降压、降糖等药物的患者按要求停药或者更换合适的药物;5、医生开具医嘱规范:医生医嘱开具合理规范,无问题;6、护士30分钟内执行:要求护士在医嘱开具的30分钟内为患者执行;7、患者按时完成检查:患者在入院1小时内完成血检、17:00之前完成心电图、乙肝表抗CT、放射等检查;8、护士指导规范:护士有指导患者检查地点、时间、注意事项等,患者依从;9、患者知晓术前一日禁食要求:护士指导患者禁食要求,患者依从;10、知晓服泻药会发生低血糖及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患者知晓预防低血糖相关知识;11、知晓预防跌倒/坠床相关注意事项:护士有指导,患者知晓预防跌倒/坠床等相关知识;12、患者知晓服用肠道清洁药物的方法及清洁要求:护士按要求指导患者服药,患者知晓服药时间、方法、注意事项、肠道清洁合格的要求等;13、内镜室护士17点前完成访视:内镜室护士下班前完成对患者的术前访视,对于外出患者电话沟通;14、内镜室护士与病区护士书面口头交接班:内镜室护士与病区护士共同访视患者并签名确认;15、为患者行留置针穿刺患者知晓注意事项:术日患者治疗前完成留置针穿刺,患者知晓留置针目的及注意事项;16、患者肠道准备清洁,无不合格:患者肠道准备达到清洁要求,无重复服药及推迟治疗现象;17、患者知晓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患者知晓自己手术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配合要求;18、患者知晓穿宽松合适衣物,未佩戴首饰:患者衣着宽松舒适,未佩戴首饰。
消化科常用诊断标准
![消化科常用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f818cef102de2bd960588bd.png)
胰腺炎R anson’s评估系统下述指标中2项阳性者死亡率1%,3~4项阳性者死亡率14%,5~6项阳性者死亡率33%,而7~8项阳项者很难生存。
≥3项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Ranson标准入院时年龄>55岁血白细胞>16*109血糖>11.2mmol/lAST >250u/LLDH >350u/L入院48小时HCT 下降>10%BUN 上升>1.8mmol/l血钙<2mmol/lPaO2 <8kpaBE >4mEq/l失液量>6L注:凡符合表中标准的,每项记1分,体液隔离或失液量计算公式=48h入水量(48h胃肠减压量+48h尿量+48h其他引流量)胰腺炎Balthazar CT分级系统Balthazar CT 分级系统分级胰腺组织影象学改变压器积分A级胰腺显示正常0B级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 1(包括轮廓不规则、胰管扩张、局限性积液)C级除B级病变外,还有胰周的炎症改变 2D级除胰腺病变外,胰腺有单发性积液区 3E级胰腺或胰周有2个或多个积液积气区 4食管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一)记录方法1、形态(Form)●FO 食管V曲张治疗后已消失●F1 食管V曲张呈直线形●F2 食管V曲张呈蛇形,弯曲●F3 食管V曲张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附记:同一患者有不同类型形态,则以最重类型记录2、基本色调(Color)●Cw 白色静脉曲张●Cb 蓝色静脉曲张3、红色征(Red-color sign)●RC(+)✧红斑✧红色条纹✧血泡●RC(-)✧无红色征4、部位(Location)●食管上段:门齿至气管分叉以上●食管中段:气管分叉至贲门的上1/2●食管下段:气管分叉至贲门的下1/2●附记:食管糜烂(E)+/-(有/无)(二)食管静脉曲张分级G轻G1 中G2 重G3轻F1 中F2+RC(-)重F3+RC(+/-)RC(-)F1+RC(+)F2+R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记录及分级标准曲张程度轻重、形态(F)、部位分类易掌握使用EV呈F1,红色征(+)为GⅡ红色征(-)为GI是否仅以形态和直径粗细分,红色征另外注明胃底静脉曲张内镜诊断1、Lg-c 贲门部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延伸)2、Lg-f 离开贲门部的孤立静脉曲张3、胃贲门部及胃底静脉相连(日本称Lg-cf,建议采用)附记:●Lg-c●Lg-F●E(+/-)有糜烂/无糜烂●RC(+/-)红色征有/无●Lg(-)治疗后胃底静脉曲张消失●Lg E(+)→E(-)胃底静脉曲张有糜烂→无糜烂RC(+)→RC(-)胃底静脉曲张红色征阳性→无红色征阳性反流性食管炎(RE)的内镜诊断与分级见表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和长度;狭窄部位、直径和程度;Barret 食管改变部位,有无食管裂孔疝。
最新:37 项消化系统疾病检验指标2024
![最新:37 项消化系统疾病检验指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997c34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4.png)
最新:37项消化系统疾病检验指标20241、胃功能的检验指标1 .血清胃蛋白酶原(PG)PG是胃蛋白酶的非活性前体,有两种亚型: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KPGII∖PGI与PGII比值称为PGR o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中,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胃窦发展至全胃甚至发生癌变,由于主细胞和壁细胞的损伤以及癌细胞的影响,PGI水平显著降低甚至消失,这表明血清PG水平与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程度和早期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外,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复查发现PGR 显著下降至3以下时,发生异时性胃癌的风险增加。
2 .胃泌素17(G-17)G-17的主要功能是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酸,另外,G-17还可以刺激主细胞分泌PG o有研究表明,血清PG和G-17的水平受HP感染的影响,PGR升高是评估成功根除HP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其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3.8%o3 .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有数据显示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者患胃癌风险是幽门螺杆菌抗体阴性者的3倍,另外,有研究发现,胃癌组血清的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平均滴度和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阳性率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胃癌的发生与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有正相关关系。
4 .血清壁细胞抗体(PCA)研究证实,针对H+、K÷-ATPases的壁细胞抗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在血清学标志物,可用于识别高危个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胃炎及广泛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5 .胃癌相关肿瘤指标(CA)CA是临床上常用于筛查胃癌的血清学指标,相对于其他CA,CA724对诊断胃癌有着更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
另外,术前血清CEA.CA199和CA724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为胃癌切除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信息,即使在早期胃癌患者中,术前这三项生物标志物之一呈阳性的患者也应被视为具有高复发风险。
6 .血清抗CagA抗体CagA蛋白是由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CagA基因阳性的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它可以通过免疫逃逸来躲避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
消化内科常规疾病常识小结
![消化内科常规疾病常识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fb8369168884868762d6f6.png)
胃食管反流病:特征性临床表现:烧心、反酸;诊断:反流性食管炎:胃镜;胃食管反流病:24小时食管pH监测;治疗:PPI;急性胃炎:有服用NSAID、烧伤、中枢神经损伤、饮酒等病史;诊断:胃镜;治疗:PPI;慢性胃炎:无特征性临表;诊断:胃镜下,粘膜红白相间、血管显露、皱襞变平治疗:PPI+2种抗生素、铋剂+2种抗生素;消化性溃疡:特征性临表:DU:饥饿痛,进食缓解;GU:进食痛;——出血(并发);诊断:胃镜+活检(首选)、X线钡餐检查(溃疡直径<2.5cm),有穿孔时禁止胃镜;治疗:抑制胃酸:PPI;根除Hp:3联疗法:PPI+2种抗生素、铋剂+2种抗生素(1—2周);肠结核:临表:右下腹痛(回盲部),有消化道疾病特征,有结核中毒表现(低热、盗汗),腹泻与便秘可交替出现,有肠外结核史,右腹有包块、质中、有压痛;——肠梗阻(并发)诊断:首选结肠镜+活检(回盲部溃疡、肉芽肿、干酪灶)、X线钡剂灌肠(激惹征、跳跃征—溃疡性肠结核);治疗:抗结核;结核性腹膜炎:临表:男女1:2,柔韧感(揉面感),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水(渗出性:比重>1.018,蛋白质>30g/L,WBC>500x106/L或0.5x109/L,以淋巴或单核细胞为主);——肠梗阻(并发)诊断:腹腔镜+活检;治疗: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砒嗪酰胺、链霉素等);溃结:临表:腹泻、左下腹或下腹痛(直肠、乙状结肠)、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病理:隐窝脓肿;——中毒性巨结肠(并发)诊断:结肠镜(首选):粘膜弥漫性水肿、颗粒状炎性息肉;X线钡餐灌肠:铅管征;治疗:轻中度溃结:首选5—ASA(SASP),重度首选糖皮质激素,激素无效者选用免疫抑制剂;病变局限于直肠者,予栓剂治疗,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者,行保留灌肠;病变广布结肠者,选用5—氨基水杨酸的控释制剂,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巴柳氮。
Crohn病:临表:右下腹或脐周痛(回肠末端)——肠梗阻(并发)诊断:结肠镜+活检:病变节段分布,纵行溃疡,鹅卵石征(铺路石样),非干酪性肉芽肿;X线钡餐灌肠:粘膜皱襞粗乱、线样征、假息肉、瘘管形成;治疗:轻度:水杨酸制剂(美沙拉嗪)、中重度:糖皮质激素(最有效);。
内科诊疗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内科)
![内科诊疗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内科)](https://img.taocdn.com/s3/m/2d53fbf7650e52ea551898f9.png)
146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病史采集】1.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
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病症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
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1.内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内镜下可分四级。
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
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响。
4.食管内pH测定:pH降低至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假设小于,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1.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那么缓解,应考虑本病。
2.内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内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那么】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防止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4)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49a26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3.png)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1. 引言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影响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肝炎、胆囊炎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收集本次研究采用的病例数据是通过医院和临床研究机构提供的。
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结果、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为保护患者的隐私,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匿名处理。
3. 疾病分布与流行趋势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对不同消化内科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消化内科疾病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其中男性患者较多。
在不同地区中,城市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有关。
4. 病因与危险因素分析针对不同消化内科疾病,我们对其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胃溃疡为例,我们发现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等。
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从而引发溃疡的发生。
5. 诊断与治疗方案比较我们对不同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
以肝炎为例,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肝功能检测、肝脏B超以及病毒标记物检测。
而治疗方案则包括抗病毒治疗、中药辅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等。
我们综合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6. 疗效评估针对不同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疗效评估。
我们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疾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提示了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个体化的重要性。
7. 结果讨论与展望通过对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对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研究中的一些局限性,如样本数量有限、数据完整性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加大样本量,深入探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并进一步改进诊断和治疗方案。
消化系统考点汇总:常见英文和数据总结
![消化系统考点汇总:常见英文和数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16723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8.png)
消化系统考点汇总:常见英文和数据总结部分内容转自「丁香园论坛执考版」,由站友「pageyou」提供,小助手整理后发布。
之前发的《干货 | 消化系统执考考点总结》实则是生化的总结,今天小编特地发来消化的总结供大家使用。
一、常见英文总结二、腹外疝手术方法总结1.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腹外疝和绞窄性疝。
2. 加强前壁的疝修补术Ferguson 法: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
3. 加强后壁的疝修补术Bassini 法:适用于腹横筋膜已哆开、松弛,后壁较薄弱,尤其青壮年斜疝和老年人直疝。
Halsted 法:与 Bassini 法类似的。
McVay 法:后壁薄弱严重、巨大斜疝,还可以用于直疝、股疝,股疝常和疝囊高位结扎 + 修补术。
Shouldice 法:适用于较大的成人斜疝和直疝,术后复发率较低。
无张力疝修补术:优点多,但合并糖尿病以及嵌顿疝、绞窄疝有感染可能的患者应慎用。
4.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TEP、IPOM(少用)。
三、消化系统数据总结1. 内镜判断食管炎程度的标准分级标准正常食管黏膜无破损A 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小于 5 mmB 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大于 5 mm,但无融合C 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 75% 的食管周径D 级黏膜破损有融合,至少达到 75% 的食管周径2. 质子泵抑制剂疗程反流性食管炎 PPI 疗程 8~12 周;十二指肠溃疡 PPI 疗程为 2~4 周,H2RA 4~6 周;胃溃疡 PPI 疗程为 4~6 周,H2RA 6~8 周。
3. 急诊胃镜时间出血后 24~48 小时内。
4. 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95% 以上 HP 阳性,胃溃疡患者 80% HP 阳性;HP 阳性者 1/6 发展为溃疡。
5. 胃切除范围胃大部切除术:胃的远侧 2/3~3/4,吻合口一般要求 3 cm 左右。
胃癌的根治性胃远端大部切除、胃近端大部切除术,要求胃切断线距肿瘤肉眼边缘 5 cm 以上,切除胃组织 3/4~4/5;胃近端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均应切除食管下端即距离贲门3~4 cm;胃远端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均应切除十二指肠第一段即举例幽门 3~4 cm。
【精品】消化内科临床常用数据
![【精品】消化内科临床常用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87120f9cc850ad02df80418c.png)
消化内科临床常用数据血液学检查总血量:60~80ml/kg体重比重:全血男1。
054~1。
062女1。
048~1。
059血浆1.024~1。
029渗透压血胶体渗透压2。
8±0.4kPa(21±3mmHg)血晶体渗透压720~797kPa(280~310mOsm)红细胞计数:男(4。
0~5.5)×1012/L(400万—550万/mm3)女(3.5~5.0)×1012/L(350万~500万/mm3)血细胞比容:男41%~53%,女36%~46%平均红细胞体积(MVC):82.0~10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31%~35%)网织红细胞计数:百分比0。
005~0.015(0。
5%~1。
5%)绝对值(24~84)×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Westergren法(长管法)男0~15mm/h女0~20mm/h 血红蛋白男120~160g/L (12~16g/dl)女110~150g/L (11~15g/dl)高铁血红蛋白0。
3~1。
3g/L (30~130mg/dl)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75%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 4.8±0。
5μmol/L细胞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12.1±2。
09iu/gHb37℃(Einkham法)红细胞丙酮酸激酶(PK)15.0±1。
99iu/gHb37℃(Blume法)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50μg/dl白细胞总数(4.0~10.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 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0。
50~0。
70(50%~70%)嗜酸粒细胞(E)0。
005~0.03(0。
5%~3%)嗜碱粒细胞(B)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科临床常用数据血液学检查总血量:60~80ml/kg体重比重:全血男1。
054~1。
062女1。
048~1。
059血浆1.024~1。
029渗透压血胶体渗透压2。
8±0.4kPa(21±3mmHg)血晶体渗透压720~797kPa(280~310mOsm)红细胞计数:男(4。
0~5.5)×1012/L(400万—550万/mm3)女(3.5~5.0)×1012/L(350万~500万/mm3)血细胞比容:男41%~53%,女36%~46%平均红细胞体积(MVC):82.0~10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31%~35%)网织红细胞计数:百分比0。
005~0.015(0。
5%~1。
5%)绝对值(24~84)×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Westergren法(长管法)男0~15mm/h女0~20mm/h 血红蛋白男120~160g/L (12~16g/dl)女110~150g/L (11~15g/dl)高铁血红蛋白0。
3~1。
3g/L (30~130mg/dl)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75%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 4.8±0。
5μmol/L细胞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12.1±2。
09iu/gHb37℃(Einkham法)红细胞丙酮酸激酶(PK)15.0±1。
99iu/gHb37℃(Blume法)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50μg/dl白细胞总数(4.0~10.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 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0。
50~0。
70(50%~70%)嗜酸粒细胞(E)0。
005~0.03(0。
5%~3%)嗜碱粒细胞(B)0~0。
0075(0%~0。
75%)淋巴细胞(L)0。
20~0.40(20%~40%)单核细胞0.01~0。
08(1%~8%)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50~250)×106/L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10万~30万/mm3)【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毛细血管脆性实验新出血点<10个Ivy法2~6min玻片法2~5min血块退缩实验30~60min开始退缩,18小时明显退缩,24小时完全退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Quick一期法)11~14s或较对照延长<3s血浆纤维蛋白原2~4g/L(200~400mg/dl)5。
88~11.76μmol/L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10mg/L(<10μg/ml)【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度全血(ηb)高切男5。
57±0.523cp;女5.11±0.511cp低切男8.95±1。
443cp;女8.02±1。
005cp血浆(ηb)1。
76±0。
105cp聚集指数(低切/高切)男1.28~1。
58女1.15~1.47红细胞电泳15。
02~17。
32s血小板电泳19。
38~22。
23s血液生物化学检查【蛋白质测定】血清总蛋白(TT)60~80g/L(6~8g/dl)血清白蛋白(A)35~55g/L(3.5~5。
5g/dl)血清球蛋白(G)20~30g/L(2.0~3.0g/dl)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1.5~2.5:1血清蛋白电泳(醋纤膜法)A 0。
61~0.71(61%~71%)α10.03~0。
04(3%~4%)α20。
06~0.10(6%~10%)β0.07~0。
11(7%~11%)γ0。
09~0。
18(9%~18%)血清前白蛋白(RIA法)1。
85~7.4μmol/L(10~40mg/dl)血清铁蛋白(非平衡竞争结合放免双抗体法)男15~200μg/L(ng/ml)女12~150μg/L(ng/ml)转铁蛋白2~4g/L(0.2~0。
4g/dl)血清铜蓝蛋白150~600mg/L【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测定】血尿素 2.5~6.5mmol/L(尿素氮7~18mg/dl)血肌酐88~177μmol/L(1~2mg/dl)血尿酸(尿酸酶法)男208~420μmol/L(1.5~7.1mg/dl)女155~357μmol/L(2.6~6.0mg/dl)血氨(Nessler试剂显色法)血清6~35μmol/L(10~60μg/dl)全血47~65μmol/L(80~110μg/dl)【糖类及其代谢产物测定】血清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 3.9~6。
1mmol/L(70~110mg/dl)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 3.6%~5。
8%(<6%)血清果糖胺 2.13±0。
24mmol/L血乳酸动脉0.33~0.78mmol/L(3~7mg/dl)静脉0.56~2.22mmol/L(5~20mg/dl)全血丙酮酸0。
03~0。
30mmol/L(0.3~0.9mg/dl)【血脂类和载脂蛋白测定】血清总脂4。
5~7.0g/L(450~700mg/dl)血清总胆固醇 2.8~6。
0mmol/L(110~230mg/dl)血清胆固醇酯2。
24~3.38mmol/L(90~130mg/dl)占总胆固醇的60%~75% 血清甘油三酯0。
23~1。
24mmol/L(20~110mg/dl)血清游离脂肪酸0。
2~0。
6mmol/L(mEq/L)脂蛋白X阴性【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1。
7~17。
1μmol/L(0.1~1.0mg/dl)血清一分钟胆红素0~3.42μmol/L(0~0.2mg/dl) 间接胆红素 1.7~13。
68μmol/L(0。
1~0.8mg/dl)血清胆汁酸<10mmol/L【无机元素测定】血清钠135~145mmol/L(310~330mg/dl)血清钾3。
5~5。
3mmol/L(16~22mg/dl)血清钙2。
25~2。
75mmol/L(9~11mg/dl)离子钙1。
1~1.4mmol/L(4.5~5.5mg/dl)血清磷1。
0~1。
6mmol/L(3.2~5.0mg/dl)血清氯化物96~108mmol/L(570~620mg/dl)血清铁男11~30μmol/L(60~170μg/dl)女9~27μmol/L(50~150μg/d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男50~77μmol/L(280~430μg/dl)女54~77μmol/L(300~430μg/dl)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25.1~37.4μmol/L(140~290μg/dl)血清铁饱和度20%~55%血清铜11。
0~22。
0μmol/L(70~140μg/dl)血清锌11。
5~18。
4μmol/L(75~120μg/dl)血清镁0。
8~1。
2mmol/L(2~3mg/dl)碳酸氢根(二氧化碳结合力)22~30mmol/L(50~70vol/dl)阴离子间隙(AG)8~16mmol/L(mEq/L)【动脉血气分析】血液酸碱度(pH,CH+)pH值7.35~7.45CH+ 35~45mmol/L二氧化碳分压(Pco2)4.7~6。
0KPa(35~45mmHg)血氧分压(Po2)10.7~13.3KPa(80~100mmHg)血氧含量(Co2)150~230ml/L(15~23ml/dl)血氧饱和度(SaO2,SAT)0.95~0.98(95%~98%) 实际碳酸氢盐(AB)25±3mmol/L(mEq/L)标准碳酸氢盐(SB)25±3mmol/L(mEq/L)二氧化碳总量(TCO2)23~31mmol/L(mEq/L)缓冲碱(BB)45~55mmol/L(mEq/L)碱剩余(BE)—3~+3mmol/L(mEq/L)【血清酶学检测】血清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GPT)<40U(5~25U/L)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40U(8~20U/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KP)<240U/L(37℃)(3~13金氏单位)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0。
5~1。
9U/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109~245U/L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 24%~34%LDH2 35%~44%LDH3 19%~27%LDH4 0~5%LDH5 0~2%血清γ~L—谷氨酰转肽酶(GGT)0~30U/L血清醛缩酶(Ald)0~6U/ml血清5′—核苷酸酶(5′—NT)2~17U/L血清腺苷脱氨酶(ADA)<25U/dl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53~130U/L血清胆碱脂酶(ChE) 130~310U/ml血清单胺氧化酶(MAO)12~40U/ml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0~200U/dl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50U/dl血清淀粉酶(AMY)60~180U/dl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率<0。
05(5%)血清脂肪酶(LPS)0.2~1.5U/ml血清胰淀粉酶<400ng/ml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14.2~36.4μmol/L 血清α1抗糜蛋白酶(α1—AC)4.4~8。
8μmol/L血清胆碱脂酶(ChE) 40~80U/ml 谷光甘肽-S—转移酶2。
71~5.75U/L α-岩藻糖苷酶3。
12~10。
2U/L免疫学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6~16g/L(600~1600mg/dl)IgA2。
0~5。
0g/L(200~500mg/dl)IgM0。
6~2。
0g/L(60~200mg/dl)IgE0。
0001~0。
0009g/L(0。
01~0。
09mg/dl) 血清补体测定总补体活性(CH50)50~100U/ml补体C30。
8~1。
5g/LC40。
44~0。
66g/LC1q0.16~0.24g/LB因子0。
10~0。
40g/LE玫瑰花结形成率(E—RF)0。
40~0.70(40%~70%)淋巴细胞转化率0。
60~0。
75(60%~75%)类风湿因子(RF)阴性抗核抗体(ANA)间接免疫荧光法<1:10抗双链DNA(ds-DNA)抗体Farr法<20%TE-IF法阴性冷球蛋白阴性或<14μg/ml红斑狼疮细胞(LE—cell)阴性抗平滑肌抗体(SMA) 阴性抗线粒体抗体(AMA) 阴性【其他】病原免疫学检查阴性血清癌胚抗原(CEA)0~15μg/L(0~15ng/ml)癌胚抗原50 <20U/ml癌胚抗原125 <35U/ml癌胚抗原153 <30U/ml癌胚抗原199 <37U/ml血清甲胎蛋白(AFP) 定性阴性定量(RIA法)<25μg/L(ng/ml)甲胎蛋白异质体<25%异常凝血酶原<30μg/L(ng/ml)C反应蛋白(CRP)定性阴性定量(RIA法)<100μg/L(ng/ml)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阴性或<20mg/L(20μg/ml)尿液、粪便检查葡萄糖定性阴性定量0.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