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最新)

合集下载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可能导致呼吸道受压或扭 曲,影响患者呼吸。
神经损伤
不正确的卧姿或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可能导致神经受压或损伤。
预防措施建议
01
02
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使用减压垫
在患者受压部位放置减压垫, 减轻局部压力。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呼 吸道受压或扭曲。
、高效地进行俯卧位通气操作。
患者安全性的提高
02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患者的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03
俯卧位通气操作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协同完成,团队成员之间的
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是确保操作成功的关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俯卧位通气操作可能会引 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如自动化设备、机器人辅助等,提 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治疗过程中缺乏及时调整,导致患者不耐受。
失败案例分析原因和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氧合指数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分享
经验教训 俯卧位通气并非适用于所有呼吸衰竭 患者,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进行
监护仪、血压计、听诊 器等监测设备
吸痰装置、急救药品及 器材等
03
操作步骤详解
体位调整与固定
01
02
03
体位选择
患者取俯卧位,即面部朝 下,胸部和腹部贴紧床面 ,双臂弯曲放在头部两侧 或身体两侧。
头部调整
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屈曲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使 用U型枕或软垫支撑额头 和下颌。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技术,它可以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氧合,缓解肺部压力和水肿,促进痰液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旨在规范俯卧位通气实施的流程和技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一、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俯卧位通气适用于以下患者:1.重症监护患者,包括重症肺部疾病、呼吸衰竭、ARDS等;2.长期卧床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较差,易造成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者;3.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需要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者。

二、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俯卧位通气适用禁忌于以下患者:1.高度危重症患者,经过医生评估认为不适宜俯卧位通气者;2.有颈椎、胸椎骨折或手术患者;3.心包填塞、室壁破裂、颅内压增高、严重低血容量等情况患者。

三、俯卧位通气的准备工作1.确认适宜俯卧位通气的患者,并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2.评估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3.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工作,避免因长时间俯卧位造成皮肤损伤;4.准备好俯卧位通气所需的设备,包括专用头枕、护理垫等。

四、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1.协助患者翻身至俯卧位,将患者头部稍微偏向一侧,使呼吸道畅通;2.定期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血流动态,确保患者血液循环良好;3.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提高肺部通气功能;4.定期翻身,避免俯卧位造成压疮等并发症。

五、俯卧位通气的预防措施1.定期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正常;2.防止压疮的发生,定期给患者翻身,避免长时间俯卧位造成皮肤损伤;3.搭配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减少患者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4.严格执行家庭式治疗,给予患者足够的呼吸道护理。

六、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1.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2.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症状,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3.定期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随时调整俯卧位通气方案;4.与医生、护士团队密切合作,确保俯卧位通气的有效实施。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这篇图文讲得太详细啦!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这篇图文讲得太详细啦!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这篇图文讲得太详细啦!导语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关于俯卧位通气的操作规范。

俯卧位通气实施指征的评估1.实施指征:中/重度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当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氧合指数≤150 mmHg时应积极行俯卧位通气。

2.相对禁忌证:俯卧位通气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1)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颅内压增高;(3)急性出血性疾病;(4)颈椎、脊柱损伤需要固定;(5)骨科术后限制体位;(6)近期腹部手术需限制体位者或腹侧部严重烧伤;(7)妊娠;(8)颜面部创伤术后;(9)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1)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俯卧位通气。

(2)镇静状态: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通气时建议深镇静,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4至-5分。

(3)人工气道:确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

(4)胃肠道:俯卧位通气前2 h暂停肠内营养的供给,操作前回抽胃内容物,避免过多胃残余量致反流误吸;危重型重度ARDS患者早期置入鼻空肠管。

(5)其他:检查各导管在位通畅,并确认可否暂时夹闭;检查局部敷料是否需要更换;检查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

2.物品准备:翻身单(可承担患者重量且大小合适的单子)、方形与椭圆形泡沫辅料数张、头枕(软枕或马蹄形枕头)、2~3个圆柱形枕头、硅胶软枕数个。

3.患者准备:(1)确定俯卧位通气翻转方向:根据仪器设备连接及患者体位反转的方便性,决定俯卧位的操作是由患者左向右或右向左进行翻转;(2)将电极片移至肩臂部,整理监护仪各连接导线,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3)夹闭非紧急管路(如尿管、胃管等),妥善固定各导管,防止滑脱,整理各管路方向与身体纵轴方向一致,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4)在患者面部颧骨处、双肩部、胸前区、髂骨、膝部、小腿部及其他骨隆突俯卧位易受压处垫上泡沫型减压敷料或硅胶软枕。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a.准备必要的设备和仪器,如呼吸机、氧气供应和监测设备等。

b.配置好通气管道和呼吸机,确保其正常工作和连接无问题。

c.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记录并记录起始数据。

d.说明俯卧位通气的目的和操作流程,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2.安抚患者:a.解释俯卧位通气的好处和必要性,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b.给予情绪支持和温暖的语言,确保患者感到安心和放松。

3.转移到俯卧位:a.协助患者从卧位转至侧卧位。

b.确保患者身体侧面与床垫保持贴合,避免任何不适或不稳定。

c.将患者头部和颈部稍微向侧面转动,以保证呼吸通畅。

4.确定合适的通气位:a.将呼吸机接入患者气道,确保通气管道连接正确。

b.调整通气机参数,包括潮气量、吸呼比和氧气浓度等,以满足患者需求。

c.确定最佳的通气位,一般是通过逐渐增加胸部的高度,以提高通气位和氧合度。

5.监测和调整通气参数:a.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

b.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通气机的参数,以确保通气效果最佳。

c.定期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6.定期转位:a.患者需要定期转换俯卧位的方向,以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局部不适或压疮等并发症。

b.转位时要小心轻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7.监测并处理并发症:a.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b.预防和处理压疮、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8.结束俯卧位通气:a.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意见,决定是否继续俯卧位通气,或者转回其他姿势进行通气治疗。

b.当结束俯卧位通气时,要小心翼翼地将患者转至卧位,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9.善后工作:a.记录和汇报患者的通气参数、生命体征和任何不适情况。

b.整理和清洁使用过的器材和设备,准备下一次使用。

c.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关爱。

总结: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安抚患者、转移到俯卧位、确定通气位、监测和调整通气参数、定期转位、监测并处理并发症、结束俯卧位通气、善后工作等步骤。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皮肤保护措施
防止意外拔管
在患者骨隆突处放置软垫,减轻局部受压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 血液循环。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避免 患者因体位改变或烦躁而意外拔管。同时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观察。
提高操作技能,降低风险
加强培训
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俯卧位 通气操作培训,熟练掌握操作
流程和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患 者。
禁忌症
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升高、面部创伤或手术、脊柱或骨盆不稳 定等情况下,应避免使用俯卧位通气。
02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工作
评估患者状况
01
02
03
了解患者病情
掌握患者的诊断、病情严 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俯卧 位通气的禁忌症。
观察患者反应
在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变化, 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
总结本次操作经验教训
记录操作过程
01
详细记录本次俯卧位通气的操作过程,包括通气设备的设置、
患者的反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分析经验教训
02
对本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
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1 2 3
将患者从仰卧位调整为俯卧位
首先,确保患者身体平稳,然后将患者的头部、 胸部、腹部和腿部逐一调整为俯卧姿势。
固定患者体位
使用专用俯卧位垫、枕头等物品,将患者的头部 、胸部、腹部和膝盖等部位妥善固定,防止滑动 和压迫。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在调整体位过程中,需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不受压 迫,保持通畅。如有需要,可使用软垫或枕头支 撑患者的面部和颈部。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该治疗。
加强患者的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俯卧 位通气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 如开发更加智能化的通气设备和
更加舒适的俯卧位垫等。
拓展应用领域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合理使用垫枕和支撑物
在患者的受压部位放置垫枕和支撑物 ,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定时变换体位
密切观察病情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每隔一段时间,将患者的体位进行适 当调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处理方法介绍和案例分析
01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汇报人:xxx
2024-01-26
目录
•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工作 •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效果评价与总结反馈
01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定义及作用
定义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 Ventilation,PPV) 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其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 从而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的治疗方法。
皮肤受压损伤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皮肤受压损伤,应及时进行清创、换药等处理,避免感
染。同时,调整垫枕和支撑物的位置和硬度,避免再次受压。
02
呼吸系统并发症处理
对于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调整通气参数和呼吸支持方式,保
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同时,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3
神经系统并发症处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摘要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

但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流程。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旨在促进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规范化实施与管理,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其原发疾病多样、机制复杂、致病环节多,病死率高达40%~50%[1]。

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如何促进机械通气策略的实施成为重点。

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俯卧位通气治疗作为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重视。

2017年欧洲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胸科协会强烈推荐严重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治疗[1, 2],其具有改善氧合、改善高碳酸血症、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及改善右心功能等作用,并降低病死率。

但对全球50个国家ARDS诊治的调查发现,重症ARDS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有16.3%[3]。

我国重症ARDS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8.7%[4]。

目前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多缺乏规范化的实施流程。

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以提高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

一、俯卧位通气对ARDS的治疗作用1. 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可改善约70%~80%的ARDS患者的氧合,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升高35 mmHg(1 mmHg=0.133kPa)[5],氧合改善的主要机制是降低肺内分流。

大量重力依赖区肺泡塌陷是导致中/重度ARDS患者肺内分流的主要原因,俯卧位通气减少了肺本身重力对靠近脊柱侧的重力依赖区肺泡的压迫,降低重力依赖区胸膜腔内压,使腹侧和背侧的胸膜腔内压分布更均匀,同时减少心脏和纵隔对部分肺组织的压迫,有利于背侧部分塌陷肺泡复张,改善背侧区域通气[5]。

俯卧位气道管理操作流程

俯卧位气道管理操作流程

俯卧位气道管理操作流程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俯卧位气道管理操作流程的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气道管理。

该流程适用于医疗专业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

操作流程1.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平坦表面上,保持胸部略低于臀部的位置。

2. 确保有足够的工作区域,并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包括:- 口腔吸引设备- 气管插管工具- 气管插管管道- 呼吸机- 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3. 按照标准预防措施穿戴防护装备。

4. 在操作前,与团队成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

5. 确认患者身份,并解释操作过程给患者及相关的家属。

6. 检查患者的口腔和气道是否有任何明显的异物或障碍物。

7. 使用口腔吸引设备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异物。

8. 根据患者的状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法,包括:- 面罩通气-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9. 根据选择的方法,在适当的时间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气道管理。

10. 在进行气管插管时,确保正确定位插管并检查气囊充气情况。

11. 确保气道管理后,患者的呼吸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12.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13.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与团队成员的密切沟通和协作,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14. 操作结束后,将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妥善处理医疗废物。

15. 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观察结果和采取的措施。

注意事项- 在进行俯卧位气道管理操作时,医疗专业人员应牢记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是最重要的。

- 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操作前应确保团队成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 操纵插管等工具时,要求医疗专业人员谨慎、轻柔,并避免可能的损伤。

- 所使用的设备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以上为俯卧位气道管理操作流程的基本指导,请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患者状况和专业判断进行调整和应用。

确保严格遵循医院的相关政策和程序。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首先要进行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合适俯卧位的指征。

确保患者没有任何免疫功能抑制、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或血压不稳定的状态。

2.准备俯卧位:将床推至合适的高度,床头略低于床尾,以促进肺的引流。

确保床上无障碍物,如绳子、氧气管道等。

3.协助翻身:需要两名医护人员才能完成。

一人站在床头,另一人站在床尾。

首先,将患者的头部和上半身向一侧旋转。

接着,两人同时抓住患者的上臂和下肢,并协调动作,将患者翻转到俯卧位。

4.确保患者安全:患者处于俯卧位时,需要将患者的头部保持正中,以避免压迫颈部和呼吸道。

患者四肢应自然放松,可以使用坐垫和肢体固定装置来保持患者的姿势稳定。

5.观察患者反应:在俯卧位通气后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不适感,如呼吸困难、心悸等。

此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6.监测指标: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同时,还需要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相关指标。

7.恢复正卧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可适时转回正卧位。

转回正卧位时,也需要两名医护人员同时协助,确保患者的安全。

8.评估疗效:俯卧位通气结束后,需要评估患者的疗效。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决定是否继续使用俯卧位通气。

以上是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但需要注意的是,俯卧位通气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进行俯卧位通气前,医护人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合适的治疗效果。

此外,俯卧位通气一般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确保操作流程的正确性和患者的安全。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及实践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及实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俯卧位治疗上海专家意见. 2022.9
Covid-19 患者俯卧位 通气类型
经典俯卧位 清醒俯卧位
经典俯卧 位通气操 作前准备
人员准备: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如为 ECMO患者,增加灌注师
呼吸治疗师
护士1
护士2
医生
护士3
灌注师
经典俯卧位 通气操作前 准备
患者评估
• 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体位变化。 • 镇静:建议给予深镇静,RASS -5~-4分。 • 人工气道:确认导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气
—— Prone position in ARDS patients: why, when, how and for whom.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2385–2396
俯卧位通气 禁忌证
• 绝对禁忌证:。① 存在气道梗阻甚至窒息的风险;② 心源性 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③ 身体腹侧体表存在损伤或伤口而影 响俯卧位实施;④ 有颈椎、脊柱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固定;⑤ 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压急剧升高的情况;⑥ 存在颅脑损伤等导致 的颅内高压;⑦ 存在明显的肺栓塞高危风险;⑧ 急性出血性 疾病。
清醒俯卧位 对象和时机
哪些人趴?
① 在未吸氧时,患者一旦出现脉搏SpO2 <94% 和呼吸频率 > 22 次/ min,可考虑实施俯卧位治疗; ②对需要通过鼻导管、氧气面罩、文丘里面罩、HFNC或NIPPV 进 行氧疗的患者,可根据其耐受性、安全性和舒适度实施俯卧位治疗。
啥时候趴?
应趴尽趴,应趴早趴
• 对伴有中、重度ARDS 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 氧合器(ECMO)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应在 ICU 内实施俯卧位治疗。

最新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常识和操作指导

最新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常识和操作指导

最新俯卧位通⽓的相关常识和操作指导俯卧位通⽓的原理俯卧位通⽓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种⼿段在ICU内⼴泛应⽤,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流⽐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管内分泌物在重⼒作⽤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俯卧位通⽓的适应症1.早期ARDS顽固性低氧⾎症的患者2.机械通⽓的患者,在积极肺复张及适当的PEEP⽔平的基础上。

仍不能将吸氧浓度降⾄60%以下(PaO2/FiO2≥0.6.PEEP≥5),可考虑俯卧位通⽓。

3.⽓道引流困难患者,机械通⽓可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道分泌物引流。

俯卧位通⽓禁忌症1.严重的⾎流动⼒学不稳定2.颅内压增⾼3.急性出⾎性疾病4.颈椎脊柱损伤5.⾻科⼿术6.近期腹部⼿术需要限制体位7.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等俯卧位通⽓并发症及注意事项1.⽪肤黏膜压迫受损2.⼈⼯⽓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

3.注意患者⽓道的引流,防⽌⽓道阻塞。

4.颜⾯部⽔肿。

5.⼿臂位置不正确导致神经⿇痹。

俯卧位通⽓操作步骤1、操作前:(1)⽓道准备:吸尽⼝腔、⿐腔、咽喉和⽓管内的分泌物。

胃肠道准备:泵⼊肠内营养者暂停肠内营养,抽吸胃管查看有⽆胃潴留。

(体位翻转前0.5-1h暂停肠内营养避免翻动时反流、呕吐导致误吸、窒息等并发症)。

(2)管道准备:查看并加固各级管路防⽌脱出,从上⾄下依次检查。

(3)⽪肤准备:⾻隆突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敷料保护(例如:额头、⿐梁、下颌、肩胛、乳房、肋缘、髂嵴、膝盖、脚趾),头部可采⽤U型硅胶枕。

(4)患者准备: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与肌松药物,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 为-4⾄-5分。

意识清楚的患者做好⼼理护理,提前取得信任和配合。

(5)监护准备:严密监测⽣命体征,适当提⾼吸氧浓度,待患者⽣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可实施俯卧位通⽓。

(6)物品准备:准备好中单,软枕、凹形枕等各种器具。

最新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常识和操作指导

最新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常识和操作指导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一种手段在ICU内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1.早期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的患者2.机械通气的患者,在积极肺复张及适当的PEEP水平的基础上。

仍不能将吸氧浓度降至60%以下(PaO2/FiO2≥0.6.PEEP≥5),可考虑俯卧位通气。

3.气道引流困难患者,机械通气可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1.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颅内压增高3.急性出血性疾病4.颈椎脊柱损伤5.骨科手术6.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7.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等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及注意事项1.皮肤黏膜压迫受损2.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

3.注意患者气道的引流,防止气道阻塞。

4.颜面部水肿。

5.手臂位置不正确导致神经麻痹。

俯卧位通气操作步骤1、操作前:(1)气道准备:吸尽口腔、鼻腔、咽喉和气管内的分泌物。

胃肠道准备:泵入肠内营养者暂停肠内营养,抽吸胃管查看有无胃潴留。

(体位翻转前0.5-1h暂停肠内营养避免翻动时反流、呕吐导致误吸、窒息等并发症)。

(2)管道准备:查看并加固各级管路防止脱出,从上至下依次检查。

(3)皮肤准备:骨隆突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敷料保护(例如:额头、鼻梁、下颌、肩胛、乳房、肋缘、髂嵴、膝盖、脚趾),头部可采用U型硅胶枕。

(4)患者准备: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与肌松药物,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 为-4至-5分。

意识清楚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提前取得信任和配合。

(5)监护准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当提高吸氧浓度,待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实施俯卧位通气。

(6)物品准备:准备好中单,软枕、凹形枕等各种器具。

准备好负压、吸痰管等。

(7)人员准备:大于五名医护人员且高年资有操作经验者为宜。

慢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

慢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

慢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引言慢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hronic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着重要影响。

俯卧位通气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CRDS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提供慢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操作和指导患者。

病史评估1. 收集患者详细的病史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

2. 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呼吸窘迫指数等指标。

适应症评估1. 确认患者符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适应症,如慢性呼吸窘迫、高碳酸血症等。

2. 排除患者存在的禁忌证,如严重心脏病、严重脑血管病等。

准备工作1. 准备适宜的俯卧位通气设备,包括恰当的气管插管管径、呼吸机参数设置等。

2. 协调护士、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的配合,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操作步骤1. 通过适当的麻醉、镇痛等措施,使患者舒适入睡。

2. 将患者转至俯卧位,确保头部和颈部处于合适的位置,以保持气道通畅。

3. 插入气管插管,或者使用合适的非侵入性通气接口接触。

4. 设置呼吸机参数,如通气模式、潮气量、吸呼比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5.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及时调整治疗参数。

6.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和监测结果的分析。

7.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方案。

注意事项1. 对于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情况的患者,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前需评估风险和利益比。

2. 对于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如气管堵塞、呼吸道感染等,及时处理和管理。

3. 加强团队合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本规范化流程提供了慢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全面指导,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俯卧位通气流程

俯卧位通气流程

俯卧位通气流程准备1.考虑是否有禁忌症A.面部或骨盆骨折B.在腹部有烧伤或开放性伤口C.存在脊柱不稳定的情况(类风湿关节炎,创伤)D.存在颅内压升高的情况E.心律失常2.考虑在存在胸管引流的情况下行俯卧位通气的可能产生的副作用3.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俯卧位通气实施的过程4.从最近的胸腔X光片确认气管内插管的尖端位于隆突上2至4厘米5.检查并确认气管内插管和所有中心导管和大口径外周导管牢固固定。

6.考虑患者的头部,颈部和肩带在俯卧位后如何更容易支撑。

7.停止鼻饲,确认胃已经完全清空,夹闭胃管。

8.准备气道吸引装置,防止大量气道分泌物突然干扰通气。

9.决定向左翻还是向右翻。

10.准备好所有静脉输液管和其它俯卧位后与病人相连的管道。

a.确认管道长度够长b.将所有引流袋放在床的另一边c.将胸管管道放在两腿之间d.将静脉导管放在患者头侧,在床的另一边。

翻身的过程1.床两侧各有一个或更多的医务工作者(确保翻转病人过程安全),一名医务工作者站在床头以确保中心管线和气管插管不会变得移动或扭结。

2. 将FiO增加到1,并记录通气模式,潮气量,分钟通气,以及峰值和平台气道压力。

3. 将患者拉到距离任何侧卧位置最远的床边缘时翻身。

4. 在床的侧边放置一张新的垫单,患者在这个侧面时将面对褥位。

留下大部分的垫单悬垂。

5.将患者侧卧位,活动不自由的那只手臂轻轻垫在胸部下,翻身过程中将活动自由的那只手臂竖起举过患者头部。

也可以用抬举的方式翻身。

6. 移除心电图导联和贴片。

如有必要,吸干净气道,口腔和鼻腔。

7.继续翻转至俯卧位。

8.借助新的垫单将患者移到床的中心位置9. 如果患者在标准的病床上,将他/她的脸朝向呼吸机。

保证气道不扭曲并且在翻身过程中没有偏移。

如果必要进行吸痰。

10.适当地支撑面和肩部,以避免支撑衬垫与眼眶或眼睛接触。

11. 适当摆放手臂,使患者舒适。

如果患者无法沟通,请避免任何类型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臂伸展。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机制及流程(附表格)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机制及流程(附表格)
(7)准备气道吸引装置,防止大量气道分泌物突然干扰通气。
(8)决定向左翻还是向右翻。
(9)准备好所有静脉输液管和其它俯卧位后与病人相连的管道。
a. 确认管道长度够长
b. 将所有引流袋放在床的另一边
c. 将胸管管道放在两腿之间
d. 将静脉导管放在患者头侧,在床的另一边。
(10)操作过程需要熟练的医生、护士及呼吸治疗师5位,分别为头侧1位,身体两侧各2位。确定翻身方向。
Best outcomes reported when prone positioning i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both l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6 cc/kg) and neuromuscular blockade.
2.考虑是否有禁忌症:
机械通气是ARDS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得到一致认可的机械通气手段包括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及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临床研究提示治疗益处)二、 俯卧位通气的病理源自理学效应1.促进塌陷肺泡复张
ARDS主要病理改变为重力依赖区域的小气道陷闭和肺泡萎陷不张,非重力依赖区域肺泡过度通气。
(2)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俯卧位通气实施的过程。
(3)从最近的胸腔X 光片确认气管内插管的尖端位于隆突上2至4厘米。
(4)检查并确认气管内插管和所有中心导管和大口径外周导管牢固固定。
(5)考虑患者的头部,颈部和肩带在俯卧位后如何更容易支撑。
(6)停止鼻饲,确认胃已经完全清空,夹闭胃管。
俯卧位通气时,胸腔内负压由背侧向腹侧逐渐减小,背侧胸腔内负压增大,跨肺压增大,促进背侧肺泡重新开放。腹侧胸腔内负压减小,跨肺压减少,腹侧通气量减少,但仍能维持腹侧肺泡开放。

2022年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2022年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1、操作前:(1)气道准备:吸尽口腔、鼻腔、咽喉与气管内的分泌物。

胃肠道准备:泵入肠内营养者暂停肠内营养,抽吸胃管查看有无胃潴留。

(体位翻转前0.5-1h暂停肠内营养避免翻动时反流、呕吐导致误吸、窒息等并发症)(2)管道准备:查看并加固各级管路防止脱出,从上至下依次检查。

(3)皮肤准备:骨隆突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敷料保护(例如:额头、鼻梁、下颌、肩胛、乳房、肋缘、髂嵴、膝盖、脚趾),头部可采甩U型硅胶枕. (4)患者准备: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与肌松药物,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为-4至-5分.意识清楚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提前取得信任与配合。

(5)监护准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当提高吸氧浓度,待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实施俯卧位通气(6)物品准备:准备好中单,软枕、凹形枕头等各种器具,准备好负压、吸痰管等。

(7)人员准备:大于五名医护人员且高年资有操作经验者为宜。

所有操作者配合默契。

(8)应急准备:备好抢救药、简易呼吸器等。

2、操作中:(1)妥善分工:将患者置于翻身单上,第一人(指挥者)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路与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与发号令。

第二人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监护仪导线及同侧其它管路。

第三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固定同侧管路(颈内静脉置管、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

第四、五位于双侧床尾,负责下方的管路及腿部的摆放及其他。

卸下床头,备好合适的软枕在指定位置。

再次观察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适合俯卧位通气。

(2)协同操作:操作时由指挥者(即头部站位者)发出号令,其它操作者同时将患者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侧卧,再置患者为俯卧位并抬正。

3、操作后:(1)操作结束后再次查看各级管路就是否在位,检查就是否通畅,夹闭的管路记得打开,心电图电极及导线安置于背部。

(2)正确摆放肢体位置避免牵拉伤、受压。

(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各项实验室检查,观察俯卧位通气效果。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一、定义俯卧位通气是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

主要用于ARDS患者的氧合。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①通气血流改善,W/Q匹配。

②背侧肺泡的复张是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

③其他次要机制可能有气管内分泌物由于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

三、俯卧位通气应用时机①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PEEP仍不能将FiO2降至60%以下。

②在ALI/ARDS早期,即使没有严重的氧合障碍,也可以使用。

四、操作标准1.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①评估患者是否是俯卧位通气适应证,病情允许早期进行俯卧位治疗;②俯卧位之前停止肠内营养1小时,从而协助胃排空和降低翻身过程中误吸的危险;③身体前面的伤口敷料会由于俯卧位发生改变和移位,在翻身之前换药;④在翻身之前排空回肠/空肠造口袋。

(2)用物及人员准备枕头或俯卧位垫,5名或6名工作人员。

(3)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帽子。

2.操作步骤(1)核对医嘱及患者,确认患者,减轻恐惧。

(2)吸痰严格无菌操作,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气道通畅,减少分泌物流出观察吸痰效果。

(3)正确放置管道所有管道和有创管线防止扭曲、脱落。

从前胸壁消除心电图贴,避免皮肤受压。

记录此时患者的生命体征。

翻身时接触身体上躯干的管线放置在肩的一旁,其余管道放在床头(除腹外管道),腹部管道和下躯干的管道放在腿的一边,延伸到床尾,将多余的呼吸机管道盘绕在患者头部。

(4)操作者站位床两边各2名工作人员,其余在床头。

(5)俯卧位操作①拉着单子将患者移到床边远离呼吸机,准备翻至俯卧位(为患者翻身180°提供足够的空间)。

②患者面向呼吸机转动45°。

③腿交叉靠近床沿放在另一腿的踝部。

④在呼吸机一侧的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托住患者的胸、骨盆和腿等部位。

⑤在另一侧的工作人员托住相同的部位,在头部的工作人员护住头部同时确保所有管道线路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
目的
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
适应症
ARDS严重低氧血症 ,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者。
禁忌症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急性出血性疾病;颈椎脊柱损伤;骨科手术;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过度肥胖;严重烧伤及皮肤损伤等。
并发症
皮肤压伤、水肿;肌肉及周围神经损伤;角膜损伤;管路的移位及打折;低血压及心律失常等。
4.将患者身体向左翻转90°,再平爬至床上,连枕头及床单一起将患者抬至床中央,头部垫凹型枕。
翻身后处理
整理各种管路及导联线、整理患者,调整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的两侧或头的两侧;检查颜面及腹1.俯卧位结束后,先管理好患者的管路,由第一人(指挥者)发出口令,其余人员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撤出床垫上的软枕和敷料,然后将患者摆放至需要的体位。
5.胸腹部悬空避免受压,注意手臂位置,防止神经损伤。
2.俯卧位治疗结束后,积极做好气道管理,加强气道引流。
注意
事项
1.操作过程中注意协调一致,使患者头、肩、臀同步翻转,保持头、颈、脊柱同一直线;
2.注意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防止出现压迫、扭曲、移位、脱出等情况;
3.每20-30分钟检查患者,每2小时更换软垫位置,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
4.注意检查面部及眼睛,避免眼球直接受压损伤,男性注意生殖器受压,女性注意乳房受压;
评估
1.神志情况,镇痛镇静评分;
2.各种管路(气管插管、胃管、输液管道、动静脉导管、胸腹腔引流管、尿管等)。
操作前准备
1.家属谈话告知;
2.提前30分钟停止进食及肠内营养,10分钟前胃肠减压;
3.充分镇痛适当镇静,使患者处于相对镇静状态,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评分-3分);
4.操作前充分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窒息;
第四人 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
第五人 位于左侧床尾,负责放软枕及其他。
操作步骤:第一人(指挥者)发口令
1. 先将患者身上及身下单子两侧对齐向内卷起至患者身体两侧;
2.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右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
3.左侧医护人员将垫枕垫至患者身体下的平肩、平髋位置,保证患者腹部悬空避免受力;
5.患者身体上下覆盖中单及护垫,重点部位用减压帖;
6.调整好各种管路及导联线;
7.准备用物:凹型枕1个、软枕2个以上,水晶枕2-3个。




位置与分工
第一人(指挥者)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口令;
第二人 位于右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胃管;
第三人 位于右侧床尾,负责尿管、及该侧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