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压迫性损伤处理
解除受压,清洁创面,涂擦消 炎药膏,避免感染。
呼吸不畅处理
调整卧姿,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给予吸氧。
神经损伤处理
立即停止导致神经损伤的姿势 或活动,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 疗。
效果评价
经过及时处理,大多数并发症 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需密切 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评估与教育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循 环状况及配合程度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 吸、有效咳嗽等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俯卧位通气的目的 、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 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 合
设备与材料准备
01
02
03
04
呼吸机、氧气源、空气 源
专用俯卧位通气垫、头 枕、脚垫等
异常情况处理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调整通气参数或改变体 位,确保患者安全。如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恶化,应立即停止俯卧位通气,并 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压迫性损伤
由于患者身体部位长时间受压, 导致皮肤、肌肉等组织受损。
呼吸不畅
监护仪、血压计、听诊 器等监测设备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反馈与改进
03
将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共同讨论改进措施并
加以实施,不断完善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
06
俯卧位通气操作风险与应对措施
常见风险分析
01
02
03
04
呼吸道阻塞
由于患者体位改变,可能导致 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阻塞气
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俯卧位时,患者口腔内分泌物 易流入气管,增加呼吸机相关
通气管道连接与检查
连接通气管道
将呼吸机的通气管道与患者的气 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连接,确保
连接紧密,不漏气。
检查通气管道
通气前,务必检查通气管道是否畅 通,有无扭曲、打折或堵塞现象。
调整通气管道位置
根据患者体位和通气需求,适当调 整通气管道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 通气效果。
参数设置与调整
01
设置呼吸机参数
观察患者反应
在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变化, 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
总结本次操作经验教训
记录操作过程
01
详细记录本次俯卧位通气的操作过程,包括通气设备的设置、
患者的反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分析经验教训
02
对本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
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

俯卧位通气法(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来改善呼吸功能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或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俯卧位通气法被证明可以提高氧合、改善通气、降低气道压力等,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步骤。

1.患者选择:俯卧位通气法适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或ARDS患者,一般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此外,患者的颈椎、背椎等骨骼结构也需要满足俯卧位通气的要求。

2.准备工作:在进行俯卧位通气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确保通气设备正常工作,气囊、管路等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其次,注意患者是否有禁忌症,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急性颈椎损伤等。最后,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俯卧位通气的目的、操作方法及可能的不适感。

3.确保安全:在将患者转为俯卧位前,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注射必要的镇静剂和肌松剂,避免患者出现抗拒或意识不清的情况。同时,提前准备好脊柱稳定器,在必要时进行固定。

4.转换体位:患者需要进行平滑、连续的体位转换,避免造成对患者的不适和损伤。通常是由2-3人组成的团队进行操作,其中包括医生、护士等。在转换体位时,要确保患者的头和脊柱保持平直,以避免颈椎的过度伸张。使用护士或医生平滑且规律的动作,逐渐将患者从卧位转为侧卧位,再由侧卧位转为俯卧位。在转换体位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5.固定体位:将患者转为俯卧位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固定,以减少体位移动和对呼吸机连接的干扰。可以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如床边支架或专用的体位支撑垫等。同时,患者的头和颈部应保持平正,避免过度转动或外屈。可以使用护士或医生来支撑患者的头部,保证其颈椎处于安全状态。

俯卧位通气实施的量表和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实施的量表和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实施的量表和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治疗核查单-第一种

该治疗单主要为了解决俯卧位操作耗时、皮肤损伤及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的问题,并有助于规范俯卧位通气。包括俯卧位前准备、俯卧位翻身、俯卧位过程、返至仰卧位4个阶段,同时涵盖全过程核查要点。该核查单分为主页和附录页两部分,每一流程备注处可记录不良事件,便于统计及质量控制。附录页包括俯卧位通气治疗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处置措施。

俯卧位通气治疗病人导管移位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体位变换期间,并存在压疮的问题,该检查表提醒护士每2 h转动头部1次,以减轻局部颜面部、眼球压力,生理盐水清洁眼部,滴眼药水预防眼部感染,改变局部受压部位,改变俯卧姿势,骨突处受压处使用减压垫,上肢调整为自由泳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非功能位而损伤臂丛神经,也有效预防了眼部感染、皮肤损伤的发生。

俯卧位通气治疗核查单-第二种

“糖果翻身法”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物品准备:软枕5个、床单1床、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5张、电极片5个、纸尿片1张。

患者准备:翻身前1h暂停肠内营养;充分清除呼吸道及口鼻腔分泌物;重新检查各管道的刻度及固定情况,其中气管插管、可吸痰延长管、呼吸机管道各个接口处予胶布二次固定,防止翻身时管道断开。维持气囊内压力30 cmH2O;预留输液导管、有创血压监测导管及测压导线足够活动长度;清空尿袋,夹闭后置于患者两大腿间;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等防压力性损伤垫分别贴在两侧肋弓、双侧髂前上棘处;调整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物,维持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为-4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 ool,CPOT)评分为0分、肌力0级。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病情和俯卧位通气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 氧浓度等参数。同时,开启呼吸机的漏气补偿功能,确保通气效果。
调整策略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呼吸 机参数。如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氧 浓度、调整呼吸频率等。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合理使用垫枕和支撑物
在患者的受压部位放置垫枕和支撑物 ,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定时变换体位
密切观察病情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每隔一段时间,将患者的体位进行适 当调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处理方法介绍和案例分析
01
检查呼吸机管路、面罩或气管插管等连接是否紧 密,有无漏气现象。
环境准备与安全措施
环境准备
确保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调节 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提供 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安全措施
在患者床边放置护栏,防止患者 在俯卧位时跌落;确保各种管路 和导线放置妥当,避免压迫或牵 拉导致意外发生。
03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详解
他适当的体位。同时,给予降颅压、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请神
经外科会诊协助处理。
05
效果评价与总结反馈
效果评价指标设定和数据分析方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40%~50%。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俯卧位通气治疗作为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重视。其具有改善氧合、改善高碳酸血症、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及改善右心功能等作用,并降低病死率。

但对全球50个国家ARDS诊治的调查发现,重症ARDS 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有16.3%。我国重症ARDS 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8.7%。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 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以提高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

一、俯卧位通气对ARDS的治疗作用

1. 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可改善约70%~80%的ARDS 患者的氧合,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升高35 mmHg (1 mmHg=0.133kPa),氧合改善的主要机制是降低肺内分流。

2. 改善高碳酸血症:俯卧位通气主要通过减少腹侧区域肺泡死腔改善高碳酸血症。

3. 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俯卧位通气通过改善ARDS患者肺通气的均一性,更有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的实施。

4. 改善右心功能: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二、俯卧位通气实施指征的评估

1. 实施指征:中/重度ARDS 顽固性低氧血症,当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氧合指数≤150 mmHg 时应积极行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及实践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及实践

• 对伴有中、重度ARDS 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 氧合器(ECMO)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应在 ICU 内实施俯卧位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俯卧位治疗上海专家意见. 2022.9
俯卧位通气 禁忌证
• 绝对禁忌证:不稳定的脊柱骨折
• 相对禁忌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不稳定或长骨骨折、开 放性腹部伤口以及头颈部位置部分阻碍脑静脉引流时颅内压增 高、晚期妊娠。
—— Prone position in ARDS patients: why, when, how and for whom.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2385–2396
俯卧位通气 禁忌证
• 绝对禁忌证:。① 存在气道梗阻甚至窒息的风险;② 心源性 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③ 身体腹侧体表存在损伤或伤口而影 响俯卧位实施;④ 有颈椎、脊柱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固定;⑤ 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压急剧升高的情况;⑥ 存在颅脑损伤等导致 的颅内高压;⑦ 存在明显的肺栓塞高危风险;⑧ 急性出血性 疾病。
清醒俯卧位 操作流程
清醒俯卧位 操作流程
花式趴、趴、趴
清醒俯卧位 实施时间
趴多久?
每天至少12小时
趴那么久趴不住怎么办?
• 不用一次性连续12小时,可以分次趴,每次2小时后变换姿势 • 趴着可以做点别的,比如看手机、听音乐、视频聊天,怎么舒

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流程

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流程
九 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
➢ (2)并发症处理: • 最常见并发症为气管导管堵塞或脱出,气管导管堵塞或脱出、
导管脱出和压疮的发生与操作过程及护理有关。
• 可通过熟练地操作及精细地护理避免。因此,行俯卧位通气应
该是一个熟练的团队共同协作,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谢谢聆听
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流程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一 考虑是否有适应症
➢ (1)符合ARDS诊断标准(柏林标准): • PaO2/FiO2≤150mmHg (PEEP≥5 cmH2O,FiO2≥0.6)
➢(2)ARDS诊断早期:≤48 h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 (1)考虑在存在胸管引流的情况下行俯卧位通气的可能产生的副
作用。
➢ (2)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俯卧位通气实施的过程。 ➢(3)从最近的胸腔X 光片确认气管内插管的尖端位于隆突上2至4
厘米。
任何类型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臂伸展。
➢ (12)胸部听诊检查气管插管正确位置。重新评估潮气量和分钟
通气量。
四 操作过程的实施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 (13)调整所有管路并重新确定连接好和功能正常。 ➢ (14)重新将心电图电极片和线贴在患者背部。 ➢ (15)将患者倾斜到垂头仰卧位。轻微,间歇性侧向重定位(调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建议每天不少于12小时。

原理:仰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痰液聚积于肺底,不利于向气道方向引流,背部血流更丰富,但通气不足导致通气血流比失调,背侧部分肺液受重力及心脏压迫,肺体积缩小,通气减少。俯卧位时,重力作用帮助痰液向大气道方向引流,同时背部肺泡重新开放,肺部通气量增加,通气与血流比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改善氧合、改善高碳酸血症、改善右心功能,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的目的。

禁忌症:有禁忌症的患者如脊柱不稳定性骨折、高危肺栓塞、颅内压增加。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应综合考虑,酌情予以实施。

适应症:无论是接受氧疗还是有创通气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均应创造条件给予经典俯卧位或清醒俯卧位通气实施。前者一般需在ICU内进行,后者可在普通病房进行。

一、经典俯卧位通气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镇静状态,气道、胃肠道、管道及皮肤,保证安全。

2、物品及人员准备:清洁床单两个、软枕五个、电极片、护理垫。

3、人员站位及分工:俯卧位通气实施,仰卧位至俯卧位、患者准备人员就位,

4、放平床头、床尾,置于去枕平卧位,卸床档,4、5站位人员排空

引流袋妥善放置,

5、将患者侧翻,并在下方铺清洁床单。1站位人员右手托住患者头部,左手固定气管插管。2站位人员检查静脉通路及整理,3站位人员分离心电监护导线。4、5站位人员夹闭该侧引流管置于患者手臂旁,

6、将软枕横放于患者胸前、骨盆、膝关节处,护理垫放于会阴部,平铺另一清洁床单于患者上方,左右两边双层床单向里卷紧形成信封状,平移患者至床右侧,向床左侧翻转90度,侧立。再翻转90度俯卧,将患者移至床正中,头偏向一侧,垫入软枕及护理垫。

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

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

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重症疾病,其原发疾病多样、机制复杂、治病缓解多、病死率高达40%~50%。俯卧位通气治疗是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我国,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多缺乏规范化的流程。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旨在提高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

1. 评估:①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俯卧位通气。②镇静状态: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时建议深镇静,Ric 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4至-5分。③人工气道:确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④胃肠道:俯卧位通气前2h暂停肠内营养的供给,操作前回抽胃内容物,避免过多胃残余量致反流误吸;危重型重度ARDS患者早期置入鼻空肠管。⑤其他:检查各导管在位通常,并确认可否暂时夹闭;检查局部敷料是否需要更换;检查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

2. 物品准备:翻身单(可承担患者重量且大小合适的单子)、方形与椭圆形泡沫敷料数张、头枕(软枕或马蹄形枕头)、2~3个圆柱形枕头、硅胶软枕数个。

3. 患者准备:①确定俯卧位通气翻转方向:根据仪器设备连接及患者体位翻转的方便性,决定俯卧位的操作是由左向右或右向左进行翻转;②将电极片移至肩臂部,整理监护仪各连接导线,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③夹闭非紧急管路(如尿管、胃管等),妥善固定各导管,防止滑脱,整理各管路方向与身体纵轴方向一致,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④在患者面部颧骨处、双肩部、胸前区、髂骨、膝部、小腿部及其他骨隆突俯卧位易受压处垫上泡沫型减压敷料或硅胶软枕。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

摘要

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但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流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旨在促进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规范化实施与管理,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其原发疾病多样、机制复杂、致病环节多,病死率高达40%〜50%〔门。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 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如何促进机械通气策略的实施成为重点。随舂对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俯卧位通气治疗作为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重视。2017年欧洲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胸科协会强烈推荐严重ARDS 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治疗门,2],其具有改善氧合、改善高碳酸血症、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及改善右心功能等作用,并降低病死率。但对全球50个国家ARDS诊治的调查发现,重症ARDS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有16.3%〔3]。我国重症ARDS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8.7%〔4】。目前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多缺乏规范化的实施流程。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以提高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摘要

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但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流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旨在促进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规范化实施与管理,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其原发疾病多样、机制复杂、致病环节多,病死率高达40%~50%[1]。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如何促进机械通气策略的实施成为重点。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俯卧位通气治疗作为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重视。2017年欧洲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胸科协会强烈推荐严重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治疗[1,2],其具有改善氧合、改善高碳酸血症、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及改善右心功能等作用,并降低病死率。但对全球50个国家ARDS诊治的调查发现,重症ARDS 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有16.3%[3]。我国重症ARDS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8.7%[4]。目前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多缺乏规范化的实施流程。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以提高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

一、俯卧位通气对ARDS的治疗作用

1. 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可改善约70%~80%的ARDS患者的氧合,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升高35 mmHg(1 mmHg=0.133kPa)[5],氧合改善的主要机制是降低肺内分流。大量重力依赖区肺泡塌陷是导致中/重度ARDS患者肺内分流的主要原因,俯卧位通气减少了肺本身重力对靠近脊柱侧的重力依赖区肺泡的压迫,降低重力依赖区胸膜腔内压,使腹侧和背侧的胸膜腔内压分布更均匀,同时减少心脏和纵隔对部分肺组织的压迫,有利于背侧部分塌陷肺泡复张,改善背侧区域通气[5]。同时俯卧位通气后,背侧区域血流分布减少并不明显。因此,俯卧位通气明显降低背侧区域的肺内分流,而不增加腹侧区域肺内分流,总体上起到降低肺内分流的作用,进而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6]。此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评估

神智情况,镇静评分。

管路(胃管、输液管道、动静脉导管、胸腔/腹腔引流管、尿管…)

适应症

严重低氧血症,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

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

相对禁忌症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颅内压增高

急性出血性疾病

颈椎脊柱损伤

骨科手术

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的姿势等情况

操作前准备

1.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使用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相对镇静状态,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4至-5分)

2.实施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窒息。(操作前先吸痰)

3.暂停饮食,撕开电极贴,并准备新电极5个。

4.用物准备:俯卧位通气垫、凹形枕、软枕2-3个

操作步骤

1.位置与分工

第一人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口令

第二人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尿管、及该侧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其他

第六人位于患者稍后侧卧转俯卧的方向,负责放俯卧位通气垫、头垫、软枕等。

2.操作步骤

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在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枕头或敷料,左右做好交接(管道和体位)。

3.翻身后处理

把头部垫高20°-30°,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的两侧或头的两侧。检查管道通畅及保证换能器位置正确。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皮肤粘膜压迫受损

2.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

呼吸衰竭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呼吸衰竭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呼吸衰竭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前言

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病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呼吸衰竭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通气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压力,改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本文介绍了呼吸衰竭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治疗目标

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通过有效的呼吸治疗,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压力,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呼吸保障。

治疗原则

呼吸衰竭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以患者为中心,个性化治疗。

2. 注意呼吸机的设置与调整。

3. 考虑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 加强团队协作,做好监测记录。

治疗流程

步骤一:评估患者病情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进行初步评估,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

步骤二:准备俯卧位通气治疗

1. 根据患者情况选用相应的呼吸机。

2. 调整呼吸机呼吸模式、参数等设置。

3. 准备相关设备:血氧仪、有创血压监测设备等。

步骤三:安置患者

1. 先进行基础呼吸防护:口腔护理,气道吸引,翻身前撤离口腔和气道分泌物等。

2. 安置患者:将患者轻轻翻入俯卧位,适当垫高头部,调节呼吸机。

步骤四:开始通气

启动呼吸机,开始治疗。持续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步骤五:结束治疗

结束治疗后,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和气道吸引,并进行床位翻身,以防肺部感染。

治疗效果

通过呼吸机和相关设备的监测,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合理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并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为呼吸衰竭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保障。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资料讲解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资料讲解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评估

神智情况,镇静评分。

管路(胃管、输液管道、动静脉导管、胸腔/腹腔引流管、尿管…)

适应症

•严重低氧血症,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

•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

相对禁忌症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颅内压增高

•急性出血性疾病

•颈椎脊柱损伤

•骨科手术

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的姿势等情况

操作前准备

1.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使用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相对镇静状态,以减低

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4至-5分)

2.实施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在治疗过程中

发生窒息。(操作前先吸痰)

3.暂停饮食,撕开电极贴,并准备新电极5个。

4.用物准备:俯卧位通气垫、凹形枕、软枕2-3个

操作步骤

1.位置与分工

第一人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口令

第二人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尿管、及该侧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其他

第六人位于患者稍后侧卧转俯卧的方向,负责放俯卧位通气垫、头垫、软枕等。

2.操作步骤

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在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枕头或敷料,左右做好交接(管道和体位)。

3.翻身后处理

把头部垫高20°-30°,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的两侧或头的两侧。检查管道通畅及保证换能器位置正确。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皮肤粘膜压迫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评估

神智情况,镇静评分。

管路(胃管、输液管道、动静脉导管、胸腔/腹腔引流管、尿管…)

适应症

•严重低氧血症,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

•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

相对禁忌症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颅内压增高

•急性出血性疾病

•颈椎脊柱损伤

•骨科手术

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的姿势等情况

操作前准备

1.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使用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相对镇静状态,以减低患

者的不安(建议RASS-4至-5分)

2.实施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发

生窒息。(操作前先吸痰)

3.暂停饮食,撕开电极贴,并准备新电极5个。

4.用物准备:俯卧位通气垫、凹形枕、软枕2-3个

操作步骤

1.位置与分工

第一人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口令第二人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尿管、及该侧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其他

第六人位于患者稍后侧卧转俯卧的方向,负责放俯卧位通气垫、头垫、软枕等。

2.操作步骤

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在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枕头或敷料,左右做好交接(管道和体位)。

3.翻身后处理

把头部垫高20°-30°,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的两侧或头的两侧。检查管道通畅及保证换能器位置正确。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皮肤粘膜压迫受损

2.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

3.注意患者气道的引流,防止气道阻塞

4.颜面部水肿

5.手臂位置不正确导致神经麻痹

俯卧位通气结束

操作步骤:

1.俯卧位结束后,先由第一人安排人员管理好患者的管路,并且发出口令,其余人员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撤出床垫上的软枕和敷料,整理好床铺,然后将患者摆放至需要的体位。

2.俯卧位治疗结束后,积极做好气道管理,加强气道引流

重症医学科

2018年3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