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金融危机对此我国该如何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金融危机分析以及对此中国该如何应对
【摘要】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
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
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因此对于中国这个发展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谏,也是对未来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级贷金融创新CDS 金融监管中国经济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
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
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转向证券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
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影响了许多的领域。
(三)银行过分追求利益。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
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
角色的转变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
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
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
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
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
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
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
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
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
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分析
此次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但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与影响,迅速波及了整个世界并对世
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综合各方观点,其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与信用危机
金融危机发生后,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
过度投资与放贷,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推出后监管失控,使银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致使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转。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全部消失,特别是具有150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的破产,使得世界各国银行和投资人损失巨大,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和信用危机。
(二)世界货币体系紊乱,各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
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给国际经营和外汇兑换带来重大影响。
虽然在近期金融危机中美元表现强势,但根据分析,美国为缓解经济颓势,可能会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美元随时可能停止升值而贬值。
所以,两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风险。
(三)部分国家财政发生危机,国家经济濒临破产
金融危机发生后,部分国家经济因对外依存度高、外汇储备不足而受到严重冲击。
在冰岛,国家经济濒临破产,不得不紧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俄罗斯求援。
其它如波兰、匈牙利、乌克兰、哈萨克、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等国家经济亦濒临破产边缘;一些制造东欧国家地产泡沫的西方银行也将破产。
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不得不为银行大量注资或收归国有,但仍然难以避免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和经济衰退。
(四)世界经济将步入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系统的问题已经渗透到世界经济体系中。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必然面临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
其主要体现在:
1、订单与消费急剧下降,众多经济实体面临经营困境。
以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和世界最大的花期银行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都濒临破产,全球数以万计的企业纷纷减产、降价或倒闭,世界经济一片萧条。
金融风暴的冲击已实实在在地打在商家身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向。
2、裁员加剧,失业率大幅上升。
美国最新经济数字显示,9月份企业裁员近16万人,失业率达6.1%,创2001年“911”恐怖袭击以来的最高点;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和许多服务行业就业人数普遍下降,仅华尔街金融行业失业人数就可能高达4万人。
英国8月份3.25万人失业,总计失业人数达172万人,比例高达5.5%,创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到创记录的2.1亿。
3、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
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大多下跌幅度在40-70%之间,给世界各国投资者带来约30万亿美元的损失。
人们的资本性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将严重影响人们的预期消费。
4、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
由于世界各国的消费预期大幅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和各类产品的进口将大幅减少,原材料价格普遍巨幅下挫。
原油从几个月前的高位147美元下降到目前的50美元左右,有色金属、钢材、煤炭等各类原材料价格大多下跌40—60%,这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一)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
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二)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三)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
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四、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二)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
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三)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
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
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四)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
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
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五)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
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六)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
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
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五、展望2009年的世界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风险。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次贷危机存在向纵深发展的可能。
目前,次贷危机尚未全面扩展到“信用违约掉期”(CDS,一种针对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领域,其发展前景将取决于政府干预措施能否遏制金融市场的信心危机和房地产价格的继续下跌。
二是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可能会进一步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总体看来,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但到今年下半年有可能止跌回稳。
原因是:从调整的时期和幅度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各大国政府的联合干预,将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信心,阻止经济严重下滑,这和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各国争相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振兴经济计划也会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化的方向存在不确定性。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在大规模注入货币救助经济的同时,迫切需要资本的流入。
而经济增长速度、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稳定程度,都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化的方向。
目前,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呈现走强趋势,这符合美国的核心利益。
但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加深,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三,短期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发达国家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降低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会使需求进一步减少,遏制通货膨胀。
因此,2009年全球通货膨胀率会大幅下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会从2008年的3.6%下降到2009年的1.4%。
如果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复苏缓慢,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的过程延长,金融机构惜贷倾向严重,通货紧缩就有可能发生。
第四,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是对多年来全球经济失衡的一次强制性调整。
发达国家要摆脱金融危机,势必会减少需求,增加储蓄。
同时,在经济衰退阶段,失业率上升,发达国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必然抬头。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贸易量增速会从2008年的4.6%下降到2009年的2.1%。
美国民主党上台,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会更加突出。
六、面对上述情况中国该如何应对
金融海啸对我国既危急又是机遇。
现在世界各国都为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全球的金融资产和资源资产价格都在大幅下跌,这正是我国的机会。
我们不仅要好好地欣赏美国的帝国斜阳最后的光芒,还要用第三只眼睛看看在蔚蓝的海岸线上,有没有美丽的贝壳璀璨的明珠?
(1)从国家近期利益角度考虑,美国经济不能救也救不了。
我们可以支持美国的救市政策措施,但中国只能说不能做,做了就要犯战略上的错误。
我们必须要促使美圆金融体系的进一步瓦解,这才符合中国人民币崛起大国崛起的战略需要。
这是我们的战略大方向。
至于怎样“促变”,那是战术手段。
什么手段好用有效就用哪种。
(2)从国家长远利益来看,目前最好是使用外汇储备购买廉价的战略资源。
比如,石油跌到一定程度,我们就要购买石油,停止国内石油采掘。
采掘工人可以放长假,工资照发也有赚。
等到国际石油价格上升的时候就减少进口而改为国内采掘。
同样,煤炭矿石等资源产品也一样。
这样,我国就能掌握经济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国家外汇成为我国经济的最有效的调节基金,完全摆脱购买美国国债的被动局面。
(3)从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角度看,中国必须积极地推动亚洲金融合作,酝酿“亚元”战略规划,加快启动“亚元计划”程序。
构建欧美亚金融新体系。
结束美国独霸世界金融的时代。
(4)从企业上来讲,企业应当前瞻性地挖掘可能的机会,从而加强自己的市场地位。
例如,在国内市场进行并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竞争地位;借助资产价格下跌和购买力提升的机会进行海外市场并购;在海外竞争者忙于解决财务问题的时候,通过投资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当经济下滑时,用于优化运营,升级技术和改善管理体系的费用也很有可能相应减少,可以借机投资于这些领域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率;在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中覆盖的行业里寻找机会;在国内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寻找机会;通过投资为新市场及自身行业的政策变化趋势做好准备。
(5)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中国必须趁国际商业资产价格下跌的机会,大力收购美欧等发达国家大型的商业机构和商业物业。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仅仅是制造产品,销售环节都被外国人控制,我们在商品制造的产业链中的利润仅仅占十分之一左右,我们是赚了但赚不到钱,大部分的利润被外国商人赚了。
而且,我们赚的钱还不够用于治理环境。
现在乘低收购国际优质商业物业,可以打通中国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欧美市场的纵深挺进。
俗话说,一铺养三代,购买优质的商业物业和大型商业机构,不仅可以减少外汇储备的压力,而且等到经济复苏的时候还会保值升值,并成为中国产品销售欧美的战略根据地,一举多得。
①《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3年第四季度)》编者: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出版时间:2007
年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②中国金融出版社《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四版)》作者: (美)金德尔伯格
③《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著者:乔治·索罗斯出版时间:2008-11 ISBN:978-7-111-25438-6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④大萧条。
(美)伯南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