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如:可以说1米是5米的20%,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3/4;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如:1/6千克、2/5米等。
2.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与比较。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3.书写形式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四十五,写作:45%;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因此,不论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多少个公约数,都不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自然数,它的表示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小学生“审题”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一、注意“一字之差”
【例1】小刚从家到公园去,行了全程的,距终点还有90米。小刚家到公园有多少米?
【例2】小刚从家到公园去,行了全程的,距中点还有90米。小刚家到公园有多少米?
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看上去似乎一样,只有“终”和“中”的一字之差,但解答可就不同了。因为“终”指全程,而“中”指全程的一半。
例1:90÷(1-)=150(米)
例2:90÷(-)=900(米)
二、注意“一词之别”
【例3】太谷拖拉机厂去年生产拖拉机6000台,今年比去年多生产,今年多生产拖拉机多少台?
【例4】太谷拖拉机厂今年生产拖拉机6000台,今年比去年多生产,今年多生产拖拉机多少台?
上述两题中由于“去年”和“今年”一词的差别,使得单位“1”由已知变成了未知,虽然要求的问题没变,但解法却不同了。
例3:6000×=1200(台)
例4:6000÷(1+)=5000(台)
6000-5000=1000(台)
三、注意“一词之异”
【例5】黑兔100只,白兔是黑兔的,白兔有多少只?
【例6】黑兔100只,黑兔是白兔的,白兔有多少只?
以上两题的数量、份数(即分率)、问题都没有变,只是黑兔和白兔的位置变换,就使得单位“1”发生了变化,因而解法也不同。
例5:100×=25(只)
例6:100÷=400(只)
四、注意“一号之分”
【例7】小强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正好看了18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例8】小强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正好看了18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两道题在形式上只有“逗号”和“句号”不同,可解题的思路就不一样,例7中的180页表示两天看的页数,例8中的180页表示的是第二天看的页数。因此解法也就不同了。
例7:180÷(+)×=100(页)
例8:180÷×=225(页)
小学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选择题是各种考试当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选择题可以加深我们对数学概念规律的认识,加强运算的准确度,提高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一般来说,选择题可供选择的答案比判断题更多,而且各种内容几乎都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选择题在练习或测验中出现得比较多,也比较灵活。要迅速准确地解答选择题,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直接法
根据题目的条件,通过计算、推理或判断,把你得到的答案与供选择的几个答案对照,从中确定哪个是正确的。
【例1】一根木料锯成4段要15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8段一共需要()分钟。
A.15 B.30C.35D.60
【分析】一根木料锯成4段只要锯3次,锯成8段只要锯7次,由此可列出算式算出正确答案。
15÷(4-1)×(8-1)=35(分钟)
所以应选“C”。
二、举例法
有些题目我们可以随意举出适当的例子,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称为举例法。
【例2】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减少3,减数增加3,差()。
A.不变
B.增加3
C.减少6
【分析】这题可以根据题意随意列举一些数,假设被减数是28,减数是7,那么原来的差就是21。被减数减3是25,减数增加3是10,差为15,与原来的21比较,减少了6,所以选择“C”。
三、排除法
通过推理、演算,逐一分析每个备选答案,把一些不合理、错误的答案一一排除,排除掉不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
【例3】一支铅笔长18()。
A.毫米B.厘米C.克D.平方厘米
【分析】对照题意,C 是重量单位,D是面积单位,应该排除,要从剩下的“A”或“B”中选择,一支铅笔长18毫米不符合实际,也应该排除,所以这道题应该选择“B ”。
四、代入法
把供选择的几个答案分别代入题目检验,找出符合题意的就是正确答案。
【例4】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填上字母。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6和7,一个内项是14,另一个内项是()。
A.24B.12C.3D.2
【分析】本题可以用解比例的知识直接求出答案,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每个答案逐一代入。
6×7=14×()
经检验,3能使等式成立,所以应选“C”。
五、做图法
根据所给条件做出图来,便可一目了然,找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几何题和应用题。
【例5】一个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长增加2米,宽增加2米,面积增加()平方米。
A.2
B.4
C.12
D.14
【分析】对于中
年级学生来说,这道题思考起来比较抽象,如果画出图来便可一目了然,(如图)就可以直接选中正确答案“D”。
三年级奥数解析(二十一)方阵问题
《奥赛天天练》第27讲《方阵问题》。方阵其实是一种队形,一个团队排队,横着排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