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诗词:《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文英诗词:《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
文译文赏析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代: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译文】
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注释】
草:草,起草,拟写。

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yì):埋葬。

铭,文体的一种。

庾信有《瘗花铭》。

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

“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

中,读仄声也。

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
交加:形容杂乱。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赏析】
这是西园怀人之作。

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

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

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

“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

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

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

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

“愁草瘗花铭”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

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埋葬,这是一层意思;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

词人为花而悲,为
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

梦窗和情人在柳丝飘荡的路上分手,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象。

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

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

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

上阙是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

下阙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

阔别已久的情人,怎么能忘怀!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

但梦窗却用进一层的写法,那就是照样(依旧)去游赏林亭。

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

“黄蜂”二句是窗梦词中的名句,妙在不从正面写,而是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凸现出来。

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

“日日扫林亭”,就是虽毫无希望而仍望着她来。

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

陈洵说:“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结句“双鸳不到”(双鸳是一双乡绣有鸳鸯的鞋子),明写其
不再惆怅。

“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

不怨伊人不来,而只说“苔生”,可见当时伊人常来此处时,阶上是不会生出青苔来的,此时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但不说经时而说“一夜,”由此可见二人双栖之时,欢爱异常,仿佛如在昨日。

这样的夸张,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却是真实的。

扩展阅读:人物忠奸争议
吴文英结交显贵,充当他们的幕僚。

在这些权贵中,他与吴潜的交谊较深。

吴潜曾两度入相。

后为贾似道诬陷,被劾贬谪,卒于谪所。

他与吴文英之兄翁逢龙为同年进士,由于这层关系,他与他们三兄弟皆有交谊,与吴文英尤多唱和之作。

吴潜的品格,他对国事的忠悃,对吴文英有很大影响。

吴潜任参知政事时,吴文英为其幕僚。

吴潜的被贬被害,使吴文英极为痛心。

慑于贾似道的淫威,不敢公开悼念,乃以“过先贤堂”为名,写下《西平乐慢》一首,以慨叹之声,发伤感之情,以寄哀思。

至于吴文英与贾似道的交往,是最为后人非议的。

贾似道被列入《宋史·奸臣传》,而吴文英曾与他有较深关系。

现存《梦窗词》中,有四首是赠贾似道的。

围绕这四首词,人们对吴文英的品格与操行发生了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吴氏四词均作于淳祐六年(1246)至十年间,是贾似道制置京湖,未肆骄横之时,此后吴文英再也没有投赠之
作,这是因为他见贾似道专擅之迹已彰,又诬陷排挤了吴潜,故与之疏远乃至绝交。

因此,这四词与吴文英投献其他权贵的词作一样,是酬酢之作,无可非议。

另一种意见认为,四词中的《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是在贾似道入朝以后所作,其时吴潜已为贾氏所害,而吴文英仍与贾有往来,作词吹捧他,其人品性可知。

当然,也有人认为,即便这首《金盏子》是作于贾似道入朝之初,但也只不过是从表面歌颂贾似道的名位声望以及他粉饰着的苟安的升平而已,其中没有谄佞干求的言语,所以吴文英与贾似道的交往,只是一种酬应关系。

以词章出入侯门,本是当时的风气,吴文英既为词人,以词作结交权贵,并以此为生,在宋代并非独一无二的。

况且他并不以此希求仕禄,更不肯趋附钻营,虽出入于侯门,仍然潦倒终身,无法逃遁“困踬以死”的结局,故仍不失为一个狷介自好之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