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和鉴别

合集下载

异型淋巴细胞的检验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异型淋巴细胞的检验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异型淋巴细胞的检验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作者:郭振宇余婷婷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5期【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机体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急性传染性疾病,其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也是引起儿童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

虽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但严重的并发症也会导致死亡,因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淋巴细胞在病变的过程中发生形态学改变,形成异形淋巴细胞,其检验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作用。

本文从异型淋巴细胞的产生机理、形态分类、检验报告等方面作了详尽的综述,以利于检验工作都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关键词】异型淋巴细胞;检验;传染性单核细胞;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uc leosis, IM)简称传单[1],又名腺性热。

是由Epstoin-Barr(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反应性良性增生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由于该病可累积全身各个器官,导致临床表现多样化,故仅临床表现诊断非常困难。

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之一,异型淋巴细胞的检验能简单、经济、快速筛选出大部分与本病临床表现相似的病例,进而达到确认的目的,因而异型淋巴细胞的检验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临床上,尚有部分检验工作者不能正确的检验异型淋巴细胞,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本文将对异型淋巴细胞的产生机理、形态分类、检验与报告等方面作一个详尽的阐述,以利于检验的工作。

1 异型淋巴细胞的产生机理及其特点异型淋巴细胞也称非典型淋巴细胞、病毒细胞、刺激性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等。

临床通常将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用于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原虫、细菌、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疾病中也存在增高现象,其为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当EB病毒进入易感者体内后,即感染瓦尔代尔(Waldeyer)扁桃体的B淋巴细胞并进行复制,然后通过病毒血症或受染的B淋巴细胞散播而感染其他部分的B淋巴细胞。

异淋的识别及病例分析

异淋的识别及病例分析

入院体查: 体温:39.0℃,脉搏:9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 109/57mmHg,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胸片未见异常,彩超示脾大。
5.25 血常规 WBC 2.33×109/L,RBC 3.93×1012/L,PLT 43×109/L;肝功能 ALT 59 U/L,AST 74 U/L,肺炎支原体抗 体1:320,肾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输血前四项、血液 查疟原虫、EB病毒抗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等均正常。
散点图
2.血片镜检 抗凝血对淋巴细胞影响大,最好末梢血直接涂片 涂片要均匀,染色要好 先要扫视全片 头尾 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或大细胞 体尾交界处 计数和观察形态 异淋计数一般只计三型典型的,激活细胞不计,避免异淋
计数忽高忽低 3.多与临床沟通 建议完善相关检查
谢 谢!
胸部、上腹部CT平扫: 腹腔多发团块阴影,考虑恶 性病变可能。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腹腔肿物穿刺活检:考虑B细胞系列非霍奇淋巴瘤 淋巴结活检 :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送检 组织少,难以进一步分型)
明确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Ⅳ期
异型淋巴与异常淋巴
异型淋巴 反应性 异常淋巴 偏向肿瘤性,不正常的 外周血异淋以混合为主的,多为反应性,主要是IM 单一形态的 恶性可能性大
5.26 血常规 WBC 1.53×10^9/L,PLT 39×10^9/L。
肝功能 ALT 90.00u/l,AST 165.00u/l,白蛋白
19.70umol/L,总蛋白49.90g/L,提示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示 钾3.16mmol/L,钠132.50mmol/L,提示低钾血症
骨 髓
外周血
骨髓检查发现少量异型淋巴及嗜血细胞。外周血异淋10%

两种方法检测异型淋巴细胞结果比较

两种方法检测异型淋巴细胞结果比较

高考志愿有几种录取方式高考志愿有几种录取方式高考,作为中国学生的一道门槛,是每年备战学生的焦点。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规则略有不同,但大体可以分为统一和分省两种方式。

如今,高考录取还存在着多种方式,下面将从多地高考信息的角度,分别探讨高考志愿的五种录取方式。

一、统一高考录取在统一高考录取中,全国各省市都采用同一套试卷。

高考分数是学生被高校录取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不同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也不定,一般根据招生计划和成绩排名等各项因素综合考虑。

二、分省高考录取在分省高考录取中,各省市采用自己的试卷,但都要在国家的统一规定下进行。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更能体现本地区学生的综合水平。

但缺点也显而易见,由于不同省份的试卷难度不同,可能导致学生在分数上的差异。

三、平行志愿录取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录取方式,它是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选择多个志愿同时参加录取,根据自己的录取顺序和分数情况,最终被高校录取的志愿为最终结果。

四、专业志愿录取专业志愿录取方式是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但是一旦被高校录取后,就必须按照所录取的专业进行学习,无法更改。

这种录取方式相对灵活,但风险也较大,需要考生慎重选择。

五、推荐免试录取推荐免试录取是指高校采取综合评价、面试、实践表现和其他方面的考察,对具有一定特长和优秀的学生直接录取。

这种录取方式主要针对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特长生招生计划,对于有特长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相对轻松的录取方式。

综上所述,高考志愿录取方式有多种,各有优缺点。

为了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选取适合自己的录取方式,以下是几点相关建议:一、加强录取方式的宣传和解释,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不同录取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对象。

二、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确保不同省份的试卷难度相对平衡,避免不同省份的分数差异过大。

三、完善高校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流程,给予考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增强平行志愿和专业志愿录取的灵活性。

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意义

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意义

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意义一、前言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周血淋巴细胞是指存在于人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它们可以通过临床分离技术来获取。

那么,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于医学研究和诊断有什么意义呢?二、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方法1. 离心法:将外周血样本加入到抗凝剂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将上清液中的白细胞取出并进行淋巴细胞分离。

2. 密度梯度法:将外周血样本加入到密度梯度液中,经过离心后不同密度层次中的白细胞会沉积到不同位置,从而实现淋巴细胞的分离。

3. 磁珠法:利用表面标记了特定抗原或抗体的磁珠来捕获目标淋巴细胞,并通过磁场进行分离。

三、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意义1. 免疫功能评估:通过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可以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

例如,可以通过检测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来判断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是否正常。

2. 疾病诊断:外周血淋巴细胞可以为许多疾病的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例如,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中会存在异常增生或恶性增殖的淋巴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则可能存在特定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异常等情况。

3. 新药开发: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也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帮助。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新药对于肿瘤特定亚群T细胞的影响需要在体外进行测试,而这就需要先将外周血中的T细胞分离出来。

4. 科学研究: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研究淋巴细胞分化、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淋巴细胞样本。

四、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临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样本质量和准确性。

2. 样本保存:外周血样本在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处理,以免影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如果无法立即处理,可以将样本冷藏保存。

3. 检测方法:不同检测方法对于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具体应用场景。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鉴别PPT精选课件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鉴别PPT精选课件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鉴别
1
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在病毒(如 腺病毒ˎ人类疱疹病毒等)ˎ原虫(如弓形虫)感 染,药物反应ˎ结缔组织病ˎ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 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的变化, 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增多ˎ嗜碱性增强ˎ细胞核 母细胞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或反应性淋巴细胞(reactive lymphocyte)。外周血液异型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 胞(83%--96%),少数为B细胞(4%--7%)。
蓝色或灰蓝,不透 明有泡沫感,近核 处有明显半月形淡 染区,常有空泡, 可见颗粒
深蓝色,无颗
粒,含有大小
不等空泡或呈 泡沫状
圆形,居中
圆形或椭圆形,明 显偏位
圆形 椭圆或 不规则常偏位
粗密成块, 如打碎的墨 砚,中间有 明显空隙, 无色泽
极粗密,凝成大块, 粗网状或不规 似车轮状,中间有 则聚集称粗网 明显空隙,有色泽 状
3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EBV)、巨细 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弓形体病、 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贫血等,其中以EBV、CMV 感染最为明显(>0.1)。在一些儿科疾病的血液中也常有异 常淋巴细胞,但一般只在病毒感染时才会超过0.02。急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 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EB 病毒感染者血液中可出现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0.1), 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异型淋巴细胞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 期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在0.1~0.2,异型淋巴 细胞的出现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
4
5

小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

小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
经 检 验 。 2 结 果
细胞 。其名 称很多 , 如非典型淋 巴细胞 、 传染性单核细胞 、 病毒细 异型淋巴细胞用均数 ± 准差( ±s) 标 表示 。 胞 、 刺激性淋 巴细胞 等 。虽然 目前对此种 细胞 尚未能充分描述和
提高到理性 认识上来 , 但在实际应用上 , 常广泛 , 却非 值得引起重 视 J 。本研究显示 传 染性 单 核细 胞增 多 症、 病毒 性肝 炎 、 麻疹 、
学 出版社 ,19 5 . 9 6:2
[ ] 俞 善 丁 , 编.临床 基础 检 验 学 [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4 主 M] 人
1 9 81 9 7: .
[ ] 王凤计 , 5 著. 现代血液 细胞诊 断学 [ .天津 : 津科技 翻译 出版 M] 天
3 讨 论
公 司 , 04:3 2 0 1 8—19 3.
53 %、1. 51 %、1. ± .) 。见表 1 .) (64± . ) (61 50 % 。
[ ] 汪华 , 1 刘兴 态 , 曾蓉. 外周 血异 常淋 巴细胞检 出情况 分析 [ ] 实用 J.
医技杂 志,06,3 1 ):8 8—2 0 . 2 0 1 (6 2 0 89
[ ] 魏扬. 2 外周血 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患儿病原学和细胞免疫变化的探讨 [ ] 中 国实用儿科杂志 ,0 3 1 ( ) 3 2 3 3 J. 20 ,8 6 : — 6 . 6 [ ] 刘 志洁 , 3 黄文源 , 编.实用临床血 液细胞学 图谱 [ .北京 : 主 M] 科
细胞 , 正常人血 片 中一般 不超过 2 %… 。一 旦外周 血 中出现大量 大多为受刺激后 异常增殖 的 T细胞 和少许 颇似 B细胞 。其 形态
异型淋巴细胞 , 则提示机体 内存在免疫 功能紊乱。外周 血 中异 型 上的变异 , 因在病毒或 过敏原 等刺 激下而 增生亢 进 , 是 甚至 发生 淋巴细胞增多的原因较为复杂 , 主要 与病 毒感染有关 。本文参 母 细胞化 的结果 j B病毒 的囊膜 由感染 细胞 的核膜组 成 , 。E 其 照异型淋 巴细胞形态学 的诊断标准 J分析 已明确诊断 的 8 , 4例患 上 有病 毒编 码 的膜 糖蛋 白, 有识别 淋 巴细胞上 的 E B病毒 受体 , JJ 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 的百分率 , L' b 探讨在疾病诊断 中的意义 。 及 与细胞融合 等功 能。故 由 E B病毒 感染 所致 的传 染性单 核 细 1 资料与方法 胞 增多症 中的异 型淋 巴细胞显著增 多。

临床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二)

临床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二)

临床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二)一、中性粒细胞浆上颗粒增粗/中毒颗粒1、瑞氏染色/油镜①中性粒细胞浆中出现粗大、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称中毒颗粒。

②粒细胞浆上颗粒增多增粗见于细菌感染,中毒颗粒见于严重感染、败血症等。

二、中性粒细胞浆空泡变性/Dohel小体1、瑞氏染色/油镜①Dohel小体为中性粒细胞浆内出现的嗜碱性区域,多呈斑块状、梨形或云雾状等。

②中性粒细胞浆上或核上出现空泡及Dohel小体,见于严重细菌感染、败血症等。

三、各阶段中性粒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四、各阶段淋巴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五、各种形状淋巴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六、各种形状异型淋巴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异型淋巴细胞体积大,15-25um,胞浆丰富,深灰蓝色,靠核处染色浅,细胞边缘着色较深。

②见于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感染。

七、各阶段单核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原始单核细胞核呈类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细网状,疏松交织,核仁1-3个大而明显,浆呈蓝色或灰蓝色。

②幼稚单核细胞核不规则,有凹陷或折叠,染色质疏松网状或条索状,浆呈灰蓝色有细小嗜苯胺蓝颗粒。

八、各种形状单核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单核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可见伪足或边缘呈毛刺状,胞浆丰富,呈灰蓝色、半透明的毛玻璃状,可见许多细小且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嗜苯胺蓝颗粒,部分浆上可见空泡,核较大呈肾型、U形、马蹄形或分叶形,有折叠、凹陷、扭曲等。

九、粒细胞浆上可见到的颗粒1、瑞氏染色/油镜十、各种形状嗜酸性粒细胞1、瑞氏染色①嗜酸性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充满橘红色颗粒,圆形立体感和折光性强,似鲤鱼卵,核分两叶,呈眼镜形,颗粒与核之间界限明显。

十一、各种形状嗜碱性粒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嗜碱性粒细胞浆上含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分布不均的深紫色颗粒,常盖在核上轮廓不清,嗜碱性颗粒与胞核之间似有相连,核分叶模糊。

十二、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1、瑞氏染色/油镜①核右移指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出现4、5叶或更多,其比例超过3%。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可信性及结果分析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可信性及结果分析

本 研 究 探 讨 了 全 自动 血 液 分 析 仪 S y s me x XT 一 2 0 0 0 i 对 儿
比较 , 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 单 核 细 胞 增 多 对 仪 器 判 断有 无 异 淋 也 没 有影 响 , 见表 3 。
表 1 白细 胞 手 工分 类 和 S y s me x X T - 2 0 0 0 i 分 类 中 异淋结果比较( n )
结 果 比较 ( j士s , %)
测; 记 录 仪 器 有 无 提 示 异 淋 的病 例 , 在 仪器分 析 的同时 , 按 照
《 全 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 ( 第 3版 ) 进 行 每 份标 本 推 制 血 涂 片 , 自然 干 燥 后 行 瑞 氏一 姬 姆染色 , 油镜下 分类计数 1 0 0个 白细 胞 , 计算百分率 。 1 . 4 统计学处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 0 1 3 年6 月第 3 4 卷第 1 2 期 I n t J L a bM e d , J
! , 0 1 . 塾! :

经 验交流 ・
全 自动 血 液 分 析 仪 检 测 儿 童 外 周 血 异 型 淋 巴细 胞 的 可 信 性 及 结 果 分 析
2 结 果
Hale Waihona Puke 对数 据计 算均 值 、 标 准差 和构 成 比, 使 用
S P S S 1 3 . 0统 计 软 件作 t 检验 ; 对例数符合度采用 . ) f 。 检验 。 2 . 1 白细胞手工分类与 S y s me x X T - 2 0 0 0 i 分 类 中异 淋 结 果 比 较 测定 2 8 4 例患儿 的血液标本 , 白 细胞 手工 分类 与 仪 器 分 类 结 果 比较 见表 1 。 白 细胞 分类 以 显 微 镜 检 测 为 标 准 , 检 出 真 阳 性 1 7例 , 假 阳性 7 3例 , 假阴性 3 2例 , 真阴性 1 6 2 。S y s me x X T 一 2 0 0 0 i 对患 儿 异 淋 提 示 的灵 敏 度 为 3 4 . 6 9 , 特 异 度 为 6 8 . 9 4 , 阳性 预 测 值 为 1 8 . 8 9 , 阴性 预 测 值 8 3 . 5 1 ; 样 本 正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病原分析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病原分析

1557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病原分析梁冬梅郭志丽于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威海医院儿科(山东264200)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病原。

方法对60例外周血涂片异淋>0.05的患儿,应用P CR法检测E B病毒(E BV)D N A、巨细胞病毒(CM V)D N 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D N A及采用咽试子分泌物PCR法检测D N A;EL I S A方法检测腺病毒(A dV)I gM抗体,同时进行血液涂片,对异型淋巴细胞记数。

结果49例(82%)被检出有病毒或支原体感染;EB V、CM V感染引起的异型淋巴细胞的增多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多,其它感染百分比低。

结论除EB V、C V B、CM V、M P、A dV感染均可引起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外,其它感染同样会引起异型淋巴细胞的增多,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有很大的差异性。

关键词: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异型淋巴细胞(异淋)是外周血中出现的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

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病原及变化特点,本文对2007年全年本院收治的异淋增高患儿进行了相关病原学检测,并对其出现的异淋数量及动态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60例患儿,年龄为4个月至12岁,平均(3.5±2.8)岁;其中男32例,女28例。

所有患儿均经血涂片证实外周血异淋>0.02,最高达0.47(中位数为0.15)。

选择本院同期住院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为6个月至12岁,平均(3.5±3.5)岁;男20例,女20例;外周血涂片均未发现异淋。

1.2检测方法1.2.1病原学检测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均于入院7天内采用PC R法检测E B病毒(E B V)D N A、巨细胞病毒(C M V)D N 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D N A及咽拭子分泌物PC RD N A(试剂由中山达安基因有限公司提供);E L I SA方法检测腺病毒(A dV)I gM抗体。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原始幼稚粒细胞:常出现在髓细胞性白血 病人的外周血中,有Auer 小 体者对诊断及分型有参考价 值。
原始粒细胞:细胞大,浆稍多,蓝色,无颗粒,核圆,染 色质细致如细沙状,有4个清晰核仁。
原始粒细胞:细胞大,浆稍多,蓝色,出现个别颗粒,核染色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高色素性红细胞,中间淡染区消失。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嗜多色性,细胞较大,中央淡染区减少, 染色偏蓝。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嗜多色性,细胞较大,中央淡染区减 少,染色偏蓝。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双相性,正常红细胞和低色素红细胞 群混合存在。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双相性,正常红细胞和低色素红细胞群 混合存在。
红细胞凝集:红细胞不规则地聚集在一起。
三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
正色素性:有中央淡染区。 低色素性:中央淡染区扩大。 高色素性:中央淡染区消失。 嗜多色性:细胞较大,中央淡染区减 少,染 色偏蓝。 双相性:正色素红细胞和低色素红细胞群混合 存在。
正色素性红细胞,有中央淡染区。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低色素性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 • •
• •
卡波环(cabot ring). 在红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结构, 呈环状或8字形。 其来源和性质目前不明确,其产生可能是:1 核膜的残余物,卡波环表示核分裂异常,2纺 锤体的 残余物,电镜下可以看到此时形成的纺 锤体的微细管着色点异常。3细胞质中脂蛋白 变性。 卡波环经常和豪焦小体一起出现,可见于白血 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和溶铅中毒。 多在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出现
白细胞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情况 1叶<5-8% 2叶20-35% 3叶40-50% 4叶15-20% 5叶<0.5% 6叶 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 象。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以 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的现象。

怎样鉴别异性淋巴细胞

怎样鉴别异性淋巴细胞

五、报告结果
计数1000个白细胞中异型淋巴细胞数为N;
(1)未找到异型淋巴细胞; (2)计算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
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除I、 II、III型三个类型外, 有时也可见到少数组 织细胞样的难以归类 的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等病毒性疾病 和过敏性疾病。正常人血片中可偶见此种细胞。一般 病毒感染异型淋巴细胞 <5%,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时异型淋巴细胞常>10%,因此二者可依据异性淋巴 细胞的多少来鉴别诊断。
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 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异常形态 变化,称异型淋巴细胞或“Downey” 细胞。已知此种细胞属T淋巴细胞,其 形态的变异是因增生亢进,甚至发生 母细胞化的结果。根据细胞形态可分 为三型。
分型
I型 空泡型
II型 不规则型
III型 幼稚型2源自I型(泡沫型或浆细胞型)细胞中等大小,细胞 多呈圆形或部分不规则 形或阿米巴型,胞质嗜 碱性强,呈深蓝色,含 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 泡沫状,无颗粒或有少 数颗粒,胞核偏位,呈 椭圆形,肾形或分叶形, 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 或成堆排列。
主要内容
物品准备 标本处理 涂片染色 显微镜观察 报告结果
一、物品准备
准备干净的玻片、推片 瑞氏染液、
待检EDTA抗凝全血
计时器 显微镜
计数器
二、样本处理 血涂片的制备:
1、制作血涂片的载玻片要求清洁、干燥、 中性、无油腻; 2、距载玻片一端约1cm处滴EDTA抗凝全 血30ul; 3、将推片放置于血滴的前端,紧挨血滴, 使其顺推片边缘散开; 4、调整好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使其约 呈30度角,均匀向前推片。

异型淋巴细胞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散点图对检测、血涂片上形态鉴别及指标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散点图对检测、血涂片上形态鉴别及指标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散点图对检测、血涂片上形态鉴别及指标临床意义异型淋巴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又叫反应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

主要是T细胞(83%~96%),少数是B细胞。

在EB病毒、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病毒、弓形虫等原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强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胞体增大、胞质量增多、嗜碱性增强、造成细胞核母细胞。

分成三型:Ⅰ型大肚便便型(浆细胞型或空泡性或泡沫型):胞体常呈椭圆形,核圆形,较小且偏位,腹部中部崛起,大腹便便,偏向一边,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常有较多空泡见图1;图1 异型淋巴细胞Ⅰ型Ⅱ型国字脸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型):胞体明显增大,外观不规则,像人的“国字脸”;胞核圆形或不规则;胞质丰富,有透明感,着色不均匀,边缘处蓝色较深,呈群边样,可以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浆似阿米巴样伪足伸出,酷似单核细胞。

如图2;图2 异型淋巴细胞Ⅱ型Ⅲ型满月脸型或唐氏儿型(幼稚型):胞体圆形或类圆形,核亦圆形,染色质细致均匀,可见拟核仁。

图3 异型淋巴细胞Ⅲ型可见拟核仁图4 看看唐氏儿,是不是有几分相像这才是中幼红,胞浆灰蓝色,胞质中没颗粒胞浆泛红,胞核与胞质都有空泡,核染色质疏松,呈条索状、小块状胞浆中有粉灰尘样紫红色颗粒。

正常情况下,很少出现在外周血中的,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等病毒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侵犯时,就会对抗这些入侵者。

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习惯性称为病毒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刺激性淋巴细胞等,正常人群的血液中偶有少见的异型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只有当大量病毒感染、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疾病时,这类细胞的比例才会升高,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5%即有临床意义,当升高幅度> 10 %~20 % 时,对诊断更有价值。

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时筛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意义

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时筛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意义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11234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检验·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异型淋巴细胞报警时筛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意义胡欢乐1,王树华2(通信作者)(1.蒲城县苏坊镇卫生院 检验科,陕西 渭南 715514;2.吴起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陕西 延安 717600)0 引言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淋巴器官的免疫反应的核心。

淋巴细胞由淋巴器官产生,参与机体免疫应答[1]。

异型淋巴细胞是指因病毒性感染、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方式形态改变、良性增生,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多症、急慢性淋巴结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

在临床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先通过血液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报警后再进行人工显微镜镜检检测得出最终判定结果[2]。

血液分析仪是一种自动化的生化检测仪,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

当无法准确鉴别血液中异形细胞时就会发出报警音。

所以,血液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报警的灵敏度直接关系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筛查率[3]。

帝迈D7-CRP 型血液分析仪通过前向散射光、侧向荧光及散射光检测出淋巴细胞结构参数,从而判断淋巴细胞是否存在形态结构改变,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筛查提供诊断依据,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40份门急诊病人采集的血液标本,男140例,女100例;年龄2~85岁,平均(41.7±5.1)岁;根据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将240份血液标本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5%的104份标本分为阳性组,另外136份异型淋巴细胞比例≤5%的血液标本分为阴性组。

纳入标准:①所有血液标本经帝迈D7-CRP 型血液分析仪检测有异型淋巴细胞报警;②有完整的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数据;③本次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变化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变化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变化分析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异淋)增多,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病毒感染、淋巴細胞增殖等疾病。

近来我们观察到肺炎支原休感染(MP)的患儿外周血异淋明显增多,现将69名小儿外周血异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来自本院住院部外周血检出异淋患儿69名。

年龄0~7岁,男45名,女24名。

正常对照为本院健康体检0~7岁小儿21名。

2.方法:采末梢血涂片或抽静脉血用EDTA-K2抗凝,混匀推片用瑞氏染色,油镜下分类计200 个白细胞,计算出异淋百分率。

3.疾病诊断按《儿科学》为标准。

结果显示:69 名外周血检出异淋患儿,以支气管肺炎患者居多,其次是支原体,上感和传单。

而异型淋巴数则以传单最高、其次是支原体肺炎,其他疾病异淋数量较少。

69 名患儿外周血异淋以不规则型居多,浆细胞型次之和幼稚型异淋较少。

传单和支原体肺炎则多为不规则型异型淋巴细胞讨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病理变化是病原体本身及其激发的免疫反应所致,故支原体感染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防御功能,是说当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时,体内的白细胞就会对此种外来致病物质加以识别,并产生一种特殊的抵抗力,从而更有效地清除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

产生的这种抵抗力,通常称为免疫力。

而免疫稳定功能,指的是及时清除人体内组织和细胞的正常碎片和代谢物,防止其积存体内,误作外来异物,产生自身抗体,导致如红班性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在正常人体内经常会出现少量的“突变”细胞。

它们可被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出来,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了。

异物多由外界进入体内,机体把它视为有害物,由血液中的R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来对抗。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不会产生免疫应答,或只产生极微弱的免疫应答。

在正常人血清中可以有多种对抗自身组织成分的抗体,其效价很低,因而不足以破坏自身正常成分,但可以协助清除衰老蜕变的自身成分。

这种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反应,称为自身免疫反应。

异型淋巴细胞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是一种在血液和组织中常见的细胞类型,具有多种生物学和临床意义。

在血液系统中,异型淋巴细胞通常是指来自骨髓或外周血中的不同寻常的细胞类型。

这些细胞通常在淋巴细胞分类中被视为B细胞或T细胞,但实际上它们可能是其他类型的细胞,例如 natural killer (NK)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等。

异型淋巴细胞在免疫学领域中具有多种临床意义。

其中最常见的意义是作为免疫细胞的监测指标。

在免疫学诊断中,异型淋巴细胞的计数通常用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状态。

例如,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表明免疫系统受到激活或炎症反应的发生。

异型淋巴细胞还可用于诊断某些疾病,例如骨髓衰竭、移植排斥反应、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

在这些疾病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异常计数可以提示疾病的存在和发展。

此外,异型淋巴细胞的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状况,以帮助制定治疗计划。

异型淋巴细胞在免疫学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分析方法的改进,异型淋巴细胞的计数和分析将越来越精确和可靠,为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提供更加准确和有用的信息。

传单医学类诊断标准

传单医学类诊断标准

传单医学类诊断标准
传单的诊断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210%和(或)淋巴细胞绝对值25X109/L 是临床诊断病例的必备条件。

病情分析:确诊传单病,通常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传单病是修噗性学核金侬辔多龙的非标准缩写,是一种由EB 病毒急性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以良性淋巴细胞增殖为特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为散发性。

多发生在晚秋至早春。

□对口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传播途径,表现为发热、淋巴结病、肝脾肿大等。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室检,如肱常测淋巴细胞占60%以上,异型淋巴细胞占10% 以上,具有诊断意义。

其他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如嗜异性凝集试验、EB病毒抗体检测等。

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通过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病理形态
Ⅰ型(空泡型)
最为常见,其胞体稍大 于淋巴细胞,圆形;胞核呈 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染色质不规则聚集呈粗糙的 块状,胞浆较丰富深蓝色, 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 泡沫状,一般无颗 粒。
Ⅱ型(不规则型)
胞体较Ⅰ型者明显 增大,外形不规则 似单核细胞。胞核圆 形或稍不规则,染色质 不规则聚集不如I型明显 。胞浆丰富淡蓝或蓝色, 有透明感,着色不均匀边缘 处蓝色稍深些,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一般无空泡或仅有少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EBV)、巨细 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弓形体病 、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贫血等,其中以EBV、 CMV感染最为明显(>0.1)。在一些儿科疾病的血液中也常 有异常淋巴细胞,但一般只在病毒感染时才会超过0.02。 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 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 染病,EB 病毒感染者血液中可出现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 (>0.1),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异型淋巴细胞在肾综合征 出血热早期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在0.1~0.2, 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
2
3
4
5
6
7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7
28
29
30
小结
鉴别细胞要点: 1,制片 2染色 3单个血细胞观察顺序 a. 细胞大小、形状 b. 胞浆量多少、颜色、颗粒、 c. 细胞核形状、染色质结构(粗细、凝聚) d. 核仁数目、大小。 e. 核、浆比例。
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一般 <2%,>5%有临床意义,>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 值。
异型淋巴细胞
传统将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I 型空泡型(浆细 胞型)、II 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 、Ⅲ 型(幼稚 型)。也有专家将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五型,即将 传统的 Ⅲ 型(幼稚型)分为幼稚淋巴细胞型和原始 淋巴细胞型,而将不能纳入上述各型不规则淋巴 细胞列入V 型,一般临床上将不典型淋巴细胞统 称为异型淋巴细胞。I、Ⅱ型阳性检出率最高。
数空泡。
Ⅲ型(不成熟型或幼稚型)
胞体较大圆形,核大呈 圆形或椭圆形,染 色质较细致,可有 1~2个核仁.胞浆量 较少呈深蓝色,多 无颗粒,偶有小空 泡。
中幼红细胞、浆细胞、空泡型异淋巴细胞的鉴别
单核细胞与不规则型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别
幼稚型异形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
1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和鉴 别
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在病毒(如 腺病毒ˎ人类疱疹病毒等)ˎ原虫(如弓形虫)感 染,药物反应ˎ结缔组织病ˎ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 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的变化, 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增多ˎ嗜碱性增强ˎ细胞核 母细胞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或反应性淋巴细胞(reactive lymphocyte)。外周血液异型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 胞(83%--96%),少数为B细胞(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