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实体的双重含义
“或者是最终的主体、载体,它永不对他 物作述说; 或者是某一独立的、单个的存在,这就 是个别事物的形状和形式”。
32
形式才是第一实体
事物由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没有规 定的潜能,因而不能独立存在,不是 “这个”,不是“是其所是”意义上的 实体;形式则是实现了的“这个”,是 事物的“是其所是”,所以更是实体。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主要内容: 一、方法论与知识观 二、本原-原因论 三、运动论 四、存在-实体论 五、灵魂论
1
生平和著作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 322年)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举世 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 家。求学、游学与办学,构成了他单纯 而平凡的履历,热爱智慧并播散知识, 贯穿着他伟大辉煌的一生。
一、方法论与知识观
在希腊哲学史因而也是西方哲学史上,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深入、详尽、全面 地研究了方法论的哲学家。不仅如此, 他还在总结和概括希腊哲学和科学的基 础上,第一次对科学知识领域进行了比 较严格、细致的分类。
5
(一)方法论
第一,历史批判法 第二,概念分析法 第三,经验归纳法 第四,问题探索法
理论知识
研究运动而又可分离存在东西的是物理 学(自然学); 研究不运动但也不分离存在(即在质料 中)东西的是数学(但他承认有些数学 对象是可以分离存在的); 研究不运动又可分离存在东西的是第一 哲学(即神学),亦即我们所说的“形 而上学”。
9
实践知识
个人之行为伦理学; 家庭之行为家政学; 国家社会之行为政治学。
6
(二)知识的等级
从感觉、记忆、经验、技术到智慧的 “五部曲”。 哲学作为最高的知识具有三个特征或条 件。 其一,因好奇(thaumazo)而生。 其二,因闲暇而生。 其三,为自由而生。
7
(三)科学知识的分类
所有知识分成三类: 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是“理论(思 辨)知识”(theoretike);包括数学、 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 哲学 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实践知识” (praktike);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 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等 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创 8 制知识”(poietike)。包括诗学等
18
(三)潜能与实现
质料与形式的关系亦即潜能与实现的关系。 质料以潜能状态存在着,形式则是实现。 质料一旦获得了自己的形式,它就实现出 来,成了现实的存在。所以,二者的关系 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
19
“潜能”(dunamis)也可译为“潜在”, 它的词源含义是“能”,即能力、力量。 用于哲学中,潜能指事物的这样一种存在 状态: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 力量,但还没有实现出来,而要实现出来, 靠其自身又是无能为力的。 “潜能”的定义是:“最原始意义上潜能 的主要规定是在他物中或作为自身中的他 物的变化的本原”。
28
第一实体
个别的具体事物(如苏格拉底)是第一 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因为它最符合 这五条标准。
29
第二实体
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人”)和种 (如“动物”)是第二实体,因为一方 面,它们基本上符合上述标准,可视为 实体,但另一方面,其实体性却不如个 别事物
30
四种实体
四种实体: (1)水、火、土、气等单纯物体及其由 之构成的复合物; (2)事物存在的原因(如灵魂之于动 物); (3)构成事物的起规定和标志作用的内 在部分(如构成体的面以及数目等); (4)事物的何以是,即本质 。
10
二、本原-原因论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以自然哲学为基 础,从对本原和原因的讨论开始的。这 方面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物理学》中, 《形而上学》也有所论及。既然我们的 事业是为了获知,而获知就是要认识事 物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所以首要的工作 就是确定本原和原因的问题,即事物的 本原和原因是什么以及有哪些 。
20
潜能
实现
“实现”(energeia,通常译为“现实”, 它是个合成词,直译为“在活动中”) 是与潜能相对而言的另一种事物存在状 态,即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得了自己 本质的事物。
21
三、运动论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着重讨论 了事物的运动问题,概括地讲,他的运 动学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运动的本质; 运动的种类和形式; 运动的条件; 运动和运动者。
22
(一)运动的本质、种类和形 式
运动:潜在的事物作为潜在存在的现实。 运动的种类:性质方面的运动叫质变;数 量方面的运动分别叫做增加和减少;地点 方面的运动叫移动,即变换地点。 运动有两种形式:环形运动与直线运动。
23
(二)运动的条件:地点与时 间
任何事物的运动总是在时间和地点中进 行的,所以,地点和时间是运动的必要 条件。
2
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
公元前384-368年为成长和启蒙时期,由于其父担任马其顿王阿明塔 斯二世的御医,故少年时代在宫廷中度过,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 公元前367-348年为求学和研究时期。公元前367年,17岁的亚里士 多德离开马其顿到雅典求学,进入了著名的柏拉图学园(这时的柏拉 图已有60高龄,正处在对理念论的反思时期),潜心学习与研究长达 20年之久。公元前348-335年为游历和为师时期。柏拉图去世后, 亚里士多德由于多种原因离开了雅典,回到马其顿,然后前往小亚细 亚一带游学考察,撰写著作,后受聘重返马其顿宫廷,任年仅13岁的 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323年为办学和著述时期。亚历山 大继位一年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马其顿到雅典办学,选址于城东北郊 的吕克昂(Lukeio),该学园被后人称为吕克昂学园。由于他习惯于 同学生边散步边讨论问题,人们又把他创立的学派叫做“漫步学派” (Peripatetikoi)。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病逝,雅典随即 成为反马其顿运动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因为与马其顿王朝的特殊关系 而受到威胁,为免蹈苏格拉底的覆辙,不使雅典人对哲学犯第二次罪, 他逃亡优卑亚岛避难,第二年病逝,享年63岁。
27
(二)实体论
亚里士多德通过制定判断实体的五条标准,区分出了第一 实体和第二实体,这五条标准是: 第一条:“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 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一个主体的东西”。 第二条:“所有的实体,似乎都在表示某一‘这个’”。 第三条:“实体自身没有对立物”。 第四条:“实体似乎无更多或更少等程度上的差别”。 第五条:“在数目上保持单一,在性质上却可以有对立 面。”
11
(一)本原和原因
所谓本原(arkhe),指事物“存在、生 成和认识由之开始之点”。本原有三个, 即载体、形式和短缺。 “原因”(aitia),意指一切事物存在 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从纵的方面 看,原因可分为本因、偶因和自发因三 类;从横的方面看,可分为先因和后因、 普遍因和特殊因、固有因和偶有因、实 现因和潜能因、远因和近因五种 。
26
(一)存在论
两种意义的“存在”或“是”:“由于 偶性的存在”和“由于自身的存在” (实体、数量、性质、关系、何地、何 时、所处、所有、动作、承受 )。 第一哲学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即后人 所说的“形而上学”。 所谓“作为存在的存在”,指存在本身 而不是存在的表现或部分。这就是亚里 士多德所谓的“实体”。
14
形式
“形式”两种含义。一是指内在形式,即eidos,它 是事物的“是其所是” 或“是所是的什么”,也 就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如雕像之为雕 像,不在青铜,而在雕像的本质。这种形式,与 柏拉图的理念(idea或eidos)同词源,是亚里士 多德哲学中“形式”一词的主要含义和基本用法。 二是指外在形式,即形状(morphe),是事物表 现于外的那个样子。一般说来,内形式总要通过 外形状表现出来,所以,形状也是事物的根本原 因。
34
实体学说的发展历程
从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到(事物的) 形式是根本实体,再到(纯形式的)神 是最高实体,这可以理解为亚里士多德 实体学说的发展历程 。
35
五、灵魂论
灵魂的本质及其与躯体的关系; 灵魂的功能。
36
(一)灵魂的本质及其与躯体的关系
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物体的形式”, 或“潜在的具有生命的自然物体的第一现实 性”。 灵魂与躯体的关系。 一方面,灵魂是精神性的东西,不是物质或物 体, 另一方面,灵魂又不能脱离躯体而独立存在, 任何一个生命物体,都是由作为形式的灵魂和 作为质料的躯体结合而成的,也只有在和躯体 的结合中,灵魂才能发挥作用。
12
(二)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 原因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 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 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
13
质料
“质料”(hule),指“是所从出的东西”,即事物 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如雕像的青铜、 酒杯的白银以及诸如此类东西的属。无论是具体的 可感物还是抽象物,都由质料构成,如音节离不开 字母,圆离不开弧,生命离不开躯体。正因为质料 在事物的存在和生成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所以它是 “载体”的首要含义。
16
所为因
“所为因”,直译为“所为了的那东西”, 中文常从英译而意译为“目的因”。在亚 里士多德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生成, 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是有所为,即总有 一定的目标或目的,例如健康是散步的所 为因,即目的。
源自文库17
形式因而与质料因
事物所是的东西是形式,所为的东西亦是 形式(因为形式即是其所是,只有获得了 形式才算达到了目的),使事物运动的真 正动力还是形式(如房屋建筑的动力是建 筑师,而建筑师之能建筑的原因在于他有 建筑技术),所以,这三种原因合而为一 后可以统称为形式因而与质料因相对应。
24
(三)运动与运动者
前提:“一切被运动的事物都必然是被 某物所运动的”。 所以必然有某个最初的运动者。这个最 初的运动者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它是永恒的。 第二,它是不能被运动的。 第三,它是唯一的。
25
四、存在-实体论
“存在”(to on)一词是希腊语中系词 “是”(einai)的中性现在分词,本来 很普通,自从巴门尼德把它作为真理的 对象加以研究以来,变成了一个众说纷 纭、含义广泛的最高哲学范畴,甚至演 变出一门长期支配西方哲学走向的学问 ──本体论(ontology,即关于存在的学 说)。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就是这样 的本体论。
3
著述宏丰
据说他的全部著作多达1000多卷,留传下来的有47篇 (只占全部著作的1/5,且不包括一些残篇),内容广 泛,涉及逻辑学、自然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 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语言学和文学等学科,几乎 覆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中文译本的《亚里士多 德全集》共计10卷,300余万字。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 作有《工具论》、《物理学》、《论灵魂》、《形而 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论诗》 (亦译为《诗学》)等。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著作 并不是为了出版而经过精心修饰的作品,主要是供讲 课用的笔记和手稿等,加之他所特有的讨论问题的方 式,故它们大多关注的是问题之不同的解决方式而没 有严密的统一体系,体现了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辨、 学以致知的探索精神。 4
15
动力因
“动力因”,即动变的本原,指让事物得以开始 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如策划者是行为的原 因,父亲是孩子的原因等。 动力因与事物的关系因事物自身类别的不同而 不同。亚里士多德把事物分为两大类,即由于 自然而存在的事物,和由于技术而存在的事物。 前一类包括动物及其部分、植物、单纯物(指 水、火、土、气等元素)。后一类范围很广, 包括一切技艺产品。
33
(三)神学
神是无质料的纯形式、无潜能的完全现 实、不动的第一动者、万物的终极目的、 “独立于可感事物而存在”的最高实体, 它永恒、至善,以自己为对象,充满永 恒的生命活力,但又“没有体积、没有 部分,不可分”,也“不承受作用,不 被改变”。形式因、动力因、所为因三 因合一,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实现。
实体的双重含义
“或者是最终的主体、载体,它永不对他 物作述说; 或者是某一独立的、单个的存在,这就 是个别事物的形状和形式”。
32
形式才是第一实体
事物由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没有规 定的潜能,因而不能独立存在,不是 “这个”,不是“是其所是”意义上的 实体;形式则是实现了的“这个”,是 事物的“是其所是”,所以更是实体。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主要内容: 一、方法论与知识观 二、本原-原因论 三、运动论 四、存在-实体论 五、灵魂论
1
生平和著作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 322年)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举世 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 家。求学、游学与办学,构成了他单纯 而平凡的履历,热爱智慧并播散知识, 贯穿着他伟大辉煌的一生。
一、方法论与知识观
在希腊哲学史因而也是西方哲学史上,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深入、详尽、全面 地研究了方法论的哲学家。不仅如此, 他还在总结和概括希腊哲学和科学的基 础上,第一次对科学知识领域进行了比 较严格、细致的分类。
5
(一)方法论
第一,历史批判法 第二,概念分析法 第三,经验归纳法 第四,问题探索法
理论知识
研究运动而又可分离存在东西的是物理 学(自然学); 研究不运动但也不分离存在(即在质料 中)东西的是数学(但他承认有些数学 对象是可以分离存在的); 研究不运动又可分离存在东西的是第一 哲学(即神学),亦即我们所说的“形 而上学”。
9
实践知识
个人之行为伦理学; 家庭之行为家政学; 国家社会之行为政治学。
6
(二)知识的等级
从感觉、记忆、经验、技术到智慧的 “五部曲”。 哲学作为最高的知识具有三个特征或条 件。 其一,因好奇(thaumazo)而生。 其二,因闲暇而生。 其三,为自由而生。
7
(三)科学知识的分类
所有知识分成三类: 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是“理论(思 辨)知识”(theoretike);包括数学、 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 哲学 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实践知识” (praktike);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 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等 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创 8 制知识”(poietike)。包括诗学等
18
(三)潜能与实现
质料与形式的关系亦即潜能与实现的关系。 质料以潜能状态存在着,形式则是实现。 质料一旦获得了自己的形式,它就实现出 来,成了现实的存在。所以,二者的关系 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
19
“潜能”(dunamis)也可译为“潜在”, 它的词源含义是“能”,即能力、力量。 用于哲学中,潜能指事物的这样一种存在 状态: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 力量,但还没有实现出来,而要实现出来, 靠其自身又是无能为力的。 “潜能”的定义是:“最原始意义上潜能 的主要规定是在他物中或作为自身中的他 物的变化的本原”。
28
第一实体
个别的具体事物(如苏格拉底)是第一 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因为它最符合 这五条标准。
29
第二实体
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人”)和种 (如“动物”)是第二实体,因为一方 面,它们基本上符合上述标准,可视为 实体,但另一方面,其实体性却不如个 别事物
30
四种实体
四种实体: (1)水、火、土、气等单纯物体及其由 之构成的复合物; (2)事物存在的原因(如灵魂之于动 物); (3)构成事物的起规定和标志作用的内 在部分(如构成体的面以及数目等); (4)事物的何以是,即本质 。
10
二、本原-原因论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以自然哲学为基 础,从对本原和原因的讨论开始的。这 方面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物理学》中, 《形而上学》也有所论及。既然我们的 事业是为了获知,而获知就是要认识事 物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所以首要的工作 就是确定本原和原因的问题,即事物的 本原和原因是什么以及有哪些 。
20
潜能
实现
“实现”(energeia,通常译为“现实”, 它是个合成词,直译为“在活动中”) 是与潜能相对而言的另一种事物存在状 态,即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得了自己 本质的事物。
21
三、运动论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着重讨论 了事物的运动问题,概括地讲,他的运 动学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运动的本质; 运动的种类和形式; 运动的条件; 运动和运动者。
22
(一)运动的本质、种类和形 式
运动:潜在的事物作为潜在存在的现实。 运动的种类:性质方面的运动叫质变;数 量方面的运动分别叫做增加和减少;地点 方面的运动叫移动,即变换地点。 运动有两种形式:环形运动与直线运动。
23
(二)运动的条件:地点与时 间
任何事物的运动总是在时间和地点中进 行的,所以,地点和时间是运动的必要 条件。
2
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
公元前384-368年为成长和启蒙时期,由于其父担任马其顿王阿明塔 斯二世的御医,故少年时代在宫廷中度过,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 公元前367-348年为求学和研究时期。公元前367年,17岁的亚里士 多德离开马其顿到雅典求学,进入了著名的柏拉图学园(这时的柏拉 图已有60高龄,正处在对理念论的反思时期),潜心学习与研究长达 20年之久。公元前348-335年为游历和为师时期。柏拉图去世后, 亚里士多德由于多种原因离开了雅典,回到马其顿,然后前往小亚细 亚一带游学考察,撰写著作,后受聘重返马其顿宫廷,任年仅13岁的 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323年为办学和著述时期。亚历山 大继位一年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马其顿到雅典办学,选址于城东北郊 的吕克昂(Lukeio),该学园被后人称为吕克昂学园。由于他习惯于 同学生边散步边讨论问题,人们又把他创立的学派叫做“漫步学派” (Peripatetikoi)。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病逝,雅典随即 成为反马其顿运动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因为与马其顿王朝的特殊关系 而受到威胁,为免蹈苏格拉底的覆辙,不使雅典人对哲学犯第二次罪, 他逃亡优卑亚岛避难,第二年病逝,享年63岁。
27
(二)实体论
亚里士多德通过制定判断实体的五条标准,区分出了第一 实体和第二实体,这五条标准是: 第一条:“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 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一个主体的东西”。 第二条:“所有的实体,似乎都在表示某一‘这个’”。 第三条:“实体自身没有对立物”。 第四条:“实体似乎无更多或更少等程度上的差别”。 第五条:“在数目上保持单一,在性质上却可以有对立 面。”
11
(一)本原和原因
所谓本原(arkhe),指事物“存在、生 成和认识由之开始之点”。本原有三个, 即载体、形式和短缺。 “原因”(aitia),意指一切事物存在 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从纵的方面 看,原因可分为本因、偶因和自发因三 类;从横的方面看,可分为先因和后因、 普遍因和特殊因、固有因和偶有因、实 现因和潜能因、远因和近因五种 。
26
(一)存在论
两种意义的“存在”或“是”:“由于 偶性的存在”和“由于自身的存在” (实体、数量、性质、关系、何地、何 时、所处、所有、动作、承受 )。 第一哲学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即后人 所说的“形而上学”。 所谓“作为存在的存在”,指存在本身 而不是存在的表现或部分。这就是亚里 士多德所谓的“实体”。
14
形式
“形式”两种含义。一是指内在形式,即eidos,它 是事物的“是其所是” 或“是所是的什么”,也 就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如雕像之为雕 像,不在青铜,而在雕像的本质。这种形式,与 柏拉图的理念(idea或eidos)同词源,是亚里士 多德哲学中“形式”一词的主要含义和基本用法。 二是指外在形式,即形状(morphe),是事物表 现于外的那个样子。一般说来,内形式总要通过 外形状表现出来,所以,形状也是事物的根本原 因。
34
实体学说的发展历程
从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到(事物的) 形式是根本实体,再到(纯形式的)神 是最高实体,这可以理解为亚里士多德 实体学说的发展历程 。
35
五、灵魂论
灵魂的本质及其与躯体的关系; 灵魂的功能。
36
(一)灵魂的本质及其与躯体的关系
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物体的形式”, 或“潜在的具有生命的自然物体的第一现实 性”。 灵魂与躯体的关系。 一方面,灵魂是精神性的东西,不是物质或物 体, 另一方面,灵魂又不能脱离躯体而独立存在, 任何一个生命物体,都是由作为形式的灵魂和 作为质料的躯体结合而成的,也只有在和躯体 的结合中,灵魂才能发挥作用。
12
(二)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 原因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 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 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
13
质料
“质料”(hule),指“是所从出的东西”,即事物 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如雕像的青铜、 酒杯的白银以及诸如此类东西的属。无论是具体的 可感物还是抽象物,都由质料构成,如音节离不开 字母,圆离不开弧,生命离不开躯体。正因为质料 在事物的存在和生成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所以它是 “载体”的首要含义。
16
所为因
“所为因”,直译为“所为了的那东西”, 中文常从英译而意译为“目的因”。在亚 里士多德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生成, 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是有所为,即总有 一定的目标或目的,例如健康是散步的所 为因,即目的。
源自文库17
形式因而与质料因
事物所是的东西是形式,所为的东西亦是 形式(因为形式即是其所是,只有获得了 形式才算达到了目的),使事物运动的真 正动力还是形式(如房屋建筑的动力是建 筑师,而建筑师之能建筑的原因在于他有 建筑技术),所以,这三种原因合而为一 后可以统称为形式因而与质料因相对应。
24
(三)运动与运动者
前提:“一切被运动的事物都必然是被 某物所运动的”。 所以必然有某个最初的运动者。这个最 初的运动者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它是永恒的。 第二,它是不能被运动的。 第三,它是唯一的。
25
四、存在-实体论
“存在”(to on)一词是希腊语中系词 “是”(einai)的中性现在分词,本来 很普通,自从巴门尼德把它作为真理的 对象加以研究以来,变成了一个众说纷 纭、含义广泛的最高哲学范畴,甚至演 变出一门长期支配西方哲学走向的学问 ──本体论(ontology,即关于存在的学 说)。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就是这样 的本体论。
3
著述宏丰
据说他的全部著作多达1000多卷,留传下来的有47篇 (只占全部著作的1/5,且不包括一些残篇),内容广 泛,涉及逻辑学、自然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 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语言学和文学等学科,几乎 覆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中文译本的《亚里士多 德全集》共计10卷,300余万字。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 作有《工具论》、《物理学》、《论灵魂》、《形而 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论诗》 (亦译为《诗学》)等。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著作 并不是为了出版而经过精心修饰的作品,主要是供讲 课用的笔记和手稿等,加之他所特有的讨论问题的方 式,故它们大多关注的是问题之不同的解决方式而没 有严密的统一体系,体现了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辨、 学以致知的探索精神。 4
15
动力因
“动力因”,即动变的本原,指让事物得以开始 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如策划者是行为的原 因,父亲是孩子的原因等。 动力因与事物的关系因事物自身类别的不同而 不同。亚里士多德把事物分为两大类,即由于 自然而存在的事物,和由于技术而存在的事物。 前一类包括动物及其部分、植物、单纯物(指 水、火、土、气等元素)。后一类范围很广, 包括一切技艺产品。
33
(三)神学
神是无质料的纯形式、无潜能的完全现 实、不动的第一动者、万物的终极目的、 “独立于可感事物而存在”的最高实体, 它永恒、至善,以自己为对象,充满永 恒的生命活力,但又“没有体积、没有 部分,不可分”,也“不承受作用,不 被改变”。形式因、动力因、所为因三 因合一,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