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压强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压强》教学反思

周笑莹

在学习《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的时候,我进行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同时学生也进行了自主探究实验,从而感受和认识大气压的存在。整节课基本是按照所设想的进行,达成了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很深,既有收获的愉悦又有些许遗憾。

虽然我们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大气中,但大气压强的存在却难以感受到,怎样让学生通过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需要突破的重要环节。大气压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大气压强的只是也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简单器具、自主探究设计实验,对于初二的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已经比较成熟,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建立理性思维,同时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动手、认真思考并且很有创新意识,有的实验是我们老师都没有想到的。尤其一些平时学习主动性很差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做到成功之处,满心欢喜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向老师展示。每当有学生兴冲冲地向我展示他的实验,看到他那满心期待的目光,我都忍不住会表扬他,鼓励他。看到他们获得知识,取得成功的兴奋劲,我感受到每位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都渴望成功,我深为平时忽略了他们的这种情感而羞愧。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果能将他们的这种学习热情保持下去,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塑造他们具有良好的品质,这将会有多重要。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之后,我安排了学生在全班展示实验并解释实验的内容。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我叫了四名学生到前面展示。第一名学生平时很调皮,成绩也不好,但有表现欲望,近来也有进步,期望这次机会对他有激励作用;第二名叫的是上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表现欲不强、性格内向的一名学生,他展示的实验很有新意,我想通过这次机会提高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第三名学生成绩很好,逻辑思维较强,他展示了实验,描述了实验现象,并试图用受力分析方法来解释,这对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思维训练,我对他的表现进行了认可和鼓励,期望

对他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第四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她的思维有些确实是其他同学不能企及的,但是也有些低级的错误,都一一加以指正。

课上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是留下了遗憾,但我同时感觉也是收获。

一:实验过程中学生除了完成我布置的实验之外,还会进行一些与本节课无关的实验。当然,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就要求我在课堂组织能力中发挥更高的水平。比如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不能随便动自己手里的实验器材,如要进行自己的实验,可在完成学习任务有空余的时间的时候再进行。

二:可能是由于我对学生能力的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在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的时候很不准确,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有话说不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学生除了科学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制定相应的计划,加以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环节中来。

三:课堂时间把握不是很好,学生实验时间稍长,导致后来的学生思维拓展部分草草收场。

四:课堂检测部分题目过于简单,没有拉开层次。虽然按照课标的要求达成了目标,但对于少数同学可以再进一步提高拓展他们的思维。

我然为这次课很可贵,也引发了我的思考?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可是现在又很多学生都感到学习科学是负担,对科学没有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为何呢?是否我们平时的教学方式没有跟上课程发展、学生思维的节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情感需要,发展需要,我们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大气的压强》教案

一、教学背景

《大气的压强》是初中科学第三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大气,学生是熟悉的,但对于大气产生的压强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学生往往习惯于用气

体所具有的特点来预测大气压,容易产生理解误区,成为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发现本节课对于学生的要求主要在于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和能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所以我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探究式的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是:教师提供情景,让学生去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和液体内部的压强进行对比得出大气内部压强的特点,感受大气压的大小,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形成过程。毫无疑问,这是一节思维含量较高的探究课。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

(2)能举例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3)了解大气压的特点

(4)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设计、评价及解释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实践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及乐于合作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

《大气压强》是初中科学第三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之后的又一重要内容,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但因为大气压强的探究需液体压强公式的支撑,所以在课上我采取让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自己得出大气压强的特点。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奖给学生一瓶瓶口塞有塞子的可乐喝,学生需费很大的劲才能吸上来。

实验2递给学生第二瓶矿泉水(事先在底部戳有小孔),学生刚一打开,水就从瓶底涌了出来。

这两个实验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课堂,并在学生的讨论声中引入课题——大

气压强。并说明什么是大气压强,即说明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进一步明确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考虑到现象的出现就应该伴随着相应的解释,所以将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也在这几个实验中体现出来。于是,设计了一个表格,横向依次是实验,方法,现象和解释。总共设计了四个实验,前两个主要是教师自己的演示实验,意在给学生一个仿效作用;后两个为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

探究一

实验一:覆杯实验,往烧杯中加满水,将塑料薄片覆盖其上,将杯子倒转过来,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薄片并未下落。解释:在盛满水的烧杯中没有大

气压,所以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薄片并不下落

实验二:大小试管实验

在大试管中加满水,将小试管套入大试管中,将其倒置

解释:大试管中没有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管上升

发给学生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烧杯,水桶和吸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实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三:

实验四:

小结:大量的事实证明,大气内部存在压强

二、气体内部压强特点

利用前一章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让学生自主的探究气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并通过小组讨论能用实际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1认为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高度在各个方向都相等学生2认为气体内部的压强和高度有关,高度越大,压强越小。

学生3认为气体内部的压强和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我让学生例举现象证实刚才这些学生的说法。

学生4说:“覆杯实验能说明大气压强是朝上的,将吸盘分别吸在桌子上,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或是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能说明大气压强是朝下,朝左或朝右的。

另两个猜想并没得到学生的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