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主体。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主要活动是剧本阅读。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它是多幕剧,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的前两部分。这部分也是第五幕的高潮。剧本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屈原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用内心独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语言上情澎湃、气势雄伟,抒情意味浓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学习时要把握人物对话对于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了解什么是独白,理解文中独白的思想内涵,把握独白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剧本主旨的重要作用。
《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的一部三幕戏剧作品。剧本以1917年张勋复辟、1920年北洋政府执政、1928年国民政府统治三个特殊时段为横截面,讲述清末至民国动荡的岁月里,烤鸭店“福聚德”发展壮大又由盛而衰的曲折故事,表现时代风云的变幻,展示众人命运的沉浮、人世的沧桑,从中亦可看到对民俗文化的展示,对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课文节选的是剧本中的第三幕,这一部分人物众多,形象鲜明,戏剧冲突此起彼伏,暗示了福聚德盛中带衰,最终走向倾颓的结局。语言表达充满浓郁的京味和行业特点。适于在表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的阅读、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组织、分工等综合能力,实现理解和审美的深化。
《枣儿》是孙鸿创作的一部独幕话剧。剧本以一老一小的交往和对话来反映社会人生的问题。老人对以往岁月的回忆、怀念和对儿子的思念,男孩对父亲的期盼和对父亲的渴望,通过二人的对话交织在一起。这部剧作表现了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给人们带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情感联系的绝大冲击。其意蕴可作多方面解读:对亲情的渴望、对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状况的反映;表现传统文明、精神家园的失落;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的善意提醒;等等。《枣儿》是独幕剧,剧情相对简单,出场人物也只有两个,阅读时要关注舞台说明,品味台词的深层含义,思考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重点把握“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人物台词的含义,把握人物形象。
以上三个剧本重在掌握剧本的阅读策略,比如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任务二,“准备与排练”,学生主要考虑如何把对剧本的思考在舞台上展现。任务三,“演出与评议”,主要是活动演出,展示,进行评选,最后撰写一则评论性文章。任务二和任务三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开展,单元任务分解为三个具体任务,彼此之间相互关联.
二、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戏剧单元。他们对戏剧的知识知之甚少,对戏剧这种文体比较陌生。学生对本文的写作背景不够了解,学生对剧本的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戏剧这种新文体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较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但是有些戏剧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人物形象极具个性,不易把握。与一般文体相比,戏剧的实践性特点非常突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戏剧不能只停留在静态的文本欣赏层面,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去体悟。体会戏剧中所蕴含的深厚的社会文化因素,需要有历史学科知识与相关的阅读经验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阅读中外剧本选段,了解剧本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策略。
2.结合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对剧本中人物形象、戏剧冲突、剧本主旨等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示。
3.了解戏剧排演的相关知识,参与到排练、演出实践中,对戏剧演出有自己的心得,并能发表评论。
四、教学难点
1.把握剧本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2.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剧本的主旨。
3.体会戏剧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五、教学过程
任务一:阅读与思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上的故事,凝聚着无尽的人生,或令人感动振奋,或引人慨叹深思;舞台上的人物,折射出多样的人格,或有着动人的风采,或有着可憎的面目。你是不是也很想登上舞台,展现自己的风采,赢得观众的掌声呢?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走近戏剧,学习戏剧,表演戏剧。
(二)自主学习,把握戏剧特点
快速浏览《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三篇戏剧,说说戏剧与一般文
体相比,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预设:
戏剧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有舞台说明等。
(三)研读《屈原》,明确相关戏剧知识
1.默读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内容。
2.分角色朗读开端部分,思考: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知识链接:
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表现手法。
听屈原独白的录音和反复朗读,分析其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角度:
(1)分析屈原对待独白中提到的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态度。
(2)阅读写作背景资料和屈原的生活经历。
(3)分析抒情对象的象征意义。
(4)分析独白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情感。
(5)探究作品主旨。
(四)作业
给某段内心独白写诵读脚本。
任务一:阅读与思考
第二课时
(一)研读舞台说明
找出《屈原》舞台说明,分析其作用。
知识链接:
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会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要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中舞台说明有以下作用。第一,提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道具、布景,有铺陈、渲染之效,既能推动剧情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第二,提示人物的上下场信息。第三,通过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说明,来推进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同时,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展示学生作业,出示学生合作制定的评价量表,完成自读、生评、互评。
2.在小组内部分角色朗读,小组评价。
3.分角色朗读小组展示(展示2组),全班进行评价。
(三)作业
阅读《屈原》第五幕剩余的部分。
任务一:阅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