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全套备课资料必修2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领先世界,多种经营,是农业经济的补充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不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补充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封建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演变①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粟、水稻。
②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③商周:少量青铜农具,主要是“耜耕”或“石器锄耕”,掌握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
西周: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
影响——人们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基础。
④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国内史学界一般把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
我国我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评,标志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耕作方法)。
(2)西汉时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详细讲义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年左右。
原始农业采用“”方式。
2.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农业生产力提高。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西周的农作物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春秋时期,农具、耕出现并推广→西汉耦犁(犁壁)→东汉发展到珠江流域→汉朝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曲辕犁(犁评),耕犁完善。
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秦汉时期代田法、一年一熟→魏晋南北朝:犁耙耱技术→宋元时期: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江南一年两熟,有地方一年三熟3.灌溉水利:(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灌溉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水利风车(明清)4.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概况:夏商周时期,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盐铁钱官营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导学案:第0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堂研讨
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 些?有何影响? 明:倭患 清:海外的反清势力 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 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学பைடு நூலகம்反思
课堂检测——4 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姓名:
1.下列关于鱼鳞图册的信息正确的是:①因图册很象鱼鳞状明初开始称“鱼鳞 图册”②它是一种土地造册,登记土地面积、地形四至和田主姓名③它为封 建政府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④通过它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⑤鱼鳞图册实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2.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 显” ,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3. 《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诏令,“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 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一年(1404 年) 又“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 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 ) 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 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获得发展 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 4.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 。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B .“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5.“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 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 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6.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 下列言论最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 A.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7.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 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 A.盐铁官营制度 B. “海禁”政策 C.商帮的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 8.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 此事实大错。 ”这说明( ) A.清朝统治者的不自信 B.君主专制下的失策 C.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D.清朝严格实行海禁
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必备
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必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必备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必备3篇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篇1教学建议教学设计思路在讲述甲骨文时,应利用书中提供的《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5篇通过编写和使用教案,教师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反馈和经验进行改进和调整,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最新复习资料
11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Ⅱ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并将其逐渐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渐推广。
汉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小农经济出现的前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含义: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制瓷和丝织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冶金术:1.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商周: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2.冶铁技术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两汉:高炉练铁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3.炼钢技术两汉:炒钢技术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领先世界制瓷业:1.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明宣德年间制造被奉为珍品)、彩瓷、珐琅彩。
7.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8.出口: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量更大。
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2.商代有了织机3.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4.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5.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最新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2高考总复习全套课时作业附答案及解析
最新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2高考总复习全套课时作业第十六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强调法治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D.人性本善4.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C.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D.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5.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
这说明了()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C.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6.《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由此可见孔子()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7.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符合两者观点的是()A.主张“因材施教”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人性本善”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8.《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江苏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导学案: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特别需要能够处理世界经济事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
为此,二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44个国家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
请回答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B.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D.由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签订4、从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教育事业等.1998年6月18日,该组织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6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中国农业和能源建设.这个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贸组织C、世界银行D、亚太经合组织5、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句话的实质含义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B、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实行固定比价C、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D、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7、下列组织属于国际金融性质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C.亚太经合组织 D.东盟8、《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起的最直接的作用是A.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B.维护了世界长久和平C.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D.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9、16.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出现金融危机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C.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D.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形成10、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贸总协定④联合国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附历史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精品教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新课程实验为中心,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要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努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
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任务本学期教学内容为必修2。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高一历史学科是经济专题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所谓经济就是指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和社会以创造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为目的,以获取个人和社会利益为动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所从事的社会活动。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所以必修2在三门必修课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学习必修2要求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经济活动、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了解经济活动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经济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的难度增大,通过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经济史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应当鼓励学生联系现实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四、学情分析本学期高一正式文理分班,共十七个班近1100个学生,生源质量参次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
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
针对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加强基础的巩固,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五、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古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发展耕作方式的进步【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通过必修Ⅱ的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07.8.19三稿。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全套备课资料[人教课标][教案]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变化:(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第一课时:古史纲要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史书编写-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史书编写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PPT:古史纲要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几张古代历史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提问学生对古代历史的了解程度,并简单介绍古代史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3. 讲授: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史书编写的基本情况,并结合PPT进行说明与讲解。
4.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5. 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与同伴一起探讨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梳理出中国古代史的脉络。
6. 总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和要点,并提醒学生预下一课时的内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预下一课时的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研究古代史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时,需要更加具体清晰地引导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史的脉络。
第二课时:秦汉时代教学目标- 了解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了解秦汉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掌握秦汉时代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教学重点- 了解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掌握秦汉时代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教学难点- 了解秦汉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图片展示法教学准备-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PPT:秦汉时代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秦汉时代的地图,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提问学生对秦汉时代的了解程度,并简单介绍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教案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目标- 了解秦朝的建立过程- 理解秦朝的统一政策- 掌握秦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特点教学内容1. 秦国的起源和嬴政的改革2. 秦始皇统一六国3. 统一政策与单位制的实施4. 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5. 秦代法律制度与皇家暴政6. 文化统一与经济繁荣教学活动1. 班级讨论:秦国与周朝的对比2. 观看相关视频:秦始皇的建立与统一政策3. 分组小研究:探讨秦朝统一政策对社会的影响4.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秦代法律制度与皇家暴政的情境5.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秦朝的文化统一与经济繁荣教案二:西汉与东汉的兴衰目标- 了解西汉与东汉的兴衰过程- 分析影响西汉与东汉兴衰的因素- 掌握西汉与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教学内容1.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统治2. 公元前9年的中兴与改革3. 铁器的普及与农业发展4.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5. 东汉王朝的建立与东汉灭亡的原因6. 都城建设与文化繁荣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分析西汉与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2. 搜集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案例分析:讨论东汉国力衰退的原因4. 制作海报:展示都城建设与文化繁荣5. 角色扮演:模拟西汉与东汉时期的皇帝与官员对话教案三:三国时期的演变目标-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教学内容1. 董卓之乱与群雄割据2. 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崛起3. 三国鼎立与统一中国的失败4. 三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5. 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6. 文化繁荣与诸葛亮的贡献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分析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2. 角色扮演:模拟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进行对话3. 辩论赛:讨论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4. 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感受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5. 创作作品:表达对诸葛亮贡献的理解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的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套资料(第一部分 共30份)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探究思考] 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提示: (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使土地买卖 具有合法性。 (2)思想:土地是财富之本,人们往往热衷于购买土地。 (3)政治:地主阶级是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因此国家允许土地 兼并,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在抑制土地兼并时以不触动地主土 地私有制为前提。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
时间
内容
商周时期 井田制,名义上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北魏至唐前期 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 (1)原因 ①政策: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②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 ③社会: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 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②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出现民众暴动。 (4)结果 ①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都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 社会矛盾,但最终都未成功。 ②农民阶级:提出了“平均”的口号,包含了平均地权的内容。
新知预习 一、“神农”的传说 1.起源 (1)时间:七八千年前。
(2)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植物:粟和水稻。 2.内容 (1)人物: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实践: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即“神农能殖嘉谷”。 (3)实证: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 的实践。 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 生产和生活。
2.评价 (1)积极: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 发展。 (2)局限: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 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走出误区】 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铁犁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 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 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套资料(第二部分 共31份)章末专题复习 4
【解析】 注意时间限定信息“1921年”。此时清政府已被推 翻,排除C项;旗袍的流行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的自由、平 等以及裁剪方面的变革创新有关。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 D
变式训练1-1 1914年的一份中国报纸在一则告示中说道: “更有一般孤僻的人,自己觉着不肯趋时,他哪里晓得孔子是时中的 圣人。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这则告 示的直接目的是( )
1 知识网络生活变化的比较
近代
现代
穿西装、“断发易服”、中 着装从灰蓝单色调走向五彩
衣 山装、百姓穿洋衣、洋袜的 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
增多
化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 1987年解决了温饱问题,进
食
店,吃西餐成为时尚,西式 一步提高饮食水平,注重吃 糖、烟、酒、饮料为百姓所 好,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
接受
程”
住
西式住宅增加,民国的高官 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政
显贵建造洋房
府还实施“安居工程”
轮 船 业
铁 行路
汽 车 飞 机
(1)列强垄断(2)洋务派创办轮 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局
面 (1)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诞 生(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中
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1)20世纪初出现汽车(2)公路
交通发展受限制 冯如制造飞机,标志中国航
空事业开始
发展较快,但20世纪90年代 后,因其他交通工具的发 展,轮船业的比重下降
(1)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 一、世界第四(2)机车制造有
新突破
建立密集的公路交通网
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 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题: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第3课时)主备人:王兆松审核人:徐春松 授课人:____ 时间___【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教者讲解、点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
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学习流程】■问题引导(自主学习)一、“市”的形成与发展1.秦代: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 (商品交易区)“坊” (居民区)分离; 有9处正式的“市”。
3.六朝: “ ”形成(主要在江淮地区);(1)性质:乡村集市(2)特征: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自然形成、设“ ”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1)“市”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2)“ ”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3)“ ”比较繁荣;宋代:(1)市”突破原先 和 上的限制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2)“草市”已具备比较完备的 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2000字)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全套备课资料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变化:(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
(2)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
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
在井田之外出现大量私田。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3)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唐后期起,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明朝中后期起,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两宋商业在隋唐商业的基础上有何发展?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期闻名全国?发展:(1)两宋商业突破了隋唐时期市坊严格分开和日中为市的制度,早市和夜市随处可开;(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出现了纸币,便利了商品交换的发展;(3)商家更加注重商品的包装、广告效应和品牌效应。
原因:(1)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2)积累起商业资本之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3)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了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4)徽商和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在清代缓慢发展的表现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1)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雇佣机工,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2)在棉织业中心的松江,商人雇佣居民生产暑袜,计件付资,商人控制生产,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3)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1)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分工更细;(3)雇工数量增多;(4)部门和地区增广。
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哪些严重的后果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2)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海禁”的后果:(1)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在联系(1)明清时期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的改进,丰富了产品种类,分工细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手工业品的产量。
这些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2)明清手工业发展导致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一部分富裕的作坊主成为早期的资本家,一部分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拥有自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3)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又反过来促进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要点训练:一、选择题:1、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是:()A、采集经济的出现B、种植经济的出现C、渔猎经济的出现D、畜牧业的出现2、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铁器、牛耕使用B、社会人口的增加C、国家分裂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提倡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其主要作用是()A、利于瓦解井田制B、促进了社会的进步C、承认土地私有制D、保护农民的私田4、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5、《明代地契》,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函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A、生产关系的调整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6、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瓷B、南北朝时代烧制出白瓷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D、明朝时期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7、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
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A、休养生息政策B、禁止经商政策C、歧视商人政策D、打击商业政策8、南朝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A、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D、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9、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资金短缺B、市场狭小C、劳动力缺乏D、原料不足10、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11、明清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解体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
综合上述现象说明()A、地区性分工扩大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1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14、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戏迷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15、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最主要趋势是()A、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
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
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
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请回答:(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析古代社会有利愈合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材料二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三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摘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材料四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极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