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范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61b3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7.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道德观念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
2. 教学卡片。
3. 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故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分析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如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6.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强调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故事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 道德教育:结合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道德教育。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中的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同类故事推荐:向学生推荐其他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的故事,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3809c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4.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篇1《“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教材。
讲述了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
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一个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读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汤姆心理活动变化。
2、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师:同学们,课文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在夜幕初垂的时候,去湖中小岛钓鱼的事。
(板书:钓鱼)1、课题为什么要加双引号?2、“必须”什么意思?爸爸说这话的语气怎样?(低沉的、不容置疑的)3、你会读课题吗?(练习朗读)二、品词析句,感受钓鱼师:汤姆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他钓鱼的水平怎么样呢?(学生自读2—4自然段)。
1、出示填空:汤姆把鱼饵上鱼钩,然后起鱼杆,把钓线向远处。
突然,汤姆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了弧形,汤姆一阵,有大家伙上钩了!汤姆地把鱼竿拖出水面。
(口头完成)2、你从所填的这些词语感受到汤姆的钓鱼水平怎样?你想到了哪些成语?3、爸爸的“微笑”、“赞赏的目光”意味着什么?也许爸爸心里在说——(学生想象说话)。
4、当鱼竿弯成弧形时,汤姆一阵惊喜,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出示句子:哇!一条他从末见过的大鲈鱼!)(板书:钓到)汤姆这时的心情怎样?(练读句子)三、思考讨论,品味含义师:正当汤姆高兴万分的时候,爸爸却让他把这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放掉!(板书:放掉)我们一齐做汤姆的爸爸,让汤姆把鱼放掉!(读句子)。
1、如果是你,愿意吗?汤姆呢?2、(出示句子:“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练习读,注意读出不情愿的心情。
3、爸爸为什么让汤姆把鱼放掉?(读爸爸的话),从爸爸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钓鲈鱼有规定)4、想象:也许湖边有块有关钓鱼规定的木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5844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e.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标:让学员了解本教程的背景和目的,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故事的背景和寓意阐述本教程的目标和结构1.3 教学方法:讲述故事引导学员思考和讨论1.4 教学活动:讲述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引导学员讨论故事的寓意和影响第二章:道德观念的培养2.1 目标:让学员了解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学会从道德角度分析问题。
2.2 教学内容:阐述道德观念的定义和作用分析故事中人物的道德抉择2.3 教学方法:讲解道德观念的相关概念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抉择2.4 教学活动:讨论故事中人物的道德抉择引导学员从道德角度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第三章:家庭教育的角色3.1 目标:让学员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会家庭教育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阐述家庭教育的定义和作用分析故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解家庭教育的相关概念分析故事中家庭教育的角色3.4 教学活动:讨论故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引导学员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第四章:尊重自然和生命4.1 目标:让学员了解尊重自然和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员的生态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阐述尊重自然和生命的定义和作用分析故事中人物对自然的尊重和生命的保护4.3 教学方法:讲解尊重自然和生命的相关概念分析故事中的生态保护意识4.4 教学活动:讨论故事中人物对自然的尊重和生命的保护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自然和生命5.2 教学内容:引导学员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5.3 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进行自我反思5.4 教学活动:学员进行自我反思和分享心得第六章:情景模拟道德决策实践6.1 目标:让学员通过情景模拟,将道德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道德决策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情景模拟的原理和重要性设计相关情景,让学员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员思考和分析不同情境下的道德决策6.4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学员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道德决策的实践第七章:案例分析家庭教育的影响7.1 目标:让学员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97dc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1.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2)运用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道德观念。
(2)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规则。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男孩和鱼的故事。
男孩在湖边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
按照规定,他必须把鱼放掉。
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男孩最终选择了遵守规定,放掉了这条大鱼。
2. 生字词:规定、钓鱼、思想斗争、遵守、道德、关爱、规则、分享、谦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男孩在放鱼过程中的内心挣扎,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理解基本情节。
2. 讨论问答:分组讨论,回答有关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小组分享: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分享与谦让的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读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问答:针对故事内容,进行讨论和问答,巩固知识点。
4.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角色表演。
5. 小组分享: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分享与谦让的品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45125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5.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理解“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爸爸的话,懂得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性。
2、难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理解“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钓鱼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钓鱼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汤姆钓到鱼时心情怎样?(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汤姆的心情?(“一阵惊喜”“小心翼翼”)(3)指导朗读,读出汤姆的惊喜之情。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1)正当汤姆高兴的时候,爸爸走了过来,爸爸是怎么说的?(2)汤姆是怎么回答的?(3)分角色朗读爸爸和汤姆的对话,体会他们的心情。
3、学习第五至十二自然段(1)爸爸坚持让汤姆把鱼放掉,汤姆是怎么做的?(2)从汤姆的动作和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爸爸的态度怎样?(4)汤姆最终把鱼放掉了吗?4、学习第十三自然段(1)汤姆把鱼放掉后,心情怎样?(2)爸爸是怎么说的?(3)理解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四)总结全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五)拓展延伸1、说一说自己身边遵守规定的事例。
2、写一写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心情,理解课文的含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274c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b.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运用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道德观念。
(3)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懂得遵守规则,养成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关爱生命,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同理心,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故事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故事,解决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主人公有哪些心理变化?(2)小组讨论:故事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你认为故事的寓意是什么?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2)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学会同理心。
(3)阐述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4.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如何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2)情景表演:分组表演故事中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强调关爱生命、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总结故事寓意。
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如何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故事寓意理解的深度。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堂教案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a7fe5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7.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条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简单介绍故事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呢?第二章:朗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朗读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章: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德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展开讨论。
2. 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道德观念和环境保护的理解。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看法。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德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章:角色扮演与表演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2. 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情节。
2.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角色进行扮演。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注意情感表达和台词准确性。
3. 邀请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2. 加深学生对故事主题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6de49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f.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2)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描述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讲述了一个关于遵守规则、珍惜资源的故事。
2. 词汇和语法:本故事涉及一些日常词汇和简单句型,如:规则、遵守、珍惜、鱼、放掉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规则和资源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主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关于遵守规则、珍惜资源的短文。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题,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珍惜资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原文。
2. 词汇卡片:用于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词汇。
3. 写作纸张:供学生写作练习使用。
4.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阅读: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故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写作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故事,了解故事主题。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规则和资源的话题。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69422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d.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男孩钓到一条大鱼,但在父亲的教导下,最终选择放掉鱼的故事,传达出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道理。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父亲的教导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尊重生命的品质。
1.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内容概述本章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2 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故事,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3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人物角色分析故事中男孩和父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表现。
3.2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男孩和父亲的性格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3.3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角色,使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主题探讨4.1 主题思想探讨故事传达的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道理。
4.2 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教学目标通过主题探讨,使学生深刻理解故事传达的道理,并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1 课程回顾5.2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5.3 教学目标第六章:扩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想其他可能的结局,并解释这些结局对故事传达的主题有何影响。
6.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第七章:实践应用7.1 实践活动7.2 教学目标将故事中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ce14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1.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3.2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1.3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课前的情景,引入新课。
1.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遇到的道德困境,引出本课主题。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逐个展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3.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4.课文理解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4.2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知识点。
2.课文深入学习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理解其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2.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情景体验3.1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道德困境。
3.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讨论如何面对道德困境。
4.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1.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1.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拓展阅读2.1教师提供相关故事,让学生阅读,进一步理解道德观念。
2.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3.小组讨论3.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教学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1e16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9.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主要内容、情节和寓意。
2. 故事中所涉及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境及其应对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道德观念的认同,现实生活中类似情境的应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德观念,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阐述道德观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以及现实生活中类似情境的体验。
4. 案例分析:呈现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归纳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强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性。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打印版或电子版。
2. 现实案例:收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案例。
3. 讨论指南:准备针对故事和案例的讨论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故事背景,讲解故事情节。
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分享看法和经历。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4. 第四课时:总结道德观念,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文,分析他们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策略。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50a7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f.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尊重规则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故事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
2. 朗读故事,理解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边读边思考:故事发生了什么?主人公有哪些矛盾冲突?3.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4. 分析人物,体会内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感受他们的情感变化。
5. 讨论主题,感悟道理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主题,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关爱生命、尊重规则的重要性。
6. 总结拓展,提升认识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关爱生命、尊重规则。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故事,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关爱生命、尊重规则的短文。
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故事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道理。
3.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关注其对生字词的掌握、短文的质量以及与家长的互动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情况,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2. 开展以“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绘画、手抄报比赛,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优秀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ac2e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f.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规则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
2. 学会关爱生命,尊重规则。
三、教学难点:1. 人物内心情感的体会。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关爱生命、尊重规则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尊重规则。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卡片4. 小组讨论记录表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设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主人公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3.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尊重规则。
七、课堂小结:八、作业布置:1. 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案例,并与同学分享。
2. 家庭作业: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生命、尊重规则。
九、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单元测试:设计一份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
十一、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等,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十二、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成绩:分析测试成绩,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3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f1bf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4.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3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实人教版也有录用,不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内容也略有不同,可见这篇文章文质俱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重点: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育训练点:1、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自主预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齐读课题。
我们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课题上有一个引号。
)2、对,为什么要给它加上一个引号呢?(因为它是爸爸说的话。
)3、能把课文里的这句话读一读吗?(“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4、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坚定)二、体会坚定。
自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了爸爸的坚定?1、(多媒体出示)“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1)你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坚定、斩钉截铁)(2)再来看看这句话,你可以从哪儿体会到爸爸的坚定?(必须、感叹号)(3)指名读,齐读。
2、(多媒体出示)“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1)了解一下这个背景:这是爸爸的解释,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爸爸说得从容而又如此坚定。
(2)练习读。
重点强调“现在”、“还有”。
3、(多媒体出示)“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没有理由,必须遵守规定。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精选6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8b7a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e.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精选6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站群点击数:369《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第一课时18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结合生活实际,安排一个采访活动,写一篇短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读书,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要用心体会,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在朗读中让人感受到那种喜出望外的神态和心情。
同时要认识到:虽然汤姆感到很遗憾,但他并不后悔,爸爸坚定的话语给他以深刻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2、教学难点(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小故事:2、板书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和我们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提示】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
上边有一个双引号。
1、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提示】现在请同学们放生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2、出示生字词:必须汤姆铭刻允许从未见过钓鱼鱼竿遵守规则夜幕出垂小心翼翼斩钉截铁3、反馈检查生字、词语读音反馈检查生字、词语读音【点拨】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唇”、“垂”“甩”,平舌音“遵”,后鼻音“铭”4.读文交流自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文,要求边读边思,把字音读得更流利。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原文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原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439a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f.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原文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故事的背景:一个男孩在湖边钓鱼。
引入主要人物:男孩和他的父亲。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故事图片,引发兴趣。
老师朗读故事的开头部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第二章:冲突的起因2.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男孩钓到一条大鱼的心情。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描述男孩钓到一条大鱼的情景。
引出男孩与父亲的冲突:男孩想保留这条鱼,但父亲坚持要他放掉。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猜测男孩内心的想法。
老师朗读故事的冲突部分,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
第三章:对话与冲突3.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男孩与父亲的对话内容。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
3.2 教学内容呈现男孩与父亲的对话,探讨放鱼的理由。
描述男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故事中对话的看法。
老师朗读故事的对话部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
第四章:男孩的决定4.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男孩最终决定放掉鱼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4.2 教学内容描述男孩思考后做出的决定。
强调男孩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男孩决定的看法。
老师朗读故事的男孩决定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第五章:结局5.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的结局。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
5.2 教学内容描述男孩放掉鱼后的情景。
强调男孩与父亲之间的亲密关系和自然的重要性。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局。
老师朗读故事的结局部分,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温暖和寓意。
第六章:讨论与反思6.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和环保观念。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反思。
6.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环保观念。
探讨男孩放掉鱼的决定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6.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中的道德和环保观念的理解。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030f4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0.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理解并感悟故事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探讨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5) 总结发言: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四章:课后作业与拓展4.1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道德观念和责任感的感悟文章。
4.2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道德教育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支持5.1 教学资源教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多媒体课件、相关阅读材料等。
5.2 教学支持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教育知识,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课文。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6.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以及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案例7.1 教学实践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7.2 教学案例以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为例,让学生探讨如何应对类似情境。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3ebd8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2.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作者:陈茜一、教学目的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 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 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三、教学难点1 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围绕课题设疑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指名朗读课题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结果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1交流第一个问题(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
板书“汤姆”“惊喜”(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板书“爸爸”“赞赏”(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2交流第二个问题(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板书:不情愿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堂教案设计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04ff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8.png)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情感教育。
1.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1.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阅读与理解。
2.2 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情感教育的探讨。
2.3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道德观念和情感教育。
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德观念,并联系实际生活。
四、教学方法4.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主旨。
4.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5.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主旨。
5.3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德观念,并联系实际生活。
5.4 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5 总结课堂,强调道德观念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
6.2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能力、情感投入和团队合作。
6.3 评价学生对道德观念的把握,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行为表现来评估。
七、教学准备7.1 准备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文本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7.2 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布置和所需道具。
7.3 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思考。
八、教学拓展8.1 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情境,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8.2 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电影,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或观看,以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九、教学反思9.1 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
作者: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夏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事课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
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
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书,要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要用心体会,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在朗读中让人感受到那种喜出望外的神态和心情。
同时要认识到:虽然汤姆感到很遗憾,但他并不后悔,爸爸坚定的话语给他以深刻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
在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你把这条鱼放掉”
2、生质疑,少写了“必须”两个字。
3、啊?是吗?不就是两个字吗,意思不是一样的吗?都是把鱼放掉嘛!
4、有了“必须”是说一定要把鱼放掉,和没有必须是不同的!
5、齐读课题。
我们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6、生回答。
(课题上有一个引号。
对,为什么要给它加上一个引号呢?因为它是爸爸说的话。
)
7、过渡:哦,能把课文里的这句话读一读吗?
“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二、体会坚定
1、你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坚定、斩钉截铁)再来看看这句话,你可以从哪儿体会到爸爸的坚定?(课件出示句子“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必须、感叹号)指名读,齐读。
3、自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爸爸还说了什么话让你体会到了爸爸的坚定?
“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
(现在、还有)潜台词:规则。
(了解一下这个背景)这是爸爸的解释,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说话从容但坚定。
练习读。
4、“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
(不管,都,应该)没有理由,必须遵守规定。
联系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理解。
练习读。
5、把三句话连起来对比读,再次体会坚定。
(指导读出坚定、斩钉截铁的语气)
三、体会鱼大
1、爸爸如此坚定,目的就是一个,就是让(汤姆把这条鱼放掉。
)
2、不就是一条鱼吗?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吗?这是一条怎样的鱼?
(这是一条大鲈鱼)
3、鲈鱼,说到鲈鱼,我就想起了一首诗,《江上渔者》。
鲈鱼的味道是那么鲜美,难怪汤姆舍不得放掉。
更何况这是一条(大鲈鱼)这是一条大鲈鱼,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生自读找出相关语
句)
(课件)
突然,汤姆觉察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了弧形。
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大鲈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
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鲈鱼。
4、指名读,齐读
四、放?不放?
1、是呀,这么大的鲈鱼,味道一定异常鲜美,这是我钓上来的!然而,爸爸却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汤姆舍得吗?(不舍得。
)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2至11自然段,这里讲述了汤姆钓大鲈鱼、放掉大鲈鱼的过程,这里有一段这对父子的对话。
(课件)
4、同桌合作,自由读。
指名读。
五、得与失
1、从爸爸坚定的语气中,从爸爸斩钉截铁的语气中,汤姆(引读——知道已经)
2、指名读。
(从你的朗读,我听到了一丝遗憾。
不舍……)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
出示:“真的……”
3、汤姆非常遗憾、不舍得放掉了大鲈鱼,他得到了什么呢?
4、学生谈体会。
六、迁移明理
1、是的,同学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之中,我们有的时候也需要这一份坚定,比如:
过马路时,不管(),都()。
自习课上,不管(),都()。
在公园里,不管(),都()。
……
2、好,让我们也坚守这份“坚定”,去收获更大的“鱼”,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一些大鱼的时候,我们也能坚定地对自己说(齐读课题)。
附:板书设计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惊喜→不情愿
爸爸: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