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聆听” 培养音乐听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聆听”培养音乐听觉能力
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从“提问法聆听、整体与局部结合聆听、比较法聆听”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关键词:听觉能力;问题法;整体与局部;比较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聆听”是参与音乐鉴赏的关键,“聆听”的多少直接影响音乐欣赏学习的效率。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聆听音乐、提高音乐听觉能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学习的效率呢?
一、提问法聆听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音乐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听完一段或一首音乐作品以后,请他们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独立见解或感受时,有的学生说完“挺好的”、“不错”、“很震撼”或“比较抒情”等之后,就没有太多的语言了。
面对学生这样的回答,相信除极少部分是因为态度问题外,多半是没有很好地聆听,或是听了音乐但不知从何说起,应该说学生还不具备“音乐的耳朵”。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音乐课中可以让“问题”先行,即采用提问法聆听。
就学习者来说,问题是最好的老师。
提问法聆听,是教师在听前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如,从稍浅层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曲式、音色等音乐要素角度设问,让学生听后能回答出来;再到更深层次的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风格特点和内涵的问题,让学生在经过积极思考后能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有效地利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专注聆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在问题中将教学不断引向深入。
例如,在教授高一下学期《曲艺音乐》这一内容时,在课堂的开始我自己唱了一段西河大鼓,通过它来让学生先在听觉上感受到曲艺音乐的特点,同时导入到曲艺音乐上。
在开唱以前,通过ppt给学生呈现了两个问题:老师演唱的这段歌曲与平时大家所听的、唱的在曲调上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它是哪类音乐?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饶有兴致地听完后积极回答,回答时大多注意到了关键点:有的地方不像唱歌,像说话似的。
既初步感受了曲艺音乐的特点,也自然地引出了要学习的课题,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整体”与“局部”结合聆听
一般来说,人们认识某一事物,总是先认识它的整体,这种认识当然是必要的,但这是表面的、不全面的、不深入的认识。
待人们对这一事物的各个局部进行认识时,会对各个局部的认识深入、细致起来。
但是,对各个局部在整体中的作用还是认识不清楚。
于是,又回过头来从整体上认识各个局部,从各个局部来认识整体。
这时
的认识不仅全面、深入,而且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人们对音乐的聆听欣赏与这种认识规律是相似的。
在高中音乐课中,我们可以利用“整体”与“局部”聆听相结合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感知和审美。
如高中音乐鉴赏中的《1812序曲》,这是一部有着大量音乐主题的乐曲。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初听乐曲的基础上,把“战前阴云”“骑兵”“民歌风”“法军”等音乐主题(即音乐的局部)抽解出来,让学生聆听、哼唱、分析,感受它们不同的配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处理等带给我们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而了解音乐语言的构成及其独特的魅力。
这样,通过局部的聆听熟悉了不同的主题后,再回到对作品的整体聆听体验中。
也可以直接从局部着手,在不告知任何背景、音乐名称、音乐形象的情况下,让学生先听主题片段,给音乐命名,或体会音乐表现的形象等,让他们熟悉主题后,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听全曲等,这种整体聆听和局部聆听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加深对音乐语言的理解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认识。
三、“比较”法聆听
“比较”的名词解释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经过互相比较,对音乐的印象会较深。
因此,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聆听、欣赏音乐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因为要对所听的对象进行比较,所以在聆听音乐时,学生会相
当认真,以便找出乐曲或乐句的异同之处。
于是,在多次聆听的过程中,会对所听对象产生特殊的兴趣和情感,记忆更深,理解也会更深,这样也能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
同样如《1812序曲》,其中法军主题在音乐中出现了多次,但每一次都有所不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战争中法军的由强大到溃败,在教学时,把法军主题出现的几个片段单独呈现,让学生比较每次的不同。
通过聆听,学生感受到了法军由开始出场的气势汹汹、耀武扬威变得不那么强大,慢慢变弱再转入较低音区,旋律也显得支离破碎,直至最后在急剧下落的音型中隐去的溃败过程。
另外还可以把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版本让学生比较,来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最终让学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音乐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将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会“聆听”,让学生懂音乐、爱音乐,让美好的音乐点缀学生们美好的人生与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2.
[3]朱则平,廖应文.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4]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
[5]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6]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09.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水碓子北里9号东方德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