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

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画境。

3.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

2. 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

2.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代诗歌,讨论其主题和风格。

2. 提问:《使至塞上》是谁的作品,其主题和风格有何特点?Step 2: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

2. 讲解《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2. 每组选出一代表进行分享。

Step 4:诗歌创作(10分钟)1. 引导学生以《使至塞上》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

三、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的小论文,分析其背景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王维的《使至塞上》,使学生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诗歌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背诵情况、小论文质量等。

3. 创作展示:诗歌创作创意、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拓展Step 1:对比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找出其他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2. 与《使至塞上》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其异同。

Step 2:欣赏影视作品(15分钟)1. 播放与边塞诗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

2. 引导学生关注影视作品中的边塞风光和情感表达。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使至塞上》,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初中语文 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综述——初中语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案例1. 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韵美、意象美和壮阔自然的意境美。

2. 评析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会诗歌诗中有画、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 知人论世,体会王维人生及诗歌情感变化。

(二)教学目标反思1. 案例中的目标设置较为合理,但教师需注意——如何将目标知识点有序自然地落实于教学过程中。

2. 知人论世教学思考了解作者文字,走近作者内心,从而产生共鸣,这是诗歌整体解读探索的重要部分。

引导学生了解王维,教师先要熟知学情——八年级学生已学习王维的多首诗歌。

教师可引导学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了解了王维的少年才华,十七岁便得蒋仲舒“诗不深苦,情自蔼然,叙得真率,不用雕琢”的评价。

《送元二使安西》千古送别诗道出了故友间的深厚情谊,“足传当时而名后世。

" 《鹿柴》是其修禅领悟到的一种光明幽深的象征性境界。

《鸟鸣涧》一动一静间,尽显王维的禅心禅趣,尽享风景的宁静幽美。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其隐居蓝天辋川,半官半隐。

诗中景情声色相映成趣,直至清幽高雅之境。

将以上作品对应王维少年成名,学成致仕,左迁边塞,归而参禅的经历。

学生既温故知新,又生动地理解了诗人生平,且不难意识到唯独还未学习王维仕途失意,被排挤出长安时期的作品。

而《使至塞上》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难点案例反复诵读,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二)重难点教学思考教师可以在明确本诗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主要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不要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点,设计系统合理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框架和独特的解读能力。

三、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学及解读(一)颈联教学案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两句话,也是学生争论的焦点。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共3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共3篇)
(1)导入:①简洁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②介绍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边塞诗(见媒体)。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出示教学目标(见上) (3)学法指导(媒体出示) (4)教学过程
①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察。动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或心境(媒体出示)。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共3篇)
第1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学问与实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尝诗歌语言,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老将行》
4 / 4
第3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试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品尝诗中精确、精练、美丽的语言。
比方。(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被排挤出朝的愤懑与抑郁。)
2 / 4
3、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品析。 此联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此联写出了边塞的什么特点?(写出了边塞的荒芜以及奇妙壮丽的塞外风光。)
《红楼梦》第48回香菱评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使至塞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模式:1+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

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师:了解作者;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3、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

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5、请同学们把颈联的美画出来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刚才幻灯片中的问题活动4【讲授】展示提升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由排挤的抑郁到慷慨悲壮之情体现英雄本色“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备课思路】1.立足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征,以“画”字为课堂立骨。

2.以诗中“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主要意象为抓手,重点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由孤独、漂泊、失意、悲凉,因眼前辽阔的大漠“画"卷,进而变得开阔、豪迈、达观。

3.重点分析颈联,依旧从意象着手,随堂板书生成一副“画”。

4、最后引导学生人生起落沉浮是常态,拥有好的心态才能活出如“画"人生,成为课堂的落脚点。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把握韵律,做到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了解作者经历、诗歌写作背景;品析意象、感悟意境、疏通诗意、体会诗情。

3.把握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1.读准字音、把握韵律,做到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了解作者经历、诗歌写作背景;品析意象、感悟意境、疏通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他,是唐朝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也是公认的美男子。

我们从小学过他的许多名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他借一颗小小的红豆抒发内心绵绵相思之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他借一轮皓月和一片幽幽簧竹吐露内心的孤独。

他是谁?——王维。

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王维。

二、作者介绍王维,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山水田园诗人。

字摩诘。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晚年作品中多含禅宗哲学思想,我们又称他为“诗佛”。

北宋苏轼曾称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好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传世佳作——《使至塞上》,来感受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诵读寻迹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2.指名展示读,读准节奏。

3.师生配合读(学生读一联中的前半部分,老师读后半部分),读出感情,读出你的理解。

四、品读寻美保留内心的初读感受,一起品析寻找美。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了解作者王维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并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领悟诗人追求真理、崇尚自然的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准确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本知识。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比喻、象征等。

3.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鉴赏文章。

3. 搜集其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篇,与同学交流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情况。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的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意境。

2. 对比分析:挑选其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篇,与《使至塞上》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其艺术特色。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方面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使至塞上》国培教案

《使至塞上》国培教案

《使至塞上》国培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及唐代边塞诗的背景。

分析并欣赏《使至塞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及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导入:介绍诗人王维及唐代边塞诗的背景。

文本解析:逐句讲解《使至塞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创作练习:仿写边塞诗,发挥创意。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使至塞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掌握边塞诗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2.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理解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运用边塞诗的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人王维及唐代边塞诗的背景。

互动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创作法:仿写边塞诗,发挥创意。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使至塞上》的文本和相关图片。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的古诗文资料。

网络资源:介绍边塞诗的相关信息和作品。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诗人王维及唐代边塞诗的背景(5分钟)。

步骤二:解析《使至塞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15分钟)。

步骤三: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10分钟)。

步骤四:创作练习,仿写边塞诗,发挥创意(10分钟)。

步骤五:总结讲评,作业布置(5分钟)。

4.2 时间安排课时:1课时(4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作业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发言情况。

创作展示:学生仿写的边塞诗的质量。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

5.2 作业布置完成《使至塞上》的文本解析,记录关键点和感悟。

仿写一首边塞诗,体现个人创意和情感表达。

收集相关的边塞诗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六章:扩展学习与资源6.1 扩展学习推荐阅读:提供一系列边塞诗人的作品,如岑参、高适等,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和特点。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作者及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教师范读自由读男女pk读全班pk 教师读四、赏析诗句: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欲问边:出使目的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孤寂、豁达的心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1)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哲理和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边塞风光的图片,如大漠、孤烟、长河等,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想到哪些诗句?”从而引出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出使边塞的原因和当时的心境。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点名让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进行评价。

(四)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如“征蓬”“归雁”等词语的含义。

(五)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两句诗,体会诗人单车出使的孤独和行程的遥远。

2、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让学生理解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达出漂泊无依的感受。

3、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大漠的雄浑壮阔和宁静之美。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辨析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分析。

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文注释,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和比喻。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分享个人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作业布置:(1)背诵《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边疆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对比教学:与其他描写边疆的诗作进行对比,突出《使至塞上》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

【篇一】王维《使至塞上》的教案使至塞上教案《使至塞上》教案冯济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见闻写成了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成了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学生自读这首诗注意字的读音单车(dān)候骑(jì)..三、学生了解作者及诗作背景王维,字摩法,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

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25年(737年)春,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是被排挤出朝庭)。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学生再读这首诗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五、研读赏析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明确诗人经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过居延”,山高路远,像“征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着难言的情感。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见到了侦察兵,可将官还在前线。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而诗歌却戛然而止。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诗人传神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王维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王维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边塞生活的艰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难点:诗文背景的理解。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b. 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b.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b.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展示对诗文的背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

b.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深入学习a. 分析诗文的结构,讲解诗文背景。

b. 解读诗中深层次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拓展a.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b. 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文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4.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展示。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8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对壮美边疆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育情,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边疆的壮美。

(2)简介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5分钟)(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0分钟)(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国培教案

《使至塞上》国培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国培优秀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与理解。

(2)诗歌的意象分析与画面描绘。

(3)诗歌情感的体会与抒发。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象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画面描绘(1)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4. 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分享自己课后的学习心得。

2. 深入学习诗歌(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3.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美。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使至塞上》教案适用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王维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王维及其作品《使至塞上》。

2. 诗歌朗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使至塞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对《使至塞上》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一些与《使至塞上》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三、作业布置1. 背诵《使至塞上》。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诗歌主题的思考。

3. 收集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学生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认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一些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中的景象。

2.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诗中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中的某一主题或意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创意写作:教师引导学生以诗中的某一景象或情感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现代诗。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诗《使至塞上》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使至塞上》。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维的写作技巧和意境。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边塞文化。

4.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1. 课文《使至塞上》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王维的写作技巧和意境。

3. 中国古代边塞文化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诗词用词和句式理解。

2. 王维写作技巧和意境的深入分析。

3. 创作练习的实施。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和创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使至塞上》全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古代边塞文化资料。

3. 参考译文。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边塞文化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使至塞上》。

2. 课文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分析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古诗词用词和句式。

3. 写作技巧和意境分析(10分钟)分析王维的写作技巧和意境,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描写,深入理解课文。

4.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边塞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

5. 创作实践(5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创作练习,将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6. 总结(5分钟)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使至塞上》。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翻译课文和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3. 收集相关的边塞文化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它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现象,形象而又含蓄地书写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

我们要如何透过诗歌中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它的蕴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之中,品味恢宏壮观的唐边塞诗——《使至塞上》。

二、资料助读。

(课件展示)1.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初、盛唐时期多为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本诗为开元年间作者亲历所作。

2.简介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图景和歌咏田园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称“千古壮观"。

三、初读诗歌,讨论重点字词含义,扫清文字障碍。

1.配乐范读,给予学生规范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选择意境雄浑情感开阔的古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范读。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sh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yān)2.学生自由读,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同学大声诵读,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以六人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诵读时,可互相指导借鉴,并与前面所学两首唐诗对比异同,感受边塞诗的特点。

3.全班配乐齐读,要求: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注意要求,并尝试在读中体悟本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败吐蕃的战功,查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诗就是在出塞途中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读一读
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2、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
(二)品一品: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

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激愤抑郁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幕)
尾联: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三)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

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

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五、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六、作业布置:吟诵《使至塞上》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大漠孤烟直线条美:直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长河落日圆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青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诗中有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