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边城》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必修五《边城》一课。

该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详细讲述了沈从明先生的小说《边城》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创作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刻画手法。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人物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小说主题思想的领会。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结构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湘西风光的照片,引发学生对边远山区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背景和情节。

3. 讲解: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讲解作者的创作手法。

4. 例题讲解:以小说中的某一情节为例,详细讲解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讲解,分析小说中的其他情节,进行课堂互动。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边城》背景及情节梗概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3. 小说的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翠翠、傩送、天宝等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论述。

答案示例:翠翠:纯真善良,勇敢面对命运的不公;傩送:重情重义,为爱执着;天宝:忠诚正直,坚守信仰。

2. 课后反思: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自己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明先生的其他作品,如《湘行散记》、《长河》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下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主要内容包括小说《边城》的背景介绍、人物分析、情节解析、主题探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情节发展,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小说的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发展的逻辑理解,主题思想的探讨。

难点:小说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学生如何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倾向。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边城》小说原文、相关的人物分析、情节解析、主题探讨等教学资料。

学生准备:课本《边城》,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边城》的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背景,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二、人物分析(10分钟)学生自读小说,勾画出认为重要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情节解析(10分钟)学生自读小说,勾画出认为重要的情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节的发展,理解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情节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作用。

四、主题探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突出人物、情节、主题三个要素。

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学习,请你简要描述一下小说《边城》中的人物形象。

2. 根据课堂学习,请你分析一下小说《边城》中的情节发展。

3. 根据课堂学习,请你探讨一下小说《边城》的主题思想。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018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说课稿

2018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说课稿

3 边城从容说课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边城》写湘西边城一个恋爱故事,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 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 仍很健壮, 孙女翠翠十五岁, 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 淳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 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 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 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 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 想娶翠翠为妻, 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 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 为了成全弟弟, 外出闯滩, 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 抛下翠翠远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 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 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也许明天回来!”小说在这三角恋爱的种种纠葛中, 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兄弟之亲、睦邻之意, 生动表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节选部分叙述在两年前的端午赛龙舟盛会上, 翠翠邂逅傩送, 从此种下情种。

而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整个故事由此徐徐展开。

课文较长, 不宜精讲细析, 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来品味、感悟。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供《边城》电影片断, 或者播放一些湘西风情的图片, 调动学生的钻研兴趣。

这篇课文重点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可把本课当作欣赏课来上,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注重情节和细节, 二是把握主题和人物形象, 三是品味语言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品味小说的语言。

教学以通过人物语言揣摩翠翠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 让学生以同龄人的身份感受翠翠的心理, 进而体悟文中所表现的人性美、人情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课件(共5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课件(共56张PPT)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 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 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 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 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 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 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 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 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 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初读他的作品,觉得像在 喝一杯玻璃杯里的白开水,没 有酒那么浓烈,也没有咖啡那 么香醇。但总保持着自己的透 明,保持着特有的平淡自然。
再读时,那是一杯淡淡 的茶,细细品味,慢慢体 会,一丝苦,一丝甜,都 沁人心脾。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发 现人性美。 2、感悟鉴赏《边城》诗化的语言特色、 写作手法。 3、感悟鉴赏文中优美诗意的环境描写。
1、据说,1984年,沈从文在众人陪同下,重 游湘西老家,兴致勃勃,然而,最后一天,82岁 的他却突然坐在地上不起来,哭着说自己再也不 想离开了。 2 、 1988年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 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 石作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归根山,水是忘 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 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像孩儿永远扑进 母亲的怀抱。

检查预习
字词落实检查。 给红色字体注音: 蘸酒、茶峒、泅水、傩送、汆着、 鞶鼓、踹水、碧溪岨、锣鼓喧阗、 镇筸、俨然、角隅、怏怏、歇憩 解释词语: 安辑: 悖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边城》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必修五《边城》一课。

该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详细讲述了沈从明先生的小说《边城》的背景、主题、人物及艺术特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边城》的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领会其性格特点。

3. 掌握小说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如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以及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我国湘西风光图片,引出小说《边城》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人物及艺术特色。

(1)背景:20世纪30年代,我国湘西地区的社会现实。

(2)主题:反映了我国农村封建礼教与自然道德的冲突,展现了美好人性的光辉。

(3)人物: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等,分析其性格特点。

(4)艺术特色: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翠翠的形象特点。

5.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内容:背景:20世纪30年代,湘西地区主题:封建礼教与自然道德的冲突,美好人性人物: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等艺术特色: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边城》中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 答案:(1)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礼教与自然道德的冲突,展现了美好人性的光辉。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湘西地区的风俗民情,对表现主题起到了衬托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边城》一课。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湘西边陲小镇上,船家少女翠翠与军人傩送之间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本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环境背景。

2. 分析并评价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边城》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陲小镇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边地风情,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情节梳理: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引导他们关注主要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详细分析翠翠、傩送等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塑造人物的技巧。

4. 环境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边陲小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5. 主题探讨: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美好人性,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真善美。

6.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一段描写,练习人物描写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情节:边城故事梗概2. 人物:翠翠、傩送等主要人物形象3. 环境:边陲小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作品中美好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物分析:翠翠、傩送等主要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

2. 环境分析:边陲小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3. 主题探讨:美好人性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人物描写技巧的实践与应用。

《边城》教学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边城》教学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平中见奇 静中见情 疏密相间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 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 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涛曲折 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 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而沈从文 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 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 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 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 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边城
沈从文
标教 学 目
了解沈从文描画的湘西风土 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把握对人物的描写。
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 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 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作者介绍
沈从文(1902--
1988),湖南凤凰人
,现代作家。曾任西南 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作品着力描画不受“近 代文明”弄脏的原始古 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 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 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 的自然化的人,赞美一 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
清澈见底的河流
自然清丽 凭水依山的
攀引缆索的渡船
优美如画 关乎风水的白塔
翠色逼人的篁竹
翠翠:
“她在风日里成长着,
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
清纯美丽
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 晶,自然抚养着她,教
天真活泼 育着她。”
乖巧伶俐
她“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敏锐善良
“从不想残酷的事
边城—— 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 一个飘渺美丽的桃源; 一个梦中的世界; 一个理想的王国。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是传说中凤凰展翅飞升的地方
这里山清水秀
这里民风浑厚
这里就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语文第3课《边城》课文详解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语文第3课《边城》课文详解

第3课边城三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

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把“边城”和“中国其他地方”相对比,一方面突出了边城的和平与安宁,另一方面也表明,“边城”其实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翠翠的故事多以这三个节日为背景,尤其是端午。

】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真是边城,果然与众不同。

那个时代,官吏是压迫民众的,而在这里,官民竟能同乐。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捉鸭子是边城端午的特色节目。

也正是因为这个节目,才有了后边的许多故事。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解析】第一部分第一层,交代社会环境,详写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

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写顺顺,看上去突兀,其实是从侧面交代了天保、傩送的家庭背景,反映出边城淳朴、融洽的民风。

写顺顺的品德,也是写边城人品德:扶危济困。

】,年轻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

…………那时节还是上午,到了午后,对河渔人的龙船也下了水,两只龙船就开始预习种种竞赛的方法。

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鼓声勾起了人的思绪。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阅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边城》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沈从文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受湘西边陲的自然美和民俗风情,拓宽文化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陲的美丽风光和民俗图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边城》。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讲解创作背景。

4.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讨论。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人物形象分析:翠翠、傩送、天保等3. 主题思想:人性的善良与纯真,命运的无奈与抗争4. 创作背景:沈从文,湘西边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傩送、天保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进行论述。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2. 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对爱情充满憧憬;傩送:勇敢善良,重情重义;天保:忠诚正直,责任心强。

(2)小说主题思想为:表现人性的善良与纯真,反映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长河》、《湘行散记》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湘西边陲的风土人情。

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第3课《边城》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第3课《边城》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一、主题概括 作者通过描写湘西秀丽风光、淳朴民风以及翠翠、爷爷、 天保、傩送等人的人性美,旨在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 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 栏 分的说明”。作者痛心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遭受到的 目 链 破坏,面对到处充溢着物欲的庸俗浅薄的现实,作者在作 接 品中极力讴歌传统美德,表达对人情美、人性美的赞美, 对淳朴善良、诚笃无欺的古风的回味与向往。
三、背景概览
《边城》写成于1934年4月。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 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 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 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 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 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栏 目 链 接
四、相关链接 湘西地域小说。沈从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以湘西为背 景的小说。他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名状 的同情与温暖。这类小说兼以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 栏 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边城 目 链 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 接 情乡土小说。
栏 目 链 接
四、技巧总结
1.诗情画意的风习描写。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 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是一 幅用水墨绘就的水彩画。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 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祖父 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 的爱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 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以自然之美德表现人的心灵之 美。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课《边城》,具体内容包括:课文《边城》的第一、二章节,详细介绍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边城风土人情,以主人公翠翠的视角展现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边城》的故事情节,了解湘西边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边城》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二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3. 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意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分析课文中的其他精彩语句,进行课堂实践。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内容:湘西边城:地域特色、民俗风情表现手法: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翠翠、傩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精彩语句,说明其表现手法及作用。

以翠翠的视角,写一段话描述她对傩送的情感。

2. 答案示例:精彩语句分析:略。

描述翠翠对傩送的情感:翠翠看着傩送离去的背影,心中涌上一股莫名的情愫,她觉得傩送就是她心中的那一抹阳光,温暖了她寂寞的心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四章《小说的阅读与欣赏》中的《边城》节选部分,详细内容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中的第一至第五自然段,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分析,理解小说背景、人物性格及其发展脉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欣赏文学作品。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小说的学习,探讨人性美和人情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城的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边陲小镇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

2. 速读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

3. 精读分析: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解读小说的语言特色、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a. 分析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了解背景环境,把握翠翠的形象。

b. 研讨第四、五自然段,探讨傩送与翠翠之间的关系,理解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性格。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中心内容:《边城》板书提纲:1. 小说背景2. 人物形象翠翠傩送3. 情节分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翠翠和傩送之间的关系,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示例:翠翠和傩送之间纯真的爱情,反映了边城人民的质朴和善良。

小说主题在于展现人性美和人情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边城》,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ppt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ppt课件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人物 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人物 性格特点。
情节再现
让学生分组选择小说中的某一情节进行表演,通 过再现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主题辩论
针对小说中的某一主题,如“边城的悲剧结局是 否可以避免”,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04
《边城》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启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先河,影响了后来的乡 土文学创作。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汪曾祺、贾平凹等。
《边城》所描绘的人性美、自然美和乡土情结影响 了众多文学创作者。
学术界对《边城》的评价
02
01
03
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 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 节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 体验感。
任务驱动法
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如分析小 说中某一情节的作用、探究某 一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课堂活动设计
主题讨论
针对小说中的主题,如爱情、亲情、人性等,组 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和见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城》的 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一代代 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05
《边城》的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04
情境创设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 乐、视频等,营造出《边城》 中描述的湘西自然风光的氛围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 的情感和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小 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 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内容。

本课选自沈从文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湘西边城小镇上,翠翠和天宝、傩送两兄弟之间真挚的爱情故事。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文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及背景设定,体会沈从文的文学风格。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3.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色,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及文学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沈从文的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文学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a. 背景介绍:介绍沈从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b. 情节梳理:分析小说的情节,理解翠翠与天宝、傩送两兄弟的爱情故事。

c. 人物分析: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绘,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d. 文学特色:讲解小说的文学特色,如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等。

3.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主要内容:a. 背景介绍b. 情节结构c. 人物形象d. 文学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边城》的故事情节。

b. 分析小说中翠翠、天宝、傩送三人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c. 请谈谈你对小说中“边城”这一环境的理解。

2. 答案:a. 《边城》讲述了湘西边城小镇上,翠翠和天宝、傩送两兄弟之间真挚的爱情故事。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城》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小说背景及人物介绍(第12页)2. 第二部分:小说情节分析(第38页)3. 第三部分:小说主题探讨(第911页)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边城》的背景知识,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及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影响,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环境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

3. 情节分析:a.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梳理情节结构。

b. 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情节,解读人物性格。

4. 环境描写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b. 举例分析小说中的典型环境描写,如边城风光、渡口等。

5. 人物形象分析:a.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翠翠、天保、傩送等人物形象。

b. 各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

6. 主题探讨:a.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主题思想。

b.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边城》人物关系图2. 黑板右侧:《边城》情节结构图3. 黑板中间:主题思想及关键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边城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b. 从翠翠、天保、傩送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2. 答案:a. 边城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边城风光旖旎,民风淳朴,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立体。

b. 人物评价:翠翠纯真善良,天保忠诚勇敢,傩送内敛执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边城》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边城》。

该作品以湘西边陲小镇为背景,讲述了纯真少女翠翠与船家少年天宝、地保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示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边城》的主题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领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湘西地区的民俗风情,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小说奠定基础。

3.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翠翠、天宝、地保等人物形象,讲解创作意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主题思想的烘托作用。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探讨小说中的爱情观、道德观等。

六、板书设计1. 作者:沈从文2. 作品:《边城》3. 人物形象:翠翠、天宝、地保4. 主题思想:纯真爱情、民俗风情、道德伦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边城》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答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为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生动的背景,展现了湘西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烘托了翠翠等人物的纯朴、善良品质。

2.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边城》主题思想的理解。

答案:《边城》主题思想表现为对纯真爱情的赞美,对传统道德的坚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小说《边城》有了深入的理解。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边城课文知识点解析结构网络一、内容详解1.故事梗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祖父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祖父上城——祖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全文自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黄昏来时”至“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写与祖父相依为命的纯洁美丽的少女翠翠情窦初开,听祖父讲爸爸妈妈过去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老船夫做事累了”至“不告给翠翠一个字”),写翠翠夜晚听歌,暗中爱上二老的情形,暗中交代了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以唱歌进行爱情“决斗”的情景。

第三部分(“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到结尾),写大老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的爱情而外出闯滩,翠翠与爷爷畅谈与二老傩送未来的爱情生活。

思考以下问题:①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

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

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

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明翠翠对爷爷的信任和依恋,仿佛一离开了爷爷便 不知何去何从,写出了一个娇羞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18
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 “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 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怎么不敢? 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 明要爷爷去不是因为自己胆小,聪明可 爱,同时也隐隐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 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25
祖父对翠翠的爱:
1、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 怜备至,生活上关怀无比。为其亲事操 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2、女儿女婿的悲剧在老人心里留下 不可磨灭的伤痕,所以不敢直接告诉 孙女天保兄弟的选择。 3、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 走其母的老路。 4、对于天保的死,他既难过又自责 ,而对此引起孙女的悲剧,他更无能 为力,又无人可以诉说,因此,他在 孤独中死去。
19
(翠翠找不到祖父)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 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 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 想:“假若爷爷死了?”
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反衬着她对爷爷 深厚的感情,同时又一次表明她内心的 孤苦无依,爷爷是她生活的依靠,更是 她心灵的寄托。
20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 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 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 吃去了。”
15
自读指导
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边城与众 不同的特色。
思考:边城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 的环境中?
16
1、节选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的,是保留多年的节日习 俗,请找出相关语句,了解风俗特点。 ①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 轻小伙子龙舟竞赛。 ②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
③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 ④中秋月夜青年男女用对歌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
10
11
13
故事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 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 ,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 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 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 ,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 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 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 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 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 不是真的生爷爷的气,只是表现出小女孩 特有的娇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翠翠的回答实际上是对邂逅二老的 情景的一个不自觉的温柔回忆。虽然这 种喜欢是淡淡的。
21
3、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 的女孩?
总结 翠翠纯朴聪慧、天真善良、活泼 可爱,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充 满了依恋。 是一位情窦初开、善解人意、清 纯质朴、腼腆多情、矢志不渝的理想 化纯美化的少女形象。
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3
4
沈从文和张兆和
5
沈从文墓地
6
7
8
作品简介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 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 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 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 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 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 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 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26
②翠翠对傩送的爱情(自然的男女之情)
这是一种纯洁பைடு நூலகம்实的爱情,带着情窦初开的娇羞。
翠翠心中的爱情是具体的,也是飘忽不定的,让 她把捉不定,少女的羞涩,不可知的未来又让她不敢 敞开心扉。于是,这个灵秀、乖觉、明慧、清纯的少 女既表现出了不加修饰的生命本色,又在其人生道路 迈出的第一步中混入了一丝淡淡的愁绪,预示着结局 的悲剧。这是沈从文先生的一种意识的体现。
17
2、仔细阅读第四部分,抓住翠翠的语言和心理, 感受她的心理活动,体会她对祖父的感情。
当天色已晚爷爷还没出现,“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 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翠翠的乖巧跃然纸上。
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 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 着慌了。
2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
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
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
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
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
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7
③边城百姓间的睦邻之情(古朴的邻里之情)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明净,教化着朴实 的人们。这里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 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傩送看翠翠一人在河边,就派人送翠翠回家,表明他 的善良; 顺顺见翠翠祖孙日子拮据,就送了好些粽子给他们, 表现他的慷慨好义; 过渡的人感激祖父的热诚尽责,给他钱,爷爷俨然 生气似的,硬追着把钱还给人家,末了还给人家一 大束烟草,表现邻里之间的真诚、质朴之情。 28
22
翠翠雕像
23
4、故事写到了人物之间的哪些情?
①翠翠与祖父的祖孙情(纯朴的祖孙之情) ②翠翠对傩送的爱情(自然的男女之情) ③边城百姓间的睦邻之情(古朴的邻里之情) ④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真挚的手足之情)
人性美
24
①翠翠与祖父的祖孙情(纯朴的祖孙之情)
翠翠对祖父的爱:
翠翠深爱祖父,深 深地依恋祖父,但她对 祖父的爱带着一些调皮、 一些娇气。
14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 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 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 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 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 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全书以 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