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疏血通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及预后的影响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2 月至 2018 年 12 月
患者 92 例ꎬ均符合全国第 4 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
制定的诊断标准 〔6〕 ꎮ 纳入标准:①类肝素药物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 TOAST) 分型为小动脉闭
塞性脑卒中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型ꎬ并经
头颅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定位病灶ꎻ②发病时
10 93
0 00
15 52
0 000
13 41
0 00
8 50
0 00
13 27
0 00
17 33
0 00
2 2 两组氧化应激分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 HO1、
0 01) ꎻ两组 Keap1 mRNA 均显著降低ꎬ且研究组显
( P>0 05) ꎻ治疗后两组 HO1、NQO1、Nrf2、ARE mR ̄
集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92 例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 例) 和研究组(46 例) ꎮ 对照组予以阿托
伐他汀钙、拜阿司匹林等常规对症治疗ꎬ在此基础上ꎬ研究组加施疏血通联合丁苯酞治疗ꎬ均连续治疗 14 dꎮ 比较两组临床疗
效、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ꎬ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皮损伤指标、氧化应激分子、神经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差异ꎮ 结果 研
疫缺陷疾病者或恶性心律失常者ꎮ 本研究经医院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ꎬ并进一步探讨两药对患者内皮
理委员会批准ꎬ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随机
损伤、氧化应激及神经的保护作用的影响ꎮ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MS161)
通信作者:陈南耀(1979 ̄) ꎬ男ꎬ副主任医师ꎬ主要从事神经病学研究ꎮ
第一作者:周梅(1985 ̄) ꎬ女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神经病学研究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h内的处置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h内的处置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小时内的紧急处置流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中断,进而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摘要: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死,是由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脑血管血流量受限的疾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功受限的一系列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以及为患者预后需要采取的一些护理措施。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方式;研究进展一、缺血性脑卒的临床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供紊乱、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有的严重患者治疗后会留下失语、偏瘫、头晕、偏瘫等后遗症。
中老年人群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发性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实施相关的治疗护理对策,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二级预防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缺血性脑卒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根据受累部位和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同,神经系统会有相应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①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对侧肢体麻痹、感觉障碍、对侧双眼偏盲、侵犯优势半球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失认症。
非显性半球损伤可出现体像紊乱。
当眼动脉受累时,可发生单眼短暂性黑朦。
②椎基底系统(后循环)脑梗死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吞咽困难。
失语症、阅读障碍、失认症、失写症等症状可出现在显性半球;当涉及非主半球时,可能发生体像障碍。
二、缺血性脑卒患者临床治疗方式1.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剂量小、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效果也比静脉溶栓治疗更明显。
可应用于有全身溶栓治疗禁忌症的患者,时间窗口也可延长至6小时。
2.动静脉联合溶栓:动脉溶栓时间较长,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近年来,另一种解决静脉溶栓效果不佳的方法是静脉溶栓后动脉溶栓。
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静脉溶栓治疗在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是其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文通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出血转化的机制、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揭示了对此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
本文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出血转化、预后、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综合分析、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静脉溶栓治疗则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静脉溶栓治疗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转化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出血转化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
对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也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问题。
通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出血转化的机制、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规律性、危险因素和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减少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3 里部部证 的证治 主证 :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 ,干 噫食臭 ,胁 下有水 气,腹 中雷 鸣,下利 。 治则;健脾和 中。 主方:生姜泻心汤。生姜 1g 5 ,干姜 1g 甘草 1g 0, 0,
证兼小便不利者 。( 参考 《 伤寒论 》第 7 条 、第 16条 ) 1 5 24 降结肠 桃花汤具有温涩 固脱之功 ,用于治疗里阴 . 证兼下利 ,便脓血 ,而非痢疾 者 。( 参考 《下痞也 。治 当健脾散结 ,苦辛消痞 。与生姜泻心 汤加茯苓 ,三剂后泻止痞消 。( 闫云科, 闰俊. 实验录 临证 [ .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0 . 4) 2 51 . 0 0
能 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 复,降低致残率 。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中;中 ;降压 治疗 ;血压监测 ;预后 风 d i 1. 6/in17.79 02 3 5 o. 0 99.s. 2 7. 1. . 5 _ 3 js 6 2 2 0 0 文章编号 :17・ 7 2 1 ). - 7.2 62 79(02 _3 040 2 00 -
黄芩 1 g 5 ,黄 连 lg O ,半夏 1g 5 ,人参 1g 0 ,大枣 1 。 0枚 主药 :生姜 、黄连 。 里部部证 的主证根据 《 寒论 》第 17条选 出。热 伤 5 积于 胃,留而不去 ,胃气上逆故见 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 干 噫食臭 ; 胃中瘀热 不除,致 使脾气 不升,水饮不得 四 布 ,停 于胁下,故见胁 下有水气 ;水阻气道,气机不畅 则腹中雷鸣;水湿 下泄故见下利 。本证寒热虚实均不分 明,难分 阴阳,故为里部部证 。 里部 寒热分 居,虚 实相隔,治疗须健脾和 中,寒热 清 补并用 ,选用 生姜泻心汤为里部部证主方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活性 肽段 残 片 , 由于其 较 之 B N P血 浆半 衰期 时 间更
长. 因此 变 化 幅度 更 大 , 并与 B N P浓 度 有着 良好 的
年 急 性 缺 血 性脑 卒 中 患者 血浆 N T — p r o — B N P升 高 可 作 为 预 测 急 性 缺 血 性脑 卒 中预 后 的一 个 危 险 因 子 。
关键 词 : 脑卒中; N端一 脑钠肽前体; 预后
中图分 类号 : R 7 4 3 . 3
文 献标 志码 : A
相关 性 [ z - 。本 研 究 旨在 探 讨 N T — p r o — B N P在 预 测 老 年急 性缺 血性 脑卒 中预后 中 的作用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研 究对 象
源 性卒 中组 在 性 别 、 年龄、 卒 中危 险 因素 、 血压 、 血
文师 访 , 汪进 丁 , 万和斌 ( 九 江 市第一人 民 医院神 经 内科 , 江西 九 江 3 3通过分析 老年 急性脑卒 中患者 N端一 脑钠肽前体( N T - p r o — B N P ) 水平的变化 , 探讨 N T — p m— B N P与老年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8 1 9 4 ( 2 0 1 3 ) 0 9 — 0 0 2 5 — 0 3
缺 血 性 脑 卒 中是 一类 严 重 威 胁 老 年 人 健 康 和
内; 5 ) 系 初发 脑卒 中患 者 。排 除标 准 : 1 ) 出血 性 脑卒
中患 者 ; 2 )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 ; 3 ) 发 病 前 后 使 用 过
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为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跟踪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
通过多方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出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表。
结果:对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跟踪随访的结果经分类汇总统计后得出:预后不良78例(54.9%),预后良好64例(45.1%)。
结论:通过对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因素的分析,为如何提高预后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因素分析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11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
可由多种因素引发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甚至破裂,从而导致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并在临床上表现为短暂性或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1]。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多,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日益上升的趋势[2],所以该病的预后引起了国内外医学专家和患者家属的普遍关注。
2008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对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男95例,女47例,年龄51~83岁,平均60.4岁。
方法[3]:对上述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5天~18个月。
通过多方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出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表,该表包含如下调查分析项:高血压病史、心脏病病史、血脂代谢紊乱病史、血液流变学紊乱病史、吸烟与酗酒、肥胖、性别及年龄。
并将预后的恢复等级划分为良好与不良。
良好等级为日常活动不需要帮助,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可较好改善;不良等级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几乎无改善,甚至复发。
脑血容量指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远期预后的价值分析
脑血容量指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远期预后的价值分析张琦;杨树;成旭东;黎炳护;余能伟【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年(卷),期】2024(21)2【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远期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64例诊断AIS且经EVT的患者并进行1年随访。
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良好预后)。
所有患者根据低灌注强度比(HIR)(<0.3 vs≥0.3)和脑血容量(CBV)指数(>0.7 vs≤0.7)进行分组,将组间临床资料及术后1年mRS评分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年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61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术后1年达到良好预后的有34例(55.7%)。
高CBV组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低CBV组(76.9%vs 40%),低HIR 组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高HIR组(73.9%vs 44.7%)(P<0.05)。
CBV指数是术后1年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P=0.046)。
结论CBV指数可预测AIS患者EVT远期预后情况,有望为患者EVT提供临床依据。
【总页数】5页(P110-114)【作者】张琦;杨树;成旭东;黎炳护;余能伟【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西南医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毛细血管指数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2.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预后营养指数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3.预后营养指数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4.探讨SPAN指数、wSPAN指数和SC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预后5.肌少症指数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ALP联合NIHSS评分预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的价值
HALP联合NIHSS评分预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的价值周涛;戴莉莉;哈斯也提·依不来音【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4(14)1【摘要】目的:探讨HALP (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 + NIHSS评分对首发缺血性卒中并发认知障碍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190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结果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组和非PSCI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首次AIS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HALP评分及其联合NIHSS评分对首次发病的AIS患者急性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效果。
结果: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aOR = 1.03 95% CI 0.99~1.07)、梗死数量≥ 2个(aOR = 2.62 95% CI 1.26~5.59)、入院NIHSS评分(aOR = 1.19 95% CI 1.00~1.43)、小学或文盲(a OR = 4.10 95% CI 1.73~10.30)均为急性脑梗死并发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 <0.05)。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 = 0.21 95% CI 0.05~0.68)、HALP评分(OR = 0.97 95% CI 0.96~0.99)为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p < 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HALP + NIHSS联合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35 (95% CI = 0.663~0.806)。
老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预后分析
AB S T RACT: Ob j e c t i v e To e x p l o r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a c u t e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t h r o mb o l y s i s t r e a t me n t
i n t r a v e n o u s r t — PA i n B e i j i n g S h i j i t a n Ho s p i t a l f r o m 2 0 0 6 — 0 6 t o 2 0 1 2 — 0 6 we r e i n c l u d e d . Th e p a t i e n t s ’a g e ,
张彤 卢桂 静
摘要 :目的 探 讨 影 响 老 老 年 急 性 缺 血性 脑 卒 中溶 栓 患 者 预 后 的 因 素 。 方 法 选 取 北 京 世 纪 坛 医 院 神 经
内科 2 0 0 6 — 0 6 —2 0 1 2 — 0 6间使 用 重 组 组 织 型 纤溶 酶 原 激 活 剂 ( r t p A) 进 行 静 脉 溶 栓 治 疗 的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 老
±3 . 3 ) 分] 、 AI P ( 0 . 2 2 ±0 . 0 3 ) 和颈动脉 I MT ( ( 0 . 9 9 ±0 . 4 7 )mi ni 4个 危 险 因素 在 预 后 良好 与 预 后 不 良两 组 中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进 一 步 L o g i s t i c回 归 分 析 显 示 预 后 不 良 与 AI P 、 颈 动脉 I MT 正 相 关 ( 分别 O R一 9 . 6 1 5 , P一 0 . 0 0 6 ; O R一 7 . 6 2 3 , P一0 . 0 1 2 ) 。结 论 老 老 年 急 性 脑 卒 中溶 栓 患 者 的 预 后 与 颈 动 脉 I MT、 AI P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运动、认知以及情感等方面具有功能障碍,若康复时间较久,则愈后恢复较差。
早期的院内康复被认为是恢复患者功能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有利于患者感觉运动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且可减少患者的相关医疗费用。
本文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发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案以及早期活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等方面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进行了详细综述,旨在为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 In China,acute ischemic stroke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which has a serious harm to people′s health,and have dysfunction in motion,cognition and emotion etc..If the recovery time is longer,the recovery is poor.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hospital was considered to be a very important part for the patients functional recovery,which is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to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nd sensory motor,and it can reduce the related medical costs.In this paper,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reviewed in detail from epidemi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early rehabilitation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program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 relevance of early activity,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early acute ischemic stroke.[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Rehabilitation nursing;Research progres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具有永久性或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或体征,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60%~80%[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范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在S的治疗中,降压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关于降压治疗对S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降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高血压,这可能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
降压治疗在S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脑部血管的负荷,减少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
然而,降压治疗的实施需要谨慎,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和进一步损害。
三、降压治疗对S预后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在S发病后的早期阶段,积极的降压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适当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
此外,降压治疗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如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过度降压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加重脑组织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在实施降压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过度降压。
四、临床实践中的降压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对于S患者的降压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 早期开始:在S发病后的早期阶段开始降压治疗,以减轻脑部血管的负荷。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体化的降压治疗方案。
3. 缓慢降压:避免过度降压,以免导致脑灌注不足和进一步损害。
4. 联合治疗:可考虑使用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五、结论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降压治疗可以减轻脑部血管的负荷,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
然而,过度降压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和进一步损害,因此需要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谨慎的降压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早期开始、个体化治疗、缓慢降压和联合治疗的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预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分析
( 编辑
羽 飞)
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预后 与血尿酸水平的关 系分析
黄国孟 侯健 民 卢建华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5 1 0 1 8 0 摘要 目的: 探 讨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预后 与血清尿 酸 ( UA) 水平 的关 系 。方 法: 观察 1 0 0例急性缺血 性脑卒 中 患者入 院时的血清 UA水平 , 同时测定 总胆固醇( T C ) 、 甘油三酯( TG ) 、 尿素氮( B I J N) 、 空腹血糖( F B G) 等 水平 , 并根
3 1 2 0 F _ ] J Me d T h e or &P r oc V o 1 . 2 6 , No . 2 3 。 D e c 2 0 1 3
眩晕 一证 , “ 虚者居其八 九” , 眩者“ 上气 不足” , “ 髓 海不 足” ,
2 0 1 3 年第 2 6 卷第 2 3 期 蕊 掌 理 论 岛 鞍 鼹
参 考 文 献
虚实夹杂 , 脑海失荣。因此治疗 宜补虚泄实 , 调整阴 阳, 以达 到标 本兼 治的 目的。眩 晕 的发 病过程 中 , 各 种病 因病机 , 可
以相互影 响, 相互转 化 , 形成虚 实夹杂 ; 或阴损及 阳 , 阴阳两 虚, 肝风痰火上扰清窍 , 进一步发展可上蒙 清窍阻滞经 络, 而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的疾病 , 这种病 的特点是“ 四高一多” , 即“ 发病率高 、 致 残率高 、 死亡率高 、 复 发率 高、 并发症多” , 是 影响 5 O岁 以上 中老年人 健康 的重要
病种 之一 , 其中死于 急性脑梗 死者 多不胜数 , 心 脑血 管疾病
女5 5 例; 年龄 4 0  ̄8 5岁 , 平均年 龄 ( 6 0 . 6 8 士1 2 . 7 ) 岁, 两组 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无显著性( P >O . 0 5 ) 。 1 . 2 方法 所选 患者在入 院 2 4 h后, 于次 日清晨 空腹抽 取 3 6 0 t  ̄ mo l / L进行界 定。所有 患者在 试验 静脉血 5 ml , 并 进 行 血清 分离 。高 尿酸 血 症标 准 为男 性 > 4 2 0 t t mo l / L 、 女性 中的治疗均依照缺 血性脑卒 中原 则, 在 一般治疗 的前提 下 , 根据患者情况适 当选用一些改善脑 循环、 降低 颅压等治疗措 施 。观察组平均住 院 2 5 d , 住 院期间死于本病者 , 死亡时间在 l  ̄1 4 d , 好转 出院 者则为 存活 。在治疗 效果判 定上 , 仍 旧采 取1 9 9 5 年通过的界 定标 准来评判疗 效 。在试验 过程 中 , 针 对两组不同病 例 , 每 l O d判定 1 次, 功能缺损评分上 , 以 0以 下为病 情 恶 化 , 0 ~1 6 % 无变 化 , 1 7 %~ 4 4 进 步, 4 5 ~ 8 9 %明显进步 , 9 O ~1 0 0 为基本治愈。 1 . 3 统计处理 采用 ( i±s ) 分析, 组 间差 采用 t 检验 , 计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解 剖 部 大脑半球梗死
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1~5cm
位
大小
小梗死:1.6~3cm
脑干梗死
腔隙性梗死:<1.5cm
可指导脱水药的合理使用
缺血性卒中分型
• 基于临床表现OCSP分型法
OCSP是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的英文缩写,是 1991年由英国Bamford等在牛津地区进行脑卒中 大规模群体调查时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它在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尚不能发现病灶时, 就可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依据)将患者简单快速地分 为有明确特征的4个亚型,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 死灶的大小和部位,简单易行,对指导治疗、评
粥样硬化血栓性 穿支闭塞
动脉到动脉 栓塞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therothrombosis 粥样硬化斑块和斑块基础上 的血栓形成作为共同的病因
血栓与斑块的关系: 斑块是基础,狭窄、血栓、栓子脱落是结果; 血栓机化成为斑块的一部分
病因分型—急性穿支小动脉闭塞( APSAO)
40-50%
10-20%
病因分型—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1与梗死病灶相对应 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50%或有易损斑块 证据) 2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 性梗塞灶; 3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 因素或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系 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病因分型—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卒中危险因素定义: 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高血压、糖尿病、
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OCSP分型法
● 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表现为三联 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
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摘要:高血压和以往有脑血管病史为卒中后痴呆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硬化,血流量减小,白质缺血,致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
而多次卒中发作形成多灶损害,使不同区域脑血流反复阻断,局部血流量减少而产生痴呆症状。
对脑卒中患者来说,预防即是最佳的治疗,临床上对各种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对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复发和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治疗预后1如何预防脑卒中复发脑卒中后两年内,25%的患者会再发脑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
脑卒中发生后五年,42%的男性患者及24%的女性患者会再次发作脑卒中[1]。
脑卒中一旦再次复发,病情会更为凶险,常因反复发作而死亡。
就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570万人的生命。
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其危害不分年龄、男女、肤色和国家。
虽然3/4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抢救和治疗存活了下来,但绝大多数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对患病者而言,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对病人家属亦是如此。
2做好二级预防所谓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通过寻找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在中青年(<50岁)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
对于脑卒中后的血压管理,无论是初发脑卒中还是再次发作,高血压都是一种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患者血压水平高于140/90毫米汞柱,可使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
首次卒中后的患者,不论既往有否高血压史,均需密切监测血压水平。
建议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适当运动等;积极控制高血压,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
对于抗血小板聚集的预防,缺血性卒中后的患者,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三、诊断和病因分型 (一)诊断 ①急性起病 ②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 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③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象学显示有责任缺血病灶 时),或持续24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④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⑤脑CT/MRI排除脑出血
给药方法:尿激酶 100 万~150 万 I U,溶于生理盐水 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 30 min
(3)磁共振成像MRI: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优 于平扫CT;弥散加权成像DWI :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 现缺血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 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MRI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无电离辐射,不需碘造影剂。 但有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及患者本身的禁忌证(如有心脏 起搏器、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怖症)等局限。
概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stroke,AIS) : 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 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 [2]倪金迪 , 李响 , 刘梅 , 等 . 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核心内容 (2014 年 AHA/ASA 版 ) [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2015, 23 (2): 168-174.
《2017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
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TOAST) 缺血性卒中
心源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识别 2. 病史采集 3.一般体格检查 4.辅助检查 5.神经系统检查和卒中评分
1.AIS识别
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护理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 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 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 约占脑卒中的69.6%~70.8%。
患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如失 语、偏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也可有头痛、呕 吐、昏迷等全脑症状。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危及 生命。
2.基线评估可以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治疗后可以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基线评估>16分的患者很有可能死亡,而<6分的很有可能恢复良好;每 增加1分,预后良好的可能性降低17%;
3.用于脑梗死溶栓的治疗评定: 常用溶栓的评分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小时;溶栓后24小时;溶栓
后7天;溶栓后90天。溶栓24小时候NIHSS全部评分下降4分或以上, 认为溶栓有效
2. 病史采集
着重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即患者此前无症状状 态的时间。其他病史包括神经系统症状的进展特征, 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药物滥用、偏头 痛、癲痫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之前有没有 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意识障碍以及脑卒 中相关疾病。
AIS处理
1. 处理气道、呼吸、循环问题 2.心脏监护 3.建立静脉通道 4.吸氧 5.评估有无低血糖
mNIHSS评分联合TCD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mNIHSS评分联合TCD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预
后的评估价值
韩瑞;谢晴
【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5
【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以上[1]。
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临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脑血
管病变与神经功能损伤,对这两个主要因素的有效评价,能够提高早期预后的准确性。
【总页数】2页(P344-345)
【作者】韩瑞;谢晴
【作者单位】绥德县医院超声科,陕西绥德718000;西安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张洪波;陈冬霞;尤群生;杜欢;冯青芝;乔克
2.NIHSS评分联合DS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及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J], 赵勇;汤其强;许啟伍;檀国祥
3.联合检测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和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J], 陈文秀; 章淬; 穆心苇; 沈骁; 宋晓春; 孙加奎; 章文豪; 王翔; 刘颖; 刘汉; 施乾坤
4.联合GCS评分、CT评分与血清S100B蛋白可评估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损伤程度
及早期预后 [J], 尹文国;翁山山;赖仕宇;聂虎
5.外周血NRI联合PCT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J], 罗永雄;朱萌萌;何志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所有脑卒中的 80% ,首次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多发生在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容易 形成栓子,一旦阻塞脑血管就会形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对 于发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人,早期及时治疗,能够 降低患者的致残程度,利于患者的预后〔2〕。本研究主要探讨老 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n 病死率〔n( % ) 〕NIHSS 评分( 分)
257 36( 14. 0) 1) 395 38( 9. 6)
5. 3 ± 0. 41) 6. 7 ± 0. 5
BI 评分( 分) 65. 3 ± 5. 21) 77. 5 ± 4. 9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 P < 0. 05
2. 4 伴高血脂者预后情况 高血脂组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 3 个月后病死率高于血脂正常组、BI 评分低于血脂正常 组患者( P < 0. 05) 。见表 4。
378 48( 12. 7) 1) 274 23( 8. 4)
4. 1 ± 0. 61) 5. 6 ± 0. 5
BI 评分( 分) 64. 1 ± 2. 61) 73. 1 ± 2. 3
与非高血压组比较: 1) P < 0. 05
2. 2 伴冠心病者的预后 冠心病组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 3 个月后病死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 P < 0. 05) ,BI 评分 低于非冠心病组患者( P < 0. 05) 。见表 2。
组间比较用 χ2 检验。
2结果 2. 1 伴高血压者的预后 高血压组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 3 个月后病死率高于非高血压组患者( P < 0. 05) ; BI 评分 低于非高血压组患者( P < 0. 05) 。见表 1。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择 2009 年 8 月至 2011 年 9 月在我院神经 内科治疗的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患者 652 例,男 345 例,女 307 例,年龄 60 ~ 82〔平均( 67. 4 ± 4. 8) 〕岁; 根据是否伴 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其中高血压组 378 例, 男 206 例,女 172 例,年龄 60 ~ 82〔平均( 67. 5 ± 4. 3) 〕岁; 非高 血压组患者 274 例,男 139 例,女 135 例,年 龄 60 ~ 82〔平 均 ( 67. 6 ± 4. 5) 〕岁。根据是否伴有冠心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 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患者 243 例,男 122 例,女 121 例,年龄 60 ~ 82〔平均( 67. 7 ± 5. 1) 〕岁; 非冠心病组患者 409 例,男 223 例,女 186 例,年龄 60 ~ 82〔平均( 67. 2 ± 4. 9) 〕岁。根据是否 伴有糖尿病分 为 糖 尿 病 组 和 非 糖 尿 病 组,其 中 糖 尿 病 组 患 者 257 例,男 135 例,女 122 例,年龄 60 ~ 82〔平均( 67. 1 ± 5. 4) 〕 岁; 非糖尿病组患者 395 例,男 210 例,女 185 例,年龄 60 ~ 82 〔平均( 67. 5 ± 5. 2) 〕岁。根据是否血脂高分为高血脂组和血脂 正常组,其中高血脂组患者 453 例,男 246 例,女 207 例,年龄 60 ~ 82〔平均( 67. 4 ± 5. 2) 〕岁; 血脂正常组患者 199 例,男 99 例,女 100 例,年龄 60 ~ 82〔平均( 67. 3 ± 5. 6) 〕岁。 1. 2 预后 在老年人发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随访 3 个月,统计各组患者的病死率,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 表( NIHSS) 、Barthe 指数( BI) 评分。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2.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 料以 x ± s 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王 雷 王翠兰1 ( 高青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山东 高青 256300)
〔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方法 选择老年人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52 例,男 345 例,女 307 例,根据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分为不同组,在老年人发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随访 6 个月,统计各组患者的病死率及 NIHSS、BI 量表评分。结果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 3 个月的病死率较高,而 NIHSS、BI 评分较低。结论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压、血糖、血脂、血胆固醇、血管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脑血管病科 通讯作者: 王翠兰( 1961-) ,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研究。 第一作者: 王 雷( 1978-) ,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脑血管病
研究。
表 1 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患者预后情况〔n( % ) 〕NIHSS 评分( 分)
与非冠心病组比较: 1) P < 0. 05
2. 3 伴糖尿病者的预后 糖尿病组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 3 个月后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 P < 0. 05) ; BI 评分 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 P < 0. 05) 。见表 3。
表 3 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预后情况(x ± s)
组别 糖尿病组 非糖尿病组
表 2 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患者预后情况(x ± s)
组别 冠心病组 非冠心病组
n 病死率〔n( % ) 〕NIHSS 评分( 分)
243 38( 15. 6) 1)
4. 8 ± 0. 91)
409 42( 10. 3)
6. 2 ± 0. 6
BI 评分( 分) 59. 1 ± 4. 61) 72. 5 ±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