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数学下《静女》林冬芸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 出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许多女子都遭受 了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命运。《氓》就是一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诗中 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两千多年前的旧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三、相关知识 (一)《诗经》的内容
内容
解说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多半是经过润色后 的民间歌谣。它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 风 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 (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 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7.“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没有其他意 义?
参考答案:用了“起兴”的手法,即先说出一个事物,以引起 下文所要歌咏的对象。这一句“兴”中也有“比”,以“桑”设喻, “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
8.《氓》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参考答案:(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纯真、 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婚 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静 女》 1.重章叠句,韵律优美 “静女其姝”与“静女其娈”反复出现,强调了女子的美貌、 文静,突出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恳切,内容富于变 化,韵律优美和谐,格调明朗欢快,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第一章中温柔美丽的姑娘与男子约好在城角相会,时候到了, 她却“爱而不见”,急得男子“搔首踟蹰”。这两个动作细节把男 子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此时姑娘虽未露面,但从她故意躲人的表现,读者已可窥见她那天 真的模样和调皮的神态。
(2)于于 俟.我 嗟于 鸠.城 兮, 隅无食桑葚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通“吁”,叹息声 介词,在 介词,表处所
静女其.姝 (3)其士 咥贰 其.其 笑.行 矣
不思其.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 2.名词作动词 其黄.而陨
形容词词头 代词,他的 助词,无实义 代词,你
在早晨;在夜里 变黄
(二)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 自牧.归荑 (三)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三岁食贫. (四)数词活用 使动用法 (1)士贰.其行 (2)二.三.其德
野外放牧的地方
贫苦的生活
使……不专一 使……三心二意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表否定判断) (2)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应为“以秋为期”) 2.状语后置 俟我于城隅(现代汉语语序:于城隅俟我) (三)省略句 (1)(静女)爱而不见,(我)搔首踟蹰(省略主语) (2)(氓)匪来贸丝(省略主语)
第 14 课
《诗经》两首
本课话题——追求与放弃 一、从课本中积累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
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从自然中积累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自由地歌唱;壁虎勇 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航船毅然放 弃了港湾的宁静,因而在乘风破浪中收获了激情与乐趣。 三、从历史中积累 哈雷放弃牛津大学学业,去荒岛观测行星,23 岁被选为伦敦皇 家学会会员;鲁迅弃医从文,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 代文坛巨擘;孙中山弃医从事革命,成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 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一般说,用来作比 的喻体事物总比被作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 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 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 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 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 效果。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
(2)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 (4)氓之蚩.蚩. (5)抚子无.怨 (6)于.嗟鸠兮 (7)犹可说.也 (8)隰则有泮.
通“薆 ”,译为“ 隐藏,遮掩 ”
通“现”,译为“ 出现 ” 通“悦 ”,译为“ 喜爱 ” 通“汝 ”,译为“你”。这里代指“彤管” 通“馈 ”,译为“ 赠送 ” 通“媸媸 ”,译为“ 笑嘻嘻的样子 ” 通“毋 ”,译为“不要 ”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 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 雅 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虽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 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 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内容
解说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 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 颂 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 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罗素
5.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要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
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巴尔扎克
一、作者简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 1100-前 600 年左右的诗歌 305 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 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今义:认为
三、一词多义 (一)实词
载笑载言. (1)言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
动词,说 名词,预兆 助词,句首语气词
洵美且异.
形容词,特殊
(2)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动词,惊异,诧异
(二)虚词 秋以.为期
(1)以以 以. .我 尔贿 车迁 来 以.望复关
介词,把 介词,把 介词,用 承接连词,不译
通“ 吁 ”,译为“ 叹息声 ”
通“ 脱 ”,译为“ 解脱 ”
通“ 畔 ”,译为“边,岸 ”
二、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古义: 至,动词,到,到达;于,介词,表处所
今义:连词,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
古义: 多年
今义:三岁的时候
(3)秋以.为.期
古义: 以(之)为,把……当作
二、背景回放 被抛弃的爱情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 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 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 而热烈、率真而健康。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这首古老的爱 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再如《静女》写青年 男女的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的情爱。
四、从名言中积累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
——《孟子》
2.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全。
——《吕氏春秋》
3.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刘向
4.即使是真正的好东西,当我们得不到它的时候,就不该焦躁
地渴望它,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那伟大的放弃。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憧憬 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心灰意冷,“无与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 子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9.《静女》与《氓》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静女》 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 为复杂,初始她怀着对爱情的忠诚决心“及尔偕老”建立了家庭, 因此丈夫的负心就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伤害,但她并没有在“静 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总结出“无与士耽” 的教训后,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 开始新的生活,更表现了人格的尊严。
《氓》 1.运用对比,形象鲜明 本诗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如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容貌的对比、 女主人公用情专一与氓“二三其德”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的美好 愿望与婚后的不幸遭遇的对比、氓婚前与婚后态度的对比等。诗篇 在对比中刻画了一个薄情寡义的负心男子形象,也塑造了一位勤劳 善良、忠于爱情、坚强果断的女子形象。 2.比兴手法,增强意蕴 《氓》第三、四章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用 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从而激发了读者的联想, 增强了文章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理脉络]
《静女》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刻画了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和“我”的 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作者夸赞荑草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 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并不是物本身有多么美好,而是爱人及物,托 物抒情。
[明大意]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 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 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这首诗格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男女恋 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 《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它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第 一人称“我”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 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 怨恨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该女子坚毅的性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 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 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
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 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 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 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 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 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 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你能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一系列连续动作、神态描写,描写了这对 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画面,内容和表现上的真实,使人物“呼之欲 出”。
4.《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格调怎样? 参考答案: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活泼生动的情诗。诗歌把民 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描摹得生动逼真,充满了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 朗纯朴的民歌风味,格调轻松优美。
《氓》
5.从全诗看,《氓》在对比中描写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婚前:女主人公纯真、热情;婚后:女主人公清醒、 刚烈。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 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 也”。
6.“淇水汤汤,渐车帏裳”两句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以“淇水”起兴,引出女子被弃而回娘家的悲惨遭 遇,表现了女子内心惊涛骇浪般的痛苦。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 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 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 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 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 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 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结合,相得益彰。
三、相关知识 (一)《诗经》的内容
内容
解说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多半是经过润色后 的民间歌谣。它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 风 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 (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 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7.“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没有其他意 义?
参考答案:用了“起兴”的手法,即先说出一个事物,以引起 下文所要歌咏的对象。这一句“兴”中也有“比”,以“桑”设喻, “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
8.《氓》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参考答案:(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纯真、 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婚 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静 女》 1.重章叠句,韵律优美 “静女其姝”与“静女其娈”反复出现,强调了女子的美貌、 文静,突出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恳切,内容富于变 化,韵律优美和谐,格调明朗欢快,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第一章中温柔美丽的姑娘与男子约好在城角相会,时候到了, 她却“爱而不见”,急得男子“搔首踟蹰”。这两个动作细节把男 子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此时姑娘虽未露面,但从她故意躲人的表现,读者已可窥见她那天 真的模样和调皮的神态。
(2)于于 俟.我 嗟于 鸠.城 兮, 隅无食桑葚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通“吁”,叹息声 介词,在 介词,表处所
静女其.姝 (3)其士 咥贰 其.其 笑.行 矣
不思其.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 2.名词作动词 其黄.而陨
形容词词头 代词,他的 助词,无实义 代词,你
在早晨;在夜里 变黄
(二)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 自牧.归荑 (三)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三岁食贫. (四)数词活用 使动用法 (1)士贰.其行 (2)二.三.其德
野外放牧的地方
贫苦的生活
使……不专一 使……三心二意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表否定判断) (2)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应为“以秋为期”) 2.状语后置 俟我于城隅(现代汉语语序:于城隅俟我) (三)省略句 (1)(静女)爱而不见,(我)搔首踟蹰(省略主语) (2)(氓)匪来贸丝(省略主语)
第 14 课
《诗经》两首
本课话题——追求与放弃 一、从课本中积累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
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从自然中积累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自由地歌唱;壁虎勇 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航船毅然放 弃了港湾的宁静,因而在乘风破浪中收获了激情与乐趣。 三、从历史中积累 哈雷放弃牛津大学学业,去荒岛观测行星,23 岁被选为伦敦皇 家学会会员;鲁迅弃医从文,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 代文坛巨擘;孙中山弃医从事革命,成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 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一般说,用来作比 的喻体事物总比被作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 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 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 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 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 效果。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
(2)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 (4)氓之蚩.蚩. (5)抚子无.怨 (6)于.嗟鸠兮 (7)犹可说.也 (8)隰则有泮.
通“薆 ”,译为“ 隐藏,遮掩 ”
通“现”,译为“ 出现 ” 通“悦 ”,译为“ 喜爱 ” 通“汝 ”,译为“你”。这里代指“彤管” 通“馈 ”,译为“ 赠送 ” 通“媸媸 ”,译为“ 笑嘻嘻的样子 ” 通“毋 ”,译为“不要 ”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 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 雅 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虽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 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 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内容
解说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 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 颂 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 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罗素
5.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要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
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巴尔扎克
一、作者简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 1100-前 600 年左右的诗歌 305 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 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今义:认为
三、一词多义 (一)实词
载笑载言. (1)言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
动词,说 名词,预兆 助词,句首语气词
洵美且异.
形容词,特殊
(2)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动词,惊异,诧异
(二)虚词 秋以.为期
(1)以以 以. .我 尔贿 车迁 来 以.望复关
介词,把 介词,把 介词,用 承接连词,不译
通“ 吁 ”,译为“ 叹息声 ”
通“ 脱 ”,译为“ 解脱 ”
通“ 畔 ”,译为“边,岸 ”
二、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古义: 至,动词,到,到达;于,介词,表处所
今义:连词,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
古义: 多年
今义:三岁的时候
(3)秋以.为.期
古义: 以(之)为,把……当作
二、背景回放 被抛弃的爱情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 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 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 而热烈、率真而健康。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这首古老的爱 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再如《静女》写青年 男女的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的情爱。
四、从名言中积累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
——《孟子》
2.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全。
——《吕氏春秋》
3.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刘向
4.即使是真正的好东西,当我们得不到它的时候,就不该焦躁
地渴望它,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那伟大的放弃。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憧憬 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心灰意冷,“无与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 子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9.《静女》与《氓》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静女》 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 为复杂,初始她怀着对爱情的忠诚决心“及尔偕老”建立了家庭, 因此丈夫的负心就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伤害,但她并没有在“静 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总结出“无与士耽” 的教训后,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 开始新的生活,更表现了人格的尊严。
《氓》 1.运用对比,形象鲜明 本诗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如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容貌的对比、 女主人公用情专一与氓“二三其德”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的美好 愿望与婚后的不幸遭遇的对比、氓婚前与婚后态度的对比等。诗篇 在对比中刻画了一个薄情寡义的负心男子形象,也塑造了一位勤劳 善良、忠于爱情、坚强果断的女子形象。 2.比兴手法,增强意蕴 《氓》第三、四章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用 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从而激发了读者的联想, 增强了文章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理脉络]
《静女》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刻画了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和“我”的 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作者夸赞荑草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 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并不是物本身有多么美好,而是爱人及物,托 物抒情。
[明大意]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 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 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这首诗格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男女恋 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 《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它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第 一人称“我”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 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 怨恨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该女子坚毅的性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 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 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
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 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 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 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 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 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 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你能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一系列连续动作、神态描写,描写了这对 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画面,内容和表现上的真实,使人物“呼之欲 出”。
4.《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格调怎样? 参考答案: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活泼生动的情诗。诗歌把民 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描摹得生动逼真,充满了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 朗纯朴的民歌风味,格调轻松优美。
《氓》
5.从全诗看,《氓》在对比中描写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婚前:女主人公纯真、热情;婚后:女主人公清醒、 刚烈。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 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 也”。
6.“淇水汤汤,渐车帏裳”两句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以“淇水”起兴,引出女子被弃而回娘家的悲惨遭 遇,表现了女子内心惊涛骇浪般的痛苦。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 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 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 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 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 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 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