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学习侧重点】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

课前预习案

1、专题容概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其审美趣味有外拓趋向敛,有昂扬趋向低沉,有浓郁趋向高秀。唐诗可谓是风格种种,流派多多。中唐时期“创新”与“求变”是其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

2、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绅、王建、籍等人在,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孟之外,还有叉、卢仝、马异、贾岛、贺等,其中、孟、最为出色。

(3)、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一、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课中学习案

一、《寄儋元锡》

1、诗人见到了哪些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愧俸钱”可看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二、《登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湘》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四、《西塞山怀古》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2、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五、《自经乱,关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诗第三联用什么手法,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2、诗人是如何表达“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兄弟之情的?

六、《天上谣》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主体部分四幅画面,说说诗仍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

课后拓展案

一、贬谪诗:

1、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英雄末路之悲(2)、忠而被贬之愤(3)、壮志难酬之怅(4)、生不逢时之叹(5)、羁旅行役之苦(6)、怀乡念国之思(7)、旷达乐观之情……

2、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贬谪诗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文中多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借景抒情

咏史抒怀: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对比: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二、鉴赏诗歌: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试比较柳宗元《登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和愈《左迁至蓝关示侄湘》抒发的思想感情的不同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十一旅舍三咏榴花·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导学案答案

一、《寄儋元锡》

1、诗人见到了哪些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毡”、“密雨斜倾”、“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等等。对于贬谪诗人来说,这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通过哀景的铺叙,把自己被贬谪的无穷哀情表达出来。以哀景写哀情。

2、“愧俸钱”可看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正说明诗人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禄,乃是作者思想的主导因素。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

3、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鹏有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味。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二、《登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答:(1)“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2)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3)愁: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湘》(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西塞山怀古》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下”和“收”字用得好。“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尾联是诗人的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今逢四海为家日”句宕开一笔,以褒奖的口吻赞美当世。通过古今对比,诗人深感大唐二百余年统一基业的弥足珍贵。另外,诗人歌颂“四海为家”,表现了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故垒萧萧芦荻秋”句是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芜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分裂失败的象征。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