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_____华师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课件精选全文
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第22章┃ 复习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由代数式_b_2_-__4_a_c_____的符 号决定,因此把_b_2_-__4_a_c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当_b_2_-__4_a_c_>__0___时,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有 x2=两_个__不_-_相_b_-等__的2_ba_实2_-_数_4_a根_c_,__即__x_1_=_____.-__b_+___2_ab_2-__4_a_c________,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21.1《二次根式》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第21章┃ 复习
1.二次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__a__(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第21章┃ 复习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 a≥___0___(a≥0);(2)( a)2=___a___(a≥0);
解:移项,得 x2-4x=1,两边都加上 4,得 x2-4x+4=1 +4,即(x-2)2=5,两边开平方,得 x-2=± 5,即 x= 2± 5,所以 x1=2- 5,x2=2+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22章┃ 复习
方法技巧 如果方程具备(x+a)2=b(b≥0)型,用直接开平方法解较简 单,如果不具备,应考虑因式分解法.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时, 应先把右边化为 0,再把左边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法简单,但 有局限性.因式分解法不能用时,观察如果二次项系数是 1, 一次项系数是偶数,用配方法解较简单.如果都不行,就用公 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但要先化成一般 式确定 a,b,c,计算 b2-4ac.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 单元知识梳理
关于x的方程ax2-(3a+1)x+2(a+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x1,x2,且有x1-x1x2+x2=1-a,则a的值是( )
A.1 B.-1 C.1或-1
D.2
【解析】选B.由题意得 x1+x2= 3a 1 , x1x2= 2a 2 ,因为x1-
a
a
x1x2+x2=1-a,所以
3a a
2y-3=17. 答:这块矩形场地的长为17m,宽为10m.
复习归纳
设未知数, 实际问题 列方程
实际问题的答案
检验
数学问题
ax2 bx c 0a 0
配方法
解
降
方
程 公式法
次
因式分解法
数学问题的解
x b b2 4ac b2 4ac≥0 2a
(1)直接开平方法
x2=b(b 0)
适应于没有一次项的 一元二次方程
考点分类
一 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有关概念
1.若(a-3) xa2 7+4x+5=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值为
()
A.3
B.-3
C.±3
D.无法确定
【自主解答】选B.因为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所以a2-
7=2,且a-3≠0,解得a=-3.
2.下列方程中,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ax2+bx+c=0 C.3x2+2y- 1 =0
一 元
(2)因式分解法
二
1、提取公因式法 2、平方差公式 3、完全平方公式
适应于左边能分解 为两个一次式的积, 右边是0的方程
次 方 (3) 配方法 程 的
当二次项系数为1的时 候,方程两边同加上 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 方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这一性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材中通过实例引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然后通过证明来说明这一性质的正确性。
在教材的设计中,既有理论的阐述,也有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这一性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角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没有听说过,或者只是有所耳闻,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正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探究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并能够熟练运用。
2.通过学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通过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的证明。
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为什么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法和实践法。
讲解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和证明方法,实践法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这一性质。
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教学。
多媒体教学用于展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和证明过程,黑板教学用于展示例题和学生的解题过程。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或减去一个数使得方程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最后使用完全平方公式解方程.3)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c0,它的两个根分别为:x1,2b b24ac2a其中,b24ac叫做判别式.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4)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使其成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然后利用积零原理”解方程.5)图像法: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二次函数的标准式y ax2bx c,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求出方程的实数根.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分析实际问题.1.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可以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公式法是一种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其中一元二次方程ax+bx+c=(a≠)的求根公式为x=(-b±√(b²-4ac))/2a。
3.因式分解法是一种利用因式分解求解方程的方法,其步骤为将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利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或十字相乘等方法将其化为乘积的形式。
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b²-4ac,其中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5.XXX定理指出,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6.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当y=0时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
7.比例式中,a、d为外项,b、c为内项,b=c时,b为a、d的比例中项。
8.比例具有基本性质、更比性质、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二次根式
第22章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二次根式(1)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a ≥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流程:一、回顾: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 .即有:(1)a ≥0(a ≥0);(2)2)(a =a (a ≥0).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注意: 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例: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解:被开方数x-1≥0,即x ≥1.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三、练习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3)2)3(-x ; (4)x x 3443-+-板书设计:二次根式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例题:第2课时 二次根式(2)教学目标:1a ≥0)2=a (a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a ≥0)是一个非负数,教学重难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a≥0)是一个非负数;• 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口答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0a<0有意义吗?[老师点评(略).]二、探究新知: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a≥0)是一个什么数呢?)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一个平方等于4)2=4.同理可得:)2=2,22213,2=72,)2=0,所以例1 计算1.2 2.(2 3.2 4.(2)22=a(a≥0)的结论解题.解:2 =32,(2=32·2=32·5=45,2=56,()2=74=.三、巩固练习:计算下列各式的值:22(4)2)2(222-四、应用拓展:例2 计算1.2(x≥0) 2.2 3.2 4.)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反之:a=2(a≥0).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第3课时 二次根式(3)教学目标:(a ≥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教学重难点:a (a ≥0).难点:讲清a ≥0a 才成立.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a ≥0)是一个非负数;3.2=a (a ≥0).那么,我们猜想当a ≥0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21102337.例1 化简(1(2(3 (4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4)(-3)2=32(a ≥0)•去化简.解:(1(2=4(3(4 三、巩固练习:教材P4.3.4.四、应用拓展:例2 填空:当a ≥0;当a<0,•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则a 可以是什么数? (2,则a 可以是什么数?(3,则a可以是什么数?五、归纳小结(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a的应用拓展.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第4课时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教学目标: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教学重难点:a≥0,b≥0)(a≥0,b≥0)及它们的运用.a≥0,b≥0).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1=______;(2=_______.(3.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1,(2(3(4(5.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反过来例1.计算(1(2(3(4解:(1(2(3=(4三、巩固练习:(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①②×四、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0,b≥0)(a≥0,b≥0)及其运用.板书设计:例题:第5课时二次根式的乘除(2)教学目标: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教学重难点: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难点: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4=________.二、探索新知: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例1.计算:(1(2解:(1=2(2==×三、应用拓展:例3=,且x为偶数,求(1+x解:由题意得9060xx-≥⎧⎨->⎩,即96xx≤⎧⎨>⎩∴6<x≤9∵x为偶数∴x=8∴原式=(1+x=(1+x=(1+x∴当x=8时,原式的值=6.四、归纳小结:a≥0,b>0a≥0,b>0)及其运用.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a≥0,b>0)例题:a≥0,b>0)第6课时二次根式的乘除(3)教学目标: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难点: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计算(1(2,(3二、探索新知:观察上面计算题1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那么上题中的比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呢?如果不是,把它们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3~4个人到黑板上板书.例1.(1)例2.如图,在Rt △ABC 中,∠C=90°,AC=2.5cm ,BC=6cm ,求AB 的长.解:因为AB 2=AC 2+BC 2 所以132====6.5(cm ) 因此AB 的长为6.5cm .三、巩固练习:练习2、3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例题: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课后反思:第7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1)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难点: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1)2x+3x ; (2)2x 2-3x 2+5x 2; (3)x+2x+3y ; (4)3a 2-2a 2+a 3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AC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1)(2)(3(4)老师点评:因此,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是可以合并的,如表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们可以合并吗?可以的.(板书)所以,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例1.计算(1(2分析: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第二步,将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解:(1=(2+3(2(4+8三、巩固练习练习1、2.四、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应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加减(1)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应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题:(2)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第8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2)教学目标:运用二次根式、化简解应用题.教学重难点:讲清如何解答应用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二次根式如何加减的问题,我们把它归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第二步,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下面我们讲三道例题以做巩固.二、探索新知:例1.如图所示的Rt△ABC中,∠B=90°,点P从点B开始沿BA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A移动;同时,点Q也从点B开始沿BC边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C移动.问:几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PQ的距离是多少厘米?(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B A CQP分析:设x 秒后△PBQ 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那么PB=x ,BQ=2x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求出x 的值.解:设x 后△PBQ 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则有PB=x ,BQ=2x依题意,得:12x ·2x=35x 2=35PBQ 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PBQ 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PQ 的距离为厘米.三、巩固练习:练习3四、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运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合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加减例题:第9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3)教学目标:1、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乘除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2、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运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乘除、乘方等运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规律;难点: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计算(1)(2x+y )·zx (2)(2x 2y+3xy 2)÷xy2.计算(1)(2x+3y )(2x-3y ) (2)(2x+1)2+(2x-1)2 老师点评:这些内容是对八年级上册整式运算的再现.它主要有(1)•单项式×单项式;(2)单项式×多项式;(3)多项式÷单项式;(4)完全平方公式;(5)平方差公式的运用.二、探索新知:如果把上面的x 、y 、z 改写成二次根式呢?以上的运算规律是否仍成立呢?•仍成立.整式运算中的x 、y 、z 是一种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所有一切,•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所以,整式中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二次根式.例1.计算:(1)(2)()÷分析:刚才已经分析,二次根式仍然满足整式的运算规律,•所以直接可用整式的运算规律.解:(1)解:()÷÷-3 2三、巩固练习练习第3题四、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加减(1)•单项式×单项式;(2)单项式×多项式;例题:(3)多项式÷单项式;(4)完全平方公式;(5)平方差公式的运用.课后反思:。
25.2.1 概率及其意义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知识点 1 概率及其意义
知1-讲
1. 概率的定义: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叫做该事件的 概率.
2.概率公式: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 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
要点中精的析m:种用结公果式.P那(A么)=事件m A. 求发概生率的值概的率试P(验A)特=点mn :.
解: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面积为52=25,
总面积为(3+4)2=49,
∴P(飞在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25
.
49
知1-讲
归纳
知1-讲
对于飞镖投射阴影区域这类题的解法:首先根据题 意把数量关系用“图形”面积表示出来,用数形结合思 想解答.用阴影区域表示所求事件A,然后计算阴影区 域的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即事件A发 生的概率.
m
2.
n0≤ ≤1.
3. 2. 概率的取值范围:0≤P(A)≤1.
4. 3.三种事件的概率:当A是必然事件时,P(A)=1;
5. 当A是不可能事件时,P(A)=0;
6.
当A是随机事件时,P(A)满足0<P(A)<1.
知2-讲
【例3】 班级里有20位女同学和22位男同学,班上每位同 学的名字都被分别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放入 一 个盒中搅匀.如果老师随机地从盒中取出1张纸条, 那么抽到男同学名字的概率大还是抽到女同学名 字的 概率大?
20 22 21
21 21
所以抽到男同学名字的概率大.
知2-讲
(来自教材)
知2-讲
【例4】 甲袋中放着22个红球和8个黑球,乙袋中放着200个 红球、80个黑球和10个白球.三种球除了颜色以外没 有任何其他区别.两袋中的球都已经各自搅匀. 从袋 中任取1个球,如果你想取出1个黑球,选哪个袋成 功的机会大呢?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4.1 三角形的中位线 基础+拓展+创新
D CBAEF24.4.1 三角形的中位线【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基础知识演练】1.如图,D、E、F分别为△ABC三边上的中点.(1)线段AD叫做△ABC的,线段DE叫做△ABC的,DE与AB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 ;(2)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平行四边形有 ___________ .2. 三角形各边长为5、9、12,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3. 如图,在矩形ABCD中,BC=8cm,AC与BD交于O,M、N分别为OA、O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CNM是等腰梯形.4. 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F、G、H分别为AB、BC、CD、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HGDCBAEF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是DC的中点,EF∥AB交BC于F,若EF=3,求AB的长.6. 如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 =14,BC =16,AC =26,P 为∠A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且BP ⊥AD ,M 为BC 的中点,求PM 的长.【思维技能整合】7. 如图,D 、E 、F 分别为△ABC 三边上的中点,G 为AE 的中点,BE 与DF 、DG 分别交于P 、Q 两点,则PQ ∶BE = .8. 如图,E 、F 、G 、H 分别是BD 、BC 、AC 、AD 的中点,又AB =DC ,下列结论:①EFGH 为矩形;②FH 平分EG 于T ;③EG ⊥FH ;④HF 平分∠EHG.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对角线BD 、AC 的中点. 求证:EF >)(21CD AB .【发散创新尝试】10. 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8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20071 B 、20081C 、200721D 、20082111. 如图,四边形各边中点及对角线中点共六个点中,任取四个点连成四边形中,最多可以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回顾体会联想】12. 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结论中,有两线段平行及线段的倍分关系,在解决哪些问题时该运用这一定理?请你补充完成下面的总结:在证明两直线 或线段的倍分关系时,常用到这个定理.另外,有些问题本身具备直接利用中位线定理解决的基本图形,而有些题目本身不具备直接利用中位线定理的基本图形,这时,常常需要通过添加 ,构造中位线定理的基本图形方可使问题得以解决.参考答案1.(1)中线,中位线,DE ∥AB ,DE=21AB. (2)△AEF ≌△DEF ≌△FBD ≌△EDC. (3)□AFDE ,□FBDE ,□FDCE. 2. 133.证MN ∥BC 且MN≠BC.4.证明:连结AC 、B D.∵AE =BE ,BF =CF ,∴EF ∥AC ,EF =21A C. 同理CH ∥AC ,CH =21AC ,∴EF AC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AE =BE ,AH =DH ,∴EH =21B D.又∵AC =BD ,∴EF =EH ,∴四边形EFGH 是菱形. 5.过D 作DG ∥AB 交BC 于G ,∵AD ∥BC ,AB ∥DG ,∴四边形ABGD 是平行四边形,∴AB =DG . ∵EF ∥AB ,∴EF ∥DG ,∵DE =CE ,∴GF =CF . ∴EF 是△CDG 的中位线,∴EF =21DG . ∴DG =2EF =6,即AB =6. 6. PM =6 7. 1∶4 8. D 9.取BC 的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10.C 11. 最多有三个 12.平行 辅助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3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掌握程度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了解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挑战、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与演示:讲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比,验证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4.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未知角度的大小、计算物体的高度等。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全册
32 9 3, 类似地,计算:
7 5
2
=
7 5
02 0
0.52 0.5
又如 32 = 9=3= 3,再计算:
7 5
2
=
7 5
0.52 = 0.5
归纳 一般地,有
a (a≥0) -a (a<0)
知识要点 1.从运算顺序来看,
2 a 先开方,后平方
2.从取值范围来看,
2 a a≥0
3.从运算结果来看:Fra bibliotek 2 a =a
a (a≥0)
a2 =∣a∣ =
-a(a<0)
a2 先平方,后开方
a 2 a取任何实数
练一练 化简
(1) 16
(3) (7)2
解: (1) 16 42 4
(3) (7)2 7
(2) (5)2
(4) 72
问题3 平方根的性质: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 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0; 负数没有平方根.
问题4 所有实数都有算术平方根吗?
正数和0都有算术平方根;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S
S
圆形的下球体在平面图上的面积为S,则半径为_______π___.
讲授新课
一 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有意义的条件
如图所示的值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则
两个二次根式能否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怎样运算?让我们从研 究乘法开始.
请写出两个二次根式,猜一猜,它们的积应该是多少?
2 7= ?
特殊化,从能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乘法运算开始思考!
讲授新课
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及运算
1. a 既可表示开方运算,也可表示运算的结果.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华师大九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知识点1 二次根式(重点)知识解读1)0a ≥a 称为被开方数(式).要点精析:(1)二次根式的定义是从代数式的结构形式....上界定的,必须含有二次根号的根指数为22”一般省略不写.(2)被开方数a 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但前提是...a 必须大于或等于0.(3)形如)0a ≥的式子也是二次根式.2.易错警示:(1(2()10a ≥这样的式子只能称为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不能称为二次根式. 知识点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重点)知识解读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式)为非负数...;反之也成立,0a ⇔≥. 2.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式)为负数..;反之也成立,0a ⇔<. 要点精析:(1)如果一个式子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 (2)如果一个式子中既含有二次根式又含有分式,那么它有意义的条件是: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3)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零指数或责整数指数,那么它有意义的条件是:底数不为....0..方法规律(1)本例通过式子有意义的隐含条件,求出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从而确定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处的象限;这种由“数”确定符号到“形”确定位置的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2)当题中指出式子有意义或说式子是什么式子时,都表示这个式子一定具备定义中的条件,解这类题一般都是先根据定义建立关于未知数的不等式(组),再通过解不等式(组)确定未知数的值或范围.知识点3 二次根式的性质(重难点)知识解读1.二次根式的性质:(1a≥≥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数;(2)()2a a=≥,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它本身;(3()()0,0,a aaa a≥⎧⎪=⎨-<⎪⎩即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的绝对值.要点精析:(1.....:①0a≥≥.(22的区别与联系:区别:a为全体实数,2中0a≥;先平方后开方,2是先开方后平方;③运算结果不同:()()0,0,a aaa a≥⎧⎪==⎨-<⎪⎩2a=.联系2均为非负数,且当0a≥2=.2.易错警示a=化简时,易忽略字母a的取值范围.方法规律本例与前面的例3都属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经典例题,它们的不同点:例3是由“数”的符号确定“形”的位置;而本例则由“形”的位置来确定“数”(式)的符号;它充分体现了“数”与“形”是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解答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题的关键是确.保去掉根号后的结果是非负数..............方法规律常见的非负数的类型有三种:绝对值、偶次方、二次根式(算术平方根).当它们的和.为.0.时,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项...都等于...0..方法规律形如(4)这类题目应充分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另外,此类题中并不是所有的非负数都得写成二次根式的平方(不一定带根号)的形式,如242=,2164=,()22211x x x++=+等.方法规律解这类题的依据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它是限制字母取值范围的重要条件,也是易被忽略的隐含条件;b(其中被开方数x a-与a x-互为相反数)的式子的值是b.方法规律此题运用转化思想,把二次根式问题转化为绝对值问题,去绝对值符号时运用了分类讨论思想.当绝对值符号内的代数式大于或等于0时去掉绝对值符号后是它本身,当绝对值符号内的代数式小于o 时去掉绝对值符号后是它的相反数.此题有两处绝对值,故要分三种情况讨论,即:两个都小于0;一个大于0,另一个小于0;两个都大于0.等于0和这三种情况中任何一种合并都可以,只不过分段讨论时,同一个数不重复讨论,在一处出现即可.方法规律先通过二次根式的定义求自然数n 的范围,再由二次根式的性质确定12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最后通过分类讨论思想求出自然数n 的值.方法规律a =进行化简时,其关键步骤是去绝对值符号......,而去绝对值符号的关键是判.断绝对值符号内的代数式的符号..............;因此一定要结合具体问题:如数轴、几何图形特征等,先确定其符号,然后进行化简.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知识点1 二次根式的乘法(重点)知识解读1)0,0a b =≥≥.这就是说,两个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它们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要点精析:(1)法则中被开方数a 、b 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但都必须是非负数...; (2)当二次根式根号外有因数(式)时,可类比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进行运算,即根号外因数(式)之积作为根号外因数(式),被开方数之积作为被开方数;(3)二次根式相乘的结果是一个二次根式或一个有理式;(4)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章中的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 拓展:(1)几个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0,0,0a b c =≥≥≥;(2)几个二次根式相乘,可利用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便.(3)易错警示:不要把字母表示正数误认为含该字母的式子就是正数.知识点2 积的算术平方根(难点)知识解读1)0,0a b ≥≥,这就是说,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各因式算术平方根的积.要点精析:(1)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实质是逆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它对两个以上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同样适用;(2)应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前提条件....是乘积中的每个因数(式)必须是非负数;应用此性质的作用是化简二次根式;(3)在进行化简运算时,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数(式)分解,然后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式)开方后移到根号外.2.易错警示: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中的每个因式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但无论是数还是代数式都必须满足因数(式)都是非负数,才能运用性质进行化简或计算. 知识点3 二次根式的除法(重点)知识解读1)0,0a b =≥>.这就是说,两个算术平方根的商,等于它们被开方数的商的算术平方根.要点精析:(1)法则中的被开方数a 、b 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但都必须是非负的...且.b .不.为.0.;(2)当二次根式根号外有因数(式)时,可类比..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进行运算;将根号外因数(式)之商作为根号外商的因数(式);被开方数之商作为被开方数.2.易错警示:(1)0,0a b =≥>中,特别注意0b >,若0b =,则代数式无意义;(2)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尽量化到最简;(3这样的错误;(4)如果是几个二次根式相除,应按除法法则依次计算;也可以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来计算.方法规律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被开方数相除时,可以用“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进行约分、化简.知识解读1)0,0a b=≥>.这就是说,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要点精析:(1)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实质是逆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前提条件是商中被除式是非负数,除式是正数;(3)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作.用是化简二次根式........,将分母中的根号化去. 2.分母有理化:(1)定义:要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只要将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恰当的二次根式就可以了,通常这种化简过程称为分母有理化;(2)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及()20a a =≥;(3)方法:将分子和分母都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拓展:(1)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2)常用的有理化因式a a ;3.易错警示:在二次根式的计算中,最后结果的被开方数应不含开得尽的因数(式),同时分母不含二次根式.方法规律分每有理化一般经历如下三步:“一移..”,即将分子、分母中能尽方的因数(式)移到根号外;“二乘..”,即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数(式);“三化..”,即化简计算.知识点5 最简二次根式(重点)知识解读1.定义: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并且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像这样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要点精析: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就是被开方数必须是整数(式);(2)被开方数中每个因数(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即每个因数(式)的指数都是1.2.将一个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步骤:(1)“一分”,即利用因数(式)分解的方法把被开方数的分子、分母都化成质因数(式)的幂的乘积形式;(2)“二移”,即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式)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移到根号外,其中把根号内的分母中的因式移到根号外时,要注意应写在分母的位置上;(3)“三化”,即将分母有理化一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3.易错警示:(1)分母中含有根式的式子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去根号时,忽视隐含条件,误将负数移到根号外;(3)去根号后漏掉括号.方法规律二次根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与整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方法相同,整式乘除法的一些法则、公式在二次根式乘除法中同样适用....,在运算中要注意符号和顺序;最后的结果要注意将所含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且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说明:对于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也可先对每一个二次根式进行化简,再计算,能使计算简便,请读者试一试.方法规律本例利用探究规律法将蕴涵在数中内在的排列规律,猜想探究问题的结果用代数式表示.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知识点1 同类二次根式知识解读1.我们把像、-要点精析:(1)同类二次根式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最简二次根式;②被开方数相同.(2)判断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时,先将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比较被开方数,它与根号前面的系数无关.2.易错警示:判断两个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不化简而直接判断易出错.方法规律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的步骤是:(1)将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知识点2 二次根式的加减知识解读1.法则: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简,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即:(m n2.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1)“化”:将每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找”:找出..同类二次根式;(3)“并”: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成一项.3.整式加减运算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4.易错警示:(1)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根号外的因数与因数合并,剩下的部分保持不变,一定不要丢掉;(2)不能合并的二次根式不能丢掉,因为它们也是结果的一部分;(3)二次根式根号外的因数是带分数的要化为假分数.方法规律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的步骤:(1)将每个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若被开方数中含有带分数,则要先化成假分数;若含有小数成分数,则要化成分数,进而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原式中若有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方法规律本例是一道集“数”与“形”为一体的经典题,解答本例经过由非负数之和为零得方程(组),从方程(组)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再由任意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任意两线段之差小于第三条线段;得出这三条线段符合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最后求三角形的周长. 知识点3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难点)知识解读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运算种类: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乘方(或开方)的混合运算.(2)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要点精析:(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结果应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的形式...................,并且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2)进行二次根式的开方运算时应使开出的因数(式)是非负数(式).2.二次根式的运算律:(1)实数运算中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整式乘法中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2)在进行计算时,能用乘法公式的要尽量使用乘法公式,同时注意合理地运用运算律.3.易错警示:(1)对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理解不透彻导致合并不彻底.(2)在计算过程中,忽略隐含已知条件中的字母的取值范围,导致出现符号错误. 方法规律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运算类似,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再加减.....,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每一个二次根式可看成一个“单项式”,多个非同类二次根式之和可以看成一个“多项式”,因此整式运算法则、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运算中仍然适用. 方法规律=,即它们是可以合并的二次根式,也就是说它们是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利用这一特征解决问题,如按思维习惯把已知等式两边平方,这样一个等式两个未知量是无法求出a 、b 的.方法规律由5x y +=-,6xy =解出x ,y 的值比较困难,因此可以考虑用整体思想求解.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先根据实数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得出每个数的正负情况以及大小关系,再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方法规律本题运用了“.0.”点取值法.....,即令要讨论的每个代数式等于0,求出字母的值,然后分情况化简.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方法规律参数法的实质是...在解题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量(参数),以此作为媒介..,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本例中的y 就是一个参数. 方法规律此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采用了归纳法来解题.仔细观察,找出规律是关键. 方法规律此例运用了反向推理法,对于一些题目,当我们从正面..不好解答时,不妨从它的反面..来考虑,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识解读1.定义: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要点精析:(1)理解定义:要掌握三个关键点:整式、未知数个数及最高次数;“一元”是指整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二次”是指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方法:整理前:①整式方程,②只含一个未知数;整理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易错警示:在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时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1)不整理合并直接判断;(2)不看是不是整式方程;(3)未知数的个数不是1或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是2.方法规律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关键点:(1)整理前足整式方程且只含一个未知数;(2)整理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本例⑤()222322x x x -=-中易出现不整理就下结论,误认为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错误.方法规律已知某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则此方程必须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只含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髙次数是2.当二次项系数是待定系数时还要考虑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知识点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重点)知识解读1.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200ax bx c a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2.理解要点:(1)20ax bx c ++=,当0a ≠时,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但b ,c 可以是0.(2)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可以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3)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某项时,应连同未知数一起;指出某项系数时应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4)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既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隐含条件.3.易错警示:(1)忽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中二次项系数0a ≠的条件.(2)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时,不要忽略各项前面的符号.方法规律1.化一般形式一般要经历一去(去分母去括号)二移三并这三步;2.当整理为一般形式后,如果二次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把它转化为正数,若有关系数是分数,一般要把它转化为整数.方法规律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ax bx c ++=中,0a ≠是确定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唯一标准,在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待定字母的值时,既要考虑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又要考虑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方法规律在由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有关待定字母的值时,先要把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由题中给出的条件及二次项系数不为0列式求出.知识点3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知识解读1.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它是把实际问题中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通过设未知数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表达.2.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一般步骤:(1)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2)设出合适的未知数,一般设为x ;(3)确定等量关系;(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有时要化为一般形式.3.常用一元二次方程来建模的问题有:圆形的面积、增长(利润)率、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4.易错警示:一元二次方程求得实际问题的解要检验,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知识点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难点)知识解读1.定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 要点精析:(1)判断方程的根的必要条件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2)根据方程的根的定义可以判断解出的方程的根是否正确.(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不止一个,只要符合条件的都是方程的根.方法规律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根,只要把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算出数值,看它们是否相等.在找根时注意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方法规律如果0x 是方程20ax bx c ++=的根,则有式子2000ax bx c ++=成立.当求含有0x 的代数式的值时,找出该代数式与2000ax bx c ++=相类似的结构进行整体代入求值. 方法规律判断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给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是将这个数代入原方程,判断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2.1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知识点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知识解读1.定义:利用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2.直接开平方法求方程的解的方法:(1)()20x p p x =≥→=2)()()20x a p p x a +=≥→=;(3)()()20,0mx n p p m x +=≥≠→= 3.易错警示:直接开平方法是利用平方根的意义,所以要注意两点:(1)常常只取正的平方根而遗漏负的平方根;(2)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所以直接开平方法的前提条件是2x p =中0p ≥. 方法规律用直接开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将方程化成左边是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非负数的形式,然后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求解.当整理后右边为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知识点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读1.定义: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2.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整理方程,使其右边为0;(2)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3)令每个一次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3.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2)公式法;(3)()()()2x a b x ab x a x b +++=++.4.易错警示:(1)当方程没有化成一般形式时,不能把左边进行因式分解;(2)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能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法规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不要急于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要结合方程特点适当变形,发现并提取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方法规律采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为:右化零,左分解,两因式,各求解. 方法规律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化成()20x p p =≥的形式,则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方法规律本题运用了换元法,运用换元法解方程时,要'注意还元.如本题最后是要解出未知数x ,而不是未知数t ,所以先换元然后再还元.方法规律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就可以知道用因式分解法求解的过程,即()()120,x a x b x a x b --=⇔==.方法规律确定三角形的三边长时,要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2.2.2 配方法知识点1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读1.定义:通过方程的简单变形,将左边配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数,从而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要点精析:(1)配方法是对二次项和一次项配方,所以一般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二次项_系数必须为1).(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转化成直接开平方法所需要的形式.配方是为了降次,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简言之:一化二移三配四开方,即(1)化:①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2)移: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3)配: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使方程变为()2x m n ±=的形式.(4)开方:如果n 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根.3.易错警示: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易忘记二次项系数化为1或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方法规律(1)二次项系数为1时,已知一次项的系数,则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已知常数项,则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的平方根的两倍.注意有两个.(2)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则先化二次项系数为1,然后再配方.方法规律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配方法的关键,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是进行这一关键步骤的重要前提.方法规律当一个方程出现多个未知数,且方程中具备完全平方式的雏形时,可以考虑凑完全平方式,将方程化成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的情形,从而将一个方程化成多个方程来分别求解.22.2.3 公式法22.2.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点1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读1.求根公式的定义:方程()200ax bx c a ++=≠的实数根可写为)240x b ac =-≥,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求根公式.2.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确定公式中a 、b 、c 的值;(3)求出24b ac -的值;(4)若240b ac -≥,则把a 、b 及24b a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解,当240b ac -<时,方程无实数解.方法规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首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确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在确定了a 、b 、c 后,先计算24b ac -的值,当240b ac -≥时,再用求根公式解.方法规律解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时,与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利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解.方法规律利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理论依据: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为1x ,2x ,则方程可化成()()()1200a x x x x a --=≠的形式,因此()()()2120ax bx c a x x x x a ++=--≠,所以利用公式法进行代数式()20ax bx c a ++≠的因式分解时,可以先构造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然后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再代入()()()120a x x x x a --≠完成因式分解.知识点2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解读1.式子24b ac -叫做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表示,即24b ac ∆=-.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判断方法:(1)当0∆>时,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0∆=时,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要点精析:(1)利用根的判别式可以不解方程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反之,已知方程根的情况可以确定方程待定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2)计算根的判别式时,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确定a 、b 、c 后再计算;(3)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包括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0∆≥. 方法规律(1)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问题一般都与24b ac -有关,抓住24b ac -与零的大小关系推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不同情况是解题的关键.(2)判断方程根的情况的方。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新版) 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 (2)§23.1 一元二次方程 (3)§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阅读材料 (13)§23.3 实践与探索 (14)小结 (16)复习题 (17)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绿苑小区规划设计时,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安排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设宽为x 米,可列出方程900)10(=+x x ,整理得0900102=-+x x .方程0900102=-+x x 中未知数x 的最高次数是2,它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问题1绿苑小区规划设计时,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安排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可以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不难列出方程x (x +10)=900,整理可得0900102=-+x x . (1)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已知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 )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 )倍,即2)1(5)1)(1(5x x x +=++万册.可列得方程2.7)1(52=+x , 整理可得02.21052=-+x x . (2)思考这样,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概括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quadric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通常可化成如下的一般形式:02=++c bx ax (a 、b 、c 是已知数,a ≠0),其中a 、b 、c 分别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练习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232=-x x ;(2)2237x x =-;(3)0)2(3)12(=---x x x x ;(4)4)5(3)1(2-+=-x x x .习题23.11.关于x 的方程2322+-=-mx x x mx 是一元二次方程,m 应满足什么条件?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3)2(22=-++-m x x m 有一个解是0,求m 的值.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1)学校中心大草坪上准备建两个相等的圆形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是余下草坪面积的一半.已知草坪是长和宽分别为80米和60米的矩形,求花坛的半径.(2)根据科学分析,舞台上的节目主持人应站在舞台前沿的黄金分割点(即该点将舞台前沿这一线段分为两条线段,使较短线段与较长线段之比等于较长线段与全线段之比),视觉和音响效果最好.已知学校礼堂舞台前沿宽20米,问举行文娱会演时主持人应站在何处?§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试一试解下列方程,并说明你所用的方法,与同伴交流.(1)42=x ;(2)012=-x .概括对于方程(1),有这样的解法:方程 42=x , 意味着x 是4的平方根,所以4±=x ,即 x =±2.这种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对于方程(2),有这样的解法:将方程左边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x -1)(x +1)=0,必有 x -1=0或x +1=0,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1,121-==x x .这种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思考(1)方程42=x 能否用因式分解法来解?要用因式分解法解,首先应将它化成什么形式?(2)方程012=-x 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要用直接开平方法解,首先应将它化成什么形式?做一做试用两种方法解方程09002=-x .例1 解下列方程:(1)022=-x ;(2)025162=-x .解 (1)移项,得22=x .直接开平方,得2±=x .即 2,221=-=x x .(2)移项,得25162=x .方程两边都除以16,得16252=x直接开平方,得45±=x .即 45,4521=-=x x .例2 解下列方程:(1)0232=+x x ;(2)x x 32=.解 (1)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 (3x +2)=0.所以 x =0或3x +2=0.得 32,021-==x x .(2)移项,得032=-x x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 (x -3)=0.所以 x =0或x -3=0,得 3,021==x x .练习1.解下列方程:(1)1692=x ;(2)0452=-x ;(3)025122=-y ;(4)022=-x x ;(5)0)1)(2(=+-t t ;(6)05)1(=-+x x x .2.小明在解方程x x 32=时,将方程两边同除以x ,得到原方程的解x =3,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例3 解下列方程:(1)04)1(2=-+x ;(2)09)2(122=--x .分析两个方程都可以转化为 a =2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1)原方程可以变形为4)1(2=+x , 直接开平方,得x +1=±2.所以 3,121-==x x .(2)原方程可以变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有 ____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21==x x .读一读小张和小林一起解方程x (3x +2)-6(3x +2)=0.小张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3x +2)(x -6)=0, 所以3x +2=0或x -6=0. 得 6,3221=-=x x .小林的解法是这样的:移项,得 x (3x +2)=6(3x +2),方程两边都除以(3x +2),得x =6.小林说:“我的方法多简便!”可另一个根32-=x 哪里去了?小林的解法对吗?你能解开这个谜吗?练习解下列方程:(1)016)2(2=-+x ;(2)018)1(2=--x ;(3)1)31(2=-x ;(4)025)32(2=-+x .例4 解下列方程:(1)522=+x x ;(2)0342=+-x x .思考能否经过适当变形,将它们转化为a =2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1)原方程两边都加上1,得6122=++x 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方程化为4344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 纳上面,我们把方程0342=+-x x 变形为1)2(2=-x ,它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从而能直接开平方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例5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0762=--x x ;(2)0132=++x x . 解(1)移项,得762=-x x . 方程左边配方,得32237332+=+⋅⋅-x x , 即 16)3(2=-x .所以 x -3=±4.得 1,721-==x x .(2) 移项,得132-=+x x .方程左边配方,得222)23(1)23(232+-=+⋅⋅+x x , 即45)23(2=+x . 所以2523±=+x . 得2523,252321--=+-=x x x .练习1.填空:(1)2x +6x+( )=(x+ )2;(2)2x -8x+( )=(x- )2;(3)x x 232++( )=(x+ )2;(4)42x -6x+( )=4(x- )2=(2x- )2.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8x -2=0;(2)2x -5x -6=0.试一试用配方法解方程2x +px +q =0(q p 42-≥0).思考如何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42x -12x -1=0;(2) 32x +2x -3=0.讨论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 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如何应用配方法?探索我们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 2x +bx +c =0(a ≠0).因为a ≠0,方程两边都除以a ,得02=++a cx a bx . 移项,得a c x a bx -=+2. 配方,得a c a b a b a bx x -=+⋅⋅+222)2()2(22, 即22244)2(a acb a bx -=+.因为a ≠0,所以42a >0,当2b -4ac ≥0时,直接开平方,得aac b a bx 2422-±=+. 所以aacb a bx 2422-±-=, 即a ac b b x a ac b b x 24,242221---=-+-=.由以上研究的结果,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a 2x +bx +c =0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 a acb b x .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中系数a 、b 、c 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根.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例6 解下列方程:(1)22x +x -6=0;(2)2x +4x =2;(3)52x -4x -12=0;(4)42x +4x +10=1-8x . 解(1)这里a =2,b =1,c =-6,2b -4ac =21-4×2×(-6)=1+48=49, 所以47122491242±-=⨯±-=-±-=aacb b x , 即23,221=-=x x .(2)将方程化为一般式,得2x +4x -2=0.因为2b -4ac =24, 所以622244±-=±-=x . 即62,6221--=+-=x x .(3) 因为2b -4ac =256, 所以5821016452256)4(±=±=⨯±--=x . 得2,5621=-=x x . (4) 整理,得42x +12x +9=0.因为2b -4ac =0, 所以812±-=x , 即2321-==x x .练习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 -6x +1=0;(2)22x -x =6;(3)42x -3x -1=x -2;(4)3x (x -3)=2(x -1)(x +1).思考根据你学习的体会小结一下: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几种方法?通常你是如何选择的?和同学交流一下.应用现在我们来解决§23.1的问题1:x (x +10)=900,2x +10x -900=0,3755±-=x ,3755,375521+-=--=x x . 它们都是所列方程的根,但负数根x1不符合题意,应舍去.取x =3755+-≈25.4,x +10≈35.4,符合题意,因此绿地的宽约为25.4米,长约为35.4米.例7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 ,宽20m 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2m ,小道的宽应是多少?分析问题中没有明确小道在试验田中的位置,试作出图23.2.1,不难发现小道的占地面积与位置无关.设道路宽为xm ,则两条小道的面积分别为32x 2m 和20x 2m ,其中重叠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为2x 2m ,根据题意,得 32×20-32x -20x +2x =540.图23.2.1图23.2.2试一试如果设想把道路平移到两边,如图23.2.2所示,小道所占面积是否保持不变?在这样的设想下,列方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方便些?在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时,也像以前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要注意分析题意,抓住主要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求得方程的根之后,要注意检验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得到原问题的解答.练习1.学生会准备举办一次摄影展览,在每张长和宽分别为18厘米和12厘米的长方形相片周围镶上一圈等宽的彩纸.经试验,彩纸面积为相片面积的32时较美观,求镶上彩纸条的宽.(精确到0.1厘米)2.竖直上抛物体的高度h 和时间t 符合关系式2021gt t v h -=.爆竹点燃后以初速度0v =20米/秒上升,经过多少时间爆竹离地15米?(重力加速度g ≈10米/秒2)例8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56元降为31.5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分析 若一次降价百分率为x ,则一次降价后零售价为原来的(1-x )倍,即56(1-x )元;第二次降价百分率仍为x ,则第二次降价后的零售价为56(1-x )的(1-x )倍.解设平均降价百分率为x ,根据题意,得56(1-x )2=31.5.解这个方程,得75.1,25.021==x x .因为降价的百分率不可能大于1,所以75.12=x 不符合题意,符合本题要求的是x =0.25=25%.答: 每次降价百分率为25%.练习1.某工厂1月份的产值是50000元,3月份的产值达到60000元,这两个月的产值平均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确到0.1%)2.据某中学对毕业班同学三年来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活动获奖情况的统计,初一阶段有48人次获奖,之后逐年增加,到初三毕业时共有183人次获奖.求这两年中获奖人次的平均年增长率.习题23.21.解下列方程: (1)22x -6=0; (2)27=42x ;(3)32x =4x ; (4)x (x -1)+3(x -1)=0; (5)2)1(+x =2;(6)32)5(-x =2(5-x ).2.解下列方程: (1)2)12(-x -1=0; (2)212)3(+x =2;(3)2x +2x -8=0;(4)32x =4x -1;(5)x (3x -2)-62x =0; (6)2)32(-x =2x . 3.求满足下列要求的x 的所有值: (1)32x -6的值等于21;(2)32x -6的值与x -2的值相等. 4.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32x -4x =2x ;(2)312)3(+x =1;(3)2x +(3+1)x =0; (4)x (x -6)=2(x -8);(5)(x +1)(x -1)=x 22;(6)x (x +8)=16; (7)(x +2)(x -5)=1;(8)2)12(+x =2(2x +1).5.已知A =22x +7x -1,B =6x +2,当x 为何值时A =B ?6.已知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255,求这两个奇数.7.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试验园地是长35米、宽20米的矩形,为便于管理,现要在中间开辟一横两纵三条等宽的小道(如图),要使种植面积为600平方米,求小道的宽.(精确到0.1米)(第7题)8.某商店2月份营业额为50万元,春节过后3月份下降了30%,4月份比3月份有所增长,5月份的增长率又比4月份的增长率增加了5个百分点(即5月份的增长率要比4月份的增长率多5%),营业额达到48.3万元.问4、5两月营业额增长的百分率各是多少? 9.学校准备在图书馆后面的场地边建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一边利用图书馆的后墙,并利用已有总长为25米的铁围栏.请你设计,如何搭建较合适?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我们在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过程中得到 22244)2(aac b a b x -=+.(1)发现当且仅当2b -4ac ≥0时,右式2244aac b -有平方根.直接开平方,得aac b ab x 2422-±=+.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a 2x +bx +c =0(a ≠0)当且仅当系数a 、b 、c 满足条件2b -4ac ≥0时有实数根.观察(1)式我们不难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三种情况: ① 当2b -4ac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 当2b -4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ab x x 221-==;③ 当2b -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这里的2b-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用它可以直接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的情况(是否有?如有,两实数根是相等还是不相等?),如对方程2x-x+1=0,可由2b-4ac=1-4<0直接判断它没有实数根;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往往也是先求出判别式的值,直接代入求根公式.如第27页例6;还可以应用判别式来确定方程中的待定系数,例如: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mx-xm222=2)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出这时方程的根.§23.3 实践与探索试研究下列问题,并与你的同伴交流、讨论.问题1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图23.3.1.图23.3.1(1)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为81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多少?(2)如果按下表列出的长方体底面面积的数据要求,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折合成的长方体的侧面积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你观察到的变化中,你感到折合而成的长方体的侧面积会不会有最大的情况?先在上面的表格中记录下你得到的数据,再以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自变量,折合而成的长方体侧面积为函数,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点.看看与你的感觉是否一致.问题2阳江市政府考虑在两年后实现市财政净收入翻一番,那么这两年中财政净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应为多少?分析 翻一番,即为原净收入的2倍.若设原值为1,那么两年后的值就是2.探索若调整计划,两年后的财政净收入值为原净收入值的1.5倍、1.2倍、……那么两年中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应调整为多少?又若第二年的增长率为第一年的2倍,那么第一年的增长率为多少时可以实现两年后市财政净收入翻一番?练习1.某花生种植基地原有花生品种的每公顷产量为3000千克,出油率为55%.改用新品种之后,每公顷收获的花生可加工得到花生油2025千克.已知新品种花生的公顷产量和出油率都比原有品种有所增加,其中出油率增加是公顷产量增长率的一半,求两者的增长率(精确到1%).2.某商店准备进一批季节性小家电,单价40元.经市场预测,销售定价为52元时,可售出180个;定价每增加1元,销售量将减少10个.商店若准备获利2000元,则应进货多少个?定价为多少?(1)本题如何设未知数较适宜?需要列出哪些相关量的代数式? (2)列得方程的解是否都符合题意?如何解释?(3)请你为商店估算一下,若要获得最大利润,则应进货多少?定价是多少?3.某市人均居住面积14.6平方米,计划在两年后达到18平方米.在预计每年住房面积的增长率时,还应考虑人口的变化因素等.请你把问题补充完整,再予解答.问题3解下列方程,将得到的根填入下面的表格中,观察表格中两个根的和与积,它们和原来的方程的系数有什么联系? (1) 2x -2x =0; (2) 2x +3x -4=0; (3) 2x -5x +6=0.一般地,对于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px +q =0(p 、q 为已知常数,2p -4q ≥0),试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根1x 、2x ,算一算21x x +、21x x ⋅的值,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与上面观察的结果是否一致?习题23.31.一块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操场,现要将它的面积增加一倍,但不改变操场的形状,问长和宽各应增加多少米?(精确到0.1米)2.水果店花1500元进了一批水果,按50%的利润定价,无人购买.决定打折出售,但仍无人购买,结果又一次打折后才售完.经结算,这批水果共盈利500元.若两次打折相同,每次打了几折?(精确到0.1折)3.为了绿化学校附近的荒山,某校初三年级学生连续三年春季上山植树,至今已成活了2000棵.已知这些学生在初一时种了400棵,若平均成活率95%,求这个年级两年来植树数的平均年增长率.(精确到1%)4.某服装厂为学校艺术团生产一批演出服,总成本3000元,售价每套30元.服装厂向24名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经核算,这24套演出服的成本正好是原定生产这批演出服的利润.问这批演出服共生产了多少套?5.如图,某建筑物地基是一个边长为30米的正六边形.要环绕地基开辟绿化带,使绿化带的面积和地基面积相等.请你给出设计方案.(画图并标注尺寸)(第5题)6.解下列问题,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有哪些不同的解法:(1)已知关于x的方程2x-px+q=0的两个根是0和-3,求p和q的值;(2)已知关于x的方程2x-6x+2p-2p+5=0的一个根是2,求方程的另一个根和p 的值.小结一、知识结构二、概括1.要联系已有的方程知识,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与公式法.着重体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化”的思想,并能应用这一思想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3.在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时,要注重对数量关系的抽象和分析;得到方程的解之后,必须检验是否符合题意.复习题A组1.解下列方程:(1)32x=2x;(2)62x-40=0;(3)x(3x-1)=3-x;(4)y(y-2)=4-y;(5)4x(1-x)=1;(6)t(t-2)-32t=0.2.已知A=22x+7x-1,B=4x+1,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值:(1)A与B的值互为相反数;(2)A的值比B的值大3.3.已知关于x的方程(2x-m)(mx+1)=(3x+1)(mx-1)有一个根是0,求另一个根和m的值.4.已知三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和是371,求这三个奇数.5.要在某正方形广场靠墙的一边开辟一条宽4米的绿化带,使余下部分的面积为100平方米.求原正方形广场的边长.(精确到0.1米)6.村里准备修一条灌溉渠,其横截面是面积为1.6平方米的等腰梯形,它的上底比渠深多2米,下底比渠深多0.4米.求灌溉渠横截面上、下底边的长和灌溉渠的深度.7.求出本章习题23.1中第3题小题(2)所列方程解的近似值(精确到0.1米),并在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实地观察、比较一下效果.8.如图,某海关缉私艇在点O处发现在正北方向30海里的A处有一艘可疑船只,测得它正以6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航行,随即调整方向,以75海里/时的速度准备在B处迎头拦截.问经过多少时间能赶上?(第8题)B组9.解下列方程:(1)4(x -2)2-(3x -1)2=0; (2)(2x -1)2+3(2x -1)+2=0; (3)2x +5=x 52;(4)32x 32--x =0.10.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a 、b 是常数,且ab ≠0): (1)2x +ax -22a =0;(2)ab 2x -(2a -2b )x -ab =0.11.已知x =1是一元二次方程(a -2)2x +(2a -3)x -a +1=0的一个根,求a 的值.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x -4x +3q =0的一个根是1-2,求它的另一个根和q 的值. 13.已知代数式2x -5x +7,先用配方法说明,不论x 取何值,这个代数式的值总是正数;再求出当x 取何值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14.学校原有一块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场地,现结合整治环境,将场地的一边增加了5米,另一边减少了5米,结果使场地的面积增加了10%,求现在场地的长和宽.C 组15.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1)(2x -x )2-5(2x -x )+6=0;(2)112122=+-+x xxx .16.证明: 不论m 取何值,关于x 的方程(x -1)(x -2)=2m 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7.已知xy ≠0,且32x -2xy -82y =0,求yx 的值.18.已知关于x 的方程(m -1)2x -(m -2)x -2m =0.它总是二次方程吗?试求出它的解.19.某产品每件生产成本为50元,原定销售价65元.经市场预测,从现在开始的第一个季度销售价将下降10%,第二个季度又将回升4%.若要使半年以后的销售总利润不变,如果你作为决策者,将采取什么措施?请将本题补充完整并解答.。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第22章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0(≥a a 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0(≥a a 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 ,即有:(1))0(0≥≥a a(2)())0(2≥=a a a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0()0(2a a a a a2.二次根式的乘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乘,将它们的被开方数相乘。
)0,0(≥≥=⋅b a ab b a3.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各因式算术平方根的积(主要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0,0(≥≥⋅=b a b a ab4.二次根式的除法:两个二次根式相除,将它们的被开方数相除。
)0,0(>≥=b a baba 1. 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各因式算术平方根的商(主要用于分母有理化,就是使分母中不含有二次根式,并且二次根式中不含有分母))0,0(>≥=b a ba ba2.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或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且被开方数中所有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8.二次根式化简主要包括两方面(1)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通常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母配成完全平方,再“开方”出来 (2)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完全平方的因式(或因数),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它“开方”出来9.同类二次根式:像33与32-, a 3、 a 2-与 a 4这样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简,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c b a c bx ax ,,(02=++是已知数,)0≠a 。
其中c b a ,,分别叫做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 (2)因式分解法(3)配方法(4)公式法 ()042422≥--±-=ac b aacb b x 3.根的判别式,ac b 42-=∆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4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对于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地发现和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地发现和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几何画板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地发现和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4.性质证明: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5.性质应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 2. 梯形的中位线
24.4.2 梯形的中位线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梯形的中位线概念及其性质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梯形的中位线概念及其性质,会应用梯形中位线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掌握其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数学思想和乐学、好学、会学的学习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关键1.重点:梯形的中位线定理.2.难点: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3.关键:应用旋转的观点,将梯形问题转化到三角形问题中去,•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问题.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本节课的资料、制作投影片.2.学生准备: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迁移导入1.回顾与交流.(1)教师提问:①什么叫三角形中位线?②什么叫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生回答.(略)(2)课堂演练.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E、F分别是AO、DO•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BCF是梯形.思路分析:证明梯形,首先应从梯形的定义出发,证明EF∥BC,EF≠BC,由于E、•F分别是AO、OD中点,可以考虑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得EF//12AD,从而可得EF//12BC,•由此,可证出四边形EBCF是梯形EBCF.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练,几分钟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学生活动:课堂练习,从练习中复习中位线定理.媒体使用:投影显示.2.导入新知.投影显示一个梯形的图形,如图.教师引入:如果M、N是梯形两腰的中点,那么,连结MN的线段,我们称它为梯形的中位线.教师提问:梯形的中位线具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学生活动:画图猜测得到MN∥BC,MN=12(BC+AD).教师提问:刚才有些同学猜测到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现在请同学们来证明这个定理.学生活动:联想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而且回忆到“凡是梯形问题都可以通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来解决”的这种化归思想.学生回答:可以转化成三角形,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解决!教师引导:大家想得很好,现在的问题在于怎样转化?也就是如何做辅助线来达到转化的目的.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出辅助线的做法.评析:在做辅助线时,有些学生是延长BC到E,使得CE=AD,连结AE,•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样做,AE是否过N点,要证明.教师引导学生用如下做法:连接AN并延长交BC延长线于E,•这种写法的优点是避免了证明A、N、E三点一线的问题,如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并写出证明过程.学生活动:在正确作出辅助线之后,完成全部的证明.(板书)证明:连结AN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DN=NC,∠AND=∠CNE,∠NDA=∠NCE∴△ADN≌△ECN∴AN=EN,AD=EC.又∵AM=MB∴MN是△ABE的中位线∴MN∥BC,MN=12BC∵BE=BC+CE=BC+CD∴MN=12(BC+AD)思维拓展,提出问题:见课本P70“思考”.学生活动:思考课本P70提出的问题,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如下:图中L1,L2表示梯形的上、下底,h表示高,由小学学过的知识得到梯形面积公式为:S=12(L1+L2)h.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可知:中位线L=12(L1+L2),因此,梯形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S=Lh.二、范列学习,应用所学•例: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80cm•,•如果它的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是12c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思路点拨:先求中位线长,因为中位线长等于腰长,2•倍的中位线长等于上底长加下底长,所以中位线长为804=20(cm),它的面积S=20×12=240(cm2).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题,引导学生应用梯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参考教师分析.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课本P70练习第2、3题.2.探研时空.(1)梯形的中位线一定平分梯形的对角线吗?为什么?(一定)(2)梯形的中位线长能不能与它的一条底边长相等?为什么?(不能,•如果和一条底边长相等,那么和另一条底边长也相等,这时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不是梯形)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梯形中位线定理是梯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也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那样,在同一题设下有两个结论,应用时视其具体要求选用结论.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70习题24.4第2、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六、课后反思(略)第二课时作业设计1.梯形的上底8cm,下底长10cm,则中位线长为________.2.梯形的上底是8cm,中位线长10cm,则下底长为________.3.已知:如图,AA′∥EE′,AB=BC=CD=DE,A′B′=B′C′=C′D′=D ′E′,AA′=28mm,EE′=36mm,求BB′、CC′、DD′的长.4.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的中位线EF的长为a,垂直于底的腰AB的长为b,求S △CDE =?5.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和∠BA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且P 在CD 上,求证:AB=AD+BC .D CBAP6.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它的中位线等于m ,求此梯形的高.答案1.9cm 2.12cm 3.提示:用梯形中位线 4.12ab 5.提示:取AB 中点E ,连接EP ,用梯形中位线 6.见疑难解析.。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说课稿4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
在教材中,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中位线的概念,然后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
接着,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位线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位线的性质和相关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并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几何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中位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讲解中位线定理的推导过程。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a ≥0
3. 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4.二次根式的乘法---------)0,0(≥≥⇔
⋅b a ab b a
5.二次根式的除法---------
)0,0(>≥⇔
b a b
a
b
a 6.最简二次根式: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7.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
8.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简,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9.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
①
a
的有理化因式是a ; ②a
的有理化因式是a 。
1.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一般形式:c b a c bx ax ,,(02
=++是已知数,)0≠a 。
其中c b a ,,分别叫做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常数项。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若()02
≥=a a x ,则a x ±=
(2)配方法-----步骤:①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②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③方程两边同时 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配成完全平方公式;④直接开平方。
(3)公式法-------求根公式:)04(242
2≥--±-=
ac b a
ac b b x 步骤:①把方程化为()002
≠=++a c bx ax 的形式,确定的值c b a .,(注意符号);②求出ac b 42
-的值;③若
042≥-ac b ,则.,b a 把及ac b 42-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21,x x 。
(4)因式分解法-----------要求方程右边必须是0,左边能分解因式。
注意:形如“
()()为常数b a b a x b a x ,02=+++可将左边分解因式,方程变形为()()0=++b x a x ,则
00=+=+b x a x 或,即b x a x -=-=21,。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c b 42
-
a (a >0)
a -(a <0)
0 (a =0);
①△=ac b 42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ac b 42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ac b 42
-﹤0⇔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意:逆用根的判别式求未知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
6.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21,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两个根,则有a b
x x -
=+21, a
c x x =21 常用变形:①()
212
212
22
12x x x x x x -+=+ ②2
121
211
1x x x x x x +=+
7.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知识点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 审题 ②设未知数 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 ⑥作答。
关键点: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知识点二 增长率问题与降低率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表示法:
(1)若基数为a ,增长率x 为,则一次增长后的值为()x a +1,两次增长后的值为()2
1x a +;
(2)若基数为a ,降低率x 为,则一次降低后的值为()x a -1,两次降低后的值为()2
1x a -。
知识点三 与市场经济有关的问题----------如:营销问题、水电问题等,常用关系式有:
(1)每件利润=销售价-成本价; (2)利润率=(销售价—进货价)÷进货价×100%; (3)销售额=售价×销售量; (4)总利润=单个利润×销售数量
1.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注意:线段单位要统一)
2.比例性质的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3.黄金分割: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
AC
BC
AB AC =
,即AC 2=AB×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其中AB AC 2
1
5-=≈0.618AB 。
4.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中,如果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如△ABC 与△DEF 相似,记作△ABC ∽△DEF 。
5.相似比: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
通常用k 来表示。
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7.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5)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
射影定理:CD ²=AD ·BD , AC ²=AD ·AB ,BC ²=BD ·BA 8.六种相似基本模型:
C
A
B
D C
A
B
D
E E D B
A
C
DE ∥BC
∠B =∠AED
∠B =∠ACD
A
D
B
C
D
O
B
A
C
O D
C
B
A
X 型 母子型
AC ∥BD
∠B =∠C
AD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
9.中位线
①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3条) 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③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④重心的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 ⑤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
⑥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⑦梯形的面积=中位线╳高=
1
2
(上底+下底)╳高 10.位似(1)定义:如果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性质:①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共线。
②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11.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①轴对称:图形关于x 轴对称,横不变,纵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纵不变,横为相反数。
②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横纵皆为相反数。
③平移:横坐标右加左减,纵坐标上加下减。
④位似: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K 进行变换,P (a ,b)变换后为(ka,kb)或(-ka,-kb)。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1.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定 义
表达式
取值范围
关 系
:i h l =h
l
α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3.解直角三角形:已知边和角→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只有两种情况:(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4.应用举例: (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记作α。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
用字母i 表示,即tan h
i l
α=
=。
一般写成1:m 的形式。
随机事件的概率
1. 概率
(1)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P (所关注的事件)=所关注的结果/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2. 概率的预测
(1)要清楚我们关注的是发生哪个或哪些结果. (2)要清楚所有机会的结果.
(1)、(2)两个结果个数之比就是关注的结果发生的概率. 方法:画树状图、列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