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神经内科常用特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2)一旦停止静滴,需要立刻口服给药。
第八部分 |
抗帕金森药物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注射用阿替普酶(爱通立)
临床应用: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超早期(3-6小时)治疗。
注射用阿替普酶(爱通立)
注意事项: 1)药液应现配现用,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也不能用于同一输液管道, 输注完毕后应更换输液管道。 2)主要不良反应有出血(包括皮肤黏膜出血、便血、尿血、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 血),因此注射药物前后应注意判断患者神志,询问大便情况,仔细检查全身皮肤, 注意注射部位和手术后创口有无渗血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 合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病情进展,及时控制血压在180/105mmHg,定时监测血 小板、凝血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结果。 4)防止损伤与出血,用药30分钟内尽量避免插尿管,24小时内尽量避免插胃管,24 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肌肉、动脉、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后局部按 压5-20分钟。
1、多巴丝肼片(美多芭)/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息宁)
临床应用: 通过补充左旋多巴和抑制外周左旋多巴的代谢,使较多的左旋多巴被大脑利用。用于帕金 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一般口服剂量为每次62.5-250mg,每天1~4次。
丁苯酞、尤瑞克林、他汀类药物等改善脑循环药物适应症、药理机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及药物区别
丁苯酞、尤瑞克林、他汀类药物等改善脑循环药物适应症、药理机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及区别丁苯酞1)适应证。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2)药理机制。
丁苯酞是I类化学新药,主要作用机制为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
3)用法用量。
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
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 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d。
口服:空腹服用,一次0.2g,一日3 次,20d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4)注意事项PVC 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本品时仅允许使用 PE 或聚丙烯弹性体输液器;少数患者可有一过性的肝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丁苯酞限新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作48小时内开始使用,支付不超过14天;尤瑞克林1)适应证。
轻-中度急性血栓性脑梗死。
2)药理机制。
改善脑动脉循环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增强脑再灌注和促进脑卒中恢复。
3)用法用量。
起病 48 小时内开始用药。
每次 0.15 PNA 单位,溶于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 50 分钟,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溶媒和(或)减慢滴速,每日 1 次,3 周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禁用;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慎用;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急剧下降,使用前 15min 应缓慢滴注并监测血压,一旦出现血压下降明显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可协同降压,导致血压急剧下降,故禁止联用。
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1)适应证前列地尔: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脏器移植术后抗栓治疗;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用以缓解低氧血症,保持导管血流以等待手术治疗;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贝前列素钠:改善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间歇性跛行、疼痛和冷感等症状。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药品名称】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剂型:注射剂【成分】丁苯酞。
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
分子式:C12H14O2分子量:【性状】【作用类别】【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
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动物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雄动物经口给药(雌性动物为交配前给药二周,受孕后继续给药15天,雄性动物连续给药8周)80mg/kg、200mg/kgt 和500mg/kg,结果对亲代动物生育力无明显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胚性和致畸作用,仅高剂量组动物摄水量明显增加,给药后前几天出现流涎、爬伏症状,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经口给药80mg/kg、200mg/kg和500mg/kg,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妊娠期延长趋势,其中一只孕鼠(剖检为),少数动物无乳汁分泌,并出现仔鼠(4日龄)存活率下降,仔鼠(4日至3周龄)体重明显下降;高剂量组F1代大鼠斜板试验和悬垂试验分数降低(反映协调平衡能力),F2代仔鼠骨骼有一定延迟;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影响。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的作用。
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
研究背景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评估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及不良反应。
通过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药物的作用机制。
性及有效性。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5岁。
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
研究对象治疗方法观察指标数据收集与处理01020304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与常规治疗相比,丁苯酞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结果分析0102与其他研究比较研究的局限性0203010203本研究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了临床证据,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认知,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
123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剂型:注射剂【成分】丁苯酞。
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
分子式:C12H14O2分子量:190.24【性状】【作用类别】【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
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胆固醇(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动物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雄动物经口给药(雌性动物为交配前给药二周,受孕后继续给药15天,雄性动物连续给药8周)80mg/kg、200mg/kgt 和500mg/kg,结果对亲代动物生育力无明显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仅高剂量组动物摄水量明显增加,给药后前几天出现流涎、爬伏症状,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经口给药80mg/kg、200mg/kg和500mg/kg,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妊娠期延长趋势,其中一只孕鼠难产(剖检为死胎),少数动物无乳汁分泌,并出现仔鼠(4日龄)存活率下降,仔鼠(4日至3周龄)体重明显下降;高剂量组F1代大鼠斜板试验和悬垂试验分数降低(反映协调平衡能力),F2代仔鼠骨骼发育有一定延迟;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影响。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使用指引及健康教育
静脉滴注,按脂肪量计,每天最大推荐剂量为3g(甘油三酯)/kg。本 品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70%。10%、20%脂肪乳注射液500ml 的输注时间不少于5小时;30%脂肪乳注射液250ml的输注时间不少 于4小时。
不良反应:
可引起体温升高,偶见发冷 畏寒 以及 恶心 、 呕吐 。脂肪超载综合征表 现为:高脂血症、 发热 、 脂肪浸润 、脏器功能紊乱等,但一般只要停止 输注,上述症状即可消退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呋塞米
托拉塞米
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药物
丹红注射液
适应症: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脑病、脑血栓。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面部潮红、皮疹、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 困难、憋气、心悸、紫绀、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等。 全身性损害:寒战、高热等。 心血管系统损害:胸闷、心悸、血压升高等。 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肝生化指标异 常病例报告。 神经系统损害:头晕、头痛、抽搐、昏迷等。 其它:有紫癜、血尿、鼻、牙龈出血、结膜出血、胃肠道出血 、皮下出血点及瘀斑等病例报告。有1例引起剥脱性皮炎重症 药疹的病例报告。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适应症: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静脉滴注,每日2次, 每次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 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PVC输液器对丁苯 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本品时仅允许使用PE输液器。 本品在发病48小时后开始给药的疗效、安全性尚无研究数据 。
不良反应:
①用药后可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及依赖性 。多次连用应警惕蓄积中毒。 ②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 皮炎等过敏反应。其他药物来自更昔洛韦适应症: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
2023-11-05contents •病例介绍•丁苯酞治疗•病例分析•丁苯酞的临床应用•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年龄:65岁性别:男性职业:退休籍贯:中国初步诊断:脑梗死诊断依据:患者突然出现言语不清、肢体乏力、头晕等症状,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诊断为脑梗死。
病情诊断急性期治疗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但效果不佳。
恢复期治疗医生考虑使用丁苯酞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02丁苯酞治疗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主要作用是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脑缺血区毛细血管的数量和密度,增强缺血区脑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同时降低脑缺血时脑细胞的耗能,保护缺血缺氧的脑细胞。
丁苯酞可以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和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强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改善缺血区脑细胞的生存环境,延长缺血区脑细胞的生存时间。
丁苯酞的作用机制丁苯酞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
其中,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在口服给药时,一般建议空腹服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效果。
给药方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口服丁苯酞,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连续服用10-14天。
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可以长期口服丁苯酞,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通常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
在静脉注射时,可以将丁苯酞加入到25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每天滴注2次,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在肌肉注射时,可以将丁苯酞加入到2毫升的生理盐水中,每天注射2次,每次注射量不超过2毫升。
010203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如果患者对丁苯酞有过敏反应,需要停止使用丁苯酞。
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者正在使用抗凝药物,需要谨慎使用丁苯酞。
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
如果患者的肝功能或肾功能不佳,需要谨慎使用丁苯酞。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点评标准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点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评价标准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概述,包括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结构,说明了各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然后阐明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即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全面的点评和评价标准的制定。
最后在引言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使用范围、剂量与用法以及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通过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详细介绍,让读者对该药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评价标准部分主要包括了药理学评价、临床试验评价、安全性评价以及有效性评价。
通过对这些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客观地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部分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发展前景。
同时给出了针对该药品的建议,为读者提供参考。
最后用简洁的语言结束全文,强调了本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和点评,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的使用指导和临床决策依据。
通过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使用范围、剂量与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系统综合评价,旨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
同时,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学评价、临床试验评价、安全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进行专业分析,以期为医药研发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促进药物研发和药物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通过本次点评,希望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
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1.4 总结总结部分:通过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使用范围、剂量与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适用范围广泛,且用法简便,易于操作。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常被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用途、副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非处方药,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它属于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
其主要成分是丁苯酞和氯化钠,这两种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疼痛、红肿和发热等症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关节炎疾病。
此外,它还可用于治疗痛风、感冒、发热、头痛等疾病。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释放和炎症细胞活化,从而减轻炎症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等过敏性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在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前,应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药品。
其次,使用时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使用,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另外,患者在使用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在使用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使用,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通过正确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疼痛、红肿和发热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为了确保安全有效使用,请在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老年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对治疗药物的选择和疗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剂,其主要成分为丁苯酞和氯化钠。
丁苯酞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血栓和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
氯化钠则能够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保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抗炎抗血栓、神经保护等多种途径来治疗脑血管疾病。
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1. 提高脑血流灌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脑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改善脑部微循环,提高脑血流灌注,从而改善梗死灶周围的组织缺血状态,促进营养物质的供应,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2. 抗炎抗血栓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血栓的作用,可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轻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减轻脑梗死的病情。
3. 神经保护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通过多种途径对神经细胞进行保护,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炎等作用,可减少脑梗死后神经细胞的死亡,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和恢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脑血流灌注,抗炎抗血栓,保护神经细胞,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1. 适应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适用于脑血管疾病,如急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
特别是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其疗效更为明显,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减轻病情。
2. 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用法用量为每次50-100毫升,每日1-2次,静脉滴注给药。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老年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对于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药物选择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磷酸二酯酶活性,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它还能够通过提高小动脉弹性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脑血流灌注,减少缺血损伤。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细胞保护的作用,有助于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临床研究证据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由国内医学院校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短期内获得了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
一些临床观察研究也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治疗中,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通常给药剂量较小,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肝肾毒性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等。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三、使用注意事项尽管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在临床应用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1.用药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建议首剂给予较大剂量,随后逐渐减少至维持剂量。
2.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应慎用于有出血倾向、溃疡病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高龄患者等特殊人群。
4.长期治疗时应定期进行有关脑心血管和肝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03.122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杨妙雄,陈跃鸿,陈雪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福州350600[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相关治疗指标水平差异,主要包括不良反应、血清炎症因子、有效率、MMSE评分及Bathel指数。
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
研究组患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MMSE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分析;神经功能;不良反应;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1(c)-0122-05Clinical Analysis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YANG Miaoxiong, CHEN Yuehong, CHEN XuejiaoDepartment of Neurology, Zhangzhou Hospit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50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Ninety-six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Zhangzhou Hospit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applied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relevant treatment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mainly including: adverse reactions,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efficiency rate, MMSE score and Bathel index.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4.17%,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16.7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019, P<0.05). The TNF-α and IL-6 levels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1.6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0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MSE score and Bathel index score were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are less.[Key words]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analysi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dverse reactions; Clinical effect进展性脑梗死主要指的是脑梗死发病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临床治疗之后患者的神经系统还[作者简介] 杨妙雄(1979-),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脑血管及帕金森病。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丁苯酞注射剂商品名称:_____【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丁苯酞。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规格】_____【用法用量】应在发病后 48 小时内开始给药。
静脉滴注,每日 2 次,每次 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 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 6 小时,疗程 14 天。
使用时,将本品加入到 09%氯化钠注射液或 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1、本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转氨酶轻度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2、偶见恶心、腹部不适、皮疹及精神症状等。
【禁忌】1、对本品或芹菜过敏者禁用。
2、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
【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2、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
3、避免与其他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同时使用。
4、本品尚未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中进行研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5、老年患者使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1、尚不明确。
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本品通过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药代动力学】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输注本品 20mg 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本品在体内分布迅速,消除较快,平均消除半衰期约为 78 分钟。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不超过 20℃)保存。
【包装】玻璃输液瓶,每瓶_____ml。
【有效期】_____个月【执行标准】_____【批准文号】国药准字_____【生产企业】企业名称:_____生产地址:_____邮政编码:_____电话号码:_____传真号码:_____以上是丁苯酞注射剂的说明书,使用前请务必仔细阅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使用。
丁苯酞说明书
丁苯酞DingbentaiButylphthalideOOC12H14O2190.24 本品为dl-3-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按无水物计算,含C12H14O2不得少于98.0%。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澄清油状液体,有特异香气。
本品在甲醇、乙腈、乙醇或二氯甲烷中极易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01)为1.068~1.078。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mg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21),比旋度为-0.5°至+0.5°。
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22)为1.5230~1.5280。
【鉴别】(1)取本品约10mg,加甲醇2ml使溶解,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3ml,置50℃水浴加热10分钟,冷却,并加入过量的0.1mol/L盐酸溶液,溶液呈乳白色。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取本品,加甲醇制成每1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1)测定,在227nm、273nm与28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50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2)。
【检查】氯化物取本品0.25g,加无水乙醇25ml使溶解,除用无水乙醇稀释外,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同法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浓(0.02%)。
硫酸盐取本品1.0g,置铂坩埚中,先用小火炽灼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取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同法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浓(0.02%)。
科室常见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也有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严重的有可能会引 发室速、室颤,也有可能会对肾功能产生影响,引起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本品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
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 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PVC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 作用,故输注本品时仅允许使用PE输液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1.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2.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肝功变化; 3.因本品尚未进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故不 推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 4.有精神症状者慎用。
季德胜蛇药片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毒蛇、 毒虫咬伤;
伤后应立即服20片,以后每隔6小时 服10片,持续到中毒症状明显减轻为止, 同时将药片加水调成糊状,涂在伤口的 周围及肢体胀肿的上端3-4公分处;
病情观察
1、基础生命体征的观察
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出血是抗凝过程中最常见且最危险的并发症。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 无出血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暂停用药,遵医嘱进行相关处理。
病情观察
3、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有无过敏反应,如:皮肤有无荨麻疹,血压下降,严重者有过敏 性休克,做好急救的准备。
4、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评估患者肢体活动程度、语言功能等是否得到改善。 若在观察过程中患者病情加重,意识或肢体活动出现障碍,则应马上告知医生,或应用头颅 CT查明原因。
(优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丁苯配氯化钠注射液英文名:Buty1phtha1ideandSodiumCh1orideInjection汉语拼音:DingBenTai1vHuaNaZhuSheYe【成份】本品活性成份为丁苯献,其化学名称:d1-3-丁基-1(3H)-异苯并映喃酮。
分子式:C12H14O2分子量:190.24,辅料:氯化钠、羟丙基-β-环糊精、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规格】IOOmI;丁苯献25mg与氯化钠0.9g.【用法用量】本品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
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1),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
PVC输液器对丁苯曲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本品时仅允许使用PE输液器。
本品在发病48小时后开始给药的疗效、安全性尚无研究数据.【不良反应】丁苯酸氯化钠注射液组(n=606)和对照组(n=243)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4.59%和26.75%,研究者判断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的关系多为无关或可能无关,其中,多形红斑形药疹(药疹)可能与试验药物有关,未发生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发生的不良事件如下:I 期临床研究(n=84):不良反应仅在单次给予丁苯酣较大剂量时出现,80mg 组1例受试者出现轻度双眼不适(1/6),IoOmg 组1例受试者出现困倦思睡(1/4)、2例受试者出现肢体酸软(2/4)、1例受试者出现头部昏沉感(1/4),12Orng 及16Omg 组共有6例受试者出现心率减慢(6/10),最慢心率42次/分钟,多于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
多次给药组10例受试者,用药方法为每次50mg 每日二次连续给药,其中2例受试者出现AST 升高、1例受试者出现A1T 升高、1例受试者出现肢体酸软。
II 、I11期临床研究:丁苯酸组(n=522)和对照组(n=22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7%和6.99班按系统分类,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下列方法表示:非常常见(≥ι∕ιo );常见(>1/100,<1/10);不常见(1/1000,<1/100);罕见(N1/10000,<1/1000);非常罕见〈1/10000)。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
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往往肾气不足,气血凝滞,容易导致脑血管病变,从而引发脑梗死。
脑梗死病情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还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药物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 评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药理作用,探讨其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从而揭示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
2. 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包括对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的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 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考虑其对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保障。
4.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包括适应症、禁忌症、剂量调整等方面,以提高治疗效果。
5. 展望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前景,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发展以及可能的增值点,为进一步推动该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1.3 研究意义老年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丁苯酞氯化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目前关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这对于指导丁苯酞氯化钠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于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因为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经常使用,它不是家庭的常备药,它是医院里面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药品,是在医生的诊断开放使用的注射液。
如果身边有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病的人,肯定对这个药品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在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
缺损的改善。
此产品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
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
PVC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此产品时仅允许使用PE输液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发病48小时后开始给药的疗效、安全性尚无研究数据.
1.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患者慎用;
2.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3.有严重出血倾向者慎用。
4.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肾小球滤过清除,因此,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慎用本品。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这是我们不常见的药品,很多人也不了解它有什么用处,我们日常也使用不到它。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药品有所了解,有时候在医生的治疗以及输液的情况下,药品出现错误,我们可能都会不知道,所以需要了解一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