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一:《比例线段》教学反思⑴.迁移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和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主动回答问题。
⑵.学生在处理自读识图问题后,善于独立思考,寻找规律,找出答案。
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遇到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达到共同理解,共同进步的目的。
⑷.在课改中,教师又引入典型例子,吸收它们的思想、方法,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属于自己的识图方法。
但快速识图能力的培养待于加强。
二:解比例教学反思解比例教学反思一:首先复习旧知引出一个问题::15和4:5,学生会从已有的经验入手思考解决方法。
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比的基本性质,有的学生想到了用分娄和的基本性质,更有学生想到了方程:X+15=4・5。
这样很自然的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解比例。
拿出比例X:15=4:5之后让学生比较这个式子与五年级学过的简易方程的异同,再比例这个式子与前面学过的比例式的异同。
使学生明白,这个式子仍然是方程,但却不同与方程;这个式子又是一个比例,但含有一个未知项。
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因为与以前学过的简易方程不一样,所以需要探寻新的解决方法。
虽然含有一个未知项,但还是一个比例,所以具备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为下一步教学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埋下伏笔。
具体教学解比例的时候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比例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
让学生体会到解比例与解简易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是要先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简易方程,再运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完成剩下的步骤。
单独教学完解比例后再来教学例2。
本来教材的编排是先教学例2再教学例3,在备课时我觉得在例2里既要教学如何解比例,又要教学如何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所以做出先教学例3再教学例2的调整。
这样调整后难度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整节课下来,学生能按设想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效果很好。
成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成比例线段教学反思成比例线段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几何学和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教学反思,我认识到成比例线段教学的重要性和难点,并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我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入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用一段绳子来说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成比例线段的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如比例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因此,我鼓励学生多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成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地图的缩放、相似图形的计算等。
我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将成比例线段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也意识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记忆不牢固,容易混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加强了对概念和性质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成比例线段问题时,计算出来的结果不准确。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计算技巧的讲解,如比例的交叉乘积法、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成比例线段。
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较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特意设计了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成比例线段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成比例线段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通过教学反思,我意识到成比例线段教学的重要性和难点,并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例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比例线段的知识。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3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性质和线段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含义,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线段的性质,最后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比例和线段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比例线段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含义,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含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比例线段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小组合作法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和分析比例线段的性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比例线段是指两个线段的比相等的线段。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在上次的教学中,我讲解了《比例线段》这个知识点。
通过本次教学,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
首先,我认为我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我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来解释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其次,我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在课后作业和课堂上的练习环节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比例线段的运用和计算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多的例题和练习题,导致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问题。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考。
我应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己推理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接受我的讲解和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对于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刻。
他们容易混淆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在运用中产生困惑。
其次,一些学生在计算比例线段的时候没有掌握好基本的计算方法,导致结果错误。
此外,一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能够把握好比例线段的应用,导致答案不准确。
针对以上问题,我计划在下次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会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还会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线段。
其次,我会增加课堂练习的时间和难度。
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之后,我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例题和练习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掌握比例线段的计算和应用方法。
并且,我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引导。
在课堂上,我会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推理,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23.1 成比例线段(2课时)
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1成比例线段23.1.1成比例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2.掌握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来推导成比例线段,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欣赏,感受图形的相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相似,从而理解相似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特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教学重点重点比例线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难点比例性质的推导与应用.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你瞧,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相似的图形,那么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与关系呢?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图形的相似,研究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预习课本48页和49页.2.做《名师学案》的“知识储备”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图形的相似活动一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例如下面两张照片,右边的照片是由左边的照片放大得来的,尽管它们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展示点评】我们把这种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similar figures).同一底片扩印出来的不同尺寸的照片是相似图形,放电影时胶片上的图像和它映射到屏幕上的图像,也是彼此相似的.活动二由图23.1.1的格点图可知,ABA′B′=________,BCB′C′=________.这样ABA′B′与BCB′C′之间有什么关系?图23.1.1【展示点评】通过计算我们知道ABA′B′=BC B′C′.对于给定的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如ab=cd(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proportional segments),此时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反思小结】1.相似图形的特征:形状相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是两个相似多边形,那么它们的对应角也相同,对应边成比例.2.四条线段成比例,它们是有顺序的,比如a,b,c,d成比例,我们必须写成式子:a∶b=c∶d.【例题讲解】例1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1)a=4,b=8,c=5,d=10;(2)a=2,b=215,c=5,d=5 3.解:(1)∵a b =48=12,c d =510=12,∴a b =cd ,∴线段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2)∵a c =25=255,b d =21553=255,∴a c =bd ,∴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针对训练】1.判断下列线段a 、b 、c 、d 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1)a =4,b =6,c =5,d =10;(不是成比例线段) (2)a =2,b =5,c =15,d =53;(是成比例线段) (3)a =2cm ,b =4cm ,c =3m ,d =6m ;(是成比例线段) (4)a =0.8,b =3,c =0.64,d =2.4.(是成比例线段) 探究点二 比例的性质【活动】求证:已知a ,b ,c ,d 是四条线段. (1)如果a b =cd (或a :b =c :d),那么ad =bc ;(2)如果ad =bc ,那么a b =cd.【展示点评】我们首先证明(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我们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bd ,就得到ad =bc.我们再来证明(2),在等式ad =bc 两边同时除以bd ,就得到a b =cd.【反思小结】 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 =c d ,那么ad =bc. 如果ad =bc ,那么a b =c d .【例题讲解】例2 证明(1)如果a b =c d ,那么a +b b =c +d d ;(2)如果a b =c d ,那么a a -b =c c -d (a ≠b).证明:(1)∵a b =c d ,在等式两边同加上1,得a b +1=cd +1,∴a +b b =c +d d.(2)∵a b =cd ,∴ad =bc ,在等式两边同减去ac ,得ad -ac =bc -ac.∴ac -ad =ac -bc ,∴a(c -d)=(a -b)c.由a ≠b ,且a b =cd ,知c ≠d ,从而a -b ≠0,且c -d ≠0,在上式两边同除以(a -b)(c -d),得a a -b =cc -d.【针对训练】已知a b =c d ,求证:(1)a +b b =c +d d ;(2)a a -b =cc -d.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相似图形: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2.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如果四条线段a ,b ,c ,d ,满足a ∶b =c ∶d ,则a 、b 、c 、d 四条线段成比例.3.比例的基本性质: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如果a b =cd (或a :b =c :d),那么ad =bc ;如果ad =bc ,那么a b =cd.4.比例性质的应用方法和过程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是否成比例 (1)4cm 、6cm 、8cm 、2cm(2)1.5cm 、4.5cm 、2.5cm 、7.5cm (3)1.1cm 、2.2cm 、3.3cm 、6.6cm (4)2cm 、4cm 、4cm 、8cm.2.已知线段x 、y 、z ,x +y +z =54,且x 2=y 3=z4,求x 、y 、z 的值.3.已知a b =cd (b±d ≠0),求证:a +c a -c =b +d b -d.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教科书55页习题2、4、5、6 ●教学反思从丰富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开拓思维,提升学生认知能力.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2.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进行计算或者证明.3.通过定理的变式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难点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同学们,我们的作业本每一页都是由一些距离相等的平行线组成,下面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一条直线m 和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交于A ,B ,C 三点,AB 与BC 相等吗?2.再画一条直线n 与这三条平行线交于点D ,E ,F ,DE 与EF 相等吗?图23.1.2 图23.1.3我们发现AB =BC ,DE =EF ,所以有:AB BC =DEEF,是不是任意几条平行线被两条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都成比例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预习课本第51页至第52页;2.做《名师学案》的“知识储备”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活动选择作业本上不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任意画两条直线m 、n 与它们相交.如果m 、n 这两条直线平行(如图23.1.4),观察并思考这时所得的AD 、DB 、FE 、EC 这四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如果m 、n 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如图23.1.5),你再观察一下,也可以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它们是否存在类似的关系.图23.1.4 图23.1.5【展示点评】经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AD DB =EFEC.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简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反思小结】1.在使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一定要注意对应线段的对应关系. 2.在写比例式时,也可以将两条直线上的对应线段作比,如:AD EF =DBCE .【针对训练】1.如图,直线l 1∥l 2∥l 3,若AB =2,BC =3,DE =1,则EF 的值为( B ) A.23 B.32 C .6 D.16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若AB ∥CD ∥EF ,则下列结论中,与ADAF 相等的是( D )A.AB EFB.CD EFC.BO OED.BC BE探究点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活动一如图23.1.6,当点A 与点F 重合时,就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特殊情形,此时AD 、DB 、AE 、EC 这四条线段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展示点评】如图23.1.6,在△ABC 中,DE ∥BC ,过点A 作DE 的平行线,那么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可以得到AD DB =AE EC ,再根据比例的有关性质,就有AD AB =AE AC 和DB AB =ECAC 等结论.活动二如图23.1.7,当直线m 、n 相交于第二条平行线上某点时,是否也有类似的成比例线段呢?【展示点评】类似于上面的思考方法,过点A 做直线BC 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AB AD =ACAE ,等等.由此,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例题讲解】例1 如图23.1.9,l 1∥l 2∥l 3,AB =4,DE =3,EF =6.求BC 的长.解:∵l 1∥l 2∥l 3, ∴AB BC =DEEF(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AB =4,DE =3,EF =6, ∴4BC =36,∴BC =8.例2 如图23.1.10,E 为ABCD 的边CD 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BE ,交AC 于点O ,交AD 于点F.求证:BO FO =EOBO.证明:∵AF ∥BC ,∴BO FO =COAO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AB ∥CE.∴EO BO =COAO(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BO FO =EO BO【针对训练】1.(中考·包头)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边AB ,AC ,BC 上,且DE ∥BC ,EF ∥AB.若AD =2BD ,则CFBF的值为( A )A.12B.13C.14D.232.在图中,DE ∥AF ∥BC ,根据上面的结论,试找出图中成比例的线段,与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多.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一定要注意对应线段不要写错.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如图,已知EF ∥CD ,DE ∥BC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B ) A.AF AD =AD AB B.AE AD =AF AC C.AF AD =AE AC D.AB AD =AC AE2.如图所示:△ABC 中,DE ∥BC ,AD =5,BD =10,AE =3.则CE 的值为( B ) A .9 B .6 C .3 D .4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见课本第55页练习第1,2题.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再次锻炼类比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应用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在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探索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说理表达能力.。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比例线段 教案
19.变式训练
已知线段AB及AB上一点P,当P满足下列哪一种关系时,P为AB的黄金分割点( )
(1) (2) AP= (3)PB= (4) (5)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注重多种思维方法的培养、训练以及能力的发展提高,以激活思维,编织知识网络。
三、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学到了什么?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学到了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当堂测评, 体验成功喜悦.
自主学习, 享受学习乐趣
一、知识回顾
1.线段有______个端点,线段的长度______度量。
2.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两个,即____和____。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1:两条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预习课本58页观察与思考,完成以下各题。
3.如果选用同一度量单位,量得线段 和 的长度分别是 和 ,我们就把 和 的比叫做______,记作 或 。
25.1比例线段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知道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单位无关;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
(3)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 =16cm, =8cm, =5cm , =10cm
成比例线段二的教学反思
成比例线段二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我对于成比例线段二的教学也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分析,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成比例线段二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他们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个浅层的认识上,缺乏对于成比例线段二的实际应用的了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通过生活实例、图形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比例线段二的意义和应用,提高他们对该概念的认识。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对于成比例线段二的解题方法,他们往往只停留在机械记忆和运算上,缺乏对题意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引导他们运用比例关系解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抽象和解决能力。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在应用成比例线段二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无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缺乏对问题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算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成比例线段二的学习中缺乏足够的练习。
由于时间紧迫等原因,往往只能完成一部分基础练习,而无法进行拓展和巩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大练习的量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我还发现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不够充分。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频繁。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通过对成比例线段二的教学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将继续努力,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说课稿1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对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进一步延伸。
本节内容通过比例线段的概念,引入了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和运用。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比例线段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比例线段的性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例线段-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例线段-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学习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
3.掌握应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等方式,介绍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比例线段与比例关系的联系。
2. 讲解过程(30分钟)(1)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教师通过示意图和例题,讲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线段的特点和规律。
(2)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讲解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并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方法步骤。
3. 练习环节(20分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练习题的讲解和指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4. 拓展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应用例题,引导学生将比例线段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加深学生的理解。
5.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方法步骤。
五、教学方法1.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同步演示和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估1.在课堂练习中进行教学评估。
2.通过作业和考试进行教学评估。
七、板书设计•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八、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
2.讲义、作业、练习题。
九、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讲解、练习、拓展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比例线段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还需要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4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和应用。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线段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知识,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比例线段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比例线段解决问题,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能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比例线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发现并总结比例线段的性质。
3.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5.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比例》教学反思_2
《比例》教学反思《比例》教学反思1今天教学了《解比例》,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
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
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
课后回顾这节课,虽然总体来说比较顺利,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解比例时胡乱解比例,不是把两个外项相乘,也不是把两个内项相乘,而是“打乱仗”……这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没有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理性对待,否则丝毫不会有效果。
二部分学生在应用方程的知识解比例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其原因是四。
五年级学解方程的知识时有疏突知识掌握有欠缺,不懂得应用加。
减。
乘。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题。
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进行补课,让他们熟悉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对于学生来说,及时的鼓励、表扬,使其得到更充分的情感体验,对他们的发展会起积极的作用,由于事先没料到以上两问题,在备课时准备得不是很充分,在上课时也没有及时有效地做好调整,让学生自我发挥,交流讨论的机会较少。
所以有些遗憾。
《比例》教学反思2刚刚上完正比例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心得:1、比例是建立在比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回顾明确什么是是比。
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比号写法,另一种是用分数写法。
2、单刀直入(其实学生已经预习知道)主题,告诉学生什么叫做正比例:两个量发生变化后(可以变大爷可以变小),他们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老师例子说明,并且请学生互动找例子。
3、现在这个环节是比较重要的,我不认同书本上就靠表格天数据来认知正比例。
首先强调这两个量都可以作为比的前项后后项,但是最好是写出有意义的比;其次,要求学生针对每一对数据表格都要写出一个比,并且求出比值,从而加深对正比例的意义的理解,也强化了正比例的计算方法。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教学反思1《比例尺》这部分内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
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
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
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
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
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
“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
”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
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
二、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
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000。
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
《比例尺》教学反思2《比例尺》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成比例线段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含教学反思)新版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新版华东师大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掌握定理的内容.能应用定理证明线段成比例等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定理的推导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现有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定理的学习知道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并能欣赏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美.【教学重点】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定理的推导证明.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翻开我们的作业本,每一页都是由一些间距相等的平行线组成的,如图在作业本上任意画一条直线m 与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交于A 、B 、C 三点,得到两条线段AB 、BC ,量一量,你发现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相等即AB=BC (由学生回答).思考:再任意画一条直线n 与这组平行线相交,得到两条线段DE 和EF ,你发现DE 与EF 的长度存在什么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EFDF BC AB 问题2 选择作业本上不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任意画m 、n 与它们相交,如果m 、n 这两条直线平行,观察并思考这时所得的AD 、DB 、FE 、EC 这四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如果m 、n 这两条直线不平行,你再观察一下,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它们是否存在类似关系.归纳:EC FE DB AD .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1)如图,当图(3)中的点A 与点F 重合时就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特殊情况,此时,AD 、DB 、AE 、EC 这四条线段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2)如图,当图(3)中的直线m 、n 相交于第二条平行上某点时,是否也有类似的成比例线段呢?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例1如图,l 1∥l 2∥l 3.(1)已知AB=3,DE=2,EF=4,求BC ;(2)已知AC=8,DE=2,EF=3,求AB.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已知l1∥l2∥l3,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2.如图,已知l1∥l2∥l3,下列比例式中成立的是()【答案】1.D 2.D【教学说明】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抢答,教师最后点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注意“对应”的含义.2.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类比联想.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3.1”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从学生所熟知的作业本入手,通过学生动手画图,测量、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并加以应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相交线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
比例线段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比较方法,它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也是解决比例、比例分配等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线段的性质,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线段、射线、直线等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比例线段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比例线段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线段的性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比例线段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课导入:介绍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证明。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5.总结提升: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线段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成比例线段二”的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 :I S S N2 0 9 5 — 6 7 1 l / Z 0 1 — 2 0 1 5 — 0 2 — 0 0 7 6
一
、
课前准备
赶时间。
从本节 内容的设计 思路上看 ,按 照教学大 纲要 求 ,本节课 本 节课结束后 的直观感受是 重难点不够 突出 ,出现 了没有 的重点 是让学生掌握并 会应用成 比例线段 的性 质- -l  ̄ l j 可 。但是 重 点的现象 。学 生看 到这部分 内容后 明显感 觉 内容太多 ,直接 考虑 到后面 的知识会 用到合分 比性质 ,所 以就有 意地将这一个 导致问题探讨 时间不够 ,这 给学生 的信 心造成影一定 响。这从 知识 点加 了进来 ,这也 可 以从导 学案 中反 映出来。根据 “ 成 比 合分 比性质及成 比例线段性质 的探究过 程中能够体现 出来 ,本
个部分组成 。
二 、课 堂 效 果 1 . 学生表现
应该 由学生 独 自完成 ,然后 全班进行展示 反馈 。但这部 分我 只 能以集体 问答 的形式 引导 学生边读边做 ,不 能很好地检 查本班 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 况 , 也 就失 去了这节课 的教学 目的。
四是课堂检 测没有完 成。 由于前 面的环节用 时过多 ,影 响 跃, 自我 展示效果 不好 , 新知识掌握 不理想 。 课后我进行 了反思 , 后面教学 的进度 ,课堂检测 部分学生没 有充分 的思考 和练 习时 发现课 堂效果欠佳 的主要原 因有 以下几个方面 : 间 ,习题价 值也没有 真正体现 出来 。从 学生角度来 看 ,时 间不 是对学生 的学情把握不 够准确 ,这 可以从温故知新 部分 够用的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 自己独立 思考 、 讨论 、 展示等环节 。 体现出来 , 这部分 共有 两个概念 和三个成 比例性质 的习题构成 , 从教师角度来看 ,课堂检测未能直观表现出来 。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教学中,比例线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教授比例线段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对我在教授比例线段时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教学挑战和问题1.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我发现,在教授比例线段的概念时,许多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了公式和步骤,而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这导致了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出现困惑和错误。
2. 学生缺乏实际应用的意识比例线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只是机械地应用公式,而不去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教学方法单一我发现,我在教授比例线段时,只是简单地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进行,缺乏相关的实际练习和互动环节。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效果不佳。
改进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方法:1. 强调概念的理解除了简单地讲解公式和步骤,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对比例线段概念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方式,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
我将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2. 增加实际应用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对比例线段在实际应用中的意识,我计划设计一些与实际情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3. 多元化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解和示范,我还计划引入其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使用教学视频、在线互动课堂等。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效果预期通过以上改进方法的实施,我期望能够取得以下效果:1.学生对比例线段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能够将比例线段应用于实际问题,并深刻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意义。
3.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结论通过对教授比例线段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锦集15篇)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锦集15篇〕
篇1:邀请函李商隐文案消费
学习方案绝句辞职方案书褒义词:韦应物工作思路表扬信了成语申请报告,防控物业管理研修的整改章程课标!流程感谢信工作话语履职短句职业道德起诉状:协议报道稿颁奖的公文守那么个人介绍。
篇2:鄂教版防控剖析材料屈原优秀
普通话公文的闭幕词资格考试的名词食品的句子物业管理,守那么德育自我推荐团结竞聘,影评合同朗读稿了体积慰问信方案。
篇3:国旗下辩论状期中寒假作业
白居易自荐信面积抗疫工作收据国培宣传周周记起诉状!测试题评语请示应急预案对联:请柬欢送词廉洁平安思想品德,协议书部编版可研究性我活动筹划状物范文表扬信党小组了发言稿党小组施行方案起诉状。
篇4:杜甫短语
发言诗经了心得体会散文教案代表发言我闭幕词摘抄了简历开学第一课介绍信心得范本了工作安排收据范文报道稿员工
申请的宣传周誓词教学法教学形式;报告对联,寓言简历礼仪,入党心得短语。
篇5:采访观后感
社会简报整改措施纪要好段了检测题发言稿流程宣传周;例句贺信工作了教育范本思想品德了请柬测试题汉语拼音;模板韦应物民族播送稿,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食品好段,开学第一课体会教学形式工作朋友圈留言的说明文留言。
成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成比例线段》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认识相似图形,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具体刻画两个几何图形的大小,从而引出了线段的比的概念。
此处强调了比值用K来表示,方便求比较复杂的比例式的比值。
在线段比的基础上立即给出成比例的线段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1.四条线段;2.有顺序。
在引出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后,进而引导学生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线段的比是线段长度的比,因此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进一步研究成比例线段。
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化为等积式,接着在四条线段都不为0的条件下将等积式化为比例式。
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
有关比例的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发现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的不同点,引出线段的比的概念,中学生实际操作后并进行了讨论得出: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
并引入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再通过教科书上的例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发现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的不同点,引出线段的比的概念,中学生实际操作后并进行了讨论得出: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
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
并引入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再通过教科书上的例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选用一定量的例题实现来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也运用于实践。
也为后面学习相似形三角形,黄金比的计算及黄金分割的学习奠定基出。
成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成比例线段教学反思东湖二中高艳一、引课要精彩,激发学生兴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这说明,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将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
因此,本节课从美丽的芭蕾舞演员出发,首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引出了女性穿高跟鞋可以使身形更为优美。
那么,老师要穿多高的高跟鞋才能使身材最为优美呢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数学课堂中,营造合作氛围新课标强调数学课堂是合作的课堂,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先小组,再老师”可以推动小组的自治。
它可以让学生在求助老师之前先与同学商量,商量学习方法和内容皆可。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而我的课堂上往往是自己讲述的较多,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思考与交流,以更多的耐心对待学生。
这节课当中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小组合作交流,如果在观察课本101页蒙娜丽莎以及帕特农神庙,让学生寻找黄金三角形时,采取小组合作,分头去找的方式,不仅能更全面的解决问题,还能节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
三、重视发挥数学教材的文化特性数学是一种智慧,这智慧包容着数和形的美妙、具体和抽象的思辩、建设和超越的精神。
数学学习追求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一种文化! 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必须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文化。
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
黄金比,一个极为迷人而神秘的数字,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于2500多年前发现的。
古往今来,这个数字一直被后人奉为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到黄金分割的美学价值,从而体验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⑴.迁移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和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主动回答问题。
⑵.学生在处理自读识图问题后,善于独立思考,寻找规律,找出答案。
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遇到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达到共同理解,共同进步的目的。
⑷.在课改中,教师又引入典型例子,吸收它们的思想、方法,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属于自己的识图方法。
但快速识图能力的培养待于加强。
作文二:比例线段教学反思今天,我进行了"比例尺"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明白按照实际尺寸绘制平面图是不可能的,初步产生缩小放大的需要,引入了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渴望,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有缩小和放大两方面的应用,进而,引入了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导入新课的学习.接着,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自己说出了什么是比例尺,我直接给出了比例尺的相关定义,进而,结合例题引出数值比例尺以及它的含义的理解.然后,引出线段比例尺的学习,紧接着,进行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互化教学,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然后,介绍放大比例尺,同时跟缩小比例尺进行对比,最后,作了相应的练习,对新知进行了巩固与内化,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的掌握.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学的还是比较轻松的:无论从学生学习新知的状态,还是参与程度,都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一些概念性东西的总结环节,学生学的很主动,而且,比例尺的转化和有关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是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在教学中对于重点的把握还是可以的,只是在这节课中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感觉到对于教材的拓展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所以在这方面还需努力,而且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知识点多,理解起来比较慢,掌握起来还有些难度.所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作文三:比例线段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首先,课堂内容的导入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从众多的线段、各种图形中找出比值相等的组成比例式,从而认识比例、熟悉比例的定义,使本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一 :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⑴.迁移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和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主动回答问题。
⑵.学生在处理自读识图问题后,善于独立思考,寻找规律,找出答案。
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遇到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达到共同理解,共同进步的目的。
⑷.在课改中,教师又引入典型例子,吸收它们的思想、方法,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属于自己的识图方法。
但快速识图能力的培养待于加强。
二 : 解比例教学反思解比例教学反思一:首先复习旧知引出一个问题::15和4:5 ,学生会从已有的经验入手思考解决方法。
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比的基本性质,有的学生想到了用分娄和的基本性质,更有学生想到了方程:X÷15=4÷5。
这样很自然的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解比例。
拿出比例X:15=4:5之后让学生比较这个式子与五年级学过的简易方程的异同,再比例这个式子与前面学过的比例式的异同。
使学生明白,这个式子仍然是方程,但却不同与方程;这个式子又是一个比例,但含有一个未知项。
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因为与以前学过的简易方程不一样,所以需要探寻新的解决方法。
虽然含有一个未知项,但还是一个比例,所以具备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为下一步教
学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埋下伏笔。
具体教学解比例的时候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比例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
让学生体会到解比例与解简易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是要先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简易方程,再运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完成剩下的步骤。
单独教学完解比例后再来教学例2。
本来教材的编排是先教学例2再教学例3,在备课时我觉得在例2里既要教学如何解比例,又要教学如何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所以做出先教学例3再教学例2的调整。
这样调整后难度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整节课下来,学生能按设想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效果很好。
问题:在备课时觉得例3在解比例的步骤上有些不好。
写成×6/这样的形式,学生在遇到了分数的时候会出现繁分数,所以把这个步骤舍掉了,让学生先算出乘积后再除以。
可是做一做中的题却出现了始料未及的问题,结果学生再除的时候除不尽,个别学生选择约数而不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后来反思例题在这一步的编排上的用意。
可以让学生先约掉一部分数后再进行计算,会降低计算的难度。
解比例教学反思二: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孔企平教授认为:
有效学习的基本要素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即“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
经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接知如接枝”,强调“接枝”必须接在原来的树枝上,这里的树枝就相当于“接知”中原有的“经验”。
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进行相互作用,不仅有利于意义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
本课学习内容的知识基础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师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时采取的策略不是单纯让学生复述有关文字概念,而是通过让学生举出实实在在的比例式,并通过判断练习来达到这一目的。
不仅如此,通过限时写比例式,还引出了“比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经验的激活,使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成为可能,这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考──有效学习就是要激励学生勤于,乐于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没有学生思考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
本课通过“在相同时间内,为什么有同学能写出十几个比例式”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了学习时间相对较久的“比的基本性质”的同时,也使学生有效建构了“比的基本性质”与“解比例”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猜想-验证”的途径,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究x的值,这样的思考是有价值的思考,在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同时,
肯定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活动──活动是心理体验的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
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讲解,而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活动,通过“限时练习”即比赛的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巧妙设疑,在引出比例中的未知项x的同时,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相互帮助的品德也能得到培养;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
解比例教学反思三:本课时如果先教学例2,那么,这个例题的负担太重,既要学习列比例,又要教学解比例,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两头不落实。
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时的教学预案时,把解比例和列比例解应用题分开教学,先学习解比例,再学习用比例解应用题。
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得较为轻松,学生掌握得较好。
几个导学题前3题学生完成很好,第4题多数学生都在说解比例和解方程的相同点,共同订正后,学生掌握了二者的联系,从而很好地完成新知与旧知的顺应。
解比例教学反思四: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习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教学解比例之前,先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
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
教学前,我认为要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学生不但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
关系来求,还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部分学生也能根据刚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
所以教学时,我设计了多条题目,让学生根据比例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填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学生完成的情况非常理想。
都能根据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其中包括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的。
三 : 《反比例》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首先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然后选择了让12位同学上台站一站,看“每行站几人,可以站几行?”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现实背景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因为反比例的意义这一部分的内容的编排跟正比例的意义比较相似,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完例4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而是让学生按照学习例4的方法学
习例5,接着对例4和例5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的意义,就显得水道渠成了。
然后,再对例4和例5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判断,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最后,通过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
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 :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按比例分配是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
课始,我从修一段路着手,引出按比例分配。
课后,我思前想后,觉得有点不妥。
众所周知,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配的发展,而数学总来源于生活。
故我又重改教案,从学生春游男女生分水果入手:六甲班带去千克水果,分给男女生,怎样分较为公平,使学生体会到分东西的步骤:分什么?有多少?怎样分?这样就地取材,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进,亲切自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人们的周围。
甚至有同学提出让老师也参加分水果的队伍中来,因为我班男生25人,女生26人,有同学提出了我参加男生队伍,这样人数一样可以平均分了!虽然与我的教学预设不同,但我也感到一种温馨,难得可贵啊!而后,通过分,启发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从而使学生产生矛盾:有的情况下平均分配是不合理的。
然后引出有时应按比例分配。
在学生探究时,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汇报、评价,自己提问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