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弹道学

合集下载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
摘要:
1.弹箭外弹道学的定义与概述
2.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弹箭外弹道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正文:
弹箭外弹道学,是一门研究弹药或导弹在发射、飞行和打击目标过程中,其运动轨迹、速度、射程以及受外界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学科。

它是军事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武器系统的射击精度和打击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弹药或导弹的初始速度和发射角度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这是弹箭外弹道学的基础研究内容,通过对弹药或导弹的初始速度和发射角度的研究,可以确定其最佳的发射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射击效果。

2.弹药或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这包括重力、空气阻力、推力等因素对弹药或导弹运动轨迹的影响。

对于这些受力的精确计算,可以提高射击精度。

3.弹药或导弹的飞行轨迹和射击精度预测。

通过对弹药或导弹的飞行轨迹的模拟和计算,可以预测其射击精度,从而为武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

理论分析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弹药或导弹的运动过程;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实地发射实验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数值模拟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模拟
弹药或导弹的运动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弹箭外弹道学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外,它还在航天、航空、射击运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航天领域,弹箭外弹道学可以为火箭的飞行轨迹和发射窗口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在航空领域,它可以为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和飞行性能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外弹道的近似解析解

外弹道的近似解析解

外弹道的近似解析解外弹道学是一门研究弹道运动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力学、流体力学、摩擦因子、初始条件等科学理论,在现实中被广泛应用于空海军陆军的弹道武器系统、航天器运载、飞行器投掷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弹道学得以拓展,深入研究弹道运动的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弹道运动的近似解析解方法。

弹道运动有着复杂的力学特性,而弹道运动的近似解析解法则是一种在复杂的物理关系中求出弹道运动的解,它基于一系列概念,例如理想气体运动、初始条件和施加外力等来进行分析。

近似解析解方法在研究弹道运动时,可以使用数学关系来描述弹体在不同方位和速度下的运动状况,有助于更精确地模拟弹道运动,从而进一步计算弹道运动的准确位置和轨迹。

首先,要研究外弹道运动,必须采用外力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描述弹体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复杂变化关系,从而得出弹道运动的近似解析解。

其次,外力学的近似解析解通常假定空气为理想气体,这样可以计算出受到空气阻力、重力和瞬变力作用下弹体的方程,并利用这些方程来求解弹道运动的近似解析解。

空气阻力是影响外弹道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的大小取决于弹体的形状、面积、速度、空气粘度等因素,所以在分析外弹道运动时,必须考虑到空气阻力对弹体的影响。

除此之外,重力的作用也会对外弹道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来说,重力会使弹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影响,从而使弹道运动出现偏离轨迹和减速等问题。

此外,瞬变力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因素,它会使外弹道运动出现飘浮和偏转等现象。

外弹道运动的近似解析解是将复杂的物理学模型简化为更便于分析的数学关系而得出的。

它基于一系列观察和理论,例如外力学、理想气体运动模型和初始条件,来分析捕获弹道运动的特性,为有效的空中战力的模拟和设计供给了可行的计算工具。

从现有的外弹道学研究中可以看出,近似解析解法是对外弹道运动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为研究复杂的外弹道运动提供了便利。

外弹道学第五章

外弹道学第五章

§1 坐标系及坐标变换
二、坐标变化 1、oxyz ox 2 y 2 z 2 速度坐标系可以看作是 基准坐标系经旋转两次而得: 第一次是o-xyz绕oz轴正向 右旋转过 2角到达 o x y 2 z 位 置;第二次是 o x y 2 z 绕oy2轴 负向右旋转过 1角,最后达 到 ox 2 y 2 z 2 位置。角速度2 沿 oz轴正向,角速度 1 沿0y2 轴负向。如图所示。
oz轴单位长度在 ox 2 , oy 2 , oz 2 轴上的投影为: 即
x2 x y 2 L1 y z z2
sin 1 ,0 , cos 1
cos 1 cos 2 L1 sin 2 cos sin 2 1 cos 1 sin 2 cos 2 sin 2 sin 1 sin 1 0 cos 1
相对于ox 2 y 2 z 2 系的相对导数。
dv dt F x2 d 2 dt
1
则有
m mv cos mv
1
d dt
F y2
F z2
上式即为速度坐标系内的弹丸质心运动动力学方程。此 式描述的是空间弹道,其中第一式是描述速度大小的变 化,第二式描述速度方向茬铅垂面内的变化;第三式描 述速度方向偏离射击面的情况。
二、作用于弹丸上的力矩
(1)静力矩:
Mz M z M z
0 2 Ak z v 2 1
§2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和力矩
(2)赤道阻尼力矩:
M zz M zz M zz sin 1 Ak zz v 1 cos 1

2讲--外弹道学的一般概念

2讲--外弹道学的一般概念
8 c
丸运动的影响部分,称之为空气阻力函数,用F(v)表示。 丸运动的影响部分,称之为空气阻力函数
•有时候为了应用的简便,也可用G(v)或K(v)作为阻力函数,它们与F(v) 的关系如下:
8 = 4.737 × 10 − 4 v 2 C x 0 N ( M ) = vG ( v ) = v 2 K ( v )
(9)

有:
p ρ= Rqτ
(1-13)
τ 成为虚温,其物理意义是:与湿空气具有相同压力和密度时干 空气的温度。引入 τ 以后,就可以用干空气的Rq=287J/(kg·K),
利用(10)式给出的状态方程来计算湿空气的ρ。 今后,除特别指明外,外弹道中所用的气温均为 τ
§1.3.2标准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不尽随地点而变化,而且在同一地点还随时间和高度变化。武器 的弹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根据具体地点、时间的气象条件来计算,只能根 据标准的气象条件进行弹道计算和编制射表。在正式射击时,则可根据当 地的气象条件进行修正。下面对我国标准气象条件予以介绍。
2.气象条件随高度分布的标准定律
由于火炮枪械弹丸飞行高度都在10km上下, 不超出平流层高度,因此我们只关心在此高度 以下的气象条件随高度的分布。 根据我国情况,对流层高度为9300m,平流 层为12km~30km。在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过 渡成为亚同温层。
1)气温随高度的标准分布τ
对流层0≤y≤9300m
2
式中,Cx为章动角为δ时的阻力系数; δ为弧度单位,一般15-40; k为经验系数。
(1-10)
:(1 音速附近时(1-10)修正公式不能应用; 注:(1)当弹速在音速附近时 音速附近时 如:自动武器(50-100)m 火炮为300m 小初速或者空气阻力影响小 空气阻力影响小的问题不宜采用功能法 (2)对于小初速 小初速 空气阻力影响小 功能法

外弹道学

外弹道学

§4 抛物线理论的应用
二、相对停留时间
如果将抛物线弹道按高度等分为几个等厚层,层厚为
a。
设弹丸飞越阴影线层(i~i-1)的左右弧段(如箭头所
示)所经过的时间为 ,tii而1 由射出点0至落点C的全飞行 时间为T,则通过该层的时间与全飞行时间的比值
ti i 1
叫相对停留时间。
T
§4 抛物线理论的应用
一、等射程时高低角与瞄准角的关系 弹道刚性原理
在实际射击中,目标经常不在炮口水平面上。现在就 来研究一下在斜射程D一定时,高低角ε和瞄准角α之间 的关系。
§4 抛物线理论的应用
设O为炮口,A为目 标,OB为射线,弹道与 高低角OA的交点A坐标 为
x Dcos
y
Dxin
射角 0
将上两式代入抛物线弹道方程中并简化之,可得到斜 射程公式如下:
t成直线关系,时间越长,铅直分速越小。至顶点S,
ws=0,过顶点后,弹丸开始下降,w为负值。
§2 抛物线弹道方程
再积分一次得
x
v0
cos0t
y
v0
sin0t
1 2
gt
2
消去t,得到抛物线形式的弹道方程为
y
xtg0
gx2
2v02 cos2 0

y
xtg0
gx2 2v02
1 tg20
§3 弹道任意点、顶点、落点诸元
行时,惯性离心力加速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主要是由
引力加速度的形状来决定。引力加速度与弹丸距地心的距
离r(r=R+y)的平方成反比,因此重力加速度与高度y的近
似关系式为
gy
g0
1
2y R
§2 抛物线弹道方程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弹丸飞行稳定是保证弹丸射击密集度良好和战斗部正确作用的基本条件。 飞行稳定性的研究过程
1)在弹丸研制过程中,通常先加工出气动模型进行风洞吹风试验,测出 各个气动力系数,并计算出稳定性因子,对弹丸的稳定性进行初步校核; 2)制出全尺寸弹或模型弹,在火花闪光阴影照相靶场或攻角纸靶射击靶 道进行自由飞行试验,测出弹丸质心运动及绕质心运动的六个参量随时间的 变化,并由此导出气动力系数,进行稳定性校核。
注:弹丸进入靶场射击试验后,通常不再专门进行飞行稳定性试验,而是结 合射程和密集度试验,定性观察弹丸的飞行是否正常,有无掉弹和弹尾先触 地的情况等,由此判断飞行是否稳定。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弹丸飞行稳定性试验
攻角纸靶法 工作原理
纸靶试验都采用水平射击。在离炮口适当距离的一定区间内,布置一系列纸靶 ,并使靶面与射线垂直,当发射弹丸穿过纸靶时,就会在纸靶上留下一个个弹孔, 弹孔的形状及尺寸直接反映了弹丸穿靶时的姿态。所以,根据弹丸的几何形状及弹 孔尺寸,便可以推行出弹丸穿靶的章动角及进动角,如下图所示。
x K xS xs
则所取的弹道系数初始值即为所求弹道系数
CT Cb ms mT
Cb

则所取的弹道系数初始值即为所求弹道系数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弹丸空气阻力性能的测定
阻力系数曲线的测定 测定阻力系数随马赫数的变化曲线 C x M a 主要有三种方法: 1)风洞吹风法:通过各种马赫数的喷管,有动力天平直接测出模型所受 的阻力,进而求出阻力系数;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弹丸飞行稳定性试验
ι
C
ι
n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摘要:1.弹箭外弹道学的定义与意义2.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内容3.弹箭外弹道学的发展历程4.弹箭外弹道学的应用领域5.我国在弹箭外弹道学领域的发展与成就正文:弹箭外弹道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弹箭在发射、飞行和命中目标过程中,其外在轨迹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是弹道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弹箭的初始速度、发射角度、弹道系数等初始条件的确定;弹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包括重力、空气阻力等;弹箭的飞行轨迹计算,以及命中精度的评估。

此外,弹箭外弹道学还研究弹箭的飞行稳定性和控制,以及如何提高弹箭的精度和射程等问题。

弹箭外弹道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为了提高弓箭和火炮的射击精度,开始研究弹道的相关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火炮技术的发展,弹箭外弹道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20 世纪中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传统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转向了数值模拟和计算机仿真。

弹箭外弹道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军事、民用和科研等方面。

在军事领域,弹箭外弹道学为导弹、火箭、火炮等武器系统的研制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民用领域,弹箭外弹道学的原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气象等领域。

在科研领域,弹箭外弹道学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国在弹箭外弹道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与成就。

从20 世纪50 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制自己的导弹和火箭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拥有了一系列先进的导弹和火箭武器系统,其背后的弹箭外弹道学研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戎威学堂】枪炮弹的外弹道常识分析

【戎威学堂】枪炮弹的外弹道常识分析

【戎威学堂】枪炮弹的外弹道常识分析⼀、概述外弹道学是⼀门研究弹丸出膛后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学科。

下⽂主要讲弹道要素、标准⼤⽓弹道和标准弹道诸元偏差。

⼆、弹道要素1.起点:弹丸出膛时重⼼的位置,亦表⽰完成瞄准后膛⼝中⼼的位置。

2.升弧:弹道从起点开始的上升段。

3.弹道顶点:全弹道最⾼点。

4.最⼤弹道⾼:弹道顶点和起点之间的⾼度。

5.降弧:弹道的下降段。

6.落点:降弧段上与起点⾼度相同的点。

7.炮⼝⽔平⾯(弹道基线):通过起点和落点的直线。

8.射线:完成瞄准后,⾝管轴线的延长线。

9.掷线:弹丸出膛瞬间弹道的切线。

10.跳动(定起⾓):弹丸出膛瞬间掷线偏离射线的位移。

11.炮⽬⾼低⾓:炮⽬线与炮⼝⽔平⾯的夹⾓。

12.⾼⾓修正量:即在炮⽬⾼低⾓基础上增加的⾓度,⽬的是为了补偿弹道⾮刚性影响。

13.⾼低修正量:炮⽬⾼低⾓和⾼⾓修正量的代数和。

14.⾼⾓:采⽤标准弹道诸元时,为射击到预定的⽔平距离,炮⾝轴线从炮⼝⽔平⾯所需仰起的⾓度。

15.射⾓:射线与炮⼝⽔平⾯的夹⾓。

射⾓时⾼⾓和⾼低修正量的代数和。

16.弹着点:射弹与⽬标表⾯的交点。

17.落线:落点的弹道切线。

18.落⾓:落点处落线和炮⼝⽔平⾯的夹⾓。

19.弹着线:弹着点的弹道切线。

20.命中⾓:弹着线与通过该弹着点表⾯的切⾯所夹的锐⾓。

三、标准⼤⽓弹道相对于真空弹道,标准⼤⽓弹道需要考虑空⽓流动、密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弹丸运动的影响。

真空弹道和标准⼤⽓弹道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后者射程缩短,这主要时因为标准⼤⽓条件下,弹丸⽔平速度分量不再是恒定的,由于空⽓阻⼒影响,⽔平速度分量不断减⼩,垂直速度分量也受到空⽓阻⼒影响。

与真空弹道相⽐,标准⼤⽓弹道存在以下⼏个特性差别:1.落点速度⼩于起点速度。

2.过弹道顶点后,弹丸平均⽔平速度⼩于其到达顶点前的平均速度。

因此,弹丸飞⾏的⽔平距离变短,由是降弧⼩于升弧,落⾓⼤于⾼⾓。

3.标准⼤⽓弹道在任意段都⽐真空弹道要短、要低,原因如下:①⽔平速度⾮常值,⽽是随时间推移⽽减⼩。

外弹道学文档

外弹道学文档

外弹道学引言外弹道学是一门研究外弹道运动的学科,它涉及了飞行物体在大气中运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弹道轨迹、空气动力学特性、飞行稳定性等等。

在军事领域,外弹道学被广泛应用于导弹、火箭的设计与发射控制,而在航天领域,外弹道学研究则关注的是行星探测器、人造卫星等太空飞行器的轨迹规划与姿态控制。

一. 弹道轨迹弹道轨迹是飞行物体在大气中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轨迹,它是外弹道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飞行物体的类型和用途不同,弹道轨迹可以分为抛物线轨迹、椭圆轨迹、双曲线轨迹等。

抛物线轨迹适用于短程火箭的飞行,椭圆轨迹适用于中程导弹的飞行,而双曲线轨迹则适用于远程导弹的飞行。

在计算弹道轨迹时,需要考虑飞行物体的发射速度、发射角度、大气阻力和重力加速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弹道轨迹的形状和长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准确的数学建模和计算。

二. 空气动力学特性空气动力学是外弹道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了飞行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气动力学力和气动特性。

飞行物体受到空气阻力、升力和侧向力的作用,这些力会影响飞行物体的飞行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在研究空气动力学特性时,需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飞行物体的气动系数,例如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等。

这些系数的准确确定对于飞行物体的性能评估和设计优化非常重要。

三. 飞行稳定性飞行稳定性是外弹道学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它研究了飞行物体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飞行物体的稳定性决定了其在大气中的飞行状态是否能够保持稳定,而控制性能则决定了飞行物体是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姿态控制和轨迹控制。

在飞行稳定性分析中,需要考虑飞行物体的质心位置、飞行速度、姿态稳定性等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确定飞行物体的稳定性边界,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保证飞行器的安全和稳定性。

结论外弹道学研究了飞行物体在大气中运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弹道轨迹、空气动力学特性和飞行稳定性等。

在军事领域和航天领域,外弹道学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引言弹箭外弹道学是一门研究弹箭在空中运动轨迹的学科,主要应用于弓箭、弩箭、投石器等射击武器的设计与使用。

本文将从弹道学的基本原理、影响弹道的因素、弹道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弹道学的基本原理弹道学是基于牛顿力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弹箭在空中的运动规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推导出弹箭在空中受到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得出弹箭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二、影响弹道的因素弹道的形状和轨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射速度:弹箭的初速度直接影响其飞行距离和轨迹。

初速度越大,弹箭的飞行距离越远,轨迹也会更加平直。

2.发射角度:发射角度是指弹箭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不同的发射角度会导致弹箭的飞行轨迹不同,发射角度越大,弹箭的飞行距离越远。

3.空气阻力:空气阻力是指弹箭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碍。

空气阻力会使弹箭的飞行速度逐渐减小,轨迹逐渐下降。

4.重力:重力是指地球对弹箭的吸引力。

重力会使弹箭的轨迹呈抛物线形状,下落速度逐渐增加。

三、弹道计算方法为了准确计算弹箭的飞行轨迹,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一维运动模型:一维运动模型是指只考虑弹箭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得出弹箭的运动轨迹方程。

2.二维运动模型:二维运动模型是指同时考虑弹箭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通过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等数学方法,可以得出弹箭的运动轨迹方程。

3.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通过迭代和逼近的方式得出弹箭的飞行轨迹。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模拟实际情况,并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四、实际应用弹箭外弹道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武器设计与改进:弹道学可以帮助武器设计师了解弹箭的飞行特性,通过改变弹箭的形状、重量和材料等参数,优化武器的性能和射程。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
摘要:
1.弹箭外弹道学简介
2.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3.弹箭外弹道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4.弹箭外弹道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正文:
弹箭外弹道学是一门研究弹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弹箭的飞行稳定性、弹箭的气动特性、弹箭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弹箭,包括炮弹、火箭弹、导弹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试等。

弹箭外弹道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军事、航空航天、能源等。

在军事领域,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武器装备的研制、改进和作战效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在航空航天领域,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可以为飞行器的气动设计、控制系统和发射技术提供支持。

在能源领域,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可以为新型推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弹箭外弹道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我国在弹箭外弹道学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弹箭外弹道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弹箭外弹道学研究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外弹道学第七章解读

外弹道学第七章解读


分别为弹道倾角和弹道偏角
(2)弹轴系与速度系
(3)弹轴系与弹体系 γ 为弹丸的滚转角
18
弹轴坐标系与速度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以弹丸质心为球心,单位长度为半径作球面,球 面上弧长的弧度值就等于对应的圆心角。 理想弹道的切线方向与球面交点L,弹轴与球面交 点A,速度与球面交点T。A点的轨迹表示弹轴在空 间的运动过程,T点的轨迹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过程。 2 i1
Cr 1 p A
13
p 1 p
2 p
考虑极阻尼力矩 M xz 的影响:
dr C M xz dt
r r0e
t
0et
g CmV0 d
2
表达式: p

h d
cos t e H ( y)V 3 Kmz (M )
14
三、影响动力平衡角的因素 (1)弹道参数:弹速、倾角。 弹道顶点附件最大 g CmV0d
d s k xz ds
22
2、动态稳定条件的建立 只研究弹丸的飞行齐次方程所对应的起始条件下的稳定问题。
s ( k zz by bx g sin i 2 ) [( k 2 bz ) i 21 (k y by )] 0 1 s z 1 2 v v
态稳定性,使章动角沿弹道发散; (3)增加各种散布因素的影响效果。
g CmV0 d
1 t e 2 [ ] h H ( y)V 3 Kmz (M ) p d
pmax [p ]

16
§7-5 动态稳定性简介
一、坐标系及坐标变换 1、坐标系
17
2、坐标转换 (1)速度系与地面系

外弹道学第三章

外弹道学第三章
第三章
弹丸质心运动方程组 空气弹道特性
§3.1 基本假设
对于飞行稳定性良好的弹丸,在飞行中弹轴和速 度矢量线间总是存在一个不大的章动角(攻角)δ,因 而气流对弹丸的速度矢量线就不再对称,此时阻力作 用线既不通过质心,也不与速度矢量线平行,形成一 个使弹丸围绕质心运动的静力矩。
v
R R
C
(3)
(4)
2 2
(3-2)
v
u w
on
(5)
此方程组是解一般弹丸质心运动的常用方程组。
§3.3 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弹丸质心运动方程组
积分的起始条件为t=0时
u u 0 v 0 cos 0 w w 0 v 0 sin 0 y y0 0 x x 0 0
§3.7 斜坐标系的弹丸质心运动方程组
dU dt dW cH
y G v U
cH
U W
dt
d dt d dt
y G v W
g
式中
v U
cos 01 cos
y sin 01 H
H-射出点的高度
§3.8 空气弹道的一般特性
§3.6 以弧长S为自变量的弹丸质心运动方程组
只要将自然坐标系的运动方程组(3-3)的自变量t换 为弧长s,即可得到以弧长s为自变量的弹丸质心运动方 程组(注意ds=vdt):
dv ds cH

y G v
2
g sin v
d ds
dx ds dy ds

g cos v
T 2
vs X T
4、顶点速度
§3.8 空气弹道的一般特性

外弹道学(课堂PPT)

外弹道学(课堂PPT)

31
§7-7 尾翼弹丸稳定性分析
一、低速旋转尾翼弹及共振不稳定性
质心偏离产生附加力和力矩,对于不旋转弹而言,必引起
弹道偏差,造成射程和方向的变化。而尾翼弹的外形和质量
分布的不对称性是随机的,必引起对应的射弹散布。为了减
小不对称因素引起的散布,可使尾翼弹绕弹轴低速旋转。
1、转速变化规律及平衡转速
低速旋转尾翼弹,一般是应用斜置尾翼或尾翼斜切角使弹
以弹丸质心为球心,单位长度为半径作球面,球
面上弧长的弧度值就等于对应的圆心角。
理想弹道的切线方向与球面交点L,弹轴与球面交
点A,速度与球面交点T。A点的轨迹表示弹轴在空
间的运动过程,T点的轨迹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过程。
2 i1
2 i1
2 i1
19
二、作用在弹上的力和力矩 1、空气动力和力矩
阻力、升力、马氏力、俯仰力矩、赤道阻尼力矩、 极阻尼力矩、马氏力矩 2、重力 3、陀螺效应力矩 4、尾翼导转力矩
10
§7-4 追随稳定性
追随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当弹速V受重力影响不断下降 时,具有急螺稳定性的弹丸,为什么弹轴能追随速度矢量的 下降而下降。 一、动力平衡轴和动力平衡角
忽略起始扰动,零时刻弹轴方向与速度共线同向,由于V 在重力作用下方向不断低头,而弹丸的急螺稳定性使弹轴方 向保持不变,形成章动角δ,由此引起翻转力矩Mz,该矢量 垂直于阻力面向外,随着阻力面位置的不断变化,翻转力矩 的指向也不断变化,形成了弹轴的锥形进动。
一动力平衡轴和动力平衡角一动力平衡轴和动力平衡角忽略起始扰动零时刻弹轴方向与速度共线同向由于忽略起始扰动零时刻弹轴方向与速度共线同向由于vv在重力作用下方向不断低头而弹丸的急螺稳定性使弹轴方在重力作用下方向不断低头而弹丸的急螺稳定性使弹轴方向保持不变形成章动角向保持不变形成章动角由此引起翻转力矩由此引起翻转力矩mzmz该矢量该矢量垂直于阻力面向外随着阻力面位置的不断变化翻转力矩垂直于阻力面向外随着阻力面位置的不断变化翻转力矩的指向也不断变化形成了弹轴的锥形进动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

弹箭外弹道学在古代,弓箭就是一种强大的武器,可以用来对抗敌人,保卫家园。

然而,仅靠弓箭是远远不够的。

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箭矢的飞行轨迹很难精确控制,因此,射箭不仅需要掌握技巧,还需要对弹道学有一定的了解。

弹道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以及物体本身形态、大小、材料等因素对飞行轨迹产生影响的学科。

在弓箭射击中,弹道学主要研究的是箭矢的飞行轨迹、速度、以及射程等问题。

首先,弹道学的研究让我们可以发射更远的箭矢。

在相同力量的情况下,射程更远的箭矢对目标的杀伤力也更大。

通过研究箭矢的飞行轨迹,我们可以知道箭矢在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重力作用力,从而可以改变箭矢的飞行轨迹,使其飞得更远、更准确。

其次,弹道学的研究还让我们可以发射更高精度的箭矢。

在现代科技水平下,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来制作箭矢,使其具有更小的重量和更快的射程。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弹道学的支持。

弹道学在现代军事科技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战争形态的变革,弓箭这种传统武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军事科学家们研究了各种新型武器,其中包括弹道学。

通过研究弹道学,军事科学家们可以研制出更先进的武器,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在弹道学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19世纪,英国人斯诺在上世纪70年代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炮弹,使得弹道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种新型的炮弹不仅发射距离更远,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弹道来增强其攻击力。

它的发明使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也使得弹道学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弹道学作为一门研究物体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以及物体本身形态、大小、材料等因素对飞行轨迹产生影响的学科,在弓箭射击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让我们可以发射更远的箭矢,还可以让我们发射更高精度的箭矢。

弹道学在现代军事科技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新型武器的研制都离不开弹道学的支持。

弹道学重点

弹道学重点

填空:1、外弹道学可以分为质点弹道学和刚体弹道学两部分。

2、弹丸稳定飞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弹丸攻角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并保证其变化趋势是减小的。

4、表征火药能量性质的主要特征量有:爆热、爆温、火药燃气的比容、火药密度5、一定形状尺寸的火药,气体生成速率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面、火药的燃烧速度。

6、攻角是指弹轴和速度矢量的夹角。

7、单体火药的密度越大燃烧速度越小。

8、压力中心是指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时所受的外力在弹轴上合力的作用点。

9、线膛火炮中,膛线分为两类,分别是渐速膛线和等齐膛线。

10、火药气体在膛内所做的功主要包括弹丸旋转运动功、后座部分的运动功、弹丸沿膛线运动的摩擦功、火药燃气的运动功、弹丸沿枪管直线运动的动能。

12、减面燃烧的火药第一阶段产生的气体量较多。

13、火药通常分为混合火药和溶塑火药。

14、单基药:主要成分是硝化棉双基药:主要成分是硝化棉和硝化甘油概念题:爆热Qv:1Kg火药在真空定容情况下燃烧并将燃气冷却到15°时所放出的热力量,称为火药的爆热,单位为J/Kg。

火药的爆温:就是指火药在燃烧瞬间没有任何能消耗的情况下,火药燃气所具有的温度,单位用K表示。

火药燃气的比容:燃烧1kg火药所产生的燃气在0摄氏度和1个大气压下所占有的体积。

弹形系数i:待测弹与标准弹在相同马赫数下且δ=0时,阻力系数的比值。

火药的余容:是表示与单位质量气体分子体积有关的修正量。

弹道过程的特点:高温、高压、高速、时间短。

影响燃速的主要因素:火药成分对燃速的影响、火药初温对燃速的影响、火药的密度对燃速的影响、压力对燃速的影响。

影响火药的燃烧的因素:火药成分,火药初温,火药密度,压力火药力的物理意义:1kg火药燃烧后的气体生成物,在一个大气压下,当温度由0升到T时膨胀所做的功。

外弹道计算:已知弹丸参数和空气动力学参数,进行外弹道诸元计算,研究弹丸的射击密集度问题。

几何燃烧定律:火药的燃烧过程可以认为是按药粒表面平行层或同心层逐层燃烧的,这种燃烧规律称为几何燃烧定律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中受力:1弹底燃气压力2弹丸挤进阻力3膛线导转侧作用在弹带上的力,4弹前空气阻力挤进压力:弹带在完全挤进膛线时,阻力最大,此时与之对应的膛内火药压力称为挤进压力,P0表示。

7讲--外弹道章节

7讲--外弹道章节
对于标准大气,音速c和空气密度是确定的,而弹 速v及特征面积S均可测定,所以,上式计算空气阻力的 问题,关键在于求出阻力系数C x 0与马赫数M的关系。
引信 工程与基础
Cx0
2)、阻力定律与弹形系数
阻力定律
由大量实验发现,对于形状相差不大的弹丸Ⅰ及Ⅱ,它们各自 的阻力系数曲线,彼此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引信 工程与基础
弹形系数
标准阻力 系数
测到的阻力系 数
弹形系数
Cx0 M1 i(常数) Cx0 N M1
• 弹形系数是反映弹形特性的重要参数,它的取值大小,标志 着枪炮及弹丸的设计质量。如果值过大,说明弹丸所受空气 阻力大,要求枪炮具有较高的初速才能使弹丸飞行到给定的 距离;而值过小,则在一定条件下必须使弹丸设计得锐长一 些,这对旋转弹的飞行稳定性可能不利,或使炸药装量减小 而降低威力
此时,由于重力和空气阻力始终在铅垂的射击面内,弹道轨迹将 是一条平面曲线。因此,该假设条件下的质心运动只有两个自由度, 求得的弹道可定义为理想弹道
引信 工程与基础
二、理想外弹道模型
1、质心运动矢量方程
dv m Rx G dt dv ax g dt
2、直角坐标系下的质心运动方 程组
vx v cos v y v sin
CIx 0 M1 CIx 0 M 2 II 常数 II C x 0 M1 C x 0 M 2
阻力定律:标准弹的阻力系 数 C x 0 与马赫数M的关系
引信 工程与基础
我国采用43年阻力定律,它用的是一组标准弹,为旋转 式弹丸,其弧形弹头部长为
hr 3.0 ~ 3.5 d
引信 工程与基础
波动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弹道学研究弹丸或抛射体在空中的运动规律及有关现象的学科。

是弹道学的一个分支。

枪弹、炮弹、火箭弹和航空炸弹等在空中飞行时,由于受空气阻力、地球引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不断改变其运动速度、方向和飞行姿态。

火箭弹在其发动机工作期间,还将受到推力和推力矩的作用。

不同的气象条件也将对弹丸的运动产生影响。

通常可以将弹丸的运动分解为质心运动和围绕质心运动(绕心运动)两部分,分别由动量定律和动量矩定律描述。

研究主要内容外弹道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弹丸或抛射体在飞行中的受力状况,弹丸质心运动、绕心运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外弹道规律的实际应用等。

它涉及理论力学、空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和地球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在武器弹药的研究、设计、试验和使用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用于弹丸的力和力矩地球作用力主要是地球的作用力和空气动力。

地球的作用力,可以归结为重力与科氏惯性力(Coriolis force)。

重力通常可以看作是铅直向下的常量。

当不考虑空气阻力时,弹丸的飞行轨迹(真空弹道)为抛物线。

对于远程弹丸则要考虑重力大小、方向的改变和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其轨迹为椭圆曲线。

科氏惯性力还对远程弹丸外弹道学的射程和方向有一定影响。

相关因素作用于弹丸的空气动力与空气的性质(温度、压力、粘性等)、弹丸的特性(形状、大小等)、飞行姿态以及弹丸与空气相对速度的大小等有关。

当弹丸飞行速度矢量V与弹轴的夹角δ(称为攻角或章动角)为零时,空气对弹丸的总阻力R的方向与V相反,它使弹丸减速,称为迎面阻力。

当攻角不为零时,R可分解为与V方向相反的迎面阻力R x和与V垂直的升力Ry,后者使弹丸向升力方向偏移。

由于总阻力的作用点(称为阻心或压心)与弹丸的质心并非恰好重合,因而形成了一个静力矩M z。

它使旋转弹丸的攻角增大而使尾翼弹丸的攻角减少,因而分别称为翻转力矩和稳定力矩。

当弹轴有摆动角速度.时,弹丸周围的空气将产生阻滞其摆动的赤道阻尼力矩M.;当弹丸有绕轴的自转角速度.时,将形成阻滞其自转的极阻尼力矩M xj。

如自转时有攻角存在,还将形成一个与攻角平面垂直的侧向力和力矩,称为马格纳斯力(Magnus force) R xm和马格纳斯力矩M ym。

这些力和力矩如图1所示。

在诸空气动力中,迎面阻力、升力和静力矩对弹丸运动影响较大,它们的表达式如下:公式公式公式式中的Сx、Сy、m z分别为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静力矩系数。

它们均为马赫数M和攻角δ的函数;S、l、ρ分别为弹丸横截面积、弹长和空气密度。

此外,随时间、地点和高度的不同而变化的气象因素(如气温、气压和风等),将直接影响空气的密度和弹丸与空气的相对速度,使空气动力发生变化。

通常气温高、气压低或顺风均使射程增大,反之则减小。

横风将使弹丸侧偏。

但火箭弹道的主动段,由于有推力存在,风的影响规律比较复杂,与枪炮弹丸的弹道不同。

要准确地描述弹丸运动的规律,有赖于对上述空气动力的准确测量,测量的方法通常有风洞法和射击法两类,后者已发展成为实验外弹道学的主要内容。

弹丸的质心运动简介在攻角为零、标准气象条件和其他一些基本假设下,弹丸质心运动的轨迹将是一条平面曲线(理想弹外弹道学道)。

它由初速V0、射角θ0和弹道系数c(炸弹弹道还有投弹高度Η)完全确定。

弹道系数c是反映弹丸受空气阻力影响大小的重要参量,c=id2×103/G,式中d、G分别为弹径和弹重;I=cx(M)/cxon(M)称为弹形系数,它是当攻角为零时弹丸阻力系数cx与某标准弹阻力系数cxon之比;M 为马赫数(弹丸速度与音速之比)。

弹道系数越小,对减小阻力、增大射程越有利。

在同样的初速和射角条件下,弹道系数与射程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中弹道系数是根据43年阻力定律得出的。

外弹道学通常采用减小弹形系数、增加弹丸的长细比和选用高比重材料等方法来减小弹道系数。

例如枣核弹,由于改善了弹头、弹尾的形状,减小了空气阻力,使弹形系数减小到 0.7左右;底部排气弹由于采用了底部排气技术,提高了弹底压力,使弹形系数进一步减小到 0.5左右;某些次口径穿甲弹,由于提高了初速、增大了长细比或采用钨、铀等高比重材料,不仅增大了射程,还提高了落速和穿甲能力。

研究目的研究质心运动规律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获得弹道上任意点的坐标、速度、弹道倾角和飞行时间等弹道诸元以及在非标准条件下的射击修正量。

由初速、射角和弹道系数(炸弹还有投弹高度)等参量可以编制外弹道表,用以直接查取或求得顶点、落点乃至任意点的弹道诸元和有关的修正系数。

火箭外弹道可分为有推力作用的主动段和无推力作用的被动段。

被动段弹道与枪炮弹丸的弹道相同。

在主动段内,火箭弹在发动机的推力作用下不断加速飞行,到主动段末,其速度达最大值V k。

V k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火箭推进剂的性能,推进剂重量W与火箭弹的起始重量G0的比值W/G0和弹形等。

弹丸的绕心运动简介弹丸在作质心运动的同时作绕心运动。

当攻角不大时,绕心运动可用线性理论来描述。

起始扰动引起攻角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攻角平面在空中绕速度矢量旋转,与攻角相应的升力矢量也将在空中旋转,使弹丸质心运动的轨迹成为一条空中螺旋线。

螺旋线的轴线向一方偏离形成平均偏角,它的大小和相应主要与随机变化的起始扰动有关。

这是造成跳角及其散布,特别是低伸弹道高低和方向散布的重要原因。

由重力引起的非周期性变化的攻角称为动力平衡角。

它对于右(左)旋弹丸主要偏向弹道右(左)方,与其相应的升力产生使弹丸向右(左)侧运动的偏流。

此外,由于弹丸攻角大小的变化,还将引起迎面阻力的增外弹道学大和变化,使射程减小并产生散布。

对于尾翼稳定弹丸绕心运动对质心运动的影响,除了不形成偏流外,其他与旋转弹丸相似。

由绕心运动的规律可以确定弹丸的飞行稳定性,即保证弹丸在飞行全过程中攻角始终减小或不超过某一最大限度。

这是保证弹丸具有良好射击精度的必要条件。

弹丸的飞行稳定性取决于它的运动参量、气动力参量和结构参量。

尾翼稳定弹丸利用其尾翼作用使阻心移到质心后面,形成稳定力矩使攻角不致增大,称为静态稳定弹。

一般阻心与质心间的距离达到全弹长的10~15%时,就能保证良好的静态稳定性。

旋转弹丸不具有静态稳定性,但当其旋转速度不低于某个最低值时,就可以依靠陀螺效应使弹轴围绕某个平均位置旋转与摆动,不致因翻转力矩的作用而翻转,即具有陀螺稳定性。

在重力作用下弹道是逐渐向下弯曲的,如果弹轴不能追随弹道切线以同样的角速度向下转动,势必形成攻角增大甚至弹底着地。

旋转弹丸由于有动力平衡角存在,与其相应的翻转力矩将迫使弹轴追随弹道切线向下转动,因而具有追随稳定性。

为了保证攻角始终较小,动力平衡角也不能过大。

如果弹丸旋转速度太高,其陀螺定向性过强,就可能造成动力平衡角过大,因此又必须限制转速不超过某一个最高值。

由保证陀螺稳定的最低转速和保证追随稳定的最高转速,可以确定相应的膛线缠度η(以口径d的倍数表示膛线旋转一周时的前进距离)的上下限。

通常枪炮的膛线缠度均在其上限的0.70~0.85范围内选取(图4)。

膛线缠度η主要由弹丸的结构参量、阻心位置和翻转力矩系数来确定。

静态稳定的尾翼弹丸同时具有追随稳定性。

此外,具有静态稳定的尾翼弹丸或具有陀螺稳定和追随稳定的旋转弹丸,其弹轴摆动虽是周期性的,但摆动的幅值可能因条件不同而逐渐衰减或逐渐增大。

为了保证弹丸的飞行稳定性,还必须要求摆动幅值始终衰减,即要求弹丸具有动态稳定性。

动态稳定性与其升力、静力矩、赤道阻尼力矩、极阻尼力矩和马格纳斯力矩等有关。

引起散布的因素从质心运动和绕心运动的有关规律,可以分析估算射弹散布的大小。

引起散布的因素很多,不仅与起外弹道学始扰动、阵风等随机因素有关,而且与弹道参量、弹炮结构参量以及它们的变化范围等有关。

火箭弹的散布比一般炮弹大得多。

这是因为:在火箭弹道的主动段,发动机的推力使火箭弹加速飞行,当有攻角存在时还有一个比升力数值大得多的推力法向分量,它将产生出一个很大的侧向加速度。

同时,火箭弹离开导轨(定向器)时的速度较小,易受阵风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其中推力偏心是影响无旋尾翼火箭弹散布的主要因素。

为了减小散布,通常采用低速旋转以减小推力偏心和其他非对称因素造成的影响,采用助推器增大火箭弹初速以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火箭增程弹的弹道比一般火箭弹还多一个与发动机延期点火相应的起始段。

选择最佳点火距离并合理地控制点火的时间散布,可以获得较大射程并减小散布。

外弹道规律的应用外弹道设计计算根据武器弹药的战术技术要求,应用空气动力学、现代优化理论和计算技术对相应的外弹道方程组进行弹道计算,以寻求最有利的运动条件并确定出弹重、弹径、初速和弹形结构等的合理值。

综合应用飞行稳定性和散布理论,提供满足射程、射击精度要求和减小散布的有利条件,寻求最优化的总体设计方案。

它为武器、弹药、引信等的设计、研究、试验、使用提供依据。

编制射表与提供弹道数学模型根据外弹道理论结合射击(或投放)试验,准确地列出特定武器的射角、射程及其他弹道诸元间的对应关系;应用修正理论给出相应弹道诸元在非标准条件下的修正量;用实验和散布理论确定出有关的散布特征量,为准确有效地实施射击(或投放)提供依据(见射击学)。

准确完善的射表或简单可靠的弹道数学模型是设计制作瞄准具、射击指挥仪或武器火控系统等的基础。

简史初期中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周礼·夏官》及汉代增补的《周礼·考工记》中,均有关于保持射箭飞行稳定的详细论述。

这是探讨飞行稳定性的最早记载。

对于射程和射角的关系,中国早在西汉时期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这些都只是初步的经验概括,直至17世纪30年代,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才从严格的数学力学基础上,导出了只考虑重力作用的真空弹道是一条抛物线。

1644年,法国人M.麦尔森提议把研究弹丸运动的科学命名为弹道学。

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I.牛顿第一个提出了考虑空气阻力的空气弹道解法。

到18世纪以后,随着大气物理研究的进展,测量弹丸速度的弹道摆和落体测时仪的出现,为深入研究空气阻力创造了条件。

1753年瑞士数学家L.欧拉在进行空气阻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低速弹丸(v<250米/秒)的弹道近似分析解法──欧拉解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在这期间还出现过多种其他的近似分析解法,如适用于解低伸弹道的西亚切解法,至今还在应用。

直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数值积分法(如差分法、龙格·库塔法等)以后,才得到了一个较为准确求解质点弹道的普遍方法。

19世纪中叶后19世纪中叶,用线膛炮发射长圆形弹丸成功后,许多国家竞相研究弹丸的绕心运动,先后创立了旋转理论和摆动理论,并逐步确定出判定弹丸飞行稳定性的准则。

20世纪以来,随着外弹道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的进步,特别是风洞测试技术和靶道技术的发展以及闪光照像,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雷达、遥测技术,多普勒测速装置等应用于弹道测试后,对弹丸运动姿态和空气动力的测量日趋精密、完善和准确,逐渐形成了以线性理论为基础的动态稳定性概念,建立了动态稳定性的判别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