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与阿奎那政治思想浅析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1)时代背景:“教父学”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神学处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此之前属于“使徒传道”时代)。
在公元2—5世纪,出现了一批基督教知识分子,他们把基督教基本信条教义化、系统化、理论化,制定了一整套基督教教义,即基督教神学,同时还从政治上对基督教地位进行理论论证。
这些人被称为“博士”或“教父”,其神学理论被称为“教父学”比较著名的教父有:奥古斯丁,德尔图良、安布斯洛、杰罗姆,其中奥古斯丁是教父学的最高权威(2)政治实践:①著作:《上帝之城》,在神学的框架下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对中世纪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②个人经历:公元387年皈依基督教,391年成为希波教会的神甫,后来成为主教;③他的思想主要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崇尚精神的价值,鄙视世俗的享乐。
(3)具体观点和思想特色综述:与以往的政治思想家不同,奥古斯丁首先是一位神学家(波利比阿首先是历史学家),关心神学问题,他的理论主要是一套神学,极力推崇信仰、贬低理性(理性主义传统的先驱是亚氏),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关系中考察人、考察国家的政治问题。
从他开始到文艺复兴时,西方政治哲学都是基督教神学的一部分,被称为“神学的婢女”。
奥古斯丁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的国家观以及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成为了中世纪的官方信条,对中世纪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原罪救赎说由于亚当偷食智慧果,因而使得每个人生来有罪—“原罪”,情欲败坏了人的理性本性;党人们达到道德行为当事人年龄时候,即成年之后就会继续犯罪,这是“本罪”,由于人的罪,注定受到上帝的“永罚”。
一切人都带有原罪,因而惩罚是罪有应得,一切人间王国必然灾难深重,必然灭亡,只有上帝之国才是永恒的。
谁能得救,需要上帝“拣选”,而上帝的挑选是任意的,并不靠个人的努力,即使是信仰基督教和实行苦修的人也不能免于惩罚。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一、教父与奥古斯丁
(一)教父:教父特指 活跃于公元1世纪至5世纪的 一批神学家,他们将基督教 教义阐述为系统的神学理论, 同时也是基督教统一的维护 者和保卫者。其中影响最大 的当数奥古斯丁(354— 430),他的神学是教父时 代基督教理论的巅峰。
(二)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的著述主要有 《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 《忏悔录》等,他将基督教教 义阐发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胡斯运动
在异端运动当中,胡 斯运动受到了英国理论家 约翰·威克里夫的影响。 威克里夫认为,只要虔诚 信仰上帝,普通信徒不需 要教会也可得救。他支持 民族教会,认为国王是教 会最为适当的管理者。 民间异端运动为宗教改革确立了大致的方 向和内容,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路德的宗教改革政治思想
(一)路德及其著作 1.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符腾堡大教堂的汶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中人的二重性与二元化权力体系
灵魂 宗教生活 天堂幸福
教权 教会 教民 上帝的物
人 人的生活 人的目标 权力体系 社会组织 人的角色 权力范围
肉体 世俗生活 世俗幸福
王权 国家 臣民 凯撒的物
中世纪政教制约关系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提要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义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
(三)评价
阿奎那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神学政治观的最 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1.阿奎那关于法律性质和分类的学说吸取了古 典法律传统与基督教神学传统,其关于法律的认识与 理解为近代自然法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2.阿奎那建立的庞大的神学体系,对挽救基督 教神学信仰危机,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但从本质上说是唯心的、反动的理论,带有调 和、折中的特征,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亚里土多德(Aristotle, 384 BC - 322 BC)
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 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 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 一。《政治学》是古希腊 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 著。成书于公元前326年 , 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 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 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 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 公民最好的国家。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总体上倾向于性恶论的人性论从人性论出发论证国家起源问题国家学说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政治的根本问题在于权力马基雅维里的政体观共和理想与君主专制认为最好的政体是混合政体最赞赏罗马的共和制度但必须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才能实行主张在当时腐败的意大利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古罗马时期的地图
.
斯多葛学派(Stoicism)
公元前300年左右,塞浦路斯岛人 芝诺(约前 336~前264年),在雅典创立的学派。 由于他通 常在雅典的画廊(英文stoics,来自希腊文stoa) 聚众讲学而得名。晚期斯多葛学派主要流行于罗 马帝国。其代表人物:巴内斯、塞内卡、埃彼克 泰特、马可•奥勒等。
让· 布丹(Jean Bodin,1530-1596 )
近代西方最著名的宪政专家, 1576年布丹 发表了《国家六论》,在西方政治、法律 思想史中,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 权学说,被认为是近代主权学说的创始人。
让· 布丹的政治思想
1 国家理论
承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国家是从家庭发展 起来的; 在社会与国家之上,布丹承认神法与自然法的权 威
没有政府的生活状态, 霍布斯称为“自然状 态”。 1651年出版《利维 坦》,是社会契约论的 第一部杰作。
自然状态(the State of Nature)
奥古斯丁政治思想
【奥古斯丁政治思想】从公元2世纪开始,随着基督徒社会成分的改变,在基督教会内部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
这些基督教知识分子力图把基督教的基本信条系统化、理论化。
这一批人被信徒们尊称为“教父”,他们所创立的神学理论则被称为“教父学”。
奥古斯丁可以称为一个影响最大的教父.他可以说是集教父学之大成并且奠定了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基础。
奥古斯丁的很多著作当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两部;《上帝之城》和《忏悔录》。
奥古斯丁把新柏拉图主义和《圣经》结合在一起,把教父们已经提出来的上帝创世说、三位一体说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并且提出了原罪说、选民说等,奠定了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基础。
他的神学政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恩典说奥古斯丁所处的时代,罗马帝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不仅帝国内部各地不断有起义发生,帝国外部北方的日耳曼人也开始大举入侵。
日耳曼人,其中特别是汪达尔人,所到之处必洗劫财富,杀戮生灵。
汪达尔主义因此成为野蛮破坏人类文明和文化古物的同义词。
在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的过程中,许多品行良好的、虔诚的基督徒也无端地遭到杀害。
这就难免使人们对基督教的教义产生怀疑:罗马帝国既然已经把基督教奉为了国教,上帝为什么不能保佑它?虔诚的、善良的基督徒既然会被蛮族无端地杀戮,上帝的威严、上帝的法术究竟何在?奥古斯丁的恩典说试图回答人们的这些疑问。
奥古斯丁把《圣经》中关于亚当偷吃智慧之果的故事作了发挥,提出了所谓的“原罪”说。
他说上帝在创造人类的始祖亚当之初,亚当是正直的,并且有自由意志。
如果他继续保持正直,他会留在伊甸园,并且会享有与天使们同样多的幸福。
但不幸的是亚当干了他不应该干的事情,他偷吃了智慧之果,他堕落了,他因此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亚当把他的罪遗传给了他所有的后代。
也就是说,所有的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就是原罪。
由于每个人都从其始祖那里传承了原罪,所以才有七情六欲,而且这些情欲常常压倒理性。
当人们达到道德行为当事人年龄以后还会继续犯罪,这就是“本罪”。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重点
名词解释1、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提出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上帝之城是圣者、谦卑者、虔敬者、被拣选者之城。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2、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
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
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自然状态:国家之前的状态,是一种非真实的状态,是国家学说的逻辑前提,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5、社会契约论:契约论是一种将国家与法律看作是人们通过契约而产生的理论,由于自然状态不安全,理性指导人们订立契约,即订立契约转让自然权力给个人或集体,从而换取公共力量的保护,即国家(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观点。
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
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社会契约的理论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近现代的西方政治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6、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奥古斯丁,阿奎那法律思想
“上帝之国”与人间之国”的划分。
基督教会是上帝自然法的保卫者,它对 国家有绝对的权威。人间的国家和人间的法 必须用来维护人间的和平与秩序,只有起这 样的作用时才是正当的。同时,国家必须保 护教会,执行教会的命令。 世俗法律虽然试图服从上帝的永恒法, 但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永恒法那样完善。只 有在遥远的某个时候,世俗国家被上帝的天 国所代替,永恒法才能真正统治人类。人类 的本性才能恢复到至善的境地。
396年升为主教。在任职期间,他从事著述、
讲经布道和组织反异端等活动,他建立的神学 堂吸引了远近各地的主教,他所在的教会成为 北非教会的中心。 他在晚年目睹了汪达尔人的入侵,于430年8月 28日死于汪达尔人兵临希波城之际。希波城沦 陷之际,汪达尔人控制的北非脱离了罗马帝国。 但奥古斯丁的著作传到西方教会,成为公教会 以及16世纪之后的新教的精神财富。
对基督教徒而言,罗马的劫难意味着罗马所担负的拯救人类的历
史使命的破灭,对异教徒而言则意味着对那些背叛本民族的保护 神而去崇拜基督教的人的报应。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书中以乐观的
神学社会观分析了罗马沦陷及罗马帝国衰 落的原因,试图消除基督教徒对世俗政权 的依赖心理以及世俗政权被挫败而产生的 情绪。 人类的拯救与罗马的命运无关,而是依赖 上帝的恩典和启示。 罗马只是一个世俗之城,并不是担负着神 圣使命的上帝之城。 罗马的衰败不是由于皈依基督教,而恰恰 是由于罗马的多神崇拜,对基督教信仰不 够虔诚所致。
内容
◇黑暗的中世纪? ◇奥古斯丁法律思想. ◇阿奎那法律思想.
黑暗的中世纪?
1、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分;
2、罗马帝国接受基督教为官方宗教的事
件; 3、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破坏与征服,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第三章-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
2018/4/21
33
基督教发展的原因 基督教从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发展为世界宗教, 并压倒其它宗教而成为罗马国教,其原因何在? ① 社会矛盾复杂,人们渴望得救 ② 宣称上帝对各民族同等看待 ③ 廉价信仰廉价得救 ④ 宗教仪式简单,戒律简洁易行 ⑤基督徒道德纯洁、纪律严明
2018/4/21
34
早期基督教的性质
2018/4/21 23
二、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政治思想 (一)基督教的产生 1.基督教是从犹太教的一 个分支发展而来的。其产生和 发展适应了西罗马帝国覆灭之 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形 势。 2.基督教社会基础的变化 与罗马帝国后期社会危机的加 深促使基督教的政治地位发生 了转变,最终成为罗马国教。
2018/4/21 6
封臣对其封君的义务有三:效忠、帮助与劝告; 而君对臣的义务则有二:保护和维持。封君封臣关系 的兴起也是起源于一种保护与被保护。领主和附庸形 成依附关系。 如公元9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典型的誓词是这样 的:
“我一定遵守誓言,永远忠诚:以神的名 义,在这神圣的教堂里,我发誓对他(封主)真 心真义,忠心耿耿。我要按照神的律法和宇宙 的秩序,爱他所爱的一切,避开他所避开的一 切。我永远不会做任何令他不高兴的事,说令 他不高兴的话。”
封主和封臣的封建关系,实际上是松散的、含混 的、暂时的、多变的、脆弱的。
2018/4/21 7
2、多元权力体系 (1)纵向上看:君主以下,层层结成领主与陪臣的关 系 国王与陪臣间的关系是以契约为基础的相互的权利 义务关系,对陪臣没有绝对的控制支配权,大贵族对 他们的陪臣也是如此。 “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版图是十分破碎的,各封地之间 犬牙交错。
2018/4/21 3
国际政治思想史课堂笔记
国际政治思想史笔记第一章三种思想传统马丁·怀特:国际政治是一种政治哲学,对前人成果的再思考,而非科学。
三分法:3R。
Realism 马基雅维利;Rationalism 格劳秀斯;Revolutionalism 康德。
行为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论战:行为主义不把道义纳入考虑范围,怀特把规范性看做其研究核心,对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争论做一种解释,不想找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一、现实主义的传统现实主义:真实地反映这个世界,实然。
隐含前提:很多人和事无法改变。
国际政治是人类集团之间为了收获安全、威望和权力而展开的持久斗争;国际社会并不存在,因此,国际法、联合国都是不真实的;国家自身利益至上,权力先于社会、法律、正义和道德而存在。
政治哲学是保守主义,历史哲学是循环论者,持悲观主义世界观,对人性、道德悲观。
方法论:实证主义,倚重历史归纳方法,从事实而非先验的理性或道德出发。
理论要素: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际社会行为体是国家;国家的目标是权力、安全、利益;国家在追求目标时是理性的自主的行为体;注重武力的作用。
现实主义理论家: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黑格尔—卡尔—摩根索—沃尔兹。
理论依据:物理现实主义——均势;生物现实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
分类:复合现实主义——修昔底德——没有强调哪个因素作用更大原教旨主义——马基雅维利——人性、权力结构性现实主义——霍布斯——自然状态制度性现实主义——卢梭——强调政体对人类的影响层次分析——战争:1.人性;2.国家(民主、非民主)3.国际,结构。
二、理性主义的传统(自由主义或多元主义的传统)承认国际的无政府状态,强调的是国际社会中存在的交往,不仅是冲突,更多的是合作。
国家之间的交往构成国际社会(交往——国际社会)。
无政府,有秩序。
国家之间相处必须接受道义、法律的约束(规则捆绑)。
渊源: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
二元论,冲突与合作。
来自关于人的理性信念:理性使人能够按自然法则在合理地保存和造福自我的同时发扬其群体秉性。
06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1
奥古斯丁教导世人:政治并不是最高的善业, 而是人性恶的表现和有限的临时补救办法。奥古斯丁 虽然贬低国家的价值,但仍然给国家以有限的承认, 认为国家是短暂的尘世中克服人性之恶的临时办法, 它本身与人的灵魂得救无关。
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学说, 与“原罪说”“预定论”等基督教核心教义紧密联系 在一起,集中地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观,第一次 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提供了系统的论证, 从而奠定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观的基本原则。
思考题
I.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原 因是什么?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 政治思想
目录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一、教父与奥古斯丁
教父特指活跃于公元1世纪至5世纪的一批 神学家,他们的重要贡献是将基督教教义阐述 为系统的神学理论,同时他们也是基督教统一 的维护者和保卫者。在所有教父当中,影响最 大的当数奥古斯丁(354—430)。奥古斯丁的 神学是教父时代基督教理论的巅峰。正是在他 的著作中,基督教教义成为一个完整的、条理 分明的体系。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奥古斯丁 也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所有教父当中,只有奥 古斯丁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哲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四讲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1)
概述
I.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此后约一千年史称“中世纪”。此间基督教占绝对 统治地位,中世纪的政治观是神学政治观;
II.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奠定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理论 基础,围绕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产生的各种政治思想 构成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世纪的政治观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在中 世纪的统治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基督教教义规定了中世纪基本政治价值与原则; • 在政治理论问题上采用特定的论证方法; • 教士阶层在知识、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处于垄断地 位; • 中世纪并不存在独立的政治学,政治概念和原理, 都是在神学体系内、以神学的形式进行讨论的。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国家观比较
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国家观比较摘要: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阿奎那是基督教史学两大巨擘,他们虽生活于不同的年代,但却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他们生活年代基督教的发展状况,为后世研究基督教史学发展提供了参考史料。
本文试从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状况下,探讨国家观的相关问题,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等;探讨二者怎样为上帝为教会辩护。
关键词: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国家观,比较奥古斯丁生活于354-430年,是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欧洲中世纪神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著有《忏悔录》和《上帝之城》,后者闻名于世,书中将古往今来的全人类分别归入“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这两个群体,以这两座城的起源、发展和终结来诠释历史与社会,深远的影响了基督教的神学、历史观和社会政治思想。
奥古斯丁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体系虽以基督教神学命题为基本线索,严格以上说“政治”并不处于核心位置。
虽然奥古斯丁没有留下一部专以“政治思想”为主题的著作,但他在国家与政体的起源与本质、政治权威之作用,国家与教会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曾做过深入的思考,其观点对基督教政治思想传统形成乃至整部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都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生活于约1225-1274年,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死后被封为“全能博士”,他是自然神学的最早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始人,他所撰写的最知名的著作是《神学大全》。
在政治观点上,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较大,他沿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制度来源的理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理论,但他并未提出混合型政体,而是明确的支持君主政体。
托马斯阿奎那与奥古斯丁一道,被认为是基督教史上的两大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阿奎那的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较之奥古斯丁和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4—1274年)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生活的世纪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前夜,他尚在人世时就已经达到了神学和哲学的颠峰,其学说在1879年被教皇利奥十三世正式定为天主教的官方神学和哲学,被称为“永恒哲学”(Philosophia perennis),他本人被尊为“天使博士”(Doctor Angelicus)。
阿奎那一生著有十八卷著作,如《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等。
他集各家思想之大成,思想理论涵盖政治、法律、哲学、神学、德行、习俗等各方面。
这里,我将简要谈谈阿奎那与奥古斯丁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异同。
一、阿奎那与奥古斯丁之比较在中世纪早期,人们普遍相信“国家的根基是不洁净的,源于人的罪,国家不过是用以压制邪恶和惩罚违法者的必要的恶。
”奥古斯丁就曾把政治社会(国家)描绘为堕落的人以拯救他们罪恶的一种神授的秩序。
国家存在首先是因为人有原罪。
在这里,奥古斯丁揭示了国家的不自然,国家不过是用以抑制人的原罪造成的一些社会后果的人类建制,是上帝用以惩罚人类原罪的手段,或者说是上帝实现其惩罚和拯救人类计划的安排,其自身并无独立价值。
因此,可以说奥古斯丁几乎完全依赖上帝的恩典,否定人类有自我拯救能力的学说,所以在一些重要方面陆续受到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们的修正。
托马斯•阿奎那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
他的学说至今仍可以被誉为是对罗马天主教神学、哲学、伦理观的权威解释。
首先,奥古斯丁对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做了严格的区分。
他认为前者体现了上帝的理性,而后者则是暴力的统治。
在他看来,尘世之城是野心与贪欲的结果。
奥古斯丁的政治观念在阿奎那那里得到了部分修正。
虽然他们都认为只有在上帝之城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正义,但与奥古斯丁相比,阿奎那对尘世的国家又赋予了更多的合法性。
浅析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中的上帝观
浅析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中的上帝观【摘要】在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体系中,宗教神学观点根深蒂固,甚至,他将一切知识都纳入了他的神学体系之中。
从神到人,从自然到社会,再从教会到国家,都体现着他的天主教信仰。
有意制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神学体系的阿奎那,一生的活动都在为着僧侣统治阶级而服务着。
本文通过阐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有关教会、社会不平等等方面的思想来浅析他的政治思想中浓厚的神学特点。
【关键词】天主教会;上帝;君主政体托马斯·阿奎那(1227—1274)是西欧中世纪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
出身贵族的他,生前是天主教的重要理论家,死后被尊称为“圣人”。
哲学界承认他为经院哲学的大师。
天主教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中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
他的学说在各个方面无不披着宗教神学的外衣,以神学为基础的学说实质始终是以维持封建剥削关系和僧侣的及世俗的封建统治为目的的。
而在他神学政治思想中,能够代表这一切的莫过于上帝,上帝成为了他近乎全部思想的源泉。
阿奎那曾经说过:“上帝以最可赞叹的方式安排了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安排都是以帮助善的产生为目的,善就在一切事物中由同一个完美的根源产生出来。
仿佛天意要让从单一的根源产生的善力量强些,让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产生的恶力量弱些。
所以,有道的政权最好单由一个人来掌握。
”[1]由此可见,在阿奎那的政体学说中,神学特点十分明显,在他认为,君主政体的合法性无疑来源于上帝,是上帝安排了这样的政体,自然,人们也应该完全遵守,完全拥护。
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当然是为了维护这种长期存在的封建剥削关系,使君主的终生统治具有强有力的精神和理论支撑。
阿奎那认为,人不但有自然的和感性的欲求,而且人还具有理性,有追求善良道德生活的欲求和倾向。
人的道德活动的自然律是趋利避害,理性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普遍、至高的善。
人的理性是来自于上帝,人的道德活动不过是上帝烙在人类心灵上的自然命令和自然律。
可以看出,在阿奎那看来,人的善、人的追求都是来自于上帝,都深深体现着上帝的烙印,人只靠自己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关键要靠上帝的辅助,没有上帝,人没法达到善的境界。
西方政治思想史
3斯多葛派:(1)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斯多葛派的奠基人是出生于塞浦路斯的芝诺。在斯多葛派的时代,城邦已经解体,人们面临的是新的社会环境。斯多葛派开始从更宽广的角度来审视人生。根据他们的观点,所有的人相互间是平等的。斯多葛派的平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提出自觉服从自然法对于实现人人平等的意义,从而将自然法与平等的理念恰当地结合起来,影响了以后平等思想的发展。
6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本人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2)公元前4世纪由芝诺(基底恩的)于雅典创立的一个学派。一译画廊派、斯多亚派、斯多阿学派。因其讲学的场所在一彩色画廊而得名(希腊文stoa,意为画廊,音译斯多亚)。斯多葛派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在希腊、罗马持续了约5个世纪。 斯多葛派的研究重心是伦理德行学。他们强调人生应该追求的目的不是快乐而是德行,即“顺从自然”。在他们看来,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着一种支配万物的普遍法则,即“自然法”,亦称“逻各斯”、“世界理性”,或称“上帝”、“命运”。这种普遍法则,即自然的必然性,支配着宇宙间的一切。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同样要受普遍法则的支配,这是不可抗拒的。人只有抑制个人的一切情感和欲望,俯首贴耳地服从命运,“按照自然而生活”,才能达到德行的境界,实现人生的目的。 在政治思想上,斯多葛派最早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法。他们认为自然法就是理性,是至高无上、普遍存在的,是宇宙一切事物,包括国家和个人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符合自然法。他们认为人们共同生活在社会统一体中是自然法的要求。在这里,自然法赋予每个人的理性是相同的。不论希腊人或是蛮族人,也不论自由民或奴隶,均具有同样的理性,都是平等的,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为地划分不同的等级和国家,是违反自然法的。应该废除国家的界限,消除等级的差异,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即“ 世界国家”。 斯多葛派关于自然法、世界主义、人类平等和安于现状、顺从命运等观点,对罗马政治思想以及基督教教义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考文对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概念给予高度评价。称它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它既是个体主义的,又是世界主义的
阿奎那——精选推荐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政治思想没有任何智慧是可以不经由感觉而获得的——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家。
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其学说在1879年被教皇利奥十三世正式定为天主教的官方神学和哲学,被称为“永恒哲学”,他本人被尊为“天使博士”。
人类不可能用不着统治者而自己成为自己的国王。
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结成社会。
因为神未赋予人类如动物所具有的巨大体力,而只是给人类理性与语言,人类借以彼此交换意见,用理性互助,从而营造社会生活。
而这种社会必然是政治的,因为其中始终贯穿着人们共同遵守的以“自然法”为核心的“法律”,它使人类结成的社会长久存在。
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
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并且被认为是神学和法律部的权威。
阿奎那的政治著作选中政治论文和哲学著作选集,摘录了阿奎那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是神权政治论,其核心是上帝高于一切,一切服务于上帝。
他主张政治隶属于宗教,世俗服从于教会,皇帝受命于教皇,其实质是维护封建宗教神学和教会的利益。
阿奎那政治思想的第一个重要来源是圣经。
根据圣经,耶稣当年传教时,就确认神是人类的父亲,在神的面前,一切人都是自然平等的。
这一要旨对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圣经,阿奎那的政治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指出“人是政治的动物”,阿奎那将其推而广之,指出人是社会的动物,在阿奎那看来,人天生是社会与政治的动物。
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结成社会。
而这种社会必然是政治的,因为其中始终贯穿着大家共同遵守的以自然法为核心的法。
自然法是接通“神性”与“人性”的桥梁。
国家是据于人性的自然制度。
无论是国家的目的,还是国家的权利,都不能对人性产生疏离。
自然法学说是托马斯·阿奎那讨论政治时所围绕的中心,是其政治思想坚实的基础,也是赖以理解并确保社会政治关系的基础。
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政治思想没有任何智慧是可以不经由感觉而获得的——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家。
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其学说在1879年被教皇利奥十三世正式定为天主教的官方神学和哲学,被称为“永恒哲学”,他本人被尊为“天使博士”。
人类不可能用不着统治者而自己成为自己的国王。
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结成社会。
因为神未赋予人类如动物所具有的巨大体力,而只是给人类理性与语言,人类借以彼此交换意见,用理性互助,从而营造社会生活。
而这种社会必然是政治的,因为其中始终贯穿着人们共同遵守的以“自然法”为核心的“法律”,它使人类结成的社会长久存在。
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
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并且被认为是神学和法律部的权威。
阿奎那的政治著作选中政治论文和哲学著作选集,摘录了阿奎那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是神权政治论,其核心是上帝高于一切,一切服务于上帝。
他主张政治隶属于宗教,世俗服从于教会,皇帝受命于教皇,其实质是维护封建宗教神学和教会的利益。
阿奎那政治思想的第一个重要来源是圣经。
根据圣经,耶稣当年传教时,就确认神是人类的父亲,在神的面前,一切人都是自然平等的。
这一要旨对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圣经,阿奎那的政治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指出“人是政治的动物”,阿奎那将其推而广之,指出人是社会的动物,在阿奎那看来,人天生是社会与政治的动物。
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结成社会。
而这种社会必然是政治的,因为其中始终贯穿着大家共同遵守的以自然法为核心的法。
自然法是接通“神性”与“人性”的桥梁。
国家是据于人性的自然制度。
无论是国家的目的,还是国家的权利,都不能对人性产生疏离。
自然法学说是托马斯·阿奎那讨论政治时所围绕的中心,是其政治思想坚实的基础,也是赖以理解并确保社会政治关系的基础。
阿奎那政治认识中的世俗化与主体性倾向论析
24・政治哲学・阿奎那政治认识中的世俗化与主体性倾向论析金林南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8)[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9)01-0042-06一 神圣的亚里士多德———阿奎那政治认识的基本视角分析在如何给政治世界定位上,托马斯・阿奎那与奥古斯丁是有相当大距离的,这种距离在希腊-罗马自然法理论与早期基督教自然法理论的分野中已经显现。
奥古斯丁是这样定位政治世界的:上帝赋予人类自由意志,人类滥用自由意志从而“创设”了有罪的、暂时的、充满欲望的政治世界。
依着上帝的永恒理性,政治世界是那么地不自然,尽管它是“必要的恶”,但它本质上还是恶。
因此,在奥古斯丁的政治观下,“天上之城”和“地上之城”之间的鸿沟几乎难以跨越,尽管他的自然法学说尝试沟通永恒法与世俗法、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但是由于政治世界的地位实在太卑微了,卑微得在这个世界中几乎看不到上帝的任何意旨,这种沟通也只好仰赖对上帝恩宠的信仰。
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法理论所宣示的政治世界起源于自然理性,政治是自然的,尽管在希腊-罗马时代已经显现政治世界与个人自然理性之间的某种疏离,但是政治世界的基础或终极源泉是人类的普适自然理性。
简而言之,在希腊-罗马的政治观中,政治是自然的;在早期基督教政治观中,政治是不自然的,是人类堕落的产物。
两者的差异对基督教早期自然法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它提出了自然和神的意志两者之间孰为优先的问题。
上帝传授给摩西《十诫》是因为这些规定业已蕴涵在自然秩序中吗?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十诫》还是必要的吗?反之,如果所谓的自然法事实上不过是上帝的意志,上帝可以自由地更改它的规则:那么,自然就不能被视为是行为确定不移的永恒规定。
”[1]也就是说,如果政治世界是上帝意志的产物,那么作为政治世界楷模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就不可能存在,因为上帝的意志既是任意改变的,又是人类理性无法揣摩得到的;如果上帝的造物中已经蕴涵着上帝想要表达的自然理性,那么包括《摩西十诫》在内的神圣启示几乎是多余的。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作者:姚雁鸣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3期摘要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一些,他本人也被基督教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的美称。
阿奎那在政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基督教神学政治观阿奎那托马斯主义作者简介:姚雁鸣,贵州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理论硕士2010级。
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8-135-02在政治学绵延千年的历史中,如果以政治观为划分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伦理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法学政治观、社会学政治观。
其中神学政治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了解掌握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其后的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神学政治观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从上帝的视角观察政治问题,其基本观点是通过对人平等的否定,即我们每个人都是亚当、夏娃的后代,所以都平等地具有原罪,由罪恶的人创造出来的国家也是罪恶的。
人此生是苦难的,所以都需要超越,成为上帝之城的选民,这种此岸彼岸的划分也可称为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这样政治学变成了形而下的世俗的统治工具,其地位低于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教会,也就是说教权高于王权。
与此同时,尽管世俗国家是恶的,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人生活在世俗国家就得服从君主的统治,君主对臣民施行仁政,增进他们的福祉,只有这样,君主死后才能升入天堂,与上帝同在。
神学政治观为后世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就是国家的至上性被否定了,由此为政治学论证国家的合理性、有限性奠定了基础。
在众多经院哲学家中,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地位、价值及其重要。
一、阿奎那生活的时代背景政治与宗教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此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能影响群众的精神手段中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手段依然是宗教。
”当西方社会从古代奴隶制进入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时候,宗教与政治就进一步融为一体了,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独特的政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政治由世俗政治走向神权政权了。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一、时代背景:“教父学”时代——罗马帝国时代,是基督教神学处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公元2—5世纪,出现了一批基督教知识分子,他们把基督教基本信条教义化、系统化、理论化,制定了一整套基督教教义,即基督教神学,同时还从政治上对基督教地位进行理论论证。
这些人被称为“博士”或“教父”,其神学理论被称为“教父学”。
比较著名的教父有:奥古斯丁、德尔图良、安布斯洛、杰罗姆,其中奥古斯丁是教父学的最高权威。
奥古斯丁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
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生平记事:母亲是罗马贵族,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异教徒。
19岁时在学习《圣经》之后,奥古斯丁认为基督教以上帝为善,无法解释邪恶和苦难从何而来。
因此,他加入了当时在北非势力大、影响广且比较自由的摩尼教,接受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学说,认为善和恶是两个对立的永恒法则,世界由彼此冲突的善恶构成。
恶起源于某种实体,人的灵魂来自善,肉体则来自恶。
犯罪是由于恶的缘故,因此人不负道德责任,这些学说似乎给奥古斯丁放荡的行为提供了解释。
所以,奥古斯丁信奉摩尼教达9年之久。
74年,奥古斯丁结束学业,回到故乡任文法教师。
此间,他继续研究学问,阅读了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的著作,对摩尼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384年赴米兰任教,在安布罗西大主教的影响下,完全从基督教的观点研究真善美,从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的著作中得到启发,懂得在物质世界外寻找真理,对照《圣经》认为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真正的真理,由此奥古斯丁在思想和理论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387年复活节,在米兰接受安布罗西助教的洗礼,正式入基督教,这时他33岁。
三、主要著作:奥古斯丁前后44年中总共写有护教著作93种,232部,达上千万字之巨,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论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忏悔录》《论幸福生活》《秩序论》等等四、主要思想理论(一)上帝观奥古斯丁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上帝是最终的实在,上帝是完满的、不变的、永恒的、全善的。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思想和贡献
【主要思想和贡献】13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社会出现一些难以解答的经济问题。
阿奎那根据宗教教义与亚里士多德的有关学说,提出处理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分配的公正与交换的公正。
他把财富分成两种,即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
认为自然经济是一国幸福的基础,金银财富作为人为财富,不应成为国家和个人追求的目标。
个人拥有的财富只要与其身份相称,就算实现了分配的公正。
对于以获取金银为目的的经商行为,他认为是可耻的,但同时认为那些为了维持生计、赡济穷人和办公共福利的人,做点生意是可以的。
对高利贷基本持反对态度。
认为,偿还借款只是延期支付,时间属于上帝,债主无权取息;根据罗马法,货币属于所有权与使用权不可分的物品,出借货币取息不合法。
【主要著作】托马斯·阿奎那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
一共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教徒议论大全》等。
自西元476年西羅馬的末代皇帝被蠻族將領廢黜,歐洲大陸便為中世紀的黑幕籠罩了近千年之久。
在數個世紀的蠻族混戰中古希臘-羅馬時代雄偉的城市、繁榮的商貿與燦爛的文明逐漸煙消雲散了。
在現代人眼中,中世紀是保守的象徵,《聖經》鉗制了思想,教堂是人們生活的中心。
中世紀是落後的象徵,西方的科技文化大大落後於東方。
中世紀是愚昧的象徵,僧侶階層壟斷了文化,而從不熱心於文化的發展。
然而,中世紀也並非一無是處的。
僅從法律角度上看,早期的蠻族法(撒利克法、孛艮第法、西哥特法等)相比於羅馬法的邏輯性與完整性當然是大大落後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謂荒唐可笑,匪夷所思。
而到了11世紀後,曾盛行於古希臘-羅馬的法律、哲學、文藝思想開始逐步復興。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臘大思想家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影響,它引起了中世紀政治思想的一次深刻而徹底的革新,這場革新運動必須歸功於十三世紀的意大利思想家托馬斯·阿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