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

合集下载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研究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研究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研究奥古斯丁(Augustine)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天主教哲学家之一,他的人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探索自由意愿以及原罪等概念来解释人的本性和存在,他对人类的自由意愿和内心动机的理解,为后来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提供了启示。

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深受柏拉图哲学的影响,尤其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灵魂论”。

他认为,人的灵魂来自上帝,与身体不同,存在于理念的世界中。

他强调灵魂的纯洁和完美,并认为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和顺服,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完美。

然而,奥古斯丁也意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有限性。

他将灵魂划分为“理性灵魂”和“感性灵魂”,并认为人的灵魂由于原罪的存在而被“骚乱”的感性灵魂所阻碍。

他将人类的罪恶归因于自由意愿的滥用,特别是追求世俗的享乐和个人私欲的满足。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上帝的谦卑和虚心,才能使感性灵魂得到洗净和治愈。

在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中,他还强调了内心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反思和内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欲望、恐惧和希望,并在对上帝的寻求中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安慰。

他提倡带着谦卑和顺从的心态接近上帝,相信自己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慰和引导。

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对后来的神秘主义哲学和基督教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强调灵魂的内在美和完美,以及通过对上帝的顺服来实现灵魂的救赎,被后来的神秘思想家和修士们广泛采纳。

他的人学思想也为基督教的教义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对自由意愿和原罪的理解上。

总的来说,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探索了人类的自由意愿和内心的复杂性。

他认为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和顺服,人才能够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神秘主义和基督教教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从自然秩序的角度看,人对幸福的渴望是其自然本性 的一种特征,这种渴望本然地内在于人。也就是说,寻求 幸福的渴望属于人的本体结构,这不是一个意志选择的问 题。上帝把这样一种渴望放在了人的本性中。‚你造我们 是为了你自己,我们的心若不安息在你的怀中,便不得安 宁。‛但是,在实际的生存中,人选择什么对象来满足自 己的幸福却是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当然都渴望生活得 幸福;……但是在我看来,幸福既不属于那些不能拥有他 们所爱(无论是什么)的,也不属于那些拥有他们的所爱, 但所爱的东西却是有害的,也不属于那些拥有完美的东西, 但却不爱他们说拥有的。‛只有当人既爱最值得爱的东西, 即‚首要的善‛(chief good)或‚至善‛,又拥有它时, 人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二)‚原罪‛与‚救赎‛
在早期基督教神学中,人性论构成了上帝论和基督论 之外的第三个重要领域,而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问题就是 ‚原罪‛与‚救赎‛。奥古斯丁认为只有善才是本质和实 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善的缺乏‛或 ‚本体的缺乏‛。上帝作为至善,是一切善的根源,上帝 并没有在世间和人身上创造罪恶。罪恶的原因在于人滥用 了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自愿地背离了善之本体(上 帝)。 这种决定论的‚原罪‛和‚救赎‛理论使得基督教的 人性论像上帝论和基督论一样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原 罪‛是先验的和形而上学的罪,而‚救赎‛同样也是先验 地被预定的。人的自由意志遭到了贬抑,人的邪恶本性使 他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而向善,只有上帝的恩典才能使 人重新获得善良意志,并最终得到拯救。
二、个人生平
母亲是罗马贵族,是个虔诚的基督 教徒,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异教徒。19岁 时在学习《圣经》之后,奥古斯丁认为基 督教以上帝为善,无法解释邪恶和苦难从 何而来。因此,他加入了当时在北非势 力大、影响广且比较自由的摩尼教,接 受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学说,认为善和 恶是两个对立的永恒法则,世界由彼此 冲突的善恶构成。恶起源于某种实体,人 的灵魂来自善,肉体则来自恶。犯罪是由于恶的缘故,因此 人不负道德责任,这些学说似乎给奥古斯丁放荡的行为提 供了解释。所以,奥古斯丁信奉摩尼教达9年之久。

奥古斯丁PPT课件

奥古斯丁PPT课件

伦理学
总结词
奥古斯丁的伦理学思想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认为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对 上帝的爱和敬畏。
详细描述
奥古斯丁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应该是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他认为,只有 出于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人们才会做出真正道德的行为。同时,他也强调了自由 意志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其行为的后果。
奥古斯丁ppt课件
• 奥古斯丁简介 •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 奥古斯丁与现代思想 •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目录
01
奥古斯丁简介
奥古斯丁生平
01
02
03
04
出生背景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于 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
加斯特村。
教育经历
奥古斯丁在迦太基学习修辞学 ,后赴罗马学习哲学,最终在 米兰成为一名修辞学教师。
05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思想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 观点。他的思想为后来的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古斯丁强调个体经验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对后世哲学家如笛卡尔、康德等产 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03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上帝存在的证明
证明方法
奥古斯丁提出了多种证明上帝存 在的方法,包括本体论证明和宇
宙论证明。
本体论证明
根据上帝的无限完美性,奥古斯丁 认为上帝作为一切存在和真理的源 泉,必然存在于现实之中。
宇宙论证明
奥古斯丁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和 秩序都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只 有上帝才能创造和维持整个宇宙。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首先,奥古斯丁的爱是一种上帝的爱。

他认为,上帝是全能的、全知的、全善的,上帝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纯粹的、自我充实的爱。

上帝通过创造世界,将他的爱倾注到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身上。

在奥古斯丁看来,上帝的爱是无限的,它不会因为我们的过错而消失,不会因为我们的罪孽而减少。

而且,上帝的爱是普遍的,他的爱不仅仅是赐予给他的子民,而是赐予给所有生命。

其次,奥古斯丁将爱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私的爱,另一种是无私的爱。

自私的爱是对于自己的奉献和关注,而无条件的爱是对于他人的关怀和奉献。

奥古斯丁认为,自私的爱是一种错误的爱,它会导致痛苦和悲伤;无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

此外,奥古斯丁认为,人类的爱是有限的,它不能像上帝的爱一样无限。

因此,在奥古斯丁的哲学体系中,人类的爱的最高形式是对上帝的爱。

在上帝面前,所有的爱都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只有在对上帝的真正爱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最后,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深刻的启示。

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物质财富上。

然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和对上帝的爱。

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两种爱上,我们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此外,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也告诉我们,无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让我们懂得如何关心他人,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他人,从而成为一个让别人愉悦的人。

综上所述,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示性。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习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不仅可以从中发现真正的幸福,也可以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益的人,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奥古斯丁_基督教史学

奥古斯丁_基督教史学

人物wu.上Dc¨上玎蚍地罗马帝国晚期动荡不安,蛮族入侵势不可挡,生于乱世之中的芸芸众生渴望获得精神家园。

于是,早巳在帝国境内根深叶茂的基督教会借此天赐良机,在宗教领域和现世生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帝国晚期涌现出来的基督教精神领袖,不再是迹近传说的不辞辛劳传教的圣使徒,而是一批著书立说、言传身教的教会神学家。

这些人包括拉克坦提乌斯、安布罗斯、圣杰罗姆和奥古斯丁等人,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的地位,从13世纪圣多明我修会会长约尔丹书信的结语可见一斑:“请您向您的那些姐妹致意,愿她们遵照我们圣徒教父奥古斯丁的教诲……”奥古斯丁究竟何许人也?到底有什么卓尔不凡的贡献?奥古斯丁于公元354年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今阿尔及利亚境内)。

父亲是一位小官吏,信奉多神教。

此人一生虽略有积蓄但为人懒惰,贪图世俗享受,直到临终时才勉强信主受洗。

而奥古斯丁的母亲则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基督教徒。

她很关心儿子的前程,每天为他在神的面前祷告并经常泪流满面,同时她也身体力行的实践着对上帝的虔诚。

也许是受到父母双方这些极具反差品性的双重影响,奥古斯丁从小就兼具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情,一种是在欲望之中追求放纵,另一种则是对真理不懈的矢志不渝。

奥古斯丁的心灵深处也必然成了善与恶斗争的战场。

奥古斯丁17岁时,母亲为磨炼他的意志品质而送他外出求学。

他几经辗转来到北非名城迦太基,在那里悉心学习修辞学。

奥古斯丁的最初理想是成为一名雄辩家,但他不久结识当地一名少女并迅速陷入热恋,从此两人开始长达14年的同居生活。

19岁那年,他接触到西塞罗的著作,从此树立终生追求真理的信念。

此时他开始转向以思想混合二元主义为基本理念的摩尼教,追求心灵的安慰与解脱。

奥古斯丁信奉摩尼教长达9年,在这期间他一面冶学一面教书。

但平淡的生活使善于思辨的他渐渐的开始怀疑这个教门理智上的效能。

于是他前去拜见摩尼教的首领并提出了很多关于真理与人生的困惑。

奥古斯丁介绍ppt

奥古斯丁介绍ppt

宙的场所。你也不是手中拿着什么工具来创造天地,
因为这种不由你创造而你借以创造其他的工具又从哪 里得来的呢?哪一样存在的东西,不是凭借你的实在 而存在?因此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 ‘道’——话语——创造万有。‛
2、幸福论
背景 :罗马帝国后期 对传统幸福论的批判:批判《理想国》 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 善的缺乏本体的缺乏。奥古斯丁给受造物人提供了一条赎罪并通向天国的路 即向上帝度诚地忏悔,依照上帝的旨意过有信仰的生活,只有完全信服上帝,灵魂 平静、安逸地依偎在上帝的乐园。 通往天国的路:两种爱。
3、罪责伦理思想
古希腊时期
基督教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基督教成了希腊化世界的主流信仰之后“ 伦理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罪与罚成了伦理学的最根本问题
物理的恶 到底恶是怎么产生的呢? 认识的恶
伦理的恶
奥古斯丁辛苦地向人们阐述罪责思想, 也就是为了 让人为自己行为负责、赎罪,进而信仰上帝和基督教
他只能是为论证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可信打下基础! 这也
奥古斯丁
简介
评析
生平
伦理思想
哲学 思想
简介:
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 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 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 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 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 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 发起人。
奥古斯丁在相信基督以前,爱好世俗文艺, 对古希腊罗马文学有深刻的研究,曾担任文学、 修辞学教师。在这之后,他痛侮为世俗文艺引 入歧途,极力攻击世俗文艺(如荷马史诗)。 他把哲学和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 证基督教教义。
哲学思想:
1、上帝创世
2、罪论 3、救恩论 4、时间论 5、秩序说 6、幸福论

著名作家圣奥古斯丁(古罗马)人物简介

著名作家圣奥古斯丁(古罗马)人物简介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观点具有深度和独创性
• 他对时间、空间和存在的看法具有哲学深度 • 他的道德观和人类观具有独创性 • 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圣奥古斯丁与基督教的发展
圣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的贡献与影响
圣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神学和哲学方面
• 他的神学观点为基督教教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他的哲学观点为基督教信仰提供了哲学基础
方面
02
• 他的神学观点为教会教义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04
圣奥古斯丁的文化影响与遗产
圣奥古斯丁对西方文 化的贡献
• 圣奥古斯丁对西方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哲学、神学和文学方面 • 他的哲学和神学观点对西方哲学和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著作和教义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圣奥古斯丁的文学作 品及其影响
• 圣奥古斯丁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忏悔录》和《上帝之城》 • 《忏悔录》是一部自传体文学作品 •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上帝之城》是一部神学著作 • 对后世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在当代艺术与文化 中的体现
• 圣奥古斯丁在当代艺术和文化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哲学、神学和 文学方面
• 他的神学观点是在与异教徒和阿里安派等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 • 他的神学观点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 • 他的神学观点对后世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与观点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受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 他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有助于解释基督教信仰 • 他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 • 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 受教于安布罗斯 • 在米兰担任牧师 • 开始传播基督教教义
02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与人类存在的意义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与人类存在的意义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与人类存在的意义奥古斯丁(Augustine)是基督教历史上一位重要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和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强调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与神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并分析其对人类存在的意义的启示。

一、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1. 原罪和上帝恩典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中,对于人类堕落和罪恶的观念是核心。

他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导致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违背上帝的旨意,并引发了原罪。

这个原罪对于所有后代都具有影响,使得人类与上帝的关系破裂,堕入了罪恶和死亡的状态。

然而,在奥古斯丁的神学中,他也强调了上帝的恩典。

上帝的恩典是人类与上帝重新建立关系的基础,它是唯一的救赎方式。

人类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脱罪恶的束缚,只能通过接受上帝的恩典和奥古斯丁所说的“内在的破碎与谦卑”来重获救赎和与上帝的和谐。

2. 内在的寻求和心灵的安宁奥古斯丁认为,人类的灵魂是永恒的,并渴望与上帝合而为一。

人类的存在意义在于通过对上帝的寻求和接触,实现与上帝的心灵的统一。

而这种心灵的统一将给予人类内在的安宁和满足。

奥古斯丁通过对内在寻求的探讨,认为人类的灵魂只有在与上帝相遇时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

他强调了人类内心对于永恒的向往,以及对真理的渴慕。

通过追求真理和与上帝的亲近,人类可以实现自身内心的和谐和安宁。

二、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对人类存在的意义的启示1. 人类的堕落与自由意志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强调了人类的堕落和罪恶的存在。

这使得人类意识到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和后果。

人类的存在意义在于通过自由意志的选择,与上帝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通过接受上帝的恩典来寻求救赎和恢复与上帝的和谐。

2. 内在的寻求与心灵的满足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提醒人类,人类的内心渴望与上帝相遇并实现内在的安宁和满足。

这启示了人类存在的真正价值和目的。

人类应该不断的追求真理并与上帝建立联系,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 ,354~430年)。

354年11月13日出生于的北非塔加斯特(Tagaste),今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区。

他的父亲地位很高但财产不多,为人粗鄙,临死才皈依基督教。

他是那种小时候聪明得过分结果走上邪道的人物,老爸死了以后没人管,他母亲却是一位虔诚而高尚的基督徒。

她对奥古斯丁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他是白人。

如果知道他是由北非出生的努米迪亚(族名)的黑人的话,很多人会感到惊讶的。

正确地说,考古学证明他的脸是黑褐色(Dark Brown)。

基督教两千年历史中最大的神学家——不仅在著述上,在思想的深度上,竟然是黑人,是值得惊讶的。

实际上形成初期西欧神学(与东方教会神学区别的西方教会神学)的拉丁神学教父们大部分都是北非出身的黑人。

后来,他按立为祭司,并成为希坡(Hippo)教区的主教。

后人称赞他的敬虔和神学造就深度,称他为圣者(Saint)。

他有个别名叫“恩典博士(Doctor of Grace)”。

青少年时代的奥古斯丁身上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旺盛的生命本能和欲望,这使他多情而耽于感官的享乐。

大约在17岁左右,他就开始与一位情妇姘居,并有两个私生子。

后来当他与另外一位女子订婚后,不得不与原来的情妇分手,然而他却耐不得等待结婚前的寂寞,受肉欲的驱使,又寻找另一位情妇。

奥古斯丁的另一个特征是具有很高的天赋,渴望获得宇宙与人生的真谛,执着地追求真理。

奥古斯丁一生的精神生活道路也包含两重内容,一是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而完全摆脱肉欲的罪孽,成为基督教的圣徒;二是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经过一次次转变,最终在基督教的信仰中找到了归宿。

据奥古斯丁自己叙说,他由凡俗的生活而转向追求真理,是受了西塞罗著作的启发。

西塞罗的《荷尔顿西乌斯》使他的“希望和志愿彻底改变”,“突然看到过去虚空的希望真是卑不足道,便怀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热情,向往着不朽的智慧。

”然而这个时候,奥古斯丁只是开始追求真理,还没有得到真理。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二.主要思想理论 (一)上帝观 奥古斯丁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上帝是 最终 的实在,上帝是完满的、不变的、永恒的、全善的。 上帝即至真、至善、至美、上帝是绝对真理。上帝具 有创造的本性 ,上帝是万物之源,是最高的主宰,也 是真理本身,上帝是“三位一体”的。 圣父:上帝 圣子: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 圣灵:父与子之灵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天主教 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 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 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 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 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一)主要生平记事: 母亲是罗马贵族,是个虔诚的基督 教徒, 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异教徒。19岁时在 学习《圣经》之后,奥古斯丁认为基督 教以上帝为善,无法解释邪恶和苦难从 何而来。因此,他加入了当时在北非势 力大、影响广且比较自由的摩尼教,接 受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学说,认为善和 恶是两个对立的永恒法则,世界由彼此 冲突的善恶构成。恶起源于某种实体,人 的灵魂来自善,肉体则来自恶。犯罪是由于恶的缘故,因此人不负道德 责任,这些学说似乎给奥古斯丁放荡的行为提供了解释。所以, 奥古斯丁信奉摩尼教达9年之久。
(二)善恶论
上帝至真、至善,万物是由上帝创造的,因而 它们不可能同上帝一样绝对,它们不是绝对的有。 但万物源自上帝,由上帝的有而有,因而它们也 不是绝对的无。所以凡是存在的,本身也都是善 的,只是并非十全十美而已。 恶是相对善而言的,恶是“善的缺乏”和“实 体的 缺乏”。
(三)意志自由
上帝创造的人类是善的,为什么现实中的人类却如此之恶? 这是因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上帝的伊甸园中,受蛇的 引诱偷吃了苹果,从而使其犯下了原罪,这种原罪传给后代, 使整个人类都具有了罪恶的本性。

小提琴家奥古斯丁介绍

小提琴家奥古斯丁介绍

小提琴家奥古斯丁介绍
奥古斯丁是希腊古典音乐的大师,他与普罗科菲耶夫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齐名。

他的音乐既具有浓郁的希腊风格,又有俄
罗斯的神韵。

他与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创作都有密切关系。

奥古斯丁生于雅典一个富有的家庭,从小就学习音乐,十二岁时,便与朋友们合办了一个管弦乐队。

他很喜欢演奏小提琴,但由于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技巧上难免有所欠缺。

他自己也承认,他在演奏小提琴时往往会把乐曲拉得十分“笨拙”。

后来,他发现自己的手指不够灵活,而当时小提琴演奏家的手指都很灵活。

于是,他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小提琴上。

后来,他不仅在乐队里担任了首席小提琴演奏,还创作了许多与小提琴曲有关的音乐作品。

奥古斯丁于1796年移居巴黎,并于1803年获得了音乐博士
学位。

他曾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并在那里教授音乐理论。

1804
年1月1日,奥古斯丁在巴黎逝世。

在法国期间,他还创作了一
些与小提琴曲有关的作品。

—— 1 —1 —。

(完整版)奥古斯丁

(完整版)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在认识论上综合了柏拉图的回忆说 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积极能动的理性灵魂的观点, 提出了“光照说”。他将恩典和真理说成是源之 于上帝、见之于我们心灵的理性之中的东西。他 把上帝比作真理之光,把人的心灵比作眼睛,而 把理性比作心灵的视觉,正是上帝的光照使心灵 的理性看到了真理。按照这种“光照说”,只有 在虔诚的信仰中,上帝的光照才会显得通明透亮, 而神圣的真理也只有在灵魂摆脱肉体之后才能最 终被认识。
(四)时间论
他认为时间是主观的。时间只有当它正在经 过时才可以衡量。一切时间都是现在,就是这三 种时间:过去事物的现在,即回忆;现在事物的现 在,即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即期望。因为实在存 在的既非过去也非未来,现在的一瞬间就是时间。
上帝(即神)创造了一切。在上帝创造一切以 前,一切都不存在。包括时间,而对上帝来说, 他是独立于时间以外的绝对存在。无论是过去、 现在、将来,对上帝来说都是现在。
soul)等等
四、主要思想
(一)上帝创世说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家所理解的 神与基督教的上帝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一 个赋形于质的工匠,后者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创世者。 上帝创世既不需要材料,也不需要工具,甚至连时间和空 间也不存在,他仅凭语言就足以产生出整个世界。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写道:“你创造天地,不是 在天上,也不在地上,不在空中,也不在水中,因为这些 都在六合之中;你也不在宇宙之中创造宇宙,因为在造成 宇宙之前,还没有创造宇宙的场所。你也不是手中拿着什 么工具来创造天地,因为这种不由你创造而你借以创造其 他的工具又从哪里得来的呢?哪一样存在的东西,不是凭 借你的实在而存在?因此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 ‘道’——言语——创造万有。”
人不负道德责任,这些学说似乎给奥古斯丁放荡的行为提 供了解释。所以,奥古斯丁信奉摩尼教达9年之久。

哲学家奥古斯丁是谁

哲学家奥古斯丁是谁

哲学家奥古斯丁是谁奥勒留·奥古斯丁,马帝国末期北非柏柏尔人,早期西方神学家、哲学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奥古斯丁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奥古斯丁的简介奥勒留·奥古斯丁(拉丁语:AureliusAugustinus,天主教传统汉译其姓为奥斯定、奥思定或思定,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曾任北非城市希波(HippoRegius,今阿尔及利亚安纳巴)的主教,故史称希波的奥古斯丁(拉丁语:AugustinusHipponensis)。

他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罗马帝国北非阿非利加行省塔加斯特城,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

他的著作《忏悔录》被称为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自传,至今仍被传诵。

他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

他被罗马天主教会封为圣人和圣师,但只被东方正教会等称为蒙福的奥古斯丁,其部分神学理论不被东方__认同。

哲学家奥古斯丁的生平简介公元354年,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Thagaste)(位于阿尔及利亚境内的桑克阿哈拉城(Souk Ahras))之柏柏尔人家庭。

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名叫伯特撒乌斯·赫纠拉斯(Patricius Herculus)不是_,是罗马的税吏,是个懒惰、不积极的人,而且贪爱世界,到临终前才归信__。

母亲孟尼迦(Monica)是虔诚的基督_父亲小25岁。

奥古斯丁并非一出生就接受洗礼成为_。

13岁进入马达乌拉(Madaura)学习雄辩术。

16岁前赴迦太基就学。

同年父亲过世。

17岁,与一乡下女子同居。

18岁生有一子阿德奥达徒(Adeodatus)。

少年时的奥古斯丁才华洋溢,放荡不羁。

19岁那年,奥古斯丁受西塞罗的《Hortensius》影响,引发他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心,旋即接受摩尼教善恶二元论的信仰。

他早年信仰摩尼教。

奥古斯丁20岁完成罗马帝国年规定的三级制教育学业,22岁在迦太基教授雄辩术,26岁写了第一本论文“美与均衡”,29岁与摩尼教主教作神学思辨,发现这主教只有口才,没有学问,无法解答他的问题。

奥古斯丁的历史观

奥古斯丁的历史观

奥古斯丁的历史观说起奥古斯丁这个名字,估计大部分人脑袋里会浮现出一副“古老教父”的模样——穿着神父袍,坐在古老的书桌旁,手捧着厚厚的经书。

不过,别看他是个神学大师,其实他对历史的看法也不容小觑。

这家伙的历史观,简单来说,就是那种在复杂的世界中,坚信上帝有一个更高的安排,别管人类如何闹腾,最终都会有一个结局,那就是上帝的计划将会实现,啥都逃不掉。

你看奥古斯丁的历史观,一开始就有点“天选之人”的味道。

他认为整个历史,就是上帝和撒旦斗智斗勇的过程。

哎,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正义与邪恶”大戏吗?上帝代表的是永恒的真理,撒旦则是引导人类走向堕落的诱饵。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指环王》或者《哈利波特》那种英雄对抗黑暗势力的故事?但奥古斯丁把这个故事给上升到了一个更深的哲学层面:他认为,虽然上帝允许邪恶的存在,但最终的胜利,始终属于上帝。

是的,世界上每一个小小的恶行,都是上帝“计划”中的一部分,邪恶的出现,反而能让真理更加光辉。

而且奥古斯丁特别强调,历史是一条线性的进程,不是像古代那些希腊人看待历史那样,认为历史是周期性的,重复循环的。

他觉得历史就像一列开往终点的列车,你坐上去,就得一路走到底,虽然途中可能有些起伏和岔路,但最终还是会到达那个“终点站”,那就是上帝的国度。

他这种线性历史观,和古希腊哲学家们的“历史轮回”有很大不同。

奥古斯丁的眼里,历史并不是一场没有方向的混乱,而是一个有目的、有规划的过程。

你想想看,奥古斯丁的这个历史观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像是你在茫茫沙漠中找不到出路,突然间有个声音告诉你:“别怕,走下去,前面就有绿洲。

”你会觉得心里有点安慰,原来这一切是有意义的,你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挣扎,都是通往那个绿洲的必经之路。

换句话说,奥古斯丁的历史观给了当时处于动荡不安时期的人们一种希望,告诉他们,无论眼前的世界多么混乱,历史背后都有一股超自然的力量在掌控着一切。

我们会觉得历史是个大熔炉,什么好坏都被丢进去烧成了混乱的灰烬。

奥古斯丁双城论主要内容

奥古斯丁双城论主要内容

奥古斯丁双城论主要内容奥古斯丁双城论主要内容引言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学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上帝之城》被认为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而在《上帝之城》之前,他还写过一部名为《双城论》的著作,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奥古斯丁思想体系形成前期的代表性作品。

本文将围绕着奥古斯丁双城论展开详细阐述。

一、《双城论》的背景1.1 历史背景《双城论》写于公元413年到426年间,正值罗马帝国末期。

当时罗马帝国面临着来自外部入侵和内部分裂等多种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而基督教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兴起并得到了许多人的信仰。

1.2 作者背景奥古斯丁生于公元354年,在罗马帝国末期经历了战乱和混乱。

他最初信仰魏玛尼主义,后来转向基督教,并成为了一名牧师和神学家。

他的著作《双城论》是他在基督教信仰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所写的。

二、《双城论》的主要内容2.1 两座城的对比奥古斯丁在《双城论》中提出了“两座城”的概念,即“上帝之城”和“人类之城”。

上帝之城是指天堂,而人类之城则是指地球上的社会和政治组织。

奥古斯丁认为,这两座城是相互对立和独立存在的。

2.2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认为,上帝之城是由信仰上帝和遵守上帝律法的人组成的。

这些人追求真理、公正、道德和美好,并尽力避免罪恶和邪恶。

他们相信永生,并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神。

2.3 人类之城相比之下,奥古斯丁认为人类之城是由追求物质享乐、权力和财富等方面利益的人组成的。

这些人缺乏道德准则,只追求自己短暂而虚假的快乐。

他们不相信永生,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享乐。

2.4 城市的发展奥古斯丁认为,城市的发展是由人类之城的繁荣和兴盛所带来的。

然而,这种繁荣和兴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相反,它只会导致人类之城内部的混乱、暴力和破坏。

2.5 城市和个人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城市是由个人组成的。

因此,个人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如果个人追求真理、公正、道德和美好,并尽力避免罪恶和邪恶,那么他们将成为上帝之城中重要的一员,并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奥古斯丁在法学上的贡献

奥古斯丁在法学上的贡献

奥古斯丁在法学上的贡献奥古斯丁呀,他可是在法学方面有着独特的影响。

他的思想里有好多和当时的社会情况相关的东西。

比如说,他对于正义的看法就很值得探讨。

在他的观念里,正义可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对待哦。

他觉得正义是和上帝的旨意有联系的。

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法学界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还对法律的权威性有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法律的权威是来自于更高的存在,那就是上帝。

这就使得当时的法律在人们心中有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就好像我们现在觉得有些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在那个时候,人们因为他的这种思想,对法律更加敬畏。

而且奥古斯丁的思想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呢。

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大家就会思考是不是符合上帝的旨意,是不是符合那种正义的观念。

在执行法律的时候,也会更加严格,因为这是一种神圣的事情。

他的思想还对后来的法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后来的法学家们在研究法学的时候,会参考他的观点。

他就像是一座灯塔,在法学发展的海洋里,给后来的人照亮了前行的路。

他的很多思想在中世纪的法学体系里不断被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法学知识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再从社会秩序的角度看,他的法学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思想有助于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为大家都相信法律是神圣的,是和上帝有关的,所以大家就更愿意遵守法律,这样社会就不会那么混乱啦。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如果大家都觉得交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为了大家好的,那马路上就会很有序。

奥古斯丁的思想在当时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让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和谐。

他还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有独特的看法。

他觉得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道德是内心的一种约束,而法律是外在的一种规范。

这就好像我们内心知道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道德的要求,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我们不能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两者结合起来,就能让社会变得更好。

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呢,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法律和道德,对法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神法”与“人法”
奥古斯丁把斯多
奥古斯丁所说的神法就是永恒法,就是最
葛派,西塞罗的 自然法理论加以 神学主义的发挥, 认为法有神法与
高的理性,永久的真理,神的理性,神的 意志,就是一种次序。————————
—————————————— 人法也就是现世法,是神法的派生物,它
必须服从神法的要求,他在《论自由意志》
4
对“原罪中对“原罪
说”大加发挥,认为人生来就有社会性,
上帝造人的时候本来是要使他们彼此平
等和自由的,但由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
夏娃违背神意犯下了罪孽(偷吃“智慧
果”)之后,本性遭到破坏。人类从其
先祖那里继承了一种堕落的本性,人生
来就是有罪的。
然而,基督教会是上帝在世间的唯
❖ (一)“神国”
❖ (二)“俗国”
❖ “神国”也就是“上帝之国”, “上帝之城”。按照奥古斯丁的
❖ ”俗国’也就是”世俗国家”, ‘地上之城’。奥古斯丁认为,’
说法,生活在神国的人,除神和
俗国”是建立在认得低级本质的,
天使外,还有上帝的选民,凡是
世俗的,饮食的和占有的冲动上
死后经过末日审判升到神国的灵 魂便可以得到永生,达到至善。
▪ ———————————————————————————————————
▪ 他还指出,战争的性质取决于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认为为了某种损害复仇的战 争是正义的战争,从而为罗马反击蛮族入侵进行辩解。
▪ ———————————————————————————————————
▪ 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和平是战争的目的,是所有军事学的目的, 是一切公正斗争目的的极限。所有的人用战争去求得和平而没有人用和平去求战 争,那些生活在和平之中而扰乱和平的人,他们这样做不是由于憎恨和平,而是 显示他们由能够增加和平的力量。
中世纪西方法律思 想~~奥古斯丁

10级司法3班洪灿澎

201003411330
1
奥古斯丁生平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 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译“圣 思定”、“圣奥斯定”、 “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 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 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 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 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 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 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 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 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 恩典思想的源头。
▪ 尽管如此,奥古斯丁的基本思想
倾向还是认为,教会代
表神国,他给教会赋予了现实性和力量,给予教会以特大的权利,把
拯救人类进入神国的责任赋予教会。这也就是说教权>王权,王权服
从教权,俗国一旦离开教会就会变成毫无价值的废物。
▪ 很显然,奥古斯丁的“神国”与“俗国”论归根结底是为了抬高教权, 强化基督教会的统治。
3
神权政治论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提出: “神是最高的主宰,神是万物之源, 神是最高的存在,最高的善,最高 的爱,最高的美”,“神不仅是真 理的体现者,而且是真理本身”, 这种神高于一切的思想贯穿于他的 神权政治论的全部内容之中,在 “上帝创造一切的”基础上提出了 “神创论”,在“上帝主宰安排一 切”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定论”, 在“上帝给人以启示是人获得智慧 和认识真理的源泉”的基础上他提 出了“神恩说”。他将这些思想贯 彻于政治学,哲学,法学之中。也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 出并阐述了“天国与俗国”论, “神法与人法”论,从而进一步完 备了他的基督教神权主义的政治法 律思想体系
❖ 但是,”俗国‘不能等同于现存 的人类各种体制,也不等同于邪
恶势力。相反,”俗国”乃是上 帝指正的纠正罪恶的暴力手段6。
(三)神国与俗国的关系
▪ 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 奥古斯丁虽然认为“神国”与“俗国”是相互对立的,其区别也是极 为明显的,然而他又承认,“神国”与“俗国”又是不可分的,相互 联系的,对今世和来世的人们是共有的,只有在 末日审判时,“神 国”与“俗国”才能完全分开。
一代表,上帝之子耶稣牺牲自己而为人 类赎罪,自基督教诞生以后,人类就重 新获得了选择善或恶的能力,人类选择 做基督徒就能成为上帝的子民,升入上 帝之城,如果人类选择做异教徒就会成 为上帝的弃民,堕入罪恶深渊。
5
“神国”与“俗国”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并阐述“神国”(即上帝
之城)与“俗国”(即地上之城)的对立,这是他神学政治法律的主题和核心。
9
▪我的讲课内容到此结 束,谢谢大家
10
2
奥古斯丁的著述——神学三部曲
《忏悔录》(The Confessions):相当著 名,是奥古斯丁初为主教时写的,这是一 部深富灵性之美的作品,《忏悔录》让我 们看到一副强有力的头脑和丰富的心思、 如何辛苦地迎向信心之光。 《天主之城》 (The City of God):写作期间超过十二 年,本书展现世俗与神圣、帝国与圣经, 从创造到最后审判的历史全景。奥古斯丁 充分警觉人类生存的模棱两可。 《三位一 体论》(The Trinity):这是奥古斯丁唯一 不涉及当时代争议性话题的巨作。他致力 于探索默想教义,是自拉丁教父以来一套 极具分量的三一论神学作品。三位一体分 别为即记忆、理解力与意志的内部关系。
❖ 奥古斯丁所说的神国就是基督教 王国,最初体现在希伯来民族身 上,后来体现于教会和基督教化 的帝国上面。
❖ 但是,奥古斯丁并没有将教会等 同于神国也没有将神国等同于人 类各种体制。
的,是一个由于社会交往而联合 起来的人群,是由家庭发展而来 的。
❖ 奥古斯丁所说的”俗国”实际上 是指撒旦王国,它的历史起源于 天使们不服从,这一王国在亚述 和罗马这两个异帝国得到体现。
人法之分,这同 神 中曾说过:“如果人法不是人们从永恒法
他的神国与俗国, 法 律得来,那么,在人法里就没有一条条文
肉体与灵魂的理 与 是公正或合理的。”
论是一致的。
人 奥古斯丁认为,人法的产生也是人类原罪 法 的产物。





P84
8
战争与和平
——《上帝之城》
▪ 奥古斯丁指出:“盼望和平是人的天性”,“快乐与和平是人人共同的愿望”,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光荣的和平而非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