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阅读与欣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经》 ppt课件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①投:扔。木瓜:属蔷科,丛生灌木,果实椭圆形,可
食。姚际恒以为木瓜就是“瓜”,同下两章“木桃”、 “木 李”就是“桃”、“李”一样。王夫之说:“木瓜、木桃、木 李者,盖刻木为之,以供戏弄。”(《诗经稗疏》) ②报:回赠。 琼琚(jū):美色的佩玉。③匪:同“非”,不是。④好:相爱。 ⑤琼瑶:美玉。⑥玖(jiǔ):黑色的玉。按:三章中“琼琚”、 “琼瑶”、“琼玖”皆泛指美玉,变换是为了谐韵。
辨析:与“投桃报李”之比较
【成语词条】投桃报李 【成语拼音】tóu táo bào lǐ 【成语解释】投:投赠;报:回赠。指他送给我桃儿, 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互相赠送东西 【典故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 以李。” 【应用举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 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 它接了下来。” 【近义词】礼尚往来
《诗 经》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 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 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原 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 典,故改称《诗经》。 《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而唱的歌词,按音乐和 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有15国风, 160篇,大部分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 雅”和“小雅”,共有105篇,大多是贵族所作 的乐歌,只有小雅保存了少量的民歌。
“赋”:就是赋陈其 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 叙。
“比”:就是以彼物 比此物也,即比喻 。
“兴”:就是先言它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 比、兴”被称为《诗经》 的“六义”。
【注释】 ①投:扔。木瓜:属蔷科,丛生灌木,果实椭圆形,可
食。姚际恒以为木瓜就是“瓜”,同下两章“木桃”、 “木 李”就是“桃”、“李”一样。王夫之说:“木瓜、木桃、木 李者,盖刻木为之,以供戏弄。”(《诗经稗疏》) ②报:回赠。 琼琚(jū):美色的佩玉。③匪:同“非”,不是。④好:相爱。 ⑤琼瑶:美玉。⑥玖(jiǔ):黑色的玉。按:三章中“琼琚”、 “琼瑶”、“琼玖”皆泛指美玉,变换是为了谐韵。
辨析:与“投桃报李”之比较
【成语词条】投桃报李 【成语拼音】tóu táo bào lǐ 【成语解释】投:投赠;报:回赠。指他送给我桃儿, 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互相赠送东西 【典故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 以李。” 【应用举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 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 它接了下来。” 【近义词】礼尚往来
《诗 经》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 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 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原 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 典,故改称《诗经》。 《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而唱的歌词,按音乐和 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有15国风, 160篇,大部分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 雅”和“小雅”,共有105篇,大多是贵族所作 的乐歌,只有小雅保存了少量的民歌。
“赋”:就是赋陈其 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 叙。
“比”:就是以彼物 比此物也,即比喻 。
“兴”:就是先言它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 比、兴”被称为《诗经》 的“六义”。
(精品)《诗经》ppt课件
《邶风·静女》
描绘静女与男子在城角相会的情景,展现静女的美丽和男子的痴情。诗中通过 细节描写,如静女赠送的彤管和荑草,表现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离别相思之苦表达
《王风·采葛》
表达因采葛而思念情人的情感,展现离别相思之苦。诗中运 用夸张手法,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郑风·子衿》
描写女子在城楼上等待情人而不得见的情景,表现女子的痴 情和离别相思之苦。诗中通过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和埋怨,展 现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精品)《诗经》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诗经概述与背景 • 诗经篇章结构与特点 • 诗经中爱情诗篇赏析 •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卷 • 诗经中自然景物描绘与意境创造 • 诗经在后世文学中传承与发展 • 总结:品味经典,传承文化
01
诗经概述与背景
诗经简介及历史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 歌。
唐代诗经学的特点
唐代诗经学注重义理阐释和文学赏析,对诗经的文学价值有了更 深入的认识。
宋明理学与诗经阐释
宋明理学家借助诗经来阐发儒家义理,进一步强化了诗经在儒家 经典中的地位。
清代诗经学的成就
清代诗经学在文字训诂、音韵学、校勘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后世诗经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当代诗经研究新视角和方法
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05
诗经中自然景物描
绘与意境创造
山水风光描绘技巧
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山 水赋予生命和情感,如“蒹葭苍 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的形态 、色彩和声音,使读者仿佛身临 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
描绘静女与男子在城角相会的情景,展现静女的美丽和男子的痴情。诗中通过 细节描写,如静女赠送的彤管和荑草,表现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离别相思之苦表达
《王风·采葛》
表达因采葛而思念情人的情感,展现离别相思之苦。诗中运 用夸张手法,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郑风·子衿》
描写女子在城楼上等待情人而不得见的情景,表现女子的痴 情和离别相思之苦。诗中通过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和埋怨,展 现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精品)《诗经》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诗经概述与背景 • 诗经篇章结构与特点 • 诗经中爱情诗篇赏析 •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卷 • 诗经中自然景物描绘与意境创造 • 诗经在后世文学中传承与发展 • 总结:品味经典,传承文化
01
诗经概述与背景
诗经简介及历史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 歌。
唐代诗经学的特点
唐代诗经学注重义理阐释和文学赏析,对诗经的文学价值有了更 深入的认识。
宋明理学与诗经阐释
宋明理学家借助诗经来阐发儒家义理,进一步强化了诗经在儒家 经典中的地位。
清代诗经学的成就
清代诗经学在文字训诂、音韵学、校勘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后世诗经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当代诗经研究新视角和方法
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05
诗经中自然景物描
绘与意境创造
山水风光描绘技巧
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山 水赋予生命和情感,如“蒹葭苍 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的形态 、色彩和声音,使读者仿佛身临 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
《诗经》四篇PPT课件
原文
例证对比
点题
叹息
递进
规劝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是一个孝子苦于服役,悼念父母的抒情之作。作者在诗中表达自己未能奉养双亲的悔恨。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抱娘蒿
青蒿
牡蒿
瓶
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诗经》四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诗经》概 说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经》。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收录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的作品305篇。
02
这里所谓“兴”,起也,这里指感染作用;“观”,观察、认识;“群”,聚集,犹现在所说的“团结”、凝聚;“怨”,怨刺,讽刺,讽谏。孔子还特别强调《诗》的实用价值。
制乐,作为各种庆典礼仪的一部分。
01
作为施政方面的参考。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03
娱乐,宴饮、朝聘等场合。
1
原文
2
孤苦无依尽孝不能
3
劳苦
4
凄凉
5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例证对比
点题
叹息
递进
规劝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是一个孝子苦于服役,悼念父母的抒情之作。作者在诗中表达自己未能奉养双亲的悔恨。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抱娘蒿
青蒿
牡蒿
瓶
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诗经》四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诗经》概 说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经》。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收录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的作品305篇。
02
这里所谓“兴”,起也,这里指感染作用;“观”,观察、认识;“群”,聚集,犹现在所说的“团结”、凝聚;“怨”,怨刺,讽刺,讽谏。孔子还特别强调《诗》的实用价值。
制乐,作为各种庆典礼仪的一部分。
01
作为施政方面的参考。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03
娱乐,宴饮、朝聘等场合。
1
原文
2
孤苦无依尽孝不能
3
劳苦
4
凄凉
5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诗经名篇赏析.正式版PPT文档
❖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
女心伤悲:子殆及,公子曰同归为? 改岁,入此室处。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有烨彼匪烨黍❖君 震 离子电离,,,六 春如不彼金宁稷月酒如不之锡令穗食,,。。如郁以圭如及介璧。薁眉,寿七。月 七亨月葵食及瓜菽,,八八月月断剥壶枣,,九十月月叔获苴稻。。采为荼此薪 樗,食我农夫。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
❖
《诗经·豳风》
自然伟力
❖ 《十月之交》: ❖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
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
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
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
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邶风 》
生产劳动
❖ 《七月》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 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 公子同归? ❖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 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 子裳。 ❖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 献豜于公。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蚕《名月王句❖条 风 :桑·如采,切九 我葛取如》彼磋月稼:斧,彼斨如筑既采,琢葛以如场同兮伐磨,远。圃,一扬日,,上不猗见彼十入,女如桑月执三。月纳 宫兮!禾功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诗经ppt优秀课件
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先河,为 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对 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如赋、比、兴等手法被广泛
运用。
诗经中的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方 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如爱情、离别、战争等 主题在后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
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 诗歌作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
诗经简介
01 简述《诗经》的成书过程和流传情况,介绍其内 容和形式特点。
02 分析《诗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阐述其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2 介绍《诗经》的现代研究价值和意义,为后续的 讲解做铺垫。
02
诗经内容概览
风
总结词
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详细描述
风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了周代各地的民间生活和情感,包括爱情、婚姻、 战争、劳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建议二
加强比较研究。将《诗经》与 其他文化、文学进行比较研究 ,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 特点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拓展 我们的学术视野。
03
建议三
04
关注跨学科研究。《诗经》涉及 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 个领域,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应该 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多角 度、多层面探究《诗经》的丰富 内涵。
诗经中的诗歌作品表现了自然的美和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代社会的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诗经中的诗歌作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 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建设具有一定的 启示作用。
05
诗经名篇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第12课《诗经二首》(共42张ppt) 22-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特色总结
1、运用“兴”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寓意。
2、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叹,加强感情,增强节 奏感。
3、语言形式上,四言一句,二二节拍,使用双声叠韵词 “关关”“参差”“辗转”“窈窕”,抒情效果,富有 音韵美。
作业设计:
●1、欣赏由河南博物馆华夏古乐艺术团演唱的 古乐《关雎》。 ●2、背诵全诗。
诗的情感美
诗句传递出了主人公情感:
(1)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可知。 (2)坚贞执着: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 这么艰难的道路,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洄”地 去寻找,足见其执着、坚贞不渝。 (3)惆怅失望:“伊人”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诗的音乐美
1、重章叠唱——一唱三叹,加深情感 2、节奏鲜明——四字句,二二拍 3、音韵和谐——韵脚变化,双声叠韵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芦花白灿灿的样子 停止
水边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
道路迂回曲折
水中的小块陆地
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研读品析探究:
2、《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肯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以“我从
这一句、这几句诗中,
品出了《关雎》的
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思考。
引导预设:
用各类词语修饰动作(辗转反侧)、模拟形象(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参差荇 菜)。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3、诗歌的结尾为何要用幻想的方式?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其他艺术修辞手法 夸张 对比 映衬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三、《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
1
添加标题
《诗经》中的物象抽取和周文化精神
2
添加标题
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与作品的内在结构
四、《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名词动词的丰富多彩与具象化特征 重章复唱的章法形式与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锤炼
二、语言形式
《诗 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的编订
编订的方法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2、编订的目的
01
宗教祭祀
02
政治外交
03
道德伦理
04
教育文化
05
娱乐宴飨
《诗经》的体例 风:十五国风,160篇 二南:周南、召南,25篇 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35篇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
(2)叠句
1
2
3
4
5
A、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
B、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摹声摹形 (1)叠字(重言)
01
颂:三颂,40篇 其中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宗庙之音曰颂”(郑樵《通志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 作者下至农民,上至公卿。
➢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现在读诗仍押韵, 如《关雎》。
《诗经》的编纂
王者采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班固《汉书·艺文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 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 (2)双声 ❖ 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 ❖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3)叠韵 ❖ 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 ❖ 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 ❖ “爰居爰处”(《邶风·击鼓》) ❖ “婉兮娈兮”(《齐风·甫田》)
4、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四始: 《国风》:《关雎》 《大雅》: 《清庙》 《小雅》: 《鹿鸣》 《颂》: 《文王》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一)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2、农事诗 ❖ 例:《豳风·七月》《周颂·丰年》 ❖ 3、燕飨诗 ❖ 例:《小雅·鹿鸣》 《魏风·相鼠》 ❖ 4、怨刺诗 ❖ 例:《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 5、战争徭役诗 ❖ 例:《秦风·无衣》《小雅·采薇》 《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 6、婚姻爱情诗 ❖ 例:《周南·关睢》《邶风·静女》 《卫风·氓》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
➢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现在读诗仍押韵, 如《关雎》。
《诗经》的编纂
王者采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班固《汉书·艺文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 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 (2)双声 ❖ 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 ❖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3)叠韵 ❖ 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 ❖ 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 ❖ “爰居爰处”(《邶风·击鼓》) ❖ “婉兮娈兮”(《齐风·甫田》)
4、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四始: 《国风》:《关雎》 《大雅》: 《清庙》 《小雅》: 《鹿鸣》 《颂》: 《文王》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一)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2、农事诗 ❖ 例:《豳风·七月》《周颂·丰年》 ❖ 3、燕飨诗 ❖ 例:《小雅·鹿鸣》 《魏风·相鼠》 ❖ 4、怨刺诗 ❖ 例:《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 5、战争徭役诗 ❖ 例:《秦风·无衣》《小雅·采薇》 《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 6、婚姻爱情诗 ❖ 例:《周南·关睢》《邶风·静女》 《卫风·氓》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
第12课《诗经》课件(共29张PPT)
• 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第一节
诗歌开头为什么要写到雎鸠鸟?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 传说它们情意专一。(由 关雎和鸣起兴,渲染气氛)
¡河边邂逅 一见钟情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 时候,看到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 爱慕 之情油然而生。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 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 憔悴而死。
不会,从内容上说,诗中每一诗节的意思 是有变化的。比如《蒹葭》中的“白露为 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时间的变化 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使诗意静静流淌。
这几句重章复唱的诗写到了哪几种 意象?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
蒹葭和白露。金秋之际,拂晓之时,
12《诗经》二首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 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收集 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 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 《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 之一,称为《诗经》。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 钟鼓乐之。
¡琴瑟钟鼓 欢庆娱乐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诗节)
爱慕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三诗节)
愿望
受挫
幻想
思念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诗节)
小结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 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 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 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 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 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 熬并存,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完整版ppt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氓
诗经·国风·卫风〔先秦〕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反复铺陈,平铺直叙。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
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 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打比方。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 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 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氓》选自《诗经》中的( )【 2023年真题】 A.王风 B.魏风 C.陈风 D.卫风 6.(多选题)《诗经·蒹葭》分三章,每章前两句是( ) 【2018年云南省真题】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蒹葭苍苍,白露未央。 C.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判断题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春秋战国以来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 2.《楚辞》比《诗经》形式更自由、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 3.《诗经》中最有文学性的部分是十五国风。( )【2019年云南省真题】
诗经的ppt课件
赋比兴
总结词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详细描述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比是用比喻来表现事物的手法,兴则是借景抒情 的表现手法。这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刻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社 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03
诗经中的名篇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总结词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多样,包括四 言、五言、七言等,这些形式的 变化使得诗经的艺术风格更加丰
富多样。
诗经中的诗歌多采用比、兴的手 法,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 达了那一时期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力。
02
诗经中的诗歌类型
风
总结词
风是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类型,反映了民间生活和情感 。
详细描述
风包括《国风》和《大雅》《小雅》,主要收集了周南、召 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 豳等地的诗歌,共160篇。这些诗歌以民间歌谣为主,反映 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情感。
诗经的内容和主题
诗经的内容广泛,主题多样,包括政治、社会、爱情、战争等多个方面。 它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矛盾和斗争,揭示了那一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声。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抒情为主,表达了那一时期人民对自由、平等、正义的渴望。
诗经的艺术风格
诗经的艺术风格独特,它以简洁 、明快、自然的语言,表达了那
一时期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04
诗经的影响和价值
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集, 其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基础。
诗经中的诗歌题材和内容也深刻影响 了中国文学,如爱情、战争、劳动等 主题,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
国学《诗经》课件
《诗经》的主题思想
01 关注现实
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和 愿望。
02 强调道德
诗歌中体现了儒家道德观念,强调仁、义、礼、 智、信等品德。
03 赞美劳动
许多诗歌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反映了 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诗经》的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
诗歌语言简练明快, 常用白描手法,善用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
• 艺术特色:《蒹葭》采用了回环往复的句式和节奏,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诗 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蒹葭”、“白露”、“伊人”等,使 得诗歌更具艺术表现力。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深沉,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 追求。
• 思想内涵:《蒹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对于真挚情感的追求和对于人生意义 的探索。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引导人 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文学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对 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誉为“中国诗歌之源”。
文化传承的载体
《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 和人类学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诗经》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4
《诗经》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诗经》中的民俗文化
总结词:描绘了古代社会 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态
详细描述
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 式、节庆习俗、婚丧嫁娶 等方方面面
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 情和地域特色
为我们了解古代民俗文化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诗经》中的道德观念
总结词:体现了儒家思想 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法。
风格多样
《诗经完整解析》课件
《诗经完整解析》PPT课 件
通过本课件,完整解析《诗经》背景、意义、流传及价值,简介诗经的篇目、 体裁和语言特征,赏析经典篇章,探索诗经的艺术特色,探讨诗经与文学传 统的关系,并总结其现实意义。
导言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古人的思想、情感与生活。本节将介绍 诗经的背景及意义,以及诗经的流传和价值。
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 诗经展现了古代社会的 景物、人物和感受。
3 情感表现
诗经通过真挚动人的情 感表达,触动读者的内 心世界。
诗经与文学传统
影响
诗经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 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石。
传承与发展
诗经的精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继承和 发展。
结语
《诗经》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也对现代社会有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进 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理解。
参考资料
诗经相关书籍
- 《诗经鉴赏辞典》 - 《诗经导读与实践》 - 《诗经:韵律·意象·解读》
诗经相关研究报告
- 《诗经的艺术魅力》 - 《诗经的影响与传承》 - 《诗经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国风·召南》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祝 福,寄托了对乡情的美好追求。
《国风·邶风》
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礼乐风俗, 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人生 观。
《大雅》
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和道德 观念,体现了古人对社会秩序 的关注。
诗经的艺术特色
1 韵律美
诗经以平仄、押韵等手 法创造出悦耳动人的韵 律美。
2 形象描写
诗经简介
篇目
诗经包含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体裁
风为民歌,雅为宗庙乐曲,颂为国家典礼用曲。
通过本课件,完整解析《诗经》背景、意义、流传及价值,简介诗经的篇目、 体裁和语言特征,赏析经典篇章,探索诗经的艺术特色,探讨诗经与文学传 统的关系,并总结其现实意义。
导言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古人的思想、情感与生活。本节将介绍 诗经的背景及意义,以及诗经的流传和价值。
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 诗经展现了古代社会的 景物、人物和感受。
3 情感表现
诗经通过真挚动人的情 感表达,触动读者的内 心世界。
诗经与文学传统
影响
诗经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 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石。
传承与发展
诗经的精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继承和 发展。
结语
《诗经》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也对现代社会有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进 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理解。
参考资料
诗经相关书籍
- 《诗经鉴赏辞典》 - 《诗经导读与实践》 - 《诗经:韵律·意象·解读》
诗经相关研究报告
- 《诗经的艺术魅力》 - 《诗经的影响与传承》 - 《诗经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国风·召南》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祝 福,寄托了对乡情的美好追求。
《国风·邶风》
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礼乐风俗, 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人生 观。
《大雅》
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和道德 观念,体现了古人对社会秩序 的关注。
诗经的艺术特色
1 韵律美
诗经以平仄、押韵等手 法创造出悦耳动人的韵 律美。
2 形象描写
诗经简介
篇目
诗经包含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体裁
风为民歌,雅为宗庙乐曲,颂为国家典礼用曲。
《诗经》优秀ppt课件
44
3、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反映出男 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 格?
5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决绝 6 怨恨和痛苦
(赋) (赋)
(比、兴) (比、兴)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赋)
(赋、比、兴)
清醒,刚强
30
析:(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31
析: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 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汤汤 爽: 二三
水势大shāng 过错 反复无常
8
内容简解5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靡: 没有mǐ
夙: 白天sù
咥: 笑xì
躬: 自身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筮: 载: 贿:
占卦shì 动词词头,无义 财物huì
6
内容简解3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沃若 润泽的样子
桑于树:叶子未通落“时吁,”挂xū满枝头耽绿:萋萋。沉唉溺呀dā那n 些斑鸠呀说,:别把通桑“叶脱急”着吃。 唉呀 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 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3、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反映出男 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 格?
5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决绝 6 怨恨和痛苦
(赋) (赋)
(比、兴) (比、兴)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赋)
(赋、比、兴)
清醒,刚强
30
析:(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31
析: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 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汤汤 爽: 二三
水势大shāng 过错 反复无常
8
内容简解5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靡: 没有mǐ
夙: 白天sù
咥: 笑xì
躬: 自身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筮: 载: 贿:
占卦shì 动词词头,无义 财物huì
6
内容简解3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沃若 润泽的样子
桑于树:叶子未通落“时吁,”挂xū满枝头耽绿:萋萋。沉唉溺呀dā那n 些斑鸠呀说,:别把通桑“叶脱急”着吃。 唉呀 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 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二、文本解读
21
(一)厌战而耐战:诗经战争诗 的文化情感取向
• 1、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 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斗场 面。
• 2、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 业生活环境,更多的战争诗 表现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 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
22
秦风•无 衣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1
一、《诗经》简介
2
(一)文学史常识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 《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
• 大约产生于周初到春秋中叶(前1100年至 前600年)五百多年间,与古希腊荷马史诗 产生与成熟为同一时期。
• 产生的地域,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 河北、山东的黄河流域。是典型的中原文 化的体现。
• 3、颂:宗庙之乐歌。 “周颂”31篇,“鲁 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5
(四)诗经在当时的用途
• 1、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 式的一部分;二是用于娱乐;三是表达对 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 2、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 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为贵族人士必需的 文化修养。这种教育称诗教。
歌诗合为事而作。
19
2、《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创造和文学 批评的艺术原则:“风雅”、“比兴”
• 风雅是指诗歌创作的高尚性,严肃性; • 比兴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
术表现方式,情景交融, “托物以讽” 。 • “风雅”、“比兴”展示了《诗经》思想
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培养了我国文学家 的艺术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既 重内容又重艺术,以含蓄蕴藉、韵味深厚 见长的民族风格
• 叠字、叠韵、双声,使诗歌富于音乐美和 节奏感。
17
(八)、《诗经》 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
18
1、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建安诗歌--古题乐府 • 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 •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
•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 诗教也。(《礼记·经解》)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 诗三百,一言以之,曰思无邪。
8
(五)诗经的流传情况
• 1、汉代诗学:鲁齐韩毛四家诗 •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
13
周南•桃 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42、重章复沓的结构方式
• 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由若干章组成,章与章 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 地咏唱。
• 3、孔子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取可施于礼义,…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4
(三)诗经的体制
• 1、风:15国风,指各个诸候国所辖地区的 乐曲,即和周天子所在的京都地区相对而 言的各地方的土乐,160篇。
• 2、雅:指周王直接统治地区──王畿的音 乐。 “大雅”31篇,“小雅”74篇, 共计105篇。
24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
(二)《诗经》的采集和编写
• 1、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于路以 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 货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也(《艺文志》)。
• 2、献诗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 语·周语上》)天子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王 制》)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3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今文)毛诗出自鲁 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古文) • 2、唐代诗学:孔颖达《毛诗正义》 • 3、宋代诗学:朱熹《诗集传》
9
(六)诗经的内容
• 祭祖颂歌和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 皇矣、大明。
• 农事诗:七月 • 燕飨诗:鹿鸣 • 怨刺诗:伐檀、硕鼠、黍离 • 战争徭役诗:采薇、东山、君子于役 • 婚姻爱情诗:关睢、蒹葭、静女
• 使用复沓的手法,可以充分抒情,造成回旋跌宕、 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 可以渲染、强化主题,表达强烈的感情和迫切的 愿望;
• 可以表达感情发展的脉络和事物发展的进程。 • 风诗中大量使用复沓的手法,还便于诗歌的传播
和记忆。
15
16
3、句式与语言
• 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四言诗占90%以 上。这种整齐的诗句,具有典雅、庄重的 美感,与周人注重端庄华贵,、结构方正 的审美心理,严肃认真,井井有条的理性 精神相吻合。
10
(七)《诗经》 的艺术
11
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齒如瓠 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
郑风•野有蔓草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6
1)赋诗言志
• 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 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 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赋诗言志。
•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左传》) •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7
2)诗教还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二、文本解读
21
(一)厌战而耐战:诗经战争诗 的文化情感取向
• 1、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 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斗场 面。
• 2、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 业生活环境,更多的战争诗 表现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 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
22
秦风•无 衣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1
一、《诗经》简介
2
(一)文学史常识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 《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
• 大约产生于周初到春秋中叶(前1100年至 前600年)五百多年间,与古希腊荷马史诗 产生与成熟为同一时期。
• 产生的地域,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 河北、山东的黄河流域。是典型的中原文 化的体现。
• 3、颂:宗庙之乐歌。 “周颂”31篇,“鲁 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5
(四)诗经在当时的用途
• 1、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 式的一部分;二是用于娱乐;三是表达对 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 2、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 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为贵族人士必需的 文化修养。这种教育称诗教。
歌诗合为事而作。
19
2、《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创造和文学 批评的艺术原则:“风雅”、“比兴”
• 风雅是指诗歌创作的高尚性,严肃性; • 比兴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
术表现方式,情景交融, “托物以讽” 。 • “风雅”、“比兴”展示了《诗经》思想
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培养了我国文学家 的艺术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既 重内容又重艺术,以含蓄蕴藉、韵味深厚 见长的民族风格
• 叠字、叠韵、双声,使诗歌富于音乐美和 节奏感。
17
(八)、《诗经》 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
18
1、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建安诗歌--古题乐府 • 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 •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
•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 诗教也。(《礼记·经解》)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 诗三百,一言以之,曰思无邪。
8
(五)诗经的流传情况
• 1、汉代诗学:鲁齐韩毛四家诗 •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
13
周南•桃 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42、重章复沓的结构方式
• 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由若干章组成,章与章 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 地咏唱。
• 3、孔子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取可施于礼义,…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4
(三)诗经的体制
• 1、风:15国风,指各个诸候国所辖地区的 乐曲,即和周天子所在的京都地区相对而 言的各地方的土乐,160篇。
• 2、雅:指周王直接统治地区──王畿的音 乐。 “大雅”31篇,“小雅”74篇, 共计105篇。
24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
(二)《诗经》的采集和编写
• 1、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于路以 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 货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也(《艺文志》)。
• 2、献诗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 语·周语上》)天子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王 制》)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3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今文)毛诗出自鲁 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古文) • 2、唐代诗学:孔颖达《毛诗正义》 • 3、宋代诗学:朱熹《诗集传》
9
(六)诗经的内容
• 祭祖颂歌和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 皇矣、大明。
• 农事诗:七月 • 燕飨诗:鹿鸣 • 怨刺诗:伐檀、硕鼠、黍离 • 战争徭役诗:采薇、东山、君子于役 • 婚姻爱情诗:关睢、蒹葭、静女
• 使用复沓的手法,可以充分抒情,造成回旋跌宕、 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 可以渲染、强化主题,表达强烈的感情和迫切的 愿望;
• 可以表达感情发展的脉络和事物发展的进程。 • 风诗中大量使用复沓的手法,还便于诗歌的传播
和记忆。
15
16
3、句式与语言
• 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四言诗占90%以 上。这种整齐的诗句,具有典雅、庄重的 美感,与周人注重端庄华贵,、结构方正 的审美心理,严肃认真,井井有条的理性 精神相吻合。
10
(七)《诗经》 的艺术
11
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齒如瓠 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
郑风•野有蔓草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6
1)赋诗言志
• 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 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 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赋诗言志。
•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左传》) •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7
2)诗教还具有政治道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