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一

合集下载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三人体的奥秘----比信息窗(1)——比的意义教学内容: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37—38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了解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实际,激趣引入1、师:(板书:比)这个字同学们认识吗?(生齐声:认识)那我们一起把这个字读一读。

生读完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那些地方用到过“比”。

学生说生活中的比。

比高低,比长短,比多少等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运用数学知识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老师这儿有一种数学上特定的“比”,想认识一下吗?2、课件出示标注“1:125000”的地图,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说明。

让学生举几个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这样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出现球赛、广告、说明书上等出现过的比的样式)【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师:同学们写的这些有的还真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比”,但有的不是。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信息窗1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信息窗1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2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万以上数的认识》,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万以上数的认识》是六三制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法,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之一。

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

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方法与过程: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其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是: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

二、教法学法本课时是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起始课时,是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因此,针对本课时教材特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教法: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教案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教案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简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输大麦芽的有关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解决“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学习比例的意义。

本信息窗共有3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比例的意义。

第二个红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三个红点:解比例。

第1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第1、2两个红点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为新课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

出世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24运输量(吨)1632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

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于黑板)2 :16; 4 :32;16 :2;32 :4;16 :32; 2 :4;32 :16; 4 :2。

五年级数学教案 信息窗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等奖

五年级数学教案 信息窗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等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襄阳市大庆路小学教育集团刘敏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2011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多边形》信息窗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更要参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操作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让他们动手实践,在做中学,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过程,让孩子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剪刀、记号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一、体验游戏,感悟转化1.由规则图形转变为不规则图形,初步感知“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师:同学们玩过七巧板拼图游戏吗?利用七巧板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你们看看,它们拼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出示七巧板拼的正方形图案)(4平方分米)这两个图案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出示)仔细观察这三幅图案,你有什么发现?2分米2.由不规则图形转变为规则图像,进一步感知“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追问:你是怎样数的?师:像刚才这位同学将一个不熟悉的图形通过剪拼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转化法。

信息窗一(小数初步认识)

信息窗一(小数初步认识)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石山嘴小学 解秀娟一、 说教材《认识小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内容。

“认识小数”是传统教材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实验教材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素材,如: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生自己找到的带有小数的物品、资料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体现教学生活化。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含义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教学时我创设了小华和妈妈去商店买东西的情景,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观地认识了小数。

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通过对分数的认知引导、类推出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表示分数的方法。

教学中多次让学生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信息窗一(百分数的认识)

信息窗一(百分数的认识)
A品牌的汽车2015年实际 销量11000多辆,是2014 年销量的120%
探究图中35%的意义: 探究要求:
1.想一想:图中整个电池条表示什么?黑色部分 表示什么?35%表示什么? 2.画一画: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图中35%的意义; 3.写一写:用文字的方式描述图中35%的意义; 4.说一说:与同桌互相说说图中35%表示的意义。
效率是以前的( 150%)。
4.某厂举行购物抽奖活动,抽中特等奖的可能性是
( 0.05%)。
5.国庆期间,半数以上的年轻人选择自驾游,占年轻
人出游总数的( 55% )。
下面哪些分数能用百分数表示?哪些 不能?为什么?
①一堆煤 97 吨,已经运走了 它的 75 。
100
100
② 23 米相当于 46 米的 50 。
( 0.05%)。
5.国庆期间,半数以上的年轻人选择自驾游,占年轻
人出游总数的( 55% )。

例2
98.5%
剩下的电量 用去的电量
1.5%
100%
剩下的电量 用去的电量
120% (不可能)
A品牌的汽车2015年实际 销量11000多辆,是2014 年销量的120%
探究要求:
1.想一想:上图中120%的意义; 2.画一画: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图中120%的意义; 3.写一写:用文字的方式描述图中120%的意义; 4.说一说:与同桌互相说说图中120%表的意义。
A品牌的汽车2015年实际 销量11000多辆,是2014 年销量的120%
选择合适的数填一填。
150% 100% 0.05% 65% 55% 1.今天我们班没有同学请假,出勤率是(100%)。 2.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了( 65%),还剩35%没有

信息窗一(认识方向)-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认识方向)-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认识方向)-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理解左、右、上、下的概念。

2.能够掌握运用左、右、上、下的基本指令。

3.能够进行左右、上下的比较。

二、教学重点1.左、右、上、下的概念。

2.运用左、右、上、下的基本指令。

三、教学难点1.左右、上下的比较。

2.能够按指示正确地行动。

四、教学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游戏、案例演示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例如电视、黑板、学生)、身体的左右上下感受、走迷宫等等,引导学生来认识、理解左、右、上、下的概念。

2. 游戏环节设计各种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左、右、上、下的基本指令。

例如老师指挥学生向左走、向右走等。

3. 练习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在练习中加深对于左、右、上、下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指令。

例如教师给出简单的指令,学生根据指令进行行动等。

4. 案例演示列出一些简单的案例,让学生来分析左右、上下的大小关系,并能够按照指令进行正确的行动。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小球,请学生说出小球在黑板右侧或左侧,然后根据指令将小球正确地放在指定位置。

5. 小结通过小结,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

并让学生进行简要总结,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口头问答,以及课堂练习等方式,来对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留意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

信息窗一(1—5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1—5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1-5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5的数字符号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学会1-5的数字符号的写法及书写规范。

3.能够准确朗读1-5的数字符号。

4.能够将1-5的数字符号与数量正确对应起来。

二、教学内容1. 1-5的认识1.引导学生朗读1-5的数字符号并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数量。

2.在黑板上书写1-5的数字符号,并介绍每个数字符号的书写规范。

2. 1-5的数字符号的书写与认读1.告诉学生1-5的数字符号是阿拉伯数字,教授其书写方法。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1-5的数字符号,并核对其书写是否符合规范。

3.引导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1-5的数字符号。

3. 数字符号与数量的对应关系1.准备1-5的小板子或棋子,并让学生手上握一个。

2.引导学生数数将小板子或棋子放到相应的位置上,认识数字符号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3.让学生自己操作,将小板子或棋子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加深对数字符号与数量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5的数字符号的书写规范、数字符号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难点:让学生进行操作,将数字符号与实际数量相对应。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师与学生一同朗读1-5的数字符号并理解其数量。

2.操作法:让学生自己拿着小板子或棋子进行操作,理解数字符号与实际数量的对应关系。

五、教学评估1.观察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1-5的数字符号的情况,检查是否符合规范。

2.让学生自行进行数数操作,确认其是否能够准确地将小板子或棋子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3.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朗读1-5的数字符号。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创造游戏规则,用小板子或棋子进行游戏操作,强化数字符号与实际数量的对应关系。

2.让学生互相进行数数游戏,巩固数字符号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3.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中的各种数字符号与其数量的关系。

第一单元信息窗1《1-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制)

第一单元信息窗1《1-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制)

教案:第一单元信息窗1《1-5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并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5及其含义。

2. 学习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 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数出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并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能够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彩色笔、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数出数量,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2. 讲解:讲解数字1-5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 练习:让学生通过数数、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等方式,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

4. 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字1-5。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字1-5的认识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展示数字1-5的卡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数字的形状和顺序。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3. 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解答。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数字1-5表示自己家里的物品数量,并与家长分享。

2.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练习、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对数字1-5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并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字的顺序和大小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1备课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1备课教案

即墨实验三小
邱若波
4
板 书 设 计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易 错 题 积 累
14.67 × 6 -------8802
5.8 ×1 5 ----------2 9 0 5 8 ------------8 7 、0
2 .4 8 × 60 -------------1 4. 8 8
教 在本节课中,教学先从介绍三峡的建设入手,结合教材的背景材料, 让学生对三峡工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知道建设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 然后, 后 以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呈现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并认真阅读图下面 的文字说明,根据有关的数据,提出小数的乘法解答的问题,展开对新知识 札 的学习。课堂中要大胆让学生来试做,并在小组内和班级内交流计算的注意 事项。将课堂让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在 学生自主探究中就会获得新知识。 记
即墨实验三小 邱若波
3
一)谈话:大家能根据刚才我们研究的小数乘整数的小数竖式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下课本上 绿点的问题吗? 问题:这个月我家用电 45 千瓦时,每千瓦时 0.62 元。应付电费多少元? 预设: 0.62×45= 0. 6 2 × 4 5 ----------3 1 0 2 4 8 ----------2 7、9 0 学生板书进行讲解, 计算过程。 老师多找几个学生进行讲解, 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应用解决问题,让学生巩固和体验自己总结的计算方法,进一 步进行巩固练习。 】 五、总结本节内容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啊? 预设;1、 我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 小数乘整数要把小数看做整数 3、 小数点的位置要根据因数的位数来确定。 4、 在书写的时候对齐数位要根据整数的方法对齐数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本 节课学到的内容。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这节课是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它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研究其它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素材,系统设计了三角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2、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形的高。

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经常用到三角形?2、学生自制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学具。

3、多媒体课件,三角形高的画法练习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1、汇报展示,谈话激趣: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课前调查,你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经常用到三角形?(学生汇报调查结果)三角形是一种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图形。

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些图片,你能从图中找出三角形吗?2、出示课本的情境图: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小结:书架、自行车架,篮球架及塔吊上的支架等都设计成了三角形。

2014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信息窗一课件

2014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信息窗一课件

自学检测。


1个鱼缸( 算式是( 2个鱼缸( 算式是( 3个鱼缸( 算式是( 4个鱼缸( 算式是( 5个鱼缸( 算式是(
)条鱼,表示( ) )条鱼,表示( ) )条鱼,表示( ) )条鱼,表示( ) )条鱼,表,
)个( )连加, )个( )连加,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行数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字数 云深不知处。 一行( )个字,两 行( )个字
1
2
3
4
5
6
看魔术
1
学习目标:

1、能用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算 式解决问题。

2、知道同数连加算式里有几个 几相加。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页第3页,观察课本第2页情境图, 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自己提一个数学问 题吗?你能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吗? 独立列出算式,跟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你是怎样解决你的问题的?说给你们组同学听 听。 全班展示交流。
)个( )连加,
一共变出了几个灯笼?
3 3 3 3 3+3+3+3=12 (个)
4个3相加得12
一共变出了几个气球?
一共变出了几面红旗?
一共变出了 50个3
50个3相加
3+3+3+3+3+3+3+3+3 +3+3+3+3+3+3+3+3+ 3+3+3+3+3+3+3+3+3 +3+3+3+3+3+3+3+3+ 3+3+3+3+3+3+3+3+3 +3+3+3+3+3+3+3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教案青岛版(最新整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教案青岛版(最新整理)

信息窗一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2、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展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星期六,四(一)班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出示P85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1、梳理信息生: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

还知道,文具盒每个29元,一个笔记本5元,一支钢笔8元.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仅要能发现问题、整理信息,也要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2、提出问题生1: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生2:还可以问,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生3: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生4:卖30支钢笔多少钱?生5:根据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买这些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师: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1)独立试做,初步感知师:不要急于回答,请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谈想法。

生1:29×10=290(元)。

29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用乘法计算,所以就是29×10=290(元).师:听懂他的想法了吗?谁再起来说一说?生2:因为一个文具盒师29元,29元就是它的单价,他们一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算式就是29×10=290(元)(2)再次试做,对比发现师:买40本笔记本又得花多少钱呢?再做做试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
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信息窗一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9÷4=2(个)……1(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9÷4=2(个)……1(个)
被除商余
除数数

教后


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生活紧密联系,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信息窗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复习平均分导入新课,利用“分面包”的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探索、交流、发现平均分后剩余现象,再通过独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教师板书部分问题。
你能独立解决吗?
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先摆一摆,再填空。
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五、课堂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
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
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学生进行总结。
能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设计者:胥芡芡
导学内容
信息窗一
有余数的除法
导学重、难点
导学重点:
认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导学难点: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课前准备
图片、卡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出示情境图
1、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
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列式解决:9÷3=3
9÷9=1
小组交流找到的数学问题。
全班交流。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
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出示“面包”问题:
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结:同学们把9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9÷4=2(个)……1(个)
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3、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9÷4=2(个)……1(个)
被除商余
除数数

三、试一试。
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
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用于生活。本节课在作业设计上注意了这个问题。
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
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全班交流。
交流列式:9÷4=2(个)……1(个)
巩固。
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
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
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能独立列出算式。
能认读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