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港和上海港的分别影响
三分田内的竞争 宁波港超越上海港
三分田内的竞争:宁波港超越上海港核心提示:数据显示,今年4月宁波-舟山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吨,而同期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5150万吨。
不仅如此,国外对宁波港的认同也与日俱增,英国《集装箱国际》将宁波港集团评为“世界五佳港口”,居中国第一大港。
老船长挑起了上海洋山港的话题。
原中远(集团)总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雷海在2009年底上海举办的一次国际航运业峰会上,提出这样的疑问:“两翼翅膀硬了,上海怎么办?”雷海是老船长,在航运界享有崇高地位。
老船长的这一问,举座肃然。
上海洋山港开港5年,上海港不但没拉开与宁波港的优势,反而渐被宁波港赶上。
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4月,宁波——舟山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05万标箱;而同期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只有5150万吨,单集装箱吞吐量完成了234万标准箱。
在港口吞吐量上,宁波港已经完全超过了上海港,而在集装箱吞吐量上,宁波比上海仍有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
上海财经大学晁钢令教授很严肃地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宁波港与舟山港的总量加起来已与上海相差无几。
”晁钢令教授的一份受上海市发改委委托做的研究报告,得出了这样令人惊讶的数据:2000年宁波港吞吐量占上海港吞吐量的56%,但到了2007年上升到72%。
不仅如此,国外对宁波港的认同也与日俱增,英国《集装箱国际》将宁波港集团评为“世界五佳港口”,居中国第一大港。
对这一尴尬局面,上海洋山港——这个被选为代表国家港口竞争力的贵族,路在哪里?雷老提出建议,上海港“必须要成功转型,作为国际航运资源的集散地,重新配置资源,成为航运业的神经节点。
”上海港的瘸腿雷老的建议固然可鉴,但不要说在全球资源进行配置,在国内与宁波港竞争中,上海港的瘸腿已经颇为严重,这制约了上海港的全面发展。
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上海港的发展遇到了客观条件的制约,接受采访的专家和业界人士均提到一个问题:上海港的航道水深问题。
据了解,宁波港的航道水深优势较上海港明显很多,宁波港是深水良港,一年四季不淤不冻,港口泊位水深从-4米到-33米不等。
案例10:上海港PK宁波港,谁是“超港”总冠军?
上海港PK宁波港,谁是“超港”总冠军?案例摘要:2008年,上海港以5.8万吨的货运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宁波港以5.2万吨居世界第四,沪甬合力挤占全国五分之一份额。
地理上,两大港口之间虽仅隔76公里,这样的格局,全球找不到第二个版本。
那么,这样的布局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两港的走向又将是如何?背景资料:传统大港——上海港上海港的定位: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意见》同时批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两个中心,也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历史发展证明,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是相伴而生的,金融中心发展源于航运,航运中心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世界著名的五大国际航运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同时也都是著名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港的建设:上海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开拓以长江为腹地的“长江战略”。
2005年4月,控股武汉港;8月与南京合作共建长江沿岸第一大集装箱港南京龙潭港;12月联营重庆港,挺进重庆寸滩港。
2006年年末,上海港95%的外贸集装箱箱源和60%的内贸集装箱流量来自长江流域。
2007年下半年,大比例持股长江和京九铁路交汇的九江港。
第二步,立足东北亚航运中心。
2009年4月12日起,上海航运中心新政刚落地,上港集团开始乘势进行一个大规模的“路演”——拜访全球20大船公司的总部,希望其增加在上海洋山港的中转业务,支持上海共建东北亚的中转枢纽,从日本神户港,台湾高雄港和韩国釜山港抢夺市场份额。
第三步,则是掌握世界港运话语权。
但是,这个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承载的重要平台洋山港在投建之时,就面临巨大挑战。
“上海当年建设航运中心,万事俱备,就缺一个深水港,12米水深的外高桥港区仅能停泊第四代的集装箱船,超4000箱的集装箱船只能减载进入港口,而国内外大量货物只能流至周边香港、高雄、釜山、神户等大港中转。
杭州湾跨海大桥经济效益分析
杭州湾大桥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大桥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从而也大大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总投资预计超过140亿人民币,其中大桥36公里,118亿;北岸连接线29.1公里,17亿;南岸连接线55.3公里,34亿。
来自民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包括雅戈尔、方太厨具、海通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参与了对大桥的投资。
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预计为55元/辆。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主体工程确保2003年内顺利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通车。
2001年9月成立项目公司,大桥建设投资额为118亿,资本金为38.5亿元。
其中,宁波方占90%股份,嘉兴方占10%股份。
公司资本金中民营企业投资占到50.25%。
本项目商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四家银行贷款70亿元,已签订贷款协议。
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看好的重要基础。
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达5.2万辆,2015年达8万辆,2027年达9.6万辆。
经测算,大桥财务内部收益率将达8.03~10.1%,投资回收期14.2年,投资回报率15.10%(不含建设期)、12.58%(含建设期)。
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工程创6项世界或国内之最,用钢量相当于7个“鸟巢”,可以抵抗12级以上台风。
宁波-舟山港综述
集疏运条件
铁路 已建成 萧甬铁路,连接宁波和绍兴、杭州。 甬台温铁路,连接宁波和台州、温州。 沪杭甬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连接宁波、杭州和上海。 规划 跨杭州湾铁路,连接宁波和嘉兴、上海。 甬金铁路,连接宁波和金华、义乌。
高速公路 已建成 G15 沈海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沿海干线。 跨海 G1512 甬金高速公路,连接宁波和金华、义乌。 大桥 G92 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连接宁波、杭州和上海。 G9211 甬舟高速公路,连接镇海港区、金塘港区、老塘山港区和 定海港区。 S1 大碶疏港高速公路,连接北仑港区和宁波绕城高速公路。 G15 G9211 G1501 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连接各条高速公路。 规划 S1 金塘疏港高速公路,连接金塘港区和北仑港区。 S6 岱朱高速公路,连接高亭港区和沈家门港区。 S20 穿山疏港高速公路,连接穿山港区和宁波绕城高速公路。 S21 六横疏港高速公路,连接六横港区和穿山港区。 S22 象山湾疏港高速公路,连接穿山港区和甬台温高速公路。 S23 石浦疏港高速公路,连接石浦港区和甬台温复线高速公路。
宁波一舟山港的发展
对接"新丝路" 宁波港破货源之困 过去,由宁波港出口的货物主要来自浙江省内,比 如打火机,皮鞋、服装、家具等;现在,江西、陕西、 甘肃甚至新疆等地货物,包括电解铝、葡萄干、棉花、 太阳能组件……也从宁波港“出海”。 截至6月底,今年上半年宁波港“海铁联运”箱量 完成5.8万标准箱,增速达到17.4%,成为海铁联运南方 第一大港。
宁波一舟山港发展的优势
1、腹地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 2、建港条件得天独厚 3、所在区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宁波一舟山港发展的劣势
1、码头能力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2、港口岸线利用粗放 3、港口发展水平与岸线资源分布不平衡
长三角港口双雄,上海洋山港VS宁波舟山港,谁才是龙头老大?
长三⾓港⼝双雄,上海洋⼭港VS宁波⾈⼭港,谁才是龙头⽼⼤?1、上海港概况上海港位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城市群,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长江与⼤海“T字形”的交汇处,拥有最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最为⼴阔的经济腹地。
上海港区位上海原本只是⼀个⼩渔村,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迅速发展壮⼤,成为中国经济中⼼、贸易中⼼和⾦融中⼼,其城市综合竞争⼒全国⾸屈⼀指,在世界上也雄踞领先。
经过多年经营,上海港形成功能完善的综合运输⽹络,不仅有铁路和公路,还有⽔路和航空等运输⽅式,沿着长江可抵达中国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沿海可达天津、青岛、厦门、深圳、⼴州,韩国、⽇本、新加坡也距离上海港不远。
毫⽆疑问,上海港是中国集疏运条件最好的港⼝。
东⽅明珠—上海2、宁波⾈⼭港概况宁波港位于长三⾓城市群南翼,主要由北仑港、⾈⼭港、镇海港和宁波⽼港4个港⼝组成,是⼀个集内河港、河⼝港、海港于⼀体的综合性港⼝。
其中,北仑港区⾃然条件⼗分优越,主航道⽔深50⽶以上,是天然的不淤不冻的深⽔良港,可全年进⾏⼤型船只停泊作业。
繁忙的宁波港1991年,宁波港才正式进⾏集装箱装卸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潜⼒巨⼤。
为了适应⽇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充分整合浙江港⼝群的优势,2006年1⽉宁波港和⾈⼭港正式合并为宁波⾈⼭港,这也是浙江省政府提出⼤港⼝战略的重要⾏动之⼀。
宁波港和⾈⼭港合并仪式优越的深⽔良港条件和开放的航线政策,宁波⾈⼭港吸引着全球⼤批船运公司。
在陆路交通运输⽅⾯,⽬前已建成杭甬⾼速、甬台温⾼速、甬⾦⾼速公路和杭州湾跨海⼤桥、⾈⼭连岛⼯程等基础设施,使得宁波⾈⼭港交通运输⽹络⽇益完善,经济腹地进⼀步扩展。
⾈⼭连岛⼯程3、宁波⾈⼭港和上海港的⽐较分析(1)⾃然条件⽅⾯,宁波⾈⼭港的航道⽔深明显优于上海港。
上海港平均⽔深只有9⽶左右,随着远洋货轮腹地巨型化,上海港已经⽆法适应新时代港⼝发展的需要。
于是,上海市政府投⼊巨资,在孤悬海外的洋⼭岛兴建新的集装箱港洋⼭港。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历届毕业论文题目10.11.13
业务外包风险的预警体系探讨
56
论建造中的船舶抵押权
24
个人网上消费信息分析对“拉”式供应链的促进研究
57
论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
25
食品低温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58
基于时间节约的物流服务模式分析
26
班轮公司集装箱船自有和租赁的选择研究
59
我国电子类产品逆向物流网络结构研究
27
货运代理企业的经营策略分析
10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43
航次租船中有关装卸时间若干问题探讨
11
电子标签(RFID)在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44
中美航线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对策研究
12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45
绿色包装和浙江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
13
港口企业成本管理个性化的研究
46
论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的创新
14
现代物流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关系研究
38
连锁型便利店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6
港口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研究
39
全球航运企业马士基在华战略分析
7
大榭集装箱码头港口作业优化配置研究
40
供应链管理中的延迟战略
8
宁波港口腹地拓展对港口的影响分析
41
甬沪港口发展竞争与合作问题研究
9
集装箱货在长三角内河集疏运的探讨
42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36
港口与腹地联动关系分析及对宁波港发展启示
4
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模式
37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策略的研究
5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河海联运探讨
杭州湾大桥对长三角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
《 统计科学与实践 》2 0 1 3 年1 期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8 9 0 5 。 2 0 1 3 . 0 1 . 0 0 4
杭州湾大桥对长三 角社会经济 影响的 研究
王斐斐 、季凯 、钱 雪亚
个港 口的分工和功能调整 。 1 . 对宁波港 的影 响。杭州湾跨海大桥 的开通 ,增加 了宁波 港 的腹地 ,使得 宁波 港的功效 得以进一步发挥 ,让其进 一步迈 向国际级大港 口的行列 。宁波港是 中国大陆著名 的深水 良港 ,
、
杭 州湾 大桥 对长三角 区域交通运输 体 化的影响
以上海为中心的 ,辐射杭州 、苏州 、无锡 、常州 、嘉兴 、宁波 等城市 在内的新的两小时交通圈。
再者 ,杭州湾跨海大桥 的成功建设与开通 ,将使得各公路
2 1 . 3 1 万平 方公里 ,约 占全国 总面积 的2 . 2 2 %。2 0 1 1 年底 常住 人 口约 1 5 7 0 9 万人 ,约 占全国年末总人 口的1 1 . 6 6 %。长三角是
1 2
障碍 将被突破 ,宁波港 口腹地将从原来 的浙东 向苏 、皖乃至
向长江中下游流域扩张。宁波港的腹地将大范围拓展 ,它的优 势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2 . 对 嘉兴乍浦港的影响。杭 州湾跨海大桥 的开通更加 明确 了乍浦港作为货物分流 中心,以及 宁波港和上海港 的附属港 口 的地位 ,更好地实现 了乍浦港与其他港 口的优势互补。乍浦港
目前我 国经济 发展最好 的区域。可 以说 ,长三角是利用 全国五
分之一 的土地和十 分之一的人 口,创造 了五分 之一 的国内生产
杭州湾大桥建设会给宁波带来什么
杭 州 湾 大 桥 建 设 将 成 为 宁 波 城 市 发展 新 里 程牌
区域 内重大基 础设施 建设 必定 导 致 城市 空 间结构变 化 :杭州湾 大通 道
和 东方组 台大港 形成 。宁波 港和 舟 山 港是 中 国不可 多得 的深 水 良港 ,北仑
市是我 国最 大的H AN]
0 姗 M
j
维普资讯
路 主干 线上 的城 市 。杭州 湾大通 道 的 建设将 彻底改 变 了这种状 况 ,加 上 具
工业 落户宁 波 、滨 海地 带将 成为大 型 工业 布局 之地 。 出现沿 海发展 产业带 、 沿江( 甬江 ) 发展 生 活带 , 两带 之 间 在 生 志 绿 地 分 割 , 成 l ” 城 市 形 形 I 状 T 态 。城 市建 设M 老城 区为 主转 向开
f ) 有 利 于 充 分 发 挥 宁 波 港 作 用 2
等地 与浙东南 之 间的运距 ,使上 海 至
宁波 间的陆 上交通 距离缩 短 1 0多公 3
里 . 成 沪 杭 、 形 甬之 间 的 两 小 时 交 通
湾大桥 建设将彻 底解决 这个 问题 :
“ 三角” ( 金 区 见图一 ) 成 为拽 国“ 。 五纵
的建设 , 将会 引发宁波 产业结 构 变化 ,
加 快 人 口和产业集 聚 ,拉 开宁 波城 市
空间架 子 ,构筑面 向杭 州湾 的开放 式
城镇空 问格 局 。
杭 州 湾 大 桥 建 设 极 大 地 改 善
也 是 国由 唯 一能 接 卸 3 o万 吨 级散 货
宁波 对 外 交通 地 位
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宁波发展_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给宁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商业MODERN B USINESS160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对宁波发展的正面影响(一)“两小时都市圈”的形成宁波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缘,偏离三角洲地区对外交通主干线京沪线和浙赣线,接受上海的辐射能力远远落后于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为与铁路主干线上的城市。
并且,由于杭州湾的“∠”天堑的阻隔,宁波到上海不得不先西绕过杭州再向北交通效率很低。
正因为如此,宁波这座富有想象力和善于创造奇迹的城市想到了一个古老的梦想——在喇叭形状的杭州湾浩瀚的海面上修筑大桥。
大桥建设将快捷的把上海、宁波连接起来可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网及浙江省“二纵二横五联”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更能彻底改变宁波路上交通末端现状。
为把宁波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创造重要先决条件——先将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交通中心和浙江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因此,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交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对于长三角来说,用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的话说,就是“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区域联动时代”。
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缩短了120余公里,在沪杭甬之间形成一个两小时的“金三角”交通圈;上海与温台地区之间、浙东南和苏南之间距离也都将大幅缩短。
这对于提高长三角城市之间的“紧密度”,推动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级都市圈”的建立具有积极现实意义,构成了宁波与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新的两小时交通圈,使宁波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并使宁波港的腹地延伸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为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二)推动宁波的产业结构调整(1)对宁波的化工企业影响(表1)目前宁波有规模以上各类化工企业1160个,总产值1164亿元。
作为宁波的支柱产业,石化工业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着宁波的经济兴衰。
为了更好的规划化工企业引导化工产业的合理发展,宁波市建立了宁波化学工业区、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各县市也建立自己的开发区为化工企业发展铺路,其中包括慈溪开发区——杭州湾新区,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落成,慈溪还建立了慈东开发区来迎接大桥经济时代的到来。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
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优化机制。
标签:港口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发展宁波1 概述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
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河道、水源及港口运输作用对城市的交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重要影响。
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
以宁波这一典型的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港口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本文的宁波城市空间包括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构成的老城区(三江片)、镇海、北仑两区及新并入市区的鄞州区,结合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探求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趋势,进而促进宁波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 研究区概况宁波,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
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1844年,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中的一员,由近代资本主义港口城市到现代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港口对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宁波港已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3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基于翔实的历史资料,由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总结出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历史演变。
随着宁波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海岸港的迁移,城市空间形态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如图2所示)即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985年镇海县的撤销,宁波空间发展成一城两镇(一城——老城区,二镇——镇海区、北仑区)的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宁波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Iliii2ij 幽
J
in g j i z
。n
9 he
n
g
点
,
腹地 区 域 的经 济
,
业
、
装配 车 间设 在 苏 州
“
、
无 锡 等地
,
发展 程 度
尤其是直
形成大范围
前店 后 厂
”
的企 业 发展
接 经 济腹地 对于 港 口
态势
“
。
由于 宁 波 长 期 处 于 长 三 角 地 区
地 区 有 了通 过 嘉 兴 直 接 接 受 上 海 辐 射
使宁
的捷 径
。
距 离的缩短 不 仅 降 低 了 两 地
,
波 及 周 边 地 区 更 好地
接 受上 海的辐射
和 引进 技 术
,
交流 的 时 间成本
更 降低 了货 物 运 输
,
有
的经 济成本 和人 员往 来 的心 理 成本
利于宁波利用外资
,
从 而为 充分 发挥 杭 州湾 两 岸 不 同城市
促进
。
间的资源 优 势
,
降低生 产 交 易成 本
,
,
瓜 年 上 半 年 杭 州 湾跨 海 大 桥 工 程 项 / 目 即 将 竣 工 通 车 建 成 后 的杭 州
,
宁波加工
、
制 造 等 外 贸产 业 的 发 展
,
提高劳动效率创造 了可能 局
区域现
上 海 作为 国 际大 都 市
是 全 国 的经 济
,
有产 业 将 根 据 效 益 最 优原 则在 生 产 布
、
湾跨海大桥将彻底 改变杭州湾两 岸 的 交 通 运 输格 局
宁波舟山港(1)
宁波一舟山港发展出路
1、加强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适应船舶大 型化和专业化运输需求 为满足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宁波港应 通过新增建设和内部挖潜改造,加大港口基础 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宁波港专业深水泊位不足 的矛盾,为宁波港吞吐量的稳定增长提供必要 的能力保障。
宁波一舟山港发展出路
2、进一步加强运输网络建设 加快建设更为密集、更高容量的高速公路网, 解决高速公路的车辆拥堵问题;提高宁波-舟 山港一体化程度,尽快解决陆岛通道问题;优 化宁波港集疏运网络结构,解决港口集疏运网 络衔接问题;加快开拓与内陆港、无水港连通 的集装箱集疏运网络,延伸宁波港集装箱运输 链,扩大宁波港的辐射力。
宁波一舟山港发展的挑战
1、上海港大小洋山港区的崛起和“长江战略”实施的影 响 上海洋山港的建成,是长三角地区港口建设布局 的重大调整,直接影响宁波一舟山港及浙江省其他港 口物流的发展。目前进出宁波港域的物资商品和集装 箱主要来自浙江省、上海市及江西、湖南、安徽等省 份。深水港重点面临转移,进出宁波港域的货物和集 装箱将逐步改走他港,使宁波港域面临的竞争形势进 一步加剧,货源腹地的拓展受到严重阻碍。宁波港域 的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宁波港域拓展腹地货源 的竞争优势。
宁波一舟山港发展的机遇
1、虽然洋山港区对宁 波港域形成挑战,但 船舶“由江入海”后, 陆路运输成本增大, 江海支线运输替代内 河水运成为必要的途 径。上海港的内河水 运优势大为削弱,宁 波港域可以借此大力 发展内河运输和江海 支线,拓展新的经济 腹地。
宁波一舟山港发展的机遇
2、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给舟山港域港 口开发带来现实的发展机遇。洋山港的建成意 义重大,她不仅有力缓解上海港泊位紧张的局 面,使之成为上海港的延伸,而且使舟山北部 的深水港的开发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诸多独 特的建港优势,构成了可建设舟山港域国际性 深水大港的充分条件。
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系列 转 变 。从 长 远 来 看 ,杭 州 湾 跨 海 大 桥 对 于 宁 波 及 周
边 地 区 主 动 接 受 上 海 经 济 、技 术 、智 利 的 辐 射 ,促 进 江 浙
沪 整 个 长 三 角 地 区特 别 是 上 海 与 长 三 角 南 翼 地 区之 间 产 业
造 等 外 贸产 业的 发 展 。上 海 作 为 全 国 的金 融 、经 济 、航 运 中心 和 长 三 角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龙 头 ,拥 有 良好 的 区 位 、人 才 优 势 和 宽 松 的 投 资 环 境 。一 般 来 说 , 长 三 角地 区 各 城 市
成 本 ,从 而 为 充 分发 挥 杭 州 湾 两 岸不 同城 市 间 的 资 源 优势 ,
受 上 海 辐 射 的 捷 径 ,距 离 的缩 短 不仪 降低 了两 地 交 流 的 时 间 成 本 ,更 降 低 了货 物 运 输 的经 济 成 本 和 人 员 往 来 的 心 理
杭 州湾 跨 海 大桥 的 建 成将 促 进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和
产 业 群 落 的 培 育 ,使 宁 波 及 周 边 地 区更 好 的接 受 上海 的 辐 射 ,有 利 于 宁 波 利 用 外 资 和 引 进 技 术 ,促 进 宁波 加 工 、制
4 C 2 WT 中国水运 2 0 ・2 08 1
降 低 生 产 交 易 成 本 , 提 高 劳 动 效 率 创 造 了 可 能 ,区 域 现 有 产 业 将 根 据 效 益 最 优 原 则 在 生 产 布 局 、结 构 调 整 方 面 发 生
一
物 流 成 本 相 近 ,集 装 箱 陆 路 运 输 通 道 将 由 传 统 单 线 通 往 上 海 港 ,转 变 为 双 线 :一 条 经 过 传 统 路 径 通 向 上 海 港 ,另 一 条 经 过 杭 州 湾 大 桥 通 向 宁 波港 。 上 述 地 区将 会 由上 海 独 享 的 经 济 腹 地 ,变 成 上 海 与 宁 波 的 共 同腹 地 ,其 集 装 箱 货 源 在 上 海 港 与 宁 波 一 山 港 之 间 的分 配 ,则 要 看 上 海 、宁 波一 舟
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的影响
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对宁波商业发展影响2008-3-15 20:56提问者:КóЬé|悬赏分:100 |浏览次数:1470次如题2008-3-15 21:09最佳答案建设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宁波乃至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桥建设有利地接轨上海,提高宁波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络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宁波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宁波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兴建将结束长期以来宁波的半岛经济现象,使宁波更容易接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宁波成为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有了更雄厚的基础。
”我市金融界一位资深人士在谈到大桥经济对宁波金融业的影响时如是说。
金融行业稳健发展体制尚不健全近年来,强劲发展的宁波经济为金融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发展空间。
特别是今年,全市金融呈现持续、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
截止到9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01亿元,同比增长3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007亿元,同比增长49%,两项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
然而,作为拥有世界罕见深水良港、民营经济发达、县域经济比重大、外向型特征突出经济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宁波金融体制还存在诸多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金融市场渗透力度不够,结构过于简单,基本只有全国统一的市场,缺乏区域性的融资市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不足,难以满足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的金融需求;缺少高级金融人才,金融创新能力较低,金融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甬沪资金流双向运动态势更加明显大桥的开通为宁波金融业接受上海的“辐射”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桥建成后,周边地区过去与上海之间资金流单向运动的态势也将改变,双向运动使得各地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带动、产业转移、产业配套的能力提升,竞争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浙江省加快港口和海运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课件
浙江省加快港口和海运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一、港口、海运业发展现状浙江海洋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061个,海岸线长660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拥有10米以上深水岸线333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岸线253公里,集中分布在杭州湾北岸、宁波、舟山、乐清湾等海域,其中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约有106公里;北仑—金塘海域可以全天候通航和靠泊第四、第五代和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是我国东南沿海建设大型深水港最理想的港址之一。
(一)浙江省沿海港口、海运业发展现状到2002年底,我省沿海港口34个,生产性泊位87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8个,码头长度5.39公里,年货物综合通过能力21606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98.5万TEU(详见附表1);其中公用泊位282个,岸线长1.87公里,综合通过能力9183万吨,为全省货物综合通过吞吐能力的45.3%;完成货物吞吐量2.5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7万TEU,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5%和6.13%。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已达1.53亿吨,列全国大陆沿海港口第二,集装箱吞吐量达186万TEU,列全国大陆沿海港口第六。
全省港口开通远洋航线27条,近洋航线30条,内支航线8条,内贸航线15条。
2002年全省对外开放港口口岸11个,其中一类开放口岸5个,二类开放口岸6个;外国船公司驻我省境内办事机构50家;我省设立经营国际海运企业17家,拥有国际海运船舶60艘、32.22万载重吨;设立国际船舶代理企业24家、经营无船承运人业务企业14家;进出我省主要港口的国际班轮航线70多条。
至2002年底,全省共有海运企业385家,营运船舶2909艘、316.26万载重吨,其中远洋15艘、29.55万载重吨,船队规模占全国的9%。
2002年全省海运周转量为913亿吨公里,占全国总量的14.6%,除中央企业外,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
(二)港口及海运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我省沿海港口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投入较大,在港口规划、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温州、台州、嘉兴港为骨干,其他港口为辅的沿海港口群框架,在我省的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影响
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影响引: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将非常有利于宁波港加强对腹地的服务,为我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对宁波港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新机遇。
宁波港是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一员。
根据国家规划,洋山港与长江沿岸港口和宁波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中心两翼”。
然而由于杭州湾的阻隔,宁波港与上海港、太仓港交通不便,不利于三港优势叠加和功能互补,“跨海大桥的建成,使这种优势叠加和功能互补成为可能。
”大桥建成后,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和台州等地到上海港、洋山港的距离均有不同程度缩短。
从长远看,宁波港和上海港之间的优势互补将各呈所长。
宁波港现有80多条国际航线,上海港有120多条国际航线。
杭州湾大桥的贯通,将使环杭州湾及周边地区的出口企业,有更多的国际航线和更便捷运输路线的选择余地。
以往温州、台州一带到上海的货物,基本通过杭州线路运达。
杭州湾大桥建成后,每标箱经由杭州湾大桥要比走沪杭高速节省运费1500元左右。
另一方面,苏南和浙北地区的货物流向也可能发生变化。
杭州湾大桥建成后,苏南到宁波北仑港的运输距离也相应缩短了120公里,使这些地区的货物进出口增加了一个与上海港相类似的口岸。
而与大上海隔海相望的宁波港与舟山港,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与上海的芦潮港相通,再通过上海东海大桥与大小洋山港相连,串起了中国长江出海口江海连运“T”字型黄金海岸。
现在,舟山港-宁波港-杭州湾跨海大桥-芦潮港-东海大桥-大小洋山港,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群。
而杭州湾跨海大桥则是连成这个港口群的关键环节。
港口腹地结构研究——以宁波港为例
量分析各腹地区域及宁波经济本身对宁波港 的贡献率,由此得 出宁波港 的发展重点应放在 浙江省 内,依次兼顾 内层 圈和
外 层 圈 ,不 能盲 目拓展 腹 地 的 结 论 。 关 键 词 :港 口; 腹地 ; 宁波 港 中图 分 类 号 :U 5 6l
一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7 .36 (02 20 1.3 6 42 4 2 1)0 .120
表 I 宁波港吞吐量及三省腹地 G DP总 量 数 据 表
数据来源 :《 浙江省统计年 鉴 2 19 安徽省统计年鉴 2 19 江西省统计年鉴 2 19 宁波统计 年鉴 2 19 0 0 、《 0 0 、《 0 0 、《 0 0
31 港 口腹地 经济总量与 港 口的相 关分析 . 我 们按 时问序列 将 宁波港 不 同层次 的腹地 区域经 济总量 与 宁波港 港 口货 物吞 吐量进 行相 关性 分析 , 相关系数 能够反 映港 口腹地 的划分是否 合理 ,如 果相 关系数太 小 ,说明划分不 合理 。 根据 表 1的数据 ,分别对 3个腹地 省 区及腹地 全区域进 行 时间序列相关分 析 ,得 到表 2 :
宁波 一 兴一苏州一 嘉 无锡一 常州一 镇江 一 南京 ;宁波~ 金华一 州一 饶~ 衢 上 鹰潭一 昌一 南 九江 ( 宁波~ 或 杭州一 湖 州一 城一 山一 宣 黄 景德 镇一 鹰潭 一 昌一 江) 南 九 ;宁波一 绍兴一 州~ 山一 杭 黄 铜陵一 合肥 ( 宁波 一 或 绍兴~ 杭州 一
腹地 就是指港 口周边或 内陆等各 类经济 中心城市 的附属地 区 。 2 宁波港腹地 与港 口的定性 分析
根据 经济地理学 的分析方法 ,港 口腹地 圈层 结构 分为 内圈层 ( 口城 市及临港工业) 中圈层 ( 港 、 经济 较 为发 达、利用港 口较多 的直接 腹地)和外 圈层 ( 港 口较少 的 间接腹地) 利用 ,外层 圈包括 中层 圈 ,中层
宁波的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在宁波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宁波,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结合其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宁波的演变与发展与它的区位条件分不开。
笔者试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宁波的区位条件在城市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区位条件港口杭州湾跨海大桥外贸宁波的发展离不开三个独特的区位条件:一是港口的开发促进外贸和交流,二是长三角都市圈的资源利用,三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加强了宁波与上海的联系一、港口在宁波发展史中的作用杨吾扬先生曾指出,港口是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对后者的物质外貌和经济职能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故有些场合下,港口是港市的同义语[1]。
可见港口对于港口城市的发展与形成的重要性。
(一)古代和近代的宁波港港口是宁波的优势所在,也是宁波发展的潜力所在。
但宁波港口的发展之路却几经波折。
据史料记载,宁波,唐代曾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期间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欧洲一些国家进行商务往来;明朝时期,作为战略支点进行产品交换、中转码头、集散中心,后被捣毁;清康熙二十四年,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的四大海关之一,但此后,由于清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宁波作为港口城市的作用无法发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宁波及广州、厦门、福州等五个口岸作为中国首批通商口岸,正式对外开埠。
然而开埠后的宁波港,却并未如外商所热切期待的成为一个良好的市场入口,很快外商就发现宁波的对外贸易完全依存于上海,甚至有人建议用宁波港去换其他港口。
宁波最终得以被保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它可以作一个所有贸易都操在中国人手里的“外港”的典型例子,对主要市场——上海,起辅助的作用[2]。
1895年前,宁波港对上海港进口转运依赖严重,上海港成为宁波港对外贸易的中转点。
宁波港经上海转运的都是大宗重要洋货,而运来宁波的洋货都有“免重征执照”,这样重要的货物不能收取进口税,造成了宁波港的很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港和上海港的分别影响
对于宁波:
宁波港是我国内地拥有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多的港口,港口经济在宁波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对宁波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杭州湾的天然屏障,使宁波长期处于全国交通的末梢,造成集疏运网络不通畅,由此影响到宁波港腹地的进一步拓展,也制约了上海对宁波的辐射带动作用。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使宁波成为全国路网布局中的重要节点,并对宁波港口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
1、加快了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了岸线资源的整合,以优化港口资源的开发与争压力增大,基础货源受到上海港等邻近港口的分流利用,增强港了口整体竞争力,吸引了更多的货源。
2、加快了集疏运网络的建设。
基于国际航基于建设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进一步发挥宁波运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世界各大班轮公司纷纷改造、新港集疏运能力的需要,促使宁波完善对内对外时疏运网络基础设施,努力争取穿山疏港高速、北仑五期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
3、加快了宁波物流业的发展。
宁波港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发展港口物流。
然而,众多主客观因素也导致宁波港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
例如,港口腹地不够广阔,港口服务成本较高;港口后方陆域和港口集疏运能力不足,后方集疏运系统尚不完善等。
随着国际物流量的进一步增长,能够提供充足的港口后方陆域用地,是宁波港成为现代港口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
而跨海大桥的建设就是催化剂。
4、加快了宁波临港产业的优化升级。
宁波临港工业规划仍较滞后,临港区域多采取以项目带动开发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中心城区和港区在大项目包围之中的态势,难以做到按照最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原则进行项目布局,导致不少区域的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并影响到今后的项目引进和临港产业的发展。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宁波与上海的联系增强,必将为宁波临港产业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机会。
5、改善了宁波投资结构的布局。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随着区位优势的提升,宁波投资资金的来源将可能发生变化,不仅能借助上海这个开放度极高的平台吸引较多的欧美国家资金进入宁波,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周边地区及国内其他地区的大企业到宁波投资。
从资金投向看,伴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升级,其第二产业必定向周边地区扩散,宁波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接受上海产业转移的机会将会增加,从而促进宁波包括临港工业在内的港口经济的发展。
对于上海:
上海在建跨海大桥上花的心血,不会少于浙江。
所不同的是,上海的目的不在于桥本身。
到2005 年,在桥那头的洋山岛上,将建成年吞吐能力达220 万标准箱的深水港。
而这仅仅是一期工程,最终将形成1500 万标箱以上的吞吐能力。
听上去,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但现在,杭州湾大桥的启动,可能会给洋山港平添一个重量级的伙伴。
上海航运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宁波北仑港将明显感受到“大桥效应”,大大扭转其现在的劣势。
言下之意,北仑港的转机来了。
要想看清这个问题,最好是打开地图。
现在的北仑港,拥有良好的水深和硬件条件,但它与杭州湾以北地区交通联系不便。
这也使货源集中流向上海。
而现在,杭州湾大桥彻底打通了宁波的“北方通道”,将极大地方便江苏、安徽等地的货物经北仑港外运。
如此一来,货源分流将在所难免。
对上海来说,尽快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眼下一件大事。
在这座城市的规划中,明确
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一般认为,金融和航运中心是最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
由于建设金融中心要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制约,相比之下,航运中心的障碍最少。
而从某种程度上说,航运中心的成败关键,又在洋山港。
难怪近两年,上海全市注目洋山小岛。
而杭州湾大桥的横空出世,会与洋山港形成协力同进之势,还是掣肘之态呢?思路有必要再开阔一点。
其实,类似杭州湾大桥这样令上海百感交集的事,近年来并不鲜见。
拿近的例子说,去年苏嘉杭高速公路通车时,也有一些敏感的上海人,突然感受到某种压力。
因为有了这条高速公路,苏浙两地可以不经上海快速直达。
这意味着,很多人流物流将与上海擦肩而过。
对此,上海的一些有关人士一直有某种担心。
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近年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力在明显加强,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心甘情愿地要当上海的“后花园”。
而另一方面,上海的相关人士始终在费心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稳固和加强上海的核心城市地位。
这实质上反映的是一座城市在加快自身高速发展与推动区域联动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或许也是所有城市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换个视角会发现,这样的竞争格局对上海未必不利。
因为随着北仑港的崛起,再加上苏南的太仓、浙北的乍浦等港口,如果能与上海港形成合力,对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将十分有利。
从国际上看,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形成,不仅需要庞大的经济腹地,更要一个分工明确、合作默契的港口群作支撑,这是两大关键因素。
眼下,这些条件正在成熟。
经过几年的建设,以上海港为中心,以长江下游江苏段的港口和浙江宁波港为两翼的上海组合港,已初具雏形。
在这里,不仅有上海的经济、服务、金融和贸易方面的优势,还可依托长三角的雄厚经济实力,更有组合港的综合互补优势。
而杭州湾大桥的“飞架南北”,很可能是使这些港口从“组合”到“融合”的催化剂。
若真如此,上海一定会从心底感谢这座大桥,因为它是惹人喜爱的“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