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第六章 - 2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课件第六章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学课件第六章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指数期的实践意义 • 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 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 • 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 G+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三)稳定期
特点:
•活细胞总数维持不变,即新繁殖的细胞数与 衰亡的细胞数相等,菌体总数达到最高点。
•细胞生长速率为零
•细胞生理上处于衰老,代谢活力钝化,细胞 成分合成缓慢。
(一)多重环境因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1、Liebig 最低浓度定律:即微生物总生物量由环境中满 足于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最低浓度所决定。当环境 中某种营养物质被消耗饴尽或至一定浓度以下时,可使微 生物的生长停止,即使此时培养基中没有任何毒性物质存 在,而且其他营养物质仍很丰富,当添加少量这种营养物 质时则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重新开始。
• ③ 用生活力旺盛的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可以 缩短延迟期,加速进入对数生长期。
• ④ 补充营养物,调节因生长而改变了环境 pH 、 氧化还原电位,排除培养环境中的有害代谢产物, 可延长对数生长期,提高培养液菌体浓度与有用 代谢产物的产量。
• ⑤ 对数生长期以菌体生长为主,稳定生长期以 代谢产物合成与积累为主。根据发酵目的的不同, 确定在微生物发酵的不同时期进行收获。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与实践意义
• 接种龄:
对数期“种子”,延滞期较短

延滞期或衰亡期“种子”,延滞

较长;
• 接种量: 接种量大,延滞期较短;
接种量小,延滞期较长;
• 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丰富的, 延滞期较
短;
培养基成分与种子培养基一致,
影响指数期的因素
• 菌种: 不同菌种的代时差异极大 • 营养成分: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 • 营养物浓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 • 培养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

恒化连续培养
随着细菌的生长,限制性因子的浓
度降低,致使细菌生长速率受限,但同 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保持限制因子的 恒定流速,不断予以补充,就能使细菌 保持恒定的生长速率。 常见的限制性营养物质有作为氮源 的氨、氨基酸;作为碳源的葡萄糖、乳 酸及生长因子,无机盐等。
三、同步培养



微生物细胞极其微小,但它也有一个自小到大 的过程,即个体生长。要研究微生物的个体生 长,在技术上是极为困难的。 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是: 同步培养技术分析细胞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 变化。 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薄切片。
死亡原因? 营养短缺;代谢毒物增 多;pH、Eh改变;溶氧 不足。
t
时间
稳定期与生产实践

指导思想:延长稳定期。 措施: 1.调节pH; 2.注意降温、通风; 3.中和排除有毒代谢产物; 4.稳定期是生产收获时期,注意把握好收获时机。
(4)衰亡期(老年)
死亡率>出生率 ? 细胞畸形 细胞死亡,出现自溶 有的微生物细胞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 如氨基酸、转化酶、抗生素等。现象。
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生 长 速 + 率 0 指 数 期
延滞期 指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_
菌 数 目 的 对 数 值
延 滞 期
总菌数
稳定期
衰 亡 期
活菌数
0 时间t
微生物的数量很大,都是10的n次方,取对数作图时 方便,0-10代表1~1010
(1)延滞期-“万事开头难”

特征: 代谢活跃,个体体积、重量增加,
(2)指数期(青年)
快,平均代时(繁殖一代的时间)最短, 生长速率常数最大。 细胞的化学组成、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G
6-磷酸-果糖
特征性酶 磷酸己糖酮解酶
4-磷酸-赤藓糖 + 乙酰磷酸
6-磷酸-果糖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戊糖酮解酶
乙酸
3--磷酸甘油醛+ 乙酰磷酸
乳酸
乙酸
1 G 乳酸 + 1.5乙酸 + 2.5 ATP
三、发酵(fermentantion)
1、定义
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一种生产方式。 狭义:厌氧条件下,以自身内部某些中间代谢
氧化氮还原酶
反硝化意义:
1)使土壤中的氮(硝酸盐NO3-)还原成氮气而消失,降低土壤的肥力;
2)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
——厌氧时,SO42- 、SO32-、S2O32- 等为末端电 子受体的呼吸过程。
特点:
a、严格厌氧; b、大多为古细菌 c、极大多专性化能异氧型,少数混合型; d、最终产物为H2S;
用所需的硝酸盐还原酶A亚硝酸还原酶等 c 兼性厌氧 细菌:铜绿假单胞、地衣芽孢杆菌等。
硝酸盐作用
同化性硝酸盐作用:
NO3- NH3 - N R - NH2 异化性硝酸盐作用:
无氧条件下,利用NO3-为最终氢受体
NO3- NO2 NO N2O N2
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氧化亚氮还原酶
a、a1、a2、a4、b、b1、c、c1、c4、c5、d、o等; 末端氧化酶:
cyt a1、a2、a3、d、o,H2O2酶、过氧化物酶;呼吸链组分多变 存在分支呼吸链:
细菌的电子传递链更短并P/O比更低,在电子传递链的几个位置进入链和 通过几个位置的末端氧化酶而离开链。 E.coli (缺氧) CoQ cyt.b556 cyt.o

6 微生物工程 第六章 发酵动力学2

6 微生物工程 第六章 发酵动力学2
m S m
1 KS 1 1
max S max
1



1 KS

KS
斜率 max
1
max
1 S
Monod方程式双倒数图
求μm和 Ks。
解:将Monod方程变形:
1 1 Ks 1
m m S
以1/S为横坐标,1/μ为 纵坐标,得一条直线, 由直线与x轴和y轴相交, 分别求得:
分批发酵动力学-产物形成动力学
生长部分相关→生长部分偶联型:
柠檬酸、氨基酸发酵
dP dt

dX dt
X
qP

α: 与菌体生长相关的产物生成系数
β: 与菌体浓度相关的产物生成系数
产物间接由能量代谢生成,不是底物的 直接氧化产物,而是菌体内生物氧化过 程的主流产物(与初生代谢紧密关联)。
相关型
部分相关型
非相关型
产物合成相关、部分相关、非相关模型动力学示意图
分批培养中的产物形成:
Ⅰ型:生长偶联产物生成 ——菌体生长、碳源利 用和产物形成几乎在相同时间出现高峰。产物形 成直接与碳源利用有关。
Ⅱ型:生长与产物生成部分偶联——在生长开始后 并无产物生成,在生长继续进行到某一阶段才有 产物生成。产物形成间接与碳源利用有关。
分批发酵动力学-产物形成动力学
与生长不相关→无关联:抗生素发酵
dP X
dt
qp
若考虑到产物可能存在分解时,则
dP dt

X

kd P

qp X

kd P
产物生成与能量代谢不直接相关,通过细 胞进行的独特的生物合成反应而生成。

微生物第六章

微生物第六章
酸盐的问题十分重视,在没有理想的替代品之
前,把用量限制在最低水平。
关于亚硝酸盐替代品问题

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亚硝酸盐可使腌肉产生颜
色。有些国家在没有使用亚硝酸盐之前,肉毒梭
菌中毒率很高,使用后,肉毒梭菌中毒才得到了 控制。

亚硝酸盐除抗菌作用外,还有抗氧化及增强风味 的作用。尽管如此,

由于亚硝酸盐的安全性即致癌问题,使其应用越 来越受到限制,全世界都在寻找理想替代品。
亚硝基(NO):
HNO2→ H+ + NO3- + NO + H2O
所生成的NO很快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鲜艳的、亮
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MbNO):
Mb + NO → MbNO
亚硝基肌红蛋白遇热后放出巯基(-SH),生
成较稳定的具有鲜红色的亚硝基血色原。
硝酸盐
亚硝基化菌

亚硝酸盐
红菌酶
亚硝酸
低PH值 还原性化合物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与卫生管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1.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使用限 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 2、添加剂到体内后能参加正常的人体代谢或 参加正常的解毒过程,全部排出体外,不会对 机体起任何作用 3. 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经过 加工、烹调或贮存时能被破坏或排除则更加安 全
高铁肌 红蛋白
亚硝基血色 原
放出-SH
一氧化氮
亚硝基肌 红蛋白
红蛋白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生色反应途径
食品添加剂

助发色剂:L-抗坏血酸的作用。
L-抗坏血酸用来防止肌红蛋白氧化,且可把氧
化型的褐色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红色的还原型肌
红蛋白。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

2,T2噬菌体感染实验
用 32P 标 记 病 毒 的 DNA , 35S 标 记 病 毒 的 蛋白质外壳。然后将这两种不同标记的病毒
分别与宿主大肠杆菌混合,结果发现:用含 有35S蛋白质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大 多数放射性留在宿主细胞的外边,而用含有 32PDNA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32PDNA 注入宿主细胞,并产生噬菌体后代,这些T2 噬菌体后代的蛋白质外壳的组成、形状大小
• 2) 如果转导DNA不能进行重组和复制,其上的基 因仅经过转录而得到表达,就成为流产转导 (abortive transduction),其特点是在选择培养 基平板上形成微小菌落。DNA不能复制,因此群 体中仅一个细胞含有DNA,而其它细胞只能得到 其基因产物,形成微小菌落。
• 3)被降解, 转导失败,在选择平板上无菌落形成。
大肠杆菌基因组特点:
1,遗传信息是连续的。
2,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有些功能相关的RNA基因也串联在一起。4100 个 基 因 , 2584 个 操 纵 子 , 16SrRNA 基 因 ---23SrRNA基因----5SrRNA基因串联在一起。
3,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多为单拷贝。rRNA 基因多拷贝,7个rRNA操纵子。
将待测样品与从老鼠肝脏抽提的酶混合在 一起适当保温后,用直径约2~3mm的圆形滤纸 片吸取待测样品,放置在含有鼠伤寒沙门氏细 菌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中央, 370C培养16~24小时。如有诱变作用,则在滤纸 片周围即可长出回复突变的菌落,由于试验纸 片的化学药剂向四周扩散而形成自然的浓度梯 度,故在浓度最高即离试验纸片近的地方,细 菌会全部被杀死,因而无菌落形成;而离试验 滤纸片较远的适宜地方形成回复突变的菌落最 多。

第六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六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六章普通微⽣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名词解释灭菌:指采⽤某种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物的措施,包括病原微⽣物和⾮病原微⽣物。

消毒:只利⽤某种较温和的⽅法以杀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物,使之不能引起疾病的⽅法;它可以起到防⽌感染或传播的作⽤。

防腐:指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作⽤下,能防⽌或抑制微⽣物⽣长繁殖但⼜未完全致死微⽣物的⼀种措施,它能防⽌⾷物腐败或防⽌其他物质霉变,这是⼀种抑菌作⽤。

共⽣关系:两种微⽣物紧密结合在⼀起形成⼀种特殊的共⽣体,在组织和形态上产⽣了新的结构,在⽣理上有⼀定的分⼯。

互⽣关系:两种可以单独⽣活的⽣物,当它们⽣活在⼀起时,通过各⾃的代谢活动⽽有利于对⽅,或偏利于⼀⽅的⽣活⽅式。

寄⽣关系:指⼀种⽣物⽣活在另⼀种⽣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被杀死的现象。

前者称为寄⽣物,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

拮抗关系:由某种⽣物所产⽣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物的⽣长发育甚⾄杀死它们的关系。

分批培养:将微⽣物置于⼀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长,最后⼀次收获的培养⽅式。

连续培养:⼜称开放培养在⼀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物,⼀⽅⾯以⼀定速率不断加⼊新的培养基,另⼀⽅⾯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纯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纯种得到的培养物。

微⽣物纯种分离:将多种混杂微⽣物经某种技术或⽅法分离成纯种的过程。

混菌培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物加以调节控制,不会互相⼲扰,⽣长不受抑制,⽣长在⼀起的培养⽅法。

⼆元培养:由两种具有特定关系的微⽣物组成的混合培养物。

同步培养:使培养物中所有的微⽣物细胞都处于相同的⽣长阶段的培养⽅法连续培养:⼜称开放培养在⼀个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物,⼀⽅⾯以⼀定速率不断加⼊新的培养基,另⼀⽅⾯有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

微生物第六章2

微生物第六章2
Betaproteobacteria ➢ 硫单胞菌属(Thiomonas) ➢ 硫杆菌属(Thiobacillus)
Gammaproteobacteria ➢ 贝日阿托菌属(Beggiatoa) ➢ 硫发菌属(Thiothrix) ➢ 硫小杆菌属(Thiobacterium) ➢ 无色硫菌属(Achromatium) ➢ 硫螺菌属(Thiospira) ➢ 硫微螺菌属(Thiomicrospira)
11
硝化作用及其应用
硝化细菌将氨、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的代谢作用,称为 硝化作用;
在自然环境中,硝化细菌在土壤和水体中分布广泛, 硝化作用可为陆生和水生植物、藻类提供氮肥,避免 因氨、亚硝酸积累所发生的毒害作用;
硝化细菌制剂是包含活菌或休眠菌的硝化细菌培养物, 用于降低养殖池水体中的氨和亚硝酸浓度,净化水体;
酸化多产生1ATP;
17
硫氧化细菌的产能效率
1分子H2S被氧化为亚硫酸,再经APS途径氧化为硫酸,
共释放8e,从不同位点进入呼吸链,有氧呼吸,平均
P/O=1.5,氧化磷酸化产生12ATP,加上底物水平磷酸 化产生的0.5ATP,共产12.5ATP; 但部分电子需逆呼吸链传递,消耗ATP产NAD(P)H; 兼性厌氧硫氧化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产能效率更低;
生物氧化
还原态无机物
氧化态无机物+NADPH +ATP
1
化能自养菌的能源和电子供体
不同的化能自养菌利用不同的无机物作为能源和电子供 体,根据所用无机物区分各种化能自养菌: ➢ 硝化细菌:氨、亚硝酸; ➢ 硫化细菌:硫、硫化氢、硫化物(FeS、CdS、Ag2S、 CuS、MoS2、 Sb2S3、ZnS、SnS、CuFeS2、 Cu5FeS4 )、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等; ➢ 氢细菌:H2; ➢ 铁细菌:F2+(硫酸亚铁)、Mn2+;

微生物学课件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

微生物学课件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

ATP ADP+P
Fd
(Fe4S4)2
FeMoCo N2
3、CO2同化
①乙醛酸循环 ②丙酮酸羧化支路 ③甘油酸途径:乙醇酸、草酸、甘氨酸底物, 转化为乙醛酸,缩合成羟基丙酮酸半醛,还原成甘 油酸进入EMP途径。
4、糖类的合成
单糖的合成;多糖的合成。
5、氨基酸的合成
氨基化作用;转氨基作用;前体碳骨架合成。
e-
e- Bph
e- QA e- QB e-
Q库
ADP+Pi Cyt.bc1 ATP
逆电子传递 外源H2
NAD(P) NAD(P)H2
P700 e- Cyt.c2
外源电子供体H2S等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1/202 2H+
叶绿素b
e- Ⅱ
③膜透性调节; ④能荷调节; ⑤诱导作用:类似物诱导; ⑥磷酸盐调节。
(1)CO2的固定:空气中的CO2同化成细胞物质的 过程。
①卡尔文循环
②还原性三羧酸循环固定CO2
乙酰CoA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草酰乙

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
柠檬酸
乙酸
乙酰CoA
③还原单酸循环
不消耗能量,Fd由H2或NADH2提供电子,由乙酰
CoA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乙酸
2、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nitrogen –fixing organisms, diazotrophs)
代谢调控:利用遗传学方法或其它生物学方法,人 为地改变和控制生物的代谢途径,生产有用物质或进行 有益服务。
二、微生物产能代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六章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六章
– 酶只需在常温、常压和近中性的水溶液中就 可使催化反应进行。
④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高温、强酸、 强碱都能使酶丧失活性;等重金属离子 能使酶钝化,失去活性。
6.2.3 酶促反应的特点(续)
⑤酶的高率性,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几 千倍至百亿倍。 – 2H2O2 → 2H2O+O2 – 1molFe每秒催化10-5mol的H2O2分解 – 1mol的H2O2酶每秒能催化105mol的H2O2分 解
(6) 辅酶A CoA, coenzyme
CoA或HSCoA
– 含有维生素B族的泛酸、腺嘌呤核苷酸和巯基乙胺等组分。 – 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其中巯基“HS-”是重要功能团。
乙酰基团 2-巯基乙胺 或硫代乙醇胺
泛酸
磷酸
CoA
一条电子传递链
e.g.线粒体和特定细菌(脱
氮副球菌Paracoccus
还 原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六章
6.1 代谢概述
广义的代谢:指生物活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 交换。
– 合成代谢:指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合 成为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因此又称同化作用。需 要吸收能量,消耗还原力;
– 分解代谢:是生物将自身的或外来的各种复杂有机 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故又称之为异化作用, 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并产生还原力[H]。
– 全酶:其分子组成除了蛋白质外,还含有对 热稳定的非蛋白质类小分子物质。
全酶中的蛋白质部分叫酶蛋白 全酶中非蛋白质小分子叫辅(助)因子。
(1) 酶分子的组成
酶的分子组成如下: 单成分酶=酶蛋白(如淀粉酶) 全 酶=酶蛋白+有机物 全 酶=酶蛋白+有机物+金属离子 全 酶 组氨酸
普菲林环 四吡咯,C20H14N4

微生物第六章

微生物第六章

体型效应(体型与增长率、体型与寿命)
体型大小与内禀增长率的关系
生殖对策
r-选择和K-选择理论
(1)MacArthur&Wilson(1967) 将 生物按栖息环境和进化对策分为 r-对策者和K-对策者两大类: r-选择种类是在不稳定环境 中进化的,因而使种群增长率r 最大。 K-选择种类是在接近环境容 量K的稳定环境中进化的,因而 适应竞争。
Grime的 CSR生境
C:竞争型
Hale Waihona Puke 植物生活史策略的三型理论 S:耐忍型
R:杂草型
滞育和休眠
• 休眠 • 滞育 • 潜生现象 • 蛰伏 • 冬眠和夏眠


• 迁徙 • 扩散 • 迁移模式
– 反复往返旅行 – 单次往返旅行 – 单程旅行
复杂的生活史周期
• 变态:个体生活史中形态学的变化 • 世代间变化:包括形态转换 • 扩散与生长间平衡 • 生境利用最优化
生活史进化对策中r- 选择和K- 选择的某些相关特征
r-选 择 气候 死亡 存活 数量 种内, 种间竞争 多变, 不确定, 难以预测 灾 变 性 ,无 规 律 ; 非 密 度 制 约 (幼 体 存 活 率 )低 时间上变动大, 不稳定; 远低于环境承载力 多变, 通常不紧张 1. 发 育 快 2. 增 长 力 高 选择倾向 3. 提 高 生 育 4. 体 型 小 5. 一 次 繁 殖 寿命 最终结果 短, 通常少于一年 高繁殖力 K -选 择 稳定, 较确定, 可预测 比较有规律; 密度制约 (幼 体 存 活 率 )高 时间上变动小, 稳定; 通常临近 K 值 经常保持紧张 1. 发 育 缓 慢 2. 竞 争 力 高 3. 延 迟 生 育 4. 体 型 大 5. 多 次 繁 殖 长, 通常大于一年 高存活力

【微生物生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

【微生物生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

【微⽣物⽣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微⽣物的营养要求:碳源—⽆机碳源,有机碳源;氮源—⽆机氮源,有机氮源;⽆机盐—主要元素,微量元素⽣长因⼦—维⽣素,⽣物素;⽔;能源微⽣物的六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机盐,⽣长因⼦,能源,⽔营养物质及其⽣理功能:⽔分—功能:(1)溶剂与运输介质(吸收与分泌)(2)参与细胞内⽣化反应(3)维持蛋⽩、核酸等⽣物⼤分⼦稳定的天然构象及细胞正常形态(4)⽐热⼤,控制细胞内温度变化(5)通过⽔合与脱⽔控制多亚基组成的结构,如酶、微管、鞭⽑的组装与分离碳源—有机碳源:糖类(单糖,寡糖,多糖),有机酸,醇,脂类,烃类,芳⾹族化合物⽆机碳源:⼆氧化碳,碳酸氢钠,碳酸钠—功能:构成细胞物质的主要成分(⾻架)能源(分解代谢过程中产⽣)氮源—有机氮:蛋⽩及其降解物(胨、肽、氨基酸),核酸、尿素、嘌呤、嘧啶等⽆机氮:N2,硝酸盐,铵盐—功能:提供微⽣物⽣长、繁殖所需氮素营养;合成细胞含氮化合物,能源(⾃养菌)能源—化学物质:有机、⽆机化合物辐射能:光⽆机盐—⼤量元素: P, S, K, Mg, Ca, Na微量元素(≤ 0.1mg/L): Mn, Cu, Co, Zn, Mo , Fe—功能:(1)维持⽣物⼤分⼦和细胞结构的稳定;(2)酶活性中⼼的组成部分;(3)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4)控制细胞氧化还原电位;(5)某些⾃养微⽣物的能源⽣长因⼦—种类:维⽣素(B族为主)、⽣物素、烟酰胺、氨基酸、胺类、甾醇、嘌呤、嘧啶—功能:参与新陈代谢,促进微⽣物⽣长光能⽆机营养型:具有光合⾊素,利⽤光能并以⽔或还原态⽆机物为供氢体来同化CO2光合⾊素:主要⾊素:叶绿素,菌绿素辅助⾊素:类胡萝⼘素,藻胆素(捕获光能,强光下保护作⽤)产氧光合作⽤:利⽤光能分解⽔⽽产⽣O2,还原CO2为有机物(藻类、蓝细菌内含叶素)光能CO2+H2O———→[CH2O]+O2↑叶绿素不产氧光合作⽤:吸收光能, 以还原态⽆机硫化物(H2S)为氢或电⼦供体同化CO2(光合细菌:紫⾊细菌,绿⾊细菌等)光能CO2+2H2S——→*CH2O]+H2O+S菌绿素⽣活环境:光照,厌氧,富含有机质,H2,硫化物⾮环式光合磷酸化系统PSII→PSI:P680--P680*--Ph--Q A--Q B--Qpool--Cyt bf-P700--P700*--FeS--Fd--Fp--NAD(P)HQ B—Qpool:⾮环式电⼦流(产⽣质⼦动⼒)Cyt bf—Fd:环式电⼦流(产⽣质⼦动⼒)环式光合磷酸化系统(紫⾊细菌)P870—P870*--Bph--Q A--Q B—Qpool—Cyt bc1---Cyt c2—P870---NAD(P)HQpool---NAD(P)H:反向电⼦流(耗能)光能有机营养型:利⽤光能,以简单有机物(醇、有机酸)为供氢体同化CO2CH3光能│CO2+2CH2-CHOH——→*CH2O]+2CH3COCH3+H2O菌绿素化能⽆机营养型:通过氧化⽆机物取得能量,并以CO2为唯⼀或主要碳源1. 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群,硝化细菌群)2.硫(化)细菌(通过氧化还原态的⽆机硫化物(H2S、S、S2O32-、SO32-)获得能量, 同化CO2)3. 铁细菌(氧化Fe2+为Fe3+获取能量并同化CO2)4. 氢细菌(具有氢化酶,从氢的氧化获取能量,同化CO2)**区别于异养型的产氢细菌,具有氢酶,氧化氢获得能量,但不能同化CO2化能有机营养型:⼤多数微⽣物以有机物为碳源和能源腐⽣型,寄⽣型,兼性寄⽣营养类型能源供氢体基本碳源实例光能⽆机光⽆机物⼆氧化碳蓝细菌, 光合细菌光能有机光有机物⼆氧化碳红螺菌科细菌,简单有机物化能⽆机⽆机物⽆机物⼆氧化碳硝化细菌等化能有机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多数细菌和真菌影响物质进⼊细胞的因素:1. 营养物质本⾝的性质(分⼦量、溶解性、电负性等);2. 微⽣物所处环境(温度、pH、离⼦强度);3. 微⽣物细胞的透过屏障(细胞壁、细胞膜、荚膜、粘液层等的孔径⼤⼩,松紧程度)微⽣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式:1、膜泡运输(吞噬作⽤)—吸附期,膜伸展期,膜泡迅速形成期,附着膜泡形成期,膜泡释放期特点:1. 主要存在于原⽣动物(变形⾍)中;2. 细胞膜内陷包裹营养物,由胞外进⼊胞内;2、被动扩散—由细胞质膜内外营养物的浓度差⽽产⽣的物理扩散作⽤。

6-微生物工程-第六章-发酵动力学2

6-微生物工程-第六章-发酵动力学2

30
0.3~0.5
28
0.1~0.3
第18页,共91页。
关于菌龄的描述:
微生物细胞倍增时间与群体生长动力学
细菌:典型倍增时间1hr 酵母:典型倍增时间2hr 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典型倍增时间4-8hr
微生物细胞群体生长动力学是反映整个群体的 生长特征,而不是单个微生物生长倍增的特征。
因此,菌龄是指一个群体的表观状态。
第3页,共91页。
研究发酵动力学的目的:
➢ 认识发酵过程的规律; ➢ 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确定最优发酵过程参
数,如:基质浓度、温度、pH、溶氧等; ➢ 提高发酵产量、效率和转化率等。
第4页,共91页。
发酵工程:
一条主线: 发酵工艺过程
两个重点:
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放大
三个层次:
分子、细胞、反应器
1 rO2 YX/O rX
比耗氧速率:
(6-9)
第37页,共91页。
(6-11)
(2)底物消耗动力学
产物的生成直接与能量的产生相联系
底物消耗速率:
rs
1 Y
X/S
rX
mX
(6-12)
为维持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所需 能量的细胞维持系数:
m
YX/S 表观得率
针对底物的细胞绝对得率:
Y X/S
qS
1 Y
Monod方程:
比 生 长
mSt Ks St
素 率
表征μ与培养基中残留的生
μ
长限制性底物St的关系
限制性底物残留浓度St
残留的限制性底物浓度对 微生物比生长率的影响
Ks—底物亲和常数,等
于处于1/2μm时的底物浓 度,表征微生物对底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无机物生物氧化的产能效率和生物量得率
无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电位较低,氧化磷酸化的P/O值 较低,还需要消耗ATP提高电子电位,才能还原 NADP+,产生还原力,因此生物量得率较低; 生物量得率:氧化1 摩尔底物,所生长的 细胞量
产能效率:氧化1摩尔底物所获得的能量 7
6.2.2 硝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以NH3为能源和供氢体,氧化NH3产生 NO2-,也称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硝化细菌:以NO2-为能源和电子供体,氧化NO2-产生 NO3-; 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通常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将 氨氧化为硝酸,这两类细菌也统称为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大多数硝化细菌为专性自养型,极少数为兼性自养型; 8
亚硝化细菌的生物氧化反应
亚硝化细菌在胞内将氨氧化为羟氨,羟氨转运到周质 空间后被氧化为亚硝酸; 氨单氧化酶
NH3+O2
+2H++2e
NH2OH+H2O
NH2OH+H2O
羟氨氧化酶
HNO2+4H++4e
总反应式:NH3+O2→HNO2+2H++2e
9
亚硝化细菌的氧化磷酸化
氨被氧化产生的2e 从细胞色素c进入呼 吸链,有氧呼吸, 氧化磷酸化产生 ATP; 同时需要2e逆呼吸链传递, 消耗ATP,还原NAD(P)H+,氧化和产能效率
氢细菌利用颗粒状氢氧化酶氧化H2,释放的电子能量 较高,可从上端进入呼吸链,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氧化磷酸化产ATP,P/O=3; 颗粒状氢氧化酶
H2
2H++2e
23
氢细菌NADPH的产生
2H+/H2 有较高的还原电位(-0.41) ,能够直接还原 NAD+( -0.32),产生NADH; 氢细菌利用可溶性氢氧化酶氧化H2,直接产生NADH; 在转氢酶催化下,NADH转化为NADPH; 可溶性氢氧化酶 转氢酶
6.2.5 铁细菌
铁细菌(iron bacteria):以二价铁盐为能源和电子供 体,氧化F2+生成三价铁化合物(F3+ ),氧化磷酸化 产生ATP和NADH的化能自养菌,也称铁氧化细菌; 铁细菌大多是专性自养菌,严格好氧,生长的最适pH 值为2.5-4.0; 生活在含高浓度F2+的强酸性水体中;在矿山污水,各 种管道中常见;
12
硝化作用及其应用
硝化细菌将氨、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的代谢作用,称为 硝化作用; 在自然环境中,硝化细菌在土壤和水体中分布广泛, 硝化作用可为陆生和水生植物、藻类提供氮肥,避免 因氨、亚硝酸积累所发生的毒害作用; 硝化细菌制剂是包含活菌或休眠菌的硝化细菌培养物, 用于降低养殖池水体中的氨和亚硝酸浓度,净化水体;
硝化细菌的生物氧化反应和氧化磷酸化
硝化细菌在细胞膜上有亚 硝酸氧化酶,氧化亚硝酸 产生硝酸,释放的电子直 接交给呼吸链上的电子载 体cytc;有氧呼吸产生ATP, 逆呼吸产生NAD(P)H;
NO2
-+
H2O
亚硝酸氧化酶
NO3- + 2H++2e 11
硝化细菌的产能效率
亚硝化细菌将1分子氨氧化为亚硝酸,净产生2e;经呼 吸链传递,排出2H+,产生1ATP(P/O=1); 硝化细菌将1分子亚硝酸氧化为硝酸,产生2e ;经呼吸 链传递,排出2H+ ,产生1ATP(P/O=1);硝化细菌 膜多内褶,生长缓慢;
H2 + NAD+
NADH + H+
NADH + NADP+
NADPH + NAD+
24
氢细菌的分类地位
Betaproteobacteria 嗜氢菌属(Hydrogenophilus)兼性,好氧,嗜热 贪铜菌属(Cupriavidus)(真养产碱菌),好氧 食酸菌属(Acidovorax)(敏捷假单胞菌)好氧 氢噬胞菌属 (Hydrogenophaga):兼性,好氧 Gammaproteobacteria 氢弧菌属(Hydrogenovibrio)专性自养,好氧 产液菌门(Aquificae phy. nov.) 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嗜热,专性,好氧 25
第二节 化能自养菌的产能代谢
6.2.1 化能自养菌的代谢特点 6.2.1 化能无机自养菌的产能代谢 6.2.2 硝化细菌 6.2.2 硝化细菌 6.2.3 硫化细菌 6.2.3 硫化细菌 6.2.4 氢细菌 6.2.4 氢细菌 6.2.5 铁细菌 6.2.5 铁细菌
1
6.2.1 化能无机自养菌的产能代谢
19
硫化作用及其应用
硫氧化细菌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硫化物,产能代谢的产 物是硫酸: 用硫氧化细菌从低品位含硫金属矿石中浸提金属, 称为细菌冶金; 硫氧化细菌代谢产生的大量硫酸会造成矿井和海港 等处的金属构件腐蚀,造成矿山废水污染; 硫氧化细菌的产能代谢能改良土壤;
20
硫氧化细菌的分类地位
Betaproteobacteria 硫单胞菌属(Thiomonas) 硫杆菌属(Thiobacillus) Gammaproteobacteria 贝日阿托菌属(Beggiatoa) 硫发菌属(Thiothrix) 硫小杆菌属(Thiobacterium) 无色硫菌属(Achromatium) 硫螺菌属(Thiospira) 硫微螺菌属(Thiomicrospira) 21
化能自养菌的生物氧化和呼吸
化能自养菌将作为能源和电子供体(供氢体)的无机物 彻底氧化,或部分氧化,释放高能电子: 氧化产物作为代谢废物,直接排出细胞; 无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还原电位较低,不足以还原 NAD+,只能还原呼吸链中电位较低的电子载体,顺 呼吸链传递,有氧呼吸,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或者电子逆呼吸链传递,消耗ATP,还原NAD(P)+, 产生NAD(P)H; 4
6.2.4 氢细菌
氢细菌(hydrogen bacteria ):以H2作为能源和供氢体, 将氢氧化为水,产生ATP和NADPH的化能无机营养型 细菌,也称为氢氧化细菌(hydrogen-oxidizing bacterium); 有些氢细菌是专性自养菌,也有兼性自养菌; 多数氢细菌是好氧菌,少数厌氧或兼性厌氧,厌氧氢 细菌进行硝酸盐呼吸;
26
铁细菌的生物氧化和产能效率
亚铁氧化酶(铜蛋白)催化 F2+→ F3++e,使cytc还原; 有氧呼吸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F2+/ F3+的氧化还原电位+0.77,产能效率极低;
27
氧化亚铁酸硫杆菌的细菌冶金工艺
氧化亚铁酸硫杆菌先利用矿石中的硫化物为能源,经 生物氧化,产生硫酸和Fe2(SO4)3(酸性硫酸高铁); 硫酸和酸性硫酸高铁进行化学反应,溶解黄铜矿 (CuFeS2)、赤铜矿(CuO2)、辉铜矿(Cu2S)、铜 蓝矿(CuS)等产生硫酸铜; 矿石中的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 铁;硫酸亚铁再被氧化亚铁酸硫杆菌作为能源,氧化 成酸性硫酸高铁;
光合系统(PS)
光合系统由一系列光合色素蛋白体、电子载体蛋白体和 ATP合成酶构成,位于光合膜上: 集光复合物(LHC) :由辅助色素蛋白体-类胡萝卜 素、藻胆素等构成,也称光天线色素; 光反应中心(RC):由光反应色素蛋白体(叶绿素 RC 蛋白体或细菌叶绿素蛋白体)构成; 电子传递链:与呼吸链类似,电子载体蛋白复合物 顺序排列而成; ATP合成酶:与氧化磷酸化的ATP酶类似; 32
第三节 光能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6.3.1 光合作用与光合系统 6.3.2 蓝细菌的光合作用 6.3.3 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
30
6.3.1 光合作用与光合系统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吸收光能,通过光反应、 电子传递和供氢体氧化,产生ATP和NADPH的能量转 化代谢过程; 光合系统(photosynthetic system ):催化光合作用的 酶系统; 大多数光能营养型微生物都具有光合系统,通过光合作 用利用光能和氧化供氢体产生ATP和NADPH; 不同光能营养型微生物的光合系统有所区别,供氢体各 不相同; 31
化能自养菌的能源和电子供体
不同的化能自养菌利用不同的无机物作为能源和电子供 体,根据所用无机物区分各种化能自养菌: 硝化细菌:氨、亚硝酸; 硫化细菌:硫、硫化氢、硫化物(FeS、CdS、Ag2S、 CuS、MoS2、 Sb2S3、ZnS、SnS、CuFeS2、 Cu5FeS4 )、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等; 氢细菌:H2; 铁细菌:F2+(硫酸亚铁)、Mn2+; 3
18
硫氧化细菌的产能效率
1分子H2S被氧化为亚硫酸,再经APS途径氧化为硫酸, 共释放8e,从不同位点进入呼吸链,有氧呼吸,平均 P/O=1.5,氧化磷酸化产生12ATP,加上底物水平磷酸 化产生的0.5ATP,共产12.5ATP; 但部分电子需逆呼吸链传递,消耗ATP产NAD(P)H; ATP NAD(P)H 兼性厌氧硫氧化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产能效率更低;
15
6.2.3 硫化细菌
硫化细菌:以还原态含硫无机物为能源和电子供体的 化能无机营养型细菌,也称为无色硫细菌,或硫氧化 细菌(sulphur-oxidising bacteria); 硫化细菌生物氧化的最终产物为硫酸,氧化磷酸化产 生ATP,逆呼吸链传递电子产生NADPH; 多数硫氧化细菌为专性化能自养菌和专性好氧菌,少 数为兼性化能自养菌和兼性厌氧菌;
自养型:利用CO2或碳酸盐等无机碳源作为唯一碳源生 长,具有同化CO2的代谢途径; 兼性自养型:既能利用无机碳源,也能利用有机碳源, 有两种代谢途径; 化能无机营养型:利用还原态的无机物作为能源和电子 供体(供氢体)生长,具有氧化无机物释放高能电子, 产NAD(P)H和ATP的代谢途径; 还原态无机物 生物氧化 氧化态无机物+NADPH +ATP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