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 《矩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2)《矩形的判定》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矩形判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矩形的判定方法、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矩形判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相关例题及练习题;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矩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b.在矩形中,已知对角线长度,求矩形的边长;
c.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矩形,并运用矩形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矩形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矩形的情况?”(如判断黑板的形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矩形判定的奥秘。
八下 18.2.1 矩形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
矩形1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教学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矩形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规范证明两条性质及推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矩形只比平行四边形多一个条件:“有一个角是直角”,不能用“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行四边形是矩形”来定义矩形3、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还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质(个性)过程与方法从边、角、对角线方面,让学生观察或度量猜想矩形的特殊性质.(1)边:对边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相同,邻边互相垂直(与性质1等价);(2)角:四个角是直角(性质1);(3)对角钱:相等且互相平分(性质2).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2、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矩形的性质.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媒体教具三角板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课堂引入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① 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② 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矩形性质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由性质2有AO=BO=CO=DO=21AC=21BD .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2、3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二、例习题分析例1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得△OA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OA=OB.又∠AOB=60°,∴△OAB是等边三角形.∴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 = 2OA=2×4=8(cm).三、课堂练习P53练习1、2、3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得△OA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矩形2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对于判定1,要着重说明这个性质包括两个条件:(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相等.2、对于判定2,只要求是四边形即可,因为由有三个角是直角,可以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而由对角线相等却推不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过程与方法矩形的判定方法有以下三种:①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加深理解判定矩形的条件2、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综合应用矩形定义及判定等知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矩形的判定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媒体教具三角板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课堂引入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2.矩形有哪些性质?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4.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二、例题分析例1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指出:(l)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师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教师分析、学生正确判断(l)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2)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2)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例2 已知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是等边三角形,AB=4 cm ,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析:首先根据△AOB 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 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解:∵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O=21AC ,BO=21BD . ∵ AO=BO , ∴ AC=BD . ∴ABCD 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在Rt △ABC 中,∵ AB=4cm ,AC=2AO=8cm , ∴ BC=344822=-(cm ).首先根据△AOB 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 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板 书设 计作业布置矩形3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2、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内容分析:1、矩形的概念和性质2、矩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矩形只比平行四边形多一个条件:“有一个角是直角”,不能用“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行四边形是矩形”来定义矩形3、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还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质(个性)4、对于判定1,要着重说明这个性质包括两个条件:(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相等.5、对于判定2,只要求是四边形即可,因为由有三个角是直角,可以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而由对角线相等却推不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过程与方法1、从边、角、对角线方面,让学生观察或度量猜想矩形的特殊性质.(1)边:对边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相同,邻边互相垂直(与性质1等价);(2)角:四个角是直角(性质1);(3)对角钱:相等且互相平分(性质2).2、矩形的判定方法有以下三种:①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2、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3、让学生加深理解判定矩形的条件4、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综合应用矩形定义及判定等知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矩形的判定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媒体教具三角板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配套练习P30-331、典型例题分析2、基础演练1、2 紧紧抓住矩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证明四边形是矩形时,要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来证明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精品文档1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第1课时《 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是本册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矩形的性质,包括矩形的定义、矩形的对角线性质、矩形的四边性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其他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矩形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性质,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矩形的对角线性质和四边性质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讲解、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矩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矩形的性质,包括矩形的定义、矩形的对角线性质、矩形的四边性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成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应用。
2.难点:矩形的对角线性质和四边性质的证明。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实践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加深对矩形性质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矩形模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矩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矩形的定义和性质。
提问:你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关于矩形的基本性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矩形的对角线性质和四边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提问:你们认为矩形的对角线有什么性质?矩形的四边有什么性质?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矩形,用尺子、圆规、三角板等工具,验证矩形的对角线性质和四边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8.2.1《 矩形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8.2.1《矩形》一. 教材分析1.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矩形的性质。
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矩形又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索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2.教材结构:本节课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第二部分是矩形的判定。
在第一部分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矩形的性质;在第二部分中,学生需要运用矩形的性质,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
二. 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六年级学习了图形的分类,对图形的分类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认知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性质。
同时,学生对图形的性质充满了好奇,学习积极性较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矩形的定义,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矩形的性质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矩形性质的探索,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特别是对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矩形的性质。
2.归纳推理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证明矩形的性质。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矩形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矩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矩形的图片,四边形的图片,直尺,三角板。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矩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矩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呈现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矩形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教学设计18.2.1《矩形》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矩形的定义.(2)掌握矩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矩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的过程,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矩形性质和直角三角线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的探究,激发探索热情,体验获取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和掌握矩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3、教法与学法:讲授法与探究性研究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5、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环节出示平行四边形图形,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顾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一,教师在课件上提示从三个方面回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顾1、边:旧2、角:知3、对角线:学糊口动设计企图此题目是为了今天研究矩形性质做铺垫,经由进程已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研究新知识矩形的性质。
再次强调了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一般方法,为学生探讨矩形性质提供思路。
(1)探究观察教师演示演示了从一般出示教具,在推动平行四边形过程,捕捉熟悉的到特殊的过程,让究的进程中,有没有发现一种特殊图形——长方形。
学生直观感知矩新的图形?形是特殊的平行知出示课件,再细心观察推动平四边形。
1观察平行四边形,回顾已学知识并回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边:对边平行且相称。
2、角:对角相等。
3、对角线:互相中分。
二,探究新知行四边形的内角有什么变化?这个长方形就是今天所学的矩形,并板书。
研究一个图形,首先给这个图形下个定义。
提问:请同学们给矩形下个定义。
教师巡视,指点学生。
教师归纳,并板书矩形的定义。
发问:在糊口中有矩形形象的例子吗?出示课件,矩形形象的图片。
出示教具,课件。
教师强调:矩形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因此,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探究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哪些特殊性质呢?请同学们通过观察,测量,写出你的发现。
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1)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1)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矩形是四边形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矩形的性质,包括矩形的定义、矩形的对边相等、矩形的对角相等以及矩形的对边平行等。
通过学习矩形,为学生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等其他特殊四边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性质,对四边形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垂线等基本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几何思维能力。
但是,学生对矩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矩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定义,了解矩形的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矩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矩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矩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矩形的性质,激发学生的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矩形的图片和性质。
2.学具:准备一些矩形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矩形图片,如门窗、电视屏幕等,引导学生关注矩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矩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矩形的定义,并用课件展示矩形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1矩形的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矩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在学生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后,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矩形的定义,掌握矩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最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矩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殊性质?”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导向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矩形图形等。
2.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3.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对矩形的性质进行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实例导入:以教室的黑板、门、窗户等为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矩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矩形的定义。
2.问题情境创设:设计一些与矩形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教室的门是矩形的?”“矩形的性质有哪些?”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矩形的性质,如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探索矩形的性质。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成果。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矩形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矩形实例,如教室窗户、电视屏幕等,让学生感受到矩形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
2. 设计有趣的矩形性质探究活动,如让学生动手剪裁矩形纸片,观察和测量矩形的对角线长度等。
3. 创建互动问答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矩形实例,并简要介绍其应用场景。
2. 逐步讲解矩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教授如何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矩形的面积、周长等。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矩形的独特性质,激发他们的思考。接着,我逐步讲解矩形的性质,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此外,我还教授如何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参与、积极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秀实践,符合教育相关专业的理念和标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矩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倾听、互相帮助。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绘图和设计的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矩形实例,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矩形的性质进行解答,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倾听、互相帮助。最后,学生还能够学会运用数学软件进行绘图和设计,提高其数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1(教案)《18.2.1矩形》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主题“矩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也有一些小组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作为教师,我应该在讨论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矩形的判定方法和面积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矩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矩形判定方法和面积计算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矩形的定义:确保学生理解矩形是一个具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这是矩形区别于其他四边形的核心特征。
-矩形的性质:强调矩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这些性质是解决矩形相关问题的关键。
-矩形的判定方法:掌握至少三种判定矩形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运用矩形面积=长×宽的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矩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矩形的形状?”比如,我们身边的桌子、书本、窗户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矩形的奥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1(教案)《18.2.1矩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8.2.1矩形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矩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一、导入
1.通过生活中的矩形实物,如书本、电视、电脑屏幕等,引导学生观察矩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矩形的特征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高题:针对掌握较好的学生,提高他们运用矩形性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5.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矩形性质的关键点。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创新与拓展:鼓励学生在掌握矩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拓展。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矩形性质的各种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矩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新课导入
1.介绍矩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矩形的基本概念。
2.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矩形的性质,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矩形性质。
三、课堂讲解与示范
1.对矩形的性质进行详细讲解,如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等。
2.结合具体例子,进行矩形性质的应用示范,如计算矩形的面积、周长等。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这类题目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运用矩形性质进行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4.创新思维题:
-提供一个矩形图形,要求学生通过添加一条线段(如对角线、中位线等),使之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教学设计设计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图形的计算”中的18.2.1“矩形”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矩形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通过此次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矩形的认识,并通过实际例子应用矩形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矩形的定义、性质和判断方法2.掌握计算矩形面积和周长的方法3.学会应用矩形计算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矩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矩形是对边相等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有以下性质:•每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对角线平分矩形•矩形四个角的平均数是90度2.计算矩形面积和周长的方法矩形的面积为长与宽的乘积,即$S = a \\times b$。
矩形的周长为两倍长和宽的和,即C=2a+2b。
3.应用矩形计算实际问题利用矩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可以计算有关矩形的实际问题,例如:•给定矩形周长求矩形面积•给定矩形面积求矩形周长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强调矩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简单介绍矩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2.教学重点详细介绍矩形的性质,强化学生对矩形的认识。
3.教学难点讲解如何应用矩形计算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在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4.知识运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矩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通过板书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矩形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5.拓展应用讲解如何应用矩形计算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6.综合练习带领学生做一些与矩形有关的计算题,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评价1.试卷测试:采用形式多样的试卷进行考核。
2.课后习题: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习题,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考核其掌握程度。
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学生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8.2.1矩形的性质和判定
-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在处理矩形相关数据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设计包含数据分析的练习题,指导学生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运用矩形性质进行计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形状类似长方形,但又不完全是长方形的图形?”(如门框、桌面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矩形性质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矩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矩形的判定方法:学会运用定理和性质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
-举例:通过具体图形,展示如何利用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方法判断矩形。
-矩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矩形面积、周长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2.教学难点
-矩形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对矩形的性质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难以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突破方法:通过多个角度的例题演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性质,例如通过折叠、旋转矩形纸片,观察性质的变化。
-矩形判定的综合运用:学生在判断矩形时,可能会混淆不同的判定定理,难以选择合适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8.2.1矩形的性质和判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课程中,对小组讨论的环节进行改进,比如设置明确的讨论主题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总体来说效果还不错。大家能够围绕矩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可能设置得不够恰当,导致学生的思考方向有所偏离。因此,我需要继续优化问题设计,使问题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矩形的基本概念。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矩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关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课程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效果还不错。大家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与矩形相关的例子,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矩形的概念。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矩形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虽然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我想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图形卡片、动画演示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矩形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入矩形的学习,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然而,由于矩形的判定涉及到多个条件,学生在运用定理时可能会出现混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梳理。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矩形的应用场景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掌握矩形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我会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矩形相关的讨论题,如:
1.举例说明矩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思考并讨论矩形的判定定理,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3.探讨矩形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我会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学生学习矩形的性质打下基础。
2.介绍矩形的定义,强调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详细讲解矩形的性质,如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引导学生探讨矩形的判定定理,包括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的判定教案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证“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发现矩形的不同判定方法及其推论.
提问练习1
某同学用画“边——直角——边——直角——边——直角——边”这样四步画出了一个四边形.
他说这就是矩形,他的判断正确吗?
为什么?
利用本节课总结的知识加以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
(20分)
优(16~20分)
良(10~15分)
一般(0~10分)
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
有清晰的目标说明;
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教学策略目标与总目标多处不一致,,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
教学评价(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②使学生能运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
养生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能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②通过证明性质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来证明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经历观察、操作、概括等探究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既需要观察和操作,也需要进行合情的推理.
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况,以及课的意图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思想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0~4分)
尊重学生差异;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没有体现或比较陈旧
学习目标分析
(10分)
优(8~10分)
良(5~7分)
一般(0~4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矩形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的性质。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矩形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问题情境:提出与矩形相关的问题,如“矩形的面积如何计算?”、“矩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殊性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与矩形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探索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矩形物体,如教室的窗户、门等,引发学生对矩形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索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合作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矩形的边长、计算矩形的面积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1矩形(一)》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本节课是矩形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并且对矩形(长方形)已经具有一些零散的认识。
本节课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使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总结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经过配套练习贯彻循序渐进的原设计理念则,加深学生对矩形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学、讨论、作实验的方法,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注重学生的体验及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未知化已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探索性思维。
1、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等知识。
2、方法学情分析方面:学生已积累了学习特殊四边形性质的方法,即按“角、边、对角线”的思路进行学习。
3、思维方面:学生的思维还依赖于具体、形象、易模仿的特点,因此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
本课要研究的是矩形的概念及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知识分析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还渗透着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1、知道什么是矩形;2、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3、能说出矩形的性质及推论;4、能综合运用矩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1、会运用矩形的性质及推论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会观察、会比较、会分析、会归纳。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具有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养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矩形的概念、性质定理教学难点难点: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教学方法采用1∶1的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目标教学的要求,采用边启发、边分析、边推理,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要求。
通过演示平行四边形模型,激发学生的学学法指导习兴趣。
教学时力求做到“三让”,即能让学生想的尽量让学生想,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说,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通过“想、做、说”的一系列活动,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其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维,进行“探究式学习”使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资源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学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1.倾听教师讲解,思考教 师提出的问题 的形状.教学 流程活动流程活动一 :设立悬念,引发冲突活动二:示演操作,形成假设验证假设,获得定论活动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活动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活动五:推荐作业,延展新知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及目的由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的运用课堂小结巩固提高问题与情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 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 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 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 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 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 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师生互动【教师活动】1.师生交流,教师板书课 题2. 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 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 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 形象。
3.操作课件出示问题情境4.演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 四边形,引导学生总结矩 形定义媒体使用与教学评价【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其思维活跃,在教师 的启发下,学生独立总 结、归纳出矩形的定义。
利用的对比的方法使学 生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 形的关系,突破难点。
【媒体使用】出事课题,展示问题情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 【学生活动】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 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 长方形)引出矩形定义. 境,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 动过程。
给出矩形定义。
诱导尝试,探究新知探究(一)、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2.观察教师演示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 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 3.总结矩形定义:有一个 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 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 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 形)。
① 随着∠α 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 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② 当∠α 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 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 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 系?从属关系,体会特殊与一 AD 的长及点 A 到 BD 的距离 AE 的长.2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 的性质.再让学生小组验证。
(二)、探新 2求证: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斜边的一半.【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1.操作演示平行四边形的 通过教师操作演示后,学 移动过程,探究矩形性质 生再操作演示平行四边2.指导学生平行四边形的 形的移动过程,探究矩形 移动过程,探究矩形性质 性质,到归纳矩形性质,再次与平行四边形性质3.引导学生证明、总结矩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形性质矩形与平行四边形这种4.板书矩形性质及其推论矩形性质 1 矩形的四个 般的思想.。
通过学生讨 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 2 论,积极思维,完成定理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直角 证明,突出重点,培养学 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 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斜边的一半。
【学生活动】1. 操作演示平行四边形 的移动过程,探究矩形性 质【媒体使用】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 过程,探究矩形性质;证 明矩形性质,呈现矩形性 质。
2.总结矩形性质3.尝试证明矩形的性质。
3.倾听教师总结变式训练,巩固新知【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例 1 已知:矩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交于点 O ,∠AOB=60°,AB=4cm ,求矩 后让学生尝试解答 通过例题巩固矩形性质 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运形对角线的长. 2.用实物投影仪出事部分学生解答3.教师最后给出参考答案 用能力例 (补充)已知:如图 ,矩形 ABCD , 和总结:因为矩形四个角 AB 长 8 cm ,对角线比 AD 边长 4 cm .求 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此题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 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 算题中常用的方法.小试牛刀1.(填空)(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 是 ,二 是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 夹角为 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媒体使用】出示例题,用实物投影展 示学生解答。
给出分析要 领和参考解答1.思考问题尝试解答得△OAB 是等边三角形,因O 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 为 .【学生活动】(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10cm ,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 2.学会分析:因为矩形是 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 为 cm ,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 cm , cm ,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 cm . 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 2.(选择)(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A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倾听讲解和参与交流(B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教师活动】(D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 1.教师出示练习题【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目标,编出达标测评题,具 体检查目标落实情况,及 时反馈矫正。
做矩形(2)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的三角 形中全等三角形一共有( ). (A )2 对 (B )4 对 (C )6 对 (D )8 对 3.已知:如图,是矩形 ABCD 对角线 的交点,AE 平分∠BAD,∠AOD=120°, 求∠AEO 的度数.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斜边的一半。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活动】1.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练习2.参与交流3.自我反馈矫正【教师活动】1.教师出示练习题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活动】1.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练习2.参与交流3.自我反馈矫正【媒体使用】出示问题,用实物投影展 示学生解答。
给出分析要 领和参考解答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必做题:课本第53页1、2,3题,课本第55页1题选做题: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AB⊥ED;(2)若PB=BC,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板【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然后补充升华.【学生活动】参与总结,记笔记【教师活动】操作课件,安排作业【学生活动】记录作业18.2矩形(1)【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使知识形成体系.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媒体使用】展示矩形概念性质结构图【设计意图】采用分层作业:必做题和选做题。
其目的是:(1)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查缺补漏。
(2)巩固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媒体使用】出示作业书设计定义:已知:例:关系:求证:矩形的性质定理1:证明:矩形的性质定理2:推论:学生练习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以下方面做的比较到位:在课上,我能把握课标、教学内容处理上更有针对性,在把握深度上也做的比较好,在这节课中,也出现了很多的亮点,用教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变化过程,同时,在这节课上,我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在课堂中有的问题探究的形式比较单一,课堂容量显得不够大,评价检测还不是十分到位等。
没有及时发现问题。
关注差生不够。
课堂单调。
缺乏趣味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很多的困惑:(1)如何能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2)如何更好的把握新课标,使之能与目前的评价与检测更好的结合(3)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如何把教学面对全体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学习课堂容量的搭配,应适应学生的特点,习题的设置要学会循序渐进地引导,起点不应太高.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多关注学生,把课堂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