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价值观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价值观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人力资源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李莉张璐瑶项目来源: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工作协同社区治理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3BSH088。

湖北省重点文科基地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从宏观比较的视角出发,对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伦理规范在历史发展、宗教精神、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异同开展分析,在坚持普世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遵循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明要素,将西方的社会工作伦理与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关键词: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一、中国社会体制的变革轨迹与社会工作特点在我国,社会工作很早就被应用于一些正式组织,但并非是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它作为一种非本职性、公益性形式存在,在本国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转变适应,在中国社会大环境中生根发芽,不断构建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和学科从西方引进到中国。

然而,当时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在我国的发展依靠政府,政府包揽一切;企事业单位将职工的一切管理活动规划在自己的范围内;对于家庭来说,当时社会鼓励多子多孙“人多力量大”,家庭内部事务、养老等都由子女承担;邻里关系融洽,最典型的中国式建筑“四合院”、“筒子楼”促使大家居住在一起互帮互助,这些都体现了那段时期中国社会单一化管理方式和集体性生活的面貌。

也就是说,国家和政府主动承担了属于社会管理的所有职能,也没有给社会自主管理的活动空间,没有激发社会公益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动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政府职能开始转变为宏观调控等方面;企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发生变化,很多在企业内所具有的社会福利与服务功能都抛向社会;而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增加和小户型的家庭住宅占据主导,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邻里间的关系逐渐弱化;计划生育造成的“核心家庭”在家庭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社会生活越来越多元化,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传统的政府部门和基层街道等已经无法满足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兴趣各类人群的需要,人们不得不将视野转向社会化的服务。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其本土化发展。

首先,我们概述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表现形式;其次,我们根据历史,文化,法律,宗教等背景因素,讨论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发展;最后,本文总结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的影响,并建议将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本土化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中西方差异,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发展正文:社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行业,它旨在服务社会弱势人群,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正义,提升社会福祉水平。

在不同地域,社会工作存在不同的价值观,表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拟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其本土化发展。

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在中国,社会工作者推崇服务性价值观,重视传统价值观,比如“仁者安人”、“忠孝”、“顾全大局”等。

而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者则强调自由主义价值观,比如“尊重他人自由”、“尊重个人”、“尊重多元文化”等。

其次,根据历史,文化,法律,宗教等背景因素,我们讨论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发展。

在中国,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的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价值观正在朝着更加人文关怀和利他主义方向发展,以适应当代中国的需求。

西方国家也正在朝着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的方向发展,以改善海外社会工作的实践效果。

最后,本文总结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中西方差异及本土化发展的影响。

结果表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发展有利于实现更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并有助于提升本土化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比如如何实现价值观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

因此,本文建议将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地区社会工作实践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本土化社会工作发展,我们应该注重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差异,并将其纳入到社会工作实践中。

例如,在中国,应该尊重传统价值观,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促进家庭教育,提升民众公德素质,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新时代下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指在当前社会发展、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在本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必然会受到深刻的影响和调整。

本文将从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本土化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新时代挑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要明确新时代下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对社会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中国社会工作领域也受到了外部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和实践对于维护中国自身文化传统、推动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土化的实践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本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及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群众的具体需求,提高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本土化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带来的影响。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意味着社会工作者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文化和传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传承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经验。

这意味着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将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关爱他人、社会责任等核心价值观。

本土化也会对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和策略产生影响,使得社会工作更贴近中国社会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更加有利于解决中国具体的社会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需要更加贴近和敏锐地把握社会新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新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进行本土化探索和实践时,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避免盲目借鉴外来经验和模式,导致价值观的混淆和偏差。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实践方法和理论。

我们需要注重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和提高,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意味着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将这些因素纳入到社会工作的实践中,以便更好地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和交流,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应当是以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中心,以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为保障的。

就价值观而言,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应当以人本主义为核心。

人本主义强调尊重和关爱每一个个体,强调尊重个体的权利和尊严,强调在服务对象的问题上要与其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

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应当让当地的居民感受到服务者的真诚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

只有这样,社会工作才能够真正地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与合作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地对服务对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工作者要树立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要以对服务对象的关爱和尊重为出发点,要以改善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还应当以促进当地社会发展和谐为目标。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群体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往往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应当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儿童保护问题等。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应当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树立以改善社会问题为己任的价值观,以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为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随着中国的发展,社会工作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和重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价值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本土化过程中强调价值观。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本土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社会的需求。

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特点与西方不同,因此需要本土的社会工作来应对这些问题。

其次,本土化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

在西方模式下,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可能会与中国的文化和习惯不符,这会降低社会工作的效果。

而本土化可以设计适合中国社会的社会工作方案,使社会工作更具针对性和高效率。

最后,本土化可以促进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可以在理念、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价值观是一个必须强调的方面。

首先,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和指南。

社会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它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使命感的体现。

社会工作者所追求的是社会公正、人权、人的尊严和自主权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西方社会已经形成了很长时间,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践。

但是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本土化来加以打磨并获得更好的适用性。

其次,通过本土化,可以充分挖掘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资源。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和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这些价值观可以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例如,在家庭关系中,儒家思想中关于家长、长子、次子等亲属关系的伦理观念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工作与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最后,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强调合适的价值观。

中国社会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一些传统的价值观正在被新的价值观所取代。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困境与对策探究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困境与对策探究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困境与对策探究发布时间:2021-07-14T16:02:27.3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作者:周颖[导读] 社会工作是与价值观密切相连的一种职业或事业周颖山东烟台鲁东大学 264025【摘要】社会工作是与价值观密切相连的一种职业或事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存在和定义的关键的基础,是社会工作者实现职业意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价值观对社会工作方法、技术、技巧的选择与运用具有较强的影响。

新教伦理、人道主义、乌托邦思想以及社会福利观念等思想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产生有很大影响,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起步时间比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探索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契合点,促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可以帮助推动社会工作专业进一步发展。

当前,我国我国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方法,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然而,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契合点来研究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工作价值观;困境一、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困境分析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就是将来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与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然而在现阶段,社会工作价值观与我国传统价值观有较大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境。

(一)二者对于“人”的看法存在差异首先是家族本位和群体本位的观念。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一定的家族关系,个人要服从于家族,要维持家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在今天,家族虽然逐渐演变为小家庭,但是我们依然以家庭为重,将家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可能会牺牲个人利益。

在西方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个人的幸福是高于一切的,个人是衡量一切意义和价值的标准。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
构的发展,使之既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又能发挥家族网络 的助人功能(香港)。
3、给社会工作伦理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理念,使之体现出社会主义特性
?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相统一的,而不应凌驾于社会利益之 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的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中的统领地位。 *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讲求“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的互助互爱精神。 *坚持法律制度框架下的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关系方面的差异 3.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特征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之间 的矛盾和冲突
16
四、西方社会价值理念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
1、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 2、追求以人为本、平等公正 3、社会福利思想
1、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
?儒家思想中的“和”,追求的是人与人间的和谐; ?道家思想核心的“道”,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道
观。
4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1.戈登 ?2.比斯台克 ?3.柏伊姆 ?4.泰彻 ?5.NASW ?6.香港 ?7.总结
5
三、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的一般概括
?1.服务 ?2.利他 ?3.社会公平与正义 ?4.人的价值与尊严 ?5.平等与尊重 ?6.合作 ?7.敬业
6
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
(2)家族为核心的伦理结构 ?在传统社会里,这种伦理关系长期调节着人们之间 的社会关系,平衡社会秩序,已经成为一种牢固的 文化传统。 ?家族网络仍然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机制。
?提高和加强家族网络的功能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其一,应提高家庭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自决意
识 ?其二,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社会工作要推动家庭网络结
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中提到的社会工作目标有着高度的 一致。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一、新时代下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本土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中,将其国外事物转化为符合当地文化传统与生活实际的一种过程。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就是要将原本外来的社会工作理念、技术和方法转化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模式和方法。

这种转化,不仅仅是将西方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翻译成中文,而是要基于中国的国情、文化传统和现实问题,重新构建社会工作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模式。

这也意味着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一个在中国具体社会环境条件下的社会工作的本土思考和实践创新。

1. 尊重和继承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其中蕴含着许多关于人际关系、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宝贵价值。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就是要在尊重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现实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将以中国传统的仁爱、敬老、孝顺、和谐等为核心,将中国传统美德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相结合,为社会工作的实践提供基础指导和坚实保障。

2. 关注和重视当地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还将更加关注和重视当地的社会问题。

在新时代下,中国社会也存在着许多与西方不同的社会问题,如老龄化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城市化问题等。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价值观要求社会工作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社会问题,将社会工作的目光和实践重心转向这些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社会工作实践,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3. 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利益4. 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还要求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者。

在新时代下,社会工作者的培养要更加注重对中国国情和社会问题的深入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尊重与继承,以及对中国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

这也就要求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更要具备一颗关怀社会、服务弱势、尊重传统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怀。

四、结语在新时代下,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对社会工作实践和理论的一种必然要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探究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探究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探究一、本文概述《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探究》一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本文首先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意义和特征。

接着,文章将聚焦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价值观如何与本土元素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文章将通过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最终,本文旨在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全球视野社会工作价值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受其所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实践逐渐展现出一种多元共存的态势,其背后的价值观也各具特色。

从全球视野来看,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在于对人的尊重、公正、平等和参与的强调。

这些价值观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和实践方式,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致力于促进个体和社区的发展,提高社会福利,以及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西方社会,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诸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文化传统的影响,强调个体的独立、自主和权利。

而在东方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社会工作价值观更多地体现了集体主义、和谐共处的文化特色,注重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和平衡。

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全球社会工作实践在价值观层面仍有许多共通之处。

例如,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对于公正和平等的追求,以及对于参与和赋权的重视,这些都是全球社会工作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可能存在冲突和误解;另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社会变迁,使得社会工作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社会问题。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普遍性和本土化的平衡,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目标。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要体现人民至上的原则。

社会工作本土化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工作者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权益,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要强调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价值观念。

社会工作本土化要注重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勤劳善良、互助友爱、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以及重视家庭、尊老爱幼、关心弱势群体的精神。

这些价值观念与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可以丰富社会工作的内涵,提升社会工作的实践效果。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要强调创新和进步。

社会工作本土化不仅要传承和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更要积极创新和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工作要积极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等新特点和问题,探索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提供更为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推动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也要推动社会工作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要注重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和职业,需要一支专业化、专业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来从事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实践。

社会工作本土化要注重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问题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问题

浅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问题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社会个案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问题的必要性,然后主要从专业自我与个人自我的本土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途径探讨。

关键词:价值观;专业自我;个人自我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76-01社会个案工作过程中,建立专业关系与个人关系时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问题非常重要。

首先,专业关系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结成的关系。

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有不同于其他专业关系的独特性。

个案工作中,是个案工作者凭借专业知识与技能,协助案主发挥潜能、调整态度,从而解决案主的问题并增进案主自我发展的过程。

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是为达成这一特定目标而结成的特定关系。

个人关系则是指个案工作者与案主建立的除专业关系以外的各种关系。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社会工作起源于发达的西方社会。

然而,从西方的社会结构、文化背景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工作,对这些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很明显差异的国家和地区,是无法”照搬”的,即使”照搬”进来,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而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动力和灵魂,是社会工作的生命线。

价值观在社会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着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发展社会工作,必须要以价值观的确立为前提。

尤其是在建立专业关系与个人关系过程中,社会工作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大部分社会工作实践都有赖于做出基于价值观的决策。

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对于产生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这个舶来品来说,显然她的本土化问题迫在眉睫。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必要性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差别很大。

西方社会价值观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

所谓人本主义即把人和社会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

它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平等和价值,注重个人利益。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专业关系是一种职务关系,任何的良好个人关系的形成都只是手段。

因此西方的社会工作个案专业关系是一种纯粹的职务关系,不包含个人关系。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结论:价值观的本土化是中国
社工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要 借鉴西方的同时结合本土特色 建立中国自己的价值观。为本 土社工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打下 基础。
谢谢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 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晚,主要是借鉴的 • 专业人才缺乏,理论研究少 •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缺 失价Fra bibliotek观本土化的对策
• 培养社工人才加强社会工作的理论建设, 编写相关教材,推动价值观本土化 • 高校教师加强引导,培养人才 •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做到理 论联系实际
题目:浅谈中国社会 工作者价值观的本土 化
• 摘要 • 关键词:价值观、本土化、社会 工作者
价值观本土化的意义
• • • • 对社会工作者的意义 对救助者的意义 对专业的意义 对社会的意义
价值观的现状
• 教育上以西方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为主 • 实践中与价值观的冲突(可举例 说明) • 社工处于思想矛盾中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国家有关部门逐渐向社会工作注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强调社会工作要本土化,需要在价值观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意味着将社会工作纳入到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将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目标、方法等应用到特定的社会文化实践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本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本土化的社会工作需要具备本土的价值观念,也需要将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理念加以贯彻。

1、人本主义:社会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需求和权益,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并且在服务中发挥主动性、参与性和独立性。

2、公平正义: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不平等、不公平现象,是社会工作必须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应该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尽可能减少社会上不同层次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我价值。

在具体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也应该关注和运用法律和伦理等知识和技能,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合法权益和公正待遇。

3、社会责任:社会工作的本质是服务,是建立在个人之间相互援助和帮助的关系上的,是应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一种补偿和改变。

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提供相应的服务以维护社会稳定。

4、文化多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服务实践中充分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和信仰。

因此,社会工作需要完全体现文化多元的思想,制定适合当地的服务方案,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高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只有把这些价值观念创造性地应用于具体的服务实践中,才能为我国的社会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程度的提高。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不仅是理论上的创新,也是社会现实中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之一。

未来社会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工作,打造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发挥本地的特殊性优势,让社会工作服务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名词解释一、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行为,旨在通过促进社会公正、增强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关系,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实现自我发展和改善生活条件的过程。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供支持、援助和服务,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二、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人、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在实践中所持有的一种关于什么是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体系。

价值观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反映了他们对道德、伦理、公平和正义的看法。

三、本土化:本土化指的是将外来的事物、理念或文化适应和融入到本地环境中,使之符合本地的特点、需求和价值观。

在社会工作领域,本土化是指将国外的社会工作模式、理论和实践方法与本地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相结合,以适应和解决当地社会问题。

四、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与当地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相结合,以打造适应本地需求和价值观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它强调适应性、文化敏感性和本地化的特点,将全球社会工作原则与当地实践相结合,使社会工作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

例如,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可能包括以下方面:1. 尊重和包容: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尊重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并充分理解和接纳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 非歧视和公平: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不对人们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公平地为所有人提供服务和支持。

3. 社区参与和合作:社会工作者应鼓励和促进社区成员的参与和合作,帮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 残疾者权益保护: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和保护残疾人的权益,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5. 社会正义和倡导:社会工作者应该致力于社会正义,发声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并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通过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当地人们的需求,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服务,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分析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分析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分析作者:唐晓英精华郑克岭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论文摘要: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不仅界定了社会工作本身的目标和意义,同时界定了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教义,宣扬平等、博爱思想。

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从西方引进,若要在中国开花结果,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使其本土化,其中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交往方式多依据于自身的差序格局,在这张由差序格局交织的网中,人们更关注的是大大小小的人际关系圈,而非个人。

每一个现实的人首先不是单独的个体,而往往是处于关系之中的存在。

这种“关系中的存在”与社会工作所言的“人在环境中”的概念不同,后者虽然强调环境的互动与所处人群的影响,但它所关注的仍是个体自身的发展,并把个体自身的发展置于首位。

而在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存在发展乃至于生存都是与周围一些个体密切相关的。

杨中芳认为,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是着重于通过个人成就来带动整个社会,使其成为一个更能培养个人成就的场所;而中国传统社会中“集体主义”下的个人观是着重由成员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带动社会,从而使个人获益。

西方社会理论的解释对象,无论是宏观的社会制度还是微观的个人行为,其背后都在一定程度上预设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同取向的差异,当蕴含了西方文化价值的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原则在中国运用时,我们若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指导,极有可能会遭遇中国传统观念的抵触,这多半会让一些社会工作者感到较难下手。

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分析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源头可追溯到基督教义,其强调对弱者的爱护就是对上帝的尊敬,对弱者置之不理就是对上帝最大的损害。

教义中告诫人们人本性中存在原罪,只要他能尊敬上帝,爱护芸芸众生原罪就可获得救赎。

这能使信徒爱人如己。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土化社会工作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本土化是指将社会工作与具体地域、文化、习俗以及社会背景相结合,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求开展相应的社会服务工作。

这种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更有效地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提升社会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建设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体系,培育本土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推动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新时代对社会工作的要求、本土化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具体内容、挑战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深入推进本土化社会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新时代对社会工作的要求新时代对社会工作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化。

新时代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新时代对社会工作的要求是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新时代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具备较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境况,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时代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能力。

社会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合作,共同解决。

社会工作者需要能够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共同为社会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2.2 本土化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本土化社会工作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社会工作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所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和新要求。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土化社会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社会工作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差异。

传统的社会工作模式可能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些差异,而本土化社会工作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社会工作本土化之价值观的本土化

社会工作本土化之价值观的本土化

社会工作本土化之价值观的本土化一、价值观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动力和灵魂,也是社会工作的生命线。

可见价值观的本土化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重要地位。

请具体剖析价值观本土化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以及强化社会工作应有功效中的地位和作用。

谈这个问题需要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需要更准确地界定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第二个前提是需要紧扣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

这样才能弄清楚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与社会工作是什么关系,才能清晰地说明它的本土化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应有的地位和功效;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说清晰地论证怎样才能强化其本土化的地位和作用。

1、专业价值观的界定。

所谓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等的规范体系,是从业者的专业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的据,也可以说是社会工作认定专业行为、辩明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

它决定社会工作存在的目的和功能。

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内容不同;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2、本质界定的含义。

从本质上说,社会工作是依托社会福利制度而存在的,运用专业方法调整和改善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态,帮助其最大程度地实现潜能,以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目标的一个专业和职业。

社会工作的这个本质界定,在本栏目之前有关“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内涵”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和策略”等专题讨论中已有论证。

[1]这里只是想进一步说明:社会工作的制度性这个最重要属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现为福利服务递送制度,即作为社会服务实践的社会工作;二是表现为社会福利制度的组成部分,即作为落实社会福利政策的途径的社会工作。

参见下图。

3、基于本质界定的价值观构成。

按照社会制度理论,在构成社会制度的价值、规范、组织和设备等四大要素中,社会制度的价值要素是灵魂,它决定社会制度存在的目的和功能;社会制度的创设、沿袭或发展进步,通常是多种价值倾向冲突与整合的结果。

[2]如果说社会工作的制度属性有两层含义,那么构成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也可以分为两层:一是社会工作所依托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观,它帮助抉择社会需要怎样的福利制度,如何才能回应社会需求,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工作是服务人群、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本土化则是将国外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和运用。

在当前世界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切实贴近本地社会的需求和特点,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本土化,可以更好地激发本地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群体,提升社会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工作本土化还可以促进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信和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会关系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 正文2.1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与内涵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将国外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经验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通过本土化的方式适应本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并为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而服务。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考虑到中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等因素,以确保社会工作的实施符合本国国情,并具有可持续性和适用性。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内涵包括: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社会工作的有益经验和理念,同时注重本土化发展,创新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要重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培训和教育,培养本土化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者,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和发展。

要关注社会工作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支持,为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升,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和共建,实现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目标。

2.2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日益凸显。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思考与实践,也成为了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探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一、新时代的背景二、价值观的思考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精神,而社会工作也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自己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需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也是社会工作必须要充分认同和践行的。

社会工作本土化就是要在实践中尊重和贯彻这些价值观,让社会工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支持者。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需要依托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优秀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伦理。

社会工作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

对于社会工作来说,本土化不仅仅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对外来理论和方法做出本土化调整,更应该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土壤中生长和壮大。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需要适应中国社会的实际需求。

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深刻理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中国的社会实践,寻求更加符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路径。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不同于简单的照搬外来的经验和模式,而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需求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

三、实践路径的探索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要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为中国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五、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在矛盾与冲突
• 6.革新变迁对传统主义
• 7.异质性对同质性
• 8.文化决定论对个人本能论 • 9.相互依赖对个人自治 • 10.个性化对模式化
9
六、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外在矛盾与冲突
• 1.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 • 2.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 • 3.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与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道德观,而西方社会工 作伦理则坚持“人的独立性”原则。
3、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体系差 异较大。
1、佛教的因缘果报理念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冲突
• 宿命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必受乐,恶必受苦, 这是支配人生命运的法则。 • 人们常常无视自己的权利被践踏和剥夺,认为自己要承担 的惩罚是命中注定的,对于外界的帮助持怀疑和拒接态度,
10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 价值观的本土化
(一)什么是本土化?。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价值观 理论 技巧
12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基本原则
1.内生因素:中国传统文化
2.外生因素: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利他主义
3、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社会工 作伦理的价值体系差异较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信仰,而西 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基础是新教伦理、人文民主主义和 社会福利思想。社会工作强烈的西方文化特点与共产主义 信仰的差距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服务的对 象是“人民”。
• 道家思想核心的“道”,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道
家提倡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面对冲突,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协调关系,最终达到 和谐圆满。
2、追求以人为本、平等公正
• 孔子“仁者爱人”; • 庄子“物无贵贱”; • 国家管理“民者,君之本也”; • 佛教众生平等观念。
3、社会福利思想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文化基础
(一)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1.西方价值观的基础
(1)基督教哲学 (2)人文主义思想 (3)民主思想 (4)社会主义
(5)福利主义
14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文化基础
2.中国价值观的基础
(1)儒家文化 (2)道家文化 (3)佛教文化
15
三、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设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常常遇到阻力。
案例
• 联合国估计,全球有3500万自闭症患者,其中,中国超过 700万。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表明,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 神残疾首位。据公开的数字显示,广东超过60万人患有自 闭症,当中约15万人为儿童。自闭症目前的发病率为 1/150。 • 比寻常父母付出多百倍、千倍的自闭症孩子父母,却鲜被关 注。这样的状况,过去、现在都没有改变过。他们除了承受 孩子不幸带来的巨大压力外,还要背负世俗别样的目光。 • 事实上,当孩子被诊断为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家长才是更需 要帮助的。因为孩子不了解这一纸诊断的含义,他们不会因 此而痛苦,真正痛苦的是他们的家长。因为家长在这个时候 往往会从“我做错了什么”和“因果报应”等主观臆想上来 折磨自己。
案例
• 政治婚姻,男女双方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属的集团的 政治利益而结婚,多指没有感情(爱情)基础,因单方 或双方利益驱使下结成的婚姻。
• 西汉王昭君出塞,大唐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清朝乾隆时 期的香妃;民国时期的孙中山与宋庆龄,蒋介石与宋美 龄婚姻都存在一定的政治婚姻因素。
• 到了现在,父母包办的婚姻都统称为政治婚姻了。
1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关注服务对象个人,从个人层面找原因 关注社会环境,从社会层面找原因 2
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
7
五、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在冲突与矛盾
1967年,美国学者麦克里德和梅耶提出了十组相互冲突 的价值: •1.个人价值对制度目标 •2.个人自由对社会控制 •3.团体责任对个人责任 •4.安全保障对艰苦奋斗 •5.相对论、实用论对绝对论、神圣论
• 孔子的大同理想; • 孟子的仁政; • 墨子的兼爱非攻观念; •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乐善好施、积极参与的福利取向与西 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中提到的社会工作目标有着高度的 一致。
五、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在 中国本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佛教的因缘果报理念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诸多方面 相冲突。
2、儒家的仁道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人本主义相去甚远。
4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 1.戈登 • 2.比斯台克 • 3.柏伊姆 • 4.泰彻 • 5.NASW • 6.香港 • 7.总结
5
三、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的一般概括
• 1.服务 • 2.利他 • 3.社会公平与正义 • 4.人的价值与尊严 • 5.平等与尊重 • 6.合作 • 7.敬业
6
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
社会工作伦理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价值观影响我们的态度与行为。 是一种期望某些事务的概念,会影响决定应该如何行动以及行动
的目的。
社会工作源于对特定价值观的坚信不疑。 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同社会中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一道工作。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当冲突出现时要优先考虑社会工作的价值 观。
2、儒家的仁道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 人本主义相去甚远
• 与人本主义的个人自由意志可以决定命运相反, 强调压抑、忍让、服从,是要节制自已,遵从社会 规范;强调“知足常乐”,对自己的遭遇要隐忍。 • 与“个体的独立性”相悖,注重家庭人伦关系, 强调个人应配合家族或集体的利益而行动,从而忽 视了个体的利益与权利。
1.社会福利观念、宗教慈善思想方面的差异 2.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差异 3.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特征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之间 的矛盾和冲突
16
四、西方社会价值理念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
1、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 2、追求以人为本、平等公正 3、社会福利思想
1、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
• 儒家思想中的“和”,追求的是人与人间的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