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线段中点(或分点)的有关计算

合集下载

三法巧求线段的长度

三法巧求线段的长度

三法巧求线段的长度方法一:直接推理法根据题设图形的特征,利用中点的性质或者图中线段的和差关系,直接推理进行求解. 例1 如图1所示,已知线段AB=80 cm,M为AB的中点,点P在MB上,点N为PB的中点,且NB=14 cm,求线段AP的长.思路分析:由图形可以看出,线段AP等于线段AM与MP的和,也等于线段AB与PB的差,所以欲求线段AP的长,只要求出线段AM与MP的长或者线段PB的长即可.解:由题意可得PB=2NB=2×14=28(cm),所以AP=AB-PB=80-28=52(cm).评注:直接推理计算,需要认真观察图形,灵活运用图中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然后进行变换迅速解题.方法二:利用整体求解法根据题中线段间的关系,通过整体思想,把所要求解的线段作整体处理的方法.例2 如图2所示,点P在线段AB上,AB=10 cm,点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思路分析:虽然由图可知MN=MP+NP,但无法分别求出MP和NP的长.再仔细分析发现MP+NP=21AB,于是把MN作整体化处理,则可以把问题简单化. 解:由MP=21AP,NP=21PB得MN=MP+NP=21(AP+PB)=21AB=21×10=5(cm). 评注:当无法确定某些线段的长度时,可考虑整体求解.方法三:运用分类讨论法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不同情况予以分析的解决方法.例3 在一条直线上有A,B,C三个点,M为AB的中点,N为BC的中点,若AB=a,BC=b,试用a,b表示线段MN的长度.思路分析:由于题目没有说清楚A,B,C三点之间确切的位置关系,所以要根据A,B,C三点的位置和a,b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讨论.解:(1)如图3-①所示,点B在A,C两点之间时,MN=BM+BN=21(AB+BC)=21(a+b);(2)如图3-②所示,点A在B,C两点之间,即b>a时,MN=BN-BM=21(BC-AB)=21(b-a); (3)如图3-③所示,点C在A,B两点之间,即a>b时,MN=BM-BN=21(AB-BC)=21(a-b). 评注: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审题,弄清楚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遗漏.。

专训巧用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 优质 公开课精品课件

专训巧用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  优质  公开课精品课件
习题课 阶段方法技巧训练(二)
专训1
巧用线段中点的 有关计算
利用线段的中点可以得到线段相等或有倍 数关系的等式来辅助计算,由相等的线段去判
断中点时,点必须在线段上才能成立.
训练角度
类型1
1
线段中点问题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
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解: 因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 1 所以CM= AC= ×8=4(cm), 2 2 1 1 CN= BC= ×6=3(cm), 2 2 所以MN=CM+CN=4+3=7(cm);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
类型2
线段分点与方程的结合
4.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O为原点, 现A,B两点分别以1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 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左运动.
(1)几秒后,原点恰好在A,B两点正中间?
解:设x秒后,原点恰好在A,B两点正中间. 依题意得x+3=12-4x,解得x=1.8. 答:1.8秒后,原点恰好在A,B两点正中间.
明理 2 1 1 同(1)可得CM= AC,CN= BC, 2 2 1 1 所以MN=CM+CN= AC+ BC 2 2 1 1 = (AC+BC)= a cm. 2 2
(1)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点拨:
先求出MC、CN的长度,再利用MN=CM+ CN即可求出MN的长度;(2)与(1)同理,先用 AC、BC表示出MC、CN,MN的长度就等于 AC与BC长度和的一半.
(2)几秒后,恰好有OA∶OB=1∶2? 解: 设t秒后,恰好有OA∶OB=1∶2. ①B与A相遇前:12-4t=2(t+3),即t=1; ②B与A相遇后:4t-12=2(t+3),即t=9. 答:1秒或9秒后,恰好有OA∶OB=1∶2.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之必考点题型全归纳与分层精练-相似三角形(原卷版)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之必考点题型全归纳与分层精练-相似三角形(原卷版)

专题22相似三角形【专题目录】技巧1:巧用“基本图形”探索相似条件技巧2:巧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技巧3:证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题型】一、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题型】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题型】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题型】四、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题型】五、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题型】六、位似图形的概念与性质【题型】七、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位似图形【考纲要求】1、了解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并会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2、了解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判定并会运用.3、了解位似变换和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并运用其性质.【考点总结】一、相似图形及比例线段解直相似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若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则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特征: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比例线段的定义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即a cb d(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考点总结】二、相似三角形【技巧归纳】技巧1:巧用“基本图形”探索相似条件相似三角形的四类结构图:1.平行线型.2.相交线型.角三角形的应用比例线段的性质(1)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 ;(2)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3)等比性质:若a b =c d =…=m n (b +d +…+n ≠0),那么a +c +…+m b +d +…+n =a b.黄金分割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 AB =BC AC ,则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3.子母型.4.旋转型.【类型】一、平行线型1.如图,在△ABC 中,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D ∥BC 交AB 于点D.(1)求证:AE·BC =BD·AC ;(2)如果S △ADE =3,S △BDE =2,DE =6,求BC 的长.【类型】二、相交线型2.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的边AC ,AB 上的点,BD ,CE 交于点O ,且EO BO =DO CO,试问△ADE 与△ABC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类型】三、子母型3.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BC 于点D ,E 为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 AC =DF AF .【类型】四、旋转型4.如图,已知∠DAB =∠EAC ,∠ADE =∠ABC.求证:(1)△ADE ∽△ABC ;(2)AD AE =BD CE .技巧2:巧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类型】一、巧连线段的中点构造相似三角形1.如图,在△ABC 中,E ,F 是边BC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D 是AC 的中点,BD 分别交AE ,AF 于点P ,Q ,求BP PQ QD.【类型】二、过顶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2.如图,在△ABC 中,AC =BC ,F 为底边AB 上一点,BFAF =32,取CF 的中点D ,连接AD 并延长交BC 于点E ,求BE EC 的值.【类型】三、过一边上的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3.如图,在△ABC 中,AB >AC ,在边AB 上取一点D ,在AC 上取一点E ,使AD =AE ,直线DE 和BC的延长线交于点P.求证:BP CP =BD EC .【类型】四、过一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4.如图,在△ABC 中,点M 为AC 边的中点,点E 为AB 上一点,且AE =14AB ,连接EM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BC =2CD.技巧3:证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类型】一、构造平行线法1.如图,在△ABC 中,D 为AB 的中点,DF 交AC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E·CF =BF·EC.2.如图,已知△ABC 的边AB 上有一点D ,边BC 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 ,且AD =CE ,DE 交AC 于点F ,求证:AB·DF =BC·EF.【类型】二、三点定型法3.如图,在▱ABCD 中,E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DE 交BC 于F.求证:DC AE =CF AD .4.如图,在△ABC中,∠BAC=90°,M为BC的中点,DM⊥BC交CA的延长线于D,交AB于E.求证:AM2=MD·ME.【类型】三、构造相似三角形法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是BC边上任意一点,A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M,N.求证:BP·CP=BM·CN.【类型】四、等比过渡法6.如图,在△ABC中,AB=AC,DE∥BC,点F在边AC上,DF与BE相交于点G,且∠EDF=∠ABE.求证:(1)△DEF∽△BDE;(2)DG·DF=DB·EF.7.如图,CE是Rt△ABC斜边上的高,在EC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连接AP,作BG⊥AP于点G,交CE于点D.求证:CE2=DE·PE.【类型】五、两次相似法8.如图,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ABC 的平分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F.求证:BF BE =AB BC .9.如图,在▱ABCD 中,AM ⊥BC ,AN ⊥CD ,垂足分别为M ,N.求证:(1)△AMB ∽△AND ;(2)AM AB =MN AC .【类型】六、等积代换法10.如图,在△ABC 中,AD ⊥于D ,DE ⊥AB 于E ,DF ⊥AC 于F.求证:AE AF =AC AB .【类型】七、等线段代换法1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点P 是AD 上一点,CF ∥AB ,延长BP 交AC 于点E ,交CF 于点F ,求证:BP 2=PE·PF.12.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AD 的垂直平分线EP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D 2=PB·PC.【题型讲解】【题型】一、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例1、如图,在△ABC 中,DE ∥AB ,且CD BD =32,则CE CA 的值为()A .35B .23C .45D .32【题型】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例2、如图,在ABC ∆中,//DE BC ,9AD =,3DB =,2CE =,则AC 的长为()A .6B .7C .8D .9【题型】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例3、如图,已知DAB CAE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无法判定A ABC DE ∽△△的是()A .AB AC AD AE =B .AB BC AD DE =C .B D ∠=∠D .C AED∠=∠【题型】四、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例4、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和AC 的中点,15BCED S =四边形,则ABC S ∆=()A .30B .25C .22.5D .20【题型】五、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例5、为测量某河的宽度,小军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点A ,再在他所在的这一侧选点B ,C ,D ,使得AB ⊥BC ,CD ⊥BC ,然后找出AD 与BC 的交点E ,如图所示.若测得BE =90m ,EC =45m ,CD =60m ,则这条河的宽AB 等于()A .120mB .67.5mC .40mD .30m【题型】六、位似图形的概念与性质例6、如图,△ABC 与△DEF 位似,点O 为位似中心.已知OA ∶OD =1∶2,则△ABC 与△DEF 的面积比为()A .1∶2B .1∶3C .1∶4D .1∶5【题型】七、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位似图形例7、如图,三角板在灯光照射下形成投影,三角板与其投影的相似比为2:5,且三角板的一边长为8cm .则投影三角板的对应边长为()A .20cmB .10cmC .8cmD .3.2cm相似三角形(达标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已知∥DE BC ,12AD BD ,则ADE V 与ABC 的周长之比为()A .1:2B .1:4C .1:9D .1:32.如图,在ABC 中,高BD 、CE 相交于点.F 图中与AEC △一定相似的三角形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ADE 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A .16B .14C .13D .124.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一点,那么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够判定△ABC 与△DBA 相似的是()A .C BAD∠=∠B .BAC BDA ∠=∠C .AC AD BC AB =D .2AB BD BC=⋅5.已知ABC ∽A B C ''' ,AD 和A D ''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若8AD =,12A D ''=,则ABC 与A B C ''' 的面积比是()A .2:3B .4:9C .3:2D .9;4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标杆BE 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已知标杆BE 高为1.5m ,测得AB =3m ,AC =10m ,则建筑物CD 的高是_____m .7.如图所示,要使ABC ADE ~,需要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填写一个正确的即可)三、解答题8.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且AD :AB =AE :AC =2:3.(1)求证:△ADE ∽△ABC ;(2)若DE =4,求BC 的长.相似三角形(提升测评)一、单选题1.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在AD 边上,EF ∥CD ,交对角线BD 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DE DF AE BF =B .EF DF AD DB =C .EF DF CD BF =D .EF DF CD DB=2.如图1为一张正三角形纸片ABC ,其中D 点在AB 上,E 点在BC 上.今以DE 为折线将B 点往右折后,BD 、BE 分别与AC 相交于F 点、G 点,如图2所示.若10AD =,16AF =,14DF =,8BF =,则CG 的长度为多少?()A .7B .8C .9D .1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 ,B 两点,其中点A 的坐标是(-2,1),点B 的横坐标是2,连接AO ,BO .已知90AOB ∠=︒,则点B 的纵坐标是()A .B .4CD .24.如图,D 是ABC △的边上的一点,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 ,连接BE ,过点D 作BE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F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AD AF BD EF =B .AF DF AE EB =C .=AD AE AB AC D .CAF FE DE B =二、填空题5.如图,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树的影子落在了地上和墙上,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BD 为4m ,墙上的影子CD 长为1m 1m 的垂直于地面上的标杆的影长为0.5m ,则树的高度为______m .6.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2BC AD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AF 与BD 相交于点E ,与CD 边相交于点G .如果2AD CF =,那么DEG ∆与CFG ∆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三、解答题7.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点D 在CG 上,BC =1,CE =3,连接AF 交CG 于点K ,H 是AF 的中点,连接CH .(1)求tan ∠GFK 的值;(2)求CH 的长.8.如图所示,BEF 的顶点E 在矩形ABCD 对角线AC 的延长线上,13BC AB AE ==,,与FB 交于点G ,连接AF ,满足ABF ∽CEB ,其中A 对应C B ,对应E F ,对应B(1)求证:30FAD ∠=︒.(2)若13CE =,求tan FEA ∠的值.。

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和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和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和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和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是几何学中常用的计算坐标的公式,用于确定线段上点的位置。

它们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如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和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设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x1,y1)和B(x2,y2),则线段AB的中点C的坐标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x=(x1+x2)/2Cy=(y1+y2)/2其中,Cx和Cy分别代表中点C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例如,若给定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4,2)和B(8,6),则线段AB的中点C的坐标可通过以下计算得到:Cx=(4+8)/2=12/2=6Cy=(2+6)/2=8/2=4因此,线段AB的中点C的坐标为(6,4)。

线段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一个房间或一个场地的中心点,以便布置家具或进行其他相应的规划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线段中点坐标公式计算出房间或场地的中心点的坐标。

除了线段的中点,我们还经常需要确定线段上的其他分点位置。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设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x1,y1)和B(x2,y2),若在AB上有一点P将AB分为内部比例m:n(m+n>0)的两部分,那么点P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x = (nx1 + mx2) / (m + n)Py = (ny1 + my2) / (m + n)其中,Px和Py分别代表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例如,若给定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2,4)和B(6,8),且要在AB上以内部比例2:1将其分割,即将AB分为两段,其中一段长度为整体长度的2/3,另一段长度为整体长度的1/3、那么按照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点P的坐标可通过以下计算得到:Px=(2*2+1*6)/(2+1)=(4+6)/3=10/3≈3.33Py=(2*4+1*8)/(2+1)=(8+8)/3=16/3≈5.33因此,点P的坐标为(3.33,5.3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原卷版+解析版)(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原卷版+解析版)(人教版)

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类型一、求值问题例.数轴上有A ,B ,C 三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m ,n ()m n <,点C 在B 的右侧,2AC AB -=.(1)如图1,若多项式()371231mn x x x +--+-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请直接写出m ,n 的值:(2)如图2,在(1)的条件下,长度为1的线段EF (E 在F 的左侧)在A ,B 之间沿数轴水平滑动(不与A ,B 重合),点M 是EC 的中点,N 是BF 的中点,在EF 滑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若点D 是AC 的中点.①直接写出点D 表示的数___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 ②若24AD BD +=,试求线段AB 的长.【变式训练1】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如图2,已知AB=15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__s时,Q为A,P的“巧点”.【变式训练2】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1cm,当点C、D运动了1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BM.(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2MN3AB的值.【变式训练3】如图,数轴上有两点,A B ,点C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线段OA 上运动,点D 从点B 出发,以每秒4cm 的速度在线段OB 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4OD AC =,若点M 为直线OA 上一点,且AM BM OM -=,则ABOM的值为_______.类型二、证明定值问题例.如图,已知线段AB m =,CD n =,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在点D 的左侧),若()21260m n -+-=. (1)求线段AB ,CD 的长;(2)若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4BC =,求线段MN 的长;(3)当CD 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 与点B 重合,点P 是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PA PB PC -是定值,②PA PBPC+是定值,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说明.【变式训练1】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的左侧,C在D的左侧),且m,n满足|m-12|+(n-4)2=0.(1)m=,n=;(2)点D与点B重合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①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若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②P是直线AB上A点左侧一点,线段CD运动的同时,点F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向右运动,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点F与点C相遇1秒后与点E相遇.试探索整个运动过程中,FC-5D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2】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是射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2)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3】(1)如图1,在直线AB 上,点P 在A 、B 两点之间,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点N 为线段AP的中点,若AB n =,且使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 ①求线段AB 的长;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试说明PA PBPC+的值不变.类型三、数量关系例.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 在数轴上运动,点C 在点E 的左边,且8,CE =点F 是AE 的中点.(1)如图1,当线段CE 运动到点,C E 均在,A B 之间时,若1CF =,则AB =_________,点C 对应的数为________,BE =________;(2)如图2,当线段CE 运动到点A 在C E 、之间时,画出草图并求BE 与CF 的数量关系.【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BA至C,使CB=43 AB.(1)请根据题意将图形补充完整.直接写出ACAB=_______;(2)设AB=9cm,点D从点B出发,点E从点A出发,分别以3cm/s,1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①当点D在线段AB上运动,求ADCE的值;②在点D,E沿直线AB向左运动的过程中,M,N分别是线段DE、AB的中点.当点C恰好为线段BD的三等分点时,求MN的长.【变式训练2】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1)若AB=18,DE=8,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当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时,求AD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BE+=,则CDAB=.课后作业1.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从左到右顺次为A ,B ,C ,其中b 是最小的正整数,a 在最大的负整数左侧1个单位长度,BC=2AB . (1)填空:a= ,b= ,c=(2)点D 从点A 开始,点E 从点B 开始, 点F 从点C 开始,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左运动,点F 追上点D 时停止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试问: ①当三点开始运动以后,t 为何值时,这三个点中恰好有一点为另外两点的中点?②F 在追上E 点前,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DF k EF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k 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若18AB =,8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1)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2)点F (异于A ,B ,C 点)在线段AB 上,3AF AD =,3CE EF +=,求AD 的长.3.已知线段AB ,点C 在直线AB 上,D 为线段BC 的中点.(1)若8AB =,2AC =,求线段CD 的长.(2)若点E 是线段AC 的中点,请写出线段DE 和AB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B =11cm ,当点C 、D 运动了1s ,求AC +MD 的值. (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3AC ,直接填空:AM = BM .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2MN3AB的值.5.如图,在数轴上A 点表示的数为a ,B 点表示的数为b ,C 点表示的数为c ,b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c 满足()2390a c ++-=.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返回到点C ,到达点C 后再返回到点A 并停止.(1)=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点P 从点B 离开后,在点P 第二次到达点B 的过程中,经过x 秒钟,13PA PB PC ++=,求x 的值. (3)点P 从点B 出发的同时,数轴上的动点M ,N 分别从点A 和点C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和每秒5个单位长度,假设t 秒钟时,P 、M 、N 三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的值.6.七(1)班的学习小组学习“线段中点”内容时,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请跟随他们一起思考.(1)发现:C E F在线段AB上,当点,E F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时,线段EF的长为如图1,线段12AB ,点,,_________;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按题目要求将图补充完整),得到的线段EF与线段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2)应用:如图3,现有长为4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AB,其左右两端各有一段(AC和BD)磨损了,磨损后的麻绳不再符合比赛要求. 已知磨损的麻绳总长度不足20米. 小明认为只利用麻绳AB和一把剪刀(剪刀只用于剪断麻绳)就可以得到一条长2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EF. 小明所在学习小组认为此法可行,于是他们应用“线段中点”的结论很快做出了符合要求的专用绳EF,请你尝试着“复原”他们的做法:①在图中标出点E、点F的位置,并简述画图方法;②请说明①题中所标示,E F点的理由.7.问题背景整体思想就是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整体思想在代数和几何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1)如图1,A、B、O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则∠DOE的度数为(直接写出答案).(2)当x=1时,代数式a3x+bx+2021的值为2020,当x=﹣1时,求代数式a3x+bx+2021的值.(3)①如图2,点C是线段AB上一定点,点D从点A、点E从点B同时出发分别沿直线AB向左、向右匀速运动,若点E的运动速度是点D运动速度的3倍,且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满足CE=3CD,求ACAB的值;②如图3,在①的条件下,若点E沿直线AB向左运动,其它条件均不变.在点D、E运动过程中,点P、Q分别是AE、CE的中点,若运动到某一时刻,恰好CE=4PQ,求此时ADAB的值.8.已知:如图1,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AB =12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M =4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 ,DM = ;(直接填空) (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2AC ,则AM = (填空) (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AB的值.9.如图,数轴正半轴上的A ,B 两点分别表示有理数a ,b ,O 为原点,若3a =,线段5OB OA =.(1)=a ______,b =______;(2)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x 轴正半轴运动,求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距离的3倍;(3)数轴上还有一点C 表示的数为32,若点P 和点Q 同时从点A 和点B 出发,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点运动,P 点到达C 点后,再立刻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求点P 和点Q 运动多少秒时,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10.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答案)11.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AB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1CD AB2,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MNAB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类型一、求值问题例.数轴上有A ,B ,C 三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m ,n ()m n <,点C 在B 的右侧,2AC AB -=.(1)如图1,若多项式()371231mn x x x +--+-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请直接写出m ,n 的值: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长度为1的线段EF (E 在F 的左侧)在A ,B 之间沿数轴水平滑动(不与A ,B 重合),点M 是EC 的中点,N 是BF 的中点,在EF 滑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点D 是AC 的中点.①直接写出点D 表示的数___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 ②若24AD BD +=,试求线段AB 的长.【答案】(1)5m =-,1n =;(2)不变化,理由见解析;(3)①12m n ++;②103【解析】(1)解:由题可知,n -1=0,7+m =2, ∠1n =,5m =-故答案为:5m =-,1n =(2)解:MN 的长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由题意,得点C 表示的数为3,设点E 表示的数为x ,则点F 表示的数为1x +∠6AB = ,2BC = ,5AE x =+ ,6AF x =+ ,3EC x =- ,BF x =-, ∠点M 是EC 的中点,N 是BF 的中点 ∠32x MC ME -==,2x NF -=,即311222x x MN ME EF FN --=--=--=(3)解:①∠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m ,n ()m n <又点C 在B 的右侧,∠AB =n -m ∠2AC AB -=,∠AC = n -m +2∠点D 是AC 的中点,∠AD =12AC = 12(n -m +2)∠D 表示的数为:m +12(n -m +2)=12m n ++ ②依题意,点C 表示的数分别为2n + ∠AB n m =-,1122m n n mAD m +-=+-=+ ∠1122m n m n BD n +-=+-=+,22122m nBD m n -=+=-+ ∠24AD BD +=,即1242n mm n -++-+= 当20m n -+>时.()1242n mm n -++-+=,2m n -= ∠m n <,∠2m n -=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20m n -+<时.()1242n m m n -+--+=,103n m -= 综上所述,线段AB 的长为103.【变式训练1】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 ,AC 和BC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如图2,已知AB =15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运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s ),当t =__s 时,Q 为A ,P 的“巧点”.【答案】是 7.5或457【解析】(1)若线段中点为C 点,AB =2AC ,所以中点是这条线段“巧点”(2)设A 点为数轴原点,作数轴,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最大=7.5,A :0,P :0+2t =2t ,Q :15﹣t ,①Q为AP中点,20152tt+-=,∠t=7.5;②AQ=2PQ,AQ=15﹣t﹣0=15﹣t,PQ=2t﹣(15﹣t)=3t﹣15,∠AQ=2PQ,∠15﹣t=2(3t﹣15),∠457t=;③PQ=2AQ,得3t﹣15=2(15﹣t),∠t=9>7.5(舍去).综上所述:t=7.5或457.故答案为:(1)是;(2)7.5或457.【变式训练2】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1cm,当点C、D运动了1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BM.(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2MN3AB的值.【答案】(1)7cm;(2)13;(3)13或23【解析】(1)解:当点C、D运动了1s时,CM=1cm,BD=3cm ∠AB=11cm,CM=1cm,BD=3cm∠AC+MD=AB﹣CM﹣BD=11﹣1﹣3=7cm.(2)解:设运动时间为t,则CM=t,BD=3t,∠AC=AM﹣t,MD=BM﹣3t,又MD=3AC,∠BM﹣3t=3AM﹣3t,即BM=3AM,∠AM=13 BM故答案为:13.(3)解:由(2)可得:∠BM=AB﹣AM∠AB﹣AM=3AM,∠AM=14 AB,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AM =MN ,∠BN =AM =14AB ,∠MN =12AB ,即2MN 3AB =13. 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BN =AB ,∠MN =AB ,∠MNAB=1,即2MN 3AB =23.综上所述2MN 3AB =13或23【变式训练3】如图,数轴上有两点,A B ,点C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线段OA 上运动,点D 从点B 出发,以每秒4cm 的速度在线段OB 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4OD AC =,若点M 为直线OA 上一点,且AM BM OM -=,则ABOM的值为_______.【答案】1或53【解析】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点M 表示的数为m则OC=t ,BD=4t ,即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 ,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 -4t , ∠AC=-t -a ,OD=b -4t ,由OD=4AC 得,b -4t=4(-t -a ),即:b=-4a , ①若点M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由AM -BM=OM 得,m -a -(m -b )=m ,即:m=b -a ; ∠=1b a B O mA m M m-== ②若点M 在线段BO 上时,如图2所示:由AM -BM=OM 得,m -a -(b -m )=m ,即:m=a+b ;∠=4543b a b a a a m a AB b a a OM ----===+- ③若点M 在线段OA 上时,如图3所示:由AM -BM=OM 得,m -a -(b -m )=-m ,即:433a b a am a +-===- ∠此时m <0,a <0,∠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 ④若点M 在点A 的左侧时,如图4所示:由AM -BM=OM 得,a -m -(b -m )=-m ,即:m=b -a=-5a ;而m <0,b -a >0, 因此,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AB OM 的值为1或53. 类型二、证明定值问题例.如图,已知线段AB m =,CD n =,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在点D 的左侧),若()21260m n -+-=. (1)求线段AB ,CD 的长;(2)若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4BC =,求线段MN 的长;(3)当CD 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 与点B 重合,点P 是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PA PB PC -是定值,②PA PBPC+是定值,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说明.【答案】(1)12AB =,6CD =;(2)9;(3)②正确,2PA PBPC+=,见解析 【解析】(1)由()21260m n -+-=,()212600m n ≥--≥,,12=06=0m n --,, 得12m =,6n =,所以12AB =,6CD =; (2)当点C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因为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4BC =, 所以()()1124118222AM AC AB BC ==+⨯+==,()()111645222DN BD CD BC ===++=, 又因为124622AD AB BC CD =++=++=, 所以22859MN AD AM DN =--=--=, 当点C 在点B 的左侧时,如图,因为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 所以()()1111244222AM MC AC AB BC ===--==,()()111641222BN ND BD CD BC ===--==, 所以126414AD AB CD BC =+-=+-= 所以14419MN AD AM DN =--=--=. 综上,线段MN 的长为9; (3)②正确,且2PA PBPC+=.理由如下: 因为点D 与点B 重合,所以BC DC =,所以6AC AB BC AB DC =-=-=,所以AC BC =, 所以()()222PC AC PC BC PA PB PC AC BC PCPC PC PC PC++-++-====.【变式训练1】已知线段AB =m ,CD =n ,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A 在B 的左侧,C 在D 的左侧),且m ,n 满足|m -12|+(n -4)2=0. (1)m = ,n = ;(2)点D 与点B 重合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①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若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BD 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②P是直线AB上A点左侧一点,线段CD运动的同时,点F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向右运动,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点F与点C相遇1秒后与点E相遇.试探索整个运动过程中,FC-5D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析】(1)∠|m-12|+(n-4)2=0,∠m-12=0,n-4=0,∠m=12,n=4;故答案为:12;4.(2)由题意,①∠AB=12,CD=4,∠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AM=CM=12AC ,DN=BN=12BD∠MN=CM+CD+DN=12AC +CD+12BD=12AC +12CD+12BD+12CD=12(AC +CD+BD)+12CD=12(AB +CD)=8;②如图,设PA=a,则PC=8+a,PE=10+a,依题意有:81013231a a,解得:a=2,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BD=2t,BC=4+2t,∠E是线段BC的中点,∠CE= BE=12BC=2+t;∠.如图1,F,C相遇,即t=2时F,C重合,D,E重合,则FC=0,DE=0,∠FC-5 DE =0;∠.如图2,F,C相遇前,即t<2时FC =10-5t,DE =BE-BD=2+t-2t=2-t,∠FC-5 DE =10-5t -5(2-t)=0;∠.如图3,F,C相遇后,即t>2时FC =5t-10,DE = BD - BE=2t –(2+t)= t-2,∠FC-5 DE =5t-10 -5(t-2)=0;综合上述: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FC-5 DE的值为定值,且定值为0.【变式训练2】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是射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2)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6;6;(2)不发生改变,MN为定值6,过程见解析【详解】解:(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如图1),则AP=6,BP=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4,NP=23BP=2,∠MN=MP+NP=6;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如图2),则AP=12,BP=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8,NP=23BP=2,∠MN=MP-NP=6.故答案为:6;6.(2)MN的长不会发生改变,理由如下:设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a(a>-6且a≠3).当-6<a<3时(如图1),AP=a+6,BP=3-a.∠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23(a+6),NP=23BP=23(3-a),∠MN=MP+NP=6;当a>3时(如图2),AP=a+6,BP=a-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23(a+6),NP=23BP=23(a-3),∠MN=MP-NP=6.综上所述: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为定值6.【变式训练3】(1)如图1,在直线AB上,点P在A、B两点之间,点M为线段PB的中点,点N 为线段AP 的中点,若AB n =,且使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 ①求线段AB 的长;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试说明PA PBPC+的值不变.【答案】(1)①AB=4;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解:(1)①∠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4n -=0,解得:n=4.故AB=4. 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如下: ∠M 为线段PB 的中点,∠PM= 12PB .同理:PN=12AP ..∠MN=PN+PM= 12(PB+AP )=12AB=12×4=2.∠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 (2)设AB=a ,BP=b ,则PA+PB=a+b+b=a+2b . ∠C 是AB 的中点,1122BC AB a ∴== 12PC PB BC a b ∴=+=+,2212PA PB a bPC a b ++∴==+, 所以PA PBPC+的值不变.类型三、数量关系 例.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 在数轴上运动,点C 在点E 的左边,且8,CE =点F 是AE 的中点.(1)如图1,当线段CE 运动到点,C E 均在,A B 之间时,若1CF =,则AB =_________,点C 对应的数为________,BE =________;(2)如图2,当线段CE 运动到点A 在C E 、之间时,画出草图并求BE 与CF 的数量关系.【答案】(1)16;2;2;(2)2BE CF =,画图见解析. 【解析】(1)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12(4)16AB ∴=--=8,1CE CF ==7EF CE CF ∴=-=点F 是AE 的中点,7AF EF ∴==,6AC AF CF ∴=-=6AC AO CO =+=,2CO ∴=,C ∴对应的数是2,2BE AB AF EF ∴=--=故答案为:16;2;2; (2),BE AB AE CF CE EF =-=-,点F 是AE 的中点,2AE EF ∴=162,8BE AB AE EF CF CE EF EF ∴=-=-=-=-,2BE CF ∴=故答案为:(1)16;2;2;(2)2BE CF =,画图见解析.【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线段BA 至C ,使CB =43AB .(1)请根据题意将图形补充完整.直接写出ACAB= _______; (2)设AB = 9cm ,点D 从点B 出发,点E 从点A 出发,分别以3cm/s ,1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①当点D在线段AB 上运动,求ADCE的值; ②在点D ,E 沿直线AB 向左运动的过程中,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当点C 恰好为线段BD 的三等分点时,求MN 的长. 【答案】(1)13,(2)3,(3)12cm 或24cm .【详解】解:(1)图形补充完整如图,∵CB =43AB ,∴CA =13BC AB AB -=,13AC AB =,故答案为:13; (2)①AB = 9cm ,由(1)得,133CA AB ==(cm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93)DA t =-cm ,(3)CE t =-cm ,93=33AD tCE t-=-,②当3BD CD =时,∠AB = 9cm , 3CA =cm ,∠212CB CD ==cm , ∠6CD =cm ,318BD CD ==cm ,运动时间为:18÷3=6(秒),则6AE =cm ,15BE BA AE =+=cm ,3ED BD BE =-=cm ,∠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 1.5DM =cm , 4.5BN =cm , 12MN BD DM BN =--=cm ,当3BD CB =时,∠AB = 9cm , 3CA =cm ,∠12CB =cm ,∠336BD CB ==cm ,运动时间为:36÷3=12(秒),则12AE =cm ,21BE BA AE =+=cm ,15ED BD BE =-=cm , ∠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7.5DM =cm , 4.5BN =cm ,24MN BD DM BN =--=cm ,综上,MN 的长是12cm 或24cm .【变式训练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AC =2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1)若AB =18,DE =8,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 ①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 ②当点C 是线段DE 的三等分点时,求AD 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BE+=,则CDAB=.【答案】(1)①AD=7;②AD=203或283;(2)1742或116【详解】解:(1)∠AC=2BC,AB=18,∠BC=6,AC=12,①∠E为BC中点,∠CE=3,∠DE=8,∠CD=5,∠AD=AC﹣CD=12﹣5=7;②∠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DE=8,∠CE=13DE=83或CE=23DE=163,∠CD=163或CD=83,∠AD=AC﹣CD=12﹣163=203或12-83=283;(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设BC=x,则AC=2BC=2x,∠AB=3x,∠AB=2DE,∠DE=1.5x,设CE=y,∠AE=2x+y,BE=x﹣y,∠AD=AE﹣DE=2x+y﹣1.5x=0.5x+y,∠32AD ECBE+=,∠0.532x y yx y++=-,∠y=27x,∠CD=1.5x﹣27x=1714x,∠171714342==xCDAB x;当点E在点A的左侧,如图,设BC=x,则DE=1.5x,设CE=y,∠DC=EC+DE=y+1.5x,∠AD=DC﹣AC=y+1.5x﹣2x=y﹣0.5x,∠32AD ECBE+=,BE=EC+BC=x+y,∠0.532y x yx y-+=+,∠y=4x,∠CD=y+1.5x=4x+1.5x=5.5x,BD=DC+BC=y+1.5x+x=6.5x,∠AB=BD﹣AD=6.5x﹣y+0.5x=6.5x﹣4x+0.5x=3x,∠5.51136==CD x AB x , 当点E 在线段AC 上及点E 在点B 右侧时,无解, 综上所述CD AB 的值为1742或116. 故答案为:1742或116. 课后作业1.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从左到右顺次为A ,B ,C ,其中b 是最小的正整数,a 在最大的负整数左侧1个单位长度,BC=2AB . (1)填空:a= ,b= ,c=(2)点D 从点A 开始,点E 从点B 开始, 点F 从点C 开始,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左运动,点F 追上点D 时停止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试问:①当三点开始运动以后,t 为何值时,这三个点中恰好有一点为另外两点的中点? ②F 在追上E 点前,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DF k EF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k 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1,7;(2)①t=1或t=52;②k=-1 【解析】(1)∠最小正数为1.最大的负整数为小-1,a 在最大的负整数左侧1个单位长度 ∠点A 表示的数a 为-1-1=-2,点B 表示的数b 为1, ∠AB=1-(-2)=3∠223=6BC AB ==⨯,∠点C 表示的数为c=1+6=7, 故答案为:-2,1,7;(2)①依题意,点F 的运动距离为4t ,点D 、E 运动的距离为t,∠点D 、E 、F 分别表示的数为-2-t ,1-t , 7-4t,当点F 追上点D 时,必将超过点B , ∠存在两种情况,即DE=EF 和DF=EF ,如图,当DE=EF ,即E 为DF 的中点时,()21=274t t t ----+,解得,t=1,如图,当EF=DF ,即F 为DE 中点时,()74=21t t t ---+-2,解得t=52,综上所述,当t=1秒和t=52时,满足题意. ②存在,理由:点D 、E 、F 分别表示的数为-2-t ,1-t ,7-4t,如图,F 在追上E 点前, ()74-2=93DF t t t =----,()74-1=63EF t t t =---, ()()93639633DF k EF t k t k k t +⋅=-+-=+-+,当DF k EF +⋅与t 无关时,需满足3+3k=0, 即k=-1时,满足条件.故答案为:(1)-2,1,7;(2)①t=1或t=52;②k=-1 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若18AB =,8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1)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2)点F (异于A ,B ,C 点)在线段AB 上,3AF AD =,3CE EF +=,求AD 的长. 【答案】(1)7;(2)3或5【解析】(1)2AC BC =,18AB =,6BC ∴=,12AC =, 如图1,E 为BC 中点,3CE BE ∴==,8DE =,∴8311BD DE BE =+=+=,∴18117AD AB DB =-=-=,(2)Ⅰ、当点E 在点F 的左侧,如图2,或∵3CE EF +=,6BC =,∴点F 是BC 的中点, ∴3CF BF ==,∴18315AF AB BF =-=-=,∴153AD AF ==,∵3CE EF +=,故图2(b )这种情况求不出; Ⅱ、如图3,当点E 在点F 的右侧,或12AC ,3CE EF CF +==,∴9AF AC CF =-=, ∴39AF AD ==, 3AD ∴=.∵3CE EF +=,故图3(b )这种情况求不出; 综上所述:AD 的长为3或5.3.已知线段AB ,点C 在直线AB 上,D 为线段BC 的中点.(1)若8AB =,2AC =,求线段CD 的长.(2)若点E 是线段AC 的中点,请写出线段DE 和AB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3或5(2)2AB DE =,理由见解析【解析】(1)解:如图1,当C 在点A 右侧时,∠8AB =,2AC =,∠6C AB C B A =-=, ∠D 是线段BC 的中点,:∠132CD BC ==; 如图2,当C 在点A 左侧时,∠8AB =,2AC =,∠10BC AB AC =+=, ∠D 是线段BC 的中点,∠152CD BC ==;综上所述,3CD =或5; (2)解:2AB DE =.理由是:如图3,当C 在点A 和点B 之间时,∠E 是AC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2AC EC =,2BC CD =, ∠222AB AC BC EC CD DE =+=+=; 如图4,当C 在点A 左侧时,同理可得:()2222AB BC AC CD CE CD CE DE =-=-=-=; 如图5,当C 在点B 右侧时,同理可得:()2222AB AC BC EC CD EC CD DE =-=-=-=.4.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B =11cm ,当点C 、D 运动了1s ,求AC +MD 的值. (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3AC ,直接填空:AM = BM .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2MN3AB的值. 【答案】(1)7cm ;(2)13;(3)13或23【解析】(1)解:当点C 、D 运动了1s 时,CM =1cm ,BD =3cm ∠AB =11cm ,CM =1cm ,BD =3cm∠AC +MD =AB ﹣CM ﹣BD =11﹣1﹣3=7cm .(2)解:设运动时间为t ,则CM =t ,BD =3t ,∠AC =AM ﹣t ,MD =BM ﹣3t , 又MD =3AC ,∠BM ﹣3t =3AM ﹣3t ,即BM =3AM ,∠AM =13BM ,故答案为:13.(3)解:由(2)可得:∠BM =AB ﹣AM ,∠AB ﹣AM =3AM ,∠AM =14AB ,①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AM =MN ,∠BN =AM =14AB ,∠MN =12AB ,即2MN 3AB =13. 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BN =AB ,∠MN =AB ,,∠MNAB=1,即2MN 3AB =23.综上所述2MN 3AB =13或235.如图,在数轴上A 点表示的数为a ,B 点表示的数为b ,C 点表示的数为c ,b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c 满足()2390a c ++-=.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返回到点C ,到达点C 后再返回到点A 并停止.(1)=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点P 从点B 离开后,在点P 第二次到达点B 的过程中,经过x 秒钟,13PA PB PC ++=,求x 的值.(3)点P 从点B 出发的同时,数轴上的动点M ,N 分别从点A 和点C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和每秒5个单位长度,假设t 秒钟时,P 、M 、N 三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的值.【答案】(1)3-,1-,9;(2)13x =或1x =或53x =或233x =;(3)167t =,1,2617,8,12【详解】解:(1)∠b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c 满足()2390a c ++-=, ∠b=-1,a+3=0,c -9=0, ∠a=-3,c=9.故答案为:-3;-1;9.(2)由题意知,此过程中,当点P 在AB 上时. ∠PA+PB=AB=b -a=-1-(-3)=2. ∠()13-=13-2=11PC PA PB =+.又∠BC=c-b=9-(-1)=10.∠PB=PC-BC=11-10=1.当P从B到A时,如图所示:∠PB=1,可以列方程为:3x=1,解得:x=1;当P从A到C时,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P在线段AB之间时,如图所示:可以列方程为:3x=3,解得:x=1,②当P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所示:∠PA+PB+PC=13,AB=2,BC=10,∠PB+PC=10∠PA=13-10=3,∠PB=PA-AB=3-2=1,可列方程为:3x=5,解得:53x=.当P从C到B时,如图所示:可列方程为:3x=23,解得:233x=.综上所述,13x=或1x=或53x=或233x=.(3)当点从为PN中点时,当0<t<23时,点P向A运动,.此时,P=-1-3t,M=-3+4t,N=9-5t.(-1-3t)+(9-5t)=2(-3+4t),解得t=78(舍去).当23≤t≤43时,点P从A返回向B运动.此时,P=-3+3(t-23)=3t-5.3t-5+9-5t=2(-3+4t),解得t=1.当P为MN中点时,t>43.(9-5t)+(-3+4t)=2(3t-5),解得t=167.当点N为PM中点时,t>43.(-3+4t)+(3t-5)=2(9-5t),解得t=2617.综上所述,t的值为1,167或2617.6.七(1)班的学习小组学习“线段中点”内容时,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请跟随他们一起思考.(1)发现:如图1,线段12AB=,点,,C E F在线段AB上,当点,E F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时,线段EF的长为_________;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按题目要求将图补充完整),得到的线段EF与线段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2)应用:如图3,现有长为4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AB,其左右两端各有一段(AC和BD)磨损了,磨损后的麻绳不再符合比赛要求. 已知磨损的麻绳总长度不足20米. 小明认为只利用麻绳AB和一把剪刀(剪刀只用于剪断麻绳)就可以得到一条长2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EF. 小明所在学习小组认为此法可行,于是他们应用“线段中点”的结论很快做出了符合要求的专用绳EF,请你尝试着“复原”他们的做法:①在图中标出点E、点F的位置,并简述画图方法;②请说明①题中所标示,E F点的理由.【答案】(1)6;补图见解析,12EF AB=(2)①见解析(答案不唯一)②见解析.【详解】解:(1)点,,C E F在线段AB上时,因为点E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CE=12AC,因为点F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CF=12BC,所以EF=CE+CF=12AC+12BC=12AB,又AB=12,所以EF=6.。

小专题( 七 ) 巧解有关线段的中点问题

小专题(  七  ) 巧解有关线段的中点问题

小专题( 七 ) 巧解有关线段的中点问题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因此在解决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题时,利用线段的中点可以得到线段相等或有倍数关系的等式来辅助计算,再结合有关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类型1 方程思想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BC=4,求EF 的长.解:设CE=x ,则BE=x+4,因为E 是AB 的中点,所以AE=BE=x+4. 因为AC=AE+CE=2x+4,F 是AC 的中点, 所以CF=12AC=x+2,所以EF=CF-CE=x+2-x=2.2.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BC=13AB=13CD ,M ,N 分别为线段AB ,CD 的中点.若MN=14,求线段AB 的长.解:设BC=x ,则AB=CD=3x ,因为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所以BM=CN=32x.又MN=BM+CN-BC ,即32x+32x-x=14,解得x=7,所以AB=3x=21.3.已知A ,M ,N ,B 依次为一条直线上的4个点,若AM ∶MN=5∶2,NB-AM=12,AB=24,求线段BM 的长.解:设AM=5x ,MN=2x ,则NB=12+5x , 所以5x+2x+( 12+5x )=24,解得x=1, 所以BM=AB-AM=24-5=19.4.线段AD 被点B ,C 分成了2∶3∶4三部分,M 是线段AD 的中点.若MC=2,求线段AD 的长. 解:设AB=2x ,则BC=3x ,CD=4x ,线段AD 的长为2x+3x+4x=9x ,因为M 是线段AD 的中点,所以MD=12AD=4.5x.因为CD=4x ,MC=2,所以MC=MD-CD=4.5x-4x=0.5x=2,解得x=4, 所以AD=9x=9×4=36.5.如图,点B ,D 在线段AC 上,BD=13AB=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的距离是10 cm,求线段AB 的长.解:设BD=x ,则AB=3x ,CD=4x.所以AD=AB-BD=2x ,AC=AD+CD=2x+4x=6x. 因为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 所以AE=12AB=32x ,FC=12CD=2x ,所以EF=AC-AE-FC=6x-32x-2x=10,解得x=4, 所以AB=3x=12 cm .类型2 分类讨论思想6.已知线段AB=12 cm,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2 cm,D 是线段AB 的中点,求线段CD 的长. 解:因为D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BD=12AB=6 cm .①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CD=BD+BC=8 cm; ②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CD=BD-BC=4 cm .综上,线段CD 的长为4 cm 或8 cm .7.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 ,B ,C 三点,已知AB=5 cm,O 是线段AC 的中点,且OB=1.5 cm,求线段BC 的长.解:①若点O 在线段BC 上,则OC=OA=AB+OB=6.5 cm, 所以BC=OB+OC=8 cm;②若点O 在线段AB 上,则OC=OA=AB-OB=3.5 cm, 所以BC=OC-OB=2 cm .综上,线段BC 的长为2 cm 或8 cm .8.如图,已知AB=14,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个点,且满足AC ∶CD ∶DB=1∶2∶4,M 是线段AC 的中点.( 1 )若N 是线段CB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 2 )若N 是线段AB 上一点,满足DN=1DB ,求线段MN 的长度. 解:( 1 )设AC=x ,则CD=2x ,DB=4x. 所以x+2x+4x=14,解得x=2,所以AC=2,CD=4,DB=8,CB=12.因为M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MC=12AC=1. 因为N 是线段CB 的中点,所以CN=12CB=6. 所以MN=MC+CN=1+6=7.( 2 )因为DB=8,DN=14DB ,所以DN=14×8=2.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当点N 在线段CD 上时,MN=MC+CD-DN=1+4-2=3; ②当点N 在线段DB 上时,MN=MC+CD+DN=1+4+2=7. 综上所述,线段MN 的长度为3或7.9.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 1 )若点D 在线段CB 上,且DB=3.5 cm,AD=6.5 cm,求线段CD 的长度;( 2 )若将( 1 )中的“点D 在线段CB 上”改为“点D 在直线CB 上”,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出此时线段CD 的长度;( 3 )若线段AB=12 cm,点C 在AB 上,且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 ①当C 恰是AB 的中点时,则DE= 6 cm; ②当AC=4 cm 时,求DE 的长;③当点C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 点C 与A ,B 重合除外 ),求DE 的长. 解:( 1 )因为DB=3.5 cm,AD=6.5 cm,所以AB=10 cm . 因为C 为AB 的中点,所以CB=5 cm, 所以CD=5-3.5=1.5 cm .( 2 )①点D 在线段BC 上,CD=1.5 cm, ②如图,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则AB=AD-DB=3.所以BC=1.5,所以DC=1.5+3.5=5. ( 3 )②DE=6 cm .③设AC=x cm,则BC=( 12-x )cm, 又因为D ,E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所以CD=x 2,CE=12-x2, 所以DE=CD+CE=x2+12-x2=6 cm .类型3 整体思想10.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两点,M是AC的中点,N是BD的中点.若CD=2,MN=8,求AB 的长.解:因为M是AC的中点,N是BD的中点,所以AC=2MC,BD=2DN.因为CD=2,MN=8,MN=MC+CD+DN,所以2+MC+DN=8,即MC+DN=6,所以AB=AC+CD+DB=2MC+CD+2DN=2( MC+DN)+2=2×6+2=14.11.如图,C,D是线段AB上任意两点,E是线段AC的中点,F是线段BD的中点.若EF=a,CD=b,求AB的长.解:因为E是AC中点,F是BD中点,所以AE=EC,DF=FB,又因为EF=a,CD=b,所以EC+DF=EF-CD=a-b,所以AE+FB=EC+DF=a-b,所以AB=AE+EF+FB=( AE+FB)+EF=a-b+a=2a-b.类型4动态思想12.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且线段AB=4,CD=6,已知点A表示的数是-10,点C表示的数是8,若线段AB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线段C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运动( A在B的左侧,C在D的左侧).( 1 )B,D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6,14.( 2 )若线段AB向右运动,同时线段CD向左运动,经过多少秒时,BC=2?( 3 )若线段AB,CD同时向右运动,同时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经过多少秒时,点P到点A,C的距离相等?解:( 2 )①当点B在点C左边时,得6t+2t+2=14,解得t=1.5;②当点B在点C右边时,得6t+2t-2=14,解得t=2.综上,经过1.5秒或2秒时,BC=2.( 3 )①当P是线段AC的中点时,.根据题意得2t+8-t=t-( 6t-10 ),解得t=13②当点A与点C重合时,根据题意得2t+8-t=( 6t-10 )-t,解得t=9,2综上,经过13秒或92秒时,点P 到点A ,C 的距离相等.13.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它们对应的数分别为a ,b ,c ,且c-b=b-a ,点C 对应的数是20.( 1 )若BC=30,求a ,b 的值.( 2 )如图2,在( 1 )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B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 ,R ,Q 的速度分别为8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M 为PR 的中点,N 为RQ 的中点,在R ,Q 相遇前,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 ?( 3 )如图3,在( 1 )的条件下,O 为原点,动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P 向左运动,Q 向右运动,P 点的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Q 点的运动速度为4个单位长度/秒,N 为OP 的中点,M 为BQ 的中点,在P ,Q 运动的过程中,PQ-2MN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解:( 1 )a=-40,b=-10.( 2 )由( 1 )可得AB=BC=30.设x 秒时,Q 在R 右边,恰好满足MR=4RN. 因为MR=12( 8x+4x+30 ),RN=12( 30-4x-2x ),所以当MR=4RN 时,12( 8x+4x+30 )=4×12( 30-4x-2x ),解得x=2.5, 所以R ,Q 相遇前,2.5秒时恰好满足MR=4RN. ( 3 )设运动的时间为t ,则AP=8t ,CQ=4t. 由( 1 )可得AB=BC=30,点C 表示20, 所以AO=40,AC=60,BO=10,所以PQ=AP+AC+CQ=8t+60+4t=60+12t. 因为N 为OP 的中点,M 为BQ 的中点, 所以NO=12OP ,BM=12BQ ,所以MN=NO+MB-OB=1OP+1BQ-OB=1( 40+8t )+1( 30+4t )-10=25+6t , 所以PQ-2MN=( 60+12t )-2( 25+6t )=10, 即PQ-2MN 的值不发生变化,是定值1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点对点攻关训练: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数轴动点问题(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点对点攻关训练: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数轴动点问题(三)

七年级上册期末点对点攻关训练: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数轴动点问题(三)1.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填空: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或“不确定是”);(2)如图②,点A和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20和40,点C是线段AB的巧点,求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如图,点A,B在数轴上,它们对应的数分别是﹣2,3x﹣4,且点A,B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求x的值.3.某公路检修小组早上从A地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公路上检修路面,晚上到达B地,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5,﹣3,+6,﹣7,+9,+8,+4,﹣2.(1)请你确定B地位于A地的什么方向,距离A地多少千米?(2)距A地最远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若每千米耗油0.2升,问这个小组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4.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7,点B表示的数为﹣1,点C表示的数为9,点D表示的数为13,在点B和点C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我们称点A和点D在数轴上相距20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D出发,沿着“折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它们在“水平路线”射线BA和射线CD上的运动速度相同均为2个单位/秒,“上坡路段”从B到C速度变为“水平路线”速度的一半,“下坡路段”从C到B速度变为“水平路线”速度的2倍.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1)动点P从点A运动至D点需要时间为秒;(2)P、Q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同时,求出动点P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3)当Q点到达终点A后,立即调头加速去追P,“水平路线”和“上坡路段”的速度均提高了1个单位/秒,当点Q追上点P时,求出它们在数轴上对应的数.5.如图,点A,B,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3,3和1.动点P,Q两同时出发,动点P 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A→B→A往返运动,回到点A停止运动;动点Q 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终点B匀速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1)当点P到达点B时,求点Q所表示的数是多少;(2)当t=0.5时,求线段PQ的长;(3)当点P从点A向点B运动时,线段PQ的长为(用含t的式子表示);(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P,Q两点到点C的距离相等时,直接写出t的值.6.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9,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5.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t>0)秒.发现:(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探究:(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 同时出发,问,为何值时点P追上点Q?此时P点表示的数是多少?(3)若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在备用图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拓展:(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直接写出|x+6|+|x﹣9|的最小值是.7.已知多项式4x6y2﹣3x2y﹣x﹣7,次数是b,4a与b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1)a=,b=;(2)若小蚂蚁甲从点A处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小蚂蚁乙从点B处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丙同学观察两只小蚂蚁运动,在它们刚开始运动时,在原点O处放置一颗饭粒,乙在碰到饭粒后立即背着饭粒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甲、乙两只小蚂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所对应的时间t.(写出解答过程)(3)若小蚂蚁甲和乙约好分别从A,B两点,分别沿数轴甲向左,乙向右以相同的速度爬行,经过一段时间原路返回,刚好在16s时一起重新回到原出发点A和B,设小蚂蚁们出发t(s)时的速度为v(mm/s),v与t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s表示时间单位秒,mm表示路程单位毫米)t(s)0<t≤2 2<t≤5 5<t≤16v(mm/s)10 16 8①当2<t≤5时,你知道小蚂蚁甲与乙之间的距离吗?(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②当t为时,小蚂蚁甲乙之间的距离是42mm.(请直接写出答案)8.阅读理解:【探究与发现】如图1,在数轴上点E表示的数是8,点F表示的数是4,求线段EF的中点M所示的数对于求中点表示数的问题,只要用点E所表示的数﹣8,加上点F所表示的数4,得到的结果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中点M所表示的数:即M点表示的数为:.【理解与应用】把一条数轴在数m处对折,使表示﹣20和2020两数的点恰好互相重合,则m=.【拓展与延伸】如图2,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点A表示的数是﹣6,点B表示的数是8.AC=18.(1)若点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C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点A运动t秒后,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表示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当点B为线段AC的中点时,求t的值.(2)若(1)中点A、点C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不变,点P从原点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A、C、P三点同时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到点A、C的距离相等?9.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2.点B是数轴上位于点A右侧的一点,且A,B 两点间的距离为3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t>0)秒.(1)点B表示的数是.(2)①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当点P将线段AB分成的两部分的比为1:2时,求t的值.(3)若点P从原点出发,沿数轴移动.第1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2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3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4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①点P第9次移动后,表示的数是.②点P在运动过程中,(填“能”或“不能”)与点A重合.当点P与B重合时,移动了次.10.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a、b、c,并且满足(a+12)2+|b+5|=0,b与c互为相反数.一只电子小蜗牛从A点向正方向移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请求出A、B、C三点分别表示的数;(2)运动多少秒时,小蜗牛到点B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3)设点P在数轴上点A的右边,且点P分别到点A、点B、点C的距离之和是20,那么点P所表示的数是.参考答案1.解:(1)由于一条线段的中点将原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则原线段是这条线段一半的2倍,根据巧点的定义可知,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2)设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AC=x﹣(﹣20)=x+20,BC=40﹣x,AB=40﹣(﹣20)=60,根据巧点的定义可知:①当AB=2AC时,有60=2(x+20),解得x=10;②当BC=2AC时,有40﹣x=2(x+20),解得x=0;③当AC=2BC时,有x+20=2(40﹣x),解得x=20.综上,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0或10或20.2.解:∵点A,B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点A表示的数是﹣2,点B在原点的右侧,∴点B表示的数为2,即:3x﹣4=2,解得,x=2,答:x的值为2.3.解:(1)∵﹣5﹣3+6﹣7+9+8+4﹣2=10,答:B地在A地的东边10千米;(2)∵路程记录中各点离出发点的距离分别为:|﹣5|=5(千米);|﹣5﹣3|=8(千米);|﹣5﹣3+6|=2(千米);|﹣5﹣3+6﹣7|=9(千米);|﹣5﹣3+6﹣7+9|=0(千米);|﹣5﹣3+6﹣7+9+8|=8(千米);|﹣5﹣3+6﹣7+9+8+4|=12(千米);|﹣5﹣3+6﹣7+9+8+4﹣2|=10(千米);12>10>9>8>5>2>0,∴最远处离出发点12千米;(3)这一天走的总路程为:|﹣5|+|﹣3|+|+6|+|﹣7|+|+9|+|+8|+|+4|+|﹣2|=44(千米),应耗油44×0.2=8.8(升),答:问这个小组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8.8升.4.解:(1)动点P从点A运动至D点需要时间t=(﹣1+7)÷2+(9+1)÷(2÷2)+(13﹣9)÷2=15(秒).答:动点P从点A运动至D点需要时间为15秒;(2)①当点P,点Q相遇时,则(t﹣6÷2﹣1÷1)+6+1+4(t﹣4÷2)+4=20,解得t=,故动点P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t﹣6÷2﹣1÷1=;②当点P,点Q相遇后.(t﹣6÷2﹣1÷1)+6+1﹣7=4(t﹣4÷2)+4﹣13,解得t=,故动点P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t﹣6÷2﹣1÷1=.综上所述,故动点P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或;(3)4÷2=2(秒),10÷4=2.5(秒),6÷2=3(秒),2+2.5+3=7.5(秒),6÷(2+1)=2(秒),10÷(1+1)=5(秒),依题意有(2+1)(t﹣7.5﹣2﹣5)=2(t﹣3﹣10),解得t=17.5.9+2(t﹣3﹣10)=18.故它们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8.故答案为:15.5.解:(1)[3﹣(﹣3)]÷6×1+1=2.故点Q所表示的数是2;(2)(1×0.5+1)﹣(﹣3+6×0.5)=1.5.故线段PQ的长是1.5;(3)①点P在点Q的左边时,即t<0.8s时,PQ=1+t﹣(﹣3+6t)=4﹣5t;②点P在点Q的右边时,即0.8s≤t<1s时,PQ=﹣3+6t﹣(1+t)=5t﹣4;综上所述,线段PQ的长为4﹣5t或5t﹣4.(4)①第一次相遇前,依题意有1﹣(﹣3+6t)=t,解得t=;②第一次相遇,依题意有(6﹣1)t=3﹣(﹣1),解得t=;③第二次相遇,依题意有(6+1)t=3﹣(﹣3)+3﹣1,解得t=;④第二次相遇后,依题意有6t﹣(3+3+3﹣1)=t,解得t=.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或或s.故答案为:4﹣5t或5t﹣4.6.解:(1)设点B表示的数为x,则有:AB=9﹣x=15解得:x=﹣6;∵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经t秒后点P走过的路程为5t∴点P表示的数为:9﹣5t故答案为:﹣6;9﹣5t;(2)设点P运动t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如图则AC=5t,BC=2t,∵AC﹣BC=AB∴5t﹣2t=15解得:t=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当t=5时,9﹣5t=9﹣25=﹣16.此时P点表示的数是﹣16.(3)没有变化.∵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PM=AP,PN=BP.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如图):∴MN=MP+NP=AP+BP=(AP+BP)=AB=10;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如图):∴MN=MP﹣NP=AP﹣BP=(AP﹣BP)=AB=10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0.(4)①当x<﹣6时,|x+6|+|x﹣9|=﹣(x+6)﹣(x﹣9)=﹣x﹣6﹣x+9=3﹣2x ∵x<﹣6∴3﹣2x>15;②当﹣6≤x≤9时,|x+6|+|x﹣9|=x+6﹣(x﹣9)=15③当x>9时,|x+6|+|x﹣9|=x+6+x﹣9=2x﹣3∵x>9∴2x﹣3>15综上,当﹣6≤x≤9时,|x+6|+|x﹣9|取得最小值15.故答案为:15.7.解:(1)∵多项式4x6y2﹣3x2y﹣x﹣7,次数是b,∴b=8;∵4a与b互为相反数,∴4a+8=0,∴a=﹣2.故答案为:﹣2,8;(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甲乙两小蚂蚁均向左运动,即0≤t≤2时,此时OA=2+3t,OB=8﹣4t;∵OA=OB,∴2+3t=8﹣4t,解得:t=;②甲向左运动,乙向右运动,即t>2时,此时OA=2+3t,OB=4t﹣8;∵OA=OB,∴2+3t=4t﹣8,解得:t=10;∴甲、乙两只小蚂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所对应的时间t为秒或10秒;(3)①∵小蚂蚁甲和乙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爬行,∴小蚂蚁甲和乙爬行的路程是相同的,各自爬行的总路程都等于:10×2+16×3+8×11=156(mm),∵原路返回,刚好在16s时一起重新回到原出发点A和B,∴小蚂蚁甲和乙返程的路程都等于78mm,∴甲乙之间的距离为:8﹣(﹣2)+10×2×2+16×(t﹣2)×2=32t﹣14;②设a秒时小蚂蚁甲和乙开始返程,由(3)①可知:10×2+16×3+8(a﹣5)=78,解得:a=;以下分情况讨论:当8﹣(﹣2)+10t×2=42,解得:t=1.6;当32t﹣14=42时,解得:t=;当t=时,小蚂蚁甲和乙还没有开始返程,故舍去t=;当t>时,8﹣(﹣2)+78×2﹣8(t﹣)×2=42,解得:t=14;综上所述,当t=1.6秒或14秒时,小蚂蚁甲乙之间的距离是42mm.故答案为:1.6秒或14秒.8.解:m==1000;故答案为:1000;(1)①点A向右移动的距离为3t,因此点A从数轴上表示﹣6的点向右移动3t的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3t﹣6,故答案为:3t﹣6,②当点B为线段AC的中点时,Ⅰ)当移动后点C在点B的右侧时,此时t<4,如图1,由BA=BC得,8﹣(3t﹣6)=(12﹣t)﹣8,解得,t=5>4(舍去)Ⅱ)当移动后点C在点B的左侧时,此时t>4,如图2,由BA=BC得,(3t﹣6)﹣8=8﹣(12﹣t),解得,t=5,答:当点B为线段AC的中点时,t的值为5秒.(2)根据运动的方向、距离、速度可求出,点P、C相遇时间为12÷(2+1)=4秒,点A、C相遇时间为18÷(3+1)=秒,点A追上点P的时间为6÷(3﹣2)=6秒,当点P到点A、C的距离相等时,①如图2﹣3所示,此时t<4,由PA=PC得,2t﹣(3t﹣6)=(12﹣t)﹣2t,解得,t=3;②当A、C相遇时符合题意,此时,t=,③当点A在点P的右侧,点C在点P的左侧时,此时t>6,∵点A追上点P时用时6秒,之后PA距离每秒增加1个单位长度,而PC每秒增加4个单位长度,∴不存在点P到点A、C的距离相等的情况,因此:当点P到点A、C的距离相等时,t=3或t=.9.解:(1)﹣12+32=20.(2)①p的运动路程2t,则P为(2t﹣12);②因为P为(2t﹣12),所以PA为2t,PB为(32﹣2t)当时,,所以t=当时,,所以t=∴t的值为,(3)①规定向左运动记为﹣,向右运动记+,则记为:﹣1,+3,﹣5,+7,﹣9,+11,﹣13,+15,﹣17,(﹣1)+(+3)+(﹣5)+(+7)+(﹣9)+(+11)+(﹣13)+(+15)+(﹣17)=﹣9②因为运动量加起来不等于0,所以不能;P与B重合时则加起来等于20,经计算总共运动了20次10.解:(1)∵(a+12)2+|b+5|=0,∴a+12=0,b+5=0,解得:a=﹣12,b=﹣5,又∵b与c互为相反数,∴b+c=0,∴c=5;(2)若小蜗牛运动到B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运动时间为x秒,∵AB的距离为|﹣12﹣(﹣5)|=7,∴2x+1=7,解得:x=3;若小蜗牛运动到B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运动时间为y秒,依题意得:2y=7+1,解得:y=4,综合所述:经过3秒或4秒时,小蜗牛到点B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3)设点P表示数为z,∵AC的距离为|﹣12﹣5|=17,BC的距离为|5﹣(﹣5)|=10,∴点P只能在AC之间,不可能在点C的右边;又∵PA+PC=17,PA+PB+PC=20,∴|PB|=3∴|z﹣(﹣5)|=3,解得:z=﹣8或z=﹣2.。

专题4.2 比较线段的长短【十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

专题4.2 比较线段的长短【十大题型】(举一反三)(北师大版)(解析版)

专题4.2 比较线段的长短【十大题型】【北师大版】【题型1 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 (1)【题型2 线段的和差】 (4)【题型3 线段的数量关系】 (8)【题型4 简单线段的长短比较】 (11)【题型5 两点间的距离】 (15)【题型6 线段n等分点的有关计算】 (18)【题型8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 (26)【题型9 尺规作线段】 (31)【题型10 线段中的对折问题】 (33)【知识点比较线段的长短】(1)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2)线段的中点:线段上的一个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个点叫做线段的中点.【题型1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例1】(2023春·山东烟台·七年级统考期中)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且AC=4cm,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 )A.4cm B.8cm C.4cm或6cm D.4cm或8cm【答案】D【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点C在线段AB上,点C以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利用中点的意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得线段AD的长.【详解】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则BC=AB−AC=12−4=8(cm)∵点D为线段BC的中点BC=4cm∴CD=12∴AD=AC+CD=4+4=8(cm)②点C以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则BC=AB+AC=12+4=16(cm)∵点D为线段BC的中点BC=8cm∴CD=12∴AD=CD−AC=8−4=4(cm)综上所述,AD的长为4cm或8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含义、线段的和差运算,注意分类讨论.【变式1-1】(2023秋·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C是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上,且AD+BE=8,AE+BD=12,则CB的长为.【答案】5【分析】由线段和差关系可求DE,AB,由中点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AD+BE+DE=AB,AE+BD−DE=AB,∴8+DE=AB,12−DE=AB,∴DE=2,AB=10,∵C是AB的中点,∴CB=1AB=5.2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和差与中点的性质和应用,熟练掌握线段和差倍分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3秋·山东德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12cm,CB=8 cm,D、E分别是AC、AB的中点.求:(1)求AD 的长度;(2)求DE 的长度;(3)若M 在直线AB 上,且MB =6cm ,求AM 的长度.【答案】(1)6cm (2)4cm (3)26cm 或14cm【分析】(1)直接根据D 是AC 的中点可得答案;(2)先求出AB 的长,然后根据E 是AB 的中点求出AE ,做好应AE−AD 即为DE 的长;(3)分M 在点B 的右侧、M 在点B 的左侧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解:由线段中点的性质AD =12AC =12×12=6cm ;(2)由线段的和差,得AB =AC +BC =12+8=20cm ,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AE =12AB =12×20=10cm ,由线段的和差,得DE =AE−AD =10−6=4cm ;(3)当M 在点B 的右侧时,AM =AB +MB =20+6=26cm ,当M 在点B 的左侧时,AM =AB−MB =20−6=14cm ,∴AM 的长度为26cm 或14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线段的中点的计算,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读懂题意熟练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1-3】(2023秋·江苏徐州·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点M 在线段AN 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 =1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 和AN 的中点M 1、N 1;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 1和AN 1的中点M 2,N 2;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 2和AN 2的中点M 3,N 3;…连续这样操作2023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M 1N 1+M 2N 2+⋅⋅⋅+M 2023N 2023=( )A .10+522022B .10+522023C .10−522022D .10−522023【答案】C【分析】根据MN =10,M 1、N 1分别为AM 、AN 的中点,求出M 1N 1的长度,再由M 1N 1的长度求出M 2N 2的长度,找到M n N n 的规律即可求出M 1N 1+M 2N 2+⋅⋅⋅+M 2023N 2023的值.【详解】解:∵MN =10,M 1、N 1分别为AM 、AN 的中点,∴M 1N 1=AM 1−AN 1=12AM−12AN =12(AM−AN )=12MN =12×10=5,∵M 2、N 2分别为AM 1、A N 1的中点,∴M 2N 2=AM 2−AN 2=12AM 1−12AN 1=12(AM 1−AN 1)=12M 1N 1=12×5=52,∵M 3、N 3分别为AM 2、A N 2的中点,∴M 3N 3=AM 3−AN 3=12AM 2−12AN 2=12(AM 2−AN 2)=12M 2N 2=12×52=522,……由此可得:M n N n =52n−1,∴M 1N 1+M 2N 2+⋯+M 2023N 2023=5+52+522+⋯+522022=10×+122+⋯=10×1−=10−52202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有理数的简便运算,相对较难,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题型2 线段的和差】【例2】(2023秋·江西上饶·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C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 =BM ,则AB =3BD ;②若AC =BD ,则AM =BN ;③AC−BD =2(MC−DN );④2MN =AB−CN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A【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与线段的和差结合图形逐一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如图, ∵M 、N 分别是线段AD 、BC 的中点,∴AM =MD =12AD ,CN =BN =12BC ,∵AD =BM ,∴AD =MD +BD , ∴AD =12AD +BD , ∴AD =2BD ,∴AD +BD =2BD +BD =3BD ,即AB =3BD ,故①符合题意; ∵AC =BD , ∴AD =BC , ∴12AD =12BC ,∴AM =BN ,故②符合题意;∵AC−BD =AD−CD−BD =AD−(CD +BD )=AD−BC ,∴AC−BD =2MD−2CN =2(MD−CN )=2(MC +CD−CD−DN )=2(MC−DN ) ,故③符合题意; ∵2MN =2MC +2CN ,MC =MD−CD ,∴2MN =2(MD−CD )+2CN =2(MD +CN−CD ), ∵MD =12AD ,CN =12BC ,∴2MN =+12BC−CD=AD−CD +BC−CD =AC +BD=AB−CD ,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运算,能够利用中点的性质及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一些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2-1】(2023春·山东济南·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两根木条,一根长10cm ,另一根长8cm ,将它们一端重合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cm .【答案】1或9【分析】设AC =8cm ,AB =10cm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两根木条如图放置,有一端重合,根据点E 是AC 的中点,点D 是AB 的中点,可得AE =12AC =12×8=4,AD =12AB =12×10=5,再由ED =AE +AD 即可得出答案;②如图2,两根木条如图放置,有一端重合,根据点E 是AC 的中点,点D 是AB 的中点,可得AE =12AC =12×8=4,AD =12AB =12×10=5,再由ED =AD−AE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AC =8cm ,AB =10cm ,根据题意,①如图1,∵点E 是AC 的中点,点D 是AB 的中点,∴AE =12AC =12×8=4,AD =12AB =12×10=5,∴ED =AE +AD =4+5=9(cm);②如图2,∵点E 是AC 的中点,点D 是AB 的中点,∴AE =12AC =12×8=4,AD =12AB =12×10=5,∴ED =AD−AE =5−4=1(cm).综上所述,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1cm 或9cm .故答案为:1或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及线段的和差,中点的定义,本题运用了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熟练掌握两点的距离及线段和差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2023秋·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C 为线段AD 上一点,点B 为CD 的中点,且AD =26cm ,BC =6cm .(1)图中共有 条线段?(2)求AC 的长.(3)若点E 在直线AD 上,且EA =8cm ,求BE 的长.【答案】(1)6(2)14cm (3)12cm 或28cm【分析】(1)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进行求解即可;(2)先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CD=12cm,则AC=AD−CD=14cm;(3)分当点E在线段AD上时,当点E在线段DA的延长线上时,两种情况求出CE的长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解:由题意得,图中的线段有:AC,BC,BD,AB,CD,AD一共6条,故答案为:6;(2)解:∵BC=6cm,点B为CD的中点,∴CD=2BC=12cm,∵AD=26cm,∴AC=AD−CD=14cm;(3)解:如图1所示,当点E在线段AD上时,∵AC=14cm,AE=8cm,∴CE=AC−AE=6cm,∵BC=6cm,∴BE=BC+CE=12cm;解:如图2所示,当点E在线段DA的延长线上时,∵AC=14cm,AE=8cm,∴CE=AC+AE=22cm,∵BC=6cm,∴BE=BC+CE=28cm;综上所述,BE的长为12cm或28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与线段中点有关的线段计算,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3】(2023秋·安徽合肥·七年级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考期末)已知B、C在线段AD上.(1)如图,图中共有条线段,AD=+-;(2)如图,若AB:BD=2:5.AC:CD=4:1.且BC=18,求AD的长度.【答案】(1)6;AC,BD,BC (2)AD =35【分析】(1)根据线段的定义可求出线段的数量;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可解决与AD 有关的数量关系;(2)设AD =x ,表示出AB 、AC ,根据BC =18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图中线段有:AB,AC,AD,BC,BD,CD 共6条;AD =AC +BD−BC .故答案为:6;AC,BD,BC .(2)设AD =x因为AB :BD =2:5,AC :CD =4:1所以AB =252BD =27x ,AC =441BD =45x 因为AC−AB =BC ,BC =18所以45x−27x =18解得x =35所以AD =35.【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定义,线段的和差,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形结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型3 线段的数量关系】【例3】(2023秋·江西九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点M 是线段AB 上一点,若AM =14AB ,点N 是直线AB 上的一动点,且AN−BN =MN ,则MNAB = .【答案】1或12【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点N 在线段AB 上,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点N 在线段AB 上,如图:∵AN−BN =MN ,AN−AM =MN ,∴BN =AM ,∵AM =14AB ,∴BN=14AB,∴MN=AB−AM−BN=12AB,∴MNAB =12;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图:∵AN−BN=MN,AN−BN=AB,∴AB=MN,∴MNAB=1,综上所述:MNAB 的值为1或12,故答案为:1或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1】(2023秋·江苏·七年级期末)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且CD=3AD−2BC,则AC与BD 的关系是()A.AC=BD B.2AC=BD C.3AC=2BD D.4AC=3BD【答案】C【分析】先分别表示出AC和BD,即可求出两者的关系.【详解】解:∵AC=AD-CD=AD-3AD+2BC=2BC-2AD=2(BC-AD),BD=BC-CD=BC-3AD+2BC=3BC-3AD=3(BC-AD),∴AC BD =2(BC−AD)3(BC−AD)=23,∴3AC=2B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计算,熟练掌握线段的和差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2】(2023春·上海·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D为CB上一点,下列关系表示错误的是( )A.CD=AC﹣DB B.BD+AC=2BC﹣CDC.2CD=2AD﹣AB D.AB﹣CD=AC﹣BD【答案】D【分析】根据图形可以明确线段之间的关系,对线段CD、BD、AD进行和、差转化,即可发现错误选项.【详解】解:∵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AB=2BC=2AC,AB﹣BD=AC﹣BD;∴CD=BC﹣BD=12∵BD+AC=AB﹣CD=2BC﹣CD;∵CD=AD﹣AC,∴2CD=2AD﹣2AC=2AD﹣AB;∴选项A、B、C均正确.而答案D中,AB﹣CD=AC+BD;∴答案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变式3-3】(2023春·浙江·七年级期中)如图1,AB是一条拉直的细绳,C,D两点在AB上,且AC:BC=2:3,AD:BD=3:7.则(1)CD:AD=;(2)若将点C固定,将AC折向BC,使得AC落在BC上(如图2),再从点D处剪断,使细绳分成三段,分成的三段细绳的长度由小到大之比为.【答案】1∶3 2∶3∶5【分析】(1)根据题意AC:BC =2:3,可得AC:AB =2:5,AC =25AB ;根据AD:BD =3:7,可得AD:AB =3:10,AD =310AB ;CD =AC−AD =110AB ,CD:AD 就是110AB:310AB ,计算求出答案即可.(2)设对折后点D 关于C 点对称处为D ′,被剪断两处分别是点D 和D ′,剪开的三段细绳依次是AD 、DD ′、D ′B ,根据对折性质DD ′=2DC ,D ′B =CB−CD ′,把AD 、DD ′、D ′B 的长度写成关于AB 的值,比较大小后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1)∵AC:BC =2:3,AC +CB =AB ,∴AC:AB =2:(2+3)=2:5,∴AC =25AB ;∵AD:BD =3:7,AD +DB =AB ,∴AD:AB =3:(3+7)=3:10,∴AD =310AB ;∵CD =AC−AD =25AB−310AB =110AB ,∴CD:AD =110AB:310AB =1:3.(2)设对折后点D 关于C 点对称处为D ′,被剪断两处分别是点D 和D ′,剪开的三段细绳依次是AD 、DD ′、D ′B ,∵根据上题,AD =310AB ;DD ′=2DC =2×110AB =15AB ;D ′B =CB−CD ′=CB−CD =35AB−110AB =12AB ;∴DD ′<AD <D ′B .∴DD ′:AD:D ′B =15AB:310AB:12AB =2:3:5.故答案为:(1)1∶3(2)2∶3∶5.【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与差,根据比值,将每一段的长度表示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用代数的方法代入计算是解题关键.【题型4 简单线段的长短比较】【例4】(2023春·福建龙岩·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小明从家到学校分别有①、②、③三条路可走:①为折线段ABCDEFG ,②为折线段AIG ,③为折线段AJHG .三条路的长依次为a 、b 、c ,则( )A.a>b>c B.a=b>c C.a>c>b D.a=b<c【答案】B【详解】观察图形,可知:①②相等,③最短,a、b、c的大小关系是:a=b>c.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线段长短的度量、比较, 根据平移的性质,两点间线段距离最短,认真观察图形,可知①②都是相当于走直角线,故①②相等,③走的是两点间的线段,最短.【变式4-1】(2023秋·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已知三角形ABC,下列比较线段AC和AB长短的方法中,可行的有()①用直尺度量出AB和AC的长度;②用圆规将线段AB叠放到线段AC上,观察点B的位置;③沿点A折叠,使AB和AC重合,观察点B的位置.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D【分析】①用直尺度量出AB和AC的长度,比较长度;②用圆规将线段AB叠放到线段AC上,若点B在线段AC 上,AB<AC;若点B与点C重合,AB=AC;若点B在AC的延长线上,AB>AC;③沿点A折叠,使AB和AC 重合,若点B在线段AC上,AB<AC;若点B与点C重合,AB=AC;若点B在AC的延长线上,AB>AC.【详解】比较线段AC和AB长短的方法有:①用直尺度量出AB和AC的长度,比较长度;②用圆规将线段AB叠放到线段AC上,观察点B的位置,若点B在线段AC上,AB<AC;若点B与点C重合,AB=AC;若点B在AC的延长线上,AB>AC;③沿点A折叠,使AB和AC重合,观察点B的位置,若点B在线段AC上,AB<AC;若点B与点C重合,AB=AC;若点B在AC的延长线上,AB>AC.共3个方法.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较三角形两边长短的方法,熟练掌握度量法,叠合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叠合法包括叠放法,折叠法.【变式4-2】(2023秋·云南楚雄·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B ,C 在线段AD 上,M 是AB 的中点,N 是CD 的中点,(1)图中以C 为端点的线段共有______条.(2)若AB =CD ,①比较线段的长短:AC ______BD ;AN ______DM (填:“>”、“=”或“<”)②若AD =21,AB:BC =2:3,求MN 的长度.【答案】(1)5(2)①=;=;②15【分析】(1)除C 点外还有5个端点,即以C 为端点的线段有5条;(2)①根据题意有AM =MB =12AB ,CN =ND =12CD ,即有AB +BC =CD +BC ,AM =MB =CN =ND ,即有AC =BD ,AD−ND =AD−AM ,问题随之得解;②设AB =2x ,BC =3x ,则CD =2x ,依题意,得2x +3x +2x =21,即可得AB =6,BC =9,CD =6,根据①:AM =MB =12AB ,CN =ND =12CD ,即可求解.【详解】(1)∵除C 点外还有5个端点,∴以C 为端点的线段有5条,故答案为:5;(2)①∵M 是AB 的中点,N 是CD 的中点,∴AM =MB =12AB ,CN =ND =12CD ,∵AB =CD ,∴AB +BC =CD +BC ,AM =MB =CN =ND ,∴AC =BD ,AD−ND =AD−AM ,∴AN =DM ,故答案为:=,=;②设AB =2x ,BC =3x ,则CD =2x ,依题意,得2x +3x +2x =21,解得x =3,故AB =6,BC =9,CD =6,∵根据①:AM =MB =12AB ,CN =ND =12CD ,∴MN =BM +BC +CN =3+9+3=15.【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理清各线段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4-3】(2023秋·浙江杭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直线AB ,射线AC ,线段BC .(1)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延长BC 到点D ,使CD =AC ,连接AD .(2)比较AB +AD 与BC +AC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AB +AD >BC +AC ,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2)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线段的和差,求解即可.【详解】(1)解:如图;(2)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AB +AD >BD .即AB +AD >BC +CD∵CD =AC∴AB+AD>BC+AC【点睛】此题考查了尺规作图-线段,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题型5 两点间的距离】【例5】(2023秋·河北张家口·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线段MN上有P、Q两点,PQ长度为2cm,MN长为整数,则以M、P、Q、N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和可能为()A.19cm B.20cm C.21cm D.22cm【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MP+MQ+MN+PQ+PN+QN,然后根据PQ=2cm,线段MN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图中以M、P、Q、N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MP+MQ+MN+PQ+PN+QN (MP+PQ+QN)+(MQ+PN)+MN=MN+MN+PQ+MN=3MN+PQ∴以M、P、Q、N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和为长度为3的倍数多2,∴以M、P、Q、N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和可能为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变式5-1】(2023秋·江西吉安·七年级校考期末)在同一直线上有A,B,C,D不重合的四个点,AB=8,BC=3,CD=5,则AD的长为.【答案】6或10或16【分析】由于没有图形,故A,B,C,D四点相对位置不确定,分:点C在B的左侧、右侧,点D在C的左侧、右侧等,不同情况画图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I.当点C在B的右侧,点D在C的左侧时,如图:∵AB=8,BC=3,CD=5,∴AD =AB +BC−CD =8+3−5=6,II .当点C 在B 的右侧,点D 在C 的右侧时,如图:∴AD =AB +BC−CD =8+3+5=16,III .当点C 在B 的左侧,点D 在C 的左侧时,如图:∴AD =AB−BC−CD =8−3−5=0,点A 、D 重合,不合题意,IV .当点C 在B 的左侧,点D 在C 的右侧时,如图:∴AD =AB−BC +CD =8−3+5=10,点A 、D 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AD 的长为6或10或16故答案为:6或10或1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点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利用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得到AD 的长度.【变式5-2】(2023秋·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互不重合的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 =2a,AC =a +6,BC =3a +1,则这三点的位置关系是( )A .点A 在B 、C 两点之间B .点B 在A 、C 两点之间C .点C 在A 、B 两点之间D .无法确定【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得a ≥0,若点A 在B 、C 两点之间,则AB +AC =BC ,此时无解,若点B 在A 、C 两点之间,则BC +AB =AC ,解得a =54,若点C 在A 、B 两点之间,则BC +AC =AB ,解得a =−72,综上,即可得.【详解】解:∵AB =2a,AC =a +6,BC =3a +1,∴a ≥0,A 、若点A 在B 、C 两点之间,则AB+AC=BC,2a+a+6=3a+1,此时无解,故选项A情况不存在;B、若点B在A、C两点之间,则BC+AB=AC,3a+1+2a=a+6,a=54,故选项B情况存在;C、若点C在A、B两点之间,则BC+AC=AB,3a+1+a+6=2a,a=−72,故C情况不存在;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整式的加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这些知识点,分类讨论.【变式5-3】(2023秋·辽宁大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C、D、E是直线l上的点,线段AB=12 cm,点D、E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1)求线段DE的长;(2)若BC=4cm,点O在直线AB上,AO=5cm,求线段OE的长;(3)若BC=m cm,点O在直线AB上,AO=n cm,请直接写出线段OE的长 cm.(用含m、n的式子表示)【答案】(1)6cm(2)5cm或15cm(3)(n+12−m2)或(12−n−m2)或(n−12+m2)cm【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点D 、E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DC =AD =12AC ,BE =CE =12BC ,∴DE =DC +CE =12AC +12BC =12AB =12×12=6cm ;(2)∵E 为BC 的中点,∴BE =CE =12BC =2cm ,当点O 在点A 的左边时,OE =OA +AE =OA +AB−BE =5+12−2=15cm ;当点O 在点A 的右侧时,OE =AE−OA =AB−BE−OA =12−2−5=5cm ;(3)∵BC =m cm ,∴BE =CE =12BC =m 2,当点O 在点A 的左边时,OE =OA +AE =OA +AB−BE =(n +12−m 2)cm ;当点O 在点A 的右侧在E 的左侧时,OE =AE−OA =AB−BE−OA =(12−n−m 2)cm ,当点O 在E 的右侧时,OE =BE−AB +OA =(n−12+m 2)cm ,综上所述,线段OE 的长为(n +12−m 2)或(12−n−m 2)或(n−12+m 2)cm ;故答案为: (n +12−m 2)或(12−n−m 2)或(n−12+m 2)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题型6 线段n 等分点的有关计算】【例6】(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将一根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 表示,点P 是AB 的四等分点,现从P 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的一段长为30cm ,则这条绳子的原长为 cm .【答案】40或80或120或240.【分析】分AP =13PB ,PB =13AP 这两种情况,结合图形就所得三段绳子其中一段长度为30cm ,再分类讨论求解可得.【详解】解:①如图1,当AP =13PB 时,此时剪开的三段分别为AP 、PP′、A′P′,若AP=A′P′=30cm ,则PB=P′B=3PA=90cm ,此时AA′=AP+PP′+A′P′=30+180+30=240(cm );若PP′=30cm ,则PB=P′B=15cm ,AP=A′P′=13PB=5cm ,此时AA′=5+30+5=40(cm );②如图2,当PB =13AP 时,此时剪开的三段分别为AP 、PP′、A′P′,若AP=A′P′=30cm ,则PB=P′B=13AP=10cm ,此时AA′=AP+PP′+A′P′=30+20+30=80(cm );若PP′=30cm ,则PB=P′B=15cm ,AP=A′P′=3PB=45cm ,此时AA′=AP+PP′+A′P′=45+30+45=120(cm );综上,这条绳子的原长为40或80或120或240cm ,故答案为:40或80或120或240.【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熟练掌握线段等分点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计算及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1】(2023秋·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3:4的三部分,M 是AD 的中点,CD =8,求MC 的长.【答案】MC =1【分析】设AB =2x ,得CD =4x ,BC =3x ,AD =9x ,再根据CD =8,求出x 的值,故可得出线段AD 的长度,再根据M 是AD 的中点可求出MD 的长,由MC =MD−C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AB =2x ,∵AB ∶BC ∶CD =2∶3∶4,∴CD =4x ,BC =3x ,AD =(2+3+4)x =9x ,∵CD =8,∴x=2,∴AD=9x=18,∵M是AD的中点,∴MD=12AD,∴MC=MD−CD=12AD−CD=12×18−8=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运算,中点的含义,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变式6-2】(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线段AB和线段CD的公共部分是线段BD,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BF:DE=5:2,BC−EF=3,AE=6,则AC的长为.【答案】26【分析】由图,可求CF−BE=3,由BE=AE=6,得DF=CF=3+BE=9,于是9−DB6−DB =52,得DB=4,进而求得AC=AB+CD−DB=26.【详解】解:∵BC−EF=3,BC,EF有一段公共边BF,∴CF−BE=3,∵E、F分别是AB、CD的中点,∴BE=AE=6,∴DF=CF=3+BE=3+6=9,∵BF=9−DB,DE=6−DB,BF:DE=5:2,∴9−DB6−DB =52,∴DB=4,∴AC=AB+CD−DB=6×2+9×2−4=26.故答案为:26.【点睛】本题考查根据直线上线段间的数量关系计算线段长度,由直线上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3】(2023秋·河南新乡·七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学习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时对下面一道题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若AB =6,AC =2,求MN 的长.(1)根据题意,小明求得MN =______.(2)小明在求解(1)的过程中,发现MN 的长度具有一个特殊性质,于是他先将题中的条件一般化,并开始深入探究.设AB =a ,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小明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请你帮助小明解答.①如图1,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MN =______.②如图2,M ,N 分别是AC ,BC 的三等分点,即AM =13AC ,BN =13BC ,求MN 的长.③若M ,N 分别是AC ,BC 的n (n ≥2)等分点,即AM =1n AC ,BN =1n BC ,则MN =______.【答案】(1)3(2)①12a ;②23a ;③n−1n a【分析】(1)由AB =6,AC =2,得BC =AB−AC =4,根据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即得CM = 12 AC =1,CN = 12 BC =2,故MN =CM +CN =3;(2)①由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知CM = 12 AC ,CN = 12 BC ,即得MN = 12 AC + 12 BC = 12 AB ,故MN = 12 a ;②由AM = 13 AC ,BN = 13 BC ,知CM = 23 AC ,CN = 23 BC ,即得MN =CM +CN = 23 AC + 23 BC = 23 AB ,故MN = 23 a ;③由AM = 1n AC ,BN = 1n BC ,知CM =n−1n AC ,CN = n−1n BC ,即得MN =CM +CN = n−1n AC + n−1n BC = n−1n AB ,故MN = n−1n a .【详解】(1)解:∵AB=6,AC=2,∴BC=AB−AC=4,∵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1,CN=12BC=2,∴MN=CM+CN=3;故答案为:3;(2)解:①∵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CN=12BC,∴MN=12AC+12BC=12AB,∵AB=a,∴MN=12a;故答案为:12a;②∵AM=13AC,BN=13BC,∴CM=23AC,CN=23BC,∴MN=CM+CN=23AC+23BC=23AB,∵AB=a,∴MN=23a;③∵AM=1n AC,BN=1nBC,∴CM=n−1n AC,CN=n−1nBC,∴MN=CM+CN=n−1n AC+n−1nBC=n−1nAB,∵AB=a,∴MN=n−1na,故答案为:n−1na.【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和差运算.【题型7与线段的长短比较有关的应用】【例7】(2023春·北京海淀·七年级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如图,在公路MN两侧分别有A1,A2,⋯,A7七个工厂,各工厂与公路MN(图中粗线)之间有小公路连接.现在需要在公路MN上设置一个车站,选择站址的标准是“使各工厂到车站的距离之和越小越好”,由以上几个描述①车站的位置设在C点好于B点;②车站的位置在B点与C点之间任何一点效果一样;③车站位置的设置与各段小公路的长短无关.其中,正确的是.【答案】①③【分析】根据最优化问题,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详解】解;如图,因为A、D、E点各有一个工厂相连,B,C,各有两个工厂相连,把工厂看作“人”.可简化为“A,B,C,D,E处分别站着1,2,2,1,1个人(如图),求一点,使所有人走到这一点的距离和最小”把人尽量靠拢,显然把人聚到B、C最合适,靠拢完的结果变成了B=4,C=3,最好是移动3个人而不要移动4个人.所以车站设在C点,且与各段小公路的长度无关.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此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做这类题要做到规划合理,也就是要考虑到省时省力.【变式7-1】(2023春·江西宜春·七年级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如图所示,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A.点A B.点B C.A,B之间D.B,C之间【答案】A【分析】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详解】解:①以点A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5×100+10×300=4500(米),②以点B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100+10×200=5000(米),③以点C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300+15×200=12000(米),④当在AB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则(0<m<100),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是:30m+15(100﹣m)+10(300﹣m)=4500+5m>4500,⑤当在BC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则(0<n<200),则总路程为30(100+n)+15n+10(200﹣n)=5000+35n>4500.∴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故选A.【点睛】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知识点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变式7-2】(2023春·浙江宁波·七年级校考开学考试)一条直街上有5栋楼,按从左至右顺序编号为1、2、3、4、5,第k号楼恰好有k(k=1、2、3、4、5)个A厂的职工,相邻两楼之间的距离为50米.A厂打算在直街上建一车站,为使这5栋楼所有A厂职工去车站所走的路程之和最小,车站应建在距1号楼米处.【答案】150【详解】假设车站距离1号楼x米,然后运用绝对值表示出总共的距离,继而分段讨论x的取值去掉绝对值,根据数的大小即可得出答案.解:假设车站距离1号楼x米,则总距离S=|x|+2|x-50|+3|x-100|+4|x-150|+5|x-200|,①当0≤x≤50时,S=2000-13x,最小值为1350;②当50≤x≤100时,S=1800-9x,最小值为900;②当100≤x≤150时,S=1200-3x ,最小值为750(此时x=150);当150≤x≤200时,S=5x ,最小值为750(此时x=150).∴综上,当车站距离1号楼150米时,总距离最小,为750米.故答案为150.【变式7-3】(2023秋·江苏常州·七年级常州市清潭中学校考期中)在一条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n (n >1)台机床在工作,我们需要设置零件供应站P ,使这n 台机床到供应站P 的距离总和最小.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析比较简单的情形:如果直线上只有2台机床A 1,A 2时,很明显供应站P 设在A 1和A 2之间的任何地方都行,距离之和等于A 1到A 2的距离;如果直线上有3台机床A 1、A 2、A 3,供应站P 应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 2处最合适,距离之和恰好为A 1到A 3的距离;如果在直线上4台机床,供应站P 应设在第2台与第3台之间的任何地方;如果直线上有5台机床,供应站P 应设在第3台的地方;(1)阅读递推:如果在直线上有7台机床,供应站P 应设在( )处.A .第3台B .第3台和第4台之间C .第4台D .第4台和第5台之间(2)问题解决: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有n 台机床,供应站P 应设在什么位置?(3)问题转化:在数轴上找一点P ,其表示的有理数为x .当x =_______时,代数式|x−1|+|x−2|+|x−3|+⋯+|x−99|取到最小值,此时最小值为___________.【答案】(1)C(2)当n 为奇数时,供应站P 应设在第n 12台的位置;当n 为偶数时,供应站P 应设在第n 2台第1台之间的任何位置(3)50,2450【分析】(1)从所给材料中找出规律即可求解;(2)分n 为奇数和n 为偶数两种情况,找出规律即可求解;(3)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连续整数的和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详解】(1)解:根据题意可知:直线上有3台机床,供应站P应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2处最合适,直线上有5台机床,供应站P应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3处最合适,以此类推,如果在直线上有7台机床,供应站P应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4处最合适,故选C;(2)解:由题意知:台的位置;当n为奇数时,供应站P应设在第n12台和第1台之间的任何位置;当n为偶数时,供应站P应设在第n2(3)解:1到99最中间的数为:(1+99)÷2=50,应用(2)中结论可知,当x=50时,代数式|x−1|+|x−2|+|x−3|+⋯+|x−99|取到最小值,|50−1|+|50−2|+|50−3|+⋯+|50−99|=49+48+47+⋯+2+1+0+1+2+⋯+48+49=(1+49)×49=2450,即当x=50时,代数式|x−1|+|x−2|+|x−3|+⋯+|x−99|取到最小值,最小值为2450.【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和分类讨论的方法.【题型8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例8】.(2023秋·新疆乌鲁木齐·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已知点A、点B是直线上的两点,AB=14厘米,点C在线段AB上,且BC=3厘米.点P、点Q是直线AB上的两个动点,点P的速度为1厘米/秒,点Q的速度为2厘米/秒.点P、Q分别从点C、点B同时出发在直线上运动,则经过秒时线段PQ的长为6厘米.【答案】3或9或1【分析】分四种情况:(1)点P、Q都向右运动;(2)点P、Q都向左运动;(3)点P向左运动,点Q 向右运动;(4)点P向右运动,点Q向左运动;求出经过多少秒时线段PQ的长为6厘米即可.【详解】解:(1)点P、Q都向右运动时,(6−3)÷(2−1)=3÷1。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习题 第3课 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专题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习题  第3课 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专题

9.如图,线段AB=16,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 BC的中点. (1)如图1,求线段AD的长;
解:(1)因为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
所以BC=AC= 1 AB,BD=1 BC,所以BD=1 AB.
2
2
4
因为AB=16,AD=AB-BD,所以AD=12.
(2)如图2,N是线段AC上的一点,且满足NC=3AN,求 DN的长;
6. 已知线段AB=7 cm,C是直线AB上的一点,且BC= 2 cm,则AC=__5_或__9__cm.
7.如图,已知线段AB=a, 延长BA至点C, 使AC= 1 AB
a
3
,D为线段BC的中点,则AD的长为3____.(用含a的
代数式表示)
8.已知M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E是AM的中点,AB= 12 cm,则线段AE长为____2_c_m__或__4_c_m______.
②如图4,当点M在点C右边时, 因为NC=6,MC=2,所以MN=NC+MC=8.
综上所述,MN的长为4或8.
10.如图,点C在线段AB上,图中三条线段中,若有一 条线段长是另一条线段长的两倍,则称点C是线段 AB的“巧分点”.已知AB=6,点C是线段AB的 “巧分点”,则BC=___2_或__4_或__3___.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第3课 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专题
1. 如图,已知线段AB=10 cm,点N在AB上,NB=2 cm
, M是AB的中点,那么线段MN的长为
C ()
A.5 cm
B.4 cm
C.3 cm
D.2 cm
2.如图,C为线段AD上的一点,B为CD的中点,且 AD=10 cm,BD=2 cm,则AC=___6___cm.

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

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

试卷第1页,总10页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如图所示,点A 在线段CB 上,AC=12AB ,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若CD=3,求线段AD 的长.2.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2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3.已知线段MN=3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P ,使PM=PN ;延长线段MN到点A ,使AN=12MN ;延长线段NM 到点B ,使BN=3BM .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求线段AB 的长;(3)试说明点P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4.已知:点C 在直线AB 上.(1)若AB=2,AC=3,求BC 的长;(2)若点C 在射线AB 上,且BC=2AB ,取AC 的中点D ,已知线段BD 的长为1.5,求线段AB 的长.(要求:在备用图上补全图形)5.如图,已知AC=16cm ,AB=13BC ,点C 是BD 的中点,求AD 的长.6.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AB=20cm ,BC=8cm ,点P 从A 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已知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功.设点P 运动时间为xs .(1)AC= cm ;(2)当x= s 时,P 、Q 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 、P 、Q 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线段AC=20cm,BC=3AB,N线段BC的中点,M是线段BN上的一点,且BM:MN=2:3.求线段MN的长度.8.已知m,n满足算式(m﹣6)2+|n﹣2|=0.(1)求m,n的值;(2)已知线段AB=m,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nPB,点Q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9.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 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10.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2:1,则点C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1)已知:如图2,DE=15cm,点P是DE的三等分点,求DP的长.(2)已知,线段AB=15cm,如图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在射线AB上向点B方向运动;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②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试卷第3页,总10页1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cm ,CB=6cm ,点M 、N 分别是AC 、BC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12.【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 在线段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 、AC 和BC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 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则AC= cm ;【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s ).当t 为何值时,A 、P 、Q 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13.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6.点D 在直线AB 上,且AD=12BD .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线段CD 的长.14.已知,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3:5:4三部分,M 为AD的中点,BM=9cm ,求CM 和AD 的长15.已知线段AB=10cm ,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试求线段AD 的长.16.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4AB ,D 为AC 的中点,若BD=6cm ,求AB 的长.17.如图,点A 、M 、B 、N 、C 在同一直线上顺次排列,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点N 在点B 的右边.(1)填空:图中共有线段 条;(2)若AB=6,MC=7,求线段BN 的长;(3)若AB=a ,MC=7,将线段BN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18.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为x ,延长线段AB 至点C ,使BC=12AB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C 的长和AC 的长;(2)取线段AC 的中点D ,若DB=3,求x 的值.19.如图,延长线段AB 到点F ,延长线BA 到点E ,点M 、N 分别是线段AE 、BF 的中点,若AE :AB :BF=1:2:3,且EF=18cm ,求线段MN 的长.20.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为BD ,且BD=13AB=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距离是20,求AB 、CD 的长.21.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的中点.(1)若线段AB=a ,CE=b ,且|a ﹣15|+(b ﹣4.5)2=0,求a ,b 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 的长.22.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P 分别是线段AC ,BC ,AB的试卷第5页,总10页中点.(1)若AB=12cm ,则MN 的长度是 ;(2)若AC=3cm ,CP=1cm ,求线段PN 的长度.23.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D 以2cm/s 的速度运动,C 是线段BD 的中点,AD=10cm ,设点B 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2时,①AB= cm .②求线段CD 的长度.(2)在运动过程中,若AB 的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 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24.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 cm ,CB=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25.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MN 的长;(2)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6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求MN 的长度.26.(1)已知线段AB=8cm ,在线段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M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AM 的长度又是多少呢?(2)如图,AD=12DB ,E 是BC 的中点,BE=15AC=2cm ,求DE 的长.27.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2AB ,D 为AC 的中点,DC=3cm ,求BD 的长.28.(1)如图,AB=5cm ,BC=3cm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1)中,AB=a ,BC=b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把它写出来.29.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BC=2AB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DA=AB ,取AB 中点E ,若DE=7.5cm ,求DC 的长.30.如图,已知点C 为AB 上一点,AC=15cm ,CB=35AC ,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求DE 的长.31.已知如图:线段AB=16cm ,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在AC 的中点,求线段BD 的长.32.已知C 为线段AB 的中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1)若线段AB=a ,CE=b ,|a ﹣15|+(b ﹣4.5)2=0,求a ,b 的值;(2)如图1,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DE 的长;(3)如图2,若AB=15,AD=2BE ,求线段CE 的长.33.如图,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1)求线段AB 的长;(2)已知点P 为数轴上点A 左侧的一点,且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请你画出图形,观察MN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线段MN 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试卷第7页,总10页34.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并且a 、b 满足|a +8|+|b ﹣4|=0(1)点A 表示的数为 ,点B 表示的数为(2)若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 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 、Q 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 处相遇,试求点C 所表示的数.(3)在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P 、Q 两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Q 表示的数.35.如图,已知线段AB=16 cm ,点M 在AB 上,AM :BM=1:3,P 、Q 分别以AM ,AB 的中点,求PQ 的值.36.如图,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点C ,使BC=2AB ,D 是AC 的中点,若AB=60cm ,求BD 的长.37.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1)若点D 在CB 上,且DB=2cm ,AD=8cm ,求线段CD 的长度;(2)若将(1)中的“点D 在CB 上”改为“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出此时线段CD 的长度.38.如图,已知AB=24cm ,CD=10cm ,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求EF的长.39.如图,已知线段AB 上有两点C 、D ,且AC=BD ,M ,N 分别是线段AC ,AD 的中点,若AB=acm ,AC=BD=bcm ,且a 、b满足(a ﹣10)2+|b 2﹣4|=0.(1)求a 、b 的值;(2)求线段MN 的长度.40.已知:在一条东西向的双轨铁路上迎面驶来一快一慢两列火车,快车长AB=2(单位长度).慢车长CD=4(单位长度),设正在行驶途中的某一时刻,如图,以两车之间的某点O 为原点,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画数轴,此时快车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a ,慢车头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b ,若快车AB 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继续行驶,同时慢车CD 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继续行驶,且|a +6|与(b ﹣18)2互为相反数. (1)求此时刻快车头A 与慢车头C 之间相距多少单位长度?(2)从此时刻开始算起,问再行驶多少秒两列火车行驶到车头A 、C 相距8个单位长度?(3)此时在快车AB 上有一位爱到脑筋的七年级学生乘客P ,他发现行驶中有一段时间,他的位置P 到两列火车头A 、C 的距离和加上到两列火车尾B 、D 的距离和是一个不变的值(即PA +PC +PB +PD 为定值),你认为学生P 发现的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若正确,求出定值及所持续的时间;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41.如图,线段AB=12,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 为AP 的中点.(1)出发多少秒后,PB=2AM ?(2)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说明2BM ﹣BP 为定值.(3)当P 在AB 延长线上运动时,N 为BP 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 长度不变;②MA +PN 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42.如图,已知直线l 有两条可以左右移动的线段:AB=m ,CD=n ,且m ,n满足|m ﹣4|+(n ﹣8)2=0.(1)求线段AB ,CD 的长;(2)线段AB 的中点为M ,线段CD 中点为N ,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试卷第9页,总10页向右运动,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也向右运动,若运动6秒后,MN=4,求线段BC 的长;(3)将线段CD 固定不动,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M 、N分别为AB 、CD 中点,BC=24,在线段AB 向右运动的某一个时间段t 内,始终有MN +AD 为定值.求出这个定值,并直接写出t 在那一个时间段内.4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8,BC=6,点M 、N 分别是AC 、BC的中点,求MN 的长度.(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 +BC=a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出MN 的长度吗?(3)若把(1)中的“点C 在线段AB 上”改为“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你能猜想出MN 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4.如图,已知线段AB=6cm ,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2AB ,若点D 是AC上一点,且AD 比DC 短4cm ,点E 是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45.如图,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8cm ,N 是AC的中点,MN=6cm ,求线段AB 的长. 46.已知B 是线段AC 上不同于A 或C 的任意一点,M 、N 、P 分别是AB 、BC 、AC 的中点,问:(1)MP=12BC 是否成立?为什么? (2)是否还有与(1)类似的结论?47.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为12,点C 在线段AB 上,AC=12BC ,D 是AC 的中点,求线段BD 的长.48.如图,C 是AB 中点,D 是BC 上一点,E 是BD 的中点,AB=20,CD=2,求EB ,CE 的长.49.已知A 、B 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a 和b ,M 、N均为数轴上的点,且OA <OB .(1)若A 、B 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a |﹣|b |+|a +b |+|a ﹣b |.(2)如图,若|a |+|b |=8.9,MN=3,求图中以A 、N 、O 、M 、B 这5个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的和;(3)如图,M 为AB 中点,N 为OA 中点,且MN=2AB ﹣15,a=﹣3,若点P为数轴上一点,且PA=23AB ,试求点P 所对应的数为多少?50.如图,点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点从P 点、D 点从B 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a 、b 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 、n 的单项式2m 2n a 与﹣3m b n 的和仍为单项式.②当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时,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直接写出:a= ,b= .(2)判断ABAP = ,并说明理由.(3)在C 、D 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CD 、PB 的中点,运动t 秒时,恰好t 秒时,恰好3AC=2MN ,求此时AB CD的值.1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答案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如图所示,点A 在线段CB 上,AC=12AB ,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若CD=3,求线段AD 的长.【解答】解:∵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CD=3, ∴BC=2CD=6,∵AC=12AB ,AC +AB=CB ,∴AC=2,AB=4, ∴AD=CD ﹣AC=3﹣2=1, 即线段AD 的长是1.2.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2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解答】解:如图1所示,∵AP=2PB ,AB=6,∴PB=13AB=13×6=2,AP=23AB=23×6=4;∵点Q 为PB 的中点,∴PQ=QB=12PB=12×2=1;∴AQ=AP +PQ=4+1=5.如图2所示,∵AP=2PB ,AB=6, ∴AB=BP=6,∵点Q 为PB 的中点, ∴BQ=3,∴AQ=AB +BQ=6+3=9. 故AQ 的长度为5或9.3.已知线段MN=3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P ,使PM=PN ;延长线段MN到点A ,使AN=12MN ;延长线段NM 到点B ,使BN=3BM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求线段AB 的长;(3)试说明点P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 【解答】解:(1)如图所示:(2)∵MN=3cm ,AN=12MN ,∴AN=1.5cm , ∵BN=3BM ,∴BM=12MN=1.5cm ,∴AB=BM +MN +AN=6cm ;(3)∵点P 在线段MN 上,PM=PN , ∴点P 是线段MN 的中点, ∵BM=AN=1.5cm ,PM=PN=1.5cm , ∴BP=AP=3cm ,∴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 4.已知:点C 在直线AB 上. (1)若AB=2,AC=3,求BC 的长;(2)若点C 在射线AB 上,且BC=2AB ,取AC 的中点D ,已知线段BD 的长为1.5,求线段AB 的长.(要求:在备用图上补全图形)【解答】解:(1)若C 在A 的左边,则 BC=AB +AC=5; 若C 在A 的右边,则 BC=AC ﹣AB=1. 故BC 的长为5或1; (2)如图所示:∵点C 在射线AB 上,且BC=2AB ,D 是AC 的中点,∴AD=32AB ,∴BD=12AB ,3∵线段BD 的长为1.5, ∴线段AB 的长为3.5.如图,已知AC=16cm ,AB=13BC ,点C 是BD 的中点,求AD 的长.【解答】解:∵AC=16cm ,AB=13BC ,∴AB=14AC=4cm ,BC=16cm ﹣4cm=12cm ,∵点C 是BD 的中点, ∴CD=BC=12cm ,∴AD=AB +BC +CD=4cm +12cm +12cm=28cm .6.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AB=20cm ,BC=8cm ,点P 从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已知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功.设点P 运动时间为xs . (1)AC= 12 cm ;(2)当x= 203s 时,P 、Q 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 、P 、Q 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C=AB ﹣BC=20﹣8=12(cm ),(2)20÷(2+1)=203(s ).故当x=203s 时,P 、Q 重合;(3)存在,①C 是线段PQ 的中点,得 2x +20﹣x=2×12,解得x=4; ②P 为线段CQ 的中点,得12+20﹣x=2×2x ,解得x=325;③Q 为线段PC 的中点,得 2x +10=2×(20﹣x ),解得x=7;综上所述:x=4或x=325或x=7. 故答案为:12;203.7.如图,线段AC=20cm ,BC=3AB ,N 线段BC 的中点,M 是线段BN 上的一点,且BM :MN=2:3.求线段MN 的长度.【解答】解:∵AC=20cm ,BC=3AB ,∴BC=34×20=15cm ,∴AB=5cm , ∵N 为BC 的中点, ∴BN=CN=7.5cm , ∵BM :MN=2:3,∴MN=35×7.5=4.5cm .8.已知m ,n 满足算式(m ﹣6)2+|n ﹣2|=0. (1)求m ,n 的值;(2)已知线段AB=m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n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解答】解:(1)由条件可得(m ﹣6)2=0,|n ﹣2|=0, 所以m=6,n=2.(2)当点P 在线段AB 之间时,AP=2PB , 所以AP=4,PB=2,而Q 为PB 的中点, 所以PQ=1,故AQ=AP +PQ=5. 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 AP ﹣PB=AB , 即2PB ﹣PB=6, 所以PB=6, 而Q 为PB 的中点,所以BQ=3,AQ=AB +BQ=6+3=9. 故线段AQ 的长为5或9.9.如图1,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5(1)求线段MN 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 +BC=a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度;(3)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点P 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以1cm/s 的速度沿AB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 、P 、Q 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解答】解:(1)∵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CM=12AC=5厘米,CN=12BC=3厘米,∴MN=CM +CN=8厘米;(2)∵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CM=12AC ,CN=12BC ,∴MN=CM +CN=12AC +12BC=12a ;(3)①当0<t ≤5时,C 是线段PQ 的中点,得 10﹣2t=6﹣t ,解得t=4;②当5<t ≤163时,P 为线段CQ 的中点,2t ﹣10=16﹣3t ,解得t=265;③当163<t ≤6时,Q 为线段PC 的中点,6﹣t=3t ﹣16,解得t=112;④当6<t ≤8时,C 为线段PQ 的中点,2t ﹣10=t ﹣6,解得t=4(舍),综上所述:t=4或265或112.10.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CB=2:1,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 (1)已知:如图2,DE=15cm ,点P 是DE 的三等分点,求DP 的长. (2)已知,线段AB=15cm ,如图3,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射线AB 上向点B 方向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先向点A 方向运动,当与点P 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 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 ,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若点P 点Q 同时出发,且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求t 的值.②若点P 点Q 同时出发,且当点P 是线段AQ 的三等分点时,求t 的值.【解答】解:(1)当DP=2PE 时,DP=23DE=10cm ;当2DP=PE 时,DP=13DE=5cm .综上所述:DP 的长为5cm 或10cm . (2)①根据题意得:(1+2)t=15, 解得:t=5.答:当t=5秒时,点P 与点Q 重合. ②(I )点P 、Q 重合前: 当2AP=PQ 时,有t +2t +2t=15, 解得:t=3;当AP=2PQ 时,有t +12t +2t=15,解得:t=307;(II )点P 、Q 重合后,当AP=2PQ 时,有t=2(t ﹣5), 解得:t=10;当2AP=PQ 时,有2t=(t ﹣5), 解得:t=﹣5(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t=3秒、307秒或10秒时,点P 是线段AQ 的三等分点.1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cm ,CB=6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为AC 、7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8cm ,CB=6cm ,∴CM=12AC=4cm ,CN=12BC=3cm ,∴MN=CM +CN=4+3=7cm , 即线段MN 的长是7cm ;(2)∵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 +CB=acm ,∴CM=12AC ,CN=12BC ,∴MN=CM +CN=12AC +12BC=12(AC +BC )=12acm ,即线段MN 的长是12acm ;(3)如图:MN=12b ,理由是:∵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 ﹣CB=bcm ,∴CM=12AC ,CN=12BC ,∴MN=CM ﹣CN=12AC ﹣12BC=12(AC ﹣BC )=12bcm ,即线段MN 的长是12bcm .12.【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 在线段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 、AC 和BC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 是 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 (2)若AB=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则AC= 4或6或8 cm ; 【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s ).当t 为何值时,A 、P 、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解答】解:(1)∵线段的长是线段中线长度的2倍, ∴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 故答案为:是;(2)∵AB=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AC=12×13=4cm 或AC=12×12=6cm 或AC=12×23=8cm ;故答案为:4或6或8;(3)t 秒后,AP=2t ,AQ=12﹣t (0≤t ≤6)①由题意可知A 不可能为P 、Q 两点的巧点,此情况排除. ②当P 为A 、Q 的巧点时,Ⅰ.AP=13AQ ,即2t =13(12−t),解得t =127s ;Ⅱ.AP=12AQ ,即2t =12(12−t),解得t =125s ;Ⅲ.AP=23AQ ,即2t =23(12−t),解得t=3s ;③当Q 为A 、P 的巧点时,Ⅰ.AQ=13AP ,即(12−t)=2t ×13,解得t =365s (舍去);Ⅱ.AQ=12AP ,即(12−t)=2t ×12,解得t=6s ;Ⅲ.AQ=23AP ,即(12−t)=2t ×23,解得t =367s .13.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6.点D 在直线AB 上,且AD=12BD .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线段CD 的长.【解答】解:∵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6, ∴AB=2AC=12,①如图,若点D 在线段AC 上,∵AD=12BD ,∴AD=13AB=4,9∴CD=AC ﹣AD=6﹣4=2.②如图,若点D 在线段AC 的反向延长线上,∵AD=12BD ,∴AD=AB=12,∴CD=AC +AD=6+12=18.综上所述,CD 的长为2或18.14.已知,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3:5:4三部分,M 为AD 的中点,BM=9cm ,求CM 和AD 的长【解答】解:设AB=3xcm ,BC=5xcm ,CD=4xcm , ∴AD=AB +BC +CD=12xcm , ∵M 是AD 的中点,∴AM=MD=12AD=6xcm ,∴BM=AM ﹣AB=6x ﹣3x=3xcm , ∵BM=9 cm , ∴3x=9, 解得,x=3,∴CM=MD ﹣CD=6x ﹣4x=2x=2×3=6(cm ), AD=12x=12×3=36(cm ).15.已知线段AB=10cm ,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试求线段AD 的长. 【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当点C 在线段 AB 上时,AC=AB ﹣BC=10﹣4=6cm . ∵点D 是AC 的中点,∴AD=12AC=3cm .②如图2,当点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AC=AB +BC=10+4=14cm . ∵点D 是AC 的中点,∴AD=12AC=7cm .16.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4AB ,D 为AC 的中点,若BD=6cm ,求AB 的长.【解答】解:设BC=x ,则AB=4x , ∵D 为AC 中点, ∴AD=CD=2.5x , ∵BD=CD ﹣BC=6cm , ∴2.5x ﹣x=6, 解得x=4, ∴AB=16cm .17.如图,点A 、M 、B 、N 、C 在同一直线上顺次排列,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点N 在点B 的右边.(1)填空:图中共有线段 10 条; (2)若AB=6,MC=7,求线段BN 的长;(3)若AB=a ,MC=7,将线段BN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解答】解:(1)图中共有线段1+2+3+4=10条; 故答案为:10;(2)∵AB=6,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BM=12AB=3,∵MC=7,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NC=12MC=3.5,BC=MC ﹣BM=7﹣3=4,∴BN=BC ﹣NC=4﹣3.5=0.5;(3)∵AB=a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11∴BM=12AB=12a ,∵MC=7,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NC=12MC=3.5,BC=MC ﹣BM=7﹣12a ,∴BN=BC ﹣NC=7﹣12a ﹣3.5=3.5﹣12a .18.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为x ,延长线段AB 至点C ,使BC=12AB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C 的长和AC 的长; (2)取线段AC 的中点D ,若DB=3,求x 的值.【解答】解:(1)∵AB=x ,BC=12AB ,∴BC=12x ,∵AC=AB +BC ,∴AC=x +12x=32x .(2)∵AD=DC=12AC ,AC=32x ,∴DC=34x ,∵DB=3,BC=12x ,∵DB=DC ﹣BC ,∴3=34x ﹣12x ,∴x=12.19.如图,延长线段AB 到点F ,延长线BA 到点E ,点M 、N 分别是线段AE 、BF 的中点,若AE :AB :BF=1:2:3,且EF=18cm ,求线段MN 的长.【解答】解:设EA=xcm ,则AB=2xcm ,BF=3xcm ,EF=6xcm . ∵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EM=MA=12xcm ,BN=NF=32xcm .∵AB=2xcm ,∴MN=MA +AB +BN=4xcm . ∵EF=18cm ,∴6x=18, 解得:x=3, ∴MN=4x=12cm .20.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为BD ,且BD=13AB=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距离是20,求AB 、CD 的长.【解答】解:设BD=x ,则AB=3x ,CD=4x . ∵点E 、点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AE=12AB=1.5x ,CF=12CD=2x ,AC=AB +CD ﹣BD=3x +4x ﹣x=6x .∴EF=AC ﹣AE ﹣CF=6x ﹣1.5x ﹣2x=2.5x . ∵EF=20, ∴2.5x=20, 解得:x=8.∴AB=3x=24,CD=4x=32.21.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1)若线段AB=a ,CE=b ,且|a ﹣15|+(b ﹣4.5)2=0,求a ,b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 的长.【解答】解:(1)∵|a ﹣15|+(b ﹣4.5)2=0, ∴|a ﹣15|=0,(b ﹣4.5)2=0, ∵a 、b 均为非负数, ∴a=15,b=4.5,(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AB=15,CE=4.5,∴AC=12AB=7.5,∴AE=AC +CE=12,∵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DE=12AE=6,13∴CD=DE ﹣CE=6﹣4.5=1.5.22.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P 分别是线段AC ,BC ,AB 的中点.(1)若AB=12cm ,则MN 的长度是 6cm ; (2)若AC=3cm ,CP=1cm ,求线段PN 的长度.【解答】解:(1)∵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CN=12BC ,∴MN=MC +CN=12AC +12BC=12(AC +BC )=12AB=6cm .故答案为6cm ;(2)∵AC=3cm ,CP=1cm , ∴AP=AC +CP=4cm , ∵P 是线段AB 的中点, ∴AB=2AP=8cm . ∴CB=AB ﹣AC=5cm ,∵N 是线段CB 的中点,CN=12CB=2.5cm ,∴PN=CN ﹣CP=1.5cm .23.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D 以2cm/s 的速度运动,C 是线段BD 的中点,AD=10cm ,设点B 运动时间为t 秒. (1)当t=2时,①AB= 4 cm .②求线段CD 的长度.(2)在运动过程中,若AB 的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 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①∵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D 以2cm/s 的速度运动, ∴当t=2时,AB=2×2=4cm . 故答案为:4;②∵AD=10cm ,AB=4cm , ∴BD=10﹣4=6cm , ∵C 是线段BD 的中点,∴CD=12BD=12×6=3cm ;(2)不变;∵AB 中点为E ,C 是线段BD 的中点,∴EB=12AB ,BC=12BD ,∴EC=EB +BC=12(AB +BD )=12AD=12×10=5cm . 24.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 cm ,CB=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解答】解:(1)∵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CN=12BC ,∵MN=MC +CN ,AB=AC +BC ,∴MN=12AB=7cm ;(2)MN=a2,∵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CN=12BC ,又∵MN=MC +CN ,AB=AC +BC ,∴MN=12(AC +BC )=a2;15(3)∵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NC=12BC ,又∵AB=AC ﹣BC ,NM=MC ﹣NC ,∴MN=12(AC ﹣BC )=b2;(4)如图,只要满足点C 在线段AB 所在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那么MN 就等于AB 的一半.25.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MN 的长;(2)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6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求MN 的长度.【解答】解:(1)∵AC=6cm ,M 是AC 的中点,∴AM=MC=12AC=3cm ,∵MB=10cm , ∴BC=MB ﹣MC=7cm , ∵N 为BC 的中点,∴CN=12BC=3.5cm ,∴MN=MC +CN=6.5cm ;(2)如图,∵M 是AC 中点,N 是BC 中点,∴MC=12AC ,NC=12BC ,∵AC ﹣BC=bcm , ∴MN=MC ﹣NC=12AC ﹣12BC =12(AC ﹣BC )=12×6 =3(cm ).26.(1)已知线段AB=8cm ,在线段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M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AM 的长度又是多少呢?(2)如图,AD=12DB ,E 是BC 的中点,BE=15AC=2cm ,求DE 的长.【解答】解:(1)①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AB=8cm ,BC=4cm , ∴AC=AB ﹣BC=8﹣4=4cm , ∵M 是AC 中点,∴AM=12AC=2cm .②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AB=8cm ,BC=4cm , ∴AC=AB +BC=8+4=12cm , ∵M 是AC 中点,∴AM=12AC=6cm .(2)∵BE=15AC=2cm ,∴AC=10cm , ∵E 是BC 中点, ∴BC=2BE=4cm ,∴AB=AC ﹣BC=10﹣4=6cm ,∵AD=12BD ,AD +BD=AB ,∴12BD +BD=AB=6cm ,17∴BD=4cm ,∴DE=BD +BE=4+2=6cm .27.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2AB ,D 为AC 的中点,DC=3cm ,求BD 的长.【解答】解:∵D 为AC 的中点,DC=3cm , ∴AC=2DC=6cm ,∵BC=12AB ,∴BC=13AC=2cm ,∴BD=CD ﹣BC=1cm .28.(1)如图,AB=5cm ,BC=3cm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1)中,AB=a ,BC=b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把它写出来.【解答】解:(1)∵AB=5cm ,BC=3cm , ∴AC=AB +BC=8cm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MC=12AC=4cm ,NC=12BC=1.5cm ,∴MN=MC ﹣NC=4cm ﹣1.5cm=2.5cm ;(2)∵AB=a ,BC=b , ∴AC=AB +BC=a +b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MC=12AC=12(a +b ),NC=12BC=12b ,∴MN=MC ﹣NC=12(a +b )﹣12b=12a ;规律是:MN=12AB .29.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BC=2AB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DA=AB ,取AB 中点E ,若DE=7.5cm ,求DC 的长.【解答】解:∵E是AB中点,∴AE=EB,设AE=x,则AB=2x,又∵DA=AB,∴DA=2x,∵BC=2AB,∴BC=4x,∵DE=7.5cm,∴3x=7.5,解得:x=2.5,∴DC=DA+AB+BC=2x+2x+4x=8x=8×2.5=20(cm).30.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5cm,CB=35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解答】解:∵AC=15cm,CB=35 AC,∴CB=35×15=9cm,∴AB=15+9=24cm.∵D,E分别为AC,AB的中点,∴AE=BE=12AB=12cm,DC=AD=12AC=7.5cm,∴DE=AE﹣AD=12﹣7.5=4.5cm.31.已知如图:线段AB=16cm,点C是AB的中点,点D在AC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解答】解:∵AB=16cm,点C是AB的中点,∴AC=BC=16÷2=8(cm);∵点D在AC的中点,∴CD=8÷2=4(cm),∴BD=BC+CD=8+4=12(cm).32.已知C为线段AB的中点,E为线段AB上的点,点D为线段AE的中点.19(1)若线段AB=a ,CE=b ,|a ﹣15|+(b ﹣4.5)2=0,求a ,b 的值;(2)如图1,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DE 的长; (3)如图2,若AB=15,AD=2BE ,求线段CE 的长. 【解答】解:(1)∵|a ﹣15|+(b ﹣4.5)2=0, ∴|a ﹣15|=0,(b ﹣4.5)2=0, ∵a 、b 均为非负数, ∴a=15,b=4.5,(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AB=15,CE=4.5,∴AC=12AB=7.5,∴AE=AC +CE=12,∵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DE=12AE=6,(3)设EB=x ,则AD=2BE=2x , ∵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 ∴AD=DE=2x , ∵AB=15, ∴AD +DE +BE=15, ∴x +2x +2x=15,解方程得:x=3,即BE=3, ∵AB=15,C 为AB 中点,∴BC=12AB=7.5,∴CE=BC ﹣BE=7.5﹣3=4.5.33.如图,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1)求线段AB 的长;(2)已知点P 为数轴上点A 左侧的一点,且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请你画出图形,观察MN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线段MN 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OA=2,OB=8, ∴AB=OA +OB=10.(2)如图,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理由如下: ∵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NP=12BP ,MP=12AP ,∴MN =NP −MP =12BP −12AP =12AB=5.34.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并且a 、b 满足|a +8|+|b ﹣4|=0(1)点A 表示的数为 ﹣8 ,点B 表示的数为 4(2)若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 从点B 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 、Q 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 处相遇,试求点C 所表示的数.(3)在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P 、Q 两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Q 表示的数.【解答】解:(1)∵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a 、b 满足|a +8|+|b ﹣4|=0, ∴a +8=0,b ﹣4=0, 解得:a=﹣8,b=4,则点A 表示的数为:﹣8,点B 表示的数为:4;(2)设x 秒时两点相遇, 则3x +x=4﹣(﹣8),21解得:x=3,即3秒时,两点相遇,此时点C 所表示的数为:﹣8+3×3=1;(3)当两点相遇前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 3x +x=10,解得:x=52,此时此时点Q 所表示的数为:4﹣1×52=1.5;当两点相遇后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 3x +x=14,解得:x=72,此时此时点Q 所表示的数为:4﹣1×72=0.5;综上所述:点Q 表示的数为:1.5或0.5.35.如图,已知线段AB=16 cm ,点M 在AB 上,AM :BM=1:3,P 、Q 分别以AM ,AB 的中点,求PQ 的值.【解答】解:∵AB=16cm ,AM :BM=1:3, ∴AM=4cm .BM=12cm ,∵P ,Q 分别为AM ,AB 的中点,∴AP=12AM=2cm ,AQ=12AB=8cm ,∴PQ=AQ ﹣AP=6cm .36.如图,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点C ,使BC=2AB ,D 是AC 的中点,若AB=60cm ,求BD 的长.【解答】解:因为BC=2AB ,且AB=60cm , 所以BC=120cm .所以AC=AB +BC=120+60=180cm . 因为D 为AC 中点,所以 AD=12AC=90cm .。

期末复习专题08 线段与角有关动点的计算问题(解析版)

期末复习专题08 线段与角有关动点的计算问题(解析版)

期末复习专题08 线段与角有关动点的计算问题考点一 有关线段的中点计算问题考点二 有关角的平分线计算问题考点三 线段上动点计算问题 考点四 角上动点计算问题考点一 有关线段的中点计算问题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2.(2022·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数轴上M ,N ,P ,Q 四点对应的数都是整数,且M 为线段NQ 的中点,P 为线段NM 的中点.若点M 对应的整数是a ,点N 对应的整数是b ,且20b a -=,则数轴上的原点是( )A .点MB .点NC .点PD .点Q【答案】D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2QN QM =,因为点M 对应的整数是a ,点N 对应的整数是b ,且20b a -=,依此可得到数轴上的原点.【详解】解:∵点M 为线段NQ 的中点,∴2QN QM =,∵点M 对应的整数是a ,点N 对应的整数是b ,且20b a -=,∴数轴上的原点是Q .故选:D .【点睛】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3.(2022·云南·楚雄市中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C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线段3cm AB =,5cm =BC ,则AC 的长度是 ________.【答案】8cm 或2cm【分析】分A 、C 在点B 异侧和A 、C 在点B 同侧两种情况,分别作出图形,根据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1,当A 、C 在点B 异侧时,358cm AC AB BC =+=+=,如图2,当点A 、C 在点B 同侧时,532cm AC BC AB =-=-=,即AC 的长度是8cm 或2cm ,故答案为:8cm 或2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4.(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M 是AB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7cm AB =,2cm BN =,则BC =________cm ,MC =______cm .AB=,点C线段(1)如图,已知线段8cmQ 点M 是AC 中点,12MC AC \=,M Q 为AC 的中点,N 为BC 的中点,1CM AC \=,1CN BC =,(1)若点C 为图1中线段AB 的“优点”6()AC AC BC =<(2)若点D 也是图1中线段AB 的“优点”(不同于点C )(填“=”或“¹”)[解决问题]∵点D是线段AB的“优点”,考点二有关角的平分线计算问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以及几何图形中角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图形,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问题.2.(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是BOD Ð的角平分线,若3AOE BOC Ð=Ð,则EOC Ð的度数为( )A .36°B .72°C .108°D .144°【答案】C 【分析】根据OE 是BOD Ð的角平分线,得出DOE BOE Ð=Ð,根据3AOE AOD DOE BOC Ð=Ð+Ð=Ð,得出2DOE BOC Ð=Ð,求出36BOC Ð=°,即可得出272BOE BOC Ð=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OE 是BOD Ð的角平分线,∴DOE BOE Ð=Ð,∵3AOE AOD DOE BOC Ð=Ð+Ð=Ð,又∵AOD BOC Ð=Ð,∴3BOC DOE BOC Ð+Ð=Ð,∴2DOE BOC Ð=Ð,∴2BOE DOE BOC Ð=Ð=Ð,∵180DOE BOE BOC Ð+Ð+Ð=°,∴22180BOC BOC BOC Ð+Ð+Ð=°,解得:36BOC Ð=°,272BOE BOC \Ð=Ð=°,∴108EOC BOE BOC Ð=Ð+Ð=°,故C 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已知条件得出2DOE BOC Ð=Ð,是解题的关键.3.(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AB 、CD 交于点O ,若170=°∠,射线OE 平分∠AOC ,那么∠EOD =__________度.【答案】42°##42度【分析】先由对顶角相等求出【详解】解:∵∠AOC =∠∴∠BOD =70°,∵:2:3BOE EOD ÐÐ=,Ð,OD(1)如图1,OE平分AOB(2)如图2,OE、OD分别平分ÐÐ(3)若OE、OD分别平分AOC 接填空).则EOD EOC Ð=Ð1122AOC =Ð-Ð1(2AOB BOC =Ð+Ð45=°;则1(2EOD AOC Ð=Ð1(360)2AOB °=-Ð1(36090)2°°=-(1)如图1,过点O 作射线OE ,使OE 为AOD Ð的角平分线,当Ð=COE (2)如图2,过点O 作射线OE ,当OE 恰好为AOC Ð的角平分线时,另作射线求EOF Ð的度数;(3)过点O 作射线OE ,当OC 恰好为AOE Ð的角平分线时,另作射线OF ,时,求BOD Ð的度数.考点三线段上动点计算问题考点四 角上动点计算问题1.(2022·河北·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如图,将直角三角板ABC 绕顶点A 顺时针旋转到AB C ¢V ,点B ¢恰好落在CA 的延长线上,60BAC Ð=°,90C Ð=°,则旋转角BAB Т为( )A .60°B .100°C .120°D .150°【答案】C 【分析】直接根据180BAB BAC ¢Ð=°-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将直角三角板ABC 绕顶点A 顺时针旋转到AB C ¢V ,点B ¢恰好落在CA 的延长线上,60BAC Ð=°,∴180********BAB BAC ¢Ð=°-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角,题目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2.(2022·陕西·西安辅轮中学七年级期末)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Ð=°Q,POB68\Ð=°-°,68POM nÐ=°Q,MON90\Ð=°-°-°=°-°,1809090AON n n\Ð-Ð=°-°-°-°=°;AON POM n n(90)(68)22当6890<<时,如图2,理由如下:nQ,Ð=°68POB\Ð=°-°,POM n68Q,Ð=°90MON\Ð=°-°-°=°-°,AON n n1809090\Ð+Ð=°-°+°-°=°;(90)(68)22AON POM n n故答案为:068n<<,6890<<.n【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加减运算,能够熟练根据要求列角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浅议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浅议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浅议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摘要:线段中点坐标公式虽是初高中的一个衔接点,但比较通俗易懂,为学生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知道线段的两端点和中点坐标中的任两个,可求另一个点的坐标,简记“知二求一”。

为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线段中点坐标公式,从而在解题上灵活运用此公式,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逐一介绍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线段函数中点坐标平行四边形从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命题人都很青睐在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处设计考题,如2011年的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被称为史上最难的一次考试,卷中有好几处地方就是在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处进行命题,既不超纲,又给学生在解题上增加难度。

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以及运用所学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条线段的中点坐标,若运用初中的知识解决的话,可能需要做繁琐的辅助线才能得到,考察学生对初中数学的综合灵活运用。

而若运用高中的知识——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便能一步到位,轻松解决。

所谓线段中点坐标公式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线段AB的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则其中点P(x,y)的坐标为,。

从公式可以看出,知道三个点中的任意两个点的坐标,可以求出第三个点的坐标,简记为“知二求一”。

特别地,当y1=y2=0时,则A(x1,0),B(x2,0)为x轴上两个点,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0),表示数轴上任两点的中点坐标公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线段中点坐标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巧用线段中点坐标公式,提高解题效率。

一.求对称点或特殊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顶点坐标方法:已知线段两端点坐标,可直接代入公式求出中点坐标;已经线段中点和其中一个端点坐标,则可设所求另一端点坐标,通过方程思想,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到二元方程组,其解即为所求点的坐标。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问题大题专项提升训练(重难点培优)同步培优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问题大题专项提升训练(重难点培优)同步培优含答案

【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人教版】专题4.5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问题大题专项提升训练(重难点培优)一、解答题1.(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已知点C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1)如图所示,若C在线段AB上,AC=6厘米,MB=10厘米,求线段BC,MN的长;(2)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厘米,请根据题意画图,并求MN的长度(结果用含a的式子表示).∵M是A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cm,CB=8cm,D、E分别是AC、AB的中点.求:(1)求AD的长度;(2)求DE的长度;(3)若M在直线AB上,且MB=6cm,求AM的长度.∴AM的长度为26cm或14cm.【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线段的中点的计算,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读懂题意熟练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是解本题的关键.3.(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AC的中点,E为BC 的中点,F为DE的中点(1)如图1,若AC=4,BC=6,求CF的长;(2)若AB=16CF,求AC的值;CB(3)若AC>BC,AC―BC=a,取DC的中点G,CE的中点H,GH的中点P,求CP的长(用含a 的式子表示).设AC=x,BC=y,即x―y=a,则DC 的中点,如果CD=4cm,(1)求AC的长度;(2)若点E是线段AC的中点,求ED的长度.分别是线段AB、BP的中点.(1)如图1,点B在线段AP上一点,AP=15,求MN的长;(2)如图2,点B在线段AP的延长线上,AM-PN=3.5,点C为直线AB上一点,CA+CP=13,求CP长.CP+CA=CP+(CP+AP)=13,即CP+(CP+7)=13,解得CP=3;当点C在点A的左侧时,CA+CP=CA+(CA+AP)=13,即CA+(CA+7)=13,解得CA=3,∴CP=CA+AP=3+7=10.综上所述,CP的长为3或10.【点睛】本题考查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类讨论思想,避免漏解.6.(2021·湖北·十堰市郧阳区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24,动点P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t>0),点M为AP的中点.(1)若点P在线段AB上运动,当t为多少时,PB=AM?(2)若点P在射线AB上运动,N为线段PB上的一点.①当N为PB的中点时,求线段MN的长度;②当PN=2NB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M,N,P三点中的一个点是以其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如果存在,请求出t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22·河南郑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点A,C,E,B,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CD,点E是线段AD的中点.(1)点E是线段BC的中点吗?说明理由;(2)若AB=11,CE=3,求线段AD的长.【答案】(1)点E是线段BC的中点.理由见解析(2)16【分析】(1)先根据线段和差可得AC=BD,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E=DE,然后根据线段和差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1)的结论可得BC=CE+BE=6,从而可得AC=5,再根据CD=AB可得CD=11,然后根据AD=AC+CD即可得.(1)解:点E是线段BC的中点.理由如下:因为AB=CD,所以AB―BC=CD―BC,即AC=BD,又因为E是线段AD的中点,所以AE=DE,所以AE―AC=DE―BD,即CE=BE,所以点E是线段BC的中点.(2)解:因为CE=3,CE=BE,所以BC=CE+BE=3+3=6,又因为AB=11,所以AC=AB―BC=11―6=5,又因为CD=AB=11,所以AD=AC+CD=5+11=16.【点睛】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练掌握线段之间的运算是解题关键.8.(2021·江西鹰潭·七年级期中)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为线段AC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1)如图,当点C在线段AB上时;①若线段AB=10,BC=4,求MN的长度;②若AB=a,则MN=_______.(2)若AC=10,BC=n,直接写出MN的长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点P是线段OA上一动点,沿O→A→O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B是线段OA的中点,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0≤t≤10)(1)线段BA的长度为____,当t =3时,点P所表示的数是____;(2)求动点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在运动过程中,当PB=2时,求运动时间t.∴|20―2t―5|=2,∴20―2t―5=2,或20―2t―5=―2,解得t=6.5,或t=8.5.综上所述,所求t的值为1.5或3.5或6.5或8.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根据P点位置的不同正确进行分类讨论,进而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0.(2022·黑龙江·绥棱县绥中乡学校七年级期末)已知:如图,点C、D 在线段AB上,AB,AB=12.点D是AB中点,AC=13(1)求线段CD的长;(2)E是线段BD上一点,且DE=CD,请在图中画出点E,并证明C是AE的中点.CD的长为1.(1)求AB的长度;(2)若点E为BC中点,试求DE的长度.【答案】(1)10(2)3【分析】(1)根据AC和CD得到AD,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B;(2)先求出BC,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到CE,再加上CD即可得到DE.(1)解:∵AC=6,CD=1,∴AD=AC-CD=5,∵点D为AB中点,∴AB=2AD=10;(2)∵AB=10,AC=6,∴BC=AB-AC=4,∵E为BC中点,∴BE=CE=2,∴DE=CD+CE=1+2=3.【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点平分一条线段.12.(2022·山东东营·期末)如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E为线段AB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的中点.(1)若线段AB=a,CE=b且(a―16)2+|2b―8|=0,求a,b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的长,【答案】(1)a=16,b=4;(2)CD=2.【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推出a、b的值;(2)根据(1)所推出的结论,即可推出AB和CE的长度,根据图形即可推出AC=8,然后由AE=AC+CE,即可推出AE的长度,由D为AE的中点,即可推出DE的长度,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出CD的长度.(1)BC的中点.(1)若AM=2,BC=8,求MN的长度;(2)若AB=14,求MN的长度.【点睛】此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性质.14.(2021·贵州毕节·七年级阶段练习)(1)如图,已知平面内A、B两点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按下列要求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①连接AB;②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AC =AB;③延长线段AB到D,使AD=3AB.(2)若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AD中点,AB=4cm,求线段EF、CD的长度,并说明线段EF、CD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见解析;(2)EF=8cm,CD=16cm,CD=2EF【分析】(1)根据要求作图即可.(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①如图,线段AB即为所求.②如图,线段AC即为所求.③如图,线段AD即为所求.(2)∵AB=AC=4cm,AD=3AB=12cm,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AD中点,∴AE=2cm,AF=6cm,∴EF=AE+AF=8cm,CD=AC+AD=16cm,∴CD=2EF.【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直线、射线、线段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15.(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是线段AB 的中点.BC,求线段CD的长度;(1)点D在线段AB上,且AB=6,BD=13(2)若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AE=2BE,当AD:BD=2:3时,线段CD与CE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线段CD的长度为2;(2)5CD=3CE或CD=15CE.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BC,根据题意计算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D在线段AB上和点D在BA延长线上时,利用设元的方法,分别表示出AB以及CD、CE的长,即可得到CD与CE的数量关系.【详解】(1)解:如图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6 AB=3,∴BC=12设AD=2x,则BD=3x,∴AB=AD+BD=5x,设AD=2a,则BD=3a,∴AB=BD-AD=a,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求:(1)线段CM的长;(2)求线段MN的长.【答案】(1)1cm(2)3cm【分析】(1)根据M是AB的中点,求出AM,再利用CM=AM−AC求得线段CM的长;(2)根据N是AC的中点求出NC的长度,再利用MN=CM+NC即可求出MN的长度.(1)解:∵AB=10,M是AB的中点,∴AM=5,又∵AC=4,∴CM=AM﹣AC=5﹣4=1(cm).∴线段CM的长为1cm;(2)解:∵N是AC的中点,∴NC=2,∴MN=NC+CM,2+1=3(cm),∴线段MN的长为3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运用,知道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是解题的关键.17.(2021·山东·高青县教学研究室期中)如图,点C,E是线段AB上两点,点D为线段AB的中点,AB=6,CD=1.(1)求BC的长;(2)若AE:EC=1:3,求EC的长.【答案】(1)BC=2在线段AD上.(1)图中共有条线段;(2)若AB=CD.①比较线段的大小:AC BD(填:“>”、“=”或“<”);②如图2,若AD=20,BC=12,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求MN的长度.【答案】(1)6(2)①=;②16【分析】(1)依据B、C在线段AD上,即可得到图中共有线段AB,AC,AD,BC,BD,CD;题)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1)若AB=CD.①比较线段的大小:AC BD(填“>”、“=”或“<”);AC,且AC=12cm,则AD的长为cm;②若BC=34(2)若线段AD被点B、C分成了3∶4∶5三部分,且AB的中点M和CD的中点N之间的距离是16cm,求AD的长.【答案】(1)①=;②15(2)24cm【分析】(1)①由已知同加BC即得答案;②求出BC和AB,根据AB=CD得到CD,即可得到AD;(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AB=3x,BC=4x,CD=5x,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得MN,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进而即可求解.(1)①∵AB=CD,∴BM=AM=32x,CN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5,BC=5,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2)已知:如图2,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CB=a,求MN的长度;(3)已知:如图3,点C在直线AB上,线段AC=15,BC=5,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点M、N分别是AC,BC中点,11(苏科版))如图,O为数轴原点,点A原点左侧,点B在原点右侧,且OB=2OA,AB=18.(1)求A、B两点所表示的数各是多少;(2)P、Q为线段AB上两点,且QB=2PA,设PA=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线段PQ;(3)在②的条件下,M为线段PQ的中点,若OM=1,请直接写出m的值.【答案】(1)A表示的数为﹣6,B表示的数为12(2)18﹣3m或3m﹣18(3)m=4或m=8【分析】(1)由题意可求得OB=12,OA=6,从而可表示出点A,B所表示的数;(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点P在点Q的左侧;②点P在点Q的右侧,再利用相应的线段的关系可以求解;PQ=AB﹣PA﹣BQ=18﹣3m;②当点P在点Q的右侧时,如图,PQ=QB﹣(AB﹣PA)=3m﹣18,∴线段PQ的长是18﹣3m或3m﹣18.直线l上,且AB=18cm,点C是AB的中点.(1)若点P 是直线l 上的动点,且PB =5cm ,则CP = cm ;(2)若点Q 是AB 的延长线上一点,点M 、N 分别是AQ 、BQ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与线段的和差直线l 上的两点,点C 、D 在直线l 上且点C 在点D 的左侧,点D 在点B 的右侧,且AC =13BC ,BD =12AB .(1)若AB =8,求线段CD 的长;(2)若CD =m ,则线段AB 的长为(用含m 含的代数式表示).∵AC=1BC,AB=8,∵AC=1BC,AB=8,∵AC=1BC,∵AC=1BC,四点在同一直线上.(1)若AB=CD.①比较线段的大小:AC________BD(填“>”、“=”或“<”);AC,且AC=16cm,则AD的长为________cm;②若BC=34(2)若线段AD被点B、C分成了2:3:4三部分,且AB的中点M和CD的中点N之间的距离是18cm,求AD的长.(2)解:如图所示,设每份为x,则AB=2x,BC=3x,CD=4x,AD=9x,∵M是AB的中点,点N是CD的中点N,∴AM=BM=x,CN=DN=2x又∵MN=18,∴x+3x+2x=18,解得,x=3,∴AD=9x=27(cm).【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及其中点的有关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25.(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已知线段AB= a,小明在线段AB上任意取了点C然后又分别取出AC、BC的中点M、N的线段MN(如图1);小红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任意取了点D,然后又分别取出AD、BD的中点E、F的线段EF(如图2)(1)试判断线段MN与线段EF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若EF=x,AD=4x+1,BD=x+3,求x的值.a;∴MN=12如图2,得EF=ED-FD=1AD―1BD=1(AD―BD),AB,D为线段BC的中点.(如图),C是AB反向延长线上的点,且AC=13(1)将CD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2)若AD=3cm,求a的值.cm,C是线段AB上一点,AC=6cm,D、E分别是AB、BC的中点.(1)求线段CD的长;(2)求线段DE的长.28.(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b卷))如图,已知点D是线段AB上一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若AB=10cm,BD=4cm.(1)求线段CD的长;BD,求线段AE的长.(2)若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BE=12BD=2cm∵BE=12∴AE=AB线段AB上一点,AB=m,BC=n,M、N分别为AB、BC的中点.(1)若m=10,n=3,求MN的长;(2)若m=3n,求CN的值.MN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9和7.(1)AB= ;(2)点P、点Q分别从点A、点B出发同时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点Q 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经过多少秒,点P与点Q相遇?(3)如图2,线段AC的长度为3个单位,线段BD的长度为6个单位,线段AC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线段B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t为何值时,点B恰好在线段AC的中点M处.②t为何值时,AC的中点M与BD的中点N距离2个单位.。

用中点坐标公式巧解三等分点问题 (2019高考)数学考点分类解析

用中点坐标公式巧解三等分点问题  (2019高考)数学考点分类解析

用中点坐标公式巧解三等分点问题题1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一模理科第19题)已知椭圆2212x W y +=:,直线l 与W 相交于,M N 两点,l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C 、D 两点,O 为坐标原点.(1)若直线l 的方程为210x y +-=,求OCD ∆外接圆的方程;(2)判断是否存在直线l ,使得,C D 是线段MN 的两个三等分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因为直线l 的方程为210x y +-=,所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1,0)C ,与y 轴的交点1(0,)2D .得线段CD 的中点11(,)24,215||1()22CD =+=,即OCD ∆外接圆的圆心为11(,)24,半径为15||24CD =. 所以OCD ∆外接圆的方程为22115()()2416x y -+-=. (2)存在直线l ,使得,C D 是线段MN 的两个三等分点.理由如下:由题意知,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0)y kx m km =+≠,11(,)M x y ,22(,)N x y ,得(,0)mC k-,(0,)D m . 由方程组2212y kx m x y =+⎧⎪⎨+=⎪⎩ ,得222(12)4220k x kmx m +++-=. 所以2216880k m ∆=-+>.由韦达定理,得122412km x x k -+=+, 21222212m x x k-=+. 由,C D 是线段MN 的两个三等分点,得线段MN 的中点与线段CD 的中点重合.所以1224120km x x k m k -+==+-,解得 22k =±. 由,C D 是线段MN 的两个三等分点,得||3||MN CD =.所以222121||3()m k x x m k+-=+,即 221222422||()43||1212km m mx x k k k---=-⨯=++ 解得55m =±,且满足0∆>. 所以存在直线l ,使得,C D 是线段MN 的两个三等分点,且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2525y x =±,或2525y x =-±. 下面用中点坐标公式给出第(2)问的巧解:存在直线l ,使得,C D 是线段MN 的两个三等分点.理由如下:由题意知,可设),0(),0,(t D s C ,由C 是MD 的中点,得),2(t s M -.同理可得)2,(t s N -.由点N M ,均在椭圆2212x W y +=:上,可得51,5222==t s ,然后得点N M ,的坐标,进而可得答案.题2 (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22题)设直线l 与椭圆1162522=+y x 相交于B A ,两点,l 又与双曲线122=-y x 相交于D C ,两点,D C ,三等分线段AB .求直线l 的方程.参考答案 设),(),,(),,(),,(D D C C B B A A y x D y x C y x B y x A ,得D C ,三等分线段AB 的充要条件是线段CD AB ,的中点重合(即D C B A x x x x +=+)且CD AB 3=.(1)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设h x l =:.由⎪⎩⎪⎨⎧=+=1162522y x h x 得2518,251422,h y y AB h y A B B A -=-=-±=;由⎩⎨⎧=-=122y x hx 得12,122,-=-=-±=h y y CD h y C D D C .因为CD AB 3=,所以24124125,123251822±=-⨯=-h h h .此时24124125:±=x l . (2)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b kx y l +=:.由⎪⎩⎪⎨⎧=++=,1162522y x b kx y 得 0)40025(50)1625(222=-+++b kbx x k162540025,162550222+-=+-=+k b x x k kb x x B A B A由⎩⎨⎧=-+=,122y x bkx y 得 0)1(2)1(222=+++-b kbx x k11,12222-+=--=+k b x x k kb x x D C D C因为D C B A x x x x +=+,所以1216255022-=+k kbk kb ,得0=k 或0=b .i)若0=k ,可得22,1625,1645b x x AB b x A B B A -=-=-±=;12,122,+=-=+±=b x x CD b x C D D C .再由CD AB 3=,得1316,16162522±=+=-b b b . 此时1316:±=y l . ii)若0=b ,由弦长公式得CD AB 3=即229CD AB =,也即]4)[(94)(22D C D C B A B A x x x x x x x x -+=-+因为11,1625400,022-=+-==+=+k x x k x x x x x x DC B AD C B A ,所以2516,19162540022±=-=+-k k k .此时x y l 2516:±=. 综上所述,可得所求直线l 的方程是1316,24124125±=±=y x 或x y 2516±=. 简解 设),(),,(d c D b a C ,由C 是AD 的中点,得)2,2(d b c a A --.同理可得)2,2(b d a c B --.由点D C ,均在双曲线122=-y x ,得12222=-=-d c b a ,所以2222d b c a -=- ①由点BA ,均在椭圆1162522=+y x 上,得400)2(25)2(16)2(25)2(162222=-+-=-+-b d a c d b c a ,所以0)(25)(162222=-+-d b c a ②由①②可得,02222=-=-d b c a .又点),(),,(d c D b a C 不重合,所以有以下三种情形:(1)c a =且d b -=.可得24124125,4002251612222±=⎪⎩⎪⎨⎧=+=-a b a b a ,所以此时直线l 的方程是24124125±=x . (2)c a -=且d b =.可得1316,4002514412222±=⎪⎩⎪⎨⎧=+=-b b a b a ,所以此时直线l 的方程是1316±=y . (3)c a -=且d b -=.可得⎪⎩⎪⎨⎧=+=-40022514412222b a b a ,得⎪⎪⎩⎪⎪⎨⎧±=±=4131641325b a (这里的正、负号任意选取),所以此时直线l 的方程是x y 2516±=. 综上所述,可得所求直线l 的方程是1316,24124125±=±=y x 或.x y 2516±=.用排除法简解2015年高考全国卷I 理科第12题高考题 (2015年高考全国卷I 理科第12题)设函数f (x )=e x (2x -1)-ax +a ,其中a <1,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 0使得f (x 0)<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3,12e ⎡⎫-⎪⎢⎣⎭ B.33,2e 4⎡⎫-⎪⎢⎣⎭C.33,2e 4⎡⎫⎪⎢⎣⎭D.3,12e ⎡⎫⎪⎢⎣⎭解法1 (数形结合法)D.令g (x )=e x (2x -1),得g ′(x )=e x (2x +1).由g ′(x )>0得x >-12,由g ′(x )<0得x <-12,所以函数g (x )在11,,,22⎛⎫⎛⎫-∞-+∞ ⎪ ⎪⎝⎭⎝⎭上分别是减函数、增函数. 又函数g (x )在x <12时g (x )<0,在x >12时g (x )>0,所以其大致图象如图1所示.图1直线y =ax -a 过点(1,0).若a ≤0,则f (x )<0的整数解有无穷多个,因此只能a >0. 结合函数图象可知,存在唯一的整数x 0,使得f (x 0)<0,即存在唯一的整数x 0,使得点(x 0,ax 0-a )在点(x 0,g (x 0))的上方,得x 0只能是0,所以实数a 应满足⎩⎪⎨⎪⎧f (-1)≥0,f (0)<0,f (1)≥0,即⎩⎪⎨⎪⎧-3e -1+2a ≥0,-1+a <0,e ≥0,解得32e≤a <1.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12e ⎡⎫⎪⎢⎣⎭.解法2 (分离常数法)D.令1+=t x 后,得题设即关于t 的不等式)0(1)e (21≠<++t at t t 有唯一的整数解.若0t >,由a <1,可得1(21)e (21)e t t t t at ++>+>>所以题设即关于t 的不等式1(21)e(0)t t at t ++<<即1(21)e (0)t t a t t++><有唯一的整数解,也即关于t 的不等式1(21)e (1)t t a t t++>≤-有唯一的整数解. 设1(21)e ()(1)t t g t t t ++=≤-,得12e ()(1)(21)(1)t g t t t t t +'=+-≤-,所以函数)(t g 在(,1]-∞-上是增函数,得最大值为(1)1g -=.又lim ()0,(1)1t g t g →-∞=-=,由此可作出函数)(t g 的图象如图2所示:图2注意到图象()y g t =过点32,2e B ⎛⎫- ⎪⎝⎭且1<a ,所以由图2可得: 当32ea <时,满足()g t a >的整数t 有2,1--,所以此时不满足题意. 当1e23<≤a 时,满足()g t a >的整数t 只有1-,所以此时满足题意. 得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3,12e ⎡⎫⎪⎢⎣⎭. 解法3 (排除法)D.当0a =时,不等式f (x )<0即e x (2x -1)<0也即12x <,它有无数个整数解,不满足题设.由此可排除选项A,B.令g (x )=e x (2x -1),得g ′(x )=e x (2x +1).由g ′(x )>0得x >-12,由g ′(x )<0得x <-12,所以函数g (x )在11,,,22⎛⎫⎛⎫-∞--+∞ ⎪ ⎪⎝⎭⎝⎭上分别是减函数、增函数.又g ′(0)=1,所以可得曲线()y g x =在点(0,1)-处的切线为1y x =-,如图3所示.图3所以当a <1且1a →时满足题设(此时满足题设的唯一整数x 0=0).由此可排除选项C. 所以选D.注 小题不大做,还是解法3(排除法)简洁.本题对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都有所考查.例谈用验证法解题——2010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科第20题的另解题1 解方程:(1)2121+=+x x ;(2)c c x x 11-=-;(3)c c x x 11+=+. 解 (1)容易观察出212,=x 均是该方程的解.按常规方法解此方程时,先去分母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两个解,再检验(舍去使原方程中分母为零的解),所以原方程最多有两个解.而已经找到了原方程的两个解212,=x ,所以这两个解就是原方程的所有解.(2)同理,可得原方程的所有解是cc x 1-=,. (3)容易观察出cc x 1,=均是该方程的解.同上得原方程最多有两个解,而已经找到了原方程的两个解cc x 1,=(因为对于任意的非零实数c ,c 和c 1都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应当把c 和c1理解成原方程的两个解),所以这两个解就是原方程的所有解.题2 解方程22=+++x x x .解 设函数2)(+++=x x x x f ,易知它是增函数,所以方程2)(=x f 至多有一个根(当2在函数)(x f 的值域中时有一个根,否则没有根),……所以原方程的根是2=x .题3 已知1tan ,51cos sin ->=+ααα,求αtan . 解 由⎪⎩⎪⎨⎧=+=+1cos sin 51cos sin 22αααα及“勾三股四弦五”可以猜出该方程组有两组解:⎪⎪⎩⎪⎪⎨⎧-==53cos 54sin αα 或 ⎪⎪⎩⎪⎪⎨⎧=-=54c o s 53s i n αα 该方程组即⎪⎪⎩⎪⎪⎨⎧=⎪⎭⎫ ⎝⎛-+-=1sin 51sin sin 51cos 22αααα 因为关于αsin 的一元二次方程1sin 51sin 22=⎪⎭⎫⎝⎛-+αα最多有两个解,所以该方程组也最多有两组解,......所以上面猜出的两组解就是该方程组的全部解, (4)3tan -=α. 题4]1[ (2007年高考陕西卷理科第22(1)题)已知各项全不为零的数列}{k a 的前k 项和为k S ,且∈=+k a a S k k k (211N*),其中11=a ,求数列}{k a 的通项公式. 解 由题设得kk k k k a a a a a S a )(22211+++==+ ,所以当k a a a ,,,21 确定时,1+k a 也唯一确定.所以由11=a 知,数列}{k a 是唯一确定的.可以观察出k a k =满足题设的所有条件,所以数列{}k 是满足题设的唯一数列,得k a k =.另解 (2),2)()((211111k k k kk k k k k k k k S S S S S k S S S S a a S +-=≥--==-++-+因为)2)(01≥≠=--k a S S k k k ①由题设得3,121==S S ,再由①知{}k S 是唯一确定的数列⎪⎪⎭⎫ ⎝⎛⎩⎨⎧≥-==-2,1,11k S S k S a k k k .再同上得k a k =.题5]1[ (2005年高考江苏卷第23(1)(2)题)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1,6,1321===a a a ,且∈+=+--+n B An S n S n n n ()25()85(1N*),其中B A ,为常数.(1)求A 与B 的值;(2)证明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解 (1)8,20-=-=B A . (2) ∈-+--+=+n n n S n n S n n (8582085251N*),11=S ②所以{}n S 是唯一确定的数列,}{n a 也是唯一确定的数列.又由11,6,1321===a a a 知,若}{n a 为等差数列,则45-=n a n ,于是)35(21-=n n S n . 容易验证)35(21-=n n S n 满足②,所以题中的45),35(21-=-=n a n n S n n ,}{n a 为等差数.题6]2[ 已知数列}{n a 满足nn a a a n n ++==+2111,21,求n a ; 解 首先,由首项211=a 及递推关系nn a a n n ++=+211知,满足题意的数列}{n a 是唯一确定的.所以,若能找到一个数列满足该题目的所有条件,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所求的答案.易得⎪⎭⎫ ⎝⎛--⎪⎭⎫ ⎝⎛+-=+-=+=-+n k n k n n n n a a n n 111111121,即n k a n 1-=(k 是常数)满足递推关系n n a a n n ++=+211,再由211=a ,得n a n123-=满足题目的所有条件,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na n 123-=.题7]2[ 已知数列}{n a 满足n n a n n a a 1,3211+==+,求n a . 解 易知本题的答案是是唯一确定的,所以只需寻求一个数列满足该题目的所有条件.易得k nk n kn na a n n (111+=+=+是非零常数),即n k a n =满足递推关系n n a n n a 11+=+,再由321=a ,得n a n 32=满足题目的所有条件,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na n 32=.注 因为绝大部分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答案都是唯一的,所以只要能观察或求出满足所有题设的一个通项公式,则该通项公式就是所求的唯一答案.对于要求解的问题Ω,若能证明它最多有n n (是确定的正整数)个解,又找出了它的n 个解n ωωω,,,21 ,则这n 个解就是该问题的所有解.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用验证法解题.下面再用这种方法解答一道高考题:题8 (2010·安徽·理·20)设数列 ,,,,21n a a a 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证明{}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n N*,都有1113221111++=+++n n n a a na a a a a a . 证明 先证必要性.若数列{}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 当0=d 时,易得欲证成立.当0≠d 时,有⎪⎪⎭⎫⎝⎛-++-+-=++++++11322321121322111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a a a a a a 111111111322111111111111+++++=-⋅=⎪⎪⎭⎫ ⎝⎛-=⎥⎦⎤⎢⎣⎡⎪⎪⎭⎫ ⎝⎛-++⎪⎪⎭⎫ ⎝⎛-+⎪⎪⎭⎫ ⎝⎛-=n n n n n n a a na a a a d a a d a a a a a a d再证充分性.只需对)3(≥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加强的结论:若),,3,2(1111113221n i a a ia a a a a a i i i ==+++++恒成立,则n a a a ,,,21 成等差数列,且na a n 1≠. 当3=n 时成立:当2=i 时,得2313132212,211a a a a a a a a a =+=+,所以321,,a a a成等差数列,还可证313a a ≠(因为由313a a =可得023131313334=-=--+=+=a a a a a d a a ,而由3=i 时成立立知)04≠a .假设k n ,,4,3 =时成立:即ka a a ,,,21 成等差数列,且kaa a a a a k 11413,,4,3≠≠≠. 由k i ,,3,2 =时均成立及kaa a a a a k 11413,,4,3≠≠≠知,当21,a a 确定时,数列121,,,+n a a a 也是确定的,而由必要性的证明知,由21,a a 确定的等差数列121,,,+n a a a 满足题设,所以由题设及21,a a 确定的数列就是这个等差数列,即121,,,+n a a a 成等差数列,同上还可证111+≠+k a a k ,即1+=k n 时成立.所以要证结论成立,得充分性成立.参考文献1 甘志国.例谈用验证法求数列通项[J].中学数学月刊,2008(3):462 甘志国著.初等数学研究(II)上[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416-417用排除法简解2015年高考全国卷I 理科第12题高考题 (2015年高考全国卷I 理科第12题)设函数f (x )=e x (2x -1)-ax +a ,其中a <1,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 0使得f (x 0)<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3,12e ⎡⎫-⎪⎢⎣⎭ B.33,2e 4⎡⎫-⎪⎢⎣⎭C.33,2e 4⎡⎫⎪⎢⎣⎭D.3,12e ⎡⎫⎪⎢⎣⎭解法1 (数形结合法)D.令g (x )=e x (2x -1),得g ′(x )=e x (2x +1).由g ′(x )>0得x >-12,由g ′(x )<0得x <-12,所以函数g (x )在11,,,22⎛⎫⎛⎫-∞-+∞ ⎪ ⎪⎝⎭⎝⎭上分别是减函数、增函数. 又函数g (x )在x <12时g (x )<0,在x >12时g (x )>0,所以其大致图象如图1所示.图1直线y =ax -a 过点(1,0).若a ≤0,则f (x )<0的整数解有无穷多个,因此只能a >0. 结合函数图象可知,存在唯一的整数x 0,使得f (x 0)<0,即存在唯一的整数x 0,使得点(x 0,ax 0-a )在点(x 0,g (x 0))的上方,得x 0只能是0,所以实数a 应满足⎩⎪⎨⎪⎧f (-1)≥0,f (0)<0,f (1)≥0,即⎩⎪⎨⎪⎧-3e -1+2a ≥0,-1+a <0,e ≥0,解得32e≤a <1.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12e ⎡⎫⎪⎢⎣⎭.解法2 (分离常数法)D.令1+=t x 后,得题设即关于t 的不等式)0(1)e (21≠<++t at t t 有唯一的整数解.若0t >,由a <1,可得1(21)e (21)e t t t t at ++>+>>所以题设即关于t 的不等式1(21)e(0)t t at t ++<<即1(21)e (0)t t a t t++><有唯一的整数解,也即关于t 的不等式1(21)e (1)t t a t t++>≤-有唯一的整数解. 设1(21)e ()(1)t t g t t t ++=≤-,得12e ()(1)(21)(1)t g t t t t t +'=+-≤-,所以函数)(t g 在(,1]-∞-上是增函数,得最大值为(1)1g -=.又lim ()0,(1)1t g t g →-∞=-=,由此可作出函数)(t g 的图象如图2所示:图2注意到图象()y g t =过点32,2e B ⎛⎫- ⎪⎝⎭且1<a ,所以由图2可得: 当32ea <时,满足()g t a >的整数t 有2,1--,所以此时不满足题意. 当1e23<≤a 时,满足()g t a >的整数t 只有1-,所以此时满足题意. 得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3,12e ⎡⎫⎪⎢⎣⎭. 解法3 (排除法)D.当0a =时,不等式f (x )<0即e x (2x -1)<0也即12x <,它有无数个整数解,不满足题设.由此可排除选项A,B.令g (x )=e x (2x -1),得g ′(x )=e x (2x +1).由g ′(x )>0得x >-12,由g ′(x )<0得x <-12,所以函数g (x )在11,,,22⎛⎫⎛⎫-∞--+∞ ⎪ ⎪⎝⎭⎝⎭上分别是减函数、增函数.又g ′(0)=1,所以可得曲线()y g x =在点(0,1)-处的切线为1y x =-,如图3所示.图3所以当a <1且1a 时满足题设(此时满足题设的唯一整数x 0=0).由此可排除选项C. 所以选D.注 小题不大做,还是解法3(排除法)简洁.本题对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都有所考查.。

2023-2024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的倒数是()A. B.2 C. D.2.据宁波市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市常住人口万人,其中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人B.人C.人D.人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单项式B.的系数为C.不是单项式D.的次数是34.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摆放方式中与互余的是()A. B.C. D.6.某次知识竞赛共出了25道题,评分标准如下:答对1题加4分;答错1题扣1分,不答记0分,已知李刚不答的题比答错的题多2题,他的总分为74分,则他答对了()A.19题B.18题C.20题D.21题7.如图是某一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则该立方体是()A.B.C.D.8.今有长度分别为1,2,…,9的线段各一条,现从中选出若干条线段组成“线段组”,由这一组线段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正方形,则这样的“线段组”的组数有()A.5组B.7组C.9组D.11组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9.一个钟表上2时30分,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______10.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_11.已知,则的值是______.12.已知的值为4,则代数式的值为______.13.已知P是直线AB上的点,线段,,Q是线段PB的中点,则线段PQ的长为______.14.几个人共同种一批树苗,如果每人种10棵,则剩下6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2棵,则缺8棵树苗,求参与种树的人数.设参与种树的人数x人,则所列方程为______.15.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正整数解,则整数k的值为______.16.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其中第1个图中共有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9个点,…按此规律第n个图中共有点的个数是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76分。

七年级数学(上)线段计算的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线段计算的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线段计算的练习题班级: 姓名: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1.线段上有1个点。

如线段AB 上有一点M和:AB= + 差:AM= — BM= — 特别:当M 是线段的中点时。

倍:AB= AM= BM 分:AM= AB BM= AB 即AM= BM= AB 2.线段上有2个点。

如点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个点。

和:AB= + + ; AN= + ; MB= + 差:AM=AB — ; AM=AN — ; MN=AB — — ; MN=AN — MN=MB — ; NB=AB — ; NB=MB — 。

练习一、填空题3.如图,M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且线段AM=MB,则点M 是线段AB 的 , AB= AM,BM= AB.4.如图,P 是线段MN 的中点,且线段MN=4cm,则线段MP=PN=___________= cm 。

5.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线段AC=2cm,CB=3cm,则线段AB=___+______= cm 。

6. 如图,已经线段MN=10cm,线段PN=3cm,则线段MP=_______-_________= 。

7.如图一,已知线段AB=8cm,点C 在线段AB 上,且线段BC=2cm,,则线段AC=___-___= ; 如图二,已知线段AB=8cm,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且线段BC=2cm,则线段AC=___+___= cm 。

8. 如图,在线段AB 上有两点M 、N,且线段AM=2cm,MN=4cm,NB=3cm, 则线段AB=____+____+______= 。

9.如图,已经线段AB=12cm,AM=4cm,MN=2cm,则线段NB=____-_____-____= cm 。

10.如图,已经线段AB=12cm,AM=3cm,NB=5cm,则线段MN=_____-_____-_____= 。

二、作图11.读句画图:如图,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 (1)过点A 和点D 作直线; (2)画射线CD ; (3)连结AB ;(4)连结BC ,并反向延长BC 到E .解答题(写清解题过程,用“∵”,“∴”,用一个条件,写一个结论) 12.如图,P 为线段MN 上一点,且线段MP=5cm,PN=3cm 。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满分突破专题13 线段双中点模型【题型方法解密】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满分突破专题13 线段双中点模型【题型方法解密】
(4)由(1)(2)(3)的结果中可得:线段 的长度等于线段 的一半,与 点的位置无关.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中点的含义,线段的和差关系,掌握利用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提高测试】
1.点 , , 在同一条直线上, , , 为 中点, 为 中点,则 的长度为()
A. B. C. 或 D.不能确定
9.如图,点C在线段 上, , ,点M,N分别是 , 的中点.
(1)求线段 的长.
(2)若点C为线段 上任意一点,满足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点C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 ,点M,N分别为 , 的中点,你能猜想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10.如图,点 在线段AB上, ,点 分别是 的中点.
A. B. C. 或 D.不能确定
2.(易错)(2022·四川绵阳·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A.7cmB.3cmC.7cm或3cmD.5cm
3.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边),点C是数轴上不与A,B两点重合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如果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求线段MN的长度.下列关于甲、乙、丙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8.(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BC=4,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
(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BC=a,其它条件不变,请猜想出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对于(1)题,如果将“点C在线段AB上”改为“点C在射线AB上”,其它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
A.5.5cmB.2.5cm

线段的中点与分点

线段的中点与分点

线段的中点与分点线段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由两个端点和连接这两个端点的直线段组成。

在线段上,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点和分点,它们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线段的中点线段的中点是指将线段分成两个长度相等的部分的点。

在几何上,线段的中点是线段上距离两个端点相等的点。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求解线段的中点坐标:1. 如果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则线段的中点的坐标为:x = (x1 + x2) / 2y = (y1 + y2) / 2例如,如果线段AB的坐标为A(2, 3)和B(6, 9),则线段AB的中点的坐标为:x = (2 + 6) / 2 = 4y = (3 + 9) / 2 = 6所以,线段AB的中点的坐标为(4, 6)。

线段的中点具有以下性质:- 线段的中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即MA = MB;- 线段的中点将线段分成两个等长的部分,即AM = MB。

二、线段的分点线段的分点是指在线段上任意选取的点。

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线段的分点将线段划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线段AB上任意选取一点P,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求解线段的分点坐标:1. 如果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线段AP的长度为a,线段PB的长度为b,则分点P的坐标为: x = (b*x1 + a*x2) / (a + b)y = (b*y1 + a*y2) / (a + b)例如,如果线段AB的坐标为A(1, 2)和B(5, 6). 选取线段AB上的一个内分点,使得AP:PB = 2:3,则分点P的坐标为:a = 2,b = 3x = (3*1 + 2*5) / (2 + 3) = 4y = (3*2 + 2*6) / (2 + 3) = 4所以,线段AB上满足AP:PB = 2:3的分点P的坐标为(4, 4)。

线段的分点具有以下性质:- 在线段上选取的任意分点P,AP:PB = a:b;- 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看作线段的分点,即A(0, 0)和B(1, 1)可以看作线段上的两个分点;- 当a = b时,分点P的坐标为线段的中点坐标。

线段的中点和分点几何中的重要概念

线段的中点和分点几何中的重要概念

线段的中点和分点几何中的重要概念线段的中点和分点是几何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很多数学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线段的中点和分点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一、线段的中点在几何中,线段的中点是指将线段平均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点。

设有线段AB,若存在一个点M使得AM=MB,则称M为线段AB的中点。

中点的性质:1. 中点是唯一的:对于给定的线段AB,存在唯一一个点M使得AM=MB。

2. 中点将线段分成两个相等部分:若M为线段AB的中点,则AM=MB,且MA和MB是同一线段的两个相等部分。

3. 中点在线段上:中点M必然在线段AB上。

二、线段的分点除了中点外,线段上还存在着无数个分点。

分点是指将线段划分成不同部分的点。

分点的性质:1. 分点的存在性:对于给定的线段AB和一定的比例m:n(m和n为正整数),必然存在一个点P使得AP:PB=m:n。

2. 分点的无限性:对于给定的线段AB和比例m:n,除了分点P之外,仍然存在着无数个不同的分点Q、R、S等,使得AQ:QB=m:n、AR:RB=m:n、AS:SB=m:n等。

三、线段的重要性质1. 中点的坐标:设线段AB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则线段AB的中点的坐标为((x1+x2)/2,(y1+y2)/2)。

2. 分点的坐标:设线段AB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线段AB中点的坐标为((x1+x2)/2,(y1+y2)/2)。

若存在一个分点P使得AP:PB=m:n,则分点P的坐标为((mx2+nx1)/(m+n),(my2+ny1)/(m+n))。

3. 中点和分点的几何意义:中点是线段的对称中心,将线段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分点则是将线段按照一定比例划分,提供了线段上多个不同部分的位置。

总结:线段的中点和分点在几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和几何意义。

中点是线段的对称中心,将线段平均划分成两个相等部分;分点则将线段按照一定比例划分,提供了线段上无数个不同部分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运动时间为x s,依题意得x+3=12-4x, 解得x=1.8. 答:1.8 s后,原点恰好在两点正中间.
(2)几秒后,恰好有OA:OB=1:2? 设运动时间为t s. ①B与A相遇前:12-4t=2(t+3),即t=1; ②B与A相遇后:4t-12=2(t+3),即t=9. 答:1 s或9 s后,恰好有OA:OB=1:2.
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
MN=
1 2
b
cm.理由如下:
因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所以MC=
1 2
AC,NC=
1 2
BC,
所以MN=MC-NC= 1 AC- 1 BC
2
2

1 2
(AC-BC)=
1 2
b
cm.
返回
题型3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操作题
3. (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B=12,点M,
因为M为AB的中点,
所以MB=
1 2
AB=
1 2
×20=10(cm).
因为N为BC的中点,
所以BN=
1 2
BC=
12×8=4(cm).
所以MN=MB-BN=10-4=6(cm).
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
因为M为AB的中点,
所以MB=
1 2
AB=
1 2
×20=10(cm).
因为N为BC的中点,
返回
题型1 与线段分点有关的计算(设参法)
4.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 AD的中点,CD=6 cm,求线段MC的长.
解:设AB=2k cm,
则BC=4k cm,CD=3k cm,AD=2k+4k+3k=9k(cm).
因为CD=6 cm,即3k=6,
所以k=2,
则AD=18 cm.
(2)若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满足AC+CB=a cm,其
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说明理由.
MN=
1 2
a
cm.理由如下:
因为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所以MC=
1 2
AC,NC=
1 2
BC.
所以MN=MC+NC=
1 2
AC+
1 2
BC=
1 2
(AC+BC)=
1 2
a
cm.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CB=b cm, 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出MN的长
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双休作业(九) 1 巧用线段中点(或分点)的有关计算
1
2
3
4
5
类型 1 线段中点问题
题型1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题
1.已知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
20 cm,线段BC=8 cm,M,N分别是线段AB,
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解:(1)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①所示.
所以BN=
1 2
BC=
12×8=4(cm).
所以MN=MB+BN=10+4=14(cm).
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为6 cm或14 cm.
(2)根据(1)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B=a,BC=b, 且a>b,其他条件都不变,求MN的长度(直接写 出结果).
MN=
1 2
(a+b)或MN=
1 2
(a-b).
返回
题型2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说明题
2.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点 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解:(1)因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所以MC=
1 2
AC=
1 2
×8=4(cm),
NC=
1 2
BC=
1 2
×6=3(cm).
所以MN=MC+NC=4+3=7(cm).
又因为M是AD的中点,
所以MD= 1 AD= 1 ×18=9(cm).
2
2
所以MC=MD-CD=9-6=3(cm).
返回
题型2 线段分点与方程的结合
5.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O为原点,现A,
B两点分别以1个单位长度/s,4个单位长度/s的速
度同时向左运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几秒后,原点恰好在两点正中间?
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
解:因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所以MC=
1 2
AC,NC=
1 2
BC.
所以MN=MC+NC= 1 AC+ 1 BC
2
2
= 1 AB= 1×12=6.
2
2
(2)把(1)中的“点C在线段AB上”改为“点C在线段AB的 延长线上”,其他条件均不变,画图并求线段MN 的长度;
如图①,MN=MC-NC=
1 2
AC-
1 2
BC
= 1 AB= 1 ×12=6.
2
2
(3)已知线段AB,点C为直线AB外任意一点,点M,N 分别是AC,BC的中点,连接MN,画图猜想线段M N与线段AB的数量关系(只要求画图,写出结论).
如图②,通过度量可
得MN=
1 2
AB.
返回
类型 1 线段分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