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正方体的切拼(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切分拼接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切分拼接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切分、拼接问题教学内容:把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切分或拼接之后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教学目标: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在切分之后表面积增大了,而体积不变。

拼接之后表面积减少了,体积不变。

3、通过一题多解,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在切分、拼接之后表面积发生变化,而体积不变。

教学难点:理解立体图形在切分之后表面积增大了,拼接之后表面积减少了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老师要把一块(长方体形状)的蛋糕奖励给课上表现最好的两位同学,怎么办呢?[切开]师:那怎么切呢?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切分过程。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小组讨论,并用实物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汇报结果,[师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师:通过观察和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二、探究新知:1、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切分规律:表面积变大,每切一次多2个面;体积不变。

2、基本练习:5厘米8厘米10厘米如果把这个长方体平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呢?最多会增加()平方厘米,最少会增加()平方厘米。

3、一块正方体的蛋糕,如果把它平分给3位同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提问:有没有其它切法?[因为正方体的所有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所以不管怎样切,切面也是正方形]提问:切开后,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变了?[多了4个面]出示习题:一个正方体,如果把它切成3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分米,则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4、导入“拼结”环节:老师把切开的三块面包叠放着收起来,准备过会儿奖励给课上表现好的同学。

出示拼接长方体(模拟三块面包的叠放过程)的幻灯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刚才收面包的这个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拼在一起,表面积减小,每拼一次少2个面,体积不变。

空间几何体的切割与拼接教案

空间几何体的切割与拼接教案

空间几何体的切割与拼接教案教案:空间几何体的切割与拼接引言:空间几何体的切割与拼接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空间几何体的切割和拼接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体的形态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教案将以实例为基础,介绍几种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切割与拼接操作,并提供相关练习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立方体的切割与拼接立方体是最简单的几何体之一,具有均等的六个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

对于立方体的切割与拼接操作,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练习:1. 首先,给学生提供一块立方体模型或者使用纸盒子制作一个立方体。

2.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其剪下。

3. 学生根据剪下的三角形形状,将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从相应位置切割。

4. 提示学生将切割后的面移动至新的位置,然后将其他面进行拼接。

5. 学生完成后,观察新的几何体,并比较其形态和特征与原始立方体的区别。

二、圆柱体的切割与拼接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几何体,具有一个圆形底面、一个顶面和一个侧面。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圆柱体的切割与拼接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个圆柱体模型或者使用纸制作一个圆柱体。

2. 让学生找到圆柱体的一个直径,并在纸上画出与该直径平行的一条线。

3. 学生沿着画出的线将圆柱体切割成两个部分。

4. 学生将两个切割后的圆柱体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和拼接。

5. 学生完成后,观察新的几何体,并比较其形态和特征与原始圆柱体的区别。

三、球体的切割与拼接球体是一种特殊的几何体,具有表面上所有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尽管球体不易直接切割和拼接,但可以通过球的投影等方式进行模拟演示。

1. 给学生提供一个球体模型或者使用球形物体进行演示。

2. 让学生想象球体的切割和拼接,可以使用球体投影在平面上的方式来进行展示。

3. 学生可以尝试将球体投影的两个半圆进行拼接,观察拼接后的形态和特征。

4. 引导学生讨论球体的特点,如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如何变化。

五年级下册案例《切方块找规律》

五年级下册案例《切方块找规律》

增加左右面 =宽×高× 2 增加前后面 =长×高× 2
增加上下面 =长×宽× 2
7.训练:老师做动作让学生猜增加哪两个面。 老师说增加上下两个面,让学生出动作。
8.强化提升:三种切法组合在一起切呢?(出示课件)
预设:增加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也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表面积 。
9.通过联想,体会长方体怎样切,表面积增加的最大。
三种不同的切法,分别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三个同学说:
(1)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 (2)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 (3)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
可是这三个同学说得都是正确的,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计算并 说明理由。
实践活动总结:
你喜欢这样的实践活动吗?什么感受? 通过课前、课中系列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新收获?
(10×7×2)+(10×5×2)+(5×7×2)
5cm
=140+100+70
=310( 平方厘米)
10cm
提问:如果我分开包装,还用310平方厘米塑料包装膜,能包上? 追问:刚才两块还能包上,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 ? 多了哪?
设计意图:引发表面积变化的思考。
课中活动二:分享切割长方体后感受,探究切割 前后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
增加左右面 =宽×高× 2
增加前后面 =长×高× 2 增加上下面 =长×宽× 2
5.小结:在切割长方体时有3种不同的切法(学生做动作)
6.对比:这三种切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增加两个面。 不同点:增加的面可能是不一样。
垂直于长切,增加的是左右两个面,垂直于宽切增加的是前后两个面,垂直于高切增加的是上下两个面。
特别说明:这个实践活动分成课前、课中完成,根据您 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时间,可以40分钟也可1小时 完成。建议您一定要让孩子真的动手“切”,获得真实的 感受。

长方体、正方体的拼接、切割

长方体、正方体的拼接、切割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拼接、切割关于拼凑和切割:解答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拼、切问题,除了要切实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熟悉计算方法,仔细分析每一步操作后表面几何体积的等比情况外,还必须知道: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切割成两部分,新增加的表面积等于切面面积的两倍。

1)如果将长方体沿平行一个面的方向切下去,那么得到的2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一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多了,多出了切口的2个面,而且分3种情况:一种是多了2个上面或面;一种是多了2个左面或右面;一种是多了2个前面或后面。

(需要考虑表面积增加的最多和最少的情况)2)反过来如果将2个相同的长方体粘合在一起,那么也分成3种不同的情况,即粘合的是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

【例题1】有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分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思路导航】把正方体分成两个长方体后,增加了两个面,每个面的面积是24÷2=12平方厘米,而正方体有6个这样的面。

所以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2×6=72平方厘米【例题2】、把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切成的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总和是多少?【思路导航】切成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对于原正方体的表面积多出了两个切面。

所以所求的表面积总和应该是原正方体的表面积加上两个切面的面积。

【例题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和4厘米,若把它切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小长方体,这三个小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思路导航】这个长方体原来的表面积是(6×5+6×4+5×4)×2=148平方厘米,每切割一刀,增加2个面。

切成三个体积相等的小长方体要切2刀,一共增加2×2=4个面。

要求表面积和最大,应该增加4个6×5=30平方厘米的面。

所以,三个小长方体表面积和最大是148+6×5×4=268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讲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讲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拼练习题一、判断:(1 )长方体有6个面,可能会有4个面面积相同。

()(2)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与表面积一样大。

()(3)1立方米铁的体积比1立方米的棉花体积大。

()(4)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的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4倍。

()二、应用题:例: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

(1)如果从这个长方体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是?(2)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不许有剩余),最少能切多少块?(3)如果用若干个这样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长方体?练习1•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4.把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料,全锯成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损耗不在计算之内),把这些小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排成一行,这一行总共有多少米5.—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6.把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新长方体,有几种拼法,表面积分别是多少?7.把两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8.—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至少要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10.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

数学切割问题模型教案初中

数学切割问题模型教案初中

数学切割问题模型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切割成小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计算三面涂油漆、两面涂油漆和一面涂油漆的小正方体数量。

3.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切割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切割成小正方体的方法。

2. 计算三面涂油漆、两面涂油漆和一面涂油漆的小正方体数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

2. 教师准备涂漆切割问题的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提问:如果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会出现哪些涂漆情况?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展示涂漆切割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如何计算三面涂油漆、两面涂油漆和一面涂油漆的小正方体数量?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找出解决方法。

4. 各组汇报解决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切割成小正方体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三面涂油漆、两面涂油漆和一面涂油漆的小正方体数量的方法。

四、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解决涂漆切割问题吗?2.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切割成小正方体的方法,以及计算三面涂油漆、两面涂油漆和一面涂油漆的小正方体数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长、正方体的拼切教案

长、正方体的拼切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的切拼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教材,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学习之后的补充内容,增加这块内容是让学生对长、正方体切拼过程引起表面积变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空间观念,是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很好的一个契合点。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空间思维能力薄弱,导致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往往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增加这个内容,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探究,和灵活解决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地位。

学习目标:1、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切、拼后的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原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2、通过亲自的实践、观察比较,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空间立体观念。

3、通过让学生经历性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想。

学习重点: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等有关知识的探索,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切拼后图形表面积和体积与原图形的关系。

学习难点:充分理解平行与长方体哪两个相对的面切,就增加这两个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和同学们交流,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拼切长、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板书:长、正方体的拼切)二、根据数据特征判断哪些长方体只切一次,能得到正方体。

三、用第一个长方体,研究在切割过程中表面积变化的情况1.切1次师:好了,来看看第一个长方体。

怎样切一次能得到正方体?生:平行于左右面切一次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找到长方体长的中点,再平行于左右面切一次,就切得了几个正方体?生:两个师:请问,与原长方体比,在刚才的切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板书师:切得的两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与原长方体相比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请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生:10×10×2师:你是怎么想的?师:照这样平行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换个方向切一次,还可以怎么切?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平行于上下面切一次就增加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我平行于前后面切一次就增加前后面的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切割与拼合练习》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切割与拼合练习》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切割与拼合练习》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切割与拼合练习》说课稿神农架林区木鱼镇小学:黄敏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表面积的变化2、教材简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本次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主要是研究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起来,得到的立体图与原来几个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之和的关系,发现并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培养空间观念。

本节课分为两个大的版块:拼拼算算和拼拼说说。

拼拼算算中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2个相同的正方体拼出长方体,体验到2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2个面的面积。

第二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一行,拼成长方体,探索拼成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第三个活动是把1个长方体垂直切割成2个小长方体,体验到1个长方体切割成2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原来2个面的面积。

第四个活动,是把1个长方体垂直切割成3个小长方体,体验到不管怎么切,每次都会增加2个长方形面的面积。

四个活动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直观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并发现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发展数学思考。

拼拼说说,主要是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1)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乐趣,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应用发现的表面积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变化规律的探索二、说教法、学法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为主线。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切割与拼接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切割与拼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切割与拼接》教学设计黄孝聪教学目标:1、让学生更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熟练利用计算公式。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并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但同学们的认识较为肤浅,只停留在初步掌握的层面上,不能举一反三。

要唤醒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灵活运用,必须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加深理解,进而真正领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单、实心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魔术吗?生:见过。

师:你们见过用长方体纸盒或纸箱玩的魔术吗?生:见过。

师:那你们见过用这种东西(长方体石条)玩的魔术吗?生:没有。

师:这可是我的独门绝技,你们想学吗?生:想学。

师:那好,今天我就把这个绝技传授给大家,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切割与拼接》,同时板书。

二、复习旧知自主复习数学书23——31页,完成以下问题:(口答)1、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生: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他们的表面积。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生: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3、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他们的体积。

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三、合作探究(一)、把这个长方体(图出示在幻灯片,其中长9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平均分成三个相等的小长方体,我们组切割的方法是(),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切割后的总体积呢?1、探究切割方法师:把这个长方体平均切割成三个相等的小长方体,有哪些切割方法呢?小组讨论。

长方体、正方体的拼接、切割

长方体、正方体的拼接、切割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拼接、切割关于拼凑和切割: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切割成两部分,新增加的表面积等于切面面积的两倍。

1)如果将长方体沿平行一个面的方向切下去,那么得到的2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一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多了,多出了切口的2个面,而且分3种情况:一种是多了2个上面或面;一种是多了2个左面或右面;一种是多了2个前面或后面。

(需要考虑表面积增加的最多和最少的情况)2)反过来如果将2个相同的长方体粘合在一起,那么也分成3种不同的情况,即粘合的是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

【例题1】有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分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例题2】、把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切成的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总和是多少?【例题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和4厘米,若把它切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小长方体,这三个小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例题4】有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后,剩下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例题5】有一个长方体,它的前面和上面的面积和是88平方厘米,且长、宽、高都是质数,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练习:1.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3.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4.把两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5.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至少要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正方体的拼切

长、正方体的拼切

一、引入通过和同学们交流,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拼切长、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板书:长、正方体的拼切)二、活动一1、把一个长方体切成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的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呢?考虑一下,要切成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我们应该怎样切呢?现在老师把这个长方体切成了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请同学们想一下表面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S:增加了2个面T:请上来指一下增加的是哪两个面?这两个面的大小和谁是一样的呢?T:那么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的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呢? S:表面积增加了T:为什么?S:我们把一个长方体切成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增加了2个面,(课件)所以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的长方体相比较,表面积增加了。

2、把一个长方体切成3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这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的长方体比较,又有什么变化呢?S:表面积会增加T:老师现在把这个长方体切成3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面积有什么变化?T:增加了几个面?上来指一指T:把一个长方体切成3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增加了4个面(课件),这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的长方体相比较,表面积增加了。

3、如果我把一个正方体切成2个长方体,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S:表面积会增加)板书:切表面积增加4、请看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练习1)6×6×2 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第二个问题。

汇报,交流T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当我们切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时候,会根据我们切的次数增加一定的面,这样,切后图形的表面积会比原来图形的表面积大。

三、活动二请大家拿出一个正方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1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表面积呢?两个这样的小正方体,体积一共是多少?表面积呢?1、用两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课件出示学习要求)T:一个正方体有几个面?2个正方体一共有几个面?T:把这两个正方体拼在一起,面得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S:减少了2个T:为什么会减少两个?那两个面哪儿去了?拼起来以后,再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还能摸到刚才相拼的的面吗?相拼的面到了长方体内,不在表面上,所以不能算在表面积里了,那么表面积就会减少。

长方体拼、切问题

长方体拼、切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拼、切问题)专题分析:解答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拼、切问题,除了要切实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熟悉计算方法,仔细分析每一步操作后表面几何体积的等比情况外,还必须知道: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切割成两部分,新增加的表面积等于切面面积的两倍。

二、精讲精练【例题1】有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分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思路导航】把正方体分成两个长方体后,增加了两个面,每个面的面积是24÷2=12平方厘米,而正方体有6个这样的面。

所以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2×6=72平方厘米。

练习1:1.把三个棱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有一个正方体木块,长4分米、宽3分米、高6分米,现在把它锯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多少平方分米?3.有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它们的长是8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现把三块积木拱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怎样搭表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例题2】有一个正方体,棱长是3分米。

如果按下图把它切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多少?想一想:在切的过程中,每切一切,就会增加两个3×3平方分米的面,你能用这种思路来计算所求问题吗?练习2:1.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如果要摆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2.有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如果把它锯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共能锯多少个?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是多少?3.把24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厘米?【例题3】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锯成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若干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厘米?【思路导航】把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锯成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按下图中的线共锯6次,每锯一次就增加两个6×6=36平方厘米的面,锯6次共增加36×2×6=432平方厘米的面积。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正)方体的拼切问题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正)方体的拼切问题

长(正)方体的拼切问题耒阳市前进小学李秋花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补充内容,这是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等有关知识,探索长(正)方体拼切后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原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2.通过对立体图形拼和切,观察比较,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4.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拼和切,利用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等有关知识的探索,对长(正)方体的拼切后图形表面积和体积与原图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难点:充分理解平行于长方体哪两个相对的面切,就增加这两个面的面积。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整理1、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几何图形拼成一些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正)方体的拼切问题。

2、复习整理(1)、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老师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发展思维例1 (1)两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增加还是减少?体积呢?表面积减少了,体积不变。

(出示课件)(2)4个棱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拼法?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表面积分别减少了几个面?它的体积呢?(独立拼并完成表格内容、学生上台演示并回答)生:①摆成一排:长是4cm,宽是1cm,高是1cm,表面积减少了6个面,即6cm2, 体积不变。

②摆成4层:每层一个,长是1cm,宽是1cm,高是4cm,表面积也减少了6 个面,即6cm2, 体积不变。

③摆成前后两排:每排摆2个,长是2cm,宽是2cm,高是1cm,表面积减少了8个面,即8cm2, 体积不变。

第15天-切拼问题

第15天-切拼问题

几何模块之切拼问题
大招口诀
一拼少两面,一切多两面
【例题1】视频讲解(五年级下第五讲例1)
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割成2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18平方厘米,这个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题2】视频讲解(五年级下第五讲例1)
把一根长30厘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例题3】视频讲解(五年级下第五讲例2)
艾克到文具店买了三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的礼盒,它们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高是4厘米.要把它们用包装纸包装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请帮助艾克设计一下,有几种方案对它们进行包装?每种方案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接头和重叠处忽略不计)
【练习1】视频讲解(加餐包5)
把两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和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粘贴在一起(如图),那么粘贴后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木块表面积之和
减少()平方厘米.
【练习2】
把3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表面积比原来的3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减少平方厘米.。

长正方体的切拼(教学案例)

长正方体的切拼(教学案例)

长、正方体的切拼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拓展学习。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和第四单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学习之后的自编补充内容。

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在五年级下册六单元中《包装的学问》一课涉及到研究长方体拼接过程中表面积变化的情况外,再无安排对长、正方体切割的专门研究内容的出现。

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对长、正方体的切割过程中引起表面积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且把对长、正方体的切和拼整合一起对比研究。

既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长、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理解又能在切拼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是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很好的契合点。

因此编排了本课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或某个面的面积。

借助学生对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已有的学习经验,帮助研究切拼长、正方体的过程中表面积和体积变化的情况。

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空间思维能力薄弱,导致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往往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

《长、正方体的切拼》,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切拼的不同情况来开展教学。

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教学目标:1、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切拼后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原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正方体的切拼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拓展学习。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和第四单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学习之后的自编补充内容。

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在五年级下册六单元中《包装的学问》一课涉及到研究长方体拼接过程中表面积变化的情况外,再无安排对长、正方体切割的专门研究内容的出现。

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对长、正方体的切割过程中引起表面积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且把对长、正方体的切和拼整合一起对比研究。

既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长、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理解又能在切拼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是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很好的契合点。

因此编排了本课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或某个面的面积。

借助学生对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已有的学习经验,帮助研究切拼长、正方体的过程中表面积和体积变化的情况。

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空间思维能力薄弱,导致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往往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

《长、正方体的切拼》,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切拼的不同情况来开展教学。

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教学目标:1、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切拼后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原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2、通过亲自实践、观察比较、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空间立体观念。

3、通过让学生经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切拼后图形表面积和体积之和与原图形表面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平行于长方体哪两个相对的面切,就增加这两个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 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长、正方体的切拼】二、根据数据特征判断哪些长方体只切一次,能得到正方体。

三、用第一个长方体,研究在切割过程中表面积变化的情况1.切1次师:好了,来看看第一个长方体。

怎样切一次能得到正方体?生:平行于左右面切一次【片段一:学生通常只会描述切面,没有注意切点。

不仅要平行于左右面还要找到长的中点来切一次,这样切出来的图形才是正方体。

这里要解决学生在描述时思维的不够完整和语言的不够准确通病,为后面的探究扫清障碍。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找到长方体长的中点,再平行于左右面切一次,就切得了几个正方体?生:两个师:请问,与原长方体比,在刚才的切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板书师:切得的两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与原长方体相比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请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生:10×10×2师:你是怎么想的?师:照这样平行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换个方向切一次,还可以怎么切?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平行于上下面切一次就增加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我平行于前后面切一次就增加前后面的面积。

师:你能概括一下以上的发现吗?10cm(图一) (图二) (图三)生:平行于什么面切就增加那两个面的面积师小结:是的,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平行于哪两个相对的面切一次,就增加这两个面的面积。

看来,切一次就增加原长方体2个面的面积。

板书【片段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初次探究时,我首先利用把长方体切割成正方体的模型动画进帮助学生思考,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使得学生比较轻松顺利的总结出切一次时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强化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由易道难这时再继续往下探究学生就事半功倍了。

】2.切两次.师:请看,现在我平行于左右面切了两次切得的图形的体积之和与原长方体比怎样?生:体积不变师:表面积增加几个面的面积呢?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生:增加了4个面的面积。

列式计算(10×10×4)师:除了这样切,平行于长方体的面切两次,还可以怎么切?表面积又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生展示:①③汇报师:我们收集了这么多切两次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生:不管怎么切两次,都增加4个面的面积。

师小结:切两次就增加原长方体4个面的面积。

板书【片段三:探究切两次的情况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研究平行切两次这样简单的情况非常的容易,在此基础上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于长方体的面切两次的其他情况,就会出现两次平行切和垂直交叉切的两大类结果。

于是我抓住学生的生成将重难点在放在垂直交叉切的探究上。

学生面对垂直交叉切两次计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我通过让学生计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以及课件的辅助学生突破难点,得出切两次的普遍规律。

】3. 切n次四、研究第二个长方体师:好了,第一个长方体我们就研究到这里,下面来看看第二个长方体。

怎样切一次能得到正方体?切得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原长方体相比会怎样?生:减少师:减少的部分在哪里?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算一算。

生:切走的小长方体的侧面积。

(10×2×4=80平方厘米)师:为什么刚才对第一个长方体切一次表面积是增加,而现在表面积却减少了?生:一个是体积不变算表面积之和,一个是体积减少后算表面积。

【片段四:学生面对这个长方体和切出来的正方体表面积变化的比较时,很多形表面积就一定会增加,而我设计研究第二个长方体的就是为了打破这样的学生仍然认为增加了。

这是因为通过对第一个长方体的研究很多学生形成了思维的定式,认为切割后的图思维定式,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和切割后表面积比较的多样性,发展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记住了吗?五、对正方体的切割研究师:好了,请看这是刚才我们切割出来的正方体,现在李老师要再把它切成相同的小正方体,想一想,至少需要切几次,能切得多少个小正方体?生:利用学具展示探究,至少切3次,得到8个小正方体。

师:请问切得的8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大正方体相比,增加了多少?生:算式:10×10×6师:你是怎样想的?生:切3次就增加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片度五:学生在有了对长方体切割的研究基础,研究正方体的切割就会有意识的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采取了讨论、合作、动手操作等学习形式,又借助学具的辅助学生们研究起来就更加形象直观。

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既不会对所学的内容感到生硬和枯燥,又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去,牢固的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研究长方形的拼师:请看李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想一想能用它们拼出一个大长方体吗?那怎么拼呢?生:重合大面重合小面重合中面师:现在请比较这三种拼法,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得出:重合大面露出来的面积就小,拼出来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最小,重合小面露出来的面积就大,拼出来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最大;面重合哪两个就减少这两个面的面积;拼一次就减少2个面的面积师:那拼两次呢?n次呢?生:减少4个面的面积,拼n次减少2n个面的面积【片段六:在对长方体拼接的探索中,学生很自然的就跟切割对比起来研究。

因此,比较轻松的总结出规律,另外有部分学生还能发现出拼接的面不同而导致表面积大小不同的结果。

我将学生生成的这些好的思维结果都抓住,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整理出来,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不仅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了喜悦。

】七、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长、正方体的切拼,你有什么收获吗?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

因此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猜测结果,动手动脑操作探究,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三个数据不同的长方体,提出问题哪些只切一次能得到正方体,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判断,然后重点以第一个长方体进行探究。

设计探究平行于长方体的面切一次和切两次情况:1.你是怎样切的? 2. 切得的图形表面积之和与原长方体相比有什么变化?体积呢?还进行全班动手操作讨论,多媒体课件辅助。

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平行于哪两个面切就增加那两个面的面积的结论而且总结出切一次增加两个面的面积切n次增加2n个面的面积,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有了前面学习探究的基础,。

后面对正方体切割的探究和长方体的拼接,我都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