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第五课文化创新

合集下载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五课 文化创新(必修3)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五课 文化创新(必修3)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考点层析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文 化 创 新 的 源 泉 和 动 力 、 意 义
基 础 梳 理 1 .文 化 创 新 的 必 要 性 ( 1 ) 文 化 发 展 的 实 质 , 就 在 于 ( 2 ) 文 化 创 新 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发 展 的 必 然 要 求 。 。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答案]
1 ( 1 .)
创 新
文 化 自 身 发 展
( 2 ) 社 会 实 践 2.( 1 ) 社 会 实 践 ( 2 ) 社 会 实 践 3.( 1 ) 重 要 保 证 ( 2 ) 推 动 社 会 实 践 ( 3 ) 民 族 文 化 的 繁 荣 新 情 况 新 问 题 资 源 条 件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2. 文 化 创 新 的 源 泉 和 动 力 ( 1 ) _ _ _ _ _ _ _ _ 是 文 化 创 新 的 源 泉 。 离 开 了 社 会 实 践 , 文 化
就 会 成 为 无 源 之 水 、 无 本 之 木 。 ( 2 ) _ _ _ _ _ _ _ _ 是 文 化 创 新 的 动 力 。 ________, 提 出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 3 ) 文 化 创 新 能 够 促 进 民 族 文 化 的 繁 荣 , 是 一 个 民 族 永 葆 生 命 力 和 富 有 凝 聚 力 的 重 要 保 证 。 创 新 是 文 化 的 生 命 。 一 个 民 族 文 化 的 发 展 前 途 如 何 , 大 小 。 ( 4 ) 中 华 文 化 之 所 以 博 大 精 深 、 源 远 流 长 , 根 本 原 因 就 在 于 它 具 有 巨 大 的 创 新 能 力 。 中 华 文 化 的 历 程 , 就 是 一 个 不 断 发 展 、 不 断 创 新 的 过 程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创 新 能 力 的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创新》学案含答案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创新》学案含答案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创新》学案含答案班级:学号:姓名:【考点分析】【框架构建】以“文化创新”为关键词在框架本上构建知识树【易错易混】1.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2.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3.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4.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 ) 5.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 )6.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 )7.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 )8.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 )9.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创新,关键在继承。

( )10.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 )【课堂探究】1.新华社在2019年10月26日,发表了题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文章,文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医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请你为振兴中医药提出合理化建议。

2.《哪吒》在2019年暑期档爆红,狂揽49亿票房,实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统一。

哪吒闹海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古代神话说故事,《哪吒》主创团队在保留了大概的人物关系脉络基础上,对故事大纲和剧情进行了66次的修改。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5课 文化创新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5课 文化创新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2
[解题指导] 本题以春晚《华阴老腔一声喊》为切入点,考查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启示我们备考复习要关注重大文化活动。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合适。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非常熟悉的知识点,③错误,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在 A、B 两项中①一定正确,只需要分析②④即可。用排除法既可提高正确率,又可节约时 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5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6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 新的重要追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3
2.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 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都离不开人 民群众。只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 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 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热度★★★)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各民族文化无论优劣,一律平等。

4.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6.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开展文化申遗能够拓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8.中法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9.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中确定的。

10.《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2.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13.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4.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15.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18.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9.文化交流消融了文化多样性。

20.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22.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23.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4.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热度★★★)26.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7.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8.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全程复习方略】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5课 文化创新(广东专供)

【全程复习方略】2014年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5课 文化创新(广东专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表现在 新问题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①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_______ 资源 和条件。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_____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主体 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 (1)立足于_________, 根本途径。 人民群众 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_________
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1.基本途径 时代精神 相结合,各民族文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_________
交流 、借鉴与_____, 融合 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化相互_____
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改造 传 (1)内容: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____ 创造 新文 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_____ 发展 先进文化的过程。 化、_____ (2)要求: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否则就会失去文化 根基 体现_________, 时代精神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创新的_____;
有益成果 又要以我_____ 为主 、为我_____, 所用 保持文化的_____ 民族 特 的_________,
色。
4.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 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 主要表现 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拒绝接 固守_________________, 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 传统文化 _________
3.创新与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意义:既是人类文明发展
动力 也是_________ 文化创新 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既发展_______ 本民族 的重要_____, 不同 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还能推出融汇多种文化 文化,又促进_____ 新文化 。 特质的_______ (2)具体要求: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阶段性整合提升五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课件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阶段性整合提升五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课件

第二步: 相关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析材料, 信息点③现当代:中国共产 对接教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调知识 党 领 导 各 族 人 民 洗 雪 耻 辱 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
……迎来全体中华儿女踔厉 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
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 推进文化自信
新时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构筑精神家园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②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 第三步: 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要弘扬伟大民族精 组答案, 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铸民族复兴的精 用术语 神伟力。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 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 层的精神追求。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
分解原理(知识),对应知识找方法。一般材料会引出一 个话题,要求就此话题回答如何做,难度较低。如 解题 按知识逻 《经济与社会》中企业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政治 技巧 辑找方法 与法治》中中国共产党怎样做到执政为民;《哲学与 文化》中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
第二步: 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 的地位、要传承和弘扬中
析材料, 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 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
调知识 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形象
信息点②近代:面对劫难, 对接教材: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
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 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 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培育和践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 前所未有的劫难。②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 一荣俱荣、休戚相关。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 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 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五课文化创新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五课文化创新
• 【解析】A项本身观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正 确,指出了文化创新的意义。C、D观点错误,因此本题正 确答案为B。
【考点2】: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 、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 (重要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根 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 重要追求。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 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 【答案】(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 国民间传说,突出了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 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文化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 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 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 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 (2012届昆明模拟)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 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 峻的挑战。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 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④
3、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2.5第五课 文化创新(必修3)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2.5第五课 文化创新(必修3)

第二十五课文化创新[考点展示]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核心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总结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命题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主体典例1(2012·福建高考)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

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

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答案 B解析杜甫获得成就的原因在于他扎根于实践,扎根于人民群众,因而B项符合题意。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规范演练2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意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大古老文明始终相互吸引、交相辉映。

2019年2月5日,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这表明()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中意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这表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②符合题意;中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但并没有相互统一,③错误;文化交流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故选A。

答案:A2.2019年,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完美落下帷幕,四季的诗词大会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诗词的盛宴,让观众们沐浴在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成功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②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③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④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前提,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错误;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④符合题意。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文化传承与创新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复习资料: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三考试网【单元特点】本单元的核心是文化发展,环绕文化发展,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换和传播的条件,文化在交换中传播。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继承的必定要求。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进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

2010年高考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基本的观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等。

这些知识点,考试频率高,主要是结合一些文化热门来考核,如:2009年高考触及到了京剧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奥运会、互联网的发展等重大热门问【知识网络】【考点扫描】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1.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情势各具特点。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多样性的典型: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比较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区分[来源:Z#xx#][来源:Z#xx#]含义[来源:学|科|网Z|X|X|K]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地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绩的重要标志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特殊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态度要发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要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系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遭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特别提示】1、文化多样性不只是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体现出来。

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5 文化创新

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5 文化创新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No.5 132 129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10分) (2)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4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

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

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

《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新成果。

(10分)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

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

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

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第五课 文化创新-2021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3)(23张ppt)

第五课 文化创新-2021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3)(23张ppt)

D.③④
解析 选B ①正确,该剧改编自意大利歌剧《图兰朵》,融合了中西方 戏剧、音乐元素,这种文化创新是通过文化融合实现的。②错误,文化多样性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正确,该剧最后在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 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说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助于 世界文化繁荣发展。④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
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关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 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提示: (1)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渊源≠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 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 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 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社会实践 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文化创新;二是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 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
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
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
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提示:文化创造主体≠文化工作者。①实现文化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 使命和职责,并不等于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 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②文化工作者只是对人民群众分散、零碎的经验进行概括 和总结,或者是直接依据群众提供的比较系统的经验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使文 化得以保存、流传并发扬光大。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3 专题25 文化创新(教师版)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必修3 专题25 文化创新(教师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姓名___班级___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自主预习】请同学们快速翻阅课本,理清以下重点问题,以备课上老师提问:1、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关系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4、创新与继承的关系5、创新的途径【体系构建】Ⅱ·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1】要求:找出题肢中的易错易混点【易错点1】 [2012•连云港模拟]“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

“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易错点2】长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易错点3】 3.[2012•海口模拟]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风尚,如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吕不韦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等。

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正确的态度是( )①要在继承中发展②要对其注入时代精神③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把它作为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易错点4】 4.漫画是中国人从西方学来的,现在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说明( )A.文化交流要海纳百川,以我为主 B.继承和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对外来文化要全盘吸收【自主探究2】------高考真题感悟(2012山东卷)2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012浙江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25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25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用村民通俗易懂的戏词,把一个个身边所见所闻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常引得村民开怀大笑。

他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五湖四海气象万千,神州大地万民欢,同心同德奔小康,十九大精神天下传”深受村民喜欢,每次演出都是“保留节目”。

这启示我们导学号 60922701( C )①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③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受到欢迎,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①正确;人民群众并不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②不选;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③错误;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深受村民喜欢,这启示我们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2.在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却场场爆满。

该剧尽量保留原剧本中的精华部分,大胆借鉴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从视觉、听觉、舞美等方面下功夫,用青春的演员演青春的爱情故事,让大批年轻观众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

青春版《牡丹亭》让年轻人喜欢上老戏曲给我们的启示是导学号 60922702( A )①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②文化创作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的实际需求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现形式的创新④坚持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让年轻人喜欢上了老戏曲,这启示我们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创作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观点不正确,②不选;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指的是实践,青春版《牡丹亭》借助现代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实现创新,这启示我们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现形式的创新,③正确;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文化创新的途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第五课 文化创新(好题过关)-(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五课 文化创新(好题过关)-(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五课文化创新一、单选题1.(2023·四川成都·校考模拟预测)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材料说明()①传播方式的变革是演出艺术火爆的根本原因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数字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②③: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③符合题意。

①:传播方式的变革是有利于文化发展,但不是演出艺术火爆的根本原因,①说法错误。

④: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不是数字媒体,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贵州贵阳·统考模拟预测)近日,贵州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黔东南州台江县落下帷幕。

接地气的“村BA”与苗族文化融合,使苗族银饰、刺绣、剪纸、美食等民族特色文化再次出圈,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16万元,成为贵州全域旅游的靓丽名片。

由此可见()①“村BA”的举办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②“村BA”以彰显优秀民族文化为根本价值追求③“村BA”的举办使苗族文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④“村BA”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接地气的“村BA”与苗族文化融合,使苗族银饰、刺绣、剪纸、美食等民族特色文化再次出圈,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实现旅游收入5516万元,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村BA”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使苗族文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③④符合题意。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精品课件)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精品课件)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的表现
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决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定因素)
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
P10+P37+ 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
第一部分 考情统计与预测
【考情展示】
往年考题
五年10考,两次主观题 2017年1卷:《中国诗词大 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 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 的原因(10分); 2019年1卷:有人说“随着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 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 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 观点加以评析。(10分)
的关系 。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
上P53 的根基。
与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优秀传统文
值观的关 系上(真
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践行社会主
题) 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历史文化养料
对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 P108 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 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 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善向 上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第二部分 课时主干与逻辑
本课内在逻辑:传统文化的含义、形式、 特点(是什么)----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 响(为什么)----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怎么办)

第五课 文 化 创 新

第五课 文 化 创 新

③要在交流、借鉴与融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
D.①②④
本题考查对文化创新的正确认识。文化创新的基础是
社会实践,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D。
【答案】 D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5年4考)
2.文化创新的意义(5年2考)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5年2考)
外国文化
民族虚无主义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点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 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所以,认为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错误的。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材料强调,文
化交流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又不能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血 脉,故②④可选;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 发展的根基,故③说法错误。 【答案】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蓄是指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B与题意不符;博采众长是
指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C与题意不符;中华书局对自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身定位由“传承者”到“传播者”的变化,凸显了中华书局的创新,
是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D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11年安徽卷,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 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新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必修

新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必修

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文化发展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投身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5.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知识体系考点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及原因是什么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为什么必要性1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重要性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时代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文化创新的要求1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2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一个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两个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相声虽可溯历 史很长,但可证历史却是自朱绍文以来的百年时光, 经历了 “撂地”、“茶社”、“舞台”的发展历程。改革 开放30年来,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这项 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 面临着新的挑战。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德云社”异军突 起,在获得喝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相声艺术生 存、发展和创新等问题的思考。相声走出困境的关键 在于找准定位,“曲艺是哪来的?老百姓那儿来的。 你不是宫廷艺术。你要回到老百姓跟前去,老百姓永 远支持你。
2015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 第二单元 ▪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点提示: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 ---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 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 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误区警示
不能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和文化创作者的 聪明才智的主体,也是文化创 新的主体。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 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因此,文化创作 者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灵感”,归根结底 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①源泉 ②根本途径 ③动力
▪ A.①②
B.①②③
▪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④基础
深化拓展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 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 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 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考点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 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 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 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在奥运开幕式的创作和修改中,制作组人员集中各方面的专家和 艺术家的智慧,他们到各地采风,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 ,查阅了古籍资料,灿烂的中华文化给予了他们充足的创作营养 。
▪ 辨析: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和灵感。
▪ 【剖析】文化创新离不开创作者的灵感和才智,但最根本的还是 靠社会实践。本题夸大创作者的作用,而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基础 作用,故此题要分两步,第一步要说明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灵感 和聪明才智的关系,第二步要具体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原因: 必要性
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内容和主体 1、繁荣文化必由之路(内容): ▪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一
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党的十八大,先后制定、修正过
十(八2)次党文章化。创我新们可党每以一推次动理社论会上实的创践新的,发每展一。个理论成果
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给党和国家 带文来化新引的导面、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目的是
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
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
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
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2)文化创新的要求 ▪ 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
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 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 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 【答案】(1)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 。但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于社会实践。
▪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 践中,创造出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 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 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 为什么说相声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即来自老
百姓,回到老百姓中去?
▪ 答案:(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 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 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做出有价 值的文化创造。因而曲艺要从老百姓那儿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