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内胆管结石用什么手术好?
肝内胆管结石用什么手术好?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成因与胆汁淤积、细菌感染以及胆道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胆管炎或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手术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将介绍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法1.1胆管切开取石术胆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复杂,但有效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会切开患者的胆管,然后使用特殊的工具或通过自然管道将结石取出,取出结石后,再对胆管进行整形和缝合,以确保胆汁流动顺畅。
这种手术方法通常适用于结石数量较少、位置较为集中的患者。
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胆管切开取石术具有较高的清除结石效率和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手术后恢复期可能较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在胆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从而减轻肝脏负担。
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以确保结石已经完全清除,并监测是否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肝部分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结石分布广泛、胆管狭窄严重的患者。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含有结石的肝组织,以彻底清除结石,降低复发的风险。
同时,医生会对胆管进行整形和重建,以此来确保胆汁能够顺畅流动。
肝部分切除术的优点是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结石,降低复发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术涉及肝脏组织的切除和胆管的重建,因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恢复期较长,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胆瘘等病症。
此外,该手术对病人的肝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术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对肝功能进行恢复。
1.3胆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是一种将胆管与肠道连接起来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胆管与肠道连接起来,让胆汁直接流入肠道,从而避免胆汁淤积和结石形成。
完整版)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完整版)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肝胆管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治疗难度较大。
为了规范其诊断和治疗,XXX组织了国内专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
肝胆管结石病指的是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而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其他胆道疾病所致的肝胆管结石。
该病常见于我国的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等地区,是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但也可见到原发于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
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内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
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肝内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胆管内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严重者可导致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
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如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
此外,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综上所述,肝胆管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本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其诊断和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
未来,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变范围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和内镜检查。
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到肝胆管结石、胆管扩张和肝脏萎缩增生复合征等病变。
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位置,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胆管内的结石和狭窄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取石、扩张和引流等治疗操作。
4.2肝脏功能代偿状态的评估肝胆管结石病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因此需要进行肝功能评估。
得了肝胆管结石如何治疗
得了肝胆管结石如何治疗肝胆管结石是指在肝脏胆管系统中产生的结石,也称为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但也有单纯肝内胆管结石,也称真肝内结石。
肝胆结石多有黄绿色块或“淤样”,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
很多医生认为胆囊结石是由胆道蛔虫或细菌感染所致的胆管阻塞引起,因为胆囊结石的中心有很多蛔虫卵。
肝胆管结石是肝内胆管部位发生结石性病变而引起的问题,不仅是胆管,肝脏也会发生问题,所以必须尽快处理。
一、肝胆结石的并发症1、感染正常情况下,肝内胆管畅通、无菌,但胆管狭窄、细菌感染、局部或全身肝脏代谢紊乱时,可形成胆管结石。
结石导致胆汁排出不良或完全阻塞,含有细菌和毒素的胆汁逆行流回肝血管,导致胆汁栓塞和脓毒症,随着疾病的发展,胆管周围可能会出现微小的脓肿,以及巨大的融合脓肿,脓腔通常含有脓性胆汁和结石。
脓肿可穿透至横膈膜,甚至形成胆道气管瘘,也可穿透至腹壁形成外胆道瘘。
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导致胆道出血,死亡率非常高。
近年来由于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的改进,瘘管病例相对较少,但是,肝胆管结石并发严重的肝内胆管化脓性胆管炎时,必须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急诊手术,胆道引流是重要的对策之一,如果有胆源性肝脓肿,根据脓肿的大小,部位,液体化的程度,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2、肝硬变根据梗阻的位置,胆结石会导致胆汁出口阻塞不足,甚至完全阻塞,引起整个肝脏的胆汁郁滞,肝细胞被破坏,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及时排除梗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有效方法,如不及时排除梗阻,就会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应认真把握指征,改善肝功能,纠正凝血障碍,提高白蛋白水平,防止术中、术后大出血,术后肝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的危险。
在进行手术之前,必须掌握适应证,消除阻塞,并考虑因肝纤维化或硬化仅限于行肝叶或肝段切以及肝脏移植。
3、出血胆管内沉积结石或埋伏结石紧密附着于胆管壁,反复化脓感染,损伤胆管壁,胆管粘膜逐渐腐蚀破坏,甚至形成瘘管导致出血。
肝内胆管结石诊疗规范
肝内胆管结石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1.症状和体征(1)间歇期可有肝区和胸背部不适和胀痛,急性发作时则有胀痛和发热。
双侧胆管被结石阻塞时出现黄疸。
(2)并发胆管化脓性感染时尚有寒战,高热,休克和精神症状等表现。
(3)并发肝脓肿时可向膈下,胸腔,甚至肺脏穿破,形成胆管支气管瘘。
(4)晚期出现胆汁性肝硬变,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5)体格检查可见肝肿大,肝区压痛叩痛,皮肤巩膜可见黄染。
2.辅助检查(1)B超可以定性的对肝内胆管结石作出诊断,一定程度上了解结石的分布情况和胆管病变。
(2)CT优于B超的诊断价值,除定性诊断外,可以较全面的了解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情况,肝脏组织有无继发改变。
(3)Frrc比较直观的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情况和肝内胆管的狭窄或扩张情况,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B超和CT检查结果,更有价值。
必要时可以行PTCD引流减压胆道。
(4)ERCP肝外胆管无阻塞时可显示肝内结石的情况。
(5)并发感染时血象升高,血胆红素升高呈波动性,肝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治疗原则】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是根据结石存在的范围和病情选择手术和非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1.外科手术通常疗效较好。
根据病变情况,可采用高位胆管切开取石,加内引流术,如肝管,肝总管或胆总管与空肠。
Roux-en-Y吻合,问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肝内胆管结石反复感染形成局限性病灶,同时肝组织萎缩者,可行病变肝叶切除,例如最常施行左外叶切除。
并可利用扩张的肝左叶胆管与空肠作Roux-en-Y吻合。
2.溶石治疗对于术中无法取尽的肝内胆管结石,可以结石性质,通过术中留置的T管,于术后灌注溶石药物,常可获一定疗效,但有一定的副作用。
3.机械排石胆道手术后发现胆道残留结石,可通过T管瘘道置入纤维胆道镜,在直视下取石4.碎石结合排石。
5.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外科手术或其他综合治疗的同时,配以中药和针灸,有利于结石的排出和胆管炎症的消退。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汇总_2022年学习资料
肝胆管结石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肝胆管结石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 良-胆管内慢性炎症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 、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
病变肝组织萎缩-正常肝组织增生肥大-肝胆管狭窄-胆汁淤积-结石形成-不规则性胆管扩张-胆管壁结构破环-结石 胆管树-呈区域性分布-肝实质纤维化、萎缩-继发性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荻窄-肝胆管结石病的病理改变模式图
肝胆管结石病的分型-根据结石在肝内的分布、相应肝管和肝脏-的病变程度以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情况分为-2个主 类型和1个附加型:
肝胆管结石病的分型-I型:即区域型-结石沿肝内胆管树呈区域性分布,充满一-个或几个肝段,常合并病变区段肝管 狭窄及受累肝段的萎-缩。临床表现可为静止型、梗阻型或胆管炎型
肝胆管结石病的分型-Ⅱ型:即弥漫型,结石遍布双侧肝叶胆管内,根据-肝实质病变情况,又分为三个亚型:-Ia型 弥漫型不伴-有明显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肝 内胆 管 结 石 的 诊 断 与 外 科 治 疗
王 占 民 ( 东 大 学 齐 鲁 医院 山
王 爱 华 ( 平 县 人 民 医院 ) 邹
肝 内 胆 管 结 石 约 占胆 石 症 的 1 . , 多 数 情 况 下 同 时 73 大 合 并 有 肝 外 胆 管 结 石 。我 国 肝 内 胆 管 结 石 合 并 胆 管 狭 窄 者 约 占 5 , 是 外 科 处 理 的 难 点 和 关 键 。 O 这
结 石或 沉积 物 。 3 其 他 引 流 方 法
5针 形 成 Y 形 。 可 不 切 断 空 肠 , 空 肠 经 结 肠 前 直 接 上 提 也 将
与 胆 囊 吻 合 。 胆 肠 吻 合 口 3 ~ 4 c 行 肠 肠 侧 侧 吻 合 此 方 距 O 0m 法 较 前 者 避 免 分 离 肠 系 膜 血 管 , 合 口血 运 好 , 证 愈 合 。 吻 保
叶 增 大 代 偿 , 需 引 流 正 常 侧 的 肝 管 即 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们 一 般 采 取 先 游 只 我
离 胆 囊 . 胆 囊 和 胆 总 管 向 下 牵 拉 . 离 肝 门 板 . 量 显 露 肝 将 分 尽 门 横 沟 . 能 发 现 梗 阻 近 端 的 肝 左 或 肝 右 管 , 可 行 肝 内 胆 管 如 则 空 肠 吻 合 术 。 不 易 找 到 梗 阻 近 端 的 肝 左 或 肝 右 管 , 们 的 经 如 我 验 是 需 引 流 左 肝 内 胆 管 时 , 沿 肝 圆 韧 带 解 剖 游 离 , 可 找 到 可 便 位 于 脐 裂 内 的 门 静 脉 , 门 静 脉 左 外 的 上 后 方 , 发 现 左 外 叶 在 可 的 肝 内 胆 管 . 刺 确 定 为 胆 管 后 , 继 续 解 剖 脐 裂 以 尽 可 能 显 穿 可 露 左 外 叶 胆 管 。寻 找 右 肝 内 胆 管 时 , 游 离 胆 囊 床 后 . 右 前 在 肝 叶 的 下 段 支 距 胆 囊 床 只 有 1 2 m . 刺 或 B超 确 定 为 胆 管 后 ~ c 穿 可 切 开胆囊 床寻 找肝 右前 叶 的下段 支 . 肝 内胆 管空 肠 吻合 。 行 2 2 肝 管 内支 架 内引 流减 黄 . 将远 端 的正 常胆 总 管切 开 , 插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PPT
对于伴有炎症的患者,使用抗炎药物缓解炎症,减开取石术
通过手术切开胆管,取出结石。适用于结石较大或位置较深的情况。
肝切除术
对于多发结石或弥漫性结石,可考虑切除部分肝脏。
其他治疗方法
01
02
03
体外冲击波碎石
利用冲击波将结石震碎, 然后自行排出。适用于较 小的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肝胆管结石病概述 • 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方法 • 肝胆管结石病的预防与护理 • 肝胆管结石病治疗案例分析 • 肝胆管结石病治疗展望
01 肝胆管结石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胆管结石病是指原发于胆管系 统内的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或 胆色素结石,可引起胆管梗阻、 炎症和肝实质损害。
方案。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 等。
预防与治疗的结合
预防性筛查
定期进行肝胆管结石病的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 。
健康生活方式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 戒烟限酒等。
社区宣传教育
分类
肝胆管结石病可分为肝内胆管结 石和肝外胆管结石,其中肝内胆 管结石较为常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 包括胆汁淤积、胆道感染、胆道寄生 虫、营养不良等。
发病机制
肝胆管结石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 素,包括胆汁成分异常、胆道动力学 改变、细菌感染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避免长时间卧床
适当运动有助于预防结石 形成。
肝胆管结石的症状与治疗
肝胆管结石的症状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其实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
肝脏是人体内新陈代谢发生的主要内脏器官,起着与毒素物质反应以解毒、以肝糖原形式储存能量、分泌某些功能性蛋白质以促进体内某些重要化学反应和去氧化的功能,该器官也是胆汁合成分泌的器官,参与消化道反应。
按肝胆管与肝脏的位置关系可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且各有有左右之分。
肝胆管结石是普通外科常见的良性肝脏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提升,此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属于常见疾病,应该引起社会公共的重视。
一.肝胆管结石的分类肝胆管结石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或仅仅感觉到上腹不适,随着病程的不断进展,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可出现肝外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夏科(Charcot)三联症,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特别是到了晚期,还可以引起肝内胆管梗阻,从而导致肝叶、肝段甚至是全肝组织萎缩,在临床上会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脓肿等症状。
我们根据临床表现将肝胆管结石分为四种分类,分别是静止型、梗阻型、胆管炎型以及硬化型。
肝胆管结石的分类比较复杂,1980年日本制定了结石分类法,此法根据结石发生的部位和存在形式将肝胆管结石分为单纯性肝内胆管结石、单纯性肝外胆管结石以及肝内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三种类型。
肝内胆管结石是发生于分支胆管内,即左右肝管会和部位以上肝胆管段的结石,又可细分为肝左叶型、肝右叶型以及双叶型;肝外胆管结石是发生于肝外左右肝管内的结石,亦可细分为三型:左肝管结石、右肝管结石以及双肝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则可分为:肝内为主型、肝外为主型。
二.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肝胆管结石肝脏中的常见良性病变,由于只影响结石段肝胆管和相应肝叶的功能,不受结石梗阻的管腔和肝组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代偿,因此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且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大都处于正常范围,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痛苦程度较低,因此得不到足够重视。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形成在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治疗较为复杂。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和内窥镜下手术,而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针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行详细阐述。
1.外科手术(1)肝叶切除术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较为严重且伴有肝实质病变者,可以采取肝叶切除术。
此类手术较为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但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完全清除病变。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所在的肝段出现完全性梗阻或大面积破坏的情况,可采用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
此类手术较为保守,适用于局部病变的患者,在手术中保留尽可能多的肝组织,以利于术后的肝功能恢复。
2.内窥镜下手术内窥镜下胆道镜取石术是一种常见的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对肝功能损伤小,但适用范围较窄,仅适用于结石位于主胆管内、石径小于1cm且胆道无明显扩张的患者。
3.微创技术(1)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该手术可以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同时,保护患者的肝功能。
通过经皮经肝穿刺引导下,将胆道镜通过肝脏直接进入肝内胆管内进行取石。
此类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但仅适合于单一的肝内胆管结石。
(2)经皮肝经胆管支架置入术经皮肝经胆管支架置入术可以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同时也可以缓解肝内胆管梗阻所导致的肝功能减退。
通过经皮肝穿刺方式将支架植入胆道内,保持胆管通畅,减少胆管的炎症反应,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总结针对不同类型的肝内胆管结石,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清除病变,但手术风险较大;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操作简便,但适用范围较窄;微创技术可以保护肝功能,恢复缓慢但效果稳定。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结石位置和病变程度,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右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右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导语:提到右肝内胆管结石,大家不免一阵发怵。
这么长的专业词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它和我们口中所说的结石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治疗方法也
提到右肝内胆管结石,大家不免一阵发怵。
这么长的专业词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它和我们口中所说的结石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治疗方法也是大同小异。
所以大家不必过多的担心,为避免大家误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释一下右肝内胆管结石是什么类型的病痛,病因是什么以及它的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
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
一般为胆红素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并发胆管梗阻;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本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
此外,胆汁中的黏蛋白、酸性黏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
它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微创保肝取石术
微创保肝取石是在ERCP内镜基础上,采用十二指肠大乳头球囊扩张胆管出口,将ERCP内镜送入胆总管内,通过胆总管直达肝内胆管,通过肝内胆管球囊扩张肝内胆管,扩开肝内胆管内径,通畅取石通道,可以一次性彻底清除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全程在视频可视下内镜操作,无痛、无创伤、无出血,一次彻底治愈肝内胆管结石,保住正常的肝。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摘要】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外科治疗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方式。
手术适应症包括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合并感染等情况。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和胆道镜手术。
手术并发症有出血、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
手术后护理包括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遵医嘱饮食等。
术后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等。
外科治疗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及时进行外科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手术后护理、术后注意事项、外科治疗的重要性1. 引言1.1 概述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形成在肝内胆管内的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
它可能导致胆道梗阻和胆汁淤积,引起胆绞痛、黄疸等症状,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外科治疗通常是对于复杂病例或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而言的重要手段。
外科治疗通过手术方式将肝内胆管结石取出,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的问题。
在选择外科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手术适应症,并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后的护理和术后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外科治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时,外科治疗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2. 正文2.1 手术适应症手术适应症是指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外科治疗。
通常情况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有症状的结石: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发热或胆汁梗阻症状(如黄疸等)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 反复发作的结石:如果患者反复出现结石相关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时,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3. 大型结石:肝内胆管中存在较大的结石,特别是超过1厘米的结石,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肝内外胆管结石怎么进行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肝内外胆管结石怎么进行治疗导语:随着生活的进步,现在的人们忙于工作,越来越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加班,熬夜,造成了肝部严重的伤害,还有一部分的上随着生活的进步,现在的人们忙于工作,越来越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加班,熬夜,造成了肝部严重的伤害,还有一部分的上班族,早起忙于上班,不吃早饭,这也造成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疾病出现,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关于此病怎么来进行治疗,也让朋友们对于此病有一个良好的认识。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是外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
由于认识上,解剖上,病理上,技术上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要特别予以重视和认真对待。
1.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难点由于肝胆管结石的病理十分复杂,在思想认识上它是区别于胆囊结石的另一病种,不能按照治疗胆囊结石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肝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可以采用口服或穿刺滴注溶石药治疗,并取得一定效果,肝内胆管结石目前尚无理想的溶石药;胆囊结石切除胆囊,可以得到彻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就不能广泛切除胆管,加以肝内胆管结石肝内外病灶分散,往往合并肝内外胆管狭窄和扩张,从技术上讲有时难以一次在手术中完全予以处理。
有时病人处于急性胆管炎、休克等危重状态,急症手术,术前情况不清或仅允许进行应急措施,遗留肝内病变。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非常困难等原因,致使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经常发生术后残余结石和胆管狭窄。
国内统计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发生率高达40%~70%,遗留肝内胆管狭窄的比例更大,以致约30%的病例需要再次行胆道手术。
严重的是很多病人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加,病理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胆管结石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
肝胆管结石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薜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胁痛”、“黄疸”。
以一侧或两侧肋胁部疼痛、恶寒发热以及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版)。
①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畏寒、高热史,或伴有黄疸。
②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③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胆管狭窄与扩张病变,扩张胆管内有大小不一结石影。
④曾经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证实肝胆管结石。
具备第l~2项可诊断,兼有第3、第4项可确诊。
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腹痛、恶寒发热、黄疸,三大症状中二者或二者以上者。
又可分为梗阻型和胆管炎型。
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性不适、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
胆管炎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即腹痛、恶寒发热、黄疸。
血液检查提示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能检查呈梗阻性黄疸改变。
(二)分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腹痛、恶寒发热、黄疸三大症状中二者或二者以上者。
又可分为梗阻型和胆管炎型。
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性不适、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
胆管炎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即腹痛、恶寒发热、黄疸。
(2)静止期:无明显腹痛、恶寒发热、黄疸,或仅有轻微腹痛,无黄疸、发热恶寒。
(三)证候诊断1.肝胆蕴热证:右胁肋灼痛或刺痛,右胁下拒按或痞块。
可伴畏寒发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身目微黄。
舌质微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平或弦微数。
2.肝胆湿热证:右胁肋胀痛,身目发黄。
可伴发热,纳呆呕恶,小便黄,右胁下痞块拒按,便溏或大便秘结。
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3.肝胆热毒证:右胁胀灼痛,壮热,右胁下痞块,身目深黄。
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指的是在胆管内形成的固体结石。
它会导致胆管阻塞和胆道炎症,引起严重的上腹疼痛、黄疸和发热等症状。
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的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胆管结石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溶解结石或帮助结石排出。
一般来说,药物治疗适用于胆管结石较小且没有严重症状的患者。
常用的药物包括胆宁颗粒、消炎药物、解痉药物等。
通过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以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减轻症状。
但是,药物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对大的结石效果较差。
其次,内镜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胆管结石治疗方法。
内镜治疗通过在患者口腔或直肠插入内镜,进而进入胆道进行操作。
内镜治疗主要包括术中直视取石(ES)和经内镜胆道探查取石(ERC),适用于胆道结石较大、胆管高度梗阻、伴有化脓胆管炎的患者。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但是对于复杂的结石或狭窄胆管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全清除结石。
最后,手术治疗是治疗胆管结石的最后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存在胆囊结石的患者,通过切除胆囊来消除结石的来源。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适用于胆管结石较大、胆管高位梗阻且无法通过内镜治疗的患者。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清除结石,但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总之,对于胆管结石的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药物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小且没有严重症状的患者。
内镜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大、胆管有狭窄或梗阻的患者。
手术治疗适用于内镜治疗失败或无法进行内镜治疗的患者。
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胆道内胆固醇沉积,胆道狭窄和胆汁滞留所致,导致胆石形成。
当肝内胆管结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时,外科治疗将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一、手术适应证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1. 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胆管梗阻、胆石性胆管炎、胆管炎性肝炎等严重并发症;3. 胆石合并胰腺炎、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情况;4. 胆管内结石直径超过1.5cm,或者结石数量较多且固定。
二、手术方式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方式之一。
手术通过腹腔镜途径,先行取出胆囊内的胆结石,然后经胆囊窦或胆囊床切开胆囊床上胆管,进入肝内胆管,将其中的肝内胆管结石取出,再在胆管上或下着一枚T管,排放术中的胆汁。
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绝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2. 胆道镜下取石术对于一些小直径的肝内胆管结石,以及局部解剖较为复杂的患者,胆道镜下取石术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方式。
该手术通过胆道镜引导,直接进入胆管内,定位到结石,利用机械或激光等方法,将结石碎裂并取出。
这种手术方式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可以避免对胆道的进一步损伤。
三、手术前的准备1. 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术前评估。
包括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
2.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或者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需要提前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以帮助患者提高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的康复能力。
3. 行胆道造影术为了明确损伤的范围和结石的位置,术前还需要进行胆道造影术,以提供手术的参考依据。
四、术后护理1. 观察监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状态以及伤口的情况等。
胆结石临床诊疗指南
胆结石临床诊疗指南胆结石,或称胆石病,是当今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多达20%的人口。
在欧洲国家,因消化道疾病住院的患者中,胆石病是最常见的疾病。
近几十年来,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内镜和外科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胆石病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取得了卓越的进步。
然而,对于胆石病的预防工作却仍处于初级阶段。
本指南旨在为以下情况提供推荐性建议:(1)胆石病的预防;(2)胆囊结石的诊断;(3)胆囊结石的药物疗法;(4)胆囊结石的外科疗法;(5)胆管结石的诊断;(6)胆管结石的内镜与外科疗法;(7)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8)妊娠期妇女胆石病的治疗。
本指南明确规定了对于胆石病患者需运用药物、内镜和外科等手段以达到预防、诊断与治疗的目的,并且通过对这些可被普遍接受的方法的阐述,使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包括医生及其他)、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在临床决策的制订方面获益。
本指南的制订获得PubMed和Cochrane文献检索系统(截止至2015年9月)的证据支持,并依据GRADE系统进行推荐强度及证据质量分级。
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偏倚风险、间接性、不均一性、不精确性及发表偏倚等因素,并且每一条建议均以证据分级作为依据。
证据分级如下:(A)高质量证据: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效果的可信度(来源于执行较好的随机试验或其他强有力的证据)(B)中等质量证据:进一步研究很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效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效果(来源于执行有缺陷的随机试验或有较强说服力的证据);(C)低质量证据: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效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效果很可能改变(来源于严重缺陷的随机试验或一般说服力证据);(D)极低质量证据:任何疗效评估效果都不确定(来源于病例分析,极严重缺陷的随机试验和低说服力的证据)。
推荐强度则基于综合的证据质量和期望的利弊关系的评估当各种因素可信度足以给出强推荐,并且相关人群中的所有或大多数个体能够在这项建议中获益,将做强推荐;当各种因素可信度不足时,将做弱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
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国有关专家,基于我国肝胆管结石病40余年诊治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国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需要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
因此,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
未来,随着肝胆管结石病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 概念与定义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特指始发于肝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排降并上移至肝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为多见。
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
临床上也可见到原发于肝胆管的胆固醇结石。
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
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肝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胆管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胆流滞缓并有胆道慢性炎症最易形成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
受累区域的肝胆管扩、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伴有肝实质损害,严重者形成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
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点是:(1)结石沿肝病变胆管树呈区段性分布。
(2)结石多并存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引起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
肝胆管结石合并一级分支以上肝管的狭窄时易导致受累肝段或亚肝段萎缩;合并双侧肝门部肝管狭窄者,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和/或感染可导致肝胆管结石病变区域胆管树、伴行血管及肝实质弥漫而不可逆性损害,包括胆管壁结构破坏、多发性胆管狭窄和不规则性胆管扩、胆管积脓、门静脉及肝动脉小分支狭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慢性肝脓肿、继发性肝胆管癌等毁损性病变,这类病变是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灶。
(4)在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变围肝组织发生萎缩,而正常肝组织增生肥大,形成肝脏萎缩增生性改变即萎缩增生复合征。
这一病理特征对于正确判断肝胆管结石的病变部位和选择合理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 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表现肝胆管结石病的病程长而复杂,可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故其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主要肝管和肝外胆管结石梗阻是否完全、合并胆道感染的严重程度、肝脏的病变围、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并发症类型等。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可分为3大类型:(1)静止型:患者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仅有上腹隐痛不适,常在体检时才被发现。
(2)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性疼痛不适、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
双侧肝胆管结石伴有肝胆管狭窄时可呈持续性黄疸。
(3)胆管炎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发作时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胀痛、畏寒、发热、黄疸;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肝肿大并有触痛等,严重者可伴脓毒症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血清转氨酶急剧升高,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一侧肝管结石阻塞合并急性肝胆管炎时,可无黄疸或黄疸较轻,血清胆红素处于正常水平或轻度升高,发作间歇期无症状或呈梗阻性表现。
当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时可出现肝脓肿、胆道出血、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及肝胆管癌等相应临床表现。
4 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评估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术前评估的容应包括: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病变、肝脏功能代偿状态、全身状况以及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4.1 肝胆系统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各种影像学检查。
从外科治疗的要求出发,通过系统的影像检查,详细地了解结石在肝的分布、胆管系统及肝脏的病变是选择和确定治疗方法所必需的。
对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有实用价值的影像技术主要有B超、CT、MRI、ERCP、PTC、术后胆道引流管造影、胆道镜等。
单一的检查常不能获得全面的诊断,往往需要一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相互印证才能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因此应熟悉各项检查方法的性能和局限性,并结合具体患者的病变状况及当地所具有的设备条件,合理选择并联合应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由于肝胆管结石病变复杂,在手术前很难做到全面准确的诊断,特别是对结石所引起的继发性病变的判断,故常需在手术中依据全面系统的探查,必要时结合术中B超、胆道镜和胆道造影等检查而核准术前诊断或重新评估。
这是手术决策的重要步骤。
B超一般作为首选检查。
它能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但不能作为外科手术的全部依据。
在决定行外科手术治疗前需要作其他影像学检查。
在手术中作B超检查,对于明确结石部位,引导取石和判断有无结石残留具有重要价值。
B超在引导PTC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但B超不能提供胆管树的整体影像,且难以显示胆管狭窄部位和合并的肝外胆管下端结石。
CT可全面显示肝胆管结石分布、胆管系统扩和肝实质的病变,对肝胆管结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系统地观察各层面CT照片,可获取肝胆管系统的立体构象及肝结石的立体分布情况。
CT 与B超联合应用,一般能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但CT一般难以直接显示胆道狭窄部位,也不能发现不伴有明显胆管扩的细小结石以及密度与肝实质相似的结石。
MRI结合MRCP可以多方位显示肝胆管树,可准确判断肝结石分布、胆管系统狭窄与扩的部位和围以及肝实质病变。
MRI为无创性胆道影像诊断方法,并兼具断层扫描及胆道成像的优点,对肝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优于CT和胆道直接造影方法。
但MRI对结石图像显示不如CT和B超清晰,而对狭细胆管的显示不如胆管直接造影清晰准确。
ERCP、PTC、手术中或经手术后胆道引流管造影是诊断肝胆管结石的经典方法。
它们能清晰显示结石在肝外胆管的分布、胆管狭窄和扩以及胆管的变异等。
一个完整清晰的"胆管树"影像可作为制订外科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对CT和B超易误诊的软组织密度结石、泥沙样结石以及胆总管十二指肠段和胰腺段的结石,采用上述胆道直接显像方法可获准确诊断。
但胆道直接显像仅能显示肝管病变,而不能直接显示肝管壁及肝实质病变,需结合CT或B超检查才能全面评估病变围和性质。
ERCP只能显示阻塞部位下游的胆管,而PTC只能显示阻塞部位上游的胆管,特别是二级肝管分支不显示易被忽视而造成漏诊,需联合PTC和ERCP或作多点选择性PTC方可获得完整的胆管树图像。
这些胆道直接造影方法均属侵入性诊断方法,有诱发急性胆管炎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应安排在临近手术之前或术中进行,而对于近期有胆管炎发作的病例,术前应避免作此类造影检查。
在当前B超、CT、MRCP等非侵入性诊断技术日臻完善的条件下,肝胆管结石的术前诊断应以联合应用B超、CT和/或MRI为主;ERCP和/或PTC等侵入性直接胆道显像检查已非必须。
4.2 肝功能的评估除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外,要注意黄疸程度、出血倾向、腹水、双下肢浮肿、腹壁静脉曲等表现,必要时行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据以判断肝功能代偿状态以及是否合并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
4.3 全身状况的评估包括重要器官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系统检查和评估。
5 肝胆管结石病的分型根据结石在肝的分布、相应肝管和肝脏的病变程度以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情况分为2个主要类型和1个附加型:I型:区域型,结石沿肝胆管树局限性分布于一个或几个肝段,常合并病变区段肝管的狭窄及受累肝段的萎缩。
临床表现可为静止型、梗阻型或胆管炎型。
II型:弥漫型,结石遍布双侧肝叶胆管,根据肝实质病变情况,又分为3种亚型:IIa型:弥漫型不伴有明显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
IIb型:弥漫型伴有区域性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通常合并萎缩肝脏区段主肝管的狭窄。
IIc型:弥漫型伴有肝实质广泛性纤维化而形成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通常伴有左右肝管或汇合部以下胆管的严重狭窄。
E型: E型:附加型,指合并肝外胆管结石。
根据Oddi括约肌功能状态,又分为3个亚型: Ea:Oddi括约肌正常。
Eb:Oddi括约肌松弛。
Ec:Oddi括约肌狭窄。
6 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6.1 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原则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肝胆管结石需要治疗。
对于症状不明显的静止型结石是否需要治疗,目前的意见尚未统一。
鉴于随病程演进和病变发展,多数病例将出现明显症状且有受累肝管恶变的可能,对于静止型结石也多主积极手术治疗或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治疗。
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主要靠外科手术,原则是去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防治复发。
针对肝胆管结石病复杂的肝外胆道及肝脏病变有多种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应根据肝胆管结石数量及分布围、肝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肝脏的病理改变、肝脏功能状态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制定针对具体病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6.2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法主要有4种:(1)胆管切开取石术;(2)肝部分切除术;(3)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4)肝移植术。
6.2.1 胆管切开取石术:胆管切开取石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系统手术中的基本手段。
单纯胆道取石引流手术多用于急症和重症病例,旨在暂时通畅胆流、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功能以挽救患者生命或为二期确定性手术做准备。
只有对少数结石数量较少且受累的肝管及肝脏病变轻微、取尽结石后肝外无残留病灶、胆管无狭窄的病例,单独肝胆管切开取石有可能作为确定性手术方式,但术后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结石复发。
通过联合切开肝门部胆管和肝胆管以及经肝实质切开肝胆管,直视下探查结合术中胆道造影、术中B超、术中胆道镜检查可全面了解胆道结石的部位、数量、胆管狭窄梗阻及胆管下端的通畅情况。
经肝外胆管途径盲目的器械取石是肝胆管结石手术后高残留结石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