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鉴赏大全—附习题和答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还未展开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真山民②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表现手法鉴赏大全—附习题和答案
教学内容:一、总结(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反复(二)表达方式:人称、说明、记叙、描写、抒情(三)语言特色(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步骤二: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步骤三: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评价效果,并结合语境、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等加以说明。
步骤一:明确用了什么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常见考题:1.文章多处为××内容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2.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设置悬念,举一例说明。
4.小说开头部分写“……”等,这种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1.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铺垫、对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并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
答题格式:找出相关内容进行举例+依照举例内容分析此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感情和哲理的理解。
1、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例: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思考: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象征的分类(1)从象征的内容:事物象征: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繁华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和烘托等。
1.衬托。
例:阅读下而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①_________杜审言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绝句漫兴九首(一)_________杜_________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①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在这次流放途中。
②迟日:春日。
③造次:匆忙。
《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句和《绝句漫兴九首(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都将“花鸟”人格化,并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春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倍增远去边疆的哀愁;《绝句漫兴九首(一)》中,诗人见花,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
《渡湘江》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通篇运用反衬和对比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诗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诗人渡江南下,看到江水滔滔北流,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抒发了怀念京国的悲思愁绪。
《绝句漫兴九首(一)》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情绪。
第一句概括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第二句是说春色不晓人情,莽莽撞撞地来到江亭,闯入诗人的眼帘。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的责怪之辞:花匆匆的开放,莺频频地啼叫,似乎故意来捉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本诗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符合生活中的实际,结果是哀感倍生。
题目要求从情与景的关系来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从大的类型来看,情与景有一致和不一致的。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2-表现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2-表现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②。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
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C.末句用“三余”之典,不写读书,而叙闲暇享乐,说明诗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D.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本诗前三联皆对仗,体现格律严谨、语言整饬的特点。
2.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在本诗前三联中,他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美食美味?请简要赏析。
【答案】1.C2.(1)对比。
首联中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颈联中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藿叶鱼,色彩对比鲜明,让人垂涎欲滴。
(2)衬托。
用垂莲盏、圆卵碗、大冰盘等器具盛放美酒佳肴,美器衬美食,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口齿生津。
(3)比喻。
首句把枇杷比作金珠,写出了枇杷的色泽诱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分析错误,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情,既有旷达洒脱,又有落寞失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美食。
第一,本诗的首联“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写枇杷已熟,金灿灿圆润如珠;启封一坛桑落酒,酒沫洁白盈盈。
近年诗歌鉴赏考题分考点汇编——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1.(内容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10全国卷Ⅰ)刘孝绰。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案: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细节描写、衬托、托物言志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10天津卷)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正面衬托、反面衬托3.(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阅读技巧十一着眼全篇,分析文章表现手法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阅读技巧十一着眼全篇,分析文章表现手法附参考答案阅读技巧十一着眼全篇,分析文章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了解这些表现手法,对我们分析文章有重要作用。
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1.象征: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如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象征着弱小、丑陋、身处逆境,但有崇高理想和追求的人。
2.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
作用是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使行文有波澜。
如小思的《蝉》。
,3.对比: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以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的特征。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6.伏笔和铺垫:为下文提供一种暗示。
其作用是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浑然一体。
7.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8.详略得当:指在一篇文章中叙事有详有略,以便突出重点,凸显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名题引航雪山向日葵张抗抗①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③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④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⑤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十一—— 分析表现手法(练习+答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十一分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写作方法、艺术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记叙文阅读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是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命题形式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写作方法、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解题思路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首先要掌握各类表现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如下:1.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
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2.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3.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对照,互相比较。
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5.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通过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
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8.融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营造意境,含蓄蕴藉。
9.以小见大:抓住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体现大主题。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0.设置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11.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做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时机给予呼应。
表现手法鉴赏大全—附习题和答案
表现手法鉴赏大全—附习题和答案教学内容:一、总结(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反复(二)表达方式:人称、说明、记叙、描写、抒情(三)语言特色(四)表现手法明确用步骤一:了什么手法步骤二: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步骤三: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评价效果,并结合语境、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等加以说明。
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常见考题:1.文章多处为××内容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2.第×XXX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设置悬念,举一例说明。
4.小说开头部分写“……”等,这种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干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1.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铺垫、对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并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
答题格式:找出相干内容进行举例+遵照举例内容分析此施展阐发手法的表达结果。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以具体事物去施展阐发某种笼统意义或方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施展阐发了……的情感,加强文章的施展阐发力。
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感情和哲理的理解。
1、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XXX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例: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思考: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象征的分类(1)从象征的内容:事物象征: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富贵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完整)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一)1.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不正确的一是()A.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 ?作者胸中早有定,只是故意提,以引起人的注意,接着出答案,人的印象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得意、壮激烈,有的情幽怨、离愁,有的世嫉俗、国民,有的悲秋逝、嗟老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出来,起来酣淋漓。
C.黑江人常。
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芽。
--" 插根筷子都会芽 " 的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 " ,表黑江人家的,形象明生。
D. "横眉冷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成我的座右。
-- 句中 "横眉 "与"俯首 ", "冷 "与 "甘 " ,"千夫指 " 与" 孺子牛 "都是相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起来声音和,人以美感。
2.下面一段的分析,恰当的一是()从看,郁郁,重重叠叠,望不到,到近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的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出井山的翠竹修茂密充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 2 .B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二)表现手法 1 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表现手法(答案示例+诗意赏析+参考答案)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表现手法(答案示例+诗意赏析+参考答案)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用典。
1. 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注]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诗意赏析〗在唐代诗人那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
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业无成,宁可“一醉任天涯”,也决不轻易还家,所以必须坚忍地前行。
在此背景下,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使之成为生活常态。
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更加决绝。
“等闲挥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切之感。
韦庄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是唐末乱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这句诗,最能表现唐代士子的气度。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之情表露无遗,那是一种凄然的美,仿佛万籁俱寂之夜,只有一盏孤灯,诗人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题: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1.审题。
题干要求分析表达情感的方法,“简要分析”隐含着必须结合诗句的要求。
2.“流离”成“惯”,“客天涯”也不过“等闲挥袂”之事,再结合后两句理解,可知此处使用了衬托的手法,把诗人进取的锐意、胸襟的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3.更进一层,还有孤灯、斜月等意象,使诗人的精神世界愈加丰富起来,更好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案
五、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 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 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 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答案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 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 句为例的,也可给1分。 2.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 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 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 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 给2分。
五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 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 自然而又情真。 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 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 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 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 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 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 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 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表现人物方法:正描VS反衬(附模考例题与参考答案)
一、诗词鉴赏表现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古典诗歌表现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借物喻人、修辞等。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它直接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行为(经历)、神态、心理、语言、处境、遭遇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其中,若描写的是人物细微的动作、神态、心理等,则又可称其为细节描写。
阅读诗歌时,要注意其中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并通过这些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
例: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闺中少妇的形象。
阅读这首诗歌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这个闺中少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意图何在?首先说第一个问题。
欲分析闺中少妇的形象,首先要看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个闺中少妇形象的?我们看前两句。
首句中的“不知愁”,通过少妇的心理,表现了这个少妇无忧无虑的特点。
第二句中的“凝装”,指少妇着浓妆,穿华衣,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上翠楼”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她为何要上翠楼?当然不是消愁解闷,而是为了欣赏大好春光。
前两句通过人物的心理、外貌、动作,刻画了一个年轻漂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少妇形象。
不过,在这首诗里,这个少妇的形象不是静止的,而是有变化的,后两句就写出了这个变化。
我们先看第四句。
这一句很显然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少妇后悔自己当初让夫婿“觅封侯”而使其从军远征。
通过少妇的这个心理,一方面表现出其曾经的虚荣,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其此刻心中的“怨”。
她为什么怨?因为她“忽见陌头杨柳色”。
“杨柳”为何会让她对当初的行为后悔?一则杨柳让她忽然产生了对丈夫的思念;二来春日青青的杨柳生机勃发正如她的大好年华,少妇时值青春却因虚荣使丈夫远离,自己只能独守空房使年华虚度,这怎不让她后悔怨旷?总之,这首诗歌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年轻漂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爱慕虚荣,又因看到柳色思念夫婿而怨恨自己让其从军的少妇形象。
(完整版)古诗表现手法练习及答案举例
古诗表现手法练习及答案举例一、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这些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试做分析。
1、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 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
自多情。
答:【明手法】细节描写【阐运用】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析效果】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2、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答:【明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阐运用】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
【析效果】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3、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 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答:【明手法】怀古伤今,对比【阐运用】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析效果】表现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4、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答:【明手法】拟人手法。
【阐运用】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
【析效果】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5、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阐运用】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表现手法附习题和答案
从表现手法赏析句子1.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那么蜡烛象征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Ps :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繁华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2.残荷・生命・旋律自从知道了荷有既可美食,又能观赏,浑身聚宝,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本质与“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尤其是当我读懂了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诗句时,顿悟荷花虽然可枯,荷叶虽然可以凋零,但是荷枝仍然不畏风霜地傲然而立;苏轼是借荷花让好友记着一年里最美好的景色,正是橙子黄橘子绿的秋末冬初季节,以此劝慰不要妄自菲薄,虽然人到中年,但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仍然是可以大有作为。
随之,我把荷的一生视作一种文化,空闲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喜欢在荷花池前坐坐。
喜欢荷,不分季节地喜欢,和荷花相处,其乐融融。
深秋,黄昏中的荷池,一池残荷,显得特别宁静。
昔日满池盛开的荷花不复存在,自然不见荷曾“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娇姿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更是不可能找到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红白莲花》――“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如汉殿三千雨,半是浓妆半淡妆”的诗韵。
有谁知道,曾为贪恋荷艳而翩翩起舞献媚的蝶儿们会在哪里越冬?有谁知道,曾在碧玉莲蓬上高亢歌唱的青蛙们又会在何方深泥中休眠?站在我眼前的是被秋霜折卷了枯叶,被西风折曲了茎杆的残荷,它们虽说有些零零落落,但在纵横交错中依然不乏生命旋律的张力,它们好似并不理会荷池四周的萧条冷清,自然具有一种自在的底蕴,对踌躇于池前的我不理不睬,自顾自地在因受污染质变成淡绛红色的池水中静静地盘腿打坐,俨然透出一副心洁则性净,性净则情宁,无欲则无畏的神情。
说它有些孤独其实并不过分,不过还是说它显得有些孤傲更为切点。
我徜徉在幽静的荷花池前,那些残荷枯枝突然令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一幅三维残荷印痕图吗?尤其像倒映在荷池里的五线乐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一、总结(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反复(二)表达方式:人称、说明、记叙、描写、抒情(三)语言特色(四)表现手法步骤二: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步骤三: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评价效果,并结合语境、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等加以说步骤一:明确用了什么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常见考题:1.文章多处为××内容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2.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设置悬念,举一例说明。
4.小说开头部分写“……”等,这种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1.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铺垫、对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并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
答题格式:找出相关内容进行举例+依照举例内容分析此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感情和哲理的理解。
1、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例: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思考: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象征的分类(1)从象征的内容:事物象征: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繁华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哲理象征:例如:鲁迅《故乡》中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
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
(2)从象征的量上:全文象征:契诃夫的《变色龙》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用变色龙象征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军警,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局部象征:莫怀戚的《散步》象征手法从局部穿插,用“初春的田野”、“树上的嫩芽”、“田里的咕咕起着水泡的冬水”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3、注意事项(1)选好“象征体”象征体要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寓意,容易使读者产生联想,并为他们所理解。
如用“煤”、“砖”等做“象征体”——去歌颂献身精神;用“松”、“柏”等做“象征体”——去歌颂崇高的品德。
(2)明确“象征义”一个象征体可以包含不同的象征义赋予它什么象征义必须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令人费解。
(3)根据表达需要,确定是采取全文象征,还是局部象征的方法。
4、象征的作用:(1)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比如《白杨礼赞》,作者目的是为了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但比较抽象。
而白杨树从形象描绘上来看,它具有北方抗日军民的特征,所以用它来指代北方抗日军民,具体形象。
(2)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比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作者描写北海的菊花,其用意不在于菊花本身,而在于它所暗示的不管秋风多萧瑟,经历多少风雨打击,都泼泼洒洒地笑对人生,珍爱生命!面对困难对生活充满信心,面对磨难都坚忍不拔的意义。
5、象征与比喻的区分:(1)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2)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
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的格式不同: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借喻除外)一般有比喻词。
如用“像”、“似的”、“是”、“仿佛”等连接。
而象征中连接象征体和本体的,通常是句子和段落。
它主要是连接用复句或几段话的文字来点明象征意义的。
(4)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
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6、练习:(1)判断下列句子是象征还是比喻: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B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A中毛泽东同志运用了暗喻这一形式,说明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这里用大家熟悉的“万里长征”和“第一步”来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更长。
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读者一目了然。
C是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都出现的例子。
“月光”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如”是比喻词。
B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它是通过海燕这一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D中是直接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阅读鉴赏:残荷・生命・旋律自从知道了荷有既可美食,又能观赏,浑身聚宝,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本质与“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尤其是当我读懂了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诗句时,顿悟荷花虽然可枯,荷叶虽然可以凋零,但是荷枝仍然不畏风霜地傲然而立;苏轼是借荷花让好友记着一年里最美好的景色,正是橙子黄橘子绿的秋末冬初季节,以此劝慰不要妄自菲薄,虽然人到中年,但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仍然是可以大有作为。
随之,我把荷的一生视作一种文化,空闲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喜欢在荷花池前坐坐。
喜欢荷,不分季节地喜欢,和荷花相处,其乐融融。
深秋,黄昏中的荷池,一池残荷,显得特别宁静。
昔日满池盛开的荷花不复存在,自然不见荷曾“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娇姿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更是不可能找到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红白莲花》――“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如汉殿三千雨,半是浓妆半淡妆”的诗韵。
有谁知道,曾为贪恋荷艳而翩翩起舞献媚的蝶儿们会在哪里越冬有谁知道,曾在碧玉莲蓬上高亢歌唱的青蛙们又会在何方深泥中休眠站在我眼前的是被秋霜折卷了枯叶,被西风折曲了茎杆的残荷,它们虽说有些零零落落,但在纵横交错中依然不乏生命旋律的张力,它们好似并不理会荷池四周的萧条冷清,自然具有一种自在的底蕴,对踌躇于池前的我不理不睬,自顾自地在因受污染质变成淡绛红色的池水中静静地盘腿打坐,俨然透出一副心洁则性净,性净则情宁,无欲则无畏的神情。
说它有些孤独其实并不过分,不过还是说它显得有些孤傲更为切点。
我徜徉在幽静的荷花池前,那些残荷枯枝突然令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一幅三维残荷印痕图吗尤其像倒映在荷池里的五线乐谱。
我仿佛听到了残荷是用生命在拨动枯枝弹奏,用简单的乐谱奏出一曲江南残荷独有的柔韧且铿锵的旋律,那是具有残荷生命的诗韵与旋律,足以令人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残荷生命旋律……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试做分析答案示例:本文采用象征的手法,笔者通过对残荷在深秋的荷池淤泥中,执著地坚守着自然赋予其在顽强中的残美的赞颂,来赞颂“残缺”的本身就是一种美,那是残缺的美丽,是一种伤感的美丽,一种独特的凄美,是任何的完整美所不能取代的。
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真挚,笔者的赞誉之情借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答题格式: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来赞颂“……”,使文章写得“……”二、对比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1、作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少年闰土——健康、朝气蓬勃;中年闰土——苍老、贫困通过对比展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给农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解析思路:本题考察写作手法的分析。
解答格式:先列举出对比内容,再联系对比手法的“突出”作用,结合选文答出其具体的作用。
2、答题模式:答题步骤:先找出文中对比的内容,然后结合对比的“突出”作用,最后联系文中使用对比的语句具体回答即可。
通过......与......对比,突出了......变化(或......人物形象),表现(或揭示)出......主题或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XX和XX进行对比,强调了……突出了……3、例题:(1)②当时正是放午学时间,那些学生成群地拥出校门,有的走向来接的家长,更多的人涌进校旁的麻辣烫、过桥米线等店铺。
那些学生,和这个女孩年龄相仿,却有着迥然的神态,仿佛天地之隔。
女孩的身边围拢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有的学生拿出零钱给女孩,有的在一旁观望嘻笑。
(选自包利民《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放午学时的“那些学生”【解析】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借助某些表现手法。
可以说,表现手法是表达效果的催化剂,表达效果则是表现手法催化的结晶。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按照“手法名称+效果分析”的格式,即先直截了当地说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这是运用对比的写法。
作者将“那些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的优越以及精神的麻木和小姑娘贫困的生活、无法读书的现状、纯洁的心灵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小女孩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2)老师的谎言①从小就口吃。
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伸出四个手指问我是几,结果我将“四个”说成了“地个”,惹得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阵哄笑。
上学后,成绩又一直跟不上,强烈的自卑感让我产生了厌学情绪,发展到后来,连校门都不想再进了。
最后在母亲的督促下,我只得勉勉强强地去了学校,不过成绩一直不好,我只想快快高中毕业,然后到外面去打工。
②记得中学临近毕业的前半个月,班主任李坤山老师组织同学们举办了一场晚会,他担任主持人。
在晚会中间,他穿插了一个很浪漫的节目,让每个同学都在纸条上写上自己最喜欢的同学的名字,并写出喜欢他(她)的理由,当然是不用署名的,然后由他当众宣读。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响应,而且也令大家格外兴奋。
李老师说,大家同窗几年了,这也许是中学时代最后一次说出埋藏在心底的秘密的机会了,其实你们也很想知道,自己是否被人悄悄地关注过喜欢过,是吗③在五彩的灯光下,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和焦灼的期待,我却愁眉苦脸,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个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