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度

合集下载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肌组织中Na+・K+-ATP酶、Ca“.M92+・ATP酶,降低总ATE'
酶活力;显著改善心肌病理损伤程度,降低其病理损伤评 分¨】。以上两种黄酮都可提高SOD活力,增强细胞抗氧化 能力,减少细胞损伤,对心血管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黄 酮类化合物还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血糖水平。水飞蓟索 有清除自由基、稳定生物膜、保护胰腺的作用,表现在降低胰 腺的MDA水平,升高血和胰腺的谷胱甘肽水平,阻止四氧嘧 啶引起的血糖持续升高。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通过清除自 由基,抑制LDoc氧化,增强还原性物质的表达,降低血糖 等作用对心血管产生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则通过直接扩张血 管等非抗氧化作用直接影响心血管功能。目前葛根黄酮等 已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4抗肿瘤作用 现已发现多种黄酮具有抗肿瘤作用。1987年,Akiyama 发现大豆异黄酮是一种选择性强、有效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分裂转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 殖。薯蔓黄酮对HL-60细胞株抑制作用较强,20斗g/ml浓 度时抑制率已达70.95%,但机制不明。葛根黄酮可通过上 调Fas抗原、b旺mRNA表达水平,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 白表达,抑制HL-60细胞株增殖,诱导其凋亡【9】。珍珠菜总 黄酮苷对白血病HL-60、K562细胞株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 作用¨…。Flavopiridol通过抑制一氧化氮诱导酶(iNos)的表 达,减少抗凋亡分子NO生成,诱导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并且iNOS下调呈easpase蛋白依赖性。Flavopifi. dol主要作用子细胞岗觏中S与G2期,可与细胞麓翅依犊型
duced mthfifis by gi.kgetin,・bml,vone
from西lIlc学o biloba leaves
[JJ,Phma Med,1999,65(5):465-467.

黄酮类物质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物质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物质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由于其良好的药理活性而被广泛研究。

黄酮的药理活性包括抗心血管疾病、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等。

本文综述了黄酮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黄酮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黄酮;药理活性;作用机制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

黄酮与黄酮苷共同组成了自然界最大的一类多酚类物质。

黄酮家族按其结构分为以下几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花青素,黄烷-3-醇,黄烷,双苯吡酮,橙酮[1]。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各种药用植物中,是许多中华民族医药的有效成分。

例如,槲皮素和芦丁的抗炎活性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证实,并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二氢黄酮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具有良好的抗过氧化物和抗DNA损坏的功能,而大多数的黄酮类物质均具有抗肿瘤作用[2]。

对黄酮类物质的研究始于对各类黄酮的提取分离和活性机制研究,目前已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多,其活性主要包括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抑制环氧合酶和脂肪氧化酶),抗病毒,抗菌等[3]。

下面详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各种生物活性以及相关机制。

1.黄酮的抗心血管疾病活性人体内的氧自由基通过氧化LDL,损伤血管内壁细胞,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黄酮具有很好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因此能防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系统的维护也有很大的影响。

有学者报道,有规律的摄取含黄酮的食物,能有效的减少老年冠心病的死亡率[2]。

对正常的麻醉犬静脉注射葛根素,发现其血压短暂而明显地降低,也可降低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可见葛根素对正常动物和高血压动物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4]。

2.抗炎活性环氧合酶和脂肪氧化酶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机制可能是其抑制了这两种酶的活性,并且有效的清除炎症反应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潜在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常用研究方法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产物,主要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几类。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研究还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抗炎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他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生物活性,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然而,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多样,其生物学活性的发挥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种、剂量、作用时间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透彻,需要加强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便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过程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对人体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需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推动相关药物的开发和临床试验研究。

基因克隆技术: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次级代产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牧草和药用植物中[1]。

目前,已于500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80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及异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黄烷醇类,查耳酮类,双黄酮类及其他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笔者就近年来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抑癌基因表达、抗致癌因子、干预肿瘤细胞信号转导等途径来实现抗癌作用。

Billard等[2]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Flavopiridol可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降低NO生成,进而诱导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其主要作用于S期与G2期,并能够与细胞周期依赖型抗肿瘤药物产生协同作用。

Haddad等[3]考察了26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及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在低浓度下都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兰英等[4]研究表明,皮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可显著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凋亡,这可能与该成分作用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G2/M期,且能使G0/G1期细胞趋于同步化相关。

Handayani等[5]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可通过下调白介素-8(IL-8表达,减少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表达,并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2/M期,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

2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还原性,可清除各种自由基,发挥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贾东辉等[6]研究表明,从构树叶中提取的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单等[7]研究表明,橙皮苷具有较强清除活性氧能力。

胡琴等[8]发现根黄酮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抑制丙二醛的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被广泛用于药物研究和开发领域。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吲哚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等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针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主要是通过改变其苯环和吲哚环的取代基或者增减其环的数量,来获得更好的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

在这方面,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发现。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在苯环或者吲哚环的特定位置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可以显著改变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也有研究发现通过改变不饱和度或者环的大小也可以影响其生物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研究者还通过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立体化学修饰来获得更好的药理活性。

立体化学修饰通常包括手性中心或者手性诱导基的引入,这种修饰可以显著改变分子的立体结构,从而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活性。

一些手性黄酮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好的药理效果。

除了结构修饰外,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发现新的生物活性,并研究其作用机制。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来发挥作用。

也有研究表明,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和抗炎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调节炎症因子来发挥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为进一步开发新型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更好的黄酮类化合物问世,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1. 引言1.1 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性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

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芳香环和一个或多个酮基,其分子结构独特,具有很强的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炎症等。

其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等活性也备受关注。

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人类健康的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害,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改善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有望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应用前景。

自古以来,人们就通过食物、中草药等方式摄入黄酮类化合物,从而获得其益处。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了更多新的生物活性及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保健作用。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对于发现新药物、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不仅对药物学领域有深远影响,也对食品、护肤品等行业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探讨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深化对其在医药和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的认识,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

其分子结构包含两个苯环和一个含有酮基的杂环,常见的结构特点包括芳香性、酮基、双键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易文实【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药用植物中,是许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

因其在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活性,并且对细胞毒性低甚至无毒,所以,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简单概况近年来国内外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Flavonoids existed widely in various medicinal plants, and were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man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ecause of their some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 on antiinflammatory, antivirus, antioxidation, antiaging, antitumor, etc. and low toxicity and even nontoxic. Since 1920s, the scholars came from the world rasearched on the flavonoids indepth. The reasearch on the flavonoids in the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2(040)002【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研究【作者】易文实【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41.8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自然界中存在较为广泛的一类物质,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间三碳环(C环)相互联结而成的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结构如图1。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的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等特点,可将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以下几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花色素、黄烷-3-醇、黄烷、双苯吡酮、橙酮。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常见于植物中,其结构包含苯并吡喃醇骨架,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如
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血栓等。

为了改善这些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以及生物利用度,许
多研究进行了结构修饰。

一种常见的结构修饰是选择性取代。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如羟基、
甲氧基、羰基等,因此可以通过取代这些官能团来进一步改变这些化合物的活性。

例如,
通过在7-OH和4'-OH位置引入酰基、醇基或羟基,可以提高其抗氧化的活性。

而在3-位置引入氨基甲酸酯等取代基则可以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另一种常见的结构修饰是改变其环的大小和骨架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有双环、
三环、四环等不同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其环的大小和不同的合成方法来合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通过环扩、环收缩等反应可以得到很多新颖的黄酮类化合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杂环环境等方法来进一步改变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提高其生
物利用度和药理活性。

例如,将异噁唑环等异构体引入黄酮类化合物中,可以提高其抗炎
和抗菌活性。

同时,引入含氮的杂环环境还可以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7 ] 张黎 ,赵春晖 ,陈志武等. 银杏叶总黄酮镇痛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 J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2001, 36 (4) : 263
[ 8 ] 孟宪丽 ,张艺 ,李建亚等. 淫羊藿总黄酮对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 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 J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8, 14 ( 4) : 10 -
13 [ 9 ] 孙俊 ,钱大青 ,秦兵等.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保护
作用 [ J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 7 (10) : 869 - 871 [ 10 ] 李向荣. 植物黄酮类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J ]. 国外
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0, 27 (6) : 331 - 332 [ 11 ] 王丽娟 ,景朋 ,姚娴等. 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对帕金森病
[ 5 ] 张黎 ,陈志武 ,王俞等. 银杏叶总黄酮抗炎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 J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2001, 36 (5) : 350
[ 6 ] 于小红 ,李淑华 ,李树伟等 ,蜂胶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 究 [ J ]. 中医药信息 , 2001, 18 ( 4) : 53 - 54
作者简介 :黄爱玲 (1971 - ) ,女 ,安徽淮北人 ,教育硕士 ,主要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 。 收稿日期 : 2007 - 04 - 18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 A 有止泻作用 。异甘草素及大 豆素均有类似罂粟碱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大豆苷 、葛 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成分可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 症状 。此外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止咳 、平喘的作用 。银 杏黄酮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保护作用 [9 ] 。植物黄酮类有 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 [10 ] 。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 经系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其中以抗抑郁和抗焦虑等精神 调节活性为主 ,其作用机理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和途径 [11 ] 。 近来的研究证明蕨菜黄酮具有解铅中毒的作用 [12 ] 。 8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免疫 、抗衰老作用的可能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样化学结构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包括大豆、红葡萄酒、水果、蔬菜等。

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多种生物活性而被广泛研究,特别是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1.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抵御自由基产生的氧化损害。

众所周知,自由基是造成细胞氧化损伤的主要因素,而氧化损伤又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有望在治疗多种有氧化损伤相关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降低血脂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来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

据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通过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减少脂肪存储和氧化损伤,以预防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 抗肿瘤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肿瘤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阻断癌细胞的进一步生长和转移。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肿瘤。

4. 具有抗炎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发挥抗炎作用,该作用一方面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酶和激素的活性以减少一些慢性疾病中炎性的反应;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减轻炎症。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炎症相关的疾病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总体而言,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多样,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在药理作用的具体机制及其剂量、剂型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及羊齿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中[1],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为苷的形式存在,不仅数量种类繁多,而且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

能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具有抗炎抑菌、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随着对其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了部分药理作用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快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

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名生物类黄酮化合物(bioflavonoids),以前主要是指基本母核结构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s)类化合物,目前则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和B)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2,3](图1)。

依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可将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花色素类以及黄烷酮类等[4]。

2 药理作用2.1 防癌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达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即抗自由基作用、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抗致癌因子等[5].物理化学等致癌因子导致自由基在体内富集,引起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的DNA从而引发癌症.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由基猝灭剂和抗氧化剂,能有效地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破坏,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6].在对槲皮素抗自由基作用的研究中发现,槲皮素在m mol/L浓度时就具有抗癌作用,是有效的自由基捕获剂和抗氧化剂。

槲皮素可通过三种形式起到抗自由基的作用,即与超氧阴离子结合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与Cu2+、Fe3+、Mn2+络合阻止羟自由基的形成;与脂质过氧化(ROO)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反应[7]。

黄酮的药理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的药理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的药理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近年来,在黄酮的药理活性及机制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以下是其中的主要进展。

1. 抗氧化作用
黄酮具有强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为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抑制自由基产生。

研究表明,黄酮通过参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可维护细胞的稳态,减缓衰老进程,预防氧化应激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2. 抗炎作用
黄酮对于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研究表明,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性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减弱肝脏由化学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对于炎症、过敏等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抗菌作用
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主要表现为可抑制某些食源性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黄酮还可在有机酸的作用下,在保鲜和消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黄酮对于某些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抗增殖和抗转移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和增殖来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黄酮可作为肿瘤化疗的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黄酮的药理活性及机制研究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率和范围,拓展黄酮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以糖结合成苷类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游离苷元的形式存在。

黄酮化合物具有C6-C3-C6基本结构,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茶儿酮类等。

人们在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主要对总黄酮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抗自由基等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今后更好的开发应用黄酮类化合物提供科学依据。

1 总黄酮化合物的药理活性1.1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降血脂的作用大量文献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多种物质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降血脂作用。

其作用类似于维生素E,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机制主要包括:直接依靠自身还原性通过化学反应清除自由基;抑制产生超氧阴离子的氧化酶的生物活性;能够激活抗氧化酶活性;通过与微量金属元素螯合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增加低分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等。

张光成,方思鸣[1]等发现葛根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PLIs), PLIs能有效的阻止大白兔脑组织及血清中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发展,并提高体内SOD活性强度,说明其对动物组织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杨光,杜云龙[2]等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定心藤总黄酮(MIF)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效清除自由基,抵抗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减少和抑制Ox-LDL的产生,达到降血脂和抗AS的作用。

1.2 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目前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原因在于很多学者通过长期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发现其有很强的抗肿瘤潜力,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干扰细胞信号传导和调节抑癌基因。

例如甘草黄酮类物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碍肿瘤生长,影响肿瘤组织内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4]。

袁少隆,李蓉[5]等人研究发现6,7,4′-三羟基异黄酮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周期阻滞时间,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3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目录
•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 •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 黄酮类化合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研究 •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前景与挑战
01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 物,它们通常由两个或多个苯环通过碳碳键连接而 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 广泛存在,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叶、豆类和 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中。
该方法利用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 沉淀物,将黄酮类化合物与其他 物质分离。常见的沉淀分离法包 括盐析法、共沉淀法等。
04
萃取分离法
该方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溶 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黄酮类化合 物与其他物质分离。常见的萃取分 离法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 。
06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 究前景与挑战
03
黄酮类化合物在疾病治疗中 的应用
关节炎治疗
抑制炎症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减轻疼痛和肿胀。
调节免疫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 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促进软骨修复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对骨关节炎等疾 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延缓衰老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延长寿命,保持身体健康。
心血管保护作用
01
降低血压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压,对高血 压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02
降低血脂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预 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数量之多列天然酚性化合物之首,属于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多酚类物质,具有强生物活性与药理活性,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

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在结构特征、功能研究以及提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提取;研究进展前言:黄酮类化合物指具有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分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噢弄、黄烷酮、花色素、查耳酮、色原酮等10多个类别,化合物已达5000多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调解内分泌系统、调节心血管、抗炎、抗过敏、抑菌、抗病毒等多方面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常为2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C6-C3-C6)(如图1)【1】。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见图2。

图2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根据三碳链氧化程度、B环(苯基)联结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呈环状等特点,可将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大致分为:黄酮类(Flavones)、黄酮醇类(Flavono1)、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异黄酮类(Isoflavones)、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ones)、黄烷-3-醇(Flavan-3-ols)、查尔酮类(Chalcones)、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二氢查尔酮类(Dihvdrochalc0nes)、花色素类(Anthoyanidins)、双苯吡酮类(Xanthones)。

除了上述12种外,还有橙酮类、新黄烷类化合物,这2种化合物在结构上与以上12种稍有差异【2,3】。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度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度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度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结构中有2 - 苯基色原酮( flavone) 的特殊化合物。

黄酮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多与糖结合成苷类后,存在于植物体中。

小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则以游离苷元的形式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部分植物的体内都有发现,它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和植物抵抗病虫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和黄酮醇; 黄烷酮和黄烷酮醇; 异黄酮; 异黄烷酮;查耳酮; 二氢查耳酮; 橙酮( 又称澳咔) ; 黄烷和黄烷醇; 黄烷二醇等。

黄酮类化合物中很多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而有药用价值,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心脏及血液系统的影响刘启功等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犬缺血心肌侧枝循环的开放和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犬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常志文等发现葛根素能阻滞- 肾上腺素受体,可降低心脏张力指数和心室内压上升速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

王继光等研究发现,苦参总黄酮能预防室颤、缓解心律失常,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

徐继辉等观察到,广枣总黄酮对心律失常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心脏停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

有学者发现,银杏黄酮、黄蜀葵花黄酮、杜鹃花总黄酮等对缺血、缺氧的心脏肌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大豆异黄酮能改善心肌舒张与收缩功能,对糖尿病心肌有治疗作用,沙棘总黄酮对心肌肥大有治疗作用。

潘苏华、方秀桐等发现异银杏双黄酮能降低大鼠体内外血栓的形成比例; 可扩张血管、抑制小动脉收缩、增加血流量; 银杏双黄酮能引起实验动物心脏血管的扩张,可扩张实验动物血管,增加血流量。

Horng - Huey Ko 等人的研究显示,桑树中的多种黄酮类成分如桑色烯( morusin ) 和桑素( kuwanon C) 等能够抑制家兔血小板的聚集,另外,环桑色烯( Cyclomorusin) 也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因子导致的血小板聚集。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和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

这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尤其在水果、蔬菜、茶、红酒以及某些药用植物中含量丰富。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赋予了这些植物鲜明的色泽和香气,更赋予了它们独特的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抗病毒、心血管保护等。

这些生理活性使得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从传统的提取分离方法,到现代的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以及纳米技术等,都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详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生物活性,以及它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和现代的合成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我们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赋予了这类化合物多种生理活性。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益处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抗氧化损伤,维护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这一特性使得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一些与氧化应激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还表现出抗炎活性。

它们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中的介质释放和信号转导,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黄酮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论文:《黄酮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谭秦莉,刘冬,李玉宝,彭代银(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黄酮类化合物亦称为类黄酮或生物类黄酮.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其基本结构式由两个苯环(A和B)通过中间杂环的吡喃或吡哺酮(C)相连接。

许多植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心血管、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镇痛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有了可喜的成果。

笔者就近3年来相关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改善糖和脂代谢1.1降血糖吕雄文等发现老鹰茶总黄酮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可能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保护胰岛B细胞或促进受损p细胞修复、抑制过多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和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周晓霞等研究显示黄芩茎叶总黄酮对注射四氧嘧啶导致的糖尿病小鼠有明显防止血糖升高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水平。

高剂量黄芩茎叶总黄酮(200mg/kg)能明显减少糖尿病小鼠的食物摄入量、饮水量,升高小鼠血清超氧化酶歧化物(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其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康英英等-一发现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明黄芪总黄酮有可能减少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1.2降血脂苏曼曼等发现分蘖葱头总黄酮能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升高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01.TC)、三酰甘(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10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index.A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I)L)水平,并能明显降低血清和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化合物在多种植物中都有发现,如水果、蔬菜、草药和茶等,对人类健康有着潜在的益处。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抗肿瘤活性的发现、抗肿瘤机制的探索以及临床应用的前景等方面。

我们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特点、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我们将总结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其作用机制和可能存在的信号通路。

我们也将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以期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大量的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展现出显著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活性,显示出其潜在的抗肿瘤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通过干扰细胞周期的正常进程,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将肿瘤细胞阻滞在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从而抑制其增殖。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通路,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触发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减少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在机制方面,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其对信号通路的调控密切相关。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多种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NF-κB等,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影响基因表达、抑制血管生成等方式来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结构中有 2 - 苯基色原酮( flavone) 的特殊化合物。

黄酮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多与糖结合成苷类后,存在于植物体中。

小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则以游离苷元的形式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部分植物的体内都有发现,它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和植物抵抗病虫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和黄酮醇; 黄烷酮和黄烷酮醇; 异黄酮; 异黄烷酮;查耳酮; 二氢查耳酮; 橙酮( 又称澳咔) ; 黄烷和黄烷醇; 黄烷二醇等。

黄酮类化合物中很多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而有药用价值,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心脏及血液系统的影响
刘启功等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犬缺血心肌侧枝循环的开放和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犬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常志文等发现葛根素能阻滞β - 肾
上腺素受体,可降低心脏张力指数和心室内压上升速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

王继光等研究发现,苦参总黄酮能预防室颤、缓解心律失常,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

徐继辉等观察到,广枣总黄酮对心律失常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心脏停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

有学者发现,银杏黄酮、黄蜀葵花黄酮、杜鹃花总黄酮等对缺血、缺氧的心脏肌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大豆异黄酮能改善心肌舒张与收缩功能,对糖尿病心肌有治疗作用,沙棘总黄酮对心肌肥大有治疗作用。

潘苏华、方秀桐等发现异银杏双黄酮能降低大鼠体内外血栓的形成比例; 可扩张血管、抑制小动脉收缩、增加血流量; 银杏双黄酮能引起实验动物心脏血管的扩张,可扩张实验动物血管,增加血流量。

Horng - Huey Ko 等人的研究显示,桑树中的多种黄酮类成分如桑色烯( morusin ) 和桑素( kuwanon C) 等能够抑制家兔血小板的聚集,另外,环桑色烯( Cyclomorusin) 也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因子导致的血小板聚集。

有实验证明甘草根及甘草叶总黄酮能延长凝血时间,山茶花总黄酮、罗汉果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血竭总黄酮可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山楂叶黄酮能使血脂降低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防治功能,大豆黄酮可以预防、治疗冠
心病。

2 抑制肿瘤作用
黎丹戎等的研究表明,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如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等,对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马明芳等报道,薄叶卷柏中的双黄酮类成分可强烈抑制Raji and Galu21 癌细胞。

Kim SY 等人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桑根酮AB C D O M( sanggenon A B C D O M) 可选择性杀灭癌细胞。

有研究表明,东方人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低于西方人,是由于东方人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异黄酮,细胞水平的研究表明,染料木素、红三叶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木质异黄酮等均具有抗促癌和诱导癌细胞分化的作用。

Tashiro Miyuki 等研究发现槐黄烷酮B、槐黄烷酮G 可促进细胞毒活性。

章平等人研究发现沙棘黄酮在10 ~ 1 000 μg·mL - 1浓度范围内可以诱导人乳腺癌细胞Bcap -37 产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

KO WG 等从苦参根中得到的4 种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肿瘤细胞。

De Naeyer A 等从苦参得到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乳腺癌细胞。

3 抗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中多种物质均具有抗氧化作用。

有研究表明槲皮素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及过氧化
氢脂质体的形成,异槲皮素能对抗硫酸铜氧化作用导致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并能清除自由基。

Takuya Katsube 等人证明芦丁为桑叶提取物中低密度脂蛋白抗氧化物质的主要成分。

张培刚等人的研究表明松针黄酮可以清除·OH,抑制·OH 所致丙二醛的产生,减少红细胞溶血,减轻肝线粒体膨胀程度,可以认为松针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李素婷等在研究中发现黄芩茎叶总黄酮能增加机体GSH- Px 的活性,降低氧化脂质的含量,使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从而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曹群华等发现沙棘籽渣黄酮、沙棘果渣黄酮均能抑制大鼠心、肝、肾组织匀浆自发性丙二醛的生成或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说明二者均能清除·OH 而抗脂质过氧化; 同时二者对NaNO2产生的NO 有直接的清除作用,说明其亦是NO 良好的清除剂。

句海松等发现沙棘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明显强于维生素E。

Adaramoye发现双黄酮volaviron 具有抑制因CCl4中毒引起的大鼠血红细胞中脂类过氧物堆积作用。

徐智等发现,穗花杉双黄酮与垫状卷柏双黄酮均能清除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并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

还有研究报道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异银杏双黄酮、大豆异黄酮、葛根异黄酮、金雀异黄素和大豆黄素等黄酮
类化合物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4 降血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可降低血糖浓度,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有研究称黄酮类化合物防治糖尿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胰岛β 细胞免受损伤并促进β 细胞再生; 抑制α - 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黄酮类化合物中沙棘黄酮; 银合欢种子黄酮; 老鹰茶总黄酮; 桑叶总黄酮; 苦参总黄酮; 葛根素等多种物质均具有降血糖作用。

国外对黄酮类化合降血糖作用亦有报道,Cetto及Sezik分别对Cecropia obtusifolia 和Gentiana olivieri 两种植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__离出了具有很强降糖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异荭草苷,其对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5 抗菌、抗病毒、杀虫作用
吕修梅等报道从Bombax ceiba 的叶子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新碳苷黄酮醇( shsrnimin - 5,7,2’,4’,5’ - 六羟基黄酮醇- 6 - C- 葡萄糖苷) ,对李斯特菌、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弗氏志贺菌等格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Basile 等从5 种苔藓中分离得到了7 种碳苷黄酮类化合物,发现
其中两种( Lucenin- 2 和Saponarine) 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张益娜等研究发现沙棘叶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YinF 等研究表明黄芩黄酮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化合物对细菌脂多糖等引起的葡萄膜炎有抑制效果; 对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神经细胞损害可起到保护作用。

Królicki . Z发现双黄酮化合物amentoflavone 具有抗真菌活性。

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Chalcmoracin ,Albanin A - G,KuwanonC、G、I、L,muberrofuran G,albanol B 等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苦参总黄酮主要的抗菌成分是异戊二烯黄烷酮衍生物,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苦参中分离出的化合物中有8 种异戊二烯黄烷酮类化合物,均明显显示出抗菌作用。

Li 等从金莲花中分离得到两种黄酮类成分荭草苷和牡荆苷,两者增均有很强的抗副流感3 号病毒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芩素是一种强的鼠折血病病毒( MLV) 和人免疫缺失病毒( HIV) 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剂。

Lin Ynh meei等发现双黄酮化合物robustaflavone 和amentoflavone具有强抗流感病毒A、B 的活性。

有研究发现,银杏双黄酮具有很强的抗单纯性疱疹Ⅰ型病毒( HSV - 1) 作用; 双黄酮
volkensinavone、amentoflavone、morelloflavone、GB - la - 7″ - O -glycoside、GB - 1a、GB - 2a 具有HIV - 1 RT 作用。

Lobstein、Elliger、Guo 等人均发现黄酮化合物4″ - Hydroxymaysin 具有杀虫活性。

卢思奇发现苦参总黄酮具有杀灭贾第虫作用,郑永权等发现苦参提取物中具有杀虫抑菌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是苦参酮和槐属二氢黄酮。

Youn H J等研究证明苦参根黄酮提取物对Neospora caninum及Toxoplasma gondii 的繁殖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6 其他作用及展望
黄酮类化合生理活性十分广泛,除上述作用以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抑制酶活性、促进毛发生长、止痒、抗整体动物耐缺氧作用、调节免疫系统、抗过敏、保肝护肝、抗疲劳等作用,黄酮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了解逐步加深。

越来越多黄酮类化合物被发现、研究并最终制成各类药物应用于临床。

但关于黄酮的作用机理、吸收及代谢机制、药理活性选择性等方面的研究还稍显不足,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未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应集中在其构效关系上,并在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具有高针对性、高药效的新一代药物。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