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2、隋唐王室都有少数民族血统,如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是 鲜卑人,其子杨广(隋炀帝)是胡汉混血儿;唐高祖李渊 的母亲和杨坚的皇后是姐妹,因而具有鲜卑血统,李渊的 妻子又有匈奴血统,所以其子李世民(唐太宗)有胡人血 统,李世民的妻子又是鲜卑人,唐高宗李治是她所生,唐 初三个皇帝都有少数民族血统,至于文武大臣出身少数民 族或是胡汉混血儿的更是不计其数。
(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月正 式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 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记》 (翻译:孝文帝在公元495年正式命令:“不 能在朝廷中说鲜卑话,如有违反的,就罢免他 的官职。” )
1、
鲜 卑 姓 拓 拔 丘穆陵 步六孤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汉 元 穆 陆 姓 鲜 卑 姓 贺 赖 独 孤 贺 楼 汉 姓 贺 刘 楼
3、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思考: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孝文帝的什么措施?除 此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1)改汉姓(2)与汉族贵族通婚(3)学习汉礼 (4)用汉语(5)穿汉服(6)用汉制 2、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1)加速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2)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 “动脑筋”:北魏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 帝多用“孝”字作为谥号,这是为什么? 北魏孝文帝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 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拓跋改为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认为孝文帝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 革有何启示?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四、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北魏孝文帝为什 么要迁都呢?
洛阳
合作探究一: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
①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 原因 众多人口的需要
孝文帝 迁都洛阳
影响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①对洛阳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②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合作探究二: 孝文帝改革措施
语言: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穆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陆
贺 刘
思考题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shì号 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以“孝”治天下,是汉人儒家文化思想的代表。 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崇汉族文化学习汉族礼法,以 孝治国,所以自孝文帝以后多采用孝字做谥号,说明 北魏皇室已经接受了儒家思想。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 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三字经:
说汉话 改汉姓 用汉制 穿汉服 通汉婚 学汉礼
改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汉姓 元
贺楼
邱穆陵
楼
一、北魏的建立和民族融合
1.北魏政权的建立
四世纪后期(386年),鲜卑族 的一支建立北魏。 (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拓拔珪
北魏统一北方, 黄河各族人民长期 生活在一起,日常 的接触和频繁的交 往,在生产技术和 生活习俗上相互影 响,民族融合已成 为趋势。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认识多元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主要过程及其特点;分析北方民族大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民族认同感。
第二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2.1 北方民族的分布与特点介绍北方各民族的地域分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2 汉族与北方民族的关系探讨汉族与北方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交流与融合;分析汉族对北方民族的影响及北方民族对汉族的贡献。
第三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主要过程3.1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分析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原因;阐述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特点。
3.2 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探讨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背景与过程;第四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特点4.1 民族融合的主动性分析北方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探讨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的互动与共赢。
4.2 民族融合的广泛性阐述民族融合涉及到的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强调民族融合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北方民族大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1 政治方面的影响分析民族融合对政权变迁、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民族融合对国家统一的作用。
5.2 经济方面的影响阐述民族融合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影响;分析民族融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3 文化方面的影响探讨民族融合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影响;强调民族融合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塑造作用。
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措施?
④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巩固练习
1.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权
()
A、北魏 B、北周 C、前秦 D、西晋
3、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决心的措施是 ( )
A、使用汉语
B、改汉姓
C、与汉人通婚
D、迁都洛阳
7、近年来,我国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这其 中也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 可以通过改革实现。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改革家。其主要的特点是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实现鲜卑族的社会进步。在 这次改革中,孝文帝在革除鲜卑旧俗、学 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有何规定?
第22课时 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1、掌握西晋统一南北的时间,内迁的少数民族,北
魏建立以及统一北方和孝文帝迁都的有关知识;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 3、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
1、 年, 建立晋朝, 年灭吴,
统一南北。
2、西晋时,内迁的民族主要
有、
、 、、。
作用(意义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官。 ——《魏书》 请回答: ①“北俗之语”是指什么?
4、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均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 ()
第22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集体备课导学案
第22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集体备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目标,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从我国当前56个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团结和谐的重要性入手,来引出古代民族和谐相处的典型事例-------孝文帝改革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1.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______世纪后期,______族建立北魏,______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建立后,定都:______,后孝文帝迁都______。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请问:这些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归纳出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5.后来,北魏分裂为______和______并存,历史上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总称为北朝。
(二)、合作探究:思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二)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原因:影响:3如何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三、成果展示答疑解惑四、反馈检测归纳提升1、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决心的措施是A、使用汉语B、改汉姓C、与汉人通婚D、迁都洛阳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权A、北魏B、北周C、前秦D、西晋3、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B、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4、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古都,下列哪一王朝的都城不在洛阳A、西晋B、曹魏C、北魏D、西汉5、我国历史上的“北朝”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个王朝A、前秦B、西魏C、北齐D、北魏6.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A.氏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8.北朝末年时完成了黄河流域统一的是()A.东魏B.西魏C.北齐D.北周9.3~6世纪,黄河流域先后四次出现统一局面,其共同点是()A.都结束割据,实现了局部统一B.都是由少数民族政权完成的C.都是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D.都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课后练习第四十八篇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课后练习第四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游【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答案】:➢第3题【单选题】5世纪前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A、鲜卑B、匈奴C、汉D、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一本书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元昊建立西夏、张骞通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
这些史实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明清时期B、隋唐时期宋元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宋元时期隋唐时期夏商周时期明清时期D、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解析】:➢第5题【单选题】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 )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从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溢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内容有关的是( )A、北魏迁都洛阳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A、AB、BC、CD、D【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他”是( )A、拓跋宏B、苻坚C、李世民D、忽必烈【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东汉末年以来,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
在北方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现象,包括融合的原因、融合的意义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融合的原因1.地理因素:北方地区地域辽阔,各民族聚居区域相互接壤,地理接触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北方地区成为了经济繁荣的区域,吸引了各民族的迁徙和定居,进一步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政策导向:中国政府一直强调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通过相关政策的推行,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了民族认同感。
融合的意义1.文化传承:民族大融合有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承和交流。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2.经济发展:各民族的融合也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区域的发展。
3.社会稳定:民族大融合有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感。
这种民族认同感的加强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相关政策和措施1.民族地区发展政策: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差别化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发展,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2.教育政策:中国政府注重加强不同民族的教育,推动多民族教育的发展,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民族融合。
3.文化交流活动:政府组织和支持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为不同民族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交流。
结论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是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过程,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政策等多个方面。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政府在推动民族大融合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注:本文为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字数为1049字,并未达到最低的1200字要求,请您根据所需进行适当的扩充。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初一历史一、尝试导入引疋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一)北魏统一北方和民族融合:1、建立: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 族建立。
2、统一:年,北魏统一—3、北魏统一北方,对民族关系有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最能体现孝文帝改革的决心):1、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2、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统治(根本目的)3、意义:①有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②有利于北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③有利于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得到加强。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原因: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2、根本目的:加强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统治。
3、内容:A迁都前①--- 政治上、②--- 经济上。
B 迁都洛阳---政治上C迁都后(汉化政策)①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对民族融合影响最大)②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会使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消失)④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思想文化⑥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4、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
5、评价孝文帝: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北魏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了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
二、能力方面:(1)通过让学生分析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北魏改革和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一)通过学生讨论“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1)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国家的统一;(2)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3)各民族特点、优点的融合,不断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统一。
(二)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孝文帝改革留给后人的启示,使学生认识到一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必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学法和指导方面:在学习孝文帝改革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改革的历史背景即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然后引导学生对各项改革的历史措施的原因、作用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看孝文孝的改革是怎样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的。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实行俸禄制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均田制使鲜卑贵族变成了农业生产的地主,迁都和汉化措施使北方社会制度和风俗发生了变化。
最后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改革的历史意义,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五、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重点,这是北朝民族大融合的突出体现教师在讲述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一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必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难点分析:北魏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利用诗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小学都学过一首流传于南北朝的民歌《敕勒歌》,大家一起朗诵。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使认识到鲜卑民族的粗犷、豪放。
2014中考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三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内容标准】(2011版)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4、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5、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6、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考题特点】(2014年)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重点突出。
2、采用引文、连线、图表、笔记卡片、典故、历史现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考查“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
如政权由分立到统一的趋势、以少胜多的战役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孝文帝改革的推行者、改革的内容、历史意义等。
3、通过组合材料题,纵向横向、中外历史比较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两个重要知识点。
让学生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启示、孝文帝改革(改革创新)者的优秀品质、改革的难度及意义所在、以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4、多通过对“成就的评价性语言”考查历史文化名人。
第18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2014·山东临沂·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争()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014·山东济宁五四制·4)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2014·江苏徐州·15)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七上历史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课堂练习
4、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治家领导的改革 是( ) B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戊戌变法 5、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洛阳,感慨地说:“以前 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 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导致这一 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D A汉族人口大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迁 B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C黄河流域向来文化昌盛 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1.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孝文帝?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 家、改革家,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 2.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了北 方的四个政权。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
1、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 B A氐族 B鲜卑族 C匈奴 D羌族 2、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 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C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 改革 D明成祖迁都 3、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 D A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 B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D禁止学习汉族的礼法
目 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北 魏 改 孝 文 革 帝 改 措 革 施
洛阳 。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 鲜卑语 ; 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汉族 服饰;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⑥采用 汉族 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 汉族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6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 都城在洛阳,史称东晋。383年, 鲜卑族建立的前秦与东晋发生了 官渡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 前秦。 317年 建康 氐族 淝水之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1、灭掉 吴国(国家),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西晋 (朝 代)。 2、从东汉末年以来, 匈奴 、 鲜卑 、 羯 、 氐 、 羌 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史称“五胡内迁”。 3、4世纪后期, 氐 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 苻坚 重 用 王猛 为丞相,统一了黄河流域。 4、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前秦 和 东晋 ,这场战争的 特点是 以少胜多,战后 前秦 的统治瓦解。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于 东汉末年 (时期)。 6、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对我 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改易服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 跋 邱穆陵 步六孤 贺 赖 独 孤
贺
返回
汉 元 穆 陆
姓
楼
贺 刘 楼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 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 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 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想一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 一局面? 前秦、北魏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你能做对吗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A、氐 B、鲜卑 B、管仲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
返回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 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 “孝明帝”等。这反映了孝文帝的 哪一项改革内容?
返回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1、优越的自然条件; 2、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3、南迁的北方人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 力和技术。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 了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思考: 1、5世纪,哪个民族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鲜卑 北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民族融合趋势 3、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巩固统治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迁都;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 用汉制、学汉礼 5、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C、汉族 D、匈奴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 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你说呢?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 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 现象有没有?找找看!
提醒: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寻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今天我们应为祖国各民族 的大团结做些什么? 用一句话来表达对祖国各 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从下面图片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胡床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
平城
北魏平城遗址
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有何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孝文帝诏书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 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官——[魏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 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 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 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 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魏孝 文帝改革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各族 人民 长期 接触
出现 民族 融合 趋势
北魏 孝文 帝的 改革
迁都 洛阳 促进 民族 融合
改革 措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北朝的更替
东魏
北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 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 将魏、蜀、吴、西晋、东晋、 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 对号入座吗?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