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宇宙学概论2太阳系

合集下载

太阳系教学设计

太阳系教学设计

太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宇宙与地球”的第三节“太阳系”。

教材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结构以及太阳系中各天体的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的各行星、太阳系的卫星、太阳系的矮行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形成、结构和各天体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太阳系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形成、结构和各天体的特点。

难点:太阳系结构的识记和理解,各行星、卫星、矮行星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太阳系模型、行星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引出太阳系的学习。

2. 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太阳系的形成、结构和各天体的特点。

3. 模型制作:让学生分组制作太阳系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4. 图片展示:展示各行星、卫星、矮行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太阳系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太阳系中的有趣现象,如行星运动、卫星绕行星运动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太阳系形成结构行星卫星矮行星各天体特点七、作业设计1. 描述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2. 画出太阳系的结构图,并标注各行星、卫星、矮行星。

3. 选择一个太阳系中的天体,介绍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知识讲解、模型制作、图片展示、随堂练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太阳系的形成、结构和各天体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1. 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太阳系PPT课件

太阳系PPT课件

资料:据估测,地球上最多能容纳 100亿人口,而现在已经63亿人 口……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木星赤道附近的大红斑形成原因? 一般认为是气体的剧烈运动而形成的旋涡。
土星
土星的光环是什么组成的?
小石块和 小冰块组成的。
天王星
海 王 星
冥王星
1、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什么? 它们最大的特征有什么?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名称是: 木星和土星
它们共同特征: 有固体的核心和几千米厚的大气, 体积大,卫星多,并且有光环。
1、地球距离太阳远近适中,使地球上具有介乎 0度--100度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起形成分子。如果 温度太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体 形式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2、地球体积、质量大小适度。使这颗行星有适 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如果行星体积质量太大,引力 太强,大气气压太高,生物不能适应生存。如果体 积质量太小,它的各种气体将会逃逸到太空,大气 层难以形成。此外大气还需要有适于形成生物的各 种物质如碳、氢、氧、氮等。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什么?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观察太阳系各成员与太阳的远近距离及表面特征
水星 火星 天王星
金星 木星 海王星
地球 土星 冥王星
水星
水星
水星的山脊
金星
金 星
由东向西自转
金星上的峡谷
火星
火星
木 星
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 有规律运动的。 九大行星都以由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
18世纪,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研究中,发 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太阳系的行星与卫星

太阳系的行星与卫星

太阳系的行星与卫星太阳系是位于银河系内的一个星系,它由恒星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星际尘埃等组成。

在整个太阳系中,行星和卫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的特点及它们在宇宙中的重要性。

一、行星的分类和特点1. 内行星内行星是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四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这些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它们没有明显的大气层,表面也相对较为干燥。

其中,地球是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温度。

2. 外行星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包括木土天海四颗行星,即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些行星主要由气体和冰构成,它们拥有较大的体积和厚重的大气层。

其中,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大气层内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风暴区域,即众所周知的“大红斑”,也有许多卫星围绕其运行。

二、行星的重要性1. 保护地球生命地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行星的引力和轨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地球免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例如,木星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具有较强的引力吸附力,它吸引和吸收了许多小行星和彗星,从而减少了这些天体对地球的撞击风险。

2. 探索外太空行星也为人类探索外太空提供了基础。

例如,火星是人类未来可能的殖民地,科学家通过对火星的研究,可以了解和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存条件和资源利用方式。

此外,外行星也为人类寻找其他生命体存在的线索提供了可能。

三、卫星的分类和特点1. 天然卫星天然卫星是围绕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它们是太阳系中最常见的卫星形式。

例如,地球拥有一个天然卫星,即月球;土星拥有众多的卫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土卫六,也被称为“天王星的奇迹”。

2. 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和发射到太空中的人工卫星。

人造卫星的用途多种多样,包括通信、导航、气象预报、科学研究等。

人造卫星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宇宙,提供了便捷的通信和导航服务,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太阳系和宇宙的形成和演化

太阳系和宇宙的形成和演化

太阳系和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宇宙是我们与之共存的巨大空间,在宇宙中,我们人类毫不起眼。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历经多年科学家努力探索而了解的知识。

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探究一下太阳系和宇宙的形成和演化。

1.宇宙大爆炸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和质能等效原理,揭示了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之间的本质关系,为现代宇宙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随后,宇宙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大胆的假设——宇宙大爆炸。

这个宏伟的想法源于物理学,根据爱因斯坦的Albert Einstein方程式,研究人员提出宇宙的扩张方程。

他们认为,如果宇宙中物质的密度高到一定程度,那么整个宇宙就会遭受一次巨大的爆炸,所有的物质将沿着某个方向扩散,得到了广泛的验证,成为了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基础。

2.恒星的诞生恒星是宇宙中的主体,它们比行星大得多。

恒星是由巨大的气云中形成的,气云中的原子会因为引力而聚合,形成更大的物体,当它们的质量足够大,会造成极为高温和高压的条件。

这种条件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组成了恒星的能量。

3.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与其他恒星一样,是从巨大气体中某个小的块体中诞生的。

在大气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研究者认为,气体开始发生逐渐聚焦和碰撞,逐渐形成恒星和行星。

随着行星的不断形成,太阳系得以最终成型。

4.宇宙的演化宇宙的演化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无数次的变革。

人类对于宇宙演化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不断的观测和物理模拟推断将构成宇宙产生和演化的完整图景。

总结太阳系和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是宇宙学的重要领域。

通过观测和物理模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描述宇宙中的各种发生的过程和现象。

虽然人类在宇宙中很小,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了解到更多宇宙的奥秘,感受到宇宙的宏伟和神秘。

《太阳系》ppt课件

《太阳系》ppt课件
总结词
地球的姊妹星
详细描述
金星与地球在大小、质量和密度等方面都很相似,因此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 ”。金星表面覆盖着浓密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导致强烈的温室效 应,使金星表面温度极高。
金星
总结词:硫酸雨
详细描述:由于金星的温室效应,其表面温度高达462℃,而且经常下硫酸雨。金 星的天空始终是橙黄色的,因为其大气中充满着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颗粒。
地球
总结词
生命的摇篮
总结词
七大洲四大洋
详细描述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 地球拥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水和大气等条件 ,为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详细描述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占71%,平均水深约为3700 米。地球表面的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这些水以水 蒸气、雨、雪等形式循环,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必 要的水分。
04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概述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一个区域,其中分布着大量的小行星。这 些小行星主要由岩石、金属和冰等物质构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
小行星的发现与命名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天文学家们陆续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一般根据其 轨道特征和形态特点进行命名,有些著名的小行星还有与之相关的神话或科幻故事。
《太阳系》ppt课件
目录
• 太阳系概述 • 太阳系中的行星 • 太阳系中的卫星 •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 太阳系探索与发现 • 太阳系的未来与人类的关系
01
太阳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其周围的八大 行星、数百颗卫星以及一些小天 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特点
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等天体在 引力的作用下,按照一定的轨道 围绕太阳旋转,形成了一个相对 稳定的系统。

宇宙起源与太阳系形成_笔记

宇宙起源与太阳系形成_笔记

《宇宙起源与太阳系形成》阅读笔记目录一、宇宙起源概述 (2)1. 宇宙的起源理论 (2)大爆炸理论 (4)暴胀理论与其他假说 (5)2. 宇宙诞生过程简述 (6)初始膨胀阶段 (7)暗物质与暗能量的作用 (8)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0)二、太阳系形成背景 (11)1. 太阳系诞生前的宇宙环境 (12)星系分布与星云概述 (13)恒星形成机制初步探讨 (14)2. 太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 (14)行星形成的基本要素 (15)太阳形成过程的早期阶段分析 (16)三、太阳系形成的过程解析 (17)1. 原初气态云盘的演化过程分析 (18)物质聚集与星云分布变化 (20)角动量守恒与引力作用下的塌缩过程描述 (21)2. 行星系统的形成机制探讨 (22)核心坍缩模型与行星形成过程描述 (23)行星大小与轨道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4)四、太阳系结构及其演化分析 (26)一、宇宙起源概述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我们的探索始于对宇宙起源的追寻。

宇宙起源是一个深奥且引人入胜的话题,涉及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多个领域。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实验和理论推导,为我们揭示了宇宙起源的大致轮廓。

大爆炸理论: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大爆炸理论”,它认为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一个极其微小、高密度、高温度的起始状态。

从一个近乎无限的能量中,时间和空间开始膨胀,物质和辐射随之产生。

宇宙膨胀:自从大爆炸以来,宇宙一直在不断膨胀,这可以从星系红移现象中得到证实。

随着宇宙的膨胀,物质和能量在空间中分布,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结构。

在理解了宇宙的起源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太阳系的形成,因为太阳系是宇宙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行星、恒星和生命起源的绝佳场所。

我们将详细探讨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1. 宇宙的起源理论哥白尼的日心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这一理论颠覆了当时流行的地心说,为后来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浩瀚宇宙 2《太阳系》精品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浩瀚宇宙 2《太阳系》精品教学设计

3.2《太阳系》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相较于上一课仅关注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课将探究范围扩展至整个太阳系,通过建模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以及太阳系其他行星之间的相对位置。

第一部分,引入。

教材说明了“行星”这个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这些星体相对于星空背景是不断移动的。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星体除了会运动还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第二部分,整理事实证据。

教师需提供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等。

但资料不能太杂,应易于获取并与后续建模有关。

制作太阳系模型需要知道太阳系的组成部分。

其中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是最为主要的,需要了解它们的基本信息。

通过数据能更清晰地知道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大小,进而便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模型。

第三部分,处理信息。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筛选、转化所需的建模内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据的处理。

例如“与太阳平均距离”这项数据体现了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赤道直径”这项数据体现了各行星的体积大小。

接着需要引导学生将真实的数据等比例缩小转换为可用来建模的尺寸,这就需要考虑实际制作情况,包括材料、技术支持等。

第四部分设计制作。

通过上述的信息处理学生已在脑海中构建了“原始”的太阳系。

接下来需要利用合适的材料、工具进行制作。

教材的“材料超市”提供了比较适宜的材料,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筛选。

制作完成后,共同展示、分享感受,学生可进一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在对太阳系八大行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能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并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探究实践:能开展基于证据的论证,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保持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利用八大行星的相关信息,在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太阳、八大行星的贴图、纸带、透明胶、剪刀等。

太阳系的天体运动规律

太阳系的天体运动规律

太阳系的天体运动规律太阳系是一个宏大的宇宙家园,包含众多天体。

本文将介绍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规律,主要围绕地球公转、地球自转、月球公转、月球自转、行星绕太阳公转、恒星运动规律、彗星轨道运动、天体相互作用、日食和月食的规律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迹称为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25天。

公转轨道的形状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离太阳的距离时刻变化,但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地球公转产生的效应是使我们得以享受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现象,同时对地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如季节性降水、风向和气温的差异。

2.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特点是自西向东,使得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如昼夜更替、不同经度地区的时差、科里奥利效应等。

3. 月球公转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迹称为公转轨道。

月球公转周期为27.32天,平均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

月球公转对月相的变化和潮汐产生重要影响。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在公转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位置导致的,而潮汐则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于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所导致的。

4. 月球自转月球自转是指月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为27.32天。

月球自转的特点是自西向东,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

月球自转对月球表面的形态和物质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如月球表面的地形塑造、磁场形成等。

5. 行星绕太阳公转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形状各异,包括近圆形、椭圆形、抛物线形和双曲线形等。

行星的公转周期因距离太阳的远近而异,如水星绕太阳公转周期为87.97天,金星为224.70天,火星为686.98天。

行星公转对水星凌日、金星凌日等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水星和金星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与地球产生两次交点,形成凌日现象。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启明星
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
长庚星
在黄昏时分,西方余辉中有时会出现一颗
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
探究实践
火星的资料卡 1.火星肉眼看去是一颗引人注目的 火红色 的亮星。 2.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 一半 ,自转轴倾角、周期与 地球 相近, 公转周期是 地球 的两倍。 3.表面有 大气 ,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非常稀薄。 4.表面温度变化范围约为 -140~20 ℃,和其他行星相比,这样 的温度是最接近 地球表面 的温度,部分地球生物可以生存。
地球
水改变地表形态
孕育生命的地球
孕育生命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量的氧气。
探究实践
水星的资料卡
1.水星距离太阳 最近 的行星,太阳光辐照强度比地球表面大7倍。 2.水星地貌酷似月球,没有空气 ,没有 水 ,昼夜温差大 :427 ℃ ~-173 ℃ 。布满了 环形山 。 3.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比其他任何一个行星都要 快 。
探究实践
科学阅读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被正式命名为天问系列。这 个名字代表着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未知的不懈探索。
天问系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火星探测。天问一号火星车搭载了 许多先进的设备,如探地雷达、高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13个有 效载荷,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火星的地表、大气等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寻找水 和生命的痕迹,解答“火星上是否曾经孕育过生命”这个人类最关心的 问题。
探究实践
海王星的资料卡 1.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 最远 且 寒冷 的蓝色大行星。 2.海王星的大气层以 氢气和氦气 为主,有微量的甲烷。 3.海王星被称为“ 笔尖下发现颗行的星行。 星”。人们观测到的天王星轨道 与用牛顿理论计算出的结果有偏差,于是,两位年轻的天文学者根据天 王星的 观测资料 和 牛顿理论 ,各自独立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运 行 轨道 ,天文学家在预测位置观测到了这颗行星,命名为 海王星 。

自然科学概论_宇宙篇太阳系_

自然科学概论_宇宙篇太阳系_

20
2)分类
结构:类地类木 小行星:内层外层
地球:地内地外
内层行星 类地行星 外层行星 类木行星
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21
3)八大行星的一些数据
22
2、太阳系八大行星之最 1)体积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2)质量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3)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无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 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5)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1)共面性: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内。 (2)近圆性:公转轨道为近圆的椭圆 。 (3)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
23
4、自转方向:金星逆转、天王星侧转。
5、八大行星的视频资料
24
6、地球和月球 1)地球 (1)地球既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 的行星,又是太阳系中一颗最特 殊的行星。 (2)为什么叫地球? *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天圆地方”说. *地球说的提出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提出 西方“地球说”猜测。
2
1AU 1.5 108 km
1ly 9.5 1012 km
一、太阳系组成 太阳系是由太阳、大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组成的天体系统。
3
大行星即指八大行星,矮行星是以冥王星为代表的 二级行星群体。
4
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际 间尘埃介质等组成。
5
二、太阳
6
太 阳 基 本 数 据
蓝月(blue moon)
蓝月并不是月球真的变成蓝 色,只是有时一个月内看到两 次满月,我们就会把第二个满 月叫做蓝月.
33
2009年10月9日美国太空总署(NASA)利用半人马座 火箭撞击了月球南极地区,4分多钟后,美国月球坑 观测和传感卫星对月球南极实施了第二次撞击。

第2章第二节 太阳和太阳系

第2章第二节 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系的发现
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 托勒密的地心体系 日心地动说的确立
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
从直观上: ——地心说的萌芽 地静天动,地居中心 从运动的相对性上: ——地动说萌芽 地动天静
坐地观天
地心说的代表
亚里士多德:地球中心说 地居中心,其他天体绕地球运转。 张衡:浑天说 天如鸡子,地如中黄。
从盖天说到浑天说
春秋时期 盖天说 天在上地在下
东汉时期 浑天说 天如鸡子地如中黄
地动说的代表
“与其设想整个天穹在环绕大地旋 赫拉克里的斯 转,倒不如设想大地在绕着自己 的轴线旋转。”
阿里斯塔克
根据粗略的测量,得出“日比地大” 的结论,从而断定地球绕太阳运动。
《尚书 · 纬 · 考灵曜》
地体虽静,而终日旋转,如人坐舟中,舟 自行动,而人不自知。
矮行星 小天体
八大行星及其分类 八大行星及其分类
火星 地球
土星
天王星
金星 海王星 水星 木星
水星(Mercury) 水星
与日距离 0.4AU
赤道与轨道夹角
公转周期 88日 半径 1/3地球
自转周期 59日 质量 6%地球
280
离太阳最近 质量和体积较小 与太阳角距离不超过280 没有卫星
水星日出
美丽的光环
密度最小
众多的卫星
土星的光环
土星的卫星
已知有33颗卫星。其中土卫六最大, 半径超过了水星。土卫六和土卫二是太阳 系中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
土星探测
土星探测
由NASA和 ESA联合发射的 “卡西尼-惠更 斯”号探测器 2004.7进入土 星轨道。
天王星( 天王星(Uranus )
与日距离 20AU

太阳系的结构与形成

太阳系的结构与形成

太阳系的结构与形成太阳系是我们所处的宇宙中一个独特的星系。

它由太阳、八大行星(水金火木土天海冥)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太阳风等组成。

本文将探讨太阳系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一、内部结构1.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占据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是一个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不断释放巨大的能量,并将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辐射到宇宙空间。

太阳由氢和氦等元素组成,其表层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2. 行星太阳系拥有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为水金火木土天海冥。

它们围绕太阳旋转,并按照轨道的特点分为两类:内行星和外行星。

a. 内行星内行星指的是距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包括水金火木。

它们的特点是直径较小,密度较高,表面温度较高,也被称为"地球类行星"。

水金火木都有固态的表面,而且它们的轨道都位于“火星带”内。

b. 外行星外行星指的是距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包括土天海冥。

它们的特点是体积较大,密度较低,表面温度较低,也被称为"巨大行星"。

土天海冥通常都有气体包围着,其中海、冥更接近冰冷的天体,它们的轨道位于“海冥带”外。

二、形成过程太阳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宇宙学理论是“星云假说”。

1. 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系的形成源自于一团巨大的气体和尘埃云,也被称为“星云”。

当一颗恒星爆炸或形成后,它会以恒星风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释放到周围的星际空间,这些物质和能量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星云。

2. 气体和尘埃云的塌缩根据星云假说,星云受到引力的作用,开始塌缩。

由于旋转的原因,星云的塌缩并不均匀,而是在中心形成了一个密度更高的核心,即太阳。

同时,围绕着太阳的物质不断旋转和碰撞,并逐渐形成了行星、卫星和其他天体。

3. 行星的形成行星的形成是通过原行星盘的过程实现的。

正当星云塌缩时,中心的太阳形成,而围绕太阳的物质在盘状结构中不断旋转。

太阳系的边界探索宇宙黑暗中的边缘星系

太阳系的边界探索宇宙黑暗中的边缘星系

太阳系的边界探索宇宙黑暗中的边缘星系太阳系的边界探索:宇宙黑暗中的边缘星系引言:宇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蓝洞,我们的太阳系则是其中微小而孤立的存在。

然而,科学家们一直对于太阳系的边界存在着一系列的疑问与探索。

在宇宙黑暗中的边缘星系,或许能给我们带来迄今未知的答案。

本文将从太阳系的边界起源、边界的特征以及对于边境星系的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

太阳系的边界起源太阳系是由太阳及其周围一系列天体构成的,而太阳系的边界则被称为“边界层”。

边界层是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处,这种作用形成了一种边界,限制了太阳风对于宇宙的影响范围。

边界特征解析1. 边界层的形态:科学家认为边界层是一个形状复杂的结构,由于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碰撞产生的激波等各种物理过程影响,使得边界层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

2. 边界层的厚度:太阳系的边界层的厚度至今尚未准确确定,根据观测和理论模型得出的结果存在差异。

而一些研究表明,边界层的厚度可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3. 边界层内部的物理过程:边界层中存在着太阳风与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渗透,这使得边界层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如加热、磁场再连接等,这些过程对于太阳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对边缘星系的研究边缘星系是存在于宇宙黑暗中、远离太阳系的星系群。

对于边缘星系的研究,能够为我们解开太阳系边界的奥秘提供重要线索。

1. 星系类型的多样性:边缘星系的类型多样,包括星系团、星系群等。

通过研究边缘星系的特征和演化,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太阳系的边界形态及其演化过程。

2. 暗物质的研究:边缘星系中的暗物质在宇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测边缘星系的运动以及其与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科学家能够推测出宇宙中暗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3. 黑洞与边缘星系:边缘星系的中心通常有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

黑洞对边缘星系的演化与形态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边缘星系中的黑洞活动以及与周围星系的相互作用,科学家有望揭开太阳系边界的一些未知奥秘。

宇宙新概念 课件第二章 太阳系

宇宙新概念 课件第二章 太阳系
35.6
21.4
23.6
1.26
已知 卫星数 (个) 0 0 1
2 18
23
15
6
1
行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除最内侧的水星和最 外侧的冥王星外,偏心率都在0.01-0.09之间,它们都沿 同一方向自西向东绕太阳转动,轨道大致在同一平面上。
大部分行星有一个或若干个小天体环绕自己运动着, 这些小天体称为卫星。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
五 盈亏现象
在不同夜晚观察 到的月球呈现不同的 形状,月球的各种视 形状统称为月相,月 相的变化现象叫做月 球的盈亏现象。
盈亏现象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月球本身不发 光,它被太阳照着的半边是亮的,另半边是暗的;第 二,月球每月绕地球一周,又跟着地球每年绕太阳转 一周,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着。
火星地貌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上有很强的磁 场,与地球磁场的方向正好相反。木星没有固体外壳, 在浓密的大气之下是液态氢组成的海洋。木星是发光 (红外和射电)的行星,有18颗卫星。
土星是仅次于 木星的大行星,显 著特征是有一个光 环,光环是由直径 几厘米至几米的冰 块组成,它们以很 快的速度绕土星运 转。土星是太阳系 中卫星数目最多的 一颗行星,迄今已 发现61颗卫星。
地球的主要分层
三、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地轴进动
地球自转轴的进动
四 月球的基本参数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一椭圆 月球距地球的最远距离:406 700千米 最近距离:356 400千米 平均距离:384 400千米 月球半径:1 738.2千米 月球质量:7.35×1022千克 月球的平均密度:ρ=3.34克/厘米3 月球表面引力约为地球表面引力的1/6

《太阳系》宇宙2精品 课件

《太阳系》宇宙2精品 课件

火星
•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 位) 行星直径: 6,794 千米 质量: 6.4219e23 千克 火 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 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
木星
木星(Jupiter)是太阳系中的第五个行星,是太阳系 最大的行星。木星的成份绝大部分是氢和氦。木 星离太阳比较远,表面温度低达摄氏零下150度 ,木星内部散放出来的热,是它从太阳接受的热 的两倍以上,所以如果木星只靠太阳的热来加温 ,表面温度还会再低20度。
土星
• 土星古称镇星或填星,因为土星公转周期大约 为29.5年,我国古代有28宿,土星几乎是每年在一 个宿中,有镇住或填满该宿的意味,所以称为镇星 或填星,直径119300公里,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 。它与邻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 的海洋,上方同样覆盖着厚厚的云层。土星上狂 风肆虐,沿东西方向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600公 里。
小学生读书心得(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够温暖 千万心 灵,改 变千万 人生。 我喜欢 看书, 从书中 吸取养 分,来 丰富我 的知识 ,提升 我的智 慧,磨 练我的 意志。 这是一本让亿万人获得幸福的心灵密码 丛书, 也是让 我爱不 释手的 书。它 透过一 个一个 看似微 不足道 但又充 满哲理 的小故 事,给 予我们 启迪和 感悟。 有一篇名为做人生的强者的小故事,讲 述的是 威尔玛 。鲁道 夫年幼 时身患 重病, 双腿落 下残疾 。但她 自强不 息,坚 持锻炼 ,最终 创造了2 00米的 世界纪 录。这 个故事 深深地 感动了 我,让 我懂得 了不要 被不可 能所吓 倒,只 要用心 ,只要 努力, 就会成 功,人 生就会 更多彩 。 还有一篇题为脚踏实地是最好的选取的

太阳系.ppt00

太阳系.ppt00

恒星:太阳 内太阳系: 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卫星:月球(地球卫星) 火卫一(火星卫 星) 火卫二(火星卫星) 小行星带:谷神星 智神星 婚神星 灶神星
中太阳系: 行星: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卫星:木卫一 (木星卫星)木卫二 (木 星卫星)木卫三 (木星卫星)木卫四 (木 星卫星)土卫六 (土星卫星)天卫一 (天 王星卫星)海卫一 (海王星卫星)
内太阳系:传统上是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区域 的名称。 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拥有数万颗,可能多达数 百万颗,直径在一公里以上的小天体。 奥尔特云:是一个假设包围着太阳系的球体云 团,布满着不少不活跃的彗星。 黄道:太阳周年视运动(太阳每天都会相对天 空背景有移动,1年差不多转360°)在天球上 运行的轨迹,成为黄道。
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是?
答案: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 星、天王星、海王星。
2、外太阳系是指?
答案:指海王星以外的区域
3、月球是谁的卫星?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与太阳的距离(近似值)km 公转周期(近似值) 图上距离 57909175(58000000km) 108208930 (100000000km) 149597890(150000000km) 227936640 (200000000km) 778412020 (800000000km) 1426725400 (1400000000km) 2870972200 (2900000000km) 4498252900 (4500000000km) 88天 225天 365天 687天 12年 30年 84年 165年 2.9cm 5cm 7.5cm 10cm 40cm 70cm 145cm 225cm 1:20000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10月,帕洛马天文台的塞缪尔·欧斯钦 天文望远镜发现的齐纳(Xena,2003 UB313 ), 直径约为冥王星的1.5倍,距离太阳大约97AU ,是 一颗19等星,轨道平面和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成45 度角。
经过多年的争论,于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 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被从九大行星家族 开除。
交通运输宇宙学概论2太阳系
命运多舛的
冥王星
翔宇
1. 基本数据
亮度很弱,只有15等
质量 半径 周期
0.0024地球质量 1350千米 90465日
平均轨道半径 39.2天文单位 轨道偏心率 0.256 轨道倾角 17.1°
2. 望远镜拍摄的照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面望远镜拍摄最好的照片
柯伊伯带是距离太阳约50-150AU的一个区域, 那里有许多小天体绕太阳运行,可能是太阳系早期 物质材料。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于1992年被发现, 现在成员已经增加到几百个。从2000年起,柯伊伯 带天体直径最大记录不断被刷新。
2003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帕洛玛山天文站 发现的“塞德娜” (Sedna,2003VB16),直径不 到1700公里,距离地球比冥王星远3倍,一半是红色 的石头,一半是冰 。
4. 冥王星的直径的变迁 1930年的估计——6600千米 1949年修订——10000千米 1950年,柯伊伯用5米望远镜的探测值为6000千米 1965年用“掩暗星法”测出直径上限为5500千米 1977年发现冥王星表面是高反光的冰冻甲烷,按其反照率
测算,冥王星的直径缩小到2700米 1980年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3.6米红外望远镜测出的
• 矮行星:像冥王星这样,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质量 、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且 不是一颗卫星的天体则被称为矮行星(dwarf planet)。
• 小天体:围绕太阳运动的绝大多数太阳系小行星 (asteroid)、绝大多数“海外”天体、彗星和其他 小天体,构成第3大族群:“太阳系小天体 ”(smaller solar system bodies)。
冥王星直径在2600~4000千米之间,冥卫直径为2000千米 近年观测,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月球(3475
千米)还小,而冥卫直径为1180千米,它与冥王星直径之比 是2:1
冥王星曾经位居九大行星末席74年,自发现之 日起地位备受争议。
它个头太小,轨道太扁,轨道面相对于八大行 星轨道平面倾斜17.1度……这些特征使其行星地位 相当不稳定,总有人提议将它开除出行星家族。近 几十年来陆续发现的许多柯伊伯带新天体,使该问 题进一步激化。
翔宇 1994年2月21日空间望远镜图像
远离太阳59亿千 米
1. 洛韦尔(Percival Lowell)天文台的发现
冥王星(Pluto)历经“多重磨难”
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汤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用口径32.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 远镜逐个天区搜索,拍摄了大量底片,细心地检查 了每张底片。
1.数据多有疑问 2.质量、体积小,密度低(1.8-2.1克
/cm3 )、反照率高(50-60%),身份 极像外行星的卫星
3.离太阳越近光线越暗 4.与冥卫差别很大,但又大小、质量相近 5.自转与冥卫公转同步 …………
“新地平线”号将在冥王星家族开展以下探测研究:
1. 确定冥王星及冥卫一表面的化学构成、地质构造 以及形态结构;
• 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大会给出了关于太阳系行星的定义, 确定了太阳系成员的三大组群。
• “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 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 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太阳系诞生的三大族群 :
•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1900年以前被发现 的,数量不会再改变。
氮和一氧化碳,令人兴奋疑惑
3.密度、形状和地表组成与海卫一很相似,大气 密度比地球低3万倍,主要由氮气、一氧化碳 和甲烷组成
4.冥卫直径〉1000千米,接近主星的1/2;冥王 星表面反光很高,冥卫则表面黯淡,无明显标
记物;冥卫的公转周期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同
步,都是6.39日。体积如此接近,“外貌”差 异惊人,卫星同步,这在太阳系绝无仅有
2. 确定冥王星大气的各类参数并探测冥卫一是否拥 有大气层;
3. 探索冥王星是否拥有别的卫星或光环系统; 4. 获取冥王星表面高清晰照片。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是速度最快的星际探测器:9 小时穿过月球轨道,13个月后进入木星领地并利用木星强 大的引力为自己的下一步飞行调整线路和实现加速。约10 年后,即2015年夏天抵达冥王星,飞行总距离约为48亿公 里。
谢谢观赏!
2020/11/5
41
1930年1月21日,汤博终于在双子星座的底片中 发现了这颗新行星。
2. 奇特的轨道
冥王星轨道的偏心率、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都 比其它行星大。冥王星在近日点附近时比海王星离 太阳还近,这时海王星成了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翔宇
1.冥王星——尚无探测器抵达考察 2.表面的甲烷和内部冰冻的水、二氧化碳、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