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 檀传宝第三章德育功能与德育的本质

合集下载

德育的本质和功能

德育的本质和功能

德育的主要功能

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 教育性功能
社会性功能




对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发生影响的政 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 正面功能 负面功能 树立全面的德育社会功能 注意德育社会功能的实现的间接性(具体 功能的理解),形态上、方式上。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对德育个体的影响 社会性功能以个体功能为其实现的中介 现代社会对人的个性的发展的时代要求 中国教育应该对德育的个体功能予以高度 的重视 马克思人的三种需要:生存、发展、享用 的需要
一个现实的问题:
不应该用本原的圭臬去苛求本质问题的讨 论

人们在讨论本质问题不可否定本原问题的 制约
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于德育本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种状态: 德性(品德)、德性生活 人性: 中国矛盾的焦点—善与恶 西方---半神半兽 人性的二重性 求生的本能、超越物质后追求意义的需求
对于德性的理解
正确理解德育功能的意义
1、理论分析 A 有利于确定合适的德育的目标,界定阈限 B 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反对“万能论” 和“无能论” C 有利于适当的德育实践,知道该怎么做 历史的分析
历史的分析



A、单一功能--政治宣传--“非德育”(文化 大革命) B、虚妄功能观—无度无序-泛德育(市场经 济中的文化功能—多元功能观) C、现实功能观—适度—分层—中介


德育的个体功能
生存性、 发展 、享用功能 生存性:1、生存与死亡 2、生存质量问题 道德是最起码的生存规则,道德的作用最 低层次就是帮助一个人活下来,有意义的 活下去 发展的前提:尊重个体的主体性、遵循德育 规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章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第二章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3、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
德育文化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 在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学 校德育在不同文化形态中所起的作 用。 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生态 诸功能均赖其文化功能的实现而实 现。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 产生的实际影响。 具体指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 享用发生的影响。其中享用性功能 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 高境界。
1、生产领域的功能; 2、经济形态领域的功能; 3、生活及消费领域的功能;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道德?道德的主要社会作用 2、怎么理解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3、什么是品德?
4、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什么意义?
5、怎么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6、何谓全面的德育社会性功能观? 7、试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8、何谓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9、何谓德育的享用功能? 10、怎么理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阅读资料
1、《德育原理》檀传宝2006年版 2、《最新道德教育读本》李华林 2002年版 3、《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生活》龚群 1998年版 4、《道德教育评论2006》朱小蔓 2007年
“每一种活动、每一种探求、每一
种实践,其目的都在于某种善”. 亚里斯多德《尼可马科伦理学》
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存在 与发展都有相关的利益追求.而介入 于这一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个人,他的 相应的德性品质,都与这个实践整体 的善内在相关.缺乏相应的个人德性, 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败坏着 这种实践的善,有损于整体的善的目 标的实现.
3、社会伦理与个人德性的内在连接
点在于社会实践.
任何一种社会实践都是具体的、 客观的社会活动.任何一种社会实践 的展开,都有相关的社会形式、相应 的社会组织,有着相应的社会机构以 及要求技术技能.然而,任何一种社会 实践活动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都要 具有相关的社会伦理的规定以及相关 的个人的德性或说个体的道德.

德育原理概述

德育原理概述

的教育。同智育、体育密切联系。 把年青一代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 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革命 接班人。
《辞海》教育心理分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
④ 道德教育的简称。道德教育是 用社会道德培养人的德性,造就人 的人格特性。用德育统帅智育。
《教育学名词浅释 》 熊明安 曾成平 黄培松 杨淑佳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
第一章
德育范畴
第一节 德育概念 ①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 檀传宝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② 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从内容上说,德育是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的 总称。
---《现代教育论》
(黄济 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③ 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现当代德育思想流派;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等
二、
第二章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 价值引导活动。

道德与品德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 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 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 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义社会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 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 发展性和革命性等。 最本质的特征是现与现代德育
习俗性德育:学校教育产生以前, 原始社会中存在的德育形态。 古代德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 学校德育。 现代德育: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 命完成以后的学校德育。
习俗性德育特点
1、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具有人 人参与的全民性。 2、道德教育是在习俗中存在,并且 是以习俗的传承为主要内容。

第三章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第三章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德育原理
第三章 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内容目录
❖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 ❖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
教学目标
❖ 了解德育的本质; ❖ 明白道德在生活中的三种存在形态,以此来
认识道德的本质; ❖ 认识德育功能的概念及德育的主要功能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
❖ 一、何谓“本质” ❖ 二、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与德育的本质 ❖ 三、对德育本质的解释及其意义
❖ “经济性原则”: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报酬 ❖ 人际交往领域中的“经济性原则”(追求利己) ❖ 单纯的“利己”,难以生存,需要伦理规范的约
束 ❖ 伦理规范是人自己为自己立法。是内在而非外在
的东西;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 道德是对个体无限欲望及其可能导致的全面人际
关系紧张的一种超越性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 ❖ “德福一致”:道德本质上是利他的,同时也保
(2)德性
“实存的人性”就是 人性的兽性与神性的不 同比例的组合。该组合 中联结神性与兽性二维, 形成一定态势,保持一 定张力而统一表现出的 人格特性即为现实的人 性。
“德性”就是这种实 存的、一元的人性,是 具体人的具体人性,不 同的人有不同的德性水 平。
从社会角度看德性:人格中具有的人的 精神含量
思考题
❖ 今年我接手了一个八年级,做这个班的班主任
❖ 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
❖ 赫尔巴特的教学(传授知识与技能)与教 育(对于价值追求的引导)
❖ 现代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赫氏指责的“无 教育的教学”。
❖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实现是整个教育活动 精神本质的实现。
❖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价值的活动。没有完全 脱离教育价值的教学,更无没有德育任务 的智育、体育和美育。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
❖ 一、德育功能概念及其认识 ❖ 二、德育的主要功能

第二讲德育本质、特点与功能

第二讲德育本质、特点与功能

第二讲德育本质、特点与功能第二讲学校德育的本质、特点与功能第一节学校德育的本质◆学校德育的本质问题,是涉及德育的基本内涵或德育“是其所是”之本义的最基本的范畴,是直接影响人们的德育认识及德育实践的最核心的前提问题。

道德与道德教育●在最本质的意义上,德育就是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与德行的教育;就学校德育而言,德育乃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在其本体意义上,德育之“德”乃指道德,“‘德’即‘道德’为历史形成的含义,沿用已达几千年之久。

”①而要理解道德教育就必须首先把握道德的本质内涵。

合起来,道德②乃指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维持的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

◆这种行为准则就社会层面而言,表现为各种相对稳定或群体认同的习俗和规范(即公德);就个体层面而言,则是人相对稳定、一贯的德性与人格的表征(即私德),它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

◆道德的本质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

道德教育与学校德育①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德是分别单独使用的,并存在层次差别。

道德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说卦》:“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这里的道、德也仍然是各含其义;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的“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似乎已接近一个固定范畴●道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是一种相互交错、互为促进的复杂关系。

一方面,学校德育离不开社会之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整个社会无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道德发展也需诉诸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但就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而言,其道德发展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学校德育;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应明确自己的主题与活动范围,将学生的道德发展视为学校德育的基础性任务与核心目标。

(一)学校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领域与渠道(二)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内容与核心目标一、学校德育的内涵◆德育是关涉教育的价值指向和个体的德性发展的特殊的精神实践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灵魂与旨归。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全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全

德育原理绪论一、德育原理的对象与任务一、德育原理的对象1.不同观点“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规律的科学”,“德育学研究的对象是德育规律,它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规律,也包含品德的形成规律”。

(华中师大,1988)“德育原理就是研究德育的本质,德育在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德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德育目标、容、过程以与如何实施德育等问题”,“德育原理也就是研究德育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胡守棻,1996)“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问题”,“德育学的分类问题……不同的德育学科研究不同的德育问题,对不同的德育问题的研究形成不同的德育学科,在众多的德育学科中,有一门德育学科叫德育学原理,它的研究对象是德育一般问题,包括普通中小学德育一般问题”。

(胡厚福,1996)2.基本观点德育原理理所当然要把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德育现象(2)德育问题产生的过程:从心理上感受问题、从思维(或认知)上把握和澄清问题、用语言符号表达问题基本特征:客观性语境依赖性主体性二、德育原理的任务(一)认识和研究德育现象、德育问题(二)探索和揭示德育规律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看,德育规律可分为德育科学规律和德育客观规律。

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上看,德育规律可分为德育一般规律和德育特殊规律。

(三)指导和改进德育实践二、德育原理的发展历程一、古代德育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德育思想《论语》、《墨子》、《孟于》、《荀于》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论语•里仁》(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与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与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德育原理檀传宝现当代德育思想PPT29页

德育原理檀传宝现当代德育思想PPT29页

1
0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德育原理檀传宝现当代德育思想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名,于我若 Nhomakorabea浮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第二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正确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的关系,领会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难点重点德育的本质,德育功能的概念,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德育的个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德育的本质和功能问题是德育理论的基本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不同德育观的内核。

第一节德育的本质一、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与德育的本质道德在生活中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品质,称之为“德性”;二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行为,称之为“德行”。

(或称之为道德生活、道德实践、德性生活)。

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问题因此就是道德在人性、德行在生活中的存在问题。

关于人性,在中国古代就有性善、性恶、性无善无恶、性有善有恶、性三品说等不同的解释,矛盾的焦点在于对善与恶两个端点的认识上。

西方人则有另一种解释“人是半人半兽的动物(即神性与兽性的统一)。

德性即具体人的具体人性,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水平:这个人的人格中多大程度上赋有人的精神含量,他多大程度上领会了人之为人的精神本质,多大程度上通过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实现其价值目标。

因而,德性既可以理解为人的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综合,又可理解为基于生物性求索精神人格的中介环节。

德性就是在人的生物性存在中实存的精神性。

所以,有三种人性存在:①与动物性相联系的人的自然属性(本原性的人性)②与兽性相联系的人性(本质性的人性)③现实存在的人的综合属性(现实性人性)人性表现于人的生活。

人性中既有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双重性质,人的生活亦可分为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意义生活)。

人追求物欲的满足,但又不甘于物欲的满足;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有意义地活着;活得有质量。

人为活着而生活,同时人更为有质量或更有价值的生存而活着。

着正反映了人类及其生活的本质,因此,人的生活也是二重的,即物质生活和意义生活的二重性。

德育原理 檀传宝第三章德育功能与德育的本质

德育原理 檀传宝第三章德育功能与德育的本质

• 1、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德--得 • 道德观念、原则、规范看起来似乎是约 束个体的异己的东西,然而它却能够使 个体在社会性的生活中生存下去,同时 也由于具有充分的社会性,个体才能秉 承社会给予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生 存下去,完成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任务。
• 从类的角度看,伦理规范乃是人为自己 立法,是内在而非外在的东西。“德福 一致”的原则,道德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及其质量提高的。
• 德育功能与德育目标、德育效果既相互 区别又相互联系。所以树立正确的德育 功能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1.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 确定。 • 2.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评价的 形成。 • 3.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实践。
• 二、德育的主要功能
• (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 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是 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 境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 能、生态功能等。
• 落实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必须注意: • (1)德育系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的自觉 意识的确立 • 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健全人格的塑造为己 任,正人先正己。 • (2)其次,打破教育与教学、“人师” 与“经师”的阻隔,使教育与其它各育 的关系复归其统一的原本。
• 由于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就没有无德 育的教育,没有不是德育教师的教学人 员。应当使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发挥渗透 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之中,要实现 这一目标,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 提高教师的人师品质,二是实现“经学 ”与“人学”的统一。
• 其次,学校德育对于社会现实的“适应 ”还有一个适应“谁”的需要的问题。 学校德育起码要四种现实需要:一是适 应作为类的一员的人的共同需要;二是 适应特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应个 体发展的需要;四是适应与学校其他平 行子系统协同的需要。

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

摘要:在这个挑战各种道德底线的今天,让我们必须关注德育。

从我们上幼儿园起,我们就接受着有关道德的教育,现在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么多年的道德教育改变了我们什么,也可以换句话说就是德育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关键词:德育、功能、社会、个人、教育在现代社会呼吁道德的今天,德育凸显了它的重要性。

中国是个古老的礼仪道德的大国,当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中国人道德习惯的行为时,社会愤怒了,中国愤怒了……这让我们想到了思想道德教育,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德育的功能和对这个社会的贡献。

德育究竟只是课堂上我们空喊的口号还是已经被付诸了实践,这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探究。

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什么是德育的社会功能?在檀传宝老师的《德育原理》的这本书里檀传宝老师给出的解释是: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就要思考德育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了?1. 德育的政治性功能。

在古代,统治者是十分的重视道德的影响的。

儒学的大家们提出了许多提倡人们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①、“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②在古代,汉族的君王称呼少数民族为蛮夷,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礼乐教化,就是因为他们的某些行为不符合汉族的道德规范。

在现代,我国将道德教育纳入幼儿园、小学中,足以见对德育的重视。

上位者如此重视德育,是因为德育可以让社会形成一种价值观,对社会上的单位个人在道德上形成一种约束,而这种约束的倾向是有利于统治的。

这对于政治统治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这一点体现了德育对政治的作用。

2. 德育或者说道德有着一定的经济作用。

德育会让人们在道德的某些问题上达成共识,例如:诚实、和气等,这些的优秀品质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这些道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氛围,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简单的举个例子吧,就拿晋商来说,在明初初步发展到了清乾隆时期在全国兴办票号,晋商遍布全国。

那是的票号与现代的银行有相似之处,我们把钱存入银行是因为对银行的信任,同理那是票号的普遍一部分是因为方便,另一部分就是因为晋商的票号有很好的信誉。

德育原理复习笔记

德育原理复习笔记

德育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1、德育范围: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指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广义的德育包括培养学生的政治品德和道德品德;更广义上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道德方面以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

2、德育: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书本作者个人认为)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即: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3、古代德育主要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具有等级性、神秘性、经验性4、德育的现代化指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所基本完成的任务。

其特点: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

民主化:与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体制的民主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教与学方面都已经民主化;世俗化:就是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科学化:①是由于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德育的合理性、德育理论的依据避免了神学化的命运;②是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学校德育问题德育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可能;③是德育的科学化还包括学校德育的组织化,主要是指班级授课制为近代教育体制的出现。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

此著作突出观点是,学校德育应与宗教教育分离,德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纪律精神,努力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

论语》、《理想国》《大学》:三纲领、八条目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5.: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2)受教育者:主体作用(3)德育内容:依据或中介(4)德育方法:桥梁(5)德育目标:最高追求(6)德育环境:基本支撑,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德育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杰出代表。

学校道德教育 原理(檀传宝主编)

学校道德教育 原理(檀传宝主编)

综合考虑关于德育内涵和德育过程的讨论,我个人认为,不妨这样给德育下一个定义:德育是教育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德育的功能在于反映这样一个问题——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实践意义。

意义:对德育功能的理解影响到人们对德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正确的理解德育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德育的重要性,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德育概念本身。

德育功能认识对德育实际的意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分析,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当代历史线索之一。

正确的德育功能观的意义:首先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

其次,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

最后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实践。

社会性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

对社会性功能的认识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的中介。

个体性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于最高境界。

生存性功能是德—得关系的体现,发展功能是德育对个体品德现状与发展动静关系的体现,而德育享用性的功能就是德育过程中个体苦乐关系的体现。

教育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所谓德育的教育性,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

所以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

学习檀传宝先生《德育原理》一书有感

学习檀传宝先生《德育原理》一书有感

德育原理为了更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德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要领,我较为深入地学习了檀传宝先生所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德育原理》一书,现就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所感所得略作说明。

本书将现在已有的德育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以克服德育的“粗放经营”局面作为努力研究的方向,以“增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德育的专业性认识水平、提高学校德育实践的实际效能”为宗旨,共分八章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德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

就德育观而言,笔者在充分肯定著者的优秀理论成果的同时,存在较多的怀疑,在此略谈了自己的看法;就德育方法而言,笔者更多的是希望在今后的德育过程当中将以借鉴。

1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这一章以德育概念、德育的历史形态和德育理论发展的讨论为主要内容。

1.1德育概念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必须做认真的清理,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原则。

所谓“守一”,意即严格意义上的德育或德育的基本内涵只能指道德教育;讲“德育即道德教育”绝对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等。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1.2 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依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指示器和人类社会依据人的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社会形态的原理,可以在古代与现代的对比中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做出比较切中实质的界定。

所谓的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相对应,现代德育则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培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

所谓德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指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所基本完成的任务。

与古代德育的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特征是三条:学校德育的民主化,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完整word版)《德育原理》

(完整word版)《德育原理》

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第一节德育概念1、德育的概念: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即道德教育。

2、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3、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4、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除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

5、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①传统思想的影响②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③中国政治革命的历史轨迹使然。

6、过于广泛的德育界定有以下几大弊端:①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②在理论体系上存在致命的逻辑问题③使人无法一个共同的语境下讨论德育问题。

④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却忘却最根本的目标。

⑤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而误诊。

应遵循"守一而望多"原则。

8、"转化理论":是指将德育过程看做"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内化说"仍是转化理论的一种改良形式。

9、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第二节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发展性和革命性。

最本质特征应当是现代教育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故教育的现代化最本质的内涵应当是教育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2、德育历程(1)习俗性德育使之人类社会早起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区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

(2)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落实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必须注意: • (1)德育系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的自觉 意识的确立 • 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健全人格的塑造为己 任,正人先正己。 • (2)其次,打破教育与教学、“人师” 与“经师”的阻隔,使教育与其它各育 的关系复归其统一的原本。
• 由于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就没有无德 育的教育,没有不是德育教师的教学人 员。应当使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发挥渗透 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之中,要实现 这一目标,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 提高教师的人师品质,二是实现“经学 ”与“人学”的统一。
• 德育功能与德育目标、德育效果既相互 区别又相互联系。所以树立正确的德育 功能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1.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 确定。 • 2.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评价的 形成。 • 3.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实践。
• 二、德育的主要功能
• (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 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是 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 境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 能、生态功能等。
• 1、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德--得 • 道德观念、原则、规范看起来似乎是约 束个体的异己的东西,然而它却能够使 个体在社会性的生活中生存下去,同时 也由于具有充分的社会性,个体才能秉 承社会给予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生 存下去,完成人生任务。
• 从类的角度看,伦理规范乃是人为自己 立法,是内在而非外在的东西。“德福 一致”的原则,道德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及其质量提高的。
• 3、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 • 学校德育本身是文化的因子,学校德育 的核心功能在于传播伦理文化,使德育 对象完成伦理、政治方面的社会化,同 时,使之具有伦理、政治方面的能力。 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生态诸功能均 赖其文化功能的实现而实现。
• 4、“适应性”功能问题 • 在我国,关于德育的“适应”问题谈的 很多,但依然摆脱不了不能适应现实的 种种诘难。 • 首先,适应不是一对一的尾随,应是对 社会现实继往的回顾、对未来的前瞻、 并据此对当前现实的合乎实际的分析判 断三者相统一的结果,任何取消一端的 做法都是错误的。
• 1、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 • 2、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 接性 • 学校德育功能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间接功能和直接功能之分。社会性功能 实现的首要的中介环节在于学校德育通 过系统本身影响、塑造好德育对象的品 德或道德人格,学校主要通过德才兼备 的“产品”去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 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静--动 • 主要是指对个体品德结构的发展所起的 作用,对个体人格的促进功能。应注意 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充分尊重道德学习 个体的主体性;二是通过必要的规范学 习和价值学习以形成社会理性。
• 3、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苦--乐 • 道德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精神上的需要 ,感到做奉献是一种人生幸福,是个体 人生价值的提升,从中体验到满足、快 乐,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是德育功能的 最高境界和本质体现。(帮助别人--乐 于助人--助人为乐)
• (二)本质 •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 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一 事物和他事物的区别取决于事物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征,是同类现象 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
•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的概念 • 1.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 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 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 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 行为活动的总和。
• 其次,学校德育对于社会现实的“适应 ”还有一个适应“谁”的需要的问题。 学校德育起码要四种现实需要:一是适 应作为类的一员的人的共同需要;二是 适应特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应个 体发展的需要;四是适应与学校其他平 行子系统协同的需要。
•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德育对德育对象个 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个体性 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性功能去空谈 ,社会性功能也需要以个体性功能为实 现的中介。
• 三、德育的本质 • 德育的本质功能是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 和生存质量的提升。 • (一)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角度讨论德育的本 质。 • (二)从本质形成的角度讨论德育的本质。 • (三)在教育内部与其它教育形态比较的角度 讨论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 • 一、德育功能的概念 • (一)功能的含义 • 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 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 2.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人们用来 约束思想和行为,调整人与人、个人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它是人 们作为评价和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它反映了一定阶级、组织对人们的行为 和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
• (二)道德的本质 •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 1、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 • 赫尔巴特指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是知对知识的传授,“教育”则 是对价值的引导。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 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 实现。
• 2、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促进作 用 • 一是动机作用; • 二是方向的作用; • 三是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 (二)德育功能的含义 • 德育功能是德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 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 正确地理解德育功能有助于理解德育的 重要性,也有助于理解德育概念本身。
• 德育目的--想要德育干什么 • 德育功能--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 • 德育效果--德育实际上干了什么
• 德育功能、德育目标、德育效果三者之 间的逻辑--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德育 功能的科学定位为依据,对德育效果的 评价也必须以德育功能的实现为基准。
第三章 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 •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 • 一、本原和本质 • (一)本原 • 本原是万物的起源和归宿,是万物生灭 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一种用以说明万物 的“原则”。万物的本原也就是万物的 “始基”。万物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变化 ,但本原本身是常住不变的,变换的只 是它的性状而已。承认世界的本原只有 一个的,称之为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 原是物质的,是唯物的一元论,唯物主 义都是一元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