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合集下载

《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第⼀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第⼀节德育概念1、德育的概念:德育即培养学⽣品德的教育。

德育即道德教育。

2、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3、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西⽅,⼀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4、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义的德育除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还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

5、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①传统思想的影响②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③中国政治⾰命的历史轨迹使然。

6、过于⼴泛的德育界定有以下⼏⼤弊端:①将德育视为⽆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概念本⾝②在理论体系上存在致命的逻辑问题③使⼈⽆法⼀个共同的语境下讨论德育问题。

④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却忘却最根本的⽬标。

⑤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误诊。

应遵循“守⼀⽽望多”原则。

8、“转化理论”:是指将德育过程看做“把⼀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内化说”仍是转化理论的⼀种改良形式。

9、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不断⾃主建构的过程。

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第⼆节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发展性和⾰命性。

最本质特征应当是现代教育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故教育的现代化最本质的内涵应当是教育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的逐步提⾼。

2、德育历程(1)习俗性德育使之⼈类社会早起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活区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

(2)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是⼀个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德育原理》德育内容

《德育原理》德育内容
德育原理
本课程主要内容
• 一、德育即道德教育 • 二、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 三、德育的必要性 • 四、德育的可能性 • 五、德育内容 • 六、德育手段 • 七、德育方法 • 八、德育模式
德育内容
一、道德类型与德育 二、道德层次与德育 三、品德结构与德育 四、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调整与改革
• (二)内容日趋丰富的学校德育
• 3 .职业道德教育 • 学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
道德意识,养成其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 ,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诚实劳动、廉洁奉公 、团结合作、维护本行业声誉等。
一、道德类型与德育
• (二)内容日趋丰富的学校德育
• • 学校实施的私德教育、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各含不同
• 另一方面,学校德育的层次结构影响学校的德育功能。就 是说,上述三个层次的内容在整个德育中所占的比重,直 接影响到整个学校德育功能的定位和发挥。
三、品德结构与德育
• 德育就是把道德内化为个人的品德。人们对品德认识不一 ,因而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各有侧重。
• (一)主行说
•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品德归根结底是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 ,因而特别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求儿童牢记各项 德目,并在行动上落实德目的要求,把行为训练视为道德 教育的唯一或核心内容。
二、道德层次与德育
• (二)各层次德育的功能 • 2 .道德原则教育的指导功能 • 通常,教师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的形式对学
生进行道德原则教育,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道 德原则所声明的是学校认为学生可以而且应当达 到的要求,但原则性要求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具 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应当达到 的要求;但在执行当中,允许根据具体情况加以 变通处理。道德原则是指导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 。

自考00468德育原理 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自考00468德育原理 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绪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德育课程第七章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第八章德育活动第九章第十章德育资源重点第十一章德育环境第十二章第一章绪论本章目标分析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德育问题。

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最为基本的问题是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理论指导。

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价值范畴价值问题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原理基础性研究实际德育问题的有效解决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联合多学科共同学科专业性例题1.】A.B.C.D.【正确答案】:A例题2【参考答案】(1(2(3谢谢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历史发展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发端于等,苏格拉底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近代《教育漫话》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学科形态。

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19世纪末20世纪初。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标志。

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20世纪上半叶近代科学梁启超的《德育鉴》6蒋拙诚的《道德教育论》则独立的德育学在中国产生的标志。

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吴俊升的《德育原理》“德育原理”在我国产生的标志。

苏联教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健康发展第一部德育原理教材,也例题1.A.B.C.D.【正确答案】:C例题2.A.B.C.D.【正确答案】:A谢谢第三节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立德树人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德育实效性提高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做好德育研究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马克思主义多学科理论与实际开放创新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例题1.】A.B.C.D.【正确答案】:D例题2【参考答案】(1(2(3(4谢谢第二章德育的概念与功能本章目标分析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什么是德育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18世纪后半叶康德20世纪初的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原理概述

德育原理概述

的教育。同智育、体育密切联系。 把年青一代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 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革命 接班人。
《辞海》教育心理分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
④ 道德教育的简称。道德教育是 用社会道德培养人的德性,造就人 的人格特性。用德育统帅智育。
《教育学名词浅释 》 熊明安 曾成平 黄培松 杨淑佳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
第一章
德育范畴
第一节 德育概念 ①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 檀传宝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② 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从内容上说,德育是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的 总称。
---《现代教育论》
(黄济 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③ 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现当代德育思想流派;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等
二、
第二章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 价值引导活动。

道德与品德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 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 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 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义社会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 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 发展性和革命性等。 最本质的特征是现与现代德育
习俗性德育:学校教育产生以前, 原始社会中存在的德育形态。 古代德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 学校德育。 现代德育: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 命完成以后的学校德育。
习俗性德育特点
1、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具有人 人参与的全民性。 2、道德教育是在习俗中存在,并且 是以习俗的传承为主要内容。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二、比较视野中的“德育”
三、德育的含义
第二节德育嬗变
一、德育形态的嬗变
二、德育概念的嬗变
第三节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任务与内容
一、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
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任务
三、德育原理内容概览
第二章德育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新视阈
第一节德育的理论基础
一、德育的哲学基础
二、德育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德育研究新视阈
一、公民教育与德育
第四节德育功能的内部关系与实现
一、德育诸种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德育功能的实现
第四章德育目的
第一节德育目的概述
一、德育目的的基本内涵
二、德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三、德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四、德育目的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德育目的的形态与结构
一、德育目的的形态
二、德育目的的结构
第三节我国的德育目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德育目的的变化过程
十、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刘济良:《德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参考书:
1.哈什等:《德育模式》,(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
2.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第五节集体教育模式
一、理论依据
二、基本框架
三、实践策略
四、简要评述
第九章德育环境
第一节学校环境
一、学校物质环境
二、学校制度环境
三、学校文化环境
四、学校网络环境
第二节家庭环境

德育原理檀传宝现当代德育思想(课堂PPT)

德育原理檀传宝现当代德育思想(课堂PPT)
5
第二节 科尔伯格
• 科尔伯格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 学家,也是品德发展心理和道德教育领域 认知主义流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 科尔伯格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道德发展 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 在道德发展的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 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6
•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就其“结构”特 征而言,会出现以下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因而教育者不能也无法向儿童传授和灌输任何价值尽管价值是相对的是不能被传授和灌输的但是作为成人我们还是有能力也有义务帮助儿童形成他自己的价值也就是应该教会儿童价值澄清的过程
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
1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 第二节 科尔伯格 •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 第四节 关怀理论 • 第五节 品德教育
35
讨论
• 有效品德教育的要求有哪些?(如何才能 有效地开展品德教育?)
36
24
• 人的道德行为多是出于同情和关怀,是一种 直觉的反应。道德教育首先要培养道德情感。
• 学校重知识能力,忽视对学生感受和需要的 回应,学生普遍反应教师和学校对自己漠不 关心。Eg不局限自己所教的科目,回应问题。
• 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要求学校目标的多元性。 • 关怀是人的普遍的需要,要以关怀为核心组
18
• 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 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或价值观念是经验的 产物,不同的经验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本身没有真伪与对错。价值的形成与 发展完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教育 者不能也无法向儿童传授和灌输任何价值 观。
• 尽管价值是相对的,是不能被传授和灌 输的,但是作为成人,我们还是有能力也 有义务帮助儿童形成他自己的价值,也就 是应该教会儿童价值澄清的过程。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第六章 德育课程
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第二节 德育的学科课程 第三节 德育的活动课程 第四节 德育与隐性课程
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一、课程概念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三、当代德育课程案例介绍
一、课程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称:课程即课业 及其进程。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9种定义 课程论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百科全书式) 斯宾塞(实用的科学知识) 杜威(活动课程) (199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
第二节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对中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 这一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于1993年和1995年由 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和 《中学德育大纲上》。 目前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第一,意识形态教育比重过高;第二, 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 足够重视。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1 吃穿住话古今(一)
1 蔚蓝色的地球
2 吃穿住话古今(二)
2 我们的地球村
3 火焰中的文化:陶
与青铜
3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

4 汉字和书的故事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 站立起来的中
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国人
2 社会文明大家谈
❖ 如果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开设,它的主 要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内容:道德规范,基础道德、公民道德, 信阳道德
方式:直接讲授易导致强制灌输,常用讨 论、角色扮演等,现在多采用折中主义 观点
❖ 德育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课程相比,其
特点何在(184页)
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方面 2、在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方面 3、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方面 4、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方面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德育原理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德育原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懂得“德育”的独特性质,充分明确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对于德育的专业性认识水平;二是掌握关于德育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德育的概念、德育主体、德育课程、德育原则与方法、德育环境、德育学说等等,从而掌握和运用德育过程的规律;三是掌握做一名合格小学人民教师应具备的进行德育的专业技能和技巧,为将来提高德育实践的有效性打好坚实的基础;四是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热爱教育,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二、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相关内容的链接,注意学科的贯穿。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德育理论和有效的德育实践经验,做好跨文化的相关研究。

3.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教育问题。

4.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注重理论钻研,关注现实问题分析和思考,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等为先行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厘清德育的概念,注意中西文化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德育过程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相结合的德育目标的理解;科学合理的德育内容和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的实践性操作;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变化,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构建,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优化。

德育原理复习笔记

德育原理复习笔记

德育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1、德育范围: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指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广义的德育包括培养学生的政治品德和道德品德;更广义上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道德方面以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

2、德育: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书本作者个人认为)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即: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3、古代德育主要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具有等级性、神秘性、经验性4、德育的现代化指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所基本完成的任务。

其特点: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

民主化:与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体制的民主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教与学方面都已经民主化;世俗化:就是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科学化:①是由于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德育的合理性、德育理论的依据避免了神学化的命运;②是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学校德育问题德育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可能;③是德育的科学化还包括学校德育的组织化,主要是指班级授课制为近代教育体制的出现。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

此著作突出观点是,学校德育应与宗教教育分离,德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纪律精神,努力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

论语》、《理想国》《大学》:三纲领、八条目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5.: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2)受教育者:主体作用(3)德育内容:依据或中介(4)德育方法:桥梁(5)德育目标:最高追求(6)德育环境:基本支撑,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德育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杰出代表。

德育原理课后题及答案檀传宝

德育原理课后题及答案檀传宝

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综合考虑关于德育内涵和德育过程的讨论,我个人认为,不妨这样给德育下定义:德育是教育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2.试评价以下概念定义的合理性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妥.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遭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3. 如何理解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中国德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应当是什么?1)古代德育: 所谓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具有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2)现代德育: 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教有相对应,现代德育则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

所谓德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指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基本完成的任务。

与古代德育的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特征有四条:学校德育的民主化;第二,学校德育的世俗化;第三,学校德育的科学化;第四。

学校德育的组织化。

3)努力方向:德育的民主化和科学性的增强4.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4)德育理论的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或德育学科群(德育原理)。

5)德育思想首先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性哲学思考。

它主要反映人们对德育的应然与必需所产生的主观判断和选择,是德育力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6) 德育论则是-一个与德育经验、德育思想相对的范畴。

德育论原本是作为教育学、伦理学的组成部分存在的。

与作为前德育理论存在的德育思想相比,它具有一定的专门性、系统性。

后随着无所不包的教育学形态转变为教育学学科群,德育论也独立为德育学。

学校道德教育 原理(檀传宝主编)

学校道德教育 原理(檀传宝主编)

综合考虑关于德育内涵和德育过程的讨论,我个人认为,不妨这样给德育下一个定义:德育是教育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德育的功能在于反映这样一个问题——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实践意义。

意义:对德育功能的理解影响到人们对德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正确的理解德育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德育的重要性,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德育概念本身。

德育功能认识对德育实际的意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分析,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当代历史线索之一。

正确的德育功能观的意义:首先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

其次,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

最后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实践。

社会性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

对社会性功能的认识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的中介。

个体性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于最高境界。

生存性功能是德—得关系的体现,发展功能是德育对个体品德现状与发展动静关系的体现,而德育享用性的功能就是德育过程中个体苦乐关系的体现。

教育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所谓德育的教育性,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

所以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

学习檀传宝先生《德育原理》一书有感

学习檀传宝先生《德育原理》一书有感

德育原理为了更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德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要领,我较为深入地学习了檀传宝先生所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德育原理》一书,现就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所感所得略作说明。

本书将现在已有的德育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以克服德育的“粗放经营”局面作为努力研究的方向,以“增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德育的专业性认识水平、提高学校德育实践的实际效能”为宗旨,共分八章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德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

就德育观而言,笔者在充分肯定著者的优秀理论成果的同时,存在较多的怀疑,在此略谈了自己的看法;就德育方法而言,笔者更多的是希望在今后的德育过程当中将以借鉴。

1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这一章以德育概念、德育的历史形态和德育理论发展的讨论为主要内容。

1.1德育概念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必须做认真的清理,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原则。

所谓“守一”,意即严格意义上的德育或德育的基本内涵只能指道德教育;讲“德育即道德教育”绝对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等。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1.2 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依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指示器和人类社会依据人的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社会形态的原理,可以在古代与现代的对比中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做出比较切中实质的界定。

所谓的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相对应,现代德育则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培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

所谓德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指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所基本完成的任务。

与古代德育的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特征是三条:学校德育的民主化,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教学文稿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教学文稿
3、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必须有 专门的教师,但真正合格的道德教育课 的教师很难找到。
赞成开设的理由
1、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 内容、教育程序,应当作为一门专门的学 科来对待。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 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 经验的组织形式。
近代意义的德育课程设置应以1882年法 国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课程为起点。
世界范围内对道德教育课程的集中和广 泛的探讨是在20世纪60-70年代,20世 纪80年代以来又形成一个空前活跃的阶 段。
德育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在学校德育产生之前,德育与生活、劳动融 为一体,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德育 内容在显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性、不自觉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是
1、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商鞅的
杀死老百姓的例子。)
2、古代德育内容具有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上流社会看为温文尔雅,下层社会价值观念,我们 这个《论语》中间孔子:小人,樊迟问孔子如何种田? 孔子说,我不会。)
一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东方民族崇尚集体主义的 态度,西方民族强调个人的(缅甸的人毕业之后就必须到佛教待一 段时间));
三是呈示形式不同(中国的是直接的,正面的。 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东方国家采取直接道德教育模 式,西方采取间接模式较多,如在家庭和教堂进行)。
程计划》试行 课程有学科和活动两类)
结论
课程是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或 者学校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关于课程的主要结构(《课程学》廖哲勋) (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 (2)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 (3)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计划》试行 课程有学科和活动两类)
结论
课程是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或 者学校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关于课程的主要结构(《课程学》廖哲勋) (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 (2)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 (3)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三)现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1、自由、同等、博爱等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 内容。
2、由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需要,道德教育中 出现了对自强、诚心、效率开放与宽容等价值观念的 强调。
3、德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尊重道德学习主体 性的努力。
除了历史因素外,各国文化的不同也影响德育内容的 不同:
一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东方民族崇尚集体主义的 态度,西方民族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
一)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是:
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原始的集体主义是道德 教育内容的核心,维护氏族、部落存在所需要的忠诚、 勇敢、勤劳、复仇等等道德法则成为德育内容的重点。
2、原始的集体主义、平等、民主等道德原则局 限于一定的氏族、部落之内。
3、在学校德育产生之前,德育与生活、劳动融 为一体,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德育 内容在显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性、不自觉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是
1、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商鞅的
杀死老百姓的例子。)
2、古代德育内容具有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上流社会看为温文尔雅,下层社会价值观念,我们 这个《论语》中间孔子:小人,樊迟问孔子如何种田? 孔子说,我不会。)
3、在内容呈现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的色彩。 (强调教条)
(一)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
哪些道德教育内容是可教授的,哪些不 是,是德育内容必须考虑的问题。道德 教育不等同于道德认知的教育,应加强 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
德育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直接服务于 德育目的、目标的实现。德育目标有一 个层次化、序列化的过程,德育内容的 安排也有相应的层次化、序列化过程。
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特别是对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视
3、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回纳为以下四个层面:文 明习惯、基本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
二、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学校德育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应当回到 社会发展等宏观因素上去,如生产力、 生产关系、科技发展、人口流动等。但 社会因素对德育内容的影响实际上通过 教育自身的因素为中介作用的,影响学 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二、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 及其重点课题的思考
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四个主要 的层次:一是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 的教育,二是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三 是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四 是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教 育)。
我国学校德育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一)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 (二)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三)家庭美德教育 (四)集体主义教育 (五)爱国主义教育 (六)民主与法制教育 (七)信仰道德教育
❖ 道德教育可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去开设
观点一:肯定 “白板说” 观点二:否定 价值相对
观点三:折衷(理论上合理,实践上必要)
反对开设的理由
1、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容易导 致道德灌输,忽视道德情感、行为能力 等的培养。
第六章 德育内容
第一节 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 第二节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 因素
一、学校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 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由于历史和文化条件不同,不同历史时 期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德育内容是 各不相同的。
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德育内容有不 同的特点:
二是存在方式的差别(许多西方国家道德教育与 宗教密切联系(缅甸的人毕业之后就必须到佛教待一 段时间));
三是呈示形式不同(中国的是直接的,正面的。 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东方国家采取直接道德教育模 式,西方采取间接模式较多,如在家庭和教堂进行)。
但德育内容在发展上仍然有一些趋同:
1、对“全球伦理”的确认。 道德教育的全球性与民族性问题,加强对民族性的强 调。
第二节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对中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 这一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于1993年和1995年由 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和 《中学德育大纲上》。 目前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第一,意识形态教育比重过高;第二, 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 足够重视。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 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 经验的组织形式。
近代意义的德育课程设置应以1882年法 国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课程为起点。
世界范围内对道德教育课程的集中和广 泛的探讨是在20世纪60-70年代,20世 纪80年代以来又形成一个空前活跃的阶 段。
德育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德育过程观
德育过程观对德育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德育内容的处理方式上。假如把德育 过程当作价值的灌输则导致德育教条的 呈现形式,假如把德育过程当作价值引 导的过程,德育内容就是价值学习的材 料、是价值环境的规的德育内容外,在学校德 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制约着道德 教育内容的安排,如社会巨变、家庭破 裂、父母离异、个人变故等,学校德育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
第六章 德育课程
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第二节 德育的学科课程 第三节 德育的活动课程 第四节 德育与隐性课程
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一、课程概念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三、当代德育课程案例介绍
一、课程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称:课程即课业 及其进程。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9种定义 课程论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百科全书式) 斯宾塞(实用的科学知识) 杜威(活动课程) (199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