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骨牵引护理常规
(完整版)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牵引是骨科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适当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临床常用方法包括股骨踝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
由于牵引时间一般较长,患者须长期卧床休息,生活上不能自理,容易发生多种生理或心理不适,也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因此,做好骨牵引患者的护理对骨折的愈合有重要的意义。
1 骨牵引术前的心理护理对牵引患者了解治疗目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患者受伤后多表现为情绪低沉,对骨牵引成功与否存有质疑的心理,还有些患者因为担心疼痛或是牵引后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愿配和医护人员。
为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及牵引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白牵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信心和决心,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进行。
另外,牵引病人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协助患者做好各种生活护理,使其增强信心,消除顾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 护理注意事项护理注意事项是护士在牵引术前应高度重视的,做好以下几点与配合医生下一步的牵引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直接的联系。
(1)牵引前先用肥皂水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皮肤感染机会。
(2)了解骨牵引禁忌证,如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等均不适宜做骨牵引。
(3)向患者详细说明牵引后配合事项,包括维持牵引体位,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肢体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4)注意牵引肢体保暖,特别在本地区冬季更应注意这一点。
3 护理措施在本科数十例骨牵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护理措施及临床观察值得同行相互探讨和重视,细致的观察和处理对促进此类患者的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
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或骨折后复位的方法,需要特别的护理细节。
以下是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 血液循环问题:骨牵引可能导致患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肢体水肿、疼痛等问题。
应保持骨牵引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受潮及感染。
定期检查患肢的血液循环状态,如皮肤是否发红、温度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随时检查固定情况:护理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患肢的固定情况,确保牵引器的稳定性。
如果牵引器松动,应及时调整。
3. 皮肤压力均衡问题:骨牵引常伴随着体位不动,长时间的加压会导致皮肤剥落、破溃,进而引起感染。
应在固定的部位使用皮肤保护垫,每隔2-3个小时改变患肢的位置。
4. 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骨牵引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及活动,避免肌肉萎缩。
康复运动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5. 注意营养和水分摄入:骨牵引期间,患者需要摄取适量的营养和水分,以便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
综上所述,骨牵引的护理需要严谨细致,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促进患肢的康复。
骨牵引护理措施

骨牵引护理措施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骨牵引护理措施那些事儿。
你想想啊,这骨头出了问题,做了骨牵引,那可得精心护理呀!就好像一辆汽车,要是不好好保养,那能跑得顺畅吗?首先呢,要保持牵引装置的稳定。
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得稳稳当当的。
随时看看那些牵引弓啊、牵引绳啊、滑轮啥的,有没有松啊,移位啊,要是有问题,那不就跟房子地基歪了一样危险嘛!然后呢,注意观察牵引部位的情况。
看看皮肤有没有发红啊、破溃啊,这可不是小事儿,就跟咱脸上长个痘痘一样,得重视起来呀!要是不注意,万一感染了可就麻烦大了。
还有啊,病人的体位也很重要。
不能随便乱动,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这就跟站军姿似的,得站直了才有精神。
要是东倒西歪的,那牵引效果不就大打折扣了嘛。
对了对了,别忘了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
这就好像水管里的水,得流得通畅才行。
要是手指头啊、脚趾头啊颜色变了,或者感觉麻木了,那可得赶紧找医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再说说病人的生活护理吧。
病人躺在床上不能随便动,那吃喝拉撒都得照顾好呀。
给病人翻身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牵引弄乱了。
就好像抱个宝贝似的,得轻拿轻放。
饮食也不能马虎呀!得给病人吃些有营养的,这样骨头才能长得好。
就像给花施肥一样,肥料好了,花开得才漂亮。
心理护理也很关键呢!病人躺在床上不能动,心情肯定不好呀,咱得多多开导他们,让他们有信心,就跟给他们打打气一样。
哎呀,骨牵引护理真的是一项细致又重要的工作。
咱得像爱护宝贝一样爱护病人,让他们能尽快康复。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要点哦,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这就是我想说的,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骨科牵引和石膏护理常规

和静县人民医院 骨科 李嘉秀
骨科长期卧床病人护理
1、护理的力学要求
(1 )体位舒适,稳定度 大,肌肉放松
(2)维持脊柱生理曲线 和各关节功能位
(3)防止肢体局部受压, 避免体位、肢体不正确 加强功能锻炼
2、护理措施
(1)选择合适卧位:仰卧 头不可垫得过高;足部 勿压重的被;俯卧用一 薄枕垫腹部下;踝部垫 高足尖离开床面;侧卧 时垫平肩间空隙,两腿 前后分开。
病情观察
1.下肢牵引时,需注意观察躯干、骨盆和患肢三者之间 的关系,保持患肢轻度外展位。
2.颅骨牵引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呕吐、呼吸困难 等。
3.骨牵引患者需注意牵引针眼处有无渗血、疼痛,出现 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与处理。
4.皮牵引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患侧肢体末梢血循环情况, 如足趾颜色、温度和肿胀程度,有无皮肤过敏现象等。
(2)保持脊柱生理曲线: 颈、腰部垫软垫,换体 位,脊柱活动
正确卧姿
骨科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3)避免局部受压
(4)预防肢体畸形
1)足下垂:长期卧床、 截瘫、足部受压引起。 用预防垂足板托起足部, 主动或被动活动踝关节
2)膝关节屈曲畸形:持 续屈曲膝关节所致。每
天数次膝关节伸屈活
动
3)髋关节屈曲畸形:长 期卧软床或半卧位引起。 禁用软床、练习髋关节 活动Biblioteka (一)心理护理护理
(四)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1、皮肤水疱、溃疡、压疮 2、血管和神经损伤 3、牵引针、弓滑落 4、针眼感染 5、关节僵硬 6、足下垂
7、坠积性肺炎 8、便秘
护理评价
(一)焦虑/恐惧有否减轻 或缓解
(二)牵引是否有效 (三)有无周围神经血管
骨牵引的护理措施

骨牵引的护理措施
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的修复和复位。
以下是骨牵引的一些常见护理措施:
1.保持牵引力:确保牵引力的稳定和准确,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
检查牵引装置的固定和调整,确保牵引力不会过大或过小。
2.皮肤护理:每日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特别关注牵引点和周围皮肤。
保持牵引区域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潮湿和感染。
定期更换牵引带或泡沫垫,以减少压力和摩擦。
3.姿势调整:定期调整患者的体位,减少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造成的不适和压力。
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和血液循环。
4.检查循环情况:定期观察患者四肢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是否有肿胀、发红、感觉异常等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疼痛管理: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
同时,可以采取其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冷敷或热敷。
6.睡眠管理: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提供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干扰。
7.日常活动:根据医生的指示,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日常活动,如洗漱、进食等。
避免患者过度活动或承受过大的负荷。
8.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解释治疗过程和预期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护理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进行。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一、凡做牵引的病人,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的情况,术后三天内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活动功能,如有循环和运动障碍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二、保证牵引作用的完全发挥,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特别防止过度牵引以避免骨不连,指导病人保持正确卧位,根据治疗需要抬高床头或床尾约25~30cm。
三、对皮牵引的病人,应经常注意有否胶布脱落及绷带松散,及时处理,有胶布过敏者应更换牵引方法。
四、防止克氏针针眼感染,每天用75%酒精点滴针眼1~
2 次,并盖无菌纱布,嘱病人不能用手触摸针眼处。
五、预防压疮:床褥要平整、柔软,骨突起处垫以橡皮圈或海绵垫。
与牵引架有接触处垫棉垫,以减少摩擦;指导病人每日2次用温水擦洗全身,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起处,1~2次/日,勤翻身。
六、预防泌尿和呼吸道并发症: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全身营养,鼓励病人定时抬起上身或坐起,每日多次做深呼吸运动,鼓励咳痰,增加肺活量。
七、指导功能锻炼:从牵引24小时后,开始做肌肉舒缩活动,再做关节活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避免垂足、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八、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骨牵引护理常规

骨牵引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患肢末梢血:观察足背动脉、皮肤温度和色泽。
2. 牵引状态是否正常。
3. 有无并去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足下垂、肌肉萎缩等。
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牵引肢体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
观察包括肢体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橈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
询问患者有无患肢疼痛、麻木、感觉障碍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 维持骨牵引的效能①每班检查患者体位及牵引装置是否合适,不得随意改变体位②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和,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牵引绳上下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③牵引绳不能受压,不得承受任何物品④牵引重量依患者的体重及牵引部位而定,不可随意增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
⑤牵引时间一般为6—-8周,不得擅自终止。
⑥预防骨牵引针眼感染。
针眼处应用无菌纱布或碘仿砂条缠绕保持周围皮肤清洁,用75%酒精滴针眼2次/日。
一旦发现针眼处敷料被血迹等污染,应及时更换。
3. 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告诉病人及家属,不能擅自改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易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4. 预防并发症①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背,用拉手练习起坐等,改善呼吸功能,预防坠积性肺炎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和干燥,定时按摩骨突部位,避免拖、拉、久压局部,预防压疮。
③鼓励多饮水,多食含丰富粗纤维食物,按摩腹部,防止便秘。
④注意牵引肢体保暖,协助功能锻炼。
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练习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度和范围,以活动后不感疼痛和疲劳为宜,防止肌肉萎缩。
必要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穿丁字鞋或用沙袋垫起足底,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指导患者主动伸屈踝关节或行被动足背伸活动,防足下垂和关节僵硬。
⑤牵引期间,宜进软食,且进食时应缓慢,以防窒息。
5. 协助生活护理,保持个人卫生,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
如洗头,擦浴等。
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 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骨折、关节脱位、骨盆骨折等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的骨牵引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1. 定期检查: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期间,护士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索、固定器具等,确保其牵引力度适当、固定牢靠,避免误牵引或者脱落。
2. 保持清洁:保持骨牵引部位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护士应定期清洗患者的骨牵引部位,注意保持患者的皮肤整洁干燥。
3. 观察感觉和血液循环:骨牵引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和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皮肤颜色和温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4. 定期翻身:长时间的骨牵引容易导致患者体位不变,增加压疮的风险,护士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身体的活动和血液循环。
5. 注意疼痛管理:骨牵引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或者调整牵引力度。
6. 保持心理安慰:骨牵引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较长时间的困扰,容易引起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7. 饮食调理:骨牵引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营养,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8. 防止并发症:骨牵引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压疮、血栓形成等,护士需要提醒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换位、按摩、穿戴弹力袜等。
9. 康复指导:骨牵引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运动和活动,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活动。
10. 注意安全保护:骨牵引治疗期间,护士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如跌倒、滑倒等。
总结起来,骨牵引的护理要点是定期检查、保持清洁、观察感觉和血液循环、定期翻身、疼痛管理、心理安慰、饮食调理、防止并发症、康复指导和注意安全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牵引护理常规
欧阳光明(2021.03.07)
护理评估
1.患肢末梢血:观察足背动脉、皮肤温度和色泽。
2.牵引状态是否正常。
3.有无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足下垂、肌肉萎缩等。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牵引肢体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
观察包括肢体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
询问患者有无患肢疼痛、麻木、感觉障碍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维持骨牵引的效能
①每班检查患者体位及牵引装置是否合适,不得随意改变体位
②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和,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牵引绳上下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③牵引绳不能受压,不得承受任何物品
④牵引重量依患者的体重及牵引部位而定,不可随意增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
⑤牵引时间一般为6---8周,不得擅自终止。
⑥预防骨牵引针眼感染。
针眼处应用无菌纱布或碘仿砂条缠绕保持周围皮肤清洁,用75%酒精滴针眼2次/日。
一旦发现针眼处敷料被血迹等污染,应及时更换。
3.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告诉病人及家属,不能擅自改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易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4.预防并发症
①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背,用拉手练习起坐等,改善呼吸功能,预防坠积性肺炎
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和干燥,定时按摩骨突部位,避免拖、拉、久压局部,预防压疮。
③鼓励多饮水,多食含丰富粗纤维食物,按摩腹部,防止便秘。
④注意牵引肢体保暖,协助功能锻炼。
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练习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度和范围,以活动后不感疼痛和疲劳为宜,防止肌肉萎缩。
必要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穿丁字鞋或用沙袋垫起足底,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指导患者主动伸屈踝关节或行被动足背伸活动,防足下垂和关节僵硬。
⑤牵引期间,宜进软食,且进食时应缓慢,以防窒息。
5.协助生活护理,保持个人卫生,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
如洗头,擦浴等。
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
等。
6.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
使之愉快的配合治疗.可引导病人开展读书活动及音乐等.以丰富其文化生
活。
7.冬季注意肢体保.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裸患肢.防止受凉。
健康教育
1. 嘱咐患者牵引期间维持牵引体位,切勿自行增减牵引重量
2. 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开始练习关节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增大活动强度,以防止肌肉萎缩,但要以活动后病人不感到疼痛、疲劳。
3. 应用足底托板或沙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功能位,鼓励病人主动伸曲踝关节,或被动做足背活动,以防止足下垂和关节僵硬。
4. 病情许可时应联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抬起上身等,改善呼吸功能。
5.告知患者若出现牵引肢体局部疼痛、麻木等,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