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寓言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寓言教学“三步走

寓言教学“三步走

寓言教学“三步走在寓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犯两个错误:其一,把寓言当作一般的课文进行教学,在课文的内容、写法、字句上反复推敲,最后帮学生归纳寓意;其二,只注重寓意而忽略寓言也是课文,课文的内容简单带过,把重点放在寓意上,深入挖掘,使原本学生能自己归纳的寓意被不断深入挖掘变得晦涩难懂。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都违背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第一种教学方法过于重视课文内容而忽略引导学生从寓言中得到教育,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第二种教学方法则把重点全放在寓意上,小学语文课本的寓言较为浅显,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学生不难从中自主归纳寓意,但若深入挖掘只会越来越偏题,使学生摸不着头脑。

下面,我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寓言教学“三步走”:一、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大意(1)寓言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多出现于低、中年级的课本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编者的用意,有助于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得到启发。

寓言故事具有趣味性,大部分学生通读课文后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抓不住要点,无法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填空法、造句法、逐段分析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归纳课文大意。

(2)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关注寓言中的人物描写,如对话、动作、心理描写等,人物对话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揣摩人物的说话语气、心理活动,猜测人物的性格特点,这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和归纳寓意。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处于对立面,学生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的对比,不难分辨对与错。

例如,在《亡羊补牢》中,街坊劝丢羊人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丢羊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丢羊人很后悔。

学生从两者对话可分析出,丢羊人的想法是错的,而邻居及时修补羊圈的劝告是正确的。

可见邻居是热心的,而丢羊人是傲慢、不听劝告的。

(3)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寓言教学的朗读训练,多侧重于分角色朗读。

抓住对话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说话人的神态、语气、心理活动,入情入境地朗读。

寓言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

寓言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

寓言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寓言是统编教材中的一种重要文体,蕴含着值得深思的道理。

在寓言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于先读课文,讲故事,最后分析寓意,这样的教学单调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寓言内容的教学价值,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学习寓言的有效方法,让寓言教学切实发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关注寓言教学内容的生成解决寓言教学的问题,就是解决寓言教什么的问题,亦即寓言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通常包括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直接使用和教师对文本内容的处理、加工等,从中找到教什么是最好的。

也就是说,教师要关注寓言教学内容的生成,才能真正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是挖掘教材系统信息。

寓言故事进入教材后,承载着特定的教学任务。

这种教学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因此,教师在一篇寓言课文的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系统中多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课文所在单元的主题、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相关注释、课后练习以及资料袋、阅读链接等内容。

以单元语文要素目标为核心,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该寓言课文教什么的方向。

需要重视的是,教师在挖掘教材系统信息中,如果所产生的观点与教材有出入,就需要扩大信息的搜集,重点寻找权威资料(观点)来解决问题。

即使是两种观点都值得认可,也需要根据学情作出选择,对另一种观点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附带呈现;教师不可将充满矛盾的想法带到课堂上试图现场解决问题,那样只能引起教学混乱。

二是重视寓言文本价值。

寓言文本的价值就是课文中直接体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包括字词识写,课文诵读,词句篇内容的理解,寓意的把握,表达方法的理解,故事的品析、鉴赏、续写等。

这些内容不是每一篇寓言课文都要学习的内容,而是教师根据学段和文本自身特点,在听说读写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有所侧重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如《乌鸦喝水》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识字写字学词自然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再者就是与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匹配的遇到问题多观察、多想办法,至于寓言寓意的把握、文本的表达方法等都可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

怎样进行寓言教学文档(共5篇)

怎样进行寓言教学文档(共5篇)

怎样进行寓言教学文档(共5篇)第一篇:怎样进行寓言教学文档浅谈中小学寓言教学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

它用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被人盛誉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无论是中国古代寓言,还是西方的《伊索寓言》,一方面,它们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另一方面寓言这种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又为我们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核心。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层层剥去“外衣”,让真理见诸于世呢?拉〃封丹说得好:“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

”寓言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这决定于寓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教训性和讽刺性,其深刻的寓意隐含在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

所以,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因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

一、感知形象,体会寓意.寓言是形象的艺术。

寓言中常常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

在寓言的王国里,狐狸和狼,青蛙和小鸟都不再是动物,而是人格化了的“人”。

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狐狸和乌鸦》中傻愣愣的乌鸦,《蜗牛的奖杯》中骄傲自大的蜗牛……都是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透过夸张的手段对角色言行进行讽刺,成功地塑造出的生动形象。

因此,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学生领悟寓意的前提条件。

1、透过语言感知形象。

寓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是《一千零一夜》的长篇故事,而是集精华于最少文字的极短篇,精炼的叙述加上生动的对话,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即可领悟人生的道理。

而这生动的对话最能彰显人物个性,揭示寓意。

因为在寓言中,寓体的语言大多是夸张的,其思想和话语表现出其无知和可笑。

例如:《自相矛盾》一文中,寓体前后的语言为“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很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种带有强调意识的重复句式,让我们一眼就感觉到主人公前后的矛盾,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因而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揭示文章的寓意。

《寓言》教案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寓言》教案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在现代教学中,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教师首要的任务之一。

本篇文章将以《寓言》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一、故事讲解与理解
从故事本身入手,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故事中的情节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情景模拟与分析
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分析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要求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深入理解故事。

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团体合作与讨论
此外,团体合作和讨论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讲解故事情节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回答问题。

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文学创作与阅读
文学创作和阅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例如写寓言故事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向其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从而提高其个人素质和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通过差异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育的最大化效益。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一、寓言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寓言类文章以其简短、生动、寓意深刻而著称,极具启发性和感染力,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通过寓言类文章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促进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情感品质的全面发展。

寓言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1. 选材精准,生动形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寓意深刻、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寓言类文章。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经典意义的寓言故事,比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也可以挖掘一些生动有趣的新寓言故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

2. 多媒体辅助,形象直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呈现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场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形象直观地感受故事情节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寓言故事的含义和价值。

3. 启发引导,激发思考在教学中,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对寓言故事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情境问题、思考问题,可以在故事中设置一些反思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悟和思考,深化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4. 合作探究,促进交流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对比、分析和评价寓言故事,促进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5. 创意活动,提升表达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意活动,比如编故事、画图、做手工、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评价与反馥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教学评价和反馈调整工作。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成绩评价、小组合作评价、学科综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和差距,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浅谈寓言教学方法临武五完小史琳菲【摘要】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深受儿童的喜爱。

寓言故事的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浅谈了小学语文课中寓言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们分享。

【关键词】寓言;目标;形象;寓意寓言大多通过一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等奇怪的东西说着人的话,做着人的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它的内容简短,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这种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适合小学生阅读。

因此,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适当地选编了一些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

由于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恰当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寓言故事的形象和寓意。

以下是个人在寓言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浅的认识,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寓言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猜谜,猜成语导入。

比如我在讲《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就是先出示几张寓言图片,让生猜寓言成语导入的,学生兴趣被激发了。

有一部分寓言课文有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导入。

寓言课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寓言课文观点的理解。

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寓言教学中,我也会从语文课本中精选与寓言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让学生受到感染,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寓言,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紧扣目标教学寓言内容虽通俗易懂,但要扣住一些“关键词”,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我紧扣“亡”字,首先让生自学,了解“亡”是什么意思?几次亡羊?每次因为什么而亡?每次亡羊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又如在教《自相矛盾》时,要紧扣“夸口”这个词的含义,什么是夸口?卖矛又卖盾的人怎样夸口?透过字里行间,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故事内容。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而寓言类文章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把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教学开展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寓言类文章往往寓意深刻,寓教于乐,通过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道理,明辨是非善恶。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领略寓言文学的魅力,懂得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音乐、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寓言类文章的接受度和理解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与寓言的距离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与寓言的距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寓言中的人物和情节与生活中的经历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寓言的深邃内涵和真实意义。

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小故事,然后引导他们从中体会寓言的道理,使他们在自身经历中去感悟寓言的智慧和启示,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寓言类文章,达到寓言教学的目的。

四、启发思维,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五、多元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元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语言文字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和提升。

还可以通过绘画、手工、演讲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寓言教学活动,考核学生的表现和成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巧用寓言故事的方法优秀科研论文报告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巧用寓言故事的方法优秀科研论文报告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巧用寓言故事的方法优秀科研论文报告摘要:寓言故事主要是借助于故事的模式来传递哲理、寓意,其语言风格较为独特、情节比较生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展示出寓言故事的教学魅力,采用故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方法:A A :(2021)-09-085寓言故事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文体,具备较强的艺术特征,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其中精炼性、比喻性属于寓言故事中的独特优势,教师要借助于寓言故事来融入故事教学法,把小学生作为语文课堂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学习对象,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开展语文教育活动,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锻炼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一、强化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认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活动中,要想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强化对于寓言故事的认知。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除了要讲解语文文字知识、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发展自我语文思维、语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审美志趣、品德修养,构建丰富的语文知识结构。

要想让学生对于寓言故事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师要借助于寓言故事来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寓言故事是在我国文明土壤之中孕育出来的,属于一种历史文化沉淀物,寓言故事中充满着智慧结晶,教师在讲解寓言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历史文化素养,能够把寓言故事中的思想内涵、情感内涵展现出来。

在选择寓言故事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多元化、丰富化,无论是古希腊伊索寓言,还是俄国与古印度的寓言故事,都要保留原有的历史味道,结合本土国家的语言习俗、风土人情、文化内蕴,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展现出寓言故事中的寓言哲理、人文内涵。

二、借助于寓言故事运用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于寓言故事运用语言文字。

寓言故事教学策略和方法

寓言故事教学策略和方法

寓言故事教学策略和方法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教育形式,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启示作用,可以用来教育学生道德、智慧、勇气等方面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寓言故事教学策略和方法被广泛采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策略。

1.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寓言故事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通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他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角色扮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增强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

2. 解释和讨论:在寓言故事教学中,解释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通过让学生解释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情境。

讨论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故事中的启示和教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联系现实:寓言故事通常都包含了一些与现实相关的寓意和教训。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现实,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训。

例如,让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是否符合现实,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是否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等。

4. 创造交互式故事: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可以通过创造交互式故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创作的方式,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分析寓言结构:寓言故事通常都有一些固定的结构模式和情节发展。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寓言结构,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分析故事中的主题、角色、情节、对话等,更好地掌握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通过角色扮演、解释和讨论、联系现实、创造交互式故事和分析寓言结构等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优秀教案二则:探究寓言教学的有效方式

优秀教案二则:探究寓言教学的有效方式

优秀教案二则:探究寓言教学的有效方式探究寓言教学的有效方式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寓言的深刻内涵、丰富多彩的情节吸引着大多数的学生。

寓言教学在具有故事性、生动形象的同时,又可以教育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情感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突出寓言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探究寓言的教学要点、寓言的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如何优化寓言教学的有效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寓言教学要点1.寓言教学中必须准确把握寓言的含义寓言的含义和寓言的字面意义有很大的差别,只有准确把握寓言的寓意,才能正确地开展教学。

因此,教师在寓言教学中应该注重解读、深化寓言的寓意,并通过引导学生从字面和寓意两个层面全面理解寓言的真正含义。

2.寓言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寓言的社会场景、人物角色等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直观的形象、真实的情节等形式重点突出寓言故事中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引导学生从寓言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

3.寓言教学中要宣扬正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寓言故事的背后往往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道德性,它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正义的价值,以及人类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宣扬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观和道德观。

二、寓言教学策略1.寓言课前预热在寓言教学中,课前预热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对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寓言。

教师可以先讲解寓言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寓言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进行一些寓言小故事的引入,例如“龟兔赛跑”等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教学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2.寓言情境的创设在寓言教学中,情境设计非常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场景、场景人物、道具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一个类似的社会环境,从而更真切地感悟和理解寓言的含义。

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寓言教学应该紧扣目标教学,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研究中明确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时能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寓言故事的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形象描写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要传达的深刻道理。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发现生活中的道理,让学生能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

四、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寓言教学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阅读寓言故事,从中汲取知识和营养。

总之,寓言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教师应该注重寓言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恰当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寓言故事的形象和寓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在教学寓言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形象。

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其寓意,但是只简单地将寓言的形象看作是寓意的比喻来教授,会使学生只获得抽象的教训而无法真正领会寓言的寓意。

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时,需要紧紧抓住寓言形象自身的特点。

第一种引导方式是让学生领会寓言中形象的精辟语言。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中,作者通过描述狼的神态和动作,使狼的凶恶形象跃然纸上。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挑出形象的词语,并帮助或指导学生说明其作用。

第二种引导方式是抓住寓言单纯生动的情节。

寓言 苍蝇和蜜蜂 作文教学案

寓言 苍蝇和蜜蜂 作文教学案

《苍蝇和蜜蜂》寓言写作教学案苍蝇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羡慕不已: 蜜蜂的工作环境, 总是那么花香四溢, 馥郁芬芳, 再瞅瞅自己, 生活的这片天地总是乱糟糟、臭烘烘的。

更让人恼火的是, 几乎所有的生灵都对蜜蜂大加赞赏, 却对自己鄙夷不屑。

于是苍蝇找到造物主, 要求他把自己变成一只蜜蜂, 造物主真的把它变成了一只蜜蜂。

接下来的日子, 它像一只真正的蜜蜂那样, 每天早出晚归, 采集一囊花粉, 送回蜂房, 放下, 然后再飞出来, 马不停蹄地飞向另一朵花。

工作单调乏味不说, 每天累个半死, 却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

一天两天, 它还觉得新鲜, 可到了第三天, 它就受不了了。

它悄悄地溜走, 飞回了垃圾堆。

要求: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的审题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先整体把握材料, 苍蝇羡慕蜜蜂的工作环境和良好口碑, 但是忍受不了蜜蜂工作的辛苦, 所以它最终只能还是苍蝇。

这是一则寓言, 它的指向是人。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别人拥有的鲜花、笑容、光环, 却往往忽视了其付出的艰辛。

世界是公平的, 如果你只付出了苍蝇的努力, 就不要奢求得到蜜蜂那样的好口碑。

羡鱼与结网苍蝇羡慕蜜蜂的花香四溢, 受人赞颂, 耻于自己的乱臭一气, 受人鄙夷, 苍蝇羡慕蜜蜂的花香四溢, 受人赞颂, 耻于自己的乱臭一气, 受人鄙夷, 然而当它如愿后却又怠于辛勤的劳作, 终回归本性, 庸庸碌碌。

然而当它如愿后却又怠于辛勤的劳作, 终回归本性, 庸庸碌碌。

徒有万般羡鱼心, 而无一丝结网意, 其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鱼心, 而无一丝结网意, 其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天道酬勤, 在心灵的田地上埋首耕耘, 你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天道酬勤, 在心灵的田地上埋首耕耘, 你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麦当劳的创建者是雷克洛, 他一直想事业有成, 在他56岁那年不顾自己已年过半百, 岁那年, 创建者是雷克洛, 他一直想事业有成, 在他岁那年, 不顾自己已年过半百, 跑到一家餐馆当学徒, 学做食品。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寓言故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既具有娱乐性,又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教育价值。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言故事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寓言故事。

一、启发疑问引发思考寓言故事往往通过形象的动植物人物以及富有象征意义的情节来表达寓意。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狐狸与葡萄》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狐狸对葡萄失去了兴趣?”“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细节和寓意,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体验增强共鸣寓言故事往往通过情节表达一种情感或道德观念,因此,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体验故事情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有助于增强学生与故事的共鸣。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情感冲突和选择,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讲解《安徒生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通过小品、小剧场等形式,展示故事中小女孩的遭遇和选择,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故事所传递的爱与同情。

三、文化背景解读增加准确理解寓言故事往往与当地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对于正确理解故事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故事进行文化背景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寓意。

例如,在讲解《老狼的故事》时,可以介绍狼在欧洲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狼被描绘为邪恶的代表。

四、互动讨论拓展思维空间利用小组讨论、问题提问等互动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对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同学积极交流。

例如,在讲解《草房子》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认为主人公为什么选择住在草房子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通过这样的互动讨论,学生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故事,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观点,拓宽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浅谈怎样教好寓言

浅谈怎样教好寓言

浅谈怎样教好寓言(小学组语文科)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王佐心内容提要:寓言的题材广泛,篇幅短。

它像童话一样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故事性很强。

它把对人们的批评和教育寓于故事之中,使儿童易于接受。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好寓言呢?一、要引导学生感知形象(一)引导学生通过理清情节,感受形象(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形象1、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来感受形象。

2、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感受形象。

(三)通过指导朗读,感受形象二、要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一)理解精警的语句,体会寓意(二)通过推理和判断,体会寓意(三)通过引导学生说演写,体会寓意1、说一说2、演课本剧3、续写结尾关键词:感知形象理清情节抓住重点词语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指导朗读理解寓意寓言的题材广泛,篇幅短。

它像童话一样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故事性很强。

它把对人们的批评和教育寓于故事之中,使儿童易于接受。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好寓言呢?根据寓言的特点,我认为教学时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引导学生感知形象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道理的,是通过故事中的人或事物鲜明个性特征编写故事。

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感知故事中的具体形象,才能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

(一)引导学生通过理清情节,感受形象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说明道理的。

因此,它的故事性很强,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才能感受到故事中的形象。

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事情是由狼要吃小羊引起的。

事情的经过狼是两次“找碴儿”,最后终于狼不用什么借口,向小羊扑去,这是故事的结局。

在理清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揭露了狼穷凶极恶,蛮不讲理的嘴脸:同时也感受到驯服、善良的小羊的形象。

对形象感受的越深,对课文所揭示的寓意才会越容易接受。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形象1、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来感受形象。

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中,描写青蛙的话有两次:第一次,“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抓住“别”“不过”“还用”这些词语,体会青蛙对事实的怀疑态度。

浅析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方法——以《陶罐和铁罐》为例

   浅析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方法——以《陶罐和铁罐》为例

浅析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方法——以《陶罐和铁罐》为例摘要:童话和寓言的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学生们阅读量不高,缺少对童话寓言的阅读兴趣等,这些都是小学语文师所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还需从不同角度探索方法,提高小学生们的整体阅读能力。

本文以《陶罐和铁罐》为例,分析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方法,希望可以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有效方法;《陶罐和铁罐》一、教学背景小学语文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字理解能力,《陶罐与铁罐》这篇文章采用对话式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国王御厨中的故事。

全篇通俗易通,语言巧妙,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

寓言故事的形式,使文章通过巧妙的语言,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的生词和重点词语、多音字等。

(二)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生字词的掌握,多音字的正确区分。

(二)难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寓言故事的哲理。

一.导入(一)读词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陶罐与铁罐》。

经过预习,大家生字词都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2.出示:谦虚朴素价值奚落轻蔑骄傲3.指名读,齐读。

4.读了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板书:陶罐铁罐5.如果请你分别用这两组词语说几句话,能行吗?大家先和同桌说一说。

(二)听写1.接下来老师要请大家听写两个词语,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纸上。

准备好了吗?注意听,你需要写的是我说的词语在文中的反义词。

第一个:骄傲,第二个:坚强。

2.出示田格,对照对错,指导书写。

我们写字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的规范、美观。

(三)补题1.解决了生字词,我们就开始走进课文,来学习这一则寓言故事,补题。

二、导读1.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出示图片),一个是?陶的。

另一个是?铁的。

这两个罐子性格可不一样。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己读读课文的1-9自然段,看看它们的性格有何不同?2.出示学习提示:放开声音自己读一读课文1-9自然段,看看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何不同?2.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回答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吗?铁罐:骄傲无礼陶罐:谦虚有礼3.它们不同的性格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展现的呢?4.那你能读好对话,把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再现出来吗?先自己练一练吧。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类文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寓言是通过一种方式,把人和事物比喻成动物或物品,来表达某种哲理和生活道理的文学形式。

而寓言类文章则是这种文学形式的体现,它具有故事性、形象性以及引导性的特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因此,如何开展寓言类文章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一、选用合适的寓言类文章寓言类文章种类繁多,而不同种类的寓言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选用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相适应的寓言类文章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寓言类文章宜选短小精干的作品,其内容易于理解,寓意深刻。

同时,也应注重选用广为流传或比较新颖的作品,这样既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又能促进教学效果。

二、加强导读,培养学生品味寓言类文章的意义不仅在于教育生活道理,更在于启迪学生的人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品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导读、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寓言类文章的意义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和品味。

例如,在讲解小狐狸偷吃葡萄这个寓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狐狸为什么会偷吃葡萄?偷吃后的后果是什么?这个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等等。

三、拓展课外阅读,转化教学方式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中的篇章,更应该注重拓展课外阅读资源。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寓言类童话故事集、名家寓言选等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领悟其意义。

同时,也可以将故事情节、寓意等向生活中延伸,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认识。

例如,在讲解《小乌鸦找螃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螃蟹,让学生亲身体验作品中螃蟹的味道和性格特征。

四、灵活掌握教学方式,善用多元化手段在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掌握教学方式,善用多元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解寓言类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PPT演示、图表分析、图片展示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亲子阅读等多元化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

语文论文寓言教学与思维训练_3781

语文论文寓言教学与思维训练_3781
《画蛇添足》: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卖弄本事、弄巧成拙的人;中层寓意是劝说那些已经取胜者应适可而 止,不可因贪多而走向反面;深层寓意则是告诫人们:主观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越出一步就会变成谬 误。
《刻舟求剑》: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思想闭塞而又刚愎自用的蠢人;中层寓意是嘲笑那些顽固守旧、反对 革新的国君和贵族;深层寓意则是告诫人们要懂得运动写相对静止的哲理。
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著名寓言《猴子和鳄鱼》,写鳄鱼的妻子病重,要吃猴心,于是鳄鱼谎称对岸有茂密的花果,愿意背猴子 渡水去采摘,把猴子骗到水中央才说出本意;猴子急中生智,谎称“心挂在树上要回去取”,鳄鱼只好背它回 去取心,刚靠岸猴子便跳到树上去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这则寓言有四个寓意:(1)骗人者反而受骗;( 2)要防止得而复失;(3)不可贪欲迷误;(4)邪不胜正。
当然,“发现”也好,“想象”也好,“创造性思维”也好,都不是胡思乱想,不能脱离寓言的基本内容 而“离题万里”。
利用寓言作品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辐合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狼的寓言有四篇:《一只狼》、《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和狼 》。这四篇的寓意,分开看,大不相同。但如果让小学生归纳一下狼的特性(残忍凶恶而又不乏狡猾),这就 是简单的辐合思维训练。同样的例子还有《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以及《狐狸和葡萄》(补充)。
复杂一点的如《买椟还株》、《南辕北辙》、《我要的是葫芦》、《掩耳盗铃》。分开看,四篇寓意似乎 大相径庭;但合起来看却可以说明一个共同的道理:目的和手段(或途径)必须统一,否则将一事无成。这是 从较深的层次上进行辐合思维训练的材料。
训练学生的辐合思维,常常要引导学生异中求同。这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寓言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寓言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寓言教学的方法及策略江苏省常熟市唐市中心小学 郁 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把重心放在教学语言文字运用上面。

换句话说,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应努力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真正贯彻落实课标精神。

一、正视现在1.忽视寓言的背景纵观现今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大多选自《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以及我国古代典籍《战国策》《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这些故事的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知识库。

如果将这些寓言背景知识和信息资料用于小学寓言教学中,适时、恰当地介绍寓言的相关背景,可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其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忽视寓言的整体性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是情节之间联系性很强,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有教师忽视寓言的整体性。

分层分段的教学虽然厘清了层次,但是也使寓言变得分崩离析。

试想,如果整堂语文课自始至终都围绕着“梳理故事情节、揭示故事寓意”这两方面来教学,其余都是一些简单的一问一答和朗读,那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忽视寓言的工具性语文课堂教授的寓言故事,都是经过专家们精挑细选的,就不再仅仅是讲故事、说道理而已了,它们本身已经被赋予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意义。

寓言中往往包含着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果能利用寓言的特点,让孩子尽情地读、演,那他们对寓言的寓意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传统的教学却偏重于理解单纯的寓意,这对发展孩子的语用能力是有阻碍作用的。

二、展望未来自古以来,中外不少学者对寓言这一文体存在较大争议。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

”他对于小学生学习寓言是持反对态度的,他认为寓言中有“坏心术”;中国老一辈文化作家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说:“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会处处碰壁上当。

”学术界虽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但在现今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寓言是普遍存在的。

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方法

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方法

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来传递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价值观念。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住在井里的青蛙,它从小就生活在狭窄的井里,对外界的世界一无所知,只能通过井口看到天空。

它以此为根据对外界的世界形成了片面和局限的认识。

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方法可以非常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和学习能力的学生。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建议:1.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或阅读故事来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 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并理解基本的情节。

2. 角色扮演:- 分配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并理解两个角色的观点。

3.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故事的主题、寓意以及青蛙和小鸟的不同看法。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

4. 绘制漫画或插图:- 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作漫画或插图。

- 这有助于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并培养创造力。

5. 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撰写与故事相关的短文或续写故事结局。

-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并让他们思考故事的深层含义。

6. 多媒体展示:- 使用动画、视频或其他多媒体资源来呈现故事。

-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7. 成语学习:- 引导学生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及其在日常语言中的应用。

- 培养他们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

8. 知识拓展:- 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文化知识,如古代寓言的起源和作用。

- 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9. 道德教育:- 联系现实生活,讨论故事中体现的道德价值观,如开阔眼界、不固步自封等。

-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10. 总结与反馈:- 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反思学习过程,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班级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重要的是要确保教学过程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帮助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发,并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寓言教学中的“方法论”———以《扁鹊治病》教学为例

寓言教学中的“方法论”———以《扁鹊治病》教学为例

|一课一得———以《扁鹊治病》教学为例文|夏芳“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话烂熟于胸,不管是顺水推舟,还是授人以渔,关注“方法的习得”是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根本目标。

在寓言教学中,“方法论”更是绕不开的话题,我通过两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思考。

【片段一】师:第一次劝说,心情会怎样呢?生:很担心吧,因为是大王生病了。

师:那你用担心的语气读他的话。

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蔡桓公的反应呢?生:不高兴。

(师板书)师:假如你是蔡桓公,会怎么说呢?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能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师:面对这样一个不相信自己有病的蔡桓公,十几天后,扁鹊又来了,如果你是他,心情会如何?生:会更着急,因为蔡桓公的病由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师:假如你是扁鹊,你会怎么说?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蔡桓公的反应呢?生:很不高兴。

(师板书)师:怎么说的?生:没说什么。

师:嘴上没说,心里一定在嘀咕。

如果是你,会嘀咕些什么?生:这扁鹊,真是烦人。

(大笑)师:富于想象地说一说。

生:(语气夸张地)这个讨厌的扁鹊,真让我没面子。

(哄笑)【片段二】师:看来他不仅是医术高明。

生:他医德也很高尚。

师:这样一个医术高明、医德也很高尚的人就在身边,蔡桓公还是死了,为什么呢?生:蔡桓公不听劝告;他太固执了;他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师:那你从他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生:我觉得不要太固执了。

我受到的启发是别人给你提的意见要听,但我觉得听意见的时候也要注意,如果是对的就听,不对的还是不能听。

师:你很理智,但是要明辨对错也并不容易。

从扁鹊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生无人举手)师:比如,后来他逃到秦国去了,为什么?生:不跑的话要被杀头的。

师:那你受到什么启发了?生:要机智一点,如果有生命危险还是要先躲一躲。

师:严文井老先生认为,寓言就是魔术师的口袋,只要你够细心,就能从中拿出若干个宝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寓言教学方法————————————————————————————————作者:————————————————————————————————日期:浅谈寓言教学方法临武五完小史琳菲【摘要】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深受儿童的喜爱。

寓言故事的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浅谈了小学语文课中寓言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们分享。

【关键词】寓言;目标;形象;寓意寓言大多通过一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等奇怪的东西说着人的话,做着人的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它的内容简短,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这种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适合小学生阅读。

因此,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适当地选编了一些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

由于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恰当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寓言故事的形象和寓意。

以下是个人在寓言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浅的认识,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寓言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猜谜,猜成语导入。

比如我在讲《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就是先出示几张寓言图片,让生猜寓言成语导入的,学生兴趣被激发了。

有一部分寓言课文有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导入。

寓言课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寓言课文观点的理解。

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寓言教学中,我也会从语文课本中精选与寓言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让学生受到感染,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寓言,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紧扣目标教学寓言内容虽通俗易懂,但要扣住一些“关键词”,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我紧扣“亡”字,首先让生自学,了解“亡”是什么意思?几次亡羊?每次因为什么而亡?每次亡羊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又如在教《自相矛盾》时,要紧扣“夸口”这个词的含义,什么是夸口?卖矛又卖盾的人怎样夸口?透过字里行间,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故事内容。

这样,扣住关键词就落实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对理解文本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寓言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寓言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了塑造具体生动的角色,使深刻的寓意通过故事表现出来,作家们常常会在寓言中采用拟人、比喻、象征、夸张等表现手法,以达到比较强烈的教育性和讽刺性。

在寓言作品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以绘声绘色的语言再现寓体生动的情节,让学生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角色,对寓体有了较全面的感受,对寓言的学习有了较强烈的兴趣。

如寓言中常用的拟人手法,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中,贪婪、狡猾的狐狸,贪慕虚荣、被花言巧语所欺骗的乌鸦,这些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角色的特点,并总结其表现手法,引导生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教学寓言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方法的传授。

寓言教学中要求学生纵观整个故事,能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

低年级学生有赖于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如二三年级的两则寓言《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其中的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孩子太小,寓言表达的确存在障碍,但可以试着慢慢引导。

但四年级的《亡羊补牢》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流程自己去复述,教师只需稍加点拨。

寓言教学还应该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寓言不过是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折射而已,现代社会愈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故事,切实帮助学生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使学生更聪明。

三、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在任何文体的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感受形象。

寓言也不例外,但大多教师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引导学生想象形象,往往只简单地把寓言的形象当作寓意的比喻来告诉学生,把分析形象的目的看作是为了能够在最后告诉学生“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如果这样对待寓言的形象,学生只能从中获得几条抽象的教训与道理,不能真正地领会寓言的寓意。

由于寓言的艺术形象有它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的时候,必须紧紧抓住寓言形象自身的特点。

在引导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领会寓言中形象,精辟的语言和其他文体一样,寓言的形象也是用丰富的语言来描绘的。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中,作者写凶残的狼几次想要吃掉小羊,但机智的小羊每次都以合理的理由阻挡了狼想吃掉它的欲望,当狼理屈词穷后,“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往小羊身上扑去”。

这就使狼的神态、动作跃然纸上,把狼那种强词夺理的劲儿表露无疑。

教学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挑出这些形象的词语,并想象它所描绘的凶恶的狼的形象,并且帮助或者指导学生说明它的作用。

又如在《农夫和蛇》的寓言中,最后农夫说:“蛇是害人的东西,我不该怜惜它。

”这是这篇寓言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我帮助学生了解了这些警句的含义,也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了寓言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寓言的警句呢?我认为应该在学生对寓言故事获得了具体而完整的印象之后进行。

最好不要由教师来解释这些警句的含义,而应当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出警句的含义。

(二)抓住寓言单纯生动的情节寓言总是通过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来表现主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想象寓言的内容。

例如,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对《狼和小羊》进行想象:故事发生地点(小溪边),故事的开端(狼非常想吃小羊),故事的发展(狼两次找借口要吃小羊,被小羊婉言戳穿),故事的结果(狼露出真面目扑向小羊)。

这样,教师就能帮助学生对寓言故事形成完整而清晰的印象,学生对狼的凶残狡猾和小羊的善良形象的认识也就更为深刻。

(三))师指导朗读,感悟形象。

有感情地朗读寓言,可以增强想象的鲜明性,但寓言不像诗歌那样富于音乐性,也不像童话那样有比较复杂的情节,而是一个很有情节的小故事。

所以朗读寓言时应该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要求语调轻松、柔和、幽默而带讽刺意味。

组织好学生分角色朗读,是朗读寓言的最好的方法,但这一环节应该放在学生已分析完全文之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各个形象的特点进行朗读,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

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形象的理解。

但要防止学生朗读时装腔作势,以免影响寓言的教育效果。

四、帮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

在寓言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

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

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

因此,我们在引领学生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要时刻留心找出并抓住这根“看不见的线”,沿着这条线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抓住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故事中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使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理”。

我们将这一环节称为“研读体会,感悟明理”。

比如《扁鹊治病》这篇故事中看不见的线在哪里呢?扁鹊的“拜见、又拜见、再拜见、远望掉头跑”和蔡桓公的“不相信、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都是故事情节中的明线,从这里是看不到深层的寓意的,而在蔡桓公的“不相信、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的背后所隐藏的“讥讽、反感、厌烦、请”,才是这条看不见的线,在这条线上我们看到了蔡桓公的霸气、傲气和对扁鹊的藐视,以及在最后病入膏肓时的恐惧,只有在这条线上认识到这一层,才能得出——不虚心、不诚恳、不耐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产生不良后果,直至后悔莫及——这样的道理来。

寓言教学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

以下是揭示寓意的一些方法:(一)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感知寓言的形象,揭示寓意。

如《鹬蚌相争》这篇寓言故事中有鹬和蚌的对话,教学时引导学生品读它们的对话,如“鹬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蚌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它们为了利益而争最后被渔翁捉住。

引导生分析,品读它们的语言,体会争一时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二)通过分析事物特点或发展规律来感知寓意。

在教学《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时通过对禾苗的生长规律的揭示,以及这位农夫违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的驳斥,从而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三))通过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辨证关系来感知寓意。

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这一现象的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会自食其果。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寓言的形象是以比喻的形态出现的,寓言中所讽刺、批评的真正对象,不在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或现象。

这也是寓言的真正价值所在。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

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中心思想是说某人要去南方的楚国,却往北走,结果越走离楚国越远。

它的寓意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即使各种条件很好也达不到目的。

因此,揭示寓意的过程也就是把寓言的形象指向现实生活的过程。

一般来讲,入选教材的寓言,是学生在生活中能感知和体会到的人、事、物或现象,所以只要学生真正领会了寓言的形象,在他们的生活中又确实碰到过那样的事情,寓言故事就是不难理解的。

例如,《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通过修羊圈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办错事,只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认真改正还不晚。

”寓言本身没有点明这一点,只是记叙亡羊补牢的过程,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寓意,我便启发学生:“丢羊的人认识到现在把羊圈修好还不晚之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学生会回答:“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我接着提问:“一个人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后,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寓言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了,从而体会出寓言的寓意。

随着学生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他们便能慢慢地自己总结出寓言的寓意,并把总结的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重新认识学过的寓言的教育意义。

(五)由表及里,概括寓意寓言教学中,学生感知具体的、个别的艺术形象,从认知上讲,只是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是准确理解寓意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