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主题2 第9课 出辞气远鄙倍
语文版选修教材《〈论语〉选读》资料之09.出辞气远鄙倍
第九课 出辞气远鄙倍引人入胜修养是一束温煦的阳光,闪耀着晴朗的美丽。
修养是一缕清新的风,自自然然,清清爽爽。
修养是一种成熟、奋进的气质;修养是一种热情、友善的风度;修养是一种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热爰。
修养是一种对万物的谅解和豁达。
修养请从语言文明开始;修养请从远离鄙陋出发。
……[课 前 预 案]……一、文言知识(一)正字音笾.(biān ) 愆.(qi ān ))瞽.(g ǔ)蘧.(q ú) 裨谌..(b ìch én ))佞. (n ìng) 恂恂.. (x ù) 踧踖..(c új í) (二)通假字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倍”通“背”,读bèi ,乖戾。
) 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知”通“智”,读zhi ,智慧。
) (三)一词多义.,孟敬子问之(重病).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憎恨).走(快) .也(强大 ) .倍矣(粗野,鄙陋) .远,君知其难也(边邑) .,未能远谋(见识短浅) .,不足迎后人(轻贱) ⑤敢皆鄙.怀,恭疏短引(自谦之辞) ①蘧伯玉使.人于孔子(派遣)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出使)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 ①辞.达而已矣(言辞)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③停数日,辞.去(告别) ④大礼不辞.小让(计较 ) ⑤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学、文词) ⑥《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过而未能也(使……少,减少).而患不均(少)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的人) .也(形容词尾,……的样子) .斯而已乎(像) ③公将如.齐,于夫人皆行(动词,往,到……去) .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连词,假如) ⑤焉知来者之不如.气也(赶得上,比得上) .者三(介词,同“于”) .(助词,表疑问语气) .!使乎!(助词,表感叹语气) .言也善(代词,他的) .人,焉用佞?(代词,他) .过而未能也(代词,自己) .一二扣之(指示代词,其中的) .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 .孰能讥之乎(副词,表反问) ⑦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一定) (四)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 远离) 2.数词作动词君子所贵乎者三.( 有三点) (五)古今异义1.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古义:仪容举止 今义:相貌2.正颜色..,斯近信矣 古义:脸色神情 今义:色彩3.行人之羽修饰..之古义:增删字句今义:修整装饰使整齐美观4.为命,裨甚草创..之古义:写草稿今义:开始创办或创立5.有言者不必..有德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6.不可与言而之言,失言..古义:说了不该说的话今义: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也”形式的判断句,译文: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9出辞气远鄙倍
整理ppt
1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练习一
二者的区别在于语言态度是否真诚。前者嘴里所说与心里 所想脱节,言不由衷,心口不一;后者表里如一,言为心声。
整理ppt
1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 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 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 齿,因为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 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 服人。
整理ppt
22
探究:孔子的语言观
对语言的重视是孔子尚文思想的重要方面。孔子虽然说“四 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但落实到作为个体的人本身, 重要的是讲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做人,不能回避语言的问题。
【评析】
与人交往,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什么时候说活,什么时候不说话, 要有一个尺度。第一,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说,这叫毛毛躁躁。交友原 则之一,就是不要抢说话。说话有一个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 大家期望的一个话题时,你徐徐道来,这才是合适的。第二,话题已经到 这了,你反而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说心里话。交友原则之二, 就是不要有话不说。第三,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不看人家的脸色,上来就 说。所以,交友原则之三,就是不要闭眼瞎说。先要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 你能不能说出最合适的话?朋友之间永远是要有尊敬,有顾忌的。
3、《现代汉语词典》对“失言”的解释,含有“无意中”这 个义素,而在《论语》中只是表示“说了不该说的话”,没有 “无意中”这个意思。
整理ppt
21
《论语》不是专门研究言语交际的著作,但是,其中的很 多论述都体现了孔子言语交际观。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 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 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 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 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 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二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含答案
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1.冉有名求,字子有,周朝春秋末期鲁国人。
冉有出身卑微,性格开朗,秉性刚直,但不擅长礼乐。
是孔子的直系(第一代)弟子,比孔子小29岁,在孔门中以善于处理政事著名,曾做过鲁国贵族季孙氏的家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军,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有帮助季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孔子对此极为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弟子“鸣鼓而攻之”。
2.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
孤竹国国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国君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
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
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
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
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二人便来到周的都邑岐山。
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
他们对倚仗兵力征伐杀戮的西周感到非常失望。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作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作仁吗?”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尚制止了。
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
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以野菜为食。
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出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他们仍拒绝出山仕周。
后来,一位山中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们采食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于是他们就连野菜也不吃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脚下。
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出辞气远鄙倍》课件
出辞气远鄙倍的含义
01
气
气质、修养。
02
远
远离、避免。
03
鄙
粗俗、浅薄。
04
倍
违背、背离。
出辞气远鄙倍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个人修养
通过文雅得体的言辞,展 现个人良好的气质和修养 ,提升个人魅力。
促进人际关系
恰当的言辞能够更好地与 他
文雅得体的言辞是社会文 明进步的体现,能够促进 社会和谐发展。
Part
05
出辞气远鄙倍的未来发展
出辞气远鄙倍技巧的创新和发展
创新表达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探索更多创新的表达方式,如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等,使出辞气远鄙倍技巧更加生动和形象。
深度学习技术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分析大量语料库,发现新的语言规律和技巧, 进一步提高出辞气远鄙倍的表达效果。
跨领域合作
与其他艺术领域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合作,借鉴其表现手法和技 巧,丰富出辞气远鄙倍的艺术表现形式。
《出辞气远鄙倍》 ppt课件
• 出辞气远鄙倍的概述 • 出辞气远鄙倍的技巧 • 出辞气远鄙倍的实践应用 • 出辞气远鄙倍的案例分析 • 出辞气远鄙倍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出辞气远鄙倍的概述
出辞气远鄙倍的含义
出辞气远鄙倍
指说话要文雅得体,避免使用粗俗浅薄的言辞。
出
说话的表达方式。
辞
言辞、措辞。
出辞气远鄙倍的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
出辞气远鄙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 的道德规范和修养要求,源于古代的 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 文雅得体的言辞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 现,因此在教学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辞气远鄙倍》课文知识点
《出辞气远鄙倍》课文知识点一、重要字词1.字音字形笾豆(biān) 愆(qiān) 瞽(ɡǔ) 闵子骞(qiān) 裨谌(pí chén) 雍(yōng) 侃(kǎn)2.通假字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通“背”,乖戾)知者不失人(通“智”,聪明)3.重要词语斯远暴慢矣(怠慢)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粗野,鄙陋)仍旧贯,如之何(沿袭)夫子为卫君乎(帮助)辞达而已矣(达意)雍也仁而不佞(有口才)御人以口给(对付)恂恂如也(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重视)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正颜色,斯近信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庄)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寡,减少)6.成语积累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
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巧言,花言巧语。
令色,讨好的表情。
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古之贤人也《诗》、《书》、执礼,皆雅言也2.宾语前置夫子何为求仁而得仁,又何怨3.介宾短语后置御人以口给4.被动句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三、文学常识《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另外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
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
《书》:即《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语文论语选读之九出辞气远鄙倍PPT学习教案
(4)口给:言第语23页/共便34页捷、 嘴快话多。 (5)不知其仁:指有口
「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 冉雍的评论,提出自 己的看法。他认为人 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 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 伶牙利齿,这两者在 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 善说的人肯定第2没4页/共有34页 仁 德,而有仁德者则不
第10页/共34页
这种人,我们日常 生活中也会遇到, 有点像日本电影明 星高 仓键塑造的那
些形象,那可比那 种唠唠叨叨,叽叽 喳喳说个不停 的人
厉害多了。所谓言 多必失,话说多了 威信也就降低了, 说上 十句抵不上人 家一句,让人第不11页/得共34页 要领。
14-25蘧伯玉(1)使人于孔子,孔子 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第2页/共34页Fra bibliotek【读解】
钱穆《论语新解》
容貌颜色辞气,喜怒哀乐
之所由表达。鄙之与雅,倍之
与顺,正之与邪,信之与伪,
暴之与和,慢之与庄,即中节、
不中节之分。后人皆喜读《孟 子》、《中庸》,若其言之阔 大而高深。然曾子此章,有据 有守,工夫平实,病危临革而
犹云云,可见其平日修养之诚 且固。言修身者,于此不当忽。
淮南子原道篇:“蘧伯玉年
7-15冉有曰:“夫子为(1)卫君(2) 乎?”子贡曰:“诺(3),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 “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 子不为也。”
「注释」 (1)为:这里是帮助的意思。 (2)卫君:卫出公辄,是卫灵 公的孙子。公元前492年--前 481年在位。他的父亲因谋杀南 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灵公 死后,辄被立为国君,其父回 国与他争位。 (3)诺:答应的说法。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论语选读课件 主题二 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
8.孔子为何赞叹蘧伯玉的使者? 点拨:使者的回答反应敏捷,词义恰当,不卑不亢,既为自 己的主人自谦,又明白暗示出自己主人的可敬品格。虽自谦 而不失身份,语意曲折微妙,言简意赅,所以得到了孔子的 赞叹。
9.子贡有怎样的谈话技巧?请结合文意及注释分析。 点拨:子贡借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让位的事来试探孔子对卫 出公与其父争位一事的态度,并由孔子肯定伯夷、叔齐的做 法,而知孔子不赞成卫出公。这样,子贡既委婉地探知到了 孔子的观点,又没有引起孔子的不悦,体现了子贡委婉的表 达艺术。
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 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 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也就是说,君子要整肃自己的仪容举止,端庄自己的脸色神 情,注意自己的言辞。孔子重视语言不尚文饰,朴实无华,话 说到点子上,一语中的。但并不是不要求有文采,更要求说话 要看对象,有技巧。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裨谌草.创之 (2)雍也仁而不佞.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御人以口.给.
草:_粗__略_________________ 佞:_有__口__才_______________ 鲜:_少___________________ 口给:应 ___对__敏__捷__,__能__言__善__辩_
[突破词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鲁人为.长府 为:做__,__指__下__文__的___“__改__作__”__,__即__“__改__建__”
(2)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使:派__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寡: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_减__少___
语文版-语文-高二-2.9《出辞气远鄙倍》素材 基础知识归纳
《出辞气远鄙倍》基础知识归纳基础知识归纳:1.字音字形(1)笾豆(biān)(2)愆(qiān)(3)瞽(ɡǔ)(4)闵子骞(qiān) (5)裨谌(pí chén) (6)雍(yōnɡ)(7)侃(kǎn)2.重要词语(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粗野,鄙陋(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待人不当或错过人才(3)侍于君子有三愆:过失(4)仍旧贯,如之何:沿袭(5)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切中要害(6)辞达而已矣:表情达意(7)巧言令色,鲜矣仁:令,美好的;鲜,少(8)雍也仁而不佞:有口才(9)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3.通假字(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通“背”,乖戾(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通“智”,聪明4.古今异义(1)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2)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古义:这个人今义:指妻子,一般用在外交场合(3)有言者不必有德古义:不一定今义: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5.词类活用(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2)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整肃(3)正颜色,斯近信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4)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6.虚词用法(1)为⎩⎪⎨⎪⎧ 鲁人为长府:做,改作,动词夫子何为:做,动词夫子为卫君乎:读wèi ,帮助,介词为命,裨谌草创之:草拟,起草,动词(2)也⎩⎪⎨⎪⎧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句中表停顿语气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句末表否定语气伯夷、叔齐何人也:句末表疑问语气古之贤人也:句末表判断语气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句末表肯定语气雍也仁而不佞:句中表停顿语气(3)焉⎩⎪⎨⎪⎧孔子与之坐而问焉:代词,他不知其仁,焉用佞:疑问代词,哪里 7.特殊句式(1)夫子何为:宾语前置(2)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被动句。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意思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意思1.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意思就是说话的时候注意言辞和语气,这样就能远离粗俗和无礼啦!就好比你跟朋友聊天,如果你总是大喊大叫或者说些不礼貌的话,那别人肯定不喜欢跟你玩呀!你想想,要是有人这样对你,你会高兴吗?2. 这句话呀,是告诉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呀,这可太重要了!就像你去面试,说话得体大方,是不是就更有可能被录取呢?不然说话粗俗无礼,那机会不就溜走了嘛!3.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言辞和语气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呢!好比在公共场合,你轻声细语和大声喧哗,给人的感觉能一样吗?大家肯定更喜欢那个有礼貌的呀!4. 你知道吗,“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就是让我们用恰当的言辞和语气,来避免让人觉得粗俗呀!就像你给长辈说话,恭恭敬敬的,和没大没小的,哪个更讨长辈喜欢呢?5. 要理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你就想想,跟人交流时用词文明、语气和善,是不是就不容易招人讨厌呢?就好像在聚会上,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和一个满口粗话的人,谁更受欢迎呢?6.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简单来说就是说话要有分寸呀!比如和同学讨论问题,客客气气地表达观点,总比争得面红耳赤好吧!你说是不是呢?7. 这句话呀,就是告诉我们说话的艺术呢!就像你赞美别人,说得真诚动听,和干巴巴的,效果能一样吗?那肯定是前者让人更开心呀!8. 想想“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不就是让我们在说话时多注意点,别那么粗俗嘛!就好比在图书馆,安静小声地说话,才不会打扰别人呀!9.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强调的就是说话的质量呀!和陌生人初次见面,说话得体,是不是更容易留下好印象呢?这很关键哦!10. 其实“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让我们用合适的言辞和语气与人交往呀!就像你和家人说话,和和气气的,家庭氛围不就更融洽了嘛!我的观点结论:总之,我们要时刻牢记“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语气,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好,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语文:人教版论语选修《出辞气远鄙倍 》教学课件[来源:学优高考网1549312]
14· 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 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评析】 裨湛、子羽、子产、世叔,这四个人都是郑 国大夫。这四个人在写作方面各有所长:裨湛长 于草拟,世叔长于探究,讲义理;子羽长于修饰, 作剪裁;子产长于润色,加以文采。郑国出台外 交辞令,经四位贤人之手,集四人之长,审慎周 密,如行云流水,自然妥帖,应对诸侯,鲜有败 事。
14· 2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 “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思考:孔子觉得蘧伯玉的使者的话好在哪里? 要点: 《四书章句集注》对此句的评注是“使 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 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 “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这里包含了伯 玉老先生做事谦虚谨慎,事后省自身克己 的思想品德和自怨自艾的的愧疚心理。使 者的话既谦虚又简约,家臣越是这样,越 能见主人贤德的修养。使者是个既了解主 人人格又善于辞令的人,所以使者走了以 后孔子反复赞美道:“上学到了什么?
要点:说话要注意场合。
14·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 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评析」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 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 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 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 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8· 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 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 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 之事,则有司存。”
思考:曾子为什么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要点: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 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 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 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 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九出辞气远鄙倍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1.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应用。
教学难点:
1.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动量的概念和意义。
2.利用公式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量的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动量的概念和意义。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人教版选修3-5》物理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学术期刊:提供物理学相关的学术期刊,如“Physics Review”、“Physics Education”等,供学生查阅最新的研究成果。
4.拓展支持:
-教师指导: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同学互助: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家长支持: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动量守恒定律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动量守恒定律重点,强调动量守恒定律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动量守恒定律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工作语文关于《出辞气远鄙倍》说课稿.
工作语文关于《出辞气远鄙倍》说课稿2019-01-01太康一高焦文林程爱芝一、教材《出辞气远鄙倍》是语文版教材选修课《<论语>选读》的第九课,。
《<论语>选读》是新课程教材“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
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评价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包括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里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等方面。
《<论语>选读》的课文按主题编排,全书共15课,大体分为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四个方面,让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出辞气远鄙倍》编入“学习与教育”类,侧重讲语言的社会意义与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辨析古今词义,积累文言词汇。
2.技能目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文明用语习惯。
3.情感目标:认识文明用语在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明用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1)诵读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注释、查阅字典,准确掌握课文生僻字词读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形式分三种:一是教师范读,学生留意关键语句的读音;二是请语文成绩中等的学生个别诵读,以发现学生诵读中在字音、断句、节奏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学生齐读,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在课堂上,每章内容学生至少读三遍。
(2)讲解法。
理解实词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进一步把握孔子关于言语主张的前提。
因此,教材注释里提到的词语,提醒学生;学生比较生疏的词语,就作些必要的讲解;关键的语句,也为学生提供解释、翻译方面的帮助。
如,课题,就给学生比较具体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个语句的同时,对本课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出辞气远鄙倍辞气:言辞语调远:远离,形容词作动词鄙:粗野,鄙陋倍:通“背”,乖戾、乖张(性格、语言、行为别扭,不合情理)出辞气远鄙倍:讲究言辞语调,就会远离粗俗和乖戾,做到文雅、和气,体现人文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1.冉有名求,字子有,周朝春秋末期鲁国人。
冉有出身卑微,性格开朗,秉性刚直,但不擅长礼乐。
是孔子的直系(第一代)弟子,比孔子小29岁,在孔门中以善于处理政事著名,曾做过鲁国贵族季孙氏的家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军,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有帮助季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孔子对此极为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弟子“鸣鼓而攻之”。
2.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
孤竹国国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国君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
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
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
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
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二人便来到周的都邑岐山。
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
他们对倚仗兵力征伐杀戮的西周感到非常失望。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作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作仁吗?”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尚制止了。
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
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以野菜为食。
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出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他们仍拒绝出山仕周。
后来,一位山中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们采食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于是他们就连野菜也不吃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脚下。
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也就是说,君子要整肃自己的仪容举止,端庄自己的脸色神情,注意自己的言辞。
孔子重视语言不尚文饰,朴实无华,话说到点子上,一语中的。
但并不是不要求有文采,更要求说话要看对象,有技巧。
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8)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6.6)[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贵: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_____________________(3)侍于君子有三愆.愆:_____________________(4)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鄙:________倍: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作动词,重视(2)变动,这里指整肃(3)过失,过错(4)粗野,鄙陋通“背”,乖戾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鸟在快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悲哀;人在快死的时候,他的话语仁善。
(2)聪明人既不会待人不当,也不会说话不当。
(3)话轮到他说却不说,叫作隐瞒。
[要义探究]3.君子在道德上应该重视的三个方面是什么?点拨: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强调了礼对举动容貌方面的指导作用;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强调了礼对外部表情和内在感情方面的指导作用;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强调了礼对语言语气方面的指导作用。
礼养于中则行于外。
打好礼的思想基础,言谈举止就会合于礼。
这是修身之要,为政之本。
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4.在第三段中,孔子认为侍奉君子容易犯的三种过错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点拨:三种过错是“躁—隐—瞽(没眼色)”。
这说明了说话时不可以乱说,要善于察言观色,把握时机,符合谈话礼节。
否则,会说话失当,有失风度和修养。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
子曰:“使乎!使乎!”(14.2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15)[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鲁人为.长府为:________________(2)蘧伯玉使.人于孔子使:________________(3)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寡:________________(4)夫子为.卫君乎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做,指下文的“改作”,即“改建”(2)派遣(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4)帮助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照老样子,怎么样?为什么一定改建呢?(2)我们先生想尽量减少过失却还没能做到。
(3)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仁德,又怨恨什么呢?[要义探究]7.孔子为什么说闵子骞“言必有中”?点拨: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修建府库如若改制,则违背礼制,有僭越之嫌,同时加重赋税,增加百姓负担。
子骞反对违背礼制,认为应有利百姓。
二是回答有艺术性,先是一个肯定句“仍旧贯”,接着巧妙地缓和语气,改为无疑而问“如之何”,接着马上补充一个语气坚决的反问句“何必改作”。
语言跌宕,松紧有致,语气舒缓自如恰到好处,这样容易使自己的言论得以顺利采纳。
8.孔子为何赞叹蘧伯玉的使者?点拨:使者的回答反应敏捷,词义恰当,不卑不亢,既为自己的主人自谦,又明白暗示出自己主人的可敬品格。
虽自谦而不失身份,语意曲折微妙,言简意赅,所以得到了孔子的赞叹。
9.子贡有怎样的谈话技巧?请结合文意及注释分析。
点拨:子贡借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让位的事来试探孔子对卫出公与其父争位一事的态度,并由孔子肯定伯夷、叔齐的做法,而知孔子不赞成卫出公。
这样,子贡既委婉地探知到了孔子的观点,又没有引起孔子的不悦,体现了子贡委婉的表达艺术。
子曰:“辞达而已矣。
”(15.4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5.5)[突破词句]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裨谌草.创之草:____________________(2)雍也仁而不佞.佞:____________________(3)巧言令色,鲜.矣仁鲜:____________________(4)御人以口给..口给: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粗略(2)有口才(3)少(4)应对敏捷,能言善辩11.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其句式特点。
(1)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说美好动听的话语,装柔顺和善的脸色,这种人仁德太少了。
(主谓倒装句)(2)靠能言善辩对付人,常常让人讨厌。
(介词结构后置句。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口给御人,屡于人憎”)[要义探究]12.孔子为什么提出“辞达而已”,而没有更高的言辞要求?点拨:孔子主张“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反对“巧言乱德”,是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语言要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而不要浮华的虚饰。
13.孔子既反对巧言令色,又追求语言的敏捷得体。
这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孔子的主张对我们今天进行言语交际有什么启示?点拨:区别在于:说话的出发点和内容不同,前者是虚情假意,即所谓“鲜矣仁”;而后者则出于“仁”的目的,以诚信为本。
启示我们今天要重视品德修养,说话要看对象,有技巧,说到点子上。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0.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4.4)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7.18)[突破词句]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______________(2)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便便:______________(3)有德者必有言.言:________________(4)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恂恂: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行的标准语(2)明辩(3)指有价值的言论(4)恭顺15.翻译下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