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主题2 第9课 出辞气远鄙倍

合集下载

语文版选修教材《〈论语〉选读》资料之09.出辞气远鄙倍

语文版选修教材《〈论语〉选读》资料之09.出辞气远鄙倍

第九课 出辞气远鄙倍引人入胜修养是一束温煦的阳光,闪耀着晴朗的美丽。

修养是一缕清新的风,自自然然,清清爽爽。

修养是一种成熟、奋进的气质;修养是一种热情、友善的风度;修养是一种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热爰。

修养是一种对万物的谅解和豁达。

修养请从语言文明开始;修养请从远离鄙陋出发。

……[课 前 预 案]……一、文言知识(一)正字音笾.(biān ) 愆.(qi ān ))瞽.(g ǔ)蘧.(q ú) 裨谌..(b ìch én ))佞. (n ìng) 恂恂.. (x ù) 踧踖..(c új í) (二)通假字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倍”通“背”,读bèi ,乖戾。

) 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知”通“智”,读zhi ,智慧。

) (三)一词多义.,孟敬子问之(重病).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憎恨).走(快) .也(强大 ) .倍矣(粗野,鄙陋) .远,君知其难也(边邑) .,未能远谋(见识短浅) .,不足迎后人(轻贱) ⑤敢皆鄙.怀,恭疏短引(自谦之辞) ①蘧伯玉使.人于孔子(派遣)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出使)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 ①辞.达而已矣(言辞)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③停数日,辞.去(告别) ④大礼不辞.小让(计较 ) ⑤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学、文词) ⑥《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过而未能也(使……少,减少).而患不均(少)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的人) .也(形容词尾,……的样子) .斯而已乎(像) ③公将如.齐,于夫人皆行(动词,往,到……去) .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连词,假如) ⑤焉知来者之不如.气也(赶得上,比得上) .者三(介词,同“于”) .(助词,表疑问语气) .!使乎!(助词,表感叹语气) .言也善(代词,他的) .人,焉用佞?(代词,他) .过而未能也(代词,自己) .一二扣之(指示代词,其中的) .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 .孰能讥之乎(副词,表反问) ⑦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一定) (四)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 远离) 2.数词作动词君子所贵乎者三.( 有三点) (五)古今异义1.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古义:仪容举止 今义:相貌2.正颜色..,斯近信矣 古义:脸色神情 今义:色彩3.行人之羽修饰..之古义:增删字句今义:修整装饰使整齐美观4.为命,裨甚草创..之古义:写草稿今义:开始创办或创立5.有言者不必..有德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6.不可与言而之言,失言..古义:说了不该说的话今义: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也”形式的判断句,译文: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9出辞气远鄙倍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9出辞气远鄙倍

整理ppt
1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练习一
二者的区别在于语言态度是否真诚。前者嘴里所说与心里 所想脱节,言不由衷,心口不一;后者表里如一,言为心声。
整理ppt
1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 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 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 齿,因为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 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 服人。
整理ppt
22
探究:孔子的语言观
对语言的重视是孔子尚文思想的重要方面。孔子虽然说“四 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但落实到作为个体的人本身, 重要的是讲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做人,不能回避语言的问题。
【评析】
与人交往,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什么时候说活,什么时候不说话, 要有一个尺度。第一,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说,这叫毛毛躁躁。交友原 则之一,就是不要抢说话。说话有一个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 大家期望的一个话题时,你徐徐道来,这才是合适的。第二,话题已经到 这了,你反而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说心里话。交友原则之二, 就是不要有话不说。第三,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不看人家的脸色,上来就 说。所以,交友原则之三,就是不要闭眼瞎说。先要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 你能不能说出最合适的话?朋友之间永远是要有尊敬,有顾忌的。
3、《现代汉语词典》对“失言”的解释,含有“无意中”这 个义素,而在《论语》中只是表示“说了不该说的话”,没有 “无意中”这个意思。
整理ppt
21
《论语》不是专门研究言语交际的著作,但是,其中的很 多论述都体现了孔子言语交际观。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 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 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 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 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 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二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二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含答案

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1.冉有名求,字子有,周朝春秋末期鲁国人。

冉有出身卑微,性格开朗,秉性刚直,但不擅长礼乐。

是孔子的直系(第一代)弟子,比孔子小29岁,在孔门中以善于处理政事著名,曾做过鲁国贵族季孙氏的家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军,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有帮助季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孔子对此极为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弟子“鸣鼓而攻之”。

2.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

孤竹国国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国君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

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

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

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

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二人便来到周的都邑岐山。

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

他们对倚仗兵力征伐杀戮的西周感到非常失望。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作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作仁吗?”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尚制止了。

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

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以野菜为食。

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出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他们仍拒绝出山仕周。

后来,一位山中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们采食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于是他们就连野菜也不吃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脚下。

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出辞气远鄙倍》课件

《出辞气远鄙倍》课件

出辞气远鄙倍的含义
01

气质、修养。
02

远离、避免。
03

粗俗、浅薄。
04

违背、背离。
出辞气远鄙倍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个人修养
通过文雅得体的言辞,展 现个人良好的气质和修养 ,提升个人魅力。
促进人际关系
恰当的言辞能够更好地与 他
文雅得体的言辞是社会文 明进步的体现,能够促进 社会和谐发展。
Part
05
出辞气远鄙倍的未来发展
出辞气远鄙倍技巧的创新和发展
创新表达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探索更多创新的表达方式,如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等,使出辞气远鄙倍技巧更加生动和形象。
深度学习技术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分析大量语料库,发现新的语言规律和技巧, 进一步提高出辞气远鄙倍的表达效果。
跨领域合作
与其他艺术领域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合作,借鉴其表现手法和技 巧,丰富出辞气远鄙倍的艺术表现形式。
《出辞气远鄙倍》 ppt课件
• 出辞气远鄙倍的概述 • 出辞气远鄙倍的技巧 • 出辞气远鄙倍的实践应用 • 出辞气远鄙倍的案例分析 • 出辞气远鄙倍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出辞气远鄙倍的概述
出辞气远鄙倍的含义
出辞气远鄙倍
指说话要文雅得体,避免使用粗俗浅薄的言辞。

说话的表达方式。

言辞、措辞。
出辞气远鄙倍的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
出辞气远鄙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 的道德规范和修养要求,源于古代的 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 文雅得体的言辞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 现,因此在教学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辞气远鄙倍》课文知识点

《出辞气远鄙倍》课文知识点

《出辞气远鄙倍》课文知识点一、重要字词1.字音字形笾豆(biān) 愆(qiān) 瞽(ɡǔ) 闵子骞(qiān) 裨谌(pí chén) 雍(yōng) 侃(kǎn)2.通假字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通“背”,乖戾)知者不失人(通“智”,聪明)3.重要词语斯远暴慢矣(怠慢)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粗野,鄙陋)仍旧贯,如之何(沿袭)夫子为卫君乎(帮助)辞达而已矣(达意)雍也仁而不佞(有口才)御人以口给(对付)恂恂如也(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重视)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正颜色,斯近信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庄)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寡,减少)6.成语积累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

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巧言,花言巧语。

令色,讨好的表情。

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古之贤人也《诗》、《书》、执礼,皆雅言也2.宾语前置夫子何为求仁而得仁,又何怨3.介宾短语后置御人以口给4.被动句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三、文学常识《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另外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

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

《书》:即《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语文论语选读之九出辞气远鄙倍PPT学习教案

语文论语选读之九出辞气远鄙倍PPT学习教案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 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 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ng,能 言善辩,有口才。 (3) 御:防御,对付。
(4)口给:言第语23页/共便34页捷、 嘴快话多。 (5)不知其仁:指有口
「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 冉雍的评论,提出自 己的看法。他认为人 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 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 伶牙利齿,这两者在 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 善说的人肯定第2没4页/共有34页 仁 德,而有仁德者则不
第10页/共34页
这种人,我们日常 生活中也会遇到, 有点像日本电影明 星高 仓键塑造的那
些形象,那可比那 种唠唠叨叨,叽叽 喳喳说个不停 的人
厉害多了。所谓言 多必失,话说多了 威信也就降低了, 说上 十句抵不上人 家一句,让人第不11页/得共34页 要领。
14-25蘧伯玉(1)使人于孔子,孔子 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第2页/共34页Fra bibliotek【读解】
钱穆《论语新解》
容貌颜色辞气,喜怒哀乐
之所由表达。鄙之与雅,倍之
与顺,正之与邪,信之与伪,
暴之与和,慢之与庄,即中节、
不中节之分。后人皆喜读《孟 子》、《中庸》,若其言之阔 大而高深。然曾子此章,有据 有守,工夫平实,病危临革而
犹云云,可见其平日修养之诚 且固。言修身者,于此不当忽。
淮南子原道篇:“蘧伯玉年
7-15冉有曰:“夫子为(1)卫君(2) 乎?”子贡曰:“诺(3),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 “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 子不为也。”
「注释」 (1)为:这里是帮助的意思。 (2)卫君:卫出公辄,是卫灵 公的孙子。公元前492年--前 481年在位。他的父亲因谋杀南 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灵公 死后,辄被立为国君,其父回 国与他争位。 (3)诺:答应的说法。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论语选读课件 主题二 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论语选读课件 主题二 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

8.孔子为何赞叹蘧伯玉的使者? 点拨:使者的回答反应敏捷,词义恰当,不卑不亢,既为自 己的主人自谦,又明白暗示出自己主人的可敬品格。虽自谦 而不失身份,语意曲折微妙,言简意赅,所以得到了孔子的 赞叹。
9.子贡有怎样的谈话技巧?请结合文意及注释分析。 点拨:子贡借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让位的事来试探孔子对卫 出公与其父争位一事的态度,并由孔子肯定伯夷、叔齐的做 法,而知孔子不赞成卫出公。这样,子贡既委婉地探知到了 孔子的观点,又没有引起孔子的不悦,体现了子贡委婉的表 达艺术。
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 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 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也就是说,君子要整肃自己的仪容举止,端庄自己的脸色神 情,注意自己的言辞。孔子重视语言不尚文饰,朴实无华,话 说到点子上,一语中的。但并不是不要求有文采,更要求说话 要看对象,有技巧。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裨谌草.创之 (2)雍也仁而不佞.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御人以口.给.
草:_粗__略_________________ 佞:_有__口__才_______________ 鲜:_少___________________ 口给:应 ___对__敏__捷__,__能__言__善__辩_
[突破词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鲁人为.长府 为:做__,__指__下__文__的___“__改__作__”__,__即__“__改__建__”
(2)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使:派__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寡: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_减__少___

语文版-语文-高二-2.9《出辞气远鄙倍》素材 基础知识归纳

语文版-语文-高二-2.9《出辞气远鄙倍》素材 基础知识归纳

《出辞气远鄙倍》基础知识归纳基础知识归纳:1.字音字形(1)笾豆(biān)(2)愆(qiān)(3)瞽(ɡǔ)(4)闵子骞(qiān) (5)裨谌(pí chén) (6)雍(yōnɡ)(7)侃(kǎn)2.重要词语(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粗野,鄙陋(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待人不当或错过人才(3)侍于君子有三愆:过失(4)仍旧贯,如之何:沿袭(5)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切中要害(6)辞达而已矣:表情达意(7)巧言令色,鲜矣仁:令,美好的;鲜,少(8)雍也仁而不佞:有口才(9)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3.通假字(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通“背”,乖戾(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通“智”,聪明4.古今异义(1)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2)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古义:这个人今义:指妻子,一般用在外交场合(3)有言者不必有德古义:不一定今义: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5.词类活用(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2)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整肃(3)正颜色,斯近信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4)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6.虚词用法(1)为⎩⎪⎨⎪⎧ 鲁人为长府:做,改作,动词夫子何为:做,动词夫子为卫君乎:读wèi ,帮助,介词为命,裨谌草创之:草拟,起草,动词(2)也⎩⎪⎨⎪⎧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句中表停顿语气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句末表否定语气伯夷、叔齐何人也:句末表疑问语气古之贤人也:句末表判断语气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句末表肯定语气雍也仁而不佞:句中表停顿语气(3)焉⎩⎪⎨⎪⎧孔子与之坐而问焉:代词,他不知其仁,焉用佞:疑问代词,哪里 7.特殊句式(1)夫子何为:宾语前置(2)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被动句。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意思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意思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意思1.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意思就是说话的时候注意言辞和语气,这样就能远离粗俗和无礼啦!就好比你跟朋友聊天,如果你总是大喊大叫或者说些不礼貌的话,那别人肯定不喜欢跟你玩呀!你想想,要是有人这样对你,你会高兴吗?2. 这句话呀,是告诉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呀,这可太重要了!就像你去面试,说话得体大方,是不是就更有可能被录取呢?不然说话粗俗无礼,那机会不就溜走了嘛!3.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言辞和语气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呢!好比在公共场合,你轻声细语和大声喧哗,给人的感觉能一样吗?大家肯定更喜欢那个有礼貌的呀!4. 你知道吗,“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就是让我们用恰当的言辞和语气,来避免让人觉得粗俗呀!就像你给长辈说话,恭恭敬敬的,和没大没小的,哪个更讨长辈喜欢呢?5. 要理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你就想想,跟人交流时用词文明、语气和善,是不是就不容易招人讨厌呢?就好像在聚会上,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和一个满口粗话的人,谁更受欢迎呢?6.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简单来说就是说话要有分寸呀!比如和同学讨论问题,客客气气地表达观点,总比争得面红耳赤好吧!你说是不是呢?7. 这句话呀,就是告诉我们说话的艺术呢!就像你赞美别人,说得真诚动听,和干巴巴的,效果能一样吗?那肯定是前者让人更开心呀!8. 想想“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不就是让我们在说话时多注意点,别那么粗俗嘛!就好比在图书馆,安静小声地说话,才不会打扰别人呀!9.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强调的就是说话的质量呀!和陌生人初次见面,说话得体,是不是更容易留下好印象呢?这很关键哦!10. 其实“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让我们用合适的言辞和语气与人交往呀!就像你和家人说话,和和气气的,家庭氛围不就更融洽了嘛!我的观点结论:总之,我们要时刻牢记“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语气,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好,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语文:人教版论语选修《出辞气远鄙倍 》教学课件[来源:学优高考网1549312]

语文:人教版论语选修《出辞气远鄙倍 》教学课件[来源:学优高考网1549312]

14· 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 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评析】 裨湛、子羽、子产、世叔,这四个人都是郑 国大夫。这四个人在写作方面各有所长:裨湛长 于草拟,世叔长于探究,讲义理;子羽长于修饰, 作剪裁;子产长于润色,加以文采。郑国出台外 交辞令,经四位贤人之手,集四人之长,审慎周 密,如行云流水,自然妥帖,应对诸侯,鲜有败 事。
14· 2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 “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思考:孔子觉得蘧伯玉的使者的话好在哪里? 要点: 《四书章句集注》对此句的评注是“使 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 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 “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这里包含了伯 玉老先生做事谦虚谨慎,事后省自身克己 的思想品德和自怨自艾的的愧疚心理。使 者的话既谦虚又简约,家臣越是这样,越 能见主人贤德的修养。使者是个既了解主 人人格又善于辞令的人,所以使者走了以 后孔子反复赞美道:“上学到了什么?
要点:说话要注意场合。
14·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 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评析」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 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 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 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 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8· 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 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 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 之事,则有司存。”
思考:曾子为什么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要点: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 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 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 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 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九出辞气远鄙倍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九出辞气远鄙倍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教学重点:
1.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应用。
教学难点:
1.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动量的概念和意义。
2.利用公式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量的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动量的概念和意义。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人教版选修3-5》物理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学术期刊:提供物理学相关的学术期刊,如“Physics Review”、“Physics Education”等,供学生查阅最新的研究成果。
4.拓展支持:
-教师指导: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同学互助: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家长支持: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动量守恒定律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动量守恒定律重点,强调动量守恒定律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动量守恒定律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工作语文关于《出辞气远鄙倍》说课稿.

工作语文关于《出辞气远鄙倍》说课稿.

工作语文关于《出辞气远鄙倍》说课稿2019-01-01太康一高焦文林程爱芝一、教材《出辞气远鄙倍》是语文版教材选修课《<论语>选读》的第九课,。

《<论语>选读》是新课程教材“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

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评价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包括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里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等方面。

《<论语>选读》的课文按主题编排,全书共15课,大体分为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四个方面,让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出辞气远鄙倍》编入“学习与教育”类,侧重讲语言的社会意义与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辨析古今词义,积累文言词汇。

2.技能目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文明用语习惯。

3.情感目标:认识文明用语在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明用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1)诵读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注释、查阅字典,准确掌握课文生僻字词读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形式分三种:一是教师范读,学生留意关键语句的读音;二是请语文成绩中等的学生个别诵读,以发现学生诵读中在字音、断句、节奏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学生齐读,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在课堂上,每章内容学生至少读三遍。

(2)讲解法。

理解实词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进一步把握孔子关于言语主张的前提。

因此,教材注释里提到的词语,提醒学生;学生比较生疏的词语,就作些必要的讲解;关键的语句,也为学生提供解释、翻译方面的帮助。

如,课题,就给学生比较具体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个语句的同时,对本课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出辞气远鄙倍辞气:言辞语调远:远离,形容词作动词鄙:粗野,鄙陋倍:通“背”,乖戾、乖张(性格、语言、行为别扭,不合情理)出辞气远鄙倍:讲究言辞语调,就会远离粗俗和乖戾,做到文雅、和气,体现人文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1.冉有名求,字子有,周朝春秋末期鲁国人。

冉有出身卑微,性格开朗,秉性刚直,但不擅长礼乐。

是孔子的直系(第一代)弟子,比孔子小29岁,在孔门中以善于处理政事著名,曾做过鲁国贵族季孙氏的家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军,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有帮助季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孔子对此极为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弟子“鸣鼓而攻之”。

2.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

孤竹国国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国君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

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

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

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

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二人便来到周的都邑岐山。

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

他们对倚仗兵力征伐杀戮的西周感到非常失望。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作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作仁吗?”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尚制止了。

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

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以野菜为食。

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出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他们仍拒绝出山仕周。

后来,一位山中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们采食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于是他们就连野菜也不吃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脚下。

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也就是说,君子要整肃自己的仪容举止,端庄自己的脸色神情,注意自己的言辞。

孔子重视语言不尚文饰,朴实无华,话说到点子上,一语中的。

但并不是不要求有文采,更要求说话要看对象,有技巧。

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8)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6.6)[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贵: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_____________________(3)侍于君子有三愆.愆:_____________________(4)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鄙:________倍: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作动词,重视(2)变动,这里指整肃(3)过失,过错(4)粗野,鄙陋通“背”,乖戾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鸟在快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悲哀;人在快死的时候,他的话语仁善。

(2)聪明人既不会待人不当,也不会说话不当。

(3)话轮到他说却不说,叫作隐瞒。

[要义探究]3.君子在道德上应该重视的三个方面是什么?点拨: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强调了礼对举动容貌方面的指导作用;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强调了礼对外部表情和内在感情方面的指导作用;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强调了礼对语言语气方面的指导作用。

礼养于中则行于外。

打好礼的思想基础,言谈举止就会合于礼。

这是修身之要,为政之本。

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4.在第三段中,孔子认为侍奉君子容易犯的三种过错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点拨:三种过错是“躁—隐—瞽(没眼色)”。

这说明了说话时不可以乱说,要善于察言观色,把握时机,符合谈话礼节。

否则,会说话失当,有失风度和修养。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

子曰:“使乎!使乎!”(14.2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15)[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鲁人为.长府为:________________(2)蘧伯玉使.人于孔子使:________________(3)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寡:________________(4)夫子为.卫君乎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做,指下文的“改作”,即“改建”(2)派遣(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4)帮助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照老样子,怎么样?为什么一定改建呢?(2)我们先生想尽量减少过失却还没能做到。

(3)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仁德,又怨恨什么呢?[要义探究]7.孔子为什么说闵子骞“言必有中”?点拨: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修建府库如若改制,则违背礼制,有僭越之嫌,同时加重赋税,增加百姓负担。

子骞反对违背礼制,认为应有利百姓。

二是回答有艺术性,先是一个肯定句“仍旧贯”,接着巧妙地缓和语气,改为无疑而问“如之何”,接着马上补充一个语气坚决的反问句“何必改作”。

语言跌宕,松紧有致,语气舒缓自如恰到好处,这样容易使自己的言论得以顺利采纳。

8.孔子为何赞叹蘧伯玉的使者?点拨:使者的回答反应敏捷,词义恰当,不卑不亢,既为自己的主人自谦,又明白暗示出自己主人的可敬品格。

虽自谦而不失身份,语意曲折微妙,言简意赅,所以得到了孔子的赞叹。

9.子贡有怎样的谈话技巧?请结合文意及注释分析。

点拨:子贡借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让位的事来试探孔子对卫出公与其父争位一事的态度,并由孔子肯定伯夷、叔齐的做法,而知孔子不赞成卫出公。

这样,子贡既委婉地探知到了孔子的观点,又没有引起孔子的不悦,体现了子贡委婉的表达艺术。

子曰:“辞达而已矣。

”(15.4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5.5)[突破词句]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裨谌草.创之草:____________________(2)雍也仁而不佞.佞:____________________(3)巧言令色,鲜.矣仁鲜:____________________(4)御人以口给..口给: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粗略(2)有口才(3)少(4)应对敏捷,能言善辩11.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其句式特点。

(1)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说美好动听的话语,装柔顺和善的脸色,这种人仁德太少了。

(主谓倒装句)(2)靠能言善辩对付人,常常让人讨厌。

(介词结构后置句。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口给御人,屡于人憎”)[要义探究]12.孔子为什么提出“辞达而已”,而没有更高的言辞要求?点拨:孔子主张“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反对“巧言乱德”,是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语言要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而不要浮华的虚饰。

13.孔子既反对巧言令色,又追求语言的敏捷得体。

这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孔子的主张对我们今天进行言语交际有什么启示?点拨:区别在于:说话的出发点和内容不同,前者是虚情假意,即所谓“鲜矣仁”;而后者则出于“仁”的目的,以诚信为本。

启示我们今天要重视品德修养,说话要看对象,有技巧,说到点子上。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0.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4.4)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7.18)[突破词句]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______________(2)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便便:______________(3)有德者必有言.言:________________(4)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恂恂: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行的标准语(2)明辩(3)指有价值的言论(4)恭顺15.翻译下面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