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检验意义李云霞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简称形态学检查)作为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以及相关指标的测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观察与计数、涂片检查、细胞形态学分类等。
它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本文将从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评价造血功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对造血功能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血液涂片的方式,可以了解骨髓内各种成熟度的细胞比例,以及有无幼稚细胞的存在,从而判断造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对于骨髓疾病以及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辅助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作为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于贫血类型的鉴别和分类,对于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与某些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判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指导临床治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对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检测方法1. 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是形态学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适量的血液,经离心后涂布在载玻片上,后用Wright染色或其他染色剂进行染色,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
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细胞的大小、形态、核的形态、胞质的颜色等来判断检测对象的健康状况。
2. 血象计数血象计数是通过血细胞自动计数仪对血细胞进行数量和形态的测定。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三类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三、结果解读1.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的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无尖角、破损和出血。
形态学异常的红细胞可能是贫血、缺铁、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等疾病的特征。
临床分析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贫血的诊断

临床分析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贫血的诊断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在临床上,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常用的贫血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学特征,可以对贫血进行分类和确定病因,并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原理和方法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细胞器的变化等形态特征来进行判读。
常用的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包括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
骨髓涂片是通过骨髓穿刺将骨髓细胞涂制在载玻片上,然后进行染色和观察。
外周血涂片是取血液样本,将其涂制在载玻片上,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分类及意义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征,贫血可分为正常形态、小细胞、大细胞和畸形细胞贫血。
正常形态的贫血通常与红细胞生成障碍相关,如缺铁性贫血、内因子缺乏性贫血等。
小细胞贫血可以反映红细胞生成障碍或红细胞破坏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大细胞贫血一般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有关,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畸形细胞贫血则与遗传性疾病、溶血性疾病等相关,如海洋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确定贫血的类型和病因。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贫血是由红细胞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增加还是红细胞丧失过多所致。
其次,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还可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
不同类型的贫血红细胞形态学特征不同,且贫血的程度也有所差异,这些都可以通过形态学检查来判断。
此外,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广泛应用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疾病的红细胞形态学特征以及临床应用:1. 缺铁性贫血:在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中心出现淡区,形成所谓的“空心样”红细胞。
此外,还可见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特征。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发热、贫血或者经血常规检查后列为危急范围的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的实验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名作为对照组的实验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就其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反映出患者真实病情变化,从而辅助部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临床检验;运用意义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医疗行业的发展日益精进,各种设备和检验方式都在逐渐推广。
尤其是一些生物检验方案,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辅助措施[1]。
血细胞分析仪作为临床相对典型的一种血液检验设备,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检测人员的工作压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但这种设备本身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且受检测的细胞复杂性和多样性较强,也会对设备的识别产生限制,继而使得细胞具体的结构和形态无法确定[2-3]。
在这种状况下,临床要对疾病的病理状况进行确定,就不能单纯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还需要配合人工显微镜来进行检验。
同时,根据检验结果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方可获取到最客观和全面的信息,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就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运用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
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发热、贫血或者经血常规检查后列为危急范围的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的实验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名作为对照组的实验对象。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43:37,年龄在20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42.38±3.42)岁,发热23例、贫血33例、血常规检查危急24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44:36,年龄在21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42.49±3.56)岁。
红细胞形态检查

(4)红细胞结构异常和排列异常的临床意义
豪焦小体
卡波环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A.嗜碱性点彩 , B. 染色质小体 (Howell-Jolly’s body); C.卡-波环; D.有核红细胞 ; E.寄生虫如疟原虫。
红细胞异常形态分类方法
小结
1.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区间、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 2.血红蛋白方法学评价、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3.血细胞比容检测方法学评价、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4.红细胞平均值概念、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概念及临床意义。 6.ESR概念、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7.Ret、RPI概念、Ret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区 间及临床意义。 8.红细胞形态异常分类、红细胞大小异常与血红蛋白。 含量异常、红细胞结构异常有哪些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大小不均
巨红细胞
A.小红细胞;B.巨幼红细胞;C.大红细胞;D.红细胞大小不均
(2)红细胞形状异常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形状异常的临床意义
球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锯齿形红细胞源自泪滴形红细胞新月红细胞
角形红细胞
裂片红细胞
④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正常形态红细胞常见于健康人,但也可见于 急性失血性贫血、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正常形态红细胞
正常形态红细胞(扫描电镜)
2.异常形态红细胞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现异常形态 红细胞,且数量增多,常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异常形态红细胞可分为红细胞大小、形 状、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异常。
(三)质量保证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诊断手段也在不断完善,其中血液检验是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
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作为血液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分析人体健康状态、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对血液细胞形态结构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直接镜检观察,可以发现异常的血细胞形态及数量分布,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形态、数量和分布进行全面分析。
这些信息直观地反映了人体内在疾病的某些不正常情况,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发现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溶血性疾病和恶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往往通过影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来表现。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发现红细胞形态异常的贫血、白细胞形态学检验可帮助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或白细胞功能异常的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帮助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疾病诊断,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液检查是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疾病情况的重要手段,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程度,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还可以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和监测。
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作为评估疾病预后和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连续对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还可以评估疾病的预后和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尿中红细胞形态异常对疾病的诊断价值

尿中红细胞形态异常对疾病的诊断价值临床化验尿中出现红细胞被称为血尿,是泌尿系统及其临近器官或全身某些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凡是血尿,都应进一步作B超、腹部X线片,作静脉肾盂造影,以了解双侧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结石、肿瘤占位病变、肾盂积水,输尿管有无受压、扩张,管周有无肿块,膀胱内有无结石、肿块等。
但是往往因为病人没有特异症状,医生及病人本人均忽略此项检查。
若尿中有红细胞,医生应该在数量上、形态上给予高度重视,结合是否有尿蛋白、管型以及特殊结晶、尿液酸碱度,对病人相关病史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即初步鉴别是内科性或外科性血尿,详细查找有关血尿的产生原因及相关疾病,对病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当大量红细胞混入尿液时,尿液可呈鲜红色、洗肉水样或红茶样。
一般每升尿液含血量≥1ml时,肉眼可见尿液呈红色,称为肉眼血尿;含血较少,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红细胞时,则称为显微镜下血尿或镜下血尿。
根据血尿来源,可将血尿大致分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
肾性血尿的产生初步认为是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各段肾小管中又受到不同pH、渗透压、介质张力、代谢产物等的影响,造成红细胞大小、形态、血红蛋白量等的改变而引起的。
非肾性血尿主要为肾小球以下各部位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因未经过挤压,同时在各部位仅短暂停留,受pH、渗透压、代谢产物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故形态保持相对完整。
自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学者Fairley来华讲学介绍应用相差显微镜分辨红细胞形态将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20余年来国内多数医院已开展此项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尿中红细胞较多者,必须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对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分析,对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般将所查尿中红细胞结果分为三种类型,其临床意义各有不同。
均一型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形态异常者>90%;均一型红细胞血尿表示红细胞来自肾小球以外,也叫非肾小球性血尿。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血
液中不同类型的细胞数量和形态,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本文将详细探讨血
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中的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形态学检验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是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颜色、量等方面的变化,评
估患者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诊断急性或慢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地中海贫血、铁缺乏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贫血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例如,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巨幼
红细胞贫血,这是由于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贫血疾病。
同样,红细胞
形态学检验也可以检测患者是否存在铁缺乏性贫血,这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的贫血
疾病。
白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通过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和变异性等方面的变化,
帮助医生对患者的感染、肿瘤等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病毒感染中,白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发现患者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淋
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
同样,白细胞形态学检验也可以用于检测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血液系统肿瘤的存在。
此外,白细胞形态学检验还可以评估激素治疗的疗效。
例如,在血小板减少症中,血小板形态学检验可以检测到患者循环中过小、过大、易
碎或不规则形状的血小板。
同样,血小板形态学检验也可以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血栓性
疾病和贫血性紫癜等疾病。
四、小结。
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检验意义

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检验意义摘要】目的讨论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验意义。
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贫血患者不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也常有红细胞质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从染色后的血涂片上反映出来。
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应仔细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关键词】红细胞形态异常检验意义各种贫血时,不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而且红细胞形态和着色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这种形态改变可反应贫血的性质和骨髓造血功能,对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大小异常正常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直径为6~9μm,各种贫血时,红细胞的大小可以发生改变,出现红细胞大小不均。
红细胞直径为10~15μm者叫大红细胞;大于15μm者叫巨红细胞;小于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
(一)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
在贫血严重时,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球形细胞的直径也小于6 μm,但其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充盈良好,中央淡染区消失。
(二)大红细胞红细胞的直径为10~15μm。
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三)巨红细胞红细胞的直径大于l5μm。
常见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红细胞常呈椭圆形,内含血红蛋白量高,中央淡染区常消失。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
(四)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大小悬殊,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
这种现象见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
在增生性贫血如低色素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贫血程度达中度以上时,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大小不均,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
二、形态异常贫血患者不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也常有红细胞质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从染色后的血涂片上反映出来。
红细胞 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一、引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红细胞形态的正常与异常,对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和常见异常,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血液检查的重要性。
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显微观察血液样本中红细胞形态的方法,可以提供有关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信息。
通过对红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的形态和染色性质。
以下是一般的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步骤:1. 血液样本采集与制片最常用的是采用患者静脉采血的方式,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加入抗凝剂,避免凝血。
接着,制备血片用于显微镜观察。
制片的过程包括滴取一滴血液在玻片上,并使用另一块玻片将其平铺,形成薄片。
2. 血片染色血片染色是为了增强红细胞的对比度和显现细胞结构。
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使用古德威尔染色法(Wright染色法)或朗格汉斯染色法。
3. 显微镜观察与记录将染色好的血片放置在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并记录相关数据。
通常需要观察的指标包括红细胞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核-质比等。
4. 形态学分析与报告根据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编写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四、常见红细胞形态学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异常是指红细胞在形态上出现的不正常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红细胞形态学异常:1. 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类疾病。
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形态异常、高色素血症等。
2. 红细胞减少症红细胞减少症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3. 红细胞畸形红细胞畸形是指红细胞在形态上发生不正常的改变,常见的有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1. 引言1.1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定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以及细胞内和细胞外的异常情况,从而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的一种检验方法。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白细胞形态学检验、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和血小板形态学检验,通过这些检验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血细胞情况,判断患者患病的类型和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也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评估,为疾病的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只有及时发现和分析血细胞形态学的异常,才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手段。
【字数:251】1.2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重要性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白细胞形态学检验、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和血小板形态学检验。
白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免疫性疾病;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协助诊断贫血、缺铁性疾病等;血小板形态学检验则有助于排除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作为临床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观察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可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检验项目,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血液中的血细胞形态及数量,可以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在临床实践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检验方法和常见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1. 诊断疾病: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通过观察患者的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形态,可以快速判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指导治疗: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学变化,以指导治疗方案和调整药物剂量。
3. 判断疾病预后: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白血病的分类和分期、预测患者的生存期等,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方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制片下的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现代临床实践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分为数字化全自动显微镜检测和手工显微镜检测两种方法。
1. 数字化全自动显微镜检测:数字化全自动显微镜是一种集成了数字成像技术和自动化分析算法的新型分析仪器,它能够在高倍镜下迅速捕捉图像并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手工显微镜检测:手工显微镜检测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人员手工制备、染色和观察血液制片,具有较高的操作技巧要求和较长的检测周期,但其观察结果更加直观和可靠。
无论是数字化全自动显微镜检测还是手工显微镜检测,都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和判断。
1. 贫血的诊断与分型:贫血是指全身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质量减少,表现为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减少而引起贫血症状。
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医生可以观察到红细胞的大小、形状、色素含量和分布等特征来诊断贫血,并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的特征进行贫血的分型和定位。
2020检验学考试资料: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②脂质异常
②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等
口形红细胞
生理性淡染区呈扁平状,形似张开的嘴巴或鱼口
细胞膜先天性缺陷,Na+通道异常,细胞内钠显著增高
①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10%);
②溶血性贫血及肝病
②Wright染色后为淡粉红色者琥珀色,血红蛋白充盈良好,呈正色素性、向心性淡染;
③中央部位为生理性淡染区,大约为细胞直径的1/3;
④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二、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异常红细胞
形态改变
可能机制
临床意义
球形红细胞
直径<6μm,厚度常>2.6μm,似小圆球状,无中心淡染
RBC膜先天性或后天性异常而部分丢失,表面积/ Nhomakorabea积比值减小
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0%);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HbS、HbC病)
椭圆形红细胞
RBC短径/长径<0.78m,椭圆形、杆形
与细胞骨架蛋白异常有关
①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25%);
②各种溶血性贫血
靶形红细胞
中央深染,外围苍白,边缘又深染,呈靶状或牛眼状
①Hb组成和结构变异;
2020检验学考试资料: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对于贫血的患者,不仅仅有这三个数值的降低,多数贫血患者还会有相应特异的红细胞形改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因此,红细胞形态检查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及其他参数相结合,可以判贫血的性质和鉴别诊断。
一、正常红细胞形态
①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相对均一,平均直径7.2µm(6.7~7.7µm);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常规的一项检查内容,它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用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
这项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将从临床诊断、疾病鉴别、治疗监测等方面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贫血类型、贫血程度和贫血原因。
铁缺乏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同类型的贫血,它们的血细胞形态学表现各不相同,通过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贫血的类型,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一些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在早期常常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疾病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许多疾病在早期表现相似,形态学检验可以通过细胞的形态变化来判断疾病的类型。
在白细胞形态学检验中,ACF(异形淋巴细胞)、原始细胞、原始红细胞增多或减少等形态学改变,常提示患者可能患有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白血病;而在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可发现有核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些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不同疾病,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及时监测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对于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靶向治疗后,白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可以反映出疾病的病情好转或进展,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临床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的变化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的体内情况,例如红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贫血类型、贫血程度及病因,白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判断感染和炎症的程度,血小板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判断患者出血和凝血功能有无异常。
浅谈红细胞的异常形态检验的临床意义

度 的改变。通过对外周血红细胞染色后 的形态学 分析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诊断 。 外周血 红细胞形态的异常改变有 以下几种 。 1 大小异常 1 . 1 小红 细胞 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 ,见于缺铁性贫血 、肾l 生 贫 血或球蛋白 代谢异 常引起的血红蛋 白病 ; 而遗传 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 , 其血红蛋 白充盈 良好 ,生理性 中心浅染 区消失 。 1 . 2 大红细胞 见于溶血性 贫血及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1 . 3 巨红细胞 最常见 于缺 乏维生素 B 及叶酸导致 的巨幼红 细胞性 贫血。 由 于缺乏 维生素 B 及 叶酸 , 幼稚红 细胞内 D N A合成不足 , 不能按 时分 裂,这种 幼 稚红细胞脱 核后 , 便成为 巨红 细胞 。 如果血涂片 中同时存在分 叶过 多的中性粒 细 胞则 巨幼 红细胞性 贫血可能性更大 。 1 . 4红细胞大小不均 是 指红细胞 之间直径相差一倍 以上而言 。最大 红细胞 直径可达 l 2 I S , i n ,最小直径仅 2 .5 m 。多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血涂 片中。 如缺铁性贫 血、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等。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特别 明显 , 这可 以 理解为 由于缺乏原料 而引起骨髓粗制滥造红细胞 。 2形态异常 2 . 1 球形红细胞 红细胞 的直径变小 、 厚度增加 , 细胞直径与厚径之 比达 2 . 4 1或更小( 正常 3 .4 1 ) 。红细胞 在湿标本 中为球形 ,而在涂片上则显示红细胞 的 中心染色较 正常红 细胞深 , 体积较小 , 有球形之立体感 。 球形红细胞 的气体交 换功能较正 常红细胞 弱 , 且容易破坏和溶解 。 常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红细胞 增多症 。偶见 于小儿 , 但 无临床意义。 2 . 2 椭 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长短径 比例失调 而致 畸形 。长轴平均 8 .1 3 T n , 短轴平均 5 .3 m,甚至可达 1 2 .2 mx 1 .6 m。这种红细胞置于高渗 、等 渗、 低渗溶液和正常人血 清中,其椭 圆形保持不变 , 其形成机制可能与遗传所致 的细胞膜异常基 因有关 , 因为细胞只有成熟后才会呈现椭 圆形 , 幼红细胞和网织 红细胞均不呈椭 圆形 。 椭 圆形 红细胞 生存时间一般正常 , 有时可缩短 , 但血红蛋 白并无异常 。某些正 常人 或由于制片不当也可见到此种细胞 ,但一般不超过 1 5 % ;遗传性椭 圆形红 细胞增 多症 患者血涂片中 ,此种红细胞可在 3 0 %以上 ,甚 至可达 7 5 %。偶见于缺铁性贫血 。 2 . 3靶形 红细胞 红细胞 中心部位染色较深 ,其外 围为苍白区域 ,而红细胞 边缘又深染 , 形如射击用 的靶子 。 近来研究 证明 , 此 种细胞的出现主要是 由于红 细胞内血红蛋 白的化学成分 发生 变异 , 以及铁代谢异常所致 。 其形成过程是 红 细胞中的血红蛋 白首先溶解成一镰状 或弓形空白区 , 其后 弓形空白区的两端继续 向内弯曲延伸 , 以致联结 成一环行透明带 。 此种 细胞 的生存 时间约仅为正常红细 胞的一半或更短 。常见于各种低色 素性贫 血 重 度的缺铁性贫血) 、某些血红蛋 白病( 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在地 中海贫血 时尤易见 到) ,以及 脾切除后或肝 脏疾病等。有时在大骨节病或其他贫血 时亦可见 到。 2 . 4 镰形红 细胞 在严密封闭的湿标本 中,红细胞狭 长弯曲呈镰 刀状、鱼翅 状 或线条状。 这 是由于红细胞内存在的异常血红蛋 白 S ( H b S ) 在缺氧状态下溶解度 降低 , 形 成长形或尖形的结 晶体 , 使细胞膜发生变形 。 普通 血片中呈 现的镰状红 细胞 可能是在脾 、 骨髓或其他脏 器的毛细血管中因缺氧而至变形 的红细胞 。 镰形 细胞贫 血[ H b s — S 、H b S — c ) 和镰形细胞特性( H b A — s ) 的血标本 ,在缺氧状态下 ,可 有 大量镰 形红细胞。 2 . 5口形红 细胞 红细胞中央有一条苍 白裂缝 ,中心苍 白区呈扁平状 ,周围 深染犹 如一个微张开 口的嘴形或鱼 口。 此种红 细胞有膜异 常, 使N a 通透性增加 , 细胞膜 变硬 , 因而脆性增加 , 致使红细胞生存 时间缩短 。 常见 于 ̄ J , J D 消化系统疾 患 引起 的贫血 、某些溶血性贫血及肝病患者 。 2 . 6 棘形红细胞 红细胞 表面有针尖样突起 ,其间距不规则 ,突起 的长度和 宽度 可不一致 。可见 于棘红细胞增 多症( 遗传性血浆 1 3 - 胃 蛋 白缺乏症) 、脾切 除 后 、重症 肝炎 、 尿毒症 以及制 片不 当的血 片中。注意与皱缩红细胞相 区别 , 皱缩 红细胞周边呈 锯齿状排列紧密 ,大小相等 ,外端较 圆。 2 . 7 皱缩红细胞 红细胞 表面有圆形棘刺样突起 ,呈锯齿状紧密排列 ,大小 相等 。为操作 不慎所 致。 2 . 8 裂片细胞 红 细胞呈各 种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裂片状 ,为红细胞碎片 或不完整 的红细胞 , 包括头盔形 、 三角形 、泪滴形等。此系红细胞通过 因阻塞而 致管腔狭 窄的微血管所致。可见于弥漫l 陛血管内凝血 、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 体
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

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介绍: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是在血涂片中可见到多种成熟红细胞的异常形态,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常见的红细胞异常主要表现在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性,血红蛋白量及分布状况以及包涵体等几个方面。
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正常值:红细胞大小正常值:直径6~9μm ,平均为7.5μm。
正常红细胞呈圆盘形,少数呈椭圆形。
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 红细胞大小改变a.小红细胞改变:直径<6μm,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大红细胞改变:直径>10μm,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c.正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 红细胞形态改变(1)球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椭圆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3)靶形红细胞:主要见于地中海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也可见到。
(4)口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DIC,乙醇中毒。
(5)镰状红细胞:主要见于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6)红细胞形态不整:见于各种原因的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DIC时均可出现。
3. 红细胞内部结构的改变(1)低色素性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
(2)嗜多色性红细胞:表示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如末梢血中大量出现,说明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急性大出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3)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常见于工业中毒,铅中毒。
(4)Howell-Jolly小体(染色质小体):在红细胞中出现紫红色小体,一个或多个,可能为核的剩余物,见于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5)卡博环:为胞浆中脂蛋白变形所形成,扭曲成紫红色,8字形,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
见于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6)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末梢血涂片中出现此种细胞是一种病理现象。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方法:本试验选择50名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本院临床检验发现有异常血象检验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共50例,以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
结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显示,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
5)。
观察组50名病人中,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占98.00%;对照组:有8%的病人出现了血液形态学的异常。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临床需求,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提高诊断和检验的准确性,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病情,有助于临床的诊断。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临床检验;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上最简单、最实用的一种检验手段。
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分为两个方面: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形态检验。
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对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1]。
现代的血液分析仪可以用流式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细胞进行分类,并能鉴别出细胞中的不正常细胞。
还有一些设备,利用图像的自动收集和分析,在手工核对的情况下,对细胞进行分类,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细胞的形态学检验[2-3]。
人体在发病过程中,细胞的数目和形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与滥用,使得人体在发病过程中细胞的数目没有明显的改变。
本试验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试验选择50名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本院临床检验发现有异常血象检验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共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2岁~67岁,平均年龄(43.45±4.56)岁。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徐秀艳
【期刊名称】《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年(卷),期】2022(32)2
【摘要】为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
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75例行临床检验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同期本院75例行临床检验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
照组。
研究组入院检查时、对照组入院体检时均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显示,红细胞形态异常、口型红细胞、附红细胞体、异形淋巴细胞、异常
细胞率分别为58.67%、16.00%、20.00%、12.00%、10.67%,低于对照组的
10.67%、2.67%、4.00%、2.6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47、7.878、9.090、4.807、4.255,P=0.000、0.005、0.002、0.028、0.039<0.05)。
由此可见,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价值较高,可及时发现血细胞形态异常,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徐秀艳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三院(沈阳242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3
【相关文献】
1.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研究
2.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3.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4.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5.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此次共将74位发热疾病患者、74位健康体检者选入研究中,研究中的起始时间在2018年5月,最终的时间在2019年5月。
采用表格将本次研究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之后开始分组,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相关分组,其中发热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结束之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处理。
结果:两组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两组中WBC、RBC与PLT阳性率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两组中结果有差异。
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具有良好应用意义。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临床检验;细胞平均体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常规检测,当患者患有疾病的时候血液里的各种细胞数量和生理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血液细胞的检查有效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以及准确的治疗依据[1]。
因而本次以74位发热疾病患者、74位健康体检者选入研究中,采用对比途径探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相关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共将74位发热疾病患者、74位健康体检者选入研究中,研究中的起始时间在2018年5月,最终的时间在2019年5月。
采用表格将本次研究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之后开始分组,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相关分组,其中发热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1)性别:①观察组性别中男(38位),女(36位);②对照组性别中男(39位)、女(35位)。
(2)年龄:①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8-78岁,平均在(48.00±8.00)天;②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7-78岁,平均在(47.50±7.91)岁。
可以得出两组的相关资料都保持了同质性(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检验意义李云霞
发表时间:2016-03-24T10:44:18.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作者:李云霞[导读]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讨论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验意义。
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 摘要:目的讨论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验意义。
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贫血患者不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也常有红细胞质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从染色后的血涂片上反映出来。
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应仔细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关键词:红细胞形态异常;检验意义
各种贫血时,不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而且红细胞形态和着色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这种形态改变可反应贫血的性质和骨髓造血功能,对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大小异常正常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直径为6~9μm,各种贫血时,红细胞的大小可以发生改变,出现红细胞大小不均。
红细胞直径为10~15μm者叫大红细胞;大于15μm者叫巨红细胞;小于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
(一)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
在贫血严重时,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球形细胞的直径也小于6 μm,但其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充盈良好,中央淡染区消失。
(二)大红细胞红细胞的直径为10~15μm。
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三)巨红细胞红细胞的直径大于l5μm。
常见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红细胞常呈椭圆形,内含血红蛋白量高,中央淡染区常消失。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
(四)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大小悬殊,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
这种现象见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
在增生性贫血如低色素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贫血程度达中度以上时,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大小不均,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
二、形态异常贫血患者不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也常有红细胞质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从染色后的血涂片上反映出来。
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应仔细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一)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通常小于6μm,厚度通常大于2.9μm。
在涂片上显示细胞体积小,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呈小球状。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HbS及HbC)等。
此种细胞在涂片中占20%以上时具有参考价值。
但在发生急性溶血后球形细胞可以大量破坏,使其比例减低。
(二)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的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横径/长径<0.78,呈卵圆形。
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中最多不超过l5%。
当这种细胞高达25%~50%时具有诊断价值。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一般可高达25%~50%.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也可达25%。
(三)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宛如微张开口的嘴。
正常人血涂片中此种细胞小于4%,在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乙醇中毒时口形红细胞明显增多。
(四)靶形红细胞此种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偏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少许血红蛋白存留而深染,部分可与周围的血红蛋白连接,形似射击的靶子。
在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等疾病时,该细胞常在20%以上。
在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阻塞性黄疸或脾切除后也可见到少量靶形红细胞。
(五)镰形红细胞形如镰刀状,也可呈麦粒状或冬青叶状,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HbS病)。
由于该种细胞内存在着异常血红蛋白S(HbS),在缺氧情况下,HbS分子易于聚合成长形或尖形的螺旋状结晶体,使细胞膜发生变形,红细胞变成镰形。
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HbS与氧结合时,镰变的红细胞又恢复正常形状。
因此,查这种镰形细胞需将血液制成湿片,然后加入还原剂如偏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氢钠后用盖片加封(红细胞镰变试验)才能观察到。
三、染色异常红细胞着色深浅取决于所含血红蛋白量的多少。
正常红细胞在Wright染色的血涂片中呈淡橘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淡染区,通常称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该细胞除见于正常人外,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和白血病等患者的红细咆也属正常色素性。
染色反应异常有以下几种:(一)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某些血红蛋白病。
(二)高色素性
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三)嗜多色性(多染色性)
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灰红色。
是一种刚脱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胞浆中嗜碱性着色物质是少量残留的核糖体、线粒体等成分。
有人认为这种细胞经活体染色后即为网织红细胞。
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可见到少量(约占l%)。
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四、结构异常
(一)嗜碱性点彩
Wright染色血涂片中,红细胞胞浆内见到散在的、大小和数量不等的深蓝色颗粒,故又称点彩红细胞。
该颗粒是因为胞浆中的陔糖体发生聚集变性所致,正常人很少,约为0.01%。
在增生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等疾病时增多。
铅、汞、锌、铋等重金属中毒时,因红细胞膜受重金属损伤,胞浆中的核糖体发生聚集变性,该细胞明显增多,常作为重金属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Howell-Jolly小体(染色质小体)该细胞中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不等,数量不一。
此小体可能是幼红细胞在核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染色质,或是核染色质的残留部分。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切除术后、红白血病或其他增生性贫血。
(三)Cabot环
在红细胞中出现的一种紫红色呈圆形或“8”字形红细线状环。
有人认为该环是核膜的残留物,现认为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者是由于胞浆中的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Howell-Jolly小体同时时出现。
见于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或铅中毒等。
(四)有核红细胞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在出生l周之内的新生儿外周血中可见到少量。
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可见于:①增生性贫血: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严重的低色素性贫血。
以出现晚幼红细胞或中幼红细胞为多见。
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表示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
②红血病、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入血,以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为多见。
③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时,脾、肝、淋巴结等组织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这些组织因缺乏对血细胞释放的调控能力,幼稚血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
各发育阶段的幼红细胞都可见到,并可见到幼稚粒细胞及巨核细胞。
④其他:如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
参考文献:
[1]杨肇立.李俊如.李健检验项目选择及临床应用要点 2008.
[2]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