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检验镜下常见形态分析

合集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简称形态学检查)作为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以及相关指标的测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观察与计数、涂片检查、细胞形态学分类等。

它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本文将从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评价造血功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对造血功能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血液涂片的方式,可以了解骨髓内各种成熟度的细胞比例,以及有无幼稚细胞的存在,从而判断造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对于骨髓疾病以及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辅助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作为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于贫血类型的鉴别和分类,对于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与某些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判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指导临床治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对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检测方法1. 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是形态学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适量的血液,经离心后涂布在载玻片上,后用Wright染色或其他染色剂进行染色,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

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细胞的大小、形态、核的形态、胞质的颜色等来判断检测对象的健康状况。

2. 血象计数血象计数是通过血细胞自动计数仪对血细胞进行数量和形态的测定。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三类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三、结果解读1.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的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无尖角、破损和出血。

形态学异常的红细胞可能是贫血、缺铁、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等疾病的特征。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1. 红细胞: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使其呈红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红细胞大小均匀,形态规整。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种有核的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呈分叶状,一般为 2-5 叶;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分为两叶,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颗粒。

3. 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碎片,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通常聚集成团。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血液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的血液细胞形态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有特定需求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到身体各部位,以及带走二氧化碳。

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红细胞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其直径约为7.5微米,呈圆盘状,中央凹陷,边缘略厚,厚度约为2.0微米。

红细胞质膜由两层脂质分子层和一些膜蛋白组成,其中磷脂是最重要的成分。

红细胞的质膜具有很强的弹性,可以在血管中自由变形,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血管。

红细胞内部是由赤色的血红蛋白构成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红细胞内部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因此无法进行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产生,只能通过间接途径产生ATP。

功能特点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当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组织时,会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血红蛋白变成脱氧血红蛋白,然后将身体组织中的二氧化碳与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酸血红蛋白,再将其运回肺部。

在肺部,碳酸血红蛋白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随即呼出,完成了一次氧
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红细胞还具有很强的变形性和弹性,能够在血管中自由变形,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血管。

这种变形性和弹性主要是由红细胞膜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

红细胞形态构造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决定了其可以在血液中自由变形,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血管;红细胞的功能则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

因此,了解红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异常红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异常红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异常红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实验原理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2.标本采集:2.1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

2.2标本要求:2.2.1抗凝剂采用EDTAK2抗凝。

2.2.2用手指末梢血作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送检。

4.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

6.实验材料: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实验仪器:7.1仪器名称:OLYMPUS显微镜7.2仪器厂家:OLYMPUS7.3仪器型号:OLYMPUSCH308.操作步骤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

高倍镜(必要时油镜)观察红细胞形态。

9.结果判断与分析:在良好的染色血涂片上,正常红细胞的大小形态较为一致,直径为6.7~7.7μm,染色淡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淡。

各种病因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阶段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导致某些类型贫血的红细胞产生特殊的形态变化,可从染色血涂片上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等方面反映出来。

此种形态学改变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略地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红细胞大小改变1.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小于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正常人遇见。

如果血涂片中出现较多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能由于缺铁引起;或者是珠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病。

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浅染区消失。

血细胞形态图片

血细胞形态图片

低倍镜,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图一) 40倍,可见各阶段幼稚粒、有核红,粒系有核左移,有的中性中幼粒有核浆发育不平衡;幼红细胞体积偏小,偏蓝 (图二)100倍,幼红细胞胞体偏小,胞浆偏碱 外周血,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浅染去扩大(图三) (图四)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 (图五)低倍镜,增生活跃,细胞胞体偏大(图五) 40倍,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图六)高倍镜,杆状核巨型变(图七) 中巨幼红(图八)大红细胞及H-J小体(100倍)(图九) 过分叶核粒细胞(图十)低倍镜,增生明显活跃(图十一) 高倍镜,红系明显增生,中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多嗜性(图十二)低倍镜:成人CAA,髂骨:增生减低,高倍镜骨髓小粒:组织嗜碱细胞,油滴较多,小粒空虚,细胞面积约20%浆细胞,网状细胞(图十三) (图十四)儿童(CAA)髂骨涂片,增生活跃(-)粒系晚幼一下阶段为主,炭核红,巨核巨核少见(图十五) 少(40倍)(图十六)儿童SAA(胸骨)(图十七) 破骨细胞(图十八)(图十九) (图二十)核间桥(细胞内)(图二十一) 三核红(图二十二)假性Pelge-Huet畸形(图二十三) 环形核(图二十四)免疫酶标(图二十五) 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图二十六)增生极度活跃 CML (图二十七) BM:以中心中晚幼粒为主,嗜酸,嗜碱粒易见(图二十八)CML(PB) (图二十九)PV 增生活跃(图三十)成熟红细胞堆积排列(图三十一)外周血可见泪滴红(图三十二)ET外周血,血小板大片状分布(图三十三) ET 骨髓成熟产板巨核,(图三十四)幼稚浆细胞细胞形态(图三十五)骨髓涂片浆细胞淋巴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图三十六)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表现(图三十七)骨髓活检浆细胞骨髓瘤组织学特征(图三十八)Russel包涵体(图三十九)(图四十)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图示肺血管淀粉样变性A:刚果红染色B:苹果绿双折光血清蛋白电泳(图四十一) 血清蛋白电泳示多克隆(黄色)和单克隆(蓝色)图中示γ区单克隆“M”蛋白峰免疫球蛋白的对比(图四十二)免疫固定电泳显示血和尿“M”蛋白成分图中示血清中IgG-κ轻链M蛋白成分以及κ B-J蛋白尿(图四十三)核呈分叶状的巨大浆细胞(图四十四) MM细胞胞体较大,核形不规则(图四十五)火焰状MM细胞双核三核MM细胞(图四十六) 由于Ig沉积MM胞浆中可见结晶及包含体(图四十七)AML伴有t(8;21)(q22;q22),(AML1/ETO) APL[AML伴有t(15;17)(q22;q11-12)异常中幼粒,核旁“朝阳红”(图四十九) M3的核形和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核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天青颗粒。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精品课件
红细胞形状异常
球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皱缩红细胞 裂片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 泪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不整
精品课件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1.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 中心淡染区扩大,染色淡薄,甚至为环形红细 胞,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 性贫血(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铁 幼粒细胞性贫血(SA)和某些血红蛋白病。
推片角度
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 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
精品课件
血滴越大,推片角度越大,速度越快, 血液粘度越高,则血膜越厚。 血滴越小,推片角度越小,速度越慢, 血液粘度越低,则血膜越薄。
如果取血量较少,在推血片时应如何才能使血膜 的厚薄合适?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应如何推制血片?
精品课件
推制适当的血膜
角度大, 速度快, 太厚, 太短
推片不光滑,呈毛刷状
用力不均,呈搓板状
血量过多,无尾
精品课件
玻片油腻,有空泡
1.灰白层涂片法 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 狼疮细胞(LEC)检查。
2.厚血涂片法 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查
精品课件
血涂片的染色
精品课件
红细胞形状异常
7.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echinocyte), 主要由于高渗、制片不当等原因造成,红细胞周边呈钝 锯齿状排列紧密,大小相等,长短一致。
精品课件
皱缩红细胞
精品课件
红细胞形状异常
8.泪滴形红细胞(tear drop cell):形如 泪滴或梨状,正常人偶见。多见于骨髓纤维化。

4血细胞形态特征

4血细胞形态特征

淋巴细胞系统
• 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直径
13-18um
•胞核圆形或椭圆 •染色质较为紧密呈
块,排列均匀
•胞浆稍增多呈天兰
色,可有少量大而 稀疏的嗜天青颗粒
小淋巴细胞:直径6-10um,染色质粗糙、致密呈大 块,胞浆量少, 有较多的嗜天青颗粒
浆细胞系统
• 原浆细胞
– 胞体大,呈圆形 – 核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均匀分
–染色质开始密集 –核仁消失 –胞浆内出现特异颗粒(中性
2~12% ,嗜酸0-1% ,嗜碱偶 见)
• 晚幼粒细胞: 3~13 %,圆形
–胞核凹陷呈肾形或马蹄形,
但凹陷不超胞核假想横径的 一半
–染色质明显密集,呈粗条状 –胞浆量多,有多量特异性颗

粒细胞系统
• 杆状核
– 核的凹陷超过假想横径的1/2 – 染色质密集成块状
• 欲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 对局麻药过敏者
涂片制作与染色
骨髓液的涂片与染色,要求比较严格,否则将会造成细胞鉴 别上的困难,影响检查结果 玻片应清洁,中性,无油腻 取材后立即涂片--以免凝固 将所取得之骨髓液滴在一张玻片上,将其倾斜,取骨髓小 粒部分制片
涂片方法与血片制作相同--涂片厚薄要适中(宜薄),注 意推出头、体、尾三部分--以免细胞重迭,挤压发生变 形 推片与玻片角度约30°,均匀迅速推制涂片4~6张,以每 张涂膜为2cm×3cm为宜
单核细胞系统
• 单核细胞:
• 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常见伪足
突出
• 核形不规则,常呈马蹄形、肾形、
“S”形等,并有明显扭曲折叠
• 染色质疏松细致,仍呈网状 • 胞浆丰富,淡灰蓝色,可见多数
细小、分布均匀、细尘样淡紫红 色颗粒

02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02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球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皱缩红细胞 裂片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 泪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不整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1.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 心淡染区扩大,染色淡薄,甚至为环形红细胞, 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 血(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 细胞性贫血(SA)和某些血红蛋白病。
3.嗜多色性(polychromic):属于尚未成熟的 红细胞,呈淡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大,相当于 活体染色的网织红细胞。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 等嗜碱性物质RNA与血红蛋白并存,因此呈嗜多 色性。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增生活跃, 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嗜多色性(polychromic)
如果取血量较少,在推血片时应如何才能使血膜 的厚薄合适?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应如何推制血片?
推制适当的血膜
角度大, 速度快, 太厚, 太短
推片不光滑,呈毛刷状
用力不均,呈搓板状
血量过多,无尾
玻片油腻,有空泡
1.灰白层涂片法 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 狼疮细胞(LEC)检查。
1.血涂片的制备:手工推片法 2.血涂片的染色:瑞氏染色法 3.红细胞的形态检查
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 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是血液细 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特别是对于各种贫血及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
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 染料和油污。 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
红细胞形状异常
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于正常, 厚度增加大于2μm。无中心淡染区。常见于遗 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和伴有球形细胞 增多的其他溶血性贫血如AIHA、HDN等。

红细胞的形态学分类和临床应用

红细胞的形态学分类和临床应用

红细胞的形态学分类和临床应用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各个细胞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红细胞的形态学分类主要是根据其外观和大小进行划分。

在临床应用方面,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形态学分类主要分为正常形态和异常形态两大类。

1.正常形态的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形态大致呈现为圆形或轻度扁平的硬币样形状。

其直径约为7-8微米,中央略凹陷,边缘光滑。

正常红细胞正常染色,胞内无嗜酸性颗粒或嗜碱性颗粒。

2.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包含各种变形、色素异常、嗜酸性粒细胞或嗜碱性尖刺等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异常形态的红细胞。

-贫血性红细胞:在贫血的患者中,红细胞形态多样化,常见的有红细胞变圆、变小、V形红细胞等。

-锥形红细胞:在一些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或者红细胞膜蛋白有缺陷的患者中,红细胞会出现尖刺样的形态。

-梭形红细胞:梭形红细胞是指形状呈现椭圆形、且两端收缩成条状的红细胞,常见于地中海贫血等疾病。

-球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是指在形态学上呈现规则的球状,直径相对变小。

球形红细胞可能由于遗传缺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导致。

-片状红细胞:片状红细胞是由于红细胞内或外部某种原因导致红细胞出现形态异常,呈现片状。

-环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是指在碱性条件下,红细胞膜的某些成分缺陷,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

临床应用方面,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对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1.贫血的分类: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可以辅助医生对贫血类型的鉴别。

例如,球形红细胞增多提示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能,片状红细胞增多提示有地中海贫血等。

2.炎症和感染疾病的判断:某些感染和炎症疾病可能导致红细胞发生形态异常,包括贫血、嗜酸性尖刺等。

3.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还可以辅助医生对一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如地中海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总的来说,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检查

3. 靶形红细胞 中心区和细胞周缘染色深,其间为不染色的苍白环。 是由于H b含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见于低色素性贫血, 尤其是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4. 棘状红细胞 红细胞表面有刺状突起,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常见于遗传性β脂蛋白缺乏症及脾切除、酒精中毒性 肝病、尿毒症。
5. 其它异形红细胞
四、染色异常 1. 低色素性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中心浅染区 扩大。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2. 操作 a. 取小试管一支,准确加入红细胞稀释液2.0ml。 b. 毛细血管采血,取血10ul,稀释200倍。 c. 混匀,充池,静置2min后以低倍镜计数中间 大方格的四角和中央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 3. 计算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5 ×10 ×200 ×106/L 或 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 100 ×1012/L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 标准:成年男性RBC>6.0 ×1012/L, Hb > 170g/L 成年女性RBC>5.5 ×1012/L, Hb > 160g/L
1. 相对增高 因脱水血液浓缩所致。如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2. 绝对增高 Epo 组织缺氧 刺激肾 骨髓幼红细胞有丝分裂
RBC
a. 生理性升高 高原生活和剧烈运动,新生儿 b. 病理性升高 长期组织缺氧 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为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属造血干细胞 疾病
1. 原理 除SHb外,Hb 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 高铁血红蛋白,再与 CN-结合,生成稳定 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 红蛋白HiCN,吸收峰 为λ540nm毫摩尔消光 系数为44 L· mmol1· cm -1 。因此根据标 本的吸光度,即可求 得血红蛋白总量(不 含SHb)。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检验项目,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血液中的血细胞形态及数量,可以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在临床实践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检验方法和常见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1. 诊断疾病: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通过观察患者的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形态,可以快速判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指导治疗: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学变化,以指导治疗方案和调整药物剂量。

3. 判断疾病预后: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白血病的分类和分期、预测患者的生存期等,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方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制片下的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现代临床实践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分为数字化全自动显微镜检测和手工显微镜检测两种方法。

1. 数字化全自动显微镜检测:数字化全自动显微镜是一种集成了数字成像技术和自动化分析算法的新型分析仪器,它能够在高倍镜下迅速捕捉图像并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手工显微镜检测:手工显微镜检测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人员手工制备、染色和观察血液制片,具有较高的操作技巧要求和较长的检测周期,但其观察结果更加直观和可靠。

无论是数字化全自动显微镜检测还是手工显微镜检测,都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和判断。

1. 贫血的诊断与分型:贫血是指全身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质量减少,表现为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减少而引起贫血症状。

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医生可以观察到红细胞的大小、形状、色素含量和分布等特征来诊断贫血,并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的特征进行贫血的分型和定位。

红细胞检验镜下常见形态分析

红细胞检验镜下常见形态分析

红细胞检验镜下常见形态分析红细胞形态检验是血细胞形态检验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同时又独具特殊性,也就是本系各指标之间关联性,以及与粒系、淋系、单系、巨核系之间的关联性(而其它系血细胞病变相对独立性)现就显微镜下复核中常见表现择要如下一.红细胞系病变致RBC主要形态变化1.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中心淡染区扩大,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减少.地中海贫血也为小细胞低色系,但RDW较缺铁性贫血变化小.铁粒幼贫血亦可小细胞性贫血,但一般色素不如缺铁性贫血(IDA)低,可出现双形性RBC。

2.大细胞性贫血最常见的是巨幼细胞性贫血(MgA),表现为大细胞,MCH正常或偏高,MCHC 一般偏低,但RDW高。

有时(如双相性贫血)虽然MCV、MCH、MCHC 都正常,但RDW增高明显。

肝病性贫血,也表现为大细胞(MCV↑),但不如MgA大,色素指标MCH、MCHC及RDW一般正常。

甲减导致贫血与肝病性贫血相似,但各指标不如肝病性贫表现更明显,3.正细胞性贫血,常见肾性贫血,再障,部分慢性血液病。

4.红细胞碎片,常见为血管内溶血。

二.其它血细胞系病变RBC主要形态变化急性白血病,一般RBC细胞表现为正色素或高色素,罕有低色素,一般大小不等,形态多不标准,如中心淡染区不明显,形态差异较大。

慢性白血病一般为正色素,或高色素,少部分慢性血液病也可呈低色素(多合并为其它病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特征表现为巨幼样变,常表现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较少表现为正细胞,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差别很大,MCHC正常或偏高。

MCV↑较肝病性贫血大,其RDW有时较MgA更大。

形态奇形怪状,易见嗜多色,点彩,豪乔氏小体,可见幼红细胞。

三.其它常见RBC主要形态变化及相关病变泪滴形红细胞较多:骨髓纤维化。

破碎红细胞:血管内溶血缗钱状排列;多发性骨髓瘤四:网织红细胞检测是各种贫血的有效鉴别指标,常见的有增高: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不增高:白血病,再障,慢性病贫血,肝病性贫血,甲减,巨幼贫,MDS。

各种血细胞的光镜结构实验报告

各种血细胞的光镜结构实验报告

各种血细胞的光镜结构实验报告一、引言血细胞是组成血液的重要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通过观察和研究血细胞的光镜结构,可以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血液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对其光镜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血细胞标本、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等。

2. 实验步骤:将血细胞标本制备成薄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照。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细胞结构的显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在光镜下观察,红细胞呈圆形或略呈扁平形,中间凹陷,形状均匀一致。

通过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红细胞的细胞膜呈现出光滑而有弹性的特点。

2.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免疫应答和抵御感染。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光镜下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例如,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呈多叶状,细胞质中有颗粒状物质;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较少,没有颗粒状物质。

通过观察白细胞的光镜结构,可以初步了解其类型和功能。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固。

在光镜下观察,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呈不规则形状,常具有分叶、突起、凹陷等特点。

血小板的结构紧密,表面有颗粒状物质,可以通过染色处理更加清晰地观察其细胞结构。

四、讨论与总结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各种血细胞的光镜结构有了初步了解。

红细胞呈圆形或略呈扁平形,中间凹陷,细胞膜光滑而有弹性;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质方面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表面有颗粒状物质。

这些观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血细胞的功能和疾病诊断提供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是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血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无法揭示其更细微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更深入的研究,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等。

医学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医学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精品课件
低色素性(hypochromic)
精品课件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2.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 中心淡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着色较深,而且胞 体也大,区别于球形红细胞,MCH增高。最常见于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
精品课件
高色素性(hyperchromic)
精品课件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精品课件
红细胞大小异常
2.大红细胞( macrocyte):直径>10μm。 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 细胞性贫血(MA)。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 (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15μm。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症(MDS)。
异常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大小异常 红细胞形状异常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红细胞排列异常 有核红细胞
精品课件
红细胞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microcyte ):直径<6μm。血 片中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 红蛋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 淡染区消失。
精品课件
红细胞形状异常
7.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echinocyte), 主要由于高渗、制片不当等原因造成,红细胞周边呈钝 锯齿状排列紧密,大小相等,长短一致。
精品课件
皱缩红细胞
精品课件
红细胞形状异常
8.泪滴形红细胞(tear drop cell):形如 泪滴或梨状,正常人偶见。多见于骨髓纤维化。

掌握各个阶段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掌握各个阶段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③ 除观察有核红细胞外还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形态(尤其是贫血患 者),包括细胞大小、胞体形态、中央淡染区、胞质颜色等。 观察红细胞形态也要选择厚薄合适的部位,因为血膜边缘部分 (尤其是尾部)的红细胞形态会失真。
④ 幼红细胞造血:直径15-20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 占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 粒状,有核仁明显,1-2个,大小不 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4.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μm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
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 块。可见车轮状痕迹,核膜明显, 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 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 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 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 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 相同呈粉红色或带极淡的兰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 状,深兰色且厚,近核处不见浅染 区。
2. 早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12-24μm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 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紫色,染 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 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 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 在核周围,无颗粒
实验二 红系形态 Morphology of Erythron
1. 目的: 掌握各个阶段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 2. 内容: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见插图)。 3. 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4. 注意事项。 (1)骨髓片选择和保养
① 肉眼选择取材、涂片制备及染色均好的骨髓片,其特点为厚薄适宜、 分布均匀、头体尾分明,尾部有骨髓小粒、血膜呈淡红色。
① 先在低倍镜下选染色好、厚薄适宜的部位--成熟红细胞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检验镜下常见形态分析
红细胞形态检验是血细胞形态检验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同时又独具特殊性,也就是本系各指标之间关联性,以及与粒系、淋系、单系、巨核系之间的关联性(而其它系血细胞病变相对独立性)现就显微镜下复核中常见表现择要如下
一.红细胞系病变致RBC主要形态变化
1.小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中心淡染区扩大,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减少.
地中海贫血也为小细胞低色系,但RDW较缺铁性贫血变化小.
铁粒幼贫血亦可小细胞性贫血,但一般色素不如缺铁性贫血(IDA)低,可出现双形性RBC。

2.大细胞性贫血
最常见的是巨幼细胞性贫血(MgA),表现为大细胞,MCH正常或偏高,MCHC 一般偏低,但RDW高。

有时(如双相性贫血)虽然MCV、MCH、MCHC 都正常,但RDW增高明显。

肝病性贫血,也表现为大细胞(MCV↑),但不如MgA大,色素指标MCH、MCHC及RDW一般正常。

甲减导致贫血与肝病性贫血相似,但各指标不如肝病性贫表现更明显,
3.正细胞性贫血,常见肾性贫血,再障,部分慢性血液病。

4.红细胞碎片,常见为血管内溶血。

二.其它血细胞系病变RBC主要形态变化
急性白血病,一般RBC细胞表现为正色素或高色素,罕有低色素,一般大小不等,形态多不标准,如中心淡染区不明显,形态差异较大。

慢性白血病一般为正色素,或高色素,少部分慢性血液病也可呈低色素(多合并为其它病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特征表现为巨幼样变,常表现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较少表现为正细胞,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差别很大,MCHC正常或偏高。

MCV↑较肝病性贫血大,其RDW有时较MgA更大。

形态奇形怪状,易见嗜多色,点彩,豪乔氏小体,可见幼红细胞。

三.其它常见RBC主要形态变化及相关病变
泪滴形红细胞较多:骨髓纤维化。

破碎红细胞:血管内溶血
缗钱状排列;多发性骨髓瘤
四:网织红细胞检测是各种贫血的有效鉴别指标,常见的有
增高: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不增高:白血病,再障,慢性病贫血,肝病性贫血,甲减,巨幼贫,MDS。

巨幼贫,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可略升高。

治疗有效时升高更明显。

女人如花,四季都在竞相地绽放,闪烁着耀眼的光华;女人又非花,漂亮、善良、宽容、感恩,是始终如一的信念。

女人如水,柔情似水,缠绵婉约;女人又非水,坚强、勇敢、优雅、浪漫,是一生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