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鲁迅研究》
第一次作业
1、提出著名的"铁屋子”比喻的是鲁迅的()。
A:《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B:《呐喊?自序》 C:《灯下漫笔》 D:《坟?后记》
正确答案:B
2、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
A:为艺术而艺术派。
B:为人生而艺术派 C:英美绅士派 D:旧式消闲派
正确答案:B
3、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
正确答案:C
4、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梦》属于()。
A:杂文 B:白话诗 C:小说 D:旧体诗
正确答案:B
5、1908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了欧美的一些短篇小说,次年结成集子,名为()
A:《域外小说集》 B:《呐喊》 C:《彷徨》 D:《故事新编》
正确答案:A
6、“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
正确答案:C
7、鲁迅和学衡派论争的著名文章是()。
A:《青年必读书》 B:《打到孔家店》 C:《文化偏至论》 D:《估〈学衡〉》
正确答案:D
8、《尝试集》的作者是()
A:鲁迅 B:周作人 C:俞平伯 D:胡适
正确答案:D
9、以张勋复辟作为背景的小说是()
A:《药》 B:《狂人日记》 C:《风筝》 D:《风波》正确答案:D
10、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这时鲁迅任教于()。
A:北京大学 B:厦门大学 C:中山大学 D:西北大学正确答案:B
第二次作业
1、“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A:《复仇》 B:《这样的战士》 C:《墓碣文》 D:《秋夜》
正确答案:C
2、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正确答案:D
3、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
A:《莽原》 B:《未名》 C:《语丝》 D:《新青年》正确答案:D
4、4、《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
A:《朝花夕拾》 B:《呐喊》 C:《彷徨》 D:《野草》
正确答案:A
5、曾著有《庄子与鲁迅》的是()
A:唐弢 B:冯雪峰 C:郭沫若 D:胡风
正确答案:C
6、“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出自鲁迅的()A:《文化偏至论》 B:《摩罗诗力说》 C:《怀旧》
D:《科学史教篇》
正确答案:A
7、1903年,鲁迅接连发表了《斯巴达之魂》、《说?》、《中国地质略论》等表现其强国健民、崇尚科学之思的论文,它们发表在()
A:《河南》 B:《新生》 C:《浙江》 D:《浙江潮》正确答案:D
8、和鲁迅展开"铁屋子”对话的"金心异”原名是()
A:刘半农 B:周作人 C:钱玄同 D:徐寿裳
正确答案:C
9、鲁迅最早的翻译作品集是和弟弟合作的()
A:《哀尘》 B:《死魂灵》 C:《域外小说集》 D:《现代小说译丛》
正确答案:C
10、鲁迅回忆童年对小弟实施了一次无意识的“精神虐杀”的作品()。
A:《复仇》 B:《风筝》 C:《兄弟》 D:《阿长与<山海经>》
正确答案:B
第三次作业
1、鲁迅的旧体诗多是仿古而作,与实际人生距离较远。
正确答案:错误
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正确答案:错误
3、《朝花夕拾》的“朝”与“夕”的距离,减弱了它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正确答案:错误
4、鲁迅白话新诗的“尝试”特色十分突出。
正确答案:正确
5、鲁迅只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对文艺审美价值则不甚关注。
正确答案:错误
6、1928年,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将鲁迅当作攻击对象,鲁迅不得不与他们展开激烈论战。
正确答案:错误
7、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争论的起因是有关翻译。
正确答案:错误
8、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创造社、太阳社青年将鲁迅当作自己宣扬革命文学的绊脚石。
正确答案:正确
9、在学术界,鲁迅首先以小说史研究闻名,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中国小说史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
正确答案:正确
10、、《呐喊?自序》不仅是对《呐喊》的立场总结,也是理解鲁迅整体小说创作的一把关键钥匙。
正确答案:正确
1:[判断题]1、《朝花夕拾》的基本主题:休息与沟通。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2、《补天》、《铸剑》和《奔月》基本上与鲁迅的《呐喊》、《彷徨》同期,因而引人瞩目的当然是这三篇小说所洋溢的主观色彩与理想色彩。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3、《出关》属于《野草》集子。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4、黑色人、眉间尺是《铸剑》中的人物。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5、《奔月》中的逢蒙是影射高长虹。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6、创造社的钱杏村(阿英)曾作《死去了的阿Q时代》。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7、鲁迅杂文从内容上有一个从理念到事实、从抽象到现实的演变过程。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8、鲁迅杂文仅仅是"社会人事档案”。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9、鲁迅的杂文思维逻辑严密而转换曲折。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10、1933年茅盾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鲁迅杂文研究中的里程碑作品。
参考答案:错误
第四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乡土文学:
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
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2、启蒙主义
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
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由三个基本的心理认知构成:整个宇宙是可以得到充分认识的,它是由自然而非超自然力量支配的;严格运用“科学方法”就可以解决所有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人类通过“教化”获得几乎没有止境的改善。
3、“青年必读书”事件
1925年1月4日,北方报刊重镇《京报副刊》向文化界名流征求“青年必读书”,胡适等人均给出了答案,如许寿裳推荐了法布耳的《昆虫记》、鲁迅的《呐喊》等,常维钧推荐了《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胡适文存》等,而鲁迅则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
并在附注里写下:“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鲁迅一言激起千层浪,批评乃至对骂由此而起。
鲁迅这段话也成了后来读书人永远的话题,至今仍常被提起。
“青年必读书事件”大概可称得上近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目事件”。
4、学衡派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
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
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5、“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6、“鲁迅风”
又名“鲁迅风”杂文流派。
“鲁迅风”杂文流派出现于孤岛时期的上海,主要作者有巴人(王任叔),周木斋,唐弢,柯灵,孔令境等。
1939年1月,《鲁迅风》杂志创办,是这一流派最终
形成的标志。
1941年,周木斋病逝,巴人奉调印尼,“鲁迅风”杂文流派解体。
在这一时期,同人们合出过杂文集《边鼓集》《横眉集》个人集主要有《生活、思索与学习》《窄门集》(巴人),《消长集》(周木斋),《投影集》《短长书》(唐弢),《市楼独唱》(柯灵),《秋窗集》(孔令境)等。
这一流派以继承鲁迅精神和鲁迅杂文为己任,强调以杂文为武器进行战斗。
正如巴人在《鲁迅风》发刊词中所说:“生在斗争时代,是无法逃避斗争的。
探取鲁迅先生使用的武器的秘密,使用我们可能使用的武器,袭击当前的大敌;说我们这刊物有些‘用意’,那便是唯一的‘用意’了。
“鲁迅风”杂文家们在上海四周沦陷之后,利用英法租界这个特殊环境,围绕抗日救亡这一中心问题写出了许多战斗性杂文,确实发挥了“袭击当前的大敌”的作用。
二、问答:
1、简述鲁迅的新文学批评。
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是建立在他的文化批评与社会批评的基础之
上的,充满着一种严谨而深刻的理念,并由此而建构起一套富于自我特色的批评话语体系,主要表现为讲求常识、视野广阔与关怀现实等多个方面。
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文本也是开放的,包括了多层面解读的含混性与复杂性,对以后的文学批评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简述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
鲁迅的杂文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
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3、为什么说"立人”是鲁迅启蒙思想的中心任务。
1907年,远在日本求学的鲁迅先后抛出《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以及《破恶声论》(1908)等文章,一举确立了“立人”思想,并明确给出其“道术”:“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即“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立人”思想构成了鲁迅一生
思想的基点和支柱,无论是其“五四”时期重新确立启蒙思想,还是1930年代接受阶级论思想,都是“立人”思想的不断修正、完善与实践,而不是一种否定的结果或新生的产物。
事实上,只要考察“立人”思想形成的背景,便可清晰地发现,日本明治以来形成的国民性讨论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俄日战争以来形成的民族主义热潮,严复、梁启超、章太炎、赫胥黎、尼采、拜伦,以及儒、道、墨、法、道教、佛教、基督教等,都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影响了青年鲁迅。
对这些复杂的思想资源如何进行筛选、整合和运用,对于涉世不深的鲁迅来说,显然是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还有,特殊的人生阅历及批判性反思的个性也决定其思想必然是深刻而复杂的。
因此,青年鲁迅“立人”思想作为一个复杂甚至矛盾的统一体。
4、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故事新编》的一大特色是“油滑”。
所谓“油滑”是指在古人古事听描写中,巧妙地揉进去了不少今人今事,穿插了某些喜剧性的现代生活细节与词汇,构成作品特有的艺术风格。
《故事新编》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浪漫主义倾向十分鲜明、突出。
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正面人物塑造的理想主义色彩(奇特的外貌与雄伟的气概、非凡的才能、崇高的品德);奇妙的想像、联想和极度的艺术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