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5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十五例)

请翻译以下句子。

一、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2、(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

二、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

师表》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

4、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三、1、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4、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

6、“……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7、此为何若人?(《墨子•公输》)

四、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

4、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5、(子鱼曰)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子鱼论战》)

五、1、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

2、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3、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4、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论语•学而》)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3、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子鱼论战》)

七、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栖会稽》)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八、1、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九、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揠苗助长》)

2、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

3、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史记•魏公子列传》)

4、门下有毛遂者。(《史记•平原君列传》)

十、1、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4、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5、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

6、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纪》)

7、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8、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9、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十一、1、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

2、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

3、……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

4、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十二、1、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

2、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中山狼传》)

3、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本纪》)

4、孙叔曰:“进之!宁我薄(通‘迫’),无人薄我。”(《左传•宣公十二年》)

十三、1、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寒暑。(《左传•襄公十七年》)

2、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五蠹》)

3、项王未有以应。(《项羽本纪》)

4、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本纪》)

5、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羽本纪》)

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项羽本纪》)

十四、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项羽本纪》)

2、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十五、1、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庄子•天论》)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3、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参考答案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十五例

一、“以为”、“以……为”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如: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译文: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如:

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译文: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

译文: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译文: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

“……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

或“认为(觉得)……是……”。如:

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

译文:(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二、“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强暴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译文: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